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古塔的由来

游戏攻略06

锦州古塔的由来,第1张

锦州古塔的由来
导读:传说锦州古塔下面镇压着蛟龙。锦州古塔的传说,传说锦州有八大景,这八大景里有个“古塔昏鸦”。可你知道为啥修这个塔吗?听老人们说,古时候,西海龙王把一条吃人的蛟龙给锁在海眼里了。蛟龙问:“我什么时候能出去?”龙王说:“铁树开花的时候。”从那以后

传说锦州古塔下面镇压着蛟龙。锦州古塔的传说,传说锦州有八大景,这八大景里有个“古塔昏鸦”。可你知道为啥修这个塔吗?听老人们说,古时候,西海龙王把一条吃人的蛟龙给锁在海眼里了。蛟龙问:“我什么时候能出去?”龙王说:“铁树开花的时候。”从那以后几千年,这个海眼慢慢变成了一口深井。井水清澈甘甜。不管是旱还是涝,井水老是那么多。十里八村的百姓都喝这井里的水,这水还能治病,谁喝了谁就没病没灾,身强体壮,比药还灵。这事越传越远,后来,连百十里外的人家都来车到这拉水喝,没车的,也用肩挑。有的姑娘,为了能老喝这神水,干脆嫁到这儿来了。 有一天,有个从外地嫁来的小媳妇到这井边挑水。她拿起井绳,拴上水桶,正要弯腰打水,就觉着耳朵旁的一朵绒花要掉,她伸手把花摘了下来,搁到井沿上。花刚放到井沿上,就看见井里水翻开花了!井水咕嘟咕嘟直往外冒,一会儿就淹过了井沿,向四外漫开了。 小媳妇可真懵了,撒腿就往村里跑。井水流出井外,眨眼就没到脚面。 全村人一看,都吓傻了,谁也不知道井水为啥往外冒,一个个背着老人,抱着孩子,呼爹喊娘,一齐向村外跑。 这事惊动了村里的一个老秀才,他跑出屋一瞅,井水越冒越多,也有点害怕。朝井边走去。到井边一看,呀,井里伸出一个长满绿毛的大爪子,爪子上还捏着一朵绒花,井里还有铁链子晃动的哗哗响声。这工夫,他就听见井里一个声音象打雷一样响,说:“西海龙王在哪?西海龙王在哪?” 老秀才明白了,他赶忙说:“西海龙王在这!西海龙王在这!” 老秀才刚喊了两嗓子,井里好象静多了,呆了一会儿,井里又喊开了:“铁树开花了,我要出去!” 老秀才赶忙抢过来那朵绒花,朝井里喊:“铁沿不是铁树,绒花不是鲜花,你要再不回去,今天就把你杀了!” 蛟龙听了这话,没嗑了。眨眼工夫,大爪子缩回去了,井水也不冒了。老秀才这才擦了一把冷汗,对村里的人说:“打这往后,谁也不许把花搁在井沿上。”大伙还真听话,从那以后,真没人再往井台上搁花了。 后来,老秀才听说大塔能镇住海眼,就联名写了个万民书,请大臣奏请皇上修个大塔,皇上准奏,真在这井上修了一个八角十三层的大塔。说也奇怪,自打修了这塔,还真没闹过事。

还没走进河南省唐河县文峰区宝塔宾馆,就远远看见一座八棱圆锥形塔,高高矗立在一片民居中间,好似一条船的桅杆。这就是唐河泗洲塔。

很多年来,关于“古塔凌烟”的传说,一直神奇地存在着。据说唐河泗州塔塔底是通着大海的,塔的底部里面有一个泉眼,每隔几年,塔顶就会有似烟似雾的蒸气袅袅而起,场面壮观,充满着一种神秘色彩,没人解释得了。

解放后放1953、1975、1990、1999年,“古塔凌烟”现象分别出现过4次,前两次都是在下午5、6点钟左右,1990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间断出现7天,每次半小时左右。1999年农历正月初二,凌烟现象则出现在上午9点多钟。凌烟时,塔顶出现烟雾,有时呈蘑菇状团聚,有时像轻纱般随风飘荡,缕缕丝丝,持续不断。

在我国,现存有两座泗洲塔,一座位于广东惠州西湖西山,被北宋文学家苏轼称为大圣塔。另一座就位于河南唐河,素来有着“古塔凌烟”的传奇,也是著名的唐河八大景之一。

该塔始建于公元1095年,宋绍圣二年。塔体呈八棱锥形,11级,高51米,下层直径7·6米。内有砖砌塔心柱,柱周围筑有盘旋台阶踏道,可登至第9级。第一级南北各有一拱门,除第6级外,第2至9级各开1至3个塔门,登塔可举目远眺。每级塔内,有数量不等的碑刻和壁龛,外壁亦有壁龛多处。层层外壁转角上都饰有石质龙首,昂首塔外,各层高度与直径自下而上按比例递减,最高处顶端为八角钻尖塔顶。

关于“古塔凌烟,”当地人民认为这是“神佛显灵”,关于科学的原因,据相关专家分析,说是蠓虫群聚在塔顶所致,但是为什么蠓虫这么长期的大范围聚集该塔,无从得知。该塔雄伟庄严,保存完好,九百多年来宝塔虽历经风雨,至今依然巍然挺立。

中国古塔的形式分析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院落组合,少有往高空发展,而惟独塔。塔的挺拔高耸的姿态,对佛寺组群甚至城市轮廓面貌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从而成为今天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中国建筑大都形体变化较少,惟独塔却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也有变化多端的造型,在中国建筑史中独树一帜。

  1 中国古塔的传入及演变

  11 “窣堵坡”到“塔”

  “塔”是中国人的称呼,在印度则称为“窣堵坡”(Stupa)。窣堵坡的原意是坟墓,早期是用来埋葬国王尸体的,后用来供养佛陀之舍利(sarira,佛的遗骨)。[1]窣堵坡由下而上依次由台座、覆钵、宝闸和相轮四部分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见图1)。

  随着西汉后期佛教传入中国,早在公元2世纪末,已出现中国式塔的萌芽。[2]据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塔大约是建于十六国的中后期,但尺寸仅有几十厘米,因而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建筑,但它的造型是最接近印度原型的塔了。它的下部是八角柱形基础,中部上断为主体,刻有八个拱券佛龛,每龛内有一佛,塔身上部刻有覆莲、相轮、华盖。以后的密檐式佛塔就是这些小石塔的相轮演化而成的。[3]

  12 塔的中国化

  但是,塔进入中国后,又融入了中国建筑的形式,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塔的形象。中国的塔虽然仍藏舍利,但塔的功能、结构和形式,结合中国建筑的传统,创造了楼阁式木塔,塔内不但供奉佛像,还可以登高远眺。原来的窣堵坡缩小了,安置于塔顶之上,称为“刹”。在民族化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原有的建筑形式和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又衍化出多种形制,但最主要的有楼阁式和密檐式,还有亭式塔、华塔,以及一些复合式塔等多种式样。至于如金刚宝座式塔和藏传佛教、小乘佛教的群塔组合,则又是它们的再次衍化。[4]所以,塔到了中国,含意又有所扩大,凡贮藏佛舍利、佛像、佛经之所,或高僧坟墓上的建筑物,一般具有集中式平面和高耸的体形,同时在顶上具有一套“塔刹”装饰者,都可称之为塔。[5]

  2 中国古塔的结构用材与形式分析

  21 木构的楼阁式塔楼阁式塔是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它出现较早,历代沿用之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6]据记载,这样的塔首见于东汉末年,是窣堵坡和中国东汉已有的木构楼阁相结合的产物。南北朝时虽盛行一时,数量最多,但目前无一留存。塔中使用了木建筑的柱、枋和斗,并且逐层向内收进。从结构和外观上看,都已经是中国化了。最典型实例以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代表,是国内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的木塔(见图2)。

  隋唐时期,修建佛塔的材料虽仍以木材和砖石为主,但由于木构架的塔易于损坏,不能长久保留,所以用砖石代替木材建塔,并模仿木塔的形式,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由此,材料的使用也由全部用木材,逐渐过渡到砖木混合和全部用砖石,完全用木的楼阁式塔在宋代以后已经绝迹。

  22 砖石造的密檐式塔

  对于砖石结构的运用,三国除承袭汉时主要用于墓室的传统之外,已经开始用于地面建筑了,最初多是用来建筑石室和阙,这就为晋代以后用砖建造佛塔奠定了基础。中国现存最早的塔就是一座砖塔,是现存北

  魏时期唯一的地面建筑,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平面的塔,这就是位于河南登封市的嵩岳寺塔(见图3)。整座塔除了塔刹部分用石雕以外,全部用灰**的砖砌成。塔的底层较高,塔身以上,用叠涩做成十五层密接的塔檐。其与楼阁式木塔不同,仅做礼拜对象,而不供登临游眺。每层檐之间只有短短的一段塔身,每面各有一个小窗,但多数仅具窗形,并不采纳光线。整个塔的总体轮廓呈饱满的抛物线形,十分秀丽。它的出现不但标志者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步,也说明我国密檐塔的建筑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水平。

  23 砖石塔模仿木塔

  然而,在中国木结构高度发达的惰性作用下,尤其南宋以后,即使是砖砌、石造甚至铁铸、陶塑的佛塔建筑也处处模仿木塔,终于也没能发展出砖石材料本性应有的传统与风格。最典型的例子是建于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的泉州开元寺双石塔(见图4),其用石头详尽地模仿木构件,简直就是把石头当木头来使用,所有柱枋、斗、椽子以至瓦垄、瓦头,统统用石头雕出。设计者完全没有意识到不同材料对形式美的不同表达,因而使得砖石佛塔尚未表达出木楼阁佛塔造型的内在逻辑根据,已失去对其模仿的意义了。所以,砖石建筑的审美特色与风格已消失殆尽。以至于以后凡砖石佛塔以至殿堂,都处处模仿木构,而且愈来愈甚,最终中断了中国砖石建筑发展的前途和历史,实在是一种遗憾。

  3 佛教与中庸之道的影响

  佛教来到中国一边宣传人生在世,一切皆苦,人生就是无边的苦海;一边又为人们描绘了来世的天国幸福。因此,教育人们只有一切以佛教教义为准则,修炼心性,排除欲念,方可进入“涅槃”,修成正果。“舍利塔”是用来掩埋“舍利”的,那层层向上挺拔的塔身,一反中国传统建筑向平面展开,反而将人们目光引向上苍,诉说着佛门教徒摆脱现实苦难,向往天国幸福的至诚愿望。然而,中国传统建筑多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

  布局,少有强调单座建筑,甚至强调建筑高耸入云的。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古建筑由于受土、木结构承重力的局限,更是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传统建筑均强调组群的统一、和谐,建筑单体平易、容易接近,甚至贴近地面。最终通过水平面的铺开来烘托宏伟、浩大的气势,而抑制单体建筑的凌空出世。即使对于这些不得不向高空发展的佛塔,也以多重的水平线来削弱其拔高之势。从而,在立面上取得一种垂直与水平构图的“中庸”之美。正如图5所示,在中国无论是密檐式塔、楼阁式塔,还是由此繁衍而出的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在强调垂直构图的同时又用大量的水平线条去中和、削弱它,反映了中国人矛盾、复杂、折衷的心理特征。

  4 结束语

  总之,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正如同佛教的教义和中国的传统哲学相结合而创造出中国的佛教教义一样,佛教建筑也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国特有的佛教建筑。只不过不同的是,楼阁式塔是将窣堵坡大大缩小,置于中国式的楼阁之顶;密檐式塔则是将窣堵坡的相轮特别夸大,并转化为中国式的密接屋檐。两者都是印度窣堵坡的中国化,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在吸收异域文化的同时不放弃民族化的生动创作过程。

1 关于古塔的诗句

关于古塔的诗句 1 形容古塔的诗句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王昌龄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 白居易 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李白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赤蔷安掸师塔 卢照邻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乌岁时闻。

水华镜秋色,山翠含夕瞟。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且。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

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登栖霞寺塔 蒋涣 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

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

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储光羲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

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

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

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

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登扬州栖灵寺塔 刘长卿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栱霁,日在万家夕。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

登广陵栖灵寺塔 高适 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

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始知高兴尽,达与赏心会。

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

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

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登西灵塔 陈润 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

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

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登西灵塔 陈润 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

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

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早秋登慈恩寺塔 欧阳詹 宝塔过千仞,登临尽四维。

毫端分马颊,墨点辨蛾眉。地迥风弥紧,天长日久迟。

因高欲有赋,远意惨生悲。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题雁塔 许玫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

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登慈恩寺塔 张乔 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

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列岫横秦断,长河极塞空。

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题光福上方塔 顾在镕 苍岛孤生白浪中,倚天高塔势翻空。

烟凝远岫列寒翠,霜染疏林堕碎红。汀沼或栖彭泽雁,楼台深贮洞庭风。

六时金磬落何处,偏傍芦苇惊钓翁。题护国大师塔 杜荀鹤 莫认双林是佛林,禅栖无地亦无金。

塔前尽礼灰来相,衲下谁宗印了心。笠象胤明双不见,线源分派寸难寻。

吾师觉路余知处,大藏经门一夜吟。题泗洲塔 徐夤 十年前事已悠哉,旋被钟声早暮催。

明月似师生又没,白云如客去还来。烟笼瑞阁僧经静,风打虚窗佛幌开。

惟有南边山色在,重重依旧上高台。题华严寺木塔 张泌 六街晴色动秋光,雨霁凭高只易伤。

一曲晚烟浮渭水,半桥斜日照咸阳。休将世路悲尘事,莫指云山认故乡。

回首汉宫楼阁暮,数声钟鼓自微茫。登慈恩寺塔 杨玢 紫云楼下曲江平,鸦噪残阳麦陇青。

莫上慈恩最高处,不堪看又不堪听。题慈恩塔 荆叔 汉国山河在,秦陵草树深。

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吊双泉大师真塔 齐己 塔耸层峰后,碑镌巨石新。

不知将一句,分付与何人。静坐云生衲,空山月照真。

后徒游礼者,犹认指迷津。福州神光寺塔 周朴 良匠用材为塔了,神光寺更得高名。

风云会处千寻出,日月中时八面明。海水旋流倭国野,天文方戴福州城。

相轮顶上望浮世,尘里人心应总平。福州开元寺塔 周朴 开元寺里七重塔,遥对方山影拟齐。

杂俗人看离世界,孤高僧上觉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与蒙蒙白雾迷。

心若无私罗汉在,参差免向日虹西。题三义塔 鲁迅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阿育王塔 朱存 堵凝然镇梵宫,举头层级在云中。

金棺舍利藏何处。

2 描写古塔的古诗

1 《宿定陵寺(寺在陵内)》

唐代:卢纶

古塔荒台出禁墙,磬声初尽漏声长。

云生紫殿幡花湿, 月照青山松柏香。

禅室夜闻风过竹,奠筵朝启露沾裳。

谁悟威灵同寂灭,更堪砧杵发昭阳。

2 《赠圆上人》

唐代:贾岛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 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

3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兼赏陆生文卷》

唐代:皎然

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说经看月喻,开卷爱珠连。

清净遥城外,萧疏古塔前。应随北山子,高顶枕云眠。

4 《月夜怀刘秀才》

唐代:元孚

独夜相思但自劳,阮生吟罢梦云涛。

此时小定未禅寂,古塔月中松磬高。

5 《月夜怀刘秀才(一作元孚诗)》

唐代:栖白

独夜相思但自劳,阮生吟罢梦云涛。

此时小定未禅寂,古塔月中松磬高。

6 《同于汝锡游降圣观》

唐代:王建

秦时桃树满山坡,骑鹿先生降大罗。

路尽溪头逢地少, 门连内里见天多。

荒泉坏简朱砂暗,古塔残经篆字讹。

闻说开元斋醮日,晓移行漏帝亲过。

3 描写古塔的诗句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王昌龄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与梦得同登栖灵塔 白居易 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李白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赤蔷安掸师塔 卢照邻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烟霞朝晚聚猿乌岁时闻水华镜秋色,山翠含夕瞟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且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登栖霞寺塔 蒋涣 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储光羲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登扬州栖灵寺塔 刘长卿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雨飞千栱霁,日在万家夕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登广陵栖灵寺塔 高适 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始知高兴尽,达与赏心会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登西灵塔 陈润 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登西灵塔 陈润 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早秋登慈恩寺塔 欧阳詹 宝塔过千仞,登临尽四维毫端分马颊,墨点辨蛾眉地迥风弥紧,天长日久迟因高欲有赋,远意惨生悲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题雁塔 许玫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4 描写古塔的古诗有哪些

《宿定陵寺(寺在陵内)》 唐代:卢纶 古塔荒台出禁墙,磬声初尽漏声长。

云生紫殿幡花湿, 月照青山松柏香。 禅室夜闻风过竹,奠筵朝启露沾裳。

谁悟威灵同寂灭,更堪砧杵发昭阳。《赠圆上人》 唐代:贾岛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 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兼赏陆生文卷》 唐代:皎然 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说经看月喻,开卷爱珠连。 清净遥城外,萧疏古塔前。

应随北山子,高顶枕云眠。《月夜怀刘秀才》 唐代:元孚 独夜相思但自劳,阮生吟罢梦云涛。

此时小定未禅寂,古塔月中松磬高。《月夜怀刘秀才(一作元孚诗)》 唐代:栖白 独夜相思但自劳,阮生吟罢梦云涛。

此时小定未禅寂,古塔月中松磬高。《同于汝锡游降圣观》 唐代:王建 秦时桃树满山坡,骑鹿先生降大罗。

路尽溪头逢地少, 门连内里见天多。 荒泉坏简朱砂暗,古塔残经篆字讹。

闻说开元斋醮日,晓移行漏帝亲过。

5 赞美古塔的诗词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 白居易

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李白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赤蔷安掸师塔 卢照邻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乌岁时闻。

水华镜秋色,山翠含夕瞟。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且。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

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

栖霞寺塔 蒋涣

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

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

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

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

登广陵栖灵寺塔 高适

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

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

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

始知高兴尽,达与赏心会。

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

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

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

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

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6 形容“塔”的诗词有哪些

1、《登飞来峰》宋代诗人王安石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2、《酒泉子·长忆高峰》宋代诗人潘阆

原文:

长忆高峰,峰上塔高尘世外。

昔年独上最高层。月出见觚棱。

译文:常常回忆起那座高峰,山峰上的高塔好像与尘世隔离。当年独自上到最高处,看见的月出有棱角。

3、《屈原塔》宋代诗人苏轼

原文: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译文: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4、《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唐代诗人杜甫

原文: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译文:慈恩寺塔高超出穹庐似的青天之外,强劲的风吹得没有休止的时候。假若没有心胸开阔之人的胸怀,登上此楼反而会触景生情,生出许多忧愁。

5、《秋日登扬州西灵塔》唐代诗人李白

原文: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译文:宝塔高高,直指苍穹,登上绝顶,饱揽四周风光。塔顶与天空的元气相接合,高耸的标志在海云之上。

7 形容“塔”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塔”的诗词 宋 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2 宋 潘阆-《酒泉子·长忆高峰》长忆高峰,峰上塔高尘世外。

昔年独上最高层。月出见觚棱。

3 宋 向子諲-《点绛唇·今日重阳》今日重阳,强挼青蕊聊开宴。我家几甸。

试上连辉观。忆着酺池,古塔烟霄半。

愁心远。情随云乱。

肠断江城雁。4 宋 朱敦儒-《鹧鸪天·草草园林作洛川》草草园林作洛川。

碧宫红塔借风烟。虽无金谷花能笑,也有铜驼柳解眠。

5 近代 王国维-《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

6宋 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雪山肥腻更无杂,沌一摩尼相间夹。珍珠宝网影重重,顶礼归依无缝塔。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

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

8 古塔凌云古诗的简介

古塔凌云

清王维珍

云光水色潞河秋,

满径槐花感旧游。

无恙蒲帆新雨后,

一支塔影认通州。

明代通州八景之一,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西畔,北京东门通州城北垣之内。塔名燃灯佛舍利塔,为八角形十三层砖木结构密檐式塔。其创建于北周,唐贞观七年(633)复建,辽重熙间(1032-1054)重建,元大德、明成化、清康熙九年(1670)曾经修缮。十八年地震身圮,三十七年(1698)再建塔身。1976年唐山烈震波及刹毁,1987年重修塔顶。

是塔由双束腰须弥座,十三层塔身与二层莲台塔刹组成,全高56米,乃北京地区最高之塔。收分极小,几呈直柱,以巍峨挺拔,雄伟壮观之姿称冠北国。据《通州志》载,此塔天宫中确实藏有数十粒小米般大橙红晶莹之舍利与一颗佛牙。层层砖雕斗拱合度精细,面面勾栏浮雕纹饰各别。塔身每根椽端悬精致铜铃一枚,各角仔梁挂清脆风钟二枚,共计2248枚,为世界之最;又每枚外壁皆镌刻捐献者姓名与敬词,偶有刻诗以祷者。于每角老角梁下壁处各倾置一尊砖雕力士神像,共104尊,形态各异,其中有一尊猪八戒像,为明代所雕,早于《西游记》小说问世数十年。塔身十三层西北瓦面生有一株榆树,龄200余年,鏖风斗旱,顽强生存,乃一奇观。古诗云"一枝塔影认通州"。多少年来,燃灯塔一直三千里运河第一座塔,是通州城和通州人民性格之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