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小行星(或彗星)要撞击地球,用这种方法拦截是否可行?

游戏攻略06

假如有小行星(或彗星)要撞击地球,用这种方法拦截是否可行?,第1张

假如有小行星(或彗星)要撞击地球,用这种方法拦截是否可行?
导读:不管2100年的科技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在现在看来太不现实。彗星的主要成分是坚冰和岩石,如果像所说的“即使把全世界所有核弹加起来,也无法将其动摇”,那这颗彗星基本上不可能穿透了(人类上世纪70年代初的核储备就足够将地球表面反复摧毁16遍了)

不管2100年的科技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在现在看来太不现实。彗星的主要成分是坚冰和岩石,如果像所说的“即使把全世界所有核弹加起来,也无法将其动摇”,那这颗彗星基本上不可能穿透了(人类上世纪70年代初的核储备就足够将地球表面反复摧毁16遍了)。

火箭穿透主要靠强大的推力为惯性提供保障。火箭越大则惯性越大,但也越难加速。火箭越小则压强越大,但会使核燃料携带不足。美国五角大楼方面宣传的中国秘密研制的“北星之光”洲际导弹携带21组共63枚弹头,其中21枚为钻地弹头,最大深度为50米。如果消息属实,即使在未来的十几年这也是世界顶尖水平。如果研制单个的钻地导弹,针对一般的岩石土层结构,最多打入不到100米深(还得是特殊条件),2100年能否穿透至少100公里厚的彗星?我看难说。

就算届时人类突破了技术障碍,要击入其核心,速度起码不少于第二宇宙速度(还得保证导弹足够狭长),导弹体积、质量、核载荷、速度等因素又相互制约,方案还是行不通。

其实直径数百公里的彗星,以人类目前的核能力,将其迫离轨道还是可以的,成本也不高(2100年运载技术应该很先进了),让彗星和我们擦肩而过,是最好的办法。否则即使将其击碎,万一这些碎块进入地球轨道,满对如满天流星般的打击,我们恐怕想防都来不及。

首先是对于当人类向太空或更遥远的星际空间发射探测器难度是很大的。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太空车祸”,尤其是当地球周围有大量太空垃圾碎片时,比如国际空间站。从而改变飞行轨迹高度。按照计划,这个探测器将于撞击一颗已知的小行星,目的很明确,就是观察小行星撞击后的飞行状态。

其次是对于DART航天器推进系统采用美国宇航局格伦研究中心开发的NEXT-C离子推进器技术重大。该推进器由美国航天喷气机洛克达因公司设计和制造,用于飞行硬件。NEXT-C离子推进器运行时可将氙气推进剂加速至最大40km/s,推进器功率69kW(可节流至05kW),推力25~236mN,比冲1400~4200s,总冲量为17MN·s。

再者是它将以每秒6公里的速度撞击一颗直径160米的“无辜”小行星Dimorphos。这将是行星防御任务的首次现场测试,称为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收集科学数据并通知CubeSat的自导系统。摄像机将继续捕捉小行星撞击事件和操作的影响。

要知道的是从撞击产生的陨石坑和喷射物中发现的,这可能决定了撞击小行星的难度。双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是引发先前大规模灭绝事件的较大小行星的数千倍,它们有能力摧毁一个国家,使这些较小的物体成为行星防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小行星Dimorphos就是那些小卫星之一。美国宇航局希望这次碰撞能将Dimorphos推入离Didymos更近的轨道,从而将其近12小时的周期缩短几分钟。未来,类似的撞击可能会使威胁的小行星偏转。

在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中,我们无疑都是乘坐地球飞船的旅行者。假设有这么一天,你突然看到有一道明亮的闪光出现在你左方的天空,当长长的闪光看起来是朝向你和地表运动时,能清楚看到一个大得惊人的1千米直径的畸形怪石。它在地球的重力拉拽下往下降落,前方产生猛烈的冲击波。这时,你听到的仅仅是因大气摩擦后,岩石一层层剥落发出的撕裂声响。随着这刺耳的巨响,冲击波接踵而来。

1988年4月15日,一颗直径10米左右的小行星在南太平洋上空撞向地球,在空中爆炸成碎片。这次撞击,被人造卫星记录了下来……

这就是可怕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毫无疑问,此时灾难已经降临,你无可逃避,也根本不可能逃避得了,你刚被冲击波碾碎,接着就被这颗小行星的热量所化解,你周围1000平方千米以上地区内每个生命都死去了。

科学家们通过模拟实验,一致认为小行星一旦撞击地球,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撞击引起的冲击波穿过该行星,沿着地壳上易摧毁的小断层线发生许多地震。撞击起来的尘土和灰烟迅速扩散,并在到达大气上层时使天空失去了光辉。由于盛行风的控制,这些尘埃颗粒几年都将不会落回地面。火花雨所撞击地区周围发生野火,已经呛人的空气又加入了烟雾微粒。有毒气体不仅来自撞击物体,而且还来自撞击激发的火山活动,它们将会渗入大气层。不要很长时间,也就是数天到数周时间,碰撞击倒的森林、田地和城镇的腐烂残余物将会滋生细菌和病虫害,而周围的幸存者则奋力地处理可怕袭击带来的后果。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想:一个像形成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那么大的物体投向地球表面,物体进入大气层摩擦产生的热量将烧焦数千米的一切。这块岩石将用它的初始速度的75%击中地球,将黑灰高高地抛向大气层并遮蔽阳光数周或数月,整个地球可能都冷清了。酸雨降落下来,野火作为碰撞的后果蔓延开来,撞击形成的陨石坑造成了总的破坏,它毁坏了其下方的小镇或部分城市。这种撞击会在几秒钟内杀死每个人和击倒所有建筑的,人们来不及去思考什么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我们还可以作一个假设:让一个像1908Tunguska小行星(直径30~60米,约半个足球场大小)那么大的物体投向美国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其爆炸认为相当于4万吨能量,直接死于冲击波的将近7万人,财产损失总额近40亿美元。如在城市地区,估计会有近30万人死于同一方式,财产损失超过2800亿美元。换句话说,像英国首都伦敦大小的城市加上它的郊区将会差不多消失。这时,1945年美国用原子弹袭击日本广岛和它比较起来只是一个较小事件。

不仅如此,地动山摇的灾变对地质和气候也都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地壳受到小行星猛烈冲击后,破坏了地壳构造的均衡性。一般情况下,地壳各点受的力相等,地壳稳定,相安无事。当这种平衡被破坏后,地球必须重新调整——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构造运动开始了。

我们的地球是在渐变和灾变的交替变化中演化过来的,渐变是缓慢的变化,是宇宙中任何星体共有的规律,也是地球自身演化的基本规律。但古生物和古地质在短时间发生的巨变现象,用渐变很难解释,如沧海桑田、生物灭绝等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地理而言,就是“灾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宇宙天体碰撞学说风行一时,科学家开始相信,在地球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碰撞密切相关,这些事件的爆发造成了地球环境的灾变,从而导致了生物的大规模的绝灭。这种绝灭又为生物的进一步进化铺平了道路,一些生命消失了、衰落了,另一些生命诞生了、进化了。

美媒称美宇宙飞船成功撞击小行星,发生了如下的事情。

一、“迪莫弗斯”的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名叫“迪莫弗斯”,直径160米,围绕着直径780米的小行星“迪迪莫斯”运行。这次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的目标是双小行星系统。按照最初的计划,小行星的轨道可能会在撞击发生之后被改变。

迪莫弗斯是一颗很普通的小行星。尽管这条宽度还不到一千米,但也足够毁灭一座城市了。2013年,俄罗斯发生了一起直径20公尺的小行星爆炸。这次爆炸的威力大约是500吨 TNT,大约是广岛原子弹的1/3,导致超过1400人死亡。

二、DART卫星撞击小行星

美国太空总署实况转播, DART卫星在美国东部时间撞上了“迪莫弗斯”的小行星, DART卫星携带的相机拍摄到了这次碰撞。

美国太空总署称, DART飞船质量大约为570千克,当碰撞发生时,DART卫星以22530千米/小时的时速飞行。

按照牛顿的运动规律,这次碰撞会使双小行星系统的速度减慢07 mm/s,从而使其彼此之间的自转周期减少数分钟。这样的变化,足够用来观测和测量碰撞后的数据。

而不会影响到它的自转和运行轨道,也就不会对地球的安全造成任何威胁。

三、撞击的目的

这是美国太空总署第一次对小行星的轨道偏移技术进行试验,目的是为了提高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力。

这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航天器是否能自主导航到目标小行星,是否与目标小行星发生碰撞,以及如何通过地面望远镜测量小行星的轨道偏离。

涉及到南美的就是这部**,楼主可以百度视频验证一下!

殒石浩劫/地球末日 Asteroid (1997) (TV) 

主演:迈克尔·比恩,安娜贝拉·莎拉,安东尼·泽布

导演:Bradford May 

片长: 120分钟 

类型: 惊怵|科幻 

上映日期: 1997-02-16 

国籍/地区: 美国

一颗巨大的陨石挟带着无数颗小陨石,接二连三撞击地球之后,最大的危机才将到来。美国太空总署以最新的武器--雷射炮准备将它一举摧毁,不料没成功反而造成数以万计的陨石朝地球而来,且速度更快,人类历史将在二十四小时内消失,地球如何自救。陨石掉落地点是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市,掉落之前48小时前开始疏散。叫玛西(McKee)的女主角是天文学家,最后好象是用战斗机发射激光把陨石打掉了

据科学家研究,最长的恐龙竟然长达27米,体重重达30-60吨之间。就连现在的人们在博物馆中观看恐龙的化石时,都会不自觉地发出无限的感叹。

恐龙的种类分为2种,鸟类和非鸟类,在中生代时期,非鸟类恐龙主要栖息在湖岸平原的森林地和开阔地带。后来,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已在6500万年前遭遇全部的灭绝,但是有关它们的起源,生长或灭绝的故事一直都被人们不断地探究。

陨石坑

在6500万年前,一颗行星没有按照既定的轨道来运行,鲁莽地碰撞到了地球。两者相碰,可想而知,威力与破坏力是那么的强大无比。那人们由此会提出疑问:行星碰撞到了地球后,会残留什么东西吗?

答案是会的,在1978年的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北部,经过科学家不断的石油勘测研究发现:一个直径180公里,深度为3公里的大坑,我们叫它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此坑为世界第二大坑。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大坑是位于南非中部自由州省的弗里德堡城,直径竟然高达250-300公里。

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中也发现了很多地质学证据:冲击石英,重力异常,玻璃陨石等。此项发现陆陆续续就揭开了陨石坑的秘密。

陨石坑的由来

在行星碰击地球的过程中,据说是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穿越了地球大气层。在撞击地球后释放出的能量巨大无比,相当于10亿颗原子弹的能量,10亿颗原子弹的能量具体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从历史课本中学习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结果造成了广岛市20万人的死伤,整个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就这一颗原子弹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力,更何况是10亿颗呢。

陨石在和大气层摩擦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热量,使得陨石撞击地球后,大量的物质被高速抛射出去,形成尘埃云飘散在地球上。陨石的母体被彻底气化或者与地球的物质融为一体,只出现了陨石坑而没有陨石。

以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陨石坑的由来,它是一颗行星在撞击地球的时候,一部分的物质被大气层所消耗掉,另外一部分摩擦产生的高温与地球的物质产生了结合,则剩下的物质就被撞入地球的内部从而形成了陨石坑。

世界大灭绝

世界上经历了五次物种大灭亡。第一次是发生于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冷导致了近85%物种的灭绝。第二次发生于36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也是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冷和海洋的冷却。第三次时间是为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世界上96%的生物都惨遭了无情的灭亡,尤其是海洋生物和陆地脊椎动物。第四次是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那第五次就是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此时期正好与行星撞地球的时间相互吻合,因此人们就猜测,行星撞击地球后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吗?恐龙的灭绝还有哪些原因呢?

恐龙灭绝

首先科学家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中发现了很高浓度的铱,因为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是不存在此铱的,此铱只存在于太空中的陨石中。所以人们就大胆推测行星撞击地球后产生的物质,不仅撞击了中美洲地区,而且还撞破了地壳,使地球内部的岩浆喷薄而出,就出现了火山的爆发。

火山的大爆发产生了大量的灰尘遮盖了太阳的照射。众所周知,世界万物的成长离不开太阳给予的能量。有毒物质也扩散到世界各地,温度变得急剧下降,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变得很低。结果造成植物停止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们也没有食物补给。

行星的撞击不仅造成了火山的爆发,随后接连引起的效应:森林大火,海啸,地震,酸雨等,也使得世界万物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存,因此在此时期内的世界霸主恐龙就惨遭灭绝

导弹载核弹头是可以摧毁小行星的。

小行星撞地球,这个经久不息的话题,一直长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最引人关注的是6600万年前引起恐龙灭绝的那次相撞,当时一颗直径约6英里(十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全球生物的大洗牌,最终导致了恐龙灭绝,而此次小行星撞击地球,只是地球46亿年历程里的一次再平常不过的一次相撞,而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分布着一个小行星数量众多的小行星带,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多是来自这一小行星带,偶尔有些“犯错”的小行星就会闯入地球运行轨道和地球相撞,而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发生过多次此类相撞事件。而人类所能亲眼目睹的小天体撞击事件,莫过于最近一次慧木相撞事件。

那是1994年,千千万万的人亲眼目睹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宇宙事件,那就是“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下简称SL9)与太阳系中的最大行星——木星相撞: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到22日8时12分的5天多时间内,SL9的20多块碎片接二连三地撞向木星,这相当于在130多个小时中,在木星上空不间断地爆炸了20亿颗原子弹,释放出了约40万亿吨TNT烈性炸药爆炸时的能量。

而此次撞击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是否会步恐龙后尘,而因小行星撞击地球而灭绝呢?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首先人类目前有相关的天眼,那就是相关的天文射电望远镜,有部署在地面的,也有部署在近地轨道和其他相关轨道上的,我国近来在贵州布置的FAST望远镜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而就空间近地轨道上的望远镜而言,其首推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英语:Hubble Space Telescope,缩写:HST 是以著名天文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爱德温·哈勃为名,在地球轨道上并且围绕地球的太空空间望远镜,它于1990年4月24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发现者”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哈勃空间望远镜的位置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因此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是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之一。类型属于光学望远镜。它成功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天文学上的基本问题,使得人类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认识。此外,哈勃的超深空视场则是天文学家目前能获得的最深入、也是最敏锐的太空光学影像。哈勃空间望远镜和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钱德拉X光天文台、斯皮策空间望远镜都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 。哈勃空间望远镜由NASA和ESA合作共同管理。中国继嫦娥三号中,安装在着陆器上的15厘米口径望远镜外,也准备在月球背面部署更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这也有可能在嫦娥四号任务中加以实施。

正是因为遍布地球和地球轨道及其他轨道上的天文望远镜及探测器的昼夜观测,所以使得地外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均在人类掌握中,而发现是一个问题,如何解决即将撞击地球的天体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一般说来,较小直径的天体在被地球引力俘获后在进入大气层时,大多会与大气层摩擦烧毁,而更大直径的,则只会有很小颗粒及陨石坠落地球,一般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而更大直径的天体,譬如造成恐龙毁灭的那次小行星近10公里直径的天体则不容忽视。而发现之后,有一个解决方案是用导弹搭载核弹头轰击直接在可能威胁人类、直径大于一般陨石的天体。将其摧毁或使其改变轨道,以至不造成更大的危害,当然其他方法,譬如在更大直径的天体上,安放核炸弹,起爆然后将其摧毁,还有其他想法是为更大天体安装动力,推进该天体偏离轨道,以达到不撞击地球的目的!

综上所述,目前的人类有能力提前发现具备毁灭地球能力的小天体,并将威胁消弭的,这也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因而国际性的小行星观察活动是维护地球安宁必不可缺的一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