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这个词怎么解释?

游戏攻略08

官本位这个词怎么解释?,第1张

官本位这个词怎么解释?
导读:“ 官本位 ” 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而是通俗的说法,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这种说法起源于经济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金本位。金本位指的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以黄金为单一的价值尺度去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由此看来,在最

“ 官本位 ” 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而是通俗的说法,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这种说法起源于经济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金本位。金本位指的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以黄金为单一的价值尺度去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由此看来,在最初提出这个名词时,官本位至少有这样一层意思: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渐丰,不仅限于此。 官本位是官的本来涵义的异化。本来,官是一个较为好听的名称:处理国家公务曰官。官者,公也。《汉书·盖宽饶传》中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说苑至公》:“博士鲍白令之对秦始皇曰:‘天下官则让贤,天下家则世断,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可见,官的本义是“为公”。正因为以“公”相通,才有了尧舜禅让的佳话。韩非子在其名篇《五蠹》中就说到“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但是在后来,人们的这种观念就发生了转变。也就是在韩非的那个时代,社会上就产生了重官的思想:“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对官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官本位的思想观念。 纵观历史和现实,官本位至少包括了这 四点内涵 :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对上级唯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在多个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它包含了官本位意识 , 官本位思维、官本位文化、官本位机制、官本位现象、官本位行为等多方面的意思” 2。在本文中,它具有特定的涵义,指的是一种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当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首先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提出。 1956 年,在其所著的《比较政治系统》中,他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每个政治体系都表现为一个待定的政治行为模式,这种特定的模式便是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从个人看政治文化是个人对政治行为和政治评估的主观倾向。此后,对政治文化的界定莫衷一是。一般认为 S· 韦伯的解释比较典型,他把政治文化解释为“由得自经验的信念、表意符号和价值观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规定了政治行为所由发生的主观环境。”在这个概念上,基本上都认同的一个内涵是:它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是政治观念形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思想等”。 3政治文化处于政治与文化两者交界层面上。由此看来,官本位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取向、社会心理即可被列入政治文化的范畴。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其实官本位政治文化具有两个承载的主体:为官者和为民者。其内涵的前两个方面主要指的是前者,后两个方面则主要是指后者。但在讨论官本位的内涵时,这两个主体又不可以截然分开,因为官可成为民,并且官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更重要的是民通过各种途径也可能成为官。以这两者为主体的政治文化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官本位的政治文化。官这一主体的形成要比民来得早,因为它是这一政治文化直接寄生的载体。 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文化,便是这一社会的主政治文化。显然,无产阶级政治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主政治文化。而官本位的政治文化则属于封建政治文化,属于封建官僚阶级政治文化。而在阿尔蒙德看来它应该属于臣属政治文化。因为在官本位的政治文化中,属民对政治体系是完全被动的,只与政治体系的输出相关,却并不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 “官本位”是封建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它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很大的危害。因此,从“五四运动”时代,就受到进步思想家们的尖锐批判。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致力于建立人民民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彻底破除封建制度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指出,***人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的唯一宗旨。但是,由于“官本位”的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一些***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也自觉不自觉地做了这种“官本位”意识的俘虏。于是跑官、买官、卖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荣誉和职位,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但求无过、一切为了保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等现象都出来了。当前,“官本位”意识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任,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这种精神状态是与我们党的性质和任务、与我们在新世纪的伟大历史使命极不适应的。“官本位”意识直接导致官僚主义。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些在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励志口头禅,实际上是官本位思想的真实写照。中国是重"官"的社会,人们都想当官,又都怕官,官本位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什么是官本位?官本位首先是一种体制设置和制度安排。官本位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在封建社会,王侯将相,官分九品,形成庞大而严密的官本位体系。整个社会纳入国家行政系统的体制结构,所有的人、所有的组织和部门,都分别归入行政序列,规定其等级,划分其行政权限,并最终服从统一的行政控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制度下的官僚制度和社会权力结构严格而又系统,高度集权而又等级森严,全社会就是一个以行政权力搭建起来的金字塔,塔的顶端就是皇帝。在这个宝塔形的体制结构中,等级森严,上尊下卑,界限分明,不容僭越。官越大权越大,享受待遇就越高,地位就越显赫。上下级之间不是双向互动运行关系,而是下级完全隶属于上级,一切听命于上级;对下级官员说来,一切只对能决定其个人命运的上级官员负责。在单一行政化的体制下,不是整体的规则、秩序和法理的统治,而是个人的统治;不是法定程序支配,而是"长官意志"支配;不是"法治",而是"人治"。在现代社会,当官仍然有特权,可以获得比别人多的利益,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还可以有信息获得的高位势。 官本位是一种思想意识、一种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和价值取向,是指以官为本、以权为纲,以仕途为个人事业的选择导向,一切服从于官级地位,一切为了做官和升官,把做官、升官看作人生最高价值追求,同时又用做官来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一切为了做官,做官为了一切,有了官位就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连"祖坟也会冒青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官为百业之首,唯有走上仕途,才能出人头地。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要摆脱贫困和低贱的社会地位,除了入仕,别无他途。人们把"升官"作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读书为了做官,做官意味着光宗耀祖。于是乎,"学而优则仕",人们是否入仕为官,能否官居高位,成了衡量一个人奋斗成功与否的标志。"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成了人生两大幸事。就连商人也不例外。不少商人经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从政,是为了用钱"捐官"、"买官"。"卖官鬻爵"使官位有着强劲的买方市场。官本位意识是封建官僚制度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维护和服务于官僚集权体制。"范进中举"后的种种神态,恰是这种观念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官本位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意味着当官就有尊严,有权就有一切。人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社会上形成了以官职大小衡量人的价值、成就、地位。由此造就一种对权力、官位、官员的崇拜和敬畏,进而导致长官意志、权力至上观念和依附意识及其现象的盛行。官职可以衡量一切:政治待遇、社会名声、经济收益、工薪多少、住房大小、专车档次。官级不仅影响活人,人死后有没有追悼会、悼词长或短、安葬谁掏钱、安葬在何处,都视官职大小而定。各种会议,甚至是学术会议或专业会议,行政领导都要头排就座,而且特别讲究领导与会级别、座次安排,以至于会议座次安排是政府会议管理的最大学问。企业有级别,企业领导要对应行政官衔;演员、教师、医生、科研人员,要用官级来套;甚至和尚、老道,也得看他相当于多大官,以至于闹出"处级方丈"、"局级主持"这样的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官本位现象已经覆盖了全社会,孩子们也沾染官瘾。一个几十人的小小班级,除了班长、副班长,还有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少先队系统还有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带官衔的几乎占去班级的一大半。孩子们常常为了多一道"杠"而争得面红耳赤。实在没法安排了,可以当一个科代表。一个孩子当了值周生就高兴了一个礼拜,因为他从来没当过班干部,值周生至少可以过一周的官瘾。家长们为给孩子谋个一官半职,不惜给老师请客送礼。 谢谢,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麻烦采纳,谢谢!

少年中国说的八个象征?是旧世纪的终结、新世纪的开始。天朝即倒,却挣扎着最后岁月,破败不堪的残局下,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仿佛应照着这幅历史画面,《少年中国说》以慷慨昂扬的姿态,宣告着与“老大帝国”的决裂,呼唤着“少年中国”的兴起。

主笔◎李菁

喷薄而出的“少年中国”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等6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杀害,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 103天的变法维新宣告失败。

9月22日,苦劝谭嗣同逃离无果的梁启超,在日本使馆安排下,化装逃往天津,几天后登上日本军舰,开始逃亡之旅。

“到了日本以后,父亲开始苦学日语,半年后,他就可以比较顺利地阅读。”85岁的梁思礼是梁启超的幼子,也是梁启超9位子女中唯一在世的一位。他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日本引进的大量西方的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书籍,让梁启超大开眼界。梁启超在一年后回顾这段岁月时感慨:“自居东以来,广搜日本书而读之,若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脑质为之改易,思想言论与前者若出两人。”

戊戌变法的本意,也是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政权内部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但进行百余天就被清朝的保守派扼杀,而彼时的日本,却已进入明治维新的30年,整个国家焕发着勃勃生机。在西方政治学说的参照下,梁启超于是对保守、陈腐的清王朝产生了种种反思。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在《清议报》第35册上发表《少年中国说》,以激情澎湃的语言,呼唤着一个气象一新的“少年中国”的诞生。

梁启超用人的老少比喻国之老少,在文章开篇即设置了一对决然对立的“老少”:“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讲究老少阶层,强调尊老敬老、长幼有序,在老年人面前,少年是后辈,扮演的是传承者的角色。而《少年中国说》则打破了这一重意义,梁启超勇敢地塑造出‘少年’形象,提出了对代表旧势力的‘老年’的挑战和抗争。”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梅家玲教授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

梅家玲说,虽然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有少年游、少年英豪这一类的词,但“少年中国”一词的形成却与梁启超的日本经验有关。当时一些日本文人,用“少年”的形象,意喻维新后的“新日本”,“其重视少年、以少易老的思维给梁启超很大震撼”。

梁启超用形象而华丽的语言描述了中国的少年特征,不遗余力地否定老年,赞美少年,赋予“少年”以崇高的象征意义:“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其实这里面所用的‘老’与‘少’,并不在于生理年龄的老与少,而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老与少。他期盼用少年所代表的希望与活力,扫除僵化、陈腐的旧势力。”梅家玲说。

流亡日本期间,梁启超接触了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书籍,这也使他对于国家形态有了进一步思考,这种思考自然在《少年中国说》里有所体现, “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梁启超由此提出了颇具现代色彩的“国家”观念:“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反观中国,“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所谓夏、商、周、秦、汉、宋、元、明、清等,都是朝名。梁启超一针见血地说:“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没有国家观,只有天下观。”梅家玲教授说,在这种天下观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族疆界里的所有人民,都是王朝的私有财产。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的船坚炮利下,无论统治者还是普通民众,都以痛苦的代价认识到:中国不再是唯我独尊的“天朝”,它必须被放置在世界性、全球性的地理场景中,“少年中国”正寄托了梁启超欲将“老大帝国”化而为一个民族国家,使之进入现代世界的全球形象之中的政治理想。

“变法失败后,他以‘哀时客’自居,写完这篇文章以后,他就以‘少年中国之少年’来自勉,也寄予着自己对未来的期望。”梁思礼告诉本刊记者, “父亲的文章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极具煽动力。”梁启超去世以后,中华书局出了一套《梁启超全集》,梁家9个子女每人一套。当时还是天津南开中学学生的梁思礼第一次完整地读到了《少年中国说》,他似乎仍能感受到当年只有27岁的父亲,那股抑制不住的激情,而梁启超本人也将此文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热情奔放、感情丰富的梁启超,在介绍西方新文化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创造了一种通俗流畅、热情奔放、脍炙人口的“新文体”,非常适合中下层知识分子,尤其是新兴的青年学子的口味,这也使得梁启超的文章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所以《少年中国说》一面世,“少年”一词风靡一时,《清议报》随即出现了不少以“同是少年”、“铁血少年”、“濠镜少年”、“突飞少年”等为名的作者群,或抒发壮怀,或吟歌励志。甚且连晚清四大小说家之一的吴趼人,都一度以 “中国老少年”为笔名,“少年”的魅力,至此可见一斑。

1 孟子谋事译文

翻译: 滕文公问道:“腾国是一个小国,位置位于齐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是归顺于齐国好呢,还是归顺于楚国好呢?”

孟子回答说:“到底归服哪个国家好也不是我可以解决的。如果您一定要我谈谈看法,那倒是只有另一个办法: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筑坚固,与老百姓一起坚守它,宁可献出生命,老百姓也不退去 做到了这样,那就可以有所作为了。

原文: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出处:《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孟子可以说是先秦思想家中最具有民本思想的,对于百姓与国君,他甚至提出了“民贵君轻”的理论,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君主专制社会里,这一思想无疑带着超越时代的光芒,而与当时君主至上的观念格格不入。

扩展资料:

《梁惠王下》篇主要围绕王道展开。王道,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霸道而言的。从上面的描述里,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战国时代的政治倾向,王道绝对不是为人所推崇的治国之策,相反,霸道却被许多国君和策士成功地演绎着。

如稍后于孟子的苏秦曾游说秦惠王就是说现在这个世道啊,只有兵强马壮,恃威治民才行,如果想让各个诸侯国老老实实地听话,就要靠打仗靠用兵来开道。这就是霸道的逻辑。

齐宣王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个好乐、好勇、好货、爱享受一切君王之乐的人。“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对于这样的君王,孟子没有滔滔不绝地教训他,反而劝说他把这些嗜好与百姓联系起来,以己之心推度百姓之心,把快乐和百姓共享。

孟子做这样的劝说是与其主张密不可分的,他始终认为君王应该与民同乐,与民同忧,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强调君主要以百姓为重,体察百姓的难处,同情百姓的疾苦,轻刑罚,薄税敛,注重农业生产,使子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搜狗百科—梁惠王章句下

2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诗句多多益善

(一)孔子:《论语》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告诉我们:处于职业生涯早期,核心是找到业绩贡献区而“四十不惑”则明确显示:职场是有惑的而我们的培训逻辑,是要归纳惑的类型,分析惑的产生,惑的解决(二)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之言告诉我们,职业生涯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所谓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而且提出了如何真确看待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如何从古人的励志故事中得到信心(三)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3 孟子尽心上译文

太多了,发布出来,到这里看,有全文翻译,很详细的 /showWeb/0/0/130783x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 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 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

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

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读解 佛问:“你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景德传灯录》 儒答:“养性事天,修身立命。”

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 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 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 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 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北觅南寻, '芒鞋踏破岭头云”。

其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越空虚, 最终成为一个徒具外形,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 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顺受天命,身体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生命之春就会永远在你的把持之中。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下一篇(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尽心上 莫非命也,顺受真正 原文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译文 孟子说:“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所以知 道命运的人不站危险的墙下。

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 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非正常的命运。” 读解 一切都是命运。

用我们今天通行的看法,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思想。但 实际上,孟子的立足点是在“顺受其正”上,顺理而行,顺应命 运,也就承受正常的命运,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了。

怎样顺应呢? 比方说,知道命运的人不站在危险的墙下,这不难做到吧?为什 么不站在危险的墙下?因为你明知道它有倒塌的危险。同样的道 理,明知道打家劫合,杀人越货,走私贩毒,贪污受贿是铤而走 险的,你是不是还要往上靠呢?不往上靠是知道命运的人,是 “顺受其正”的人。

往上靠则是不知道命运,不“顺受其正”的人。 所以,其结果,“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征格而死者,非正命也。

' 一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走正道;行正义,也就是正常的命运;相 反,如上所说,犯罪而死,则死于非命,不是正常的命运了。 由此可见,在孟子这里,命运的确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顺 其自然,顺其正理罢了。

就一般情形而论,说到命运,二十岁以前的青少年不会有什 么感觉,无动于衷。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青年人多半对命运不 屑一顾或者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们青春焕发,生命力蓬勃向上,对 自己,对前途都充满了信心,每天清晨的太阳都有所不同,每天 的生活都有新的内容,奋发向上是他们生命的主旋律。

四十岁以 上可就不同了,所谓人到中年,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论语·为政》)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惑”与“知天 命”似乎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旦“不惑”,也就“知天命”了; 或者反过来说,正因为“知天命'了,才谈得上“不惑”。

其实, 孔子自己也说过:“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可见,四十、五十的确是个划分不清的年龄段 或许个体的情况 有所不同,对有些人来说,知天命要早一些,对 有些人来说,则要晚一些,而这又 决定于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与 境遇。

总起来说,人到中年万事休,命运的影子也就 不知不觉地 爬上心头,不由得你不信。这时,回顾自己半生之所为,少年时 代的理 想与梦幻,青年时代的奋斗与血汗,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 悔恨遗憾也是徒劳的, 明智之举,还是接受孟子的说法:莫非命 也,顺受其正。

这样,或许多少会有所慰 藉,有所解脱而脚踏实 地,问心无愧,清洒自如地走完人生的下半截路程吧。 下一篇(“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 尽心上 “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 原文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 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 孟子说:“求索就能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求索有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 西就在我自身。求索有一定的方法,能否得到却决定于天命,这种求索无益于得到, 因为所求的东西是身外之物。”

读解 在我自身的,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修养,人生境界的追求,一句话,是精神的 自我完善。身外之物则是金钱富贵,名誉地位。

前者全在于自我,只要坚持追求,便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 豆得豆。所以叫“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后者则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不是你一厢情愿地追求就可以得到的。

所以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更不要抓苟且,失去自我。

当然,不强求并不是完全拒斥。

4 《孟子尽心上·一毛不拔》翻译和原文

原文;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译文;

孟子说:“杨朱主张为自己,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 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即便是从头顶到脚跟都摩伤,只要 是对天下有利,他都肯干。子莫则主张中道。主张中道本来是不 错的,但如果只知中道而不知道权变,那也就和执着一点一样了。 为什么厌恶执着一点呢?因为它会损害真正的道,只是坚持一点 而废弃了其余很多方面。”

5 孟子尽心上译文

太多了,发布出来,到这里看,有全文翻译,很详细的 /showWeb/0/0/130783x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 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 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

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

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读解 佛问:“你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景德传灯录》 儒答:“养性事天,修身立命。”

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 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 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 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 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北觅南寻, '芒鞋踏破岭头云”。

其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越空虚, 最终成为一个徒具外形,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 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顺受天命,身体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生命之春就会永远在你的把持之中。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下一篇(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尽心上 莫非命也,顺受真正 原文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译文 孟子说:“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所以知 道命运的人不站危险的墙下。

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 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非正常的命运。” 读解 一切都是命运。

用我们今天通行的看法,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思想。但 实际上,孟子的立足点是在“顺受其正”上,顺理而行,顺应命 运,也就承受正常的命运,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了。

怎样顺应呢? 比方说,知道命运的人不站在危险的墙下,这不难做到吧?为什 么不站在危险的墙下?因为你明知道它有倒塌的危险。同样的道 理,明知道打家劫合,杀人越货,走私贩毒,贪污受贿是铤而走 险的,你是不是还要往上靠呢?不往上靠是知道命运的人,是 “顺受其正”的人。

往上靠则是不知道命运,不“顺受其正”的人。 所以,其结果,“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征格而死者,非正命也。

' 一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走正道;行正义,也就是正常的命运;相 反,如上所说,犯罪而死,则死于非命,不是正常的命运了。 由此可见,在孟子这里,命运的确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顺 其自然,顺其正理罢了。

就一般情形而论,说到命运,二十岁以前的青少年不会有什 么感觉,无动于衷。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青年人多半对命运不 屑一顾或者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们青春焕发,生命力蓬勃向上,对 自己,对前途都充满了信心,每天清晨的太阳都有所不同,每天 的生活都有新的内容,奋发向上是他们生命的主旋律。

四十岁以 上可就不同了,所谓人到中年,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论语·为政》)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惑”与“知天 命”似乎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旦“不惑”,也就“知天命”了; 或者反过来说,正因为“知天命'了,才谈得上“不惑”。

其实, 孔子自己也说过:“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可见,四十、五十的确是个划分不清的年龄段 或许个体的情况 有所不同,对有些人来说,知天命要早一些,对 有些人来说,则要晚一些,而这又 决定于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与 境遇。

总起来说,人到中年万事休,命运的影子也就 不知不觉地 爬上心头,不由得你不信。这时,回顾自己半生之所为,少年时 代的理 想与梦幻,青年时代的奋斗与血汗,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 悔恨遗憾也是徒劳的, 明智之举,还是接受孟子的说法:莫非命 也,顺受其正。

这样,或许多少会有所慰 藉,有所解脱而脚踏实 地,问心无愧,清洒自如地走完人生的下半截路程吧。 下一篇(“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 尽心上 “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 原文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 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 孟子说:“求索就能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求索有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 西就在我自身。求索有一定的方法,能否得到却决定于天命,这种求索无益于得到, 因为所求的东西是身外之物。”

读解 在我自身的,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修养,人生境界的追求,一句话,是精神的 自我完善。身外之物则是金钱富贵,名誉地位。

前者全在于自我,只要坚持追求,便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 豆得豆。所以叫“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后者则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不是你一厢情愿地追求就可以得到的。

所以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更不要抓苟且,失去自我。

当然,不强求并不是完全拒斥。

6 《论语》《孟子》全文翻译

原发布者:张教院外语系

《孟子》解读万章上(共九章)(一)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万章问道:“舜走到田里,对着天诉说、哭泣,他为什么要诉说、哭泣呢?”孟子曰:“怨慕也。” 孟子说:“因为他(对父母)既抱怨又眷念。”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万章说:“‘父母喜欢自己,高兴而不忘记父母;父母讨厌自己,忧愁而不抱怨父母。’(按您这么说,)那么舜是抱怨父母吗?”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①:‘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②: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③,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孟子说:“(以前)长息曾问公明高:‘舜到田里去,我听您解说过了;对天诉说、哭泣,这样对父母,我还不理解。’公明高说:‘这不是你所能明白的

1先秦的诗经或诗歌里有没有比较豪迈大气的诗句

1 不好说,《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诗经》中也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诗经》中的六言诗仅是散句,既比较少见,又没有两句以上的六言句连续出现的情况,如“室人交遍谪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风·北门》),“行役夙夜无已”、“行役夙夜无寐”(《魏风·陟岵》),“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豳风·七月》),“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风·伐檀》);先秦时期时《诗经》就有七言诗,但《诗经》杂言诗较多。

2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一般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成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3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2关于大气的诗句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3先秦的诗经或诗歌里有没有比较豪迈大气的诗句

不好说,《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诗经》中也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诗经》中的六言诗仅是散句,既比较少见,又没有两句以上的六言句连续出现的情况,如“室人交遍谪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风·北门》),“行役夙夜无已”、“行役夙夜无寐”(《魏风·陟岵》),“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豳风·七月》),“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风·伐檀》);先秦时期时《诗经》就有七言诗,但《诗经》杂言诗较多。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一般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成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4与大气有关的诗句

励志大气的诗句摘抄:

1 八百里分为麾下炙 五十弦翻赛外声

2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4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5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6 老天顺我老天昌,老天逆我叫它亡!

7 要知兵器为凶器,圣人不得已用之

8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10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11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12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13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14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6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7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18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19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20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精选励志大气的诗句:

1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透天香气袭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

2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6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7 琴声动武林 剑在手中握

8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9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10 醉卧美人漆, 醒掌杀人权

11 不求连城璧, 但求杀人剑

12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13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14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

15 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

16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7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18 小楼昨夜又春风, 云雨巫山数落红。

19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次为君开。

20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21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2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3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24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5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励志大气的诗句集锦:

1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 策马渡悬崖 弯弓射胡月

3 扬鞭慷慨莅中原 不为仇雠不为恩

4 只觉苍天方溃溃 欲凭赤手拯元元

5 十年揽髻悲羸马 万众梯山似病猿

6 我志未酬人犹苦 东南到处有啼痕

7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8 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

9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10 天下风去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11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

12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1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4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5 它强任它强,轻风拂山冈, 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

16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17 十年磨一剑, 霜寒未曾试。

18 望门头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19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20 慷慨过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符少年头!

5描写大气的诗句

文天祥的《正气歌》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李白的《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是其中最著名的,仅供参考

6求《诗经》中有名的诗句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卫风·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卫风·木瓜》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风·无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鹿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鸿雁·鹤鸣》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小雅·节南山·小(上日下文)》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谷风·北山》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7关于大气磅礴的古诗词有哪些

《念奴娇·井冈山》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赵虚中有石名小华山以诗借之》陈与义 君家苍石三峰样,磅礴乾坤气象横。

贱子与山曾半面,小窗如梦慰平生。 炉烟巧作公超雾,书册尚避秦皇城。

病眼朝来欲开懒,借君岩岫障新晴。《望衡山》刘禹锡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 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

还闻肤寸阴,能致弥天泽。《水调歌头》廖行之 祥起玉龙甲,庆衍紫枢垣。

奎文得岁,佳气磅礴斗牛间。天意方扶兴运,贤业更看奕世,衮衮照英躔。

四海具瞻久,膏泽满湘川。岁六月,苏大旱,作丰年。

喁喁百万生齿,何处不沾恩。此是鸿钧事业,那更青毡步武,早晚即调元。

混一车书了,还领赤松仙。《游烂柯山四首》李深 寻源路不迷,绝顶与云齐。

坐引群峰小,平看万木低。 双林春色上,正有子规啼。

嵌空横洞天,磅礴倚崖巘。宛如虹势出,可赏不可转。

真兴得津梁,抽簪永游衍。 羽客无姓名,仙棋但闻见。

行看负薪客,坐使桑田变。 怀古正怡然,前山早莺啭。

稽首期发蒙,吾师岂无说。安禅即方丈,演法皆寂灭。

8“大气恢宏,气势磅礴”的诗词有哪些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年代: 宋 作者: 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念奴娇 赤壁怀古》年代: 宋 作者: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e68a84e799bee5baa63133336339633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江城子 密州出猎》年代: 宋 作者: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满江红·怒发冲冠》年代: 宋 作者: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年代: 宋 作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9诗经里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优美诗句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国风 秦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lt;诗经小雅伐木>>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抑》

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1、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2、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小雅节南山小(上日下文)》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6、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鸿雁鹤鸣》

9、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风无衣》

10、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鹿鸣》

1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卫风氓》

1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

13、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谷风北山》

1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1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8、式微,式微,胡不归?《邶风式微》

19、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

21、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

2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24、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2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6、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

28、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卫风木瓜》

2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

诗经中励志句子

1、一之日觱发,二之日粟烈。

2、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4、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5、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6、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7、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8、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9、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10、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1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12、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13、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1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5、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1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7、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18、及而携老,老使我怨。

19、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20、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21、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22、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23、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24、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25、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2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7、毂则异室,死则同穴。

28、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29、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0、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31、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32、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3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4、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35、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36、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7、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38、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39、夫妻好合,如鼓琴瑟。

4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41、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4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3、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4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46、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4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48、未见君子,怒扣调饥。

49、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50、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51、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52、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53、心之忧矣,其毒大苦。

54、式微,式微,胡不归?

55、夜如何其?夜未央。

56、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57、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58、琴瑟在御,岁月静好。

59、嘤其鸣兮,求其友声。

60、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61、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62、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63、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64、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65、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66、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67、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68、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69、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70、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71、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7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74、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75、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76、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77、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78、愿言恩伯,甘心首疾。

79、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80、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81、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82、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83、维以不永伤,维以不永怀。

8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85、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诗经中的爱情句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各,乃敢与君绝。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5、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6、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7、桃之夭夭,烁烁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8、桃之夭夭,有fe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9、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 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4、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15、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16、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1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2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4、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2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6、 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27、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28、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9、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3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中励志的句子

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6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3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1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1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0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21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2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2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2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6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2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8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9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3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3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3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1、有政治见识深远而正确。

最开始董卓占领帝都洛阳,曹操就知道只有刺杀董卓并且是他自己去刺杀才行,无论成功与否,将打响他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一炮。刺杀失败后,逃到陈留招兵买马,等待时机。后来袁绍召集18路诸侯讨伐董卓,曹操知道自己要去且必须去,首先他已然算是一路诸侯,其次讨伐国贼董卓人人有责。

看到各路诸侯各怀异心,知道成不了事果断放弃。董卓被吕布所杀后,曹操从李傕,郭汜手中迎回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占领政治高度,名正言顺。

曹操还会利用政治手腕掌控人心,譬如践田割发、得敌人部下死力、不计较与袁绍通书等,他还知道维持一个平衡,在该杀的时候绝不为小仁而去大义,具备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条件和综合素质。

2、有很强的知人识人能力。

在动乱的三国时期,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才放首位,不论德行。他用人有四大特点:第一: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第二:推诚取信,用人不疑。第三: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第四:虚怀若谷,见贤思齐。有了雄厚的人才,还怕江山不定?

3、曹操有过人的胆识、魄力、谋略和才学。

著名的《短歌行》,介绍了自己一生,诗中描述了曹操一生中各种情感,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曹操一生生活节俭,家产还不及曹洪,当然他心系天下,天下都是他的了,还在乎家产,这是何等气魄!

4、曹操也是有缺点的,这样反而让他的形象更真实。

曹操最大的缺点就是疑心太重。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投宿吕伯奢家之后,见有人磨刀怀疑吕伯奢家人要害他,于是杀死了吕伯奢全家八口,陈宫见后叹息:“孟德心多,误杀好人!”后来,在他们逃离途中,曹操为了斩草除根,又有意杀死了吕伯奢本人,陈宫便严厉指责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而曹操竟悍然宣称:“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犯头痛病,无人可以医治,于是找到华佗。

华佗诊断后说要医此病,需用利斧将曹操头颅劈开,把脑中的毒瘤取出,曹操听完惊疑不定,华佗就讲出关羽的故事,讥讽曹操胆小。 曹操却又犯起了疑心,怕华佗和关羽有交情,来刺杀自己,于是杀了华佗。

扩展资料:

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

—曹操

1诗里有丁花两个字的诗句

丁香 杜甫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钱起

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丁香结 方千里

烟湿高花,雨藏低叶,为谁翠消红陨叹水流波迅抚艳景、尚有轻阴馀润乳莺啼处路,思归意、泪眼暗忍青青榆荚满地,纵买闲愁难尽勾引正记著年时,乍怯春寒阵阵小阁幽窗,残妆剩粉,黛眉曾晕迢递魂梦万里,恨断柔肠寸知何时重见,空为相思瘦损

丁香结 周邦彦

苍藓沿阶,冷萤粘屋,庭树望秋先陨渐雨凄风迅澹暮色,倍觉园林清润汉姬纨扇在,重吟玩、弃掷未忍登山临水,此恨自古,销磨不尽牵引记试酒归时,映月同看雁阵宝幄香缨,熏炉象尺,夜寒灯晕谁念留滞故国,旧事劳方寸唯丹青相伴,那更尘昏蠹损

丁香结 吴文英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丁香结 杨泽民

梅雨犹清,冷风乘急,遥送万丝斜陨听水翻雷迅冒雾湿,但觉衣裘皆润乱山烟嶂外,轻寒透、未免强忍崎岖危石,耸峭峻岭,都齐行尽指引看负弩旌旗,谩卷空、排素阵向晚收云,黎明见日,渐生红晕堪叹萍泛浪迹,□事无长寸但新来纤瘦,谁信非因病损

丁香结 陈允平

尘拥妆台,翠闲歌扇,金井碧梧风陨听豆虫声小,伴寂寞、冷逼莓墙苍润料凄凉宋玉,悲秋恨、此际怎忍莲塘风露,渐入粉艳,红衣落尽勾引记舞歇弓弯,几度柳围花阵酒薄愁浓,霞腮泪渍,月眉香晕空对秦镜尚缺,暗结回肠寸念纤腰柔弱,都为相如瘦损

丁香 陆龟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2“丁”开头的所有7言诗

丁宁相约速悬车。

丁东细漏侵琼瑟。

丁宁独受金妃约。

丁宁劝学不死诀。

丁宁附耳莫漏泄。

丁鹤能歌尔亦知。

丁冬环佩满彤墀。

丁珰玉石和埙篪。

丁丑二月十四日。

丁丑闰三月五日。

丁丁寒漏滴声稀。

丁丁向晚急还稀。

丁男夜行候消息。

丁宁回语屋中妻。

丁固梦时还有意。

丁年奉使白头归。

丁宁莫遣春风吹。

丁丁啄门疑啄木。

丁当玉佩三更雨。

丁当急响涵清秋。

丁秦国太夫人忧。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令归来有旧巢。

丁香风里飞笺草。

丁香结梦水潺潺。

丁香筇竹啼老猿。

丁字虽刚屈莫难。

丁令王乔每往还。

丁丁海女弄金环。

丁壮者控弦而战。

丁丁漏水夜何长。

丁宁唯恐滞吴乡。

丁丁暖漏滴花影。

丁丁玉漏发深宫。

丁香空解结同心。

3带有“文”字的诗句,带有“丁”字的诗句,自我介绍时要用的,要

丁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李贺《贝宫夫人》

嗢嗢檐溜凝,丁丁窗雨繁。——元稹《景申秋八首》

文字: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李世民《正日临朝》

紫庭文佩满,丹墀衮绂连。——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

彩散银钩上,文斜桂户中。——李世民《赋帘》

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李隆基《答司马承祯上剑镜》

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李商隐《寄蜀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个人认为选择辨识度高、又比较雅致的诗句来介绍好一点。李隆基和李璟的两句就好

4求《诗经》中有名的诗句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卫风·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卫风·木瓜》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风·无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鹿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鸿雁·鹤鸣》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小雅·节南山·小(上日下文)》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谷风·北山》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5诗经中励志的诗句

1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 于鹄《题邻居》

2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 王建《寄旧山僧》

3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 李商隐《陈后宫》

4 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 —— 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5 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 ——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6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7 愁损辞乡去国人。 ——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8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 边贡《重赠吴国宾》

9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 孔夷《南浦·旅怀》

10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1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 于谦《岳忠武王祠》

12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 孟浩然《他乡七夕》

13 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14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5 故巢似与人留恋。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6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7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 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18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 赵鼎《寒食》

19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 高适《塞下曲》

20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1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2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3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4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5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6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 范云《效古诗》

27 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28 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 潘希白《大有·九日》

29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 郑思肖《二砺》

30 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 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31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32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33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4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35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 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6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转自柠檬美文网

6求诗经中关于友情的诗句

《诗经》中关于友情的诗句:

1、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诗经小雅》

2、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3、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大雅·抑》

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8、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诗经·大雅·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