探秘神医华佗之死让曹操自杀是另一个秘密

游戏攻略06

探秘神医华佗之死让曹操自杀是另一个秘密,第1张

探秘神医华佗之死让曹操自杀是另一个秘密
导读:如今,面对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和笑话的泛滥,王立群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说华佗会严格按照病史文献办事,并指出《三国演义》年华佗死亡的记述纯属虚构,华佗要做开颅手术治疗曹操头风病只是罗贯中的“玩笑”。华凯陀决心不拿这件事开玩笑。中医不仅代表了

如今,面对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和笑话的泛滥,王立群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说华佗会严格按照病史文献办事,并指出《三国演义》年华佗死亡的记述纯属虚构,华佗要做开颅手术治疗曹操头风病只是罗贯中的“玩笑”。

华凯陀决心不拿这件事开玩笑。

中医不仅代表了中国几千年医学的伟大成就,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从5月6日开始,央视《百家讲坛》将推出《千古中医》系列节目。王立群、孙立群、纪连海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演讲嘉宾,讲述了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国历史上著名中医的传奇故事。

来自网络。

5月6日、7日,王立群将进行“大医华佗”和“华佗之死”的首场讲座。他透露,节目早在今年2月就录制好了,“《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有《华佗传》。我讲华佗主要用这两种文献。至于《华佗别传》,虽然裴松之注中引用了很多《别传》的材料,但出于谨慎,我还是省略了。”王立群说,他的叙述会根据权威医学史料完整记录,不会有任何虚构或戏谑。为了教好华佗,王立群还去河南中医学院请教了两位医学史教授。

对于华佗来说,除了他神乎其神的医术,观众最关心的可能是一代神医被杀的真相。说曹操头疼,请华佗治疗。华佗对曹操说,你头风病的根源叫“风涎”,长在你的脑子里。只有先服下“麻沸散”,再用锋利的斧头劈开脑袋,才能取出“风涎”,彻底根治头风病。曹操一向多疑,听到华佗的这个处理方案,勃然大怒。他以为华佗是想为被杀的关羽报仇,所以设计了这样的治疗方案,并利用手术的机会杀死了自己。一怒之下,曹操立即将华佗投入监狱,并最终将其杀害。这张唱片借助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以及有关三国的歌谣、**、电视广为流传。

来自网络。

但王立群说,经过研究,他认为这是罗贯中的纯虚构。“华佗可以用‘马飞三’做腹部手术,但从来没有任何史料表明华佗要用开颅术治疗曹操”。王立群认为华佗真正的死因只有一个,就是得罪和激怒曹操。华佗拒绝从医,为妻子生病时不给曹操看病开脱,而掌握生杀大权的曹操则挥舞着屠刀维护自己的权威。

时至今日,

但是在医疗硬件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它不再那么好闻了?“中医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只有遵循中医的理论体系,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大医。”王立群认为现代医学尤其是西医的先进诊断方法非常直观,于是有些中医医生先西医诊断,再中医治疗。其实这和中医的理论体系是相悖的。“每一个能兴旺发达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药,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民族。如果没有自成体系的医学,必然会在疾病的流行中消亡。蒙古族有蒙医,汉族有中医”,所以他认为现在中医的发展也应该遵循自己固有的理论体系。

来自网络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瘟疫流行,民不聊生。在华夏大地上,一代神医横空出世。他不像其他读书人一样,沉迷仕途,专心于官场。他却精研医学,悬壶济世,救黎民苍生于疾苦。被后人赞颂为神医。他首创全麻下的外科手术,被奉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他以高超绝伦的医术名扬天下,最后却因为自己的精湛医术葬送在一代枭雄曹操之手。他就是神医华佗。

一、博学多才、曾有出仕之志 。华佗字元化,又名旉。是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人)。少时他外出漫游求学,遍访名人,苦读诗书,通晓经、史、子、集等儒家经典著作。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一生悬壶济世,孜孜不倦。碍于当时的世风,他对行医这行业也心有不甘,常抱有后悔之意。从中可以看出,华佗的本质实乃一介书生。医术只是他知识结构中极小一部分。他也像大部分读书人一样,希望自己体面的工作是出仕做官,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早期曾经有沛国相陈硅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拒而不就。是否嫌官职太小,与其远大的志向相差太远而故意不就。他确实一直只在民间行走,以治病救人,行医为业,日久名声日盛。

二、医术高超,前无古人。 华佗在自己的行医生涯中,博采众长为自己所用。他特别崇拜前辈医圣扁鹊的"伤寒论",称之为"真人也",从中汲取医学精华。纵观其一生的行医历程,首先值得称颂的是他开创了中医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

1、发明全麻药物 。麻沸散,神奇的早期全麻药物。华佗对祖国医学的首要贡献是他创造发明了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药。这比西方国家用笑气和乙醚麻醉早了1600多年,这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发明和贡献。他还创新地利用麻沸散与酒同服,以增强麻药的效果和加快起效时间。

2首创外科手术 。他用麻沸散口服使病人失去意识而达到麻醉效果。病人在毫无知觉的状况下,进行剖腹手术,切除坏死的肠子并进行缝合。数天后病人就痊愈如初了。现在我们都不敢想象。2000多年前的华佗真是一位敢想敢干、勇于创新 探索 的医学神人。

3精通药理 。华佗对中草药物的性质十分精通。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对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了如指掌,一手清。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症或注意事项,病人刚服下药,华佗才离开,病也就好了。竟有如此神奇的技术水平。

4精准针灸 。华佗对针灸之术可谓炉火纯青。如果病人得病需要灸疗,他只选一两个主要穴位,而每个穴位只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往往灸到病除。如果病人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在下针时对病人说:"当针刺感应延伸到某处时,请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感应到了",他随即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可见他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掌握已到了非常精准的地步,能够达到灸到痛消,针到病除的神奇境界。

5发明五禽戏 。华佗是最早提出运动医学的先人。他通晓人体运动学原理。提出运动保持健体的理论,是 养生 理论的创始人。五禽戏可以模仿五种动物的基本动作作为人类强身健体的有效运动,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直到现在,五禽戏仍然是一种非常的效的 养生 健体操。

三、准确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这本是华佗高超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为了便于说明华佗的死亡原因,有必要单独细述。在《后汉书华佗篇》和《三国志》中,对华佗行医过程都有生动地记录。除了他发明的麻沸散,首创剖腹手术、精湛的针灸技术外。对华佗的诊病水平以及对疾病预后的神测都有大量的案例。如甘陵(诸侯国名)相的夫人有孕六个月了,腹痛不安,华佗察看脉搏,说:"胎儿死了。"派人用手摸判定所在位置,如在左边则为男婴,如在右边则为女婴。有人回话说"在左边",于是华佗喂以汤药,夫人流产了,果然产下男婴形状之胎,随即痊愈。

这是对病症的精准诊断。又如县吏尹世苦手和脚燥热,口干舌燥,小便不畅。华佗说:"试着做吃热食,出汗则痊愈;不出汗,此后三日内死亡。"于是,立即做吃热食而不出汗,华佗说:"五脏的元气已断绝在体内,当呼叫哭泣而死亡。"果然如华佗所言。华佗不仅诊断准确,对疾病的预后判断也十分精确,说县吏尹世苦三日内死亡,果不其然。

还有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两人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也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从上述实例可知,华佗的神奇医术是建立在精确诊断,精准治疗,精确预后的基础上的。从他对待每一位患者的真诚用心,直率不阿的态度来看,他对患者没有丝毫的杂念私心。告知病情都是一针见血,能治则治,不能治则直接告知预后结果,从不隐瞒。

四、华佗之死。 华佗死于一代枭雄曹操之手,在 历史 上是毫无疑问的。《三国演义》是小说,说华佗要对曹操剖颅取涎而被多疑的曹操所杀之说不可信。《后汉书华佗篇》中说,华佗神名远播,多人向曹操举荐华佗的医术有多高明,善治各种疑难杂症。把曹操的胃口吊得老高,于是就把华佗召去,让他常守在曹操身边。曹操被头风痛所折磨,每当发作,就精神烦乱,眼睛昏花。华佗只要给予针刺就能手到痛愈。

华佗虽有卓绝的医技,但也不能治愈所有的疑难病。从上述大量诊病的案例中可知,如果说他面对的病人是一介草民,那他一定会在第一时间,直言不讳地告知其预后。但对曹操的头痛病发作时,他的针灸只能缓解,无根治良策。他偏偏面对的是手握生杀大权的一代枭雄曹操,他不得不有所顾忌,不敢直言。曹操就让华佗陪在身边,专门为他个人看病。他在曹操府上服侍了两个月。华佗没对曹操说实话,只是说:"您这病近乎难以治好,要不断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一些寿命。"

华佗一方面长期远离家乡,动了思乡之念想回去看看。另一方面是想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免得到时下不了台,惹祸上身。于是就对曹操说:"刚才收到家中来信,正想短时回家一趟呢。" 曹操不得不准其回家。华佗到家后久不回曹府,用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托,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回来。曹操几次用书信召他回府,他不从。曹操又命令郡县派人遣送华佗返回。华佗恃才傲能,居然还是不肯上路。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立即逮捕他押送回来。

因为华佗撒谎了,华佗被押解到许昌监狱,拷问要治华佗的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判决了华佗死罪。华佗死了以后,曹操的头风痛正如华佗所料,当然不会好了。曹操说:"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

五、华佗死因之探 。一代神医华佗就这样葬送在枭雄曹操之手。至于死因也有多种说法。根据曹操对华佗的最后评论来看,其实,曹操对他的医术并没有太高的认可,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在曹操心目中,华佗属于无能鼠辈。不值一提。而且还认为华佗是故意留着他的病根,一来抬高自己,二来要挟曹操要官做。这里可以看出两人的误会有多深。华佗虽然时时流露对自己行医职业的后悔,但他也不敢要挟在曹府做官,如果是这样的话,华佗也用不着在曹府待了两个月就匆匆找借口逃离。况且曹操是一位很爱才的领袖。

真实的原因我想是: 华佗早已看出曹操的头痛病,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根本不可医治的,他的针灸只能暂时缓解,头风痛只会越来越重,直至死亡。但他又不能或不敢说出口,一说出口就会毁了,自己已被抬得很高的神医招牌,更要搭上自己的性命。深思之后,三十六计走为上,一走了之是最明智的选择。但他最后还是逃不出曹操的手掌心。真可谓华佗成也医术,死也因为自己的医术。

1 求文言文《华佗》的原文

《华佗传》原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府吏兄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

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 ,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眼之。

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依期果发动,对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

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苟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阿善针术。

凡医咸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胸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

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漆叶处所而有,青黏生于丰、沛、彭城及朝歌云。

2 神医华佗文言文

第一层(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 ,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直接通过语言,动作等从正面描写华佗

而第二层(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间接的从病人和他的儿子们的语言,动作等从侧面描写华佗

所以这篇文言文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华佗

3 求一篇古文写华佗的

初,军吏李成苦咳嗽,昼夜不寤,时吐脓血,以问佗。佗言:“君病肠臃,咳之所

吐,非从肺来也。与君散两钱,当吐二升余脓血讫,快自养,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

一年便健。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散,亦行复差。若不得此药,故当死。”复与两钱散。

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

以待不样?先持贷我,我差,为卿从华佗更索。”成与之。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匆

匆不忍从求。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

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

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

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

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

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阿善针术。凡医咸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

胸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时屑

一升,青粘屑十四两,以是为率,盲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于白。阿从其

言,寿百余岁。漆叶处所而有,青黏生于丰、沛、彭城及朝歌云。

4 华佗治病文言文翻译(原文见下)

译文

(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一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要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正载着他想要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 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喝,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所说的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想要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华佗的儿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地说:“你们像是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病”就是证明。”病人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大约有几十条。

原文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 ,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食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佗归,”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华佗(约公元145—208),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汉族东汉末医学家,身高约合现今161米。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三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在后世医书中记载的华佗方剂不能都视为伪托华佗之名(聂文涛)。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自制了麻沸散麻醉病人。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华佗死于曹操之手。

5 求文言文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

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相陈硅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

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也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请告诉我。”

当病人说“已经到了”,随即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开刀时,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

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

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

华佗听到病人的 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 就是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心中烦躁郁闷,脸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为他切脉说:“您胃中有好几升虫,将在腹内形成毒疮,是吃生腥鱼、肉造成的。”

马上做了二升药汤,先喝一升,一会儿把药全部喝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陈登吐出了约摸三升小虫,小虫赤红色的头都会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病痛也就好了。华佗说:“这种病三年后该会复发,碰到良医才以救活。”

按照预计的时间果然旧病复发,当时华佗不在,正如华佗预言的那样,陈登终于死了。曹操听说华佗善治病,就把他召去,让他常守在身边。

曹操被脑神经痛所苦,每当发作,就精神烦乱,眼睛昏花。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

……华佗卓绝的医技,大都象以上所说的那样。然而他本是读书人,却被人看成是以医术为职业的,心里常感懊悔。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就让华佗专门为他个人看病。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一些寿命。”

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看看,就对曹操说:“刚才收到家中来信,正想短时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托,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回来。

曹操几次用书信召他,又命令郡县派人遣送华佗返回。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上路。

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要他服罪。

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判决了华佗死罪。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守狱的官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火来把书烧掉了。

华佗死了以后,曹操脑神经痛仍旧没有好。曹操说:“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

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直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病危,曹操才感叹地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广陵人吴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华佗学过医。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因此以前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他们摹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舒腰展体,活动关节,用来求得延年益寿。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

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

6 关于华佗的一则文言文翻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华佗被曹操杀。

华佗死於公元208年,享年六七岁。 历史上华佗死的原因是在于他想做官从政,华佗自己出身是士人,他“游学徐土,兼通数经”,而后以医术精湛而名闻天下。

但是,在汉代,套用句老话,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医生,在史书上归入《方技传》,绝无可能单列一传,从这个上面也可窥知一二。

当时的魏王曹操患有头痛病,后来尤甚。华佗医术出名,曹操遂“使佗专视”,华佗成为了曹操的“御医”,华佗看了曹操的病情后,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意思是这个病一时难以治好,需要假以时日方可。在为曹操治疗的过程中,华佗便开始故意拖延进程,并又借口“‘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乃归家”,而到家以后,又假辞以妻子生病,数次逾期不归。究其本意,乃是意图要挟曹操,谋取官职。

曹操屡次手书招呼,又敕令郡县发遣,而“(华)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曹操遂“大怒,使人往检”,但是他还是小心地先求证了一下,没有就此给华佗定罪:“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华佗谎言被揭穿,下狱。

在华佗下狱后,曹操手下的头号谋臣荀彧为华佗求情,说:“佗术实工,人命所县, 宜含宥之。”而曹操不从,并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对华佗的鄙薄之意已然溢于言表。

作为一个医生,把为病人治病当作一个走上仕途的手段而故意拖延并以此为要挟,华佗此举实在是有损医德,是可称为无良医生,曹操对他看不起,当是在情理之中。 所以在华佗死后,曹操头风病虽然还是时时发作,但亦终不悔,并道:“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此话一针见血,道出了华佗的心思和华佗被杀的原因。

可叹华佗一代神医,医术固然一流,只是却欲与一代雄杰的曹操玩弄权术,未免过于小瞧了曹操。

7 文言文华佗治病的翻译

华佗治病”这则小故事有两个文言文版本:

《华佗治病》版本一:

原文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嘱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译文

有一个郡守病了,华佗认为那个人如果能够十分愤怒的话他的病就会痊愈,于是就接受了郡守很多的财物却不给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辞而别,(并且)留下一封信大骂郡守。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捕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使吏不要追赶。郡守更加恼怒,接着吐出了几升黑血,病很快就好了。

《华佗治病》版本二:

原文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 ,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食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译文

(有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那人)很喜欢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正载着他想要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 声,就叫人停车,他走过去诊视,对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上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所说的去做了,(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子,他们把虫子悬挂在车上,想要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华佗的儿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地说:“(你们)像是遇到了我父亲,车上挂着的‘病’可以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大约有几十条。

参考:网页链接

 华佗之死

 再次造访华佗墓,凭吊中坐在墓前在想,神医华佗他是怎么死的?是曹操直接或者是间接杀了他吗?还是说华佗的死是他自己造成的呢?华佗的简介在华佗墓那篇已经说过了,在此还是简要说一下:

 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符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首先,在探讨这个问题上,就要提一个人的死——陈登之死。陈登,字符龙,下邳(治今江苏邳州)人。他性格桀骜不驯,学识渊博,智谋过人。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虽然年轻,但他能够体察民情,抚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同时他也是曹操重视和信任的人。在《三国志陈登传》中记载“华佗曾经替广陵太守陈登治病,当时陈登面色赤红心情烦躁,有下属说华佗在这个地方,后来他就命人去请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先请他准备了十几个脸盆,然后为他诊治结果陈登吐出了几十盆的红头的虫子,为他开了药,说陈登是吃鱼得的这个病,告诉他这个病三年后还会复发,到时候再向他要这种药,这个病就可以根治了,并且临走告诉了他(华佗家)的地址,那年陈登36岁,结果果然陈登三年后旧病复发,并派人依照地址寻找,可是华佗的药童告诉陈登的使者说华佗上山采药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结果陈登39岁时就是因为这个病去世的。他的去世震惊了曹操,听闻华佗的医术高明,竟然预测到了陈登死的时间,又因为曹操的头痛病所以他召见华佗来给他治病。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次的召见竟然是曹操落下了不好的名声。

 随着曹操的的权利逐渐扩大,处理的事情也就多了,这样就加重了自己的头疼病。曹操就由原来的让华佗伴随变成了“专视”,专门给他治头疼病。时间久了华佗就向曹操告假了,他要回家了,原因是:《后汉书》载:回家取药方;《三国志》记载:收到家信,需要回家。不管是哪条原因曹操都没有理由回避这个假,批假回家,华佗走了。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当初华佗请了几天假,华佗请假回家以后,以他妻子有病为由,多次续假不回去。曹操又是写信催,又是让地方官来催,华佗都不回。华佗不回去的原因《三国志》的记载是“佗恃能厌食事”,就是华佗仗着自己的医术高明,不愿意去为曹操一个人服务,结果曹操大怒,派人去查,看他妻子是不是有病,一查,发现他妻子装病。这是欺骗啊,曹操派人就把华佗抓起来,送到许县,投入狱中。荀彧劝曹操说华佗不能杀,华佗这个人医术太高明了,他的生死关系着多少人的生死,不能杀!结果曹操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曹操认为想华佗这样的高明医术的人又很多,不只他一个。

 结果华佗犯了罪,欺骗罪。按照当时的法律,欺骗曹操是可以杀的,再者华佗是个医生,医生当时是叫做方士,华佗也被列入《方技传》,社会地位很低,杀了一个社会地位低的人,对政权没有威胁,曹操放心。最后,华佗之死是由其自己的的欺骗和曹操的不重视,双重条件下促成了华佗的死。但其主要责任还是在曹操这一方。(别人不愿意只服务于你一人,你就不要勉强嘛,曹操却非要把他留在身边,这就不对了,华佗的医术是救济天下病者的。)他的小儿子曹冲就是因为无人能治疗他的头痛病而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而自己也死于头风病。

 华佗临死前把《青囊书》交给狱卒希望能够流传下去救人命,但狱卒怕曹操怪罪没有敢要,华佗看到这种情景,把《青囊书》烧了,使得一部千古医书就此失传。华佗的死是我国中医史上的一大损失,他的《青囊书》失传、麻沸散失传,只留下了强健体魄的“五禽戏”。华佗和曹操都是老乡的,人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这两个老乡见面怎么这样呢。在墓前也只有凭吊一下这位“神医”。

<hr 华佗之死

 关于华佗之死,人们始终把它和历史上另一位大人物曹操联系在一起,曹操为此也背上了千古骂名。但是也有人认为是华佗自己害了自己。那么,曹操和华佗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直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什么要杀死身怀绝技的华佗?

 华佗之死,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三国演义》的讲法。说曹操得了病,头风病,头疼,请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说,你这个病根在脑子里,我需要让你喝一服药,然后用利斧劈开你的脑袋,祛除病根,你这个病才能治好。当然能做这个手术就很厉害了,但曹操这个人疑心很重,他觉得华佗这个医疗方案不怀好意,认为华佗是想借这个机会替关羽报仇,杀死自己,所以,一怒之下把华佗关到监狱里,然后杀了。

 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华佗之死,是他自己要挟曹操的结果。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曹操和华佗,一个是乱世枭雄,一个是走方郎中,两人似乎关系不大,华佗为什么会死在曹操的手上?我们还是先把视线放在第一个问题上,曹操为什么要召见华佗?

 《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是在记载了大量的华佗的神奇事迹之后才写了一句话,“太祖闻而召佗”,太祖指曹操,曹操听说了华佗的事儿以后召华佗。而在召华佗之前记载的最后一件事就是陈登之死。这样一来,曹操召华佗就有三种可能:第一,曹操听说了华佗大量的神奇治病的事情,召见华佗。第二,曹操听说陈登如期而死召华佗。第三,曹操听了上面两种说法以后,召华佗。

 我们先讨论第一种,因为曹操跟华佗都是沛国谯人,他们两个是老乡。因此,华佗神奇的医术曹操不可能不知道。

 第二种情况就是曹操听说了华佗预言陈登三年以后病要复发,如果没有良医还会死,结果陈登如期而死,召见华佗,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呢?这种可能性取决于曹操和陈登的关系到底怎么样。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陈登是曹操最信任、最器重的人。所以陈登之死,有两个方面震惊了曹操。

 第一,华佗的预言如期兑现。华佗预言他三年以后必发,兑现了。

 第二,陈登是如期而死。说他将来三年发病,果然发病死了。而陈登跟曹操的关系又非常密切,陈登之死对曹操的影响非常之大,再加上老百姓的传闻。所以,我认为第三种可能性最大,一方面听到老百姓传闻华佗是神医,另一方面听说自己最信任的陈登三年后发作死了,所以就动了召华佗之心。因为此时华佗在曹操心中神医的地位已经毫不动摇地确立起来了,所以曹操要召华佗。

 当然,曹操要召华佗首先是曹操得有病,曹操没有病找个名医来干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身体倍儿棒,你说整天找个医生跟着你,不是个包袱吗?曹操恰好有病,就是头风病,而且他的头风病是持续性的神经疼,很难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然现在可能好一点,现在假如我们有头疼病,真是怀疑脑子里有什么了,先不用利斧劈开,我们先做一个脑部核磁共振,看看脑袋里到底长了个什么,然后再说。但是那个时候条件不行,医疗条件不允许。所以,从客观上来说,华佗的医术神奇,从主观上来说,曹操也的确患病,这样曹操就动了召华佗之心。当然,召华佗是分两步的,一开始他把华佗叫过来的时候,史书记载是“常在左右”(《三国志·华佗传》),就是经常在曹操的身边,而且曹操的头疼病一发作,华佗就给他针灸,针灸以后针拔疼止,特别神,针一拔,疼就停止了。常在左右,就是曹操的病不是很重,不是每天都发作,所以他发作的时候才需要华佗,不需要的时候未必要请到身边来。也就是说此时,曹操对华佗的依赖性还不强。

 第二个阶段,史书记载叫“太祖亲理”,太祖指曹操,亲理,就是曹操亲自处理国家大政。这个时候,史书记载曹操是“得病笃重”(《三国志·华佗传》),病得很重了,然后使佗“专视”,召见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大家注意这两个词,前边是常在左右,现在发展成“专视”,就是专门为自己看病。前面是一般需求,现在是特殊需求,这两种需求差别很大,层次上差别也很大。那么“太祖亲理”是什么时间呢?据我估计,应当大体在袁绍集团灭亡之后,建安十年以后,曹操掌握了东汉 的实权,亲自处理朝政。这就是“太祖亲理”。当然随着处理朝政的繁忙,工作的繁忙带来的是曹操的病重,头风病天天发作,这个时候曹操就离不开华佗了,才让他专视。但是,华佗在曹操身边只待了一阵,请假走了。以什么借口请假走的呢?两部史书记载的略有不同。《后汉书》记载,回家取药方;《三国志》记载,收到家信。曹操怎么办?曹操准假,曹操不能不准,你想想他回家取药方,你不让他回家取,他说我没有药方,怎么给你治病?他收到家书,你不让他回去,那肯定不能笼络住华佗之心,曹操准假,让他走了。这是我们所说的请假的理由。

 但是,《后汉书》在讲华佗请假回去的时候讲了四点理由:第一,华佗此人性格古怪;第二,他内心很不得意;第三,他耻于为医,不愿意当医生;第四,回家,想家。

 《三国志》的记载只有一个理由,“久远思家归”(《三国志·华佗传》),就是离家时间长,离家远,想回家看看。《三国志》跟《后汉书》记载略有差异,《三国志》成书在前,《后汉书》成书在后。

 华佗请假回家以后,以他妻子有病为由,多次续假不回去。曹操又是写信催,又是让地方官来催,华佗都不回。最后,曹操急了。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曹操那么催华佗也不回去呢?《三国志》跟《后汉书》的记载都差不多,《三国志》的记载是“佗恃能厌食事”,《后汉书》记载的是“恃能厌事”。这两个记载一样,就是华佗仗着自己的医术高明,不愿意去为曹操一个人服务,结果曹操大怒,派人去查,看他妻子是不是有病,一查,发现他妻子装病。这是欺骗啊,曹操派人就把华佗抓起来,送到许县,投入狱中。华佗投入狱中以后,曹操手下一个重要谋士叫荀彧①,曾经劝过曹操,说华佗不能杀,华佗这个人医术太高明了,他的生死关系着多少人的生死,不能杀!结果曹操说了一句非常典型的话,“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三国志·华佗传》)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别发愁,杀了华佗难道天底下再不能找到像他这样的人吗?但是,据《三国志》记载,他用了一个词“鼠辈”,老鼠的鼠,同辈的辈。鼠辈,找不到像这样的人吗?很看不起华佗。结果,最后是巨星陨落,神医枉死。这就是华佗之死。

 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华佗为什么被曹操杀了?我们读过三国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爱才、惜才、重才的人,为什么像华佗这样的神医他却要杀掉呢?

 不知曹操是出于何种心理,他还是杀害了华佗,一个巨星就这样陨落了。而华佗死后,除了五禽戏之外,他的很多东西都没有流传下来,因此后世的人们倍感惋惜。而人们在惋惜之余,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曹操一向是以爱才、惜才、重才著称,但他这一次为什么一反常态,杀害医术高超的华佗呢?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看,我们一方面从曹操这儿看,一方面从华佗这儿看。

 从曹操这方面来看,华佗是可杀,而且是杀而无事,杀了没事。曹操为什么说杀华佗是可杀呢?华佗确实犯了罪,欺骗罪。按照当时的法律,欺骗曹操是可以杀的,这叫可杀。同时,杀了华佗以后,会惹什么麻烦吗?不会,华佗是个医生,医生当时是叫做方士、方技之士,《三国志》把他收入《方技传》,就是一个社会地位很低下的人,杀了一个社会地位很低的人,对政权没有威胁。所以,曹操称他为鼠辈,视为可杀,而且杀而无事。因为中国古代历来有两句话很流行,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作为一个读书人,最高明的是治理国家,叫上医医国,下一档的叫疾人,就是为一般的人看病。有本事的人去治国,没本事的人去给老百姓看病。华佗只是一个看病的医生,在那个时代不受重视,所以被杀了。

 作为华佗这一方来说有没有责任呢?华佗看来也有点责任,这个责任主要是三点:

 第一,他不愿意给曹操当侍医,本来是个走方郎中,四处游走,现在要给一个人看病,不愿意。

 第二,思乡之心切,就是思乡之心太浓了,光想着自己的家。

 第三,不了解曹操。曹操是什么人啊?曹操是军阀,是枭雄,是东汉的丞相。这样的人,华佗显然对他太缺乏了解了。华佗不知道曹操是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而且他找了个很拙劣的理由,说自己的妻子有病,这是很容易查出来的,一旦查出来怎么办?华佗想都没想,华佗为曹操杀自己提供了一些借口。当然两个人都有责任,主要责任在曹操。我们不能说曹操杀了华佗,华佗还得为自己的死负责任,但是华佗确实有他幼稚之处。

 这里边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人说,曹操不是爱才吗?为什么要杀华佗这样的有才之士呢?封建专制制度从来都是把人和才分开来谈的,说曹操爱人才是不对的,曹操爱的只是才,并不是有才的人,人和才要分开。因为在所有的封建专制制度下,当官的人看重的只是一个人的才,并不重视你这个人,所以我们不能笼而统之地讲,曹操爱惜人才,只能说曹操爱才。因为曹操要是真重视人才的话,就得尊重华佗的人,尊重华佗的选择。华佗不愿意去,是他自己的权力,他愿意为谁治病是他的权力,你没有办法剥夺他的权力。曹操以这个为由杀华佗,而且把华佗称为鼠辈,刚才我讲曹操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三国志·华佗传》)他把华佗称为鼠辈,那就是既不重视华佗这个人,又不重视华佗这样的才,因为照曹操看来,像这样的人满天下都是,其实曹操恰恰看错了,人才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稀缺资源。杀了华佗,后来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有病了,没人给他看病。他的小儿子临死的时候曹操后悔了,不该杀华佗啊。所以,曹操杀华佗实际上是既不重人,又不重才,这是所有封建制度下为官者的通病,不光是曹操一个人。

 所以,《三国演义》记载的华佗要为曹操劈开头颅的故事纯属虚构,不是历史的真实。但是,这个虚构也不是完全不靠谱。第一,华佗有麻沸散能够做腹腔手术,虚构的故事里就发挥一下说他要做颅腔手术。第二,华佗确实死于曹操之手,所以小说的作者一发挥,就成了我们开始所讲,华佗要劈开曹操的脑袋,曹操不干,把华佗杀了。

 根据前面的分析,华佗之死,曹操是罪魁祸首,难辞其咎。但是关于华佗之死,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叫“要挟说”。这一派观点认为,华佗仰仗着自己高超的医术,要挟曹操给自己官做,结果曹操不理会华佗,华佗就不给曹操治病,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是一个荒谬新说。所以我们有必要简单地作一番辩护。所谓的要挟说,说华佗要挟曹操。提出这个谬说的人还提了三点理由。第一,华佗这个人心理失衡。第二,他是养病自重。曹操把华佗杀了以后,说华佗本来可以治好我的病,为什么不给我治呢?有意要养着我的病,一直不给我除根儿,他的地位就提高了,就是养病自重。第三,华佗是夸大病情。本来就是个头风病,华佗把曹操的病情给夸大了。这三条貌似有理,其实一条都站不住脚。我把这三条简单剖析一下。

 先说第一点,心理失衡。什么叫心理失衡呢?是说华佗是个读书人,本来想做官,没做上,最后当了医生,他自己感到耻辱。这一点《三国志》跟《后汉书》中的《华佗传》都记载了,华佗确实有这个感觉,当个医生耻辱。但是,说他心理失衡,我觉得有几点我们要提出来说一下。

 第一,生逢乱世,不愿为官。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他不愿意做官。早年,陈登的父亲陈圭推举他做孝廉,后来由太尉黄琬征辟。孝廉跟征辟是东汉为官的两条路,曹操就是二十岁举孝廉走上仕途的,这两条路华佗都不走。前面的征辟、推荐,他都没有去,后来他怎么可能依附曹操做官呢?实际上华佗是生逢乱世,不愿为官。

 第二,要挟要官,有悖逻辑。说他要挟曹操要官,这不合逻辑。华佗为什么会要挟曹操呢?两个理由,一个是心理不平衡,一个是不愿意,认为当医生耻辱,我们可以推想一下,心理不平衡就一定会要挟曹操吗?换句话说,因为心理不平衡,所以要挟曹操?这个因果关系成立吗?因果关系有两种,一个原因必然生出一个结果,这叫必然性的因果。一个原因出现两个以上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叫或然关系,不叫必然关系。因为心理不平衡,他也可能去要挟,他也可能不去要挟,所以,因为心理不平衡去要挟曹操给官,这叫或然性因果关系,不是必然性因果关系,所以不能成立,这违反形式逻辑。

 再一个,耻于为医,认为当医生是耻辱,所以要挟曹操。这也是个或然关系。因为当医生是耻辱的,他可能去要挟曹操,也可能不去要挟,又是一个或然关系。所以这个提出新说的人实际上是把或然性因果讲成必然性因果,因此我说,要挟要官有悖逻辑。

 第三,养病之说,纯属强词。杀了华佗以后,曹操说华佗可以治好我的病,他不治,有意地养着病。当医生养着一个病人的病,不给他除根儿,这个话也不能成立,这叫强词夺理。你想想,曹操是以养病加罪于华佗,假如华佗能够除根儿的话,能够给曹操除根儿的话,他为什么不以断根而求官呢?假如他想做官的话,那 脆一步到位把你病治好,断根求官嘛。所以养病之说也不能成立。

 第四,华佗是乐于从医,而不是耻于为医。华佗确实早年作为一个读书人想为官,但没有做成,后来做了医生。但是,在行医的几十年间,华佗跟医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知道乱世之中的老百姓非常需要良医。我们可以举三件事,华佗身入狱中,临死之前还把一部医书交给狱卒,想传下来,他告诉狱卒,这部书可以活人,所以一般人都称这个书叫活人书,但是狱卒害怕曹操的法律严酷,没敢接受,华佗就一把火把这个医书烧了。一个医生在临死之前还想把自己总结的医书传下来,他是乐于为医还是耻于为医呢?第二个例子,有一次华佗在路上走,突然听见一个人痛苦地 ,华佗就立即停下来,主动上去看他一下。原来是一个病人,吃东西咽不下去,很痛苦,发出痛苦的叫声。这个人并不知道华佗是医生,并没有求他,华佗是听见 声跑过去的,然后华佗就告诉他,我刚才路过那条街上有一个卖大饼的店,那个店里既有醋,又有蒜泥,你赶快去要些醋和蒜泥喝了,说完华佗就走了。这人赶快找到那个卖大饼的店,买了三升醋和蒜泥,然后把这三升醋和蒜泥全喝了。喝完以后,这个病人就开始吐,结果吐出来一条虫,这其实是一种寄生虫。你看华佗,听见病人痛苦的 ,就主动去看病,看完说了个方子就走了,钱也没收。然后这个病人打听到华佗的家,到他家去,车旁边挂着虫,一到华佗的家,还没到家门口,华佗的小孩看见车来了,而且挂了一条虫,华佗的儿子就判断,车上坐的这个病号肯定是碰见我爹了,车边那条虫就是个证明。结果这个病人到华佗家里一看,华佗家里的墙上挂了几十条同样的虫。说明华佗行医,已经是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了。怎么能说他耻于为医呢?第三个例子,华佗传五禽戏,让后人学习五禽戏健身,华佗又把他神奇的针灸术传下来给他的弟子。可见华佗是乐于为医,不是耻于为医。

 再说第二点,养病自重。这个养病自重我要提出两点,这个养病自重是谁说的呢?曹操说的。什么时间说的呢?杀了华佗之后说的。曹操杀了华佗之后说的话大家就得琢磨琢磨了,华佗是神医,在杀华佗之前荀彧就劝阻他,曹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把华佗杀了,杀了华佗以后,肯定会遭到舆论的谴责,曹操得为自己开脱罪责,所以才提出了个养病说。所以这个养病说是曹操说的,他为自己开脱罪责的成份很重,不能作为定论来看。

 还有一点,缺乏理解。曹操是病人,作为病人来说,求治心切。华佗是医生,作为医生来说,治疗曹操的头风病叫治疗无门。医生跟患者的想法不一样,作为患者,是求治心切,希望一步到位把病治好;作为医生,治疗无门,所以病人跟医生之间有时候很难相互理解。华佗认为不能够手到病除,曹操认为你养病自重,这也是养病自重说出现的一个原因。

 最后一点,夸大病情。这个夸大病情说也是没有道理的。头风病确实很难治,到今天这种神经性头疼的病还很难治好。华佗只不过是如实告诉了曹操,而且头风病一般都有并发症,曹操的头风病一犯就是心慌、头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华佗如实相告,曹操却认为他是夸大病情。所以提出新说的这三个说法都不能成立。

 那么华佗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真正的死因其实是:第一,触怒了曹操。曹操又是写信,又是派人去请华佗。华佗呢?他骗曹操,死活不去,触怒了曹操,这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曹操既没有把华佗看成人,尊重华佗的选择,又没有看重华佗的才,而是视华佗为鼠辈。既不重其人,又不重其才,他能不杀华佗吗?重人、重才,只要有任何一点体现出来,他就不会杀华佗。

 

 唐代着名诗人刘禹锡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华佗论》。在这篇文章中说了句非常有名的话,“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这句话我解释一下,执柄者就是掌权的人,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恚”就是愤怒,“执柄者之恚”就是掌权人的愤怒真可“畏诸”,意思是多么可怕啊,一个掌权的人发了脾气,发了火,真是让人感到害怕。刘禹锡的话说得非常准,曹操就是执柄者,曹操生气,导致华佗的被杀。其实刘禹锡只看到了第一点,触怒曹操了。他没有看到第二点,就是曹操没有把华佗当做人和才来看待。这才导致神医的被杀。后果非常严重,最起码有一点,麻沸散失传了。中医的外科发展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华佗重要的医方也没有传下来。所以华佗之死是中医学史上一个重大损失。一直到今天,在我们讲华佗的时候,我们对神医华佗之死仍然抱着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