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服装种类有哪些?

游戏攻略011

日本古代服装种类有哪些?,第1张

日本古代服装种类有哪些?
导读:和服的历史 衣食住行,是老祖宗们最为重视的问题。其中“衣”更是人类与禽兽区别、防寒御害的重要工具,不过随着文明的发展,它的美化功能被大大地强调起来,时至今日,一件做工精巧的旗袍,一套新发布的法国女装,无不被人做为艺术品看待。然而,若论当今

和服的历史

衣食住行,是老祖宗们最为重视的问题。其中“衣”更是人类与禽兽区别、防寒御害的重要工具,不过随着文明的发展,它的美化功能被大大地强调起来,时至今日,一件做工精巧的旗袍,一套新发布的法国女装,无不被人做为艺术品看待。然而,若论当今世界最精致的民族服装,则非和服莫属。

十二单

提起和服,首先要说源流(历史传承)。

从神治时代起,日本的服装文化始终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的形式,还体现在衣料的织造技术上。

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中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推移,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服装时代来临了。这就是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她是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以大学毕业生之姿堂堂登上了历史舞台。此时的服装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女装变的简单。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

江户幕府时期,男装、女装虽有变化,比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和服源流

从应神天皇统治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使大量的锦、绫、绢、罗等高级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运进国内。丝织品传入的同时也将丝织技术带了进来,从此丝织技术在日本开始发展。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宫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中国隋代的服装制度。服装为立领、右衽、筒袖衣,下穿白裤、系带并垂结于前。面料选用粗厚棉绸,以服色区别等第贵贱。即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礼服赤、大·小信服黄、大·小义服白、大·小智服黑,并以青象征木、以赤象征火、以黄象征土、以白象征金、以黑象征水,再以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之色结合五伦之说,五伦中以德为先。裤是用白色粗厚棉布,腰带用倭文布。

天武天皇十年开始,日本人开始使用革带。正式场合穿有栏服,系长带,上衣的衣腋合缝,下摆开横衩,前襟系带从右边垂下长长的结。非正式场合的简便服装为无栏短带,开腋,下摆无横衩,襟带也颇短。

从持统天皇四年开始,高官冬穿绫绸夏穿罗,绫罗地上以团窠图案作为装饰。窠是鸟巢之意,形如涡状。色彩也根据官位来选定,从粉红、黑紫、紫红、深绿、深蓝到浅蓝色,平民服装为**,奴仆为黑色。

奈良时代(710-780年)日本受到中国唐朝文化的广泛影响,服装中出现了男着女装和女着男装的社会风习。

奈良时代的织物种类很多,有绫、锦、罗、纱、绸、绢、绮、布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胎绞

平安时代(794-1192年)在日本史上又称"国风时代",它是指在消化唐朝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独具大和民族风格的新文化。这时期服装工艺发达,装饰趋向华丽,是日本服装史上的"贵族时代"。平安时代的宫廷服装成了后来廷喜式的基础

平安时代的盛装包括唐衣、表着、圭、细长、壶装束、单衣、裳、裤等。唐衣是指衣长和袖长较短的直领衣,后来唐衣又称作禁色,规定、绯色锦绫唐衣没有得到特许不能随便穿着。

表着是一种与今天的和服相类似的服装。

圭,是多层衣,层数不限,根据《荣华物语》载,多则达18-20层。小圭是套在表着外面的一种轻薄透明的服装,这种衣服选用的颜色与表着不同,而通过小、轻薄的质地约略能透出些表着的颜色,非常漂亮,这不失为近代日本和服的一种特色。

细长穿在小圭的上面,看起来细长的服装,质地和纹样没有特别的规定。

壶装束,指戴市女笠,着圭,是女子外出远门时穿的服装。

单衣,尤其是装饰性很强的"十二单"也是这个时期中重要的服装式样,它是宫中女官穿着的服装。十二单不是指十二层单衣,而是指单衣上面叠十二层圭的装饰性服装。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至明治时代,日本的和服基本定型。

和服源流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于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绳文人像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于须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于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于裤子的下装。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于上衣,由于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裙“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着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

于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于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着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天皇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蓝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蓝、忍冬等。

日本从奈良时代前期开始就从大唐不断输入文化,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资讯,当然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也受到唐代的深远影响,而当时代由奈良时代踏入平安时代后,后将服装再加以改良,所以行成了所谓的平安宫廷装束

平安时代的装束极具有古典以及艺术的价值,即时到了今日,皇室的重要活动中仍然穿著平安装束,而其影响也不仅止於皇室,以至於民俗祭典,以及神道等等。

平安装束的种类

E

男子装束 女子装束

束带 细长

衣冠 衵

直衣 生绢

狩衣 小桂

水干 十二单(正式装束)

和服的纹所

纹所又称纹章,是和服上表示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标志。有时这一纹所所标志的范围可扩大到一个神社、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一家公司等,总之是一个团体的集体的标志。

纹所的外形以圆形为多,也有多边形。圆纹中有太轮、中轮、细轮、丝轮、二重轮、胧轮、洲浜轮、窠轮、雪轮、竹轮、菊轮、藤轮等;多边形也有多种,日本人称其为角纹,有平角、隅立角、的角、垂角、太夫角等。纹章中纹样最多的是植物纹,也有器物纹、动物纹、建筑纹、自然纹、几何纹等。

纹所的起源是平安时代,公家之间的区别在于牛车上的标记,而武家之间的标记是两家对阵时的军旗。战国时代,根据武功下赐,少数人获得了一个家族的姓或荣誉,于是就出现了家族的纹所,这种纹所是荣誉的象征,可以继承。到后来,它成为公务、社交中的必要标志,人们可以一看纹章就明白对方的身份。

纹所大多出现在礼服上。首先是在留袖上,即在总体无花纹、只是裾模样的留袖上饰以纹所。无地裾模样纹所作为女性的礼服出现在江户时代享保前后,并逐渐成为现代女子的正式礼服。和服是原来振袖的总模样,在江户幕府时代的接见令中,总模样只留下了裾模样或里模样,图案位置很低,上部大部分空地无纹,十分单调,此时在此处加上精致的纹所,则显得设计非常高雅,而且有意义。这裾模样加纹所就是今日的留袖。有纹所的留袖格调特别高雅,有一种历史的美。此后纹所大量的产生了。

所有纹所中最为难忘的是镰仓时代的“菊花御纹章”,当时的后鸟羽上皇特别喜欢菊花,不仅在衣服、车舆上,而且还在太刀上装饰菊纹,名为“菊作的太刀”,后鸟羽上皇是日本有名的多才多艺的人物,写有不少诗歌。名刀“菊一文字则宗”是上皇请当时的名刀工备前则宗所铸,刀上锻有菊纹,故名。上皇对菊的爱好被后世的天皇所沿袭,因此菊纹成为天皇家家纹。到明治二年布告天下,以十六重瓣的菊花作为皇室的纹章。在日本,人们自古就非常喜欢野菊,据说这是一千年前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但真正的观赏菊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

到目前为止,纹章之数大约为四百种左右,而经分化以后,则达七千至八千余种,如光是梅花的纹章就有九十多种,一个家族原先只有一个纹章,但当家族分支后,纹章就会进行适当的变化、在家族中被赐的纹章就可能与原来的有所不同,纹章的数量就大大扩充了。

江户时代是纹服的流行时期,这在吉原游里的歌舞伎役者的服饰上可以看出。纹章的制作方法也有不少。一是织的,称为纹付羽织,羽服是从道服和胴服中发展起来的,在江户时期女性是禁止穿纹付羽织的,女羽织的流行是在明治以后,一般是黑色地上织白色的羽织,男纹付羽织一般是用黑地拔染,所以称为拔染纹,一般又分成阴文和阳文。此外还有用刺绣和贴绣而成的缝纹和切付纹,以绞颉工艺完成的纹章成为鹿子纹。

纹服中所用纹章的个数一般为五纹、三纹,或一纹三种,五纹是最正式的礼服所用的,背部中央一个,两袖后边与前边两胸各一个,共五个,在黑留袖、振袖、黑羽织等和服上所用;三纹是背后一个,后袖两个,一般不是黑色的男女和服都用三纹;一纹最少,是最为简略的和服所用的。

纹章的大小从明治到二战前一般男服为一寸一分,女服为七分到八分五厘,现在男服一般为九分到一寸(35—38厘米),女服为五分五厘到六分(26—28厘米)。

水干

水干与狩衣同源,最早是平民的日常着装。

与狩衣的式样不同,水干在前、后身的缝合、连接处,都以「菊缀」进行加固;另外,水干没有狩衣的颈扣(とんぼ),而是以细带接系领口。

随着时代的推移,水干逐渐成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并很快成为了礼服的一种。现在,女性神职人员有时也穿着没有菊缀的水干。

水干的穿着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穿狩衣一样,只系颈扣不系带子;另外一种则是将领口内折成为V字型,把领口的长带自右肩向后绕,经左胁拉到胸前与胸带相结——这种情况下,要将后裾塞入裙袴(水干的裙袴被称为水干袴)中。不过,按照高仓流的穿法,后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现在的女性神职人员所使用的穿着方法也是这样。

冠帽方面,五品以上的官员配戴乌帽子,六位以下则用风折乌帽子。

此外,水干也是平安和镰仓时代的平民服装。在大部分绘卷中,平民穿着的水干上,菊缀通常会被省略;而下级武士所着的水干上,菊缀却比较清晰。

后来,由于公家也开始穿着水干,因此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服制规定。

对于摄家而言,必须使用V字垂领的穿着方法。而庶民则不能这样着装——特别是与上级人士见面时,穿着方法被视为一种身份和等级的象。

地位低于摄家的清华家也是不系菊缀和扎袖的——这同样是为了强调与贫民之间的区别。反过来说,一般的平民在穿着水干时,都是要系菊缀和扎袖的。

不过,在镰仓时代也有“卫府官人、检非违使使用菊缀”的记录,不过由于没有确凿的史料证据,这也只能算是一种臆测了。

公武的装束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武士服最初与水干相仿,但是很快被直垂取代了,并且流行戴侍乌帽子。这种装束不久后为民间男子所效仿,并得到了普及。

直垂是一种上衣下裙式服装,上衣交领,三角形广袖,胸前系带。袴的式样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穿括袴,后期穿切袴。直垂的材料和纹样选用另有特殊的规定。

公卿的服装大致延续上个时代的形制。女子的服装由于武家提倡简易的生活,已经废除了原来繁缛的着装制度。

从战国时代开始到应仁之乱,公卿的服装保持原来的形制。室町幕府(1338——1573年)武家的服装除了继续沿用直垂外,还增加了布衣、大纹。大纹是用家族纹章装饰在胸前、两臂,并在背袴上染以大花纹的服装,式样像直垂。此外还新出现了素袄,素袄是下等武士的服装,它的形制是从大纹发展而来的,有胸带、菊坠,但没有像直垂和大纹那样的筒状织物带,而是采用了革带。并且素袄无衬里、无纹、少有装饰,因此后世的人们常常将素袄与布衣混淆。

应仁之乱以后,服装更趋简化。女官使用圭被限定在五层以内,称为五衣。并按表着、五衣、打衣、单衣的顺序穿着,废除了裳的小腰。将取名为悬带的带子挂在大腰,从肩开始折回前面打结。平常服装为白色小袖和绯袴,或不穿裙,代之以细带。此外还出现了被衣,用于婚礼和外出时穿着。

典型的武家服装有十德,十德以四幅织物缝合,饰以菊坠,穿短裙,加上小袖作为内衣。这种装束可发展成为后来的羽织。直垂、大纹和袴的尺寸变长,短袴不再出现在正式的礼仪场合。永正年间开始,肩衣成为主要的便礼服,这是在模仿中世纪武士用的手无、阵羽织的基础上,产生的断袖直垂式服装。

束带(朝服)

束带在日本的服制中被称为「朝服」,即官员的制服。随着时代的变迁,束带的式样渐渐向宽大舒适的日本国风化方向转变。不过裤状的下袴和革制腰带则还残留着唐风的痕迹。

作为正式礼服,文官穿着的束带叫做「缝腋(ほうえき)袍」,而武官的束带则称「阙腋(けってき)袍」——这种侧袖与衣身不相缝合的束带是为了便于活动特别设计的——不过三位以上的武官也穿着缝腋袍。在穿着正装束带时,武官和中务省的官人,以及得到敕许、位在参议以上的公卿,都需要佩带刀剑。因此,腰间要系上名为「平绪」的细长腰带。

穿着束带时,在内衣外面要披上单(ひとえ),下身穿上红色的大口袴和表袴(うえのはかま),上身再穿上「衵(あこめ)」,下袭,之后套上长裾,最后穿上外袍。另外,腰间要以上饰玉石、名为「石带」的皮带加以固定——总地来说,穿着方法是非常复杂的。袍的色彩按位阶的划分有所不同,因此正式的袍服又被称为「位袍」。武官的阙腋袍又叫做「袄」,所以也称「位袄(いおう)」。而不辨官位、任意选色的直衣则叫做「杂袍」。

官员们在入朝时,怀中需放置桧扇和贴纸;手持象征威仪的笏板;腰间挂着「鱼袋(ぎょたい)」。在我国唐朝,鱼袋是进入宫城的资格凭证;传入日本后,金鱼袋为公卿所佩,银鱼袋则被殿上人使用。

在单外、下袭内里,要穿着红色小葵纹绫(里侧为平绢)制成的衵。此外,「下袭」后面原本有很长的「裾」,但是由于穿着时极其复杂,所以渐渐演变为只有皇室使用;而其他官员所着的下袭则与「裾」分离,将「裾」的部分加上绳带,另外系在腰间,这称为「别裾」。由于「裾」象征着权力和威严,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多次加长。现在,通过对官员着「裾」长度的分辨,我们便可判断出其所处的历史时代。

才著是刚到脚跟的「短裾」。平成登基礼时,天皇和东宫以外的皇族都穿着才著的束带。

夏天时,公卿和敕许着用禁色的官员使用的下袭为苏芳色、菱纹样(亲王、摄关为竖菱,其他官员用横菱),无织里;其余官员则用二蓝色、无文、无织里的下袭。

由于束带本来是入宫参见时的礼服,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所以只有在盛大的礼仪场合才能着用。不过掌权者、得势的藏人以及太政官的官员却一直坚持着穿着束带参内的习俗。纯中国式的「礼服」(在即位礼时使用)于明治时代被废止以后,束带便成为登基典礼和皇室大婚时必着的正装。因此,今天只能在「葵祭」、「石清水祭」等古老的祭典中才能见到束带。

在公事以外的仪式、参拜神社、为皇舆开道和骑马时穿着束带,下身可只穿形如指贯的裙袴,称为「布袴」。此时所佩的刀剑不用正装时的「饰太刀」或其代用品「细太刀」;而用「无文丸鞆太刀」或「野太刀」。

官 服

文武天皇大宝元年的《大宝令》规定,官服分亲王四等、诸王十四等、诸臣三十等。各等级又有详细的划分。

朝服,上衣之色亲王黑紫;诸王的正、从一位黑紫,正、从二、三位赤紫,正、从四、五位也是赤紫;诸臣的正、从一位是黑紫,正、从二、三位是赤紫,正、从四位上下是深绯,正、从五位上下是浅绯,正、从六位上下是深绿,正、从七位上下是浅绿,正、从八位上下是深蓝色;大、小新任官员上下是浅蓝色;无品官员穿**衣。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是文官有栏,武官无栏。

礼服,大宝二年开始,在一些特别重大的仪式上又制定出了相应的礼服,这些礼服的形制后来一直被后世所沿用。礼服包括玉冠、长袖衣、袴、褶、带、绶、玉佩、沓、持笏,这里的褶类似于裙围,沓类似于鞋,袴类似于裙子,但下半截裁至膝。衣、褶的色彩按照等级,亲王、诸王一品衣深紫,褶为深绿色;二品至五品穿浅紫色袍,其他同前;诸臣的礼服一品深紫,二、三品浅紫,四品深绯、五品浅绯,褶所有的都是用深蓝色纱,六品以下无礼服。武官的礼服,五品戴冠、缨,浅红色袍,白袴,金银饰腰带;卫士穿衫,白布袴,白布带,绑腿,佩刀。圣德天皇四年又出现了御礼服。

女官服,根据“养老令”规定,内亲王一品至四品可以穿礼服。女王一品穿深紫大袖上衣,浅绿褶,长裙为深红色、深紫色、浅紫色、绿色竖条纹缬类织物制成,带为深红色和深紫色的印花条纹带;女王二品至五品,衣浅紫,其他同前。内命妇一品穿深紫色衣,浅蓝色褶;二、三品衣深红、深绿、浅紫色带镶边;五品衣浅红,带是在浅色上加浅绿。朝服由筒袖衣、褶、带组成,内亲王和女王一品衣深紫,袴为深红色、浅紫色、竖条纹缬类植物制成,带为深红色、深紫色两种;女王二至五品衣浅紫,其他相同。女官二、三品袴为深红色、浅紫色、浅绿色。其他的女王二品以下的袴与此相同。女官四品衣身红,带为浅紫、深绿色;五品衣浅绯,带为浅紫,裙子同二品、三品;六品衣深绿;七品衣浅绿;八品衣身蓝。新官为浅蓝色衣,带浅绿,袴蓝色。

平民奉公办事时,男着黄衣、白袴、白带,女着蓝绿色衣,若要其他服色替代时,须配以红色袴。

狩衣

狩衣在历史上最先是以野外狩猎时所用的运动装——这样的形象登场的。由于穿着方便,又便于活动,因此一般公家平日里也喜欢穿用。后来便渐渐发展成为院参时的礼服。与此同时,狩衣的颜色也开始多样化起来。

古时的狩衣是用麻布制作的,也称作“布衣”。随着使用阶级的扩大,开始出现供公卿穿着的绫织材料,也出现了“有纹狩衣“、”无纹布衣“的称呼。狩衣与布衣不同的地方在于,狩衣有衬里(裏地)。渐渐地,衬里也随狩衣一同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美丽颜色来。

狩衣在衣袖的下方饰有“袖露”。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薄平形(34、35岁以下的年轻人使用)、厚细形、左右捻形、笼括形和嵶形。袖露的式样是以公卿位阶等级来区分的。

狩衣的穿着和搭配的裤裙都是特定的。指贯(或差袴。另外,自平安到室町时代,也用「狩袴」来称呼细身六幅指贯的袴)就是狩衣较为固定的下着搭配。进行礼祭仪式时,狩衣里还要穿着单衣(也可以用衵衣代替),但平时是可以不穿的。狩衣的色彩和纹样除了禁色(天皇的专用颜色)以外,通常可以自由选择,因此在近世便可以看到各种设计和色彩的狩衣。

本来是日常穿着的狩衣,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渐渐地公服、礼服化。江户时代狩衣作为武士礼服的出现,标志着“直垂阶级”的诞生;当时的公家也普遍穿着狩衣。而今天,狩衣则成为神社神职人员的通用服装(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袴是差袴)。

小直衣

小直衣是中和了狩衣的简便和束带的威仪这两方面因素的产物。

这种从镰仓时代开始使用的简便袍服又叫做「有襴狩衣」。如图所示,它在通常狩衣的基础上于裙裾处田添加了襴和蚁先。

原本,为了方便脖颈转动,狩衣被设计成前、后身分离的式样;而小直衣则将前、后襴部分缝合起来,胸以上的部分则以最初计算好的形状缝制而成。

小直衣本来只有上皇、亲王、大臣和大将品阶以上的人才能穿着,其余人等不得使用。但到了江户时代,天皇也穿着小直衣,此时,它已经失去原有的象征意义了。

现在,天皇、神宫祭主(限男子),延及皇族都可以穿着小直衣。天皇在6月和12月的「节折」、宫中神宫、神社举行御奉纳和御灵代御览时使用小直衣;皇族则在修习神道时穿用。另外,出云大社的神职人员也使用小直衣。

如上所述,小直衣是上级贵族所穿着的特殊装束,所以扎袖也有特别规定的式样。扎袖的规定基本上与狩衣相同,即按照年龄大小使用相应的式样。但在现实中,使用薄平形扎袖的情况很少,一般只使用厚细形的扎袖。这大概是因为如果已位至大臣、大将,仍使用薄平形扎袖便显得不大庄重的缘故吧。因此,实际上使用薄平形扎袖的人只有年幼的亲王。

锦带

日本妇女穿和服时,背部都要缠上一个看来既象小背包,又象中国南方妇女背小孩用的襁褓似的东西。其实,那既不是小背包,也不是襁褓,日本人把它叫做“带”。用带系身可以不让和服送展,显出形体的美,同时也是为了装饰,使艳丽的和服更加多彩。

据考证,古代日本“纽”与“带”系法和代表的意义各有不同,纽的语源是“圣裳”,“圣”代表神圣,裳本是横幅的布,即今日的裙。系纽,不仅将纽与人的心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将人与神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古时,带侧重于装饰,而纽侧重于信仰的话,那末,至奈良时代,中国的女子礼服唐衣传入日本,女性亦开始着上下分开的裙装后,纽开始系在衣内,起带的作用,而带则更不为重用了。待到镰仓时代以后,类似于现代和服的狭袖便服(小袖)流行,纽由衣内改为系在衣外,恢复了带的作用,发展成为今日美丽的腰带。

日本的腰带在背后打有不同的花结,象征不同的意义,表达着本人的信仰和祈愿。据统计,日本带的普通结法就有289种。带,一般长3~4米,需在腰上缠三四圈。值得特殊介绍的是一种供日常系用的“名古屋带”。这种带宽30厘米,长36米。据说,桃山时代,日本女性曾用细带束腰,但因形象不美而未被推广。丰臣秀吉进攻朝鲜时,驻并名古屋。当时,云集在名古屋的艺妓头扎大发髻,身穿小袖衣,腰缠由中国工匠织的青红两种颜色的筒状锦带,很是艳丽。这种时髦的打扮,立即不胫而走,这种带亦被称作“名古屋带”。

天下御免 一、游戏简介 这是日本Artdink公司于1997年推出的经营类作品。游戏是在Windows 3X和Win 95下运行的。容量只有12MB,内涵却非常广。画面解析度为640×480×256色。音乐也是日本风味,十分动听。 游戏的策划颇有创意,再现了江户时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游戏中出现许多性格各异的各阶层人物。其中包括:佣人、商人、将军、幕府重臣、诸藩家老、卸任者、北町士兵、南町士兵、北边的巡捕、南边的巡捕、造园师、瓦版报报人、艺人、流氓、制壶师、浪人、扒手、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如此众多的角色,共同构成了游戏主角生活的社会环境,一幅活脱脱的江户时代日本社会的风俗画卷。 二、完全攻略 1688年3月,在日本江户时代,在江户的日本桥,20岁的元禄开了一间店铺——江户屋。 行业选择 游戏可以选择的行业有10项:海产行、妇女用品行、谷物行、油行、酒行、布庄行、染料行、药行、纸行、建材行。不管选取哪个行业,都将有其它4位本行顶尖业主与你争夺市场。 工作日 打开游戏视窗后,可设置“工作日”。工作日共有1日、5日、10日、15日、30日、60日等选项。选定工作日后,游戏就会按所选定的天数流动。用完即止,然后再重新设定工作日。 介绍人 最初进入游戏时应首先雇佣一位“介绍人”。介绍人在江户时期是作用非常大的一种职业。介绍人指那些在当地没有工作,但又有相当资历、名气很大、有广泛人际关系的人员。介绍人可以介绍佣人、女朋友,也可以给达官贵人写引见信,还会帮你处理走私货,只要是需要与外界打交道,无不需要由介绍人出面。介绍人为你工作后,要从介绍中抽取介绍费。但又要住在家中专门为你服务。在选择介绍人时,要先了解社会上对此人的评价——游戏中叫“一般风评”。如对隐居的光卫门的评价是“他自称是从越后地方的大布床退休下来的人。不过有人谣传他就是水户黄门大人。只是从没有人看过他的印盒。对米店很熟。”游戏初期只有两人愿意受雇成为介绍人,他们是隐居的爱管闲事的光卫门和僧人神谷重庆。光卫门的风评要好得多,是游戏早期的首选人物。这两个介绍人的能力和交往能力不高,到游戏中期会有一些新的介绍人出现,其中有位发明家,是公认的智囊,诸藩的家老都要卖他几分面子。如果能将他聘用过来,在与家老们打交道时可节省不少金钱。介绍人一旦生了病,许多事办起来就会很不方便,特别是有走私物品放在仓库里的时候,没有介绍人,更是卖不出去,而走私商品放久了被人揭发的可能性也就增大了。真是缺不得介绍人。 学徒、佣人、杂工、船长 选好了介绍人,再找一个学徒(16岁以下)、一个杂工(16岁以上),游戏就可以开始了。学徒要在店里工作到18岁才能当杂工,工钱比杂工低,但不会像杂工辞职不干。可以多雇几个。杂工、佣人随年岁增长,病痛也会多起来,要让他们去温泉泡一泡,回来后病就会消失。船长经常出海,生病的机会更大,更要让他适时去泡温泉。 大掌柜 如果对日常事物感到繁琐,或是不屑于干那些鸡毛蒜皮的日常事务,可在招了杂工之后,选“传唤”选单,将一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杂工升为掌柜。接下来,再把掌柜传唤来,进行第二次提升,成为大掌柜。然后向大掌柜“委托工作”。可以进行委托的工作包括商店管理、船只建造、船长管理、介绍人管理、保镖管理、佣人管理、礼金金额、金钱移动、贿赂、买卖产物等项目。工作委托给大掌柜后,工作就轻松多了。大掌柜只能有一个,而且不能解雇。可以把佣人管理的工作交给他,他就会解雇掉手脚不干净的杂工。 每委托一项工作,都要加上“必须报告”这个必要的条件,否则大掌柜就不会来报告,因此也就不能及时得到一些必要的信息。 熟悉业务后要收回一些重要指令的委托权,如商店管理、船长管理、金钱移动、买卖产物等。因为大掌柜不会太聪明,例如生意扩大后,不会多建造几只船只来运营,也不会考虑居住舒适而为你建造庭院。介绍人和保镖也都要自己去聘请,否则不知道会请些什么人回来。特别是金钱管理不要委托给大掌柜去办,否则他常会借些加倍偿还的高利贷。 保镖 江户时代盗贼、杀手众多,游戏中会因为竞争对手或得罪了人而派出杀手来对付你,因此开业之前要雇佣一个保镖。成家立业之后雇两个保镖,一个保护自己,一个保护家族。保镖来自当地浪人。雇佣保镖时,不仅要看大家对他的评价,还要看他露一手武功。游戏用动画来表示他的武功。保镖除了对付闯入抢劫的强盗外,还会在你外出时随时保护。保镖还可刺杀竞争对手,召唤保镖后,给他大笔零用钱,再使用指令“商人的暗杀”就行。开始保镖不会同意,但多给钱(约100至200两左右),多给几次也能说服。指定暗杀对象后,10天左右就会有结果。或暗杀成功或被人抓起来。如果被抓,对方会告官,这时官差会找上门来。如果暗杀成功,保镖便远走他乡,不再出现。因此不要派武功太好的人去。但杀人总是不好。 经商 游戏中的商业操作包括低价卖出,高价抛出或者囤积居奇。隔月的15日还要参加行业商人的聚会,讨论并达成对物价的共同协议。根据进货量增加的实际情况,增建新的仓库;建造商船,到其它港口采购货物。 游戏中销货量是随年度增加而逐渐上升的,条件是货品必须齐全。当仓库中有一种或几种货物缺货时,销货量会下降很多,因此要尽量往仓库里堆积货物,尤其是在中期,更要大量囤积货物。第一年的销货量约为10两,以后每年增加10两左右。有个七、八年,销货量每日可达七、八十两,某一日销货量猛增到一、二百两,仓库库存量会急速下降,赶紧调船只来回地运,当仓库空了的时候,销售额也降下来了,当把货物运回来时,销货量也只能回复到三、四十两的水平。 游戏中可从某些别的行业商店就近购入自己的货品种类,也可以让船长买些别的行业的产品,再让介绍人寻找急需这些货物的商家,一次性批发给他。比零售来得快。而且一般不会找不到想买的人。但这样要求较大资金。 造船 货物光靠本地购买是做不成大生意的,要派人去其他港口采购。因此要造船。造船时介绍人会介绍来工匠。船有2种,千石船载货量大,可载5万贯货。高速船只能载2万5千贯货,但船速快。开工后约40天就能造好。可造的船只最多为16艘。造好船后要聘请船长,然后让他去各港口买货。船只出航的购物资金最大限额是你金主的一半,还要考虑购货港口的生产量。 申请港口停泊权 游戏一开始就有界港可以去。虽然界港是生产量最大的港口,但物品再多,也有缺少的品种,而且能买到的货物的数量和价格也不能令你满意。如果能申请到更多港口的停泊许可证,增加更多的港口靠港权,就会大大加强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否则就始终只有界港一个停泊港,就无法把市场扩展到全日本了。当有了多个港口的停泊权后,可让货船来往于各港口间。申请港口停泊权要向有关官员申请。开始让介绍人为你写封介绍信。介绍人好的话,家老答应得就痛快一些。如果没有好的介绍人,就要用钱疏通关系,一般要三、四千两的样子。否则要申请几次而且要与官员有些关系才能受理。要找的官员有勘定奉行,这是直接掌管幕府直辖港口通行权的审批的。家老的港口要找大目付,这是与各藩属的管理港口的关系很好的人。受理后等批下来就要很长时间,一般要好几个月,多的要等一、两年。这段时间如给衙门捐点款,就可快一些。最多可同时提出5个申请要求,停泊港最多为24个。选择停泊港时,可打开“情报栏”中的交易地图,选所需产品生产量大和存储量大的港。 走私 比如游戏中有些行业(如酒行),可以进行走私。在江户时代,酒商中盛行走私活动,冒着违法杀头的危险以获取暴利。走私时可到阿育塔亚,采购洋酒和玻璃器皿。走私时到港口委托所雇的船长,给他特别的零用钱100两,指定去买这两样货物,由于这两种货物的产量小,每次给他4000两左右就行了。一个月后,货物就买回来了。叫介绍人找流氓头子卖出走私物品,大概可卖到三、五万。有时一不小心,走私船被幕府监察人员查获,船长坦白交待出你是幕后主使。就要看与官员的关系如何了。 日常事务 游戏中除经商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例如建设庭园,改善居住环境,周围的人家在结婚、生子、生日、升宫、退役、病愈等,都要送上一份贺礼。达官贵人、商界人士去世了,也得送上一份“奠仪”钱;对不时“顺道”来访的士兵、巡捕要进行贿赂。这么多事情不仅要面面俱到,而且还要精打细算,让你知道创业之难,起早贪黑地赚钱有多么辛苦。不过也可以把一些日常事务委托给大掌柜管理,自己从鸡毛蒜皮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到明治神宫、善光寺等地求神拜佛,保佑生意兴隆,也表明自己一心向善,而增加好的方面的隐藏分值。或者到热海温泉去度假,疗养一下。 游戏中也设计了生病、死亡等事件。游戏中还有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情况的娱乐活动。如到吉原去找艺妓,到画馆去观赏浮世绘版画等……;为了了解当地的信息,还要阅读江户时代的瓦版报纸,上面有关于富商、“人气商人”、江户美人等新闻。游戏中还有赌场和**,不仅赌的注小(100两),而且也不太可能赢。如果想靠这两方面得到大笔资金的话,可能只有靠不断存盘、取进度的功能才行。 与官员的关系 在江户时代,为了做好生意,提高知名度,还需用礼金或礼物去巴结讨好诸藩、幕府重臣及其它地方上大小官员。要拜访的有“诸藩江工府邸”(各藩所属各港停泊权)、勘定奉行(管幕府所辖各港停泊权的批准)、南城奉行和北城奉行(父母官)等。生意开始红火之时要多多拜访打点各级官僚。否则,盗贼也不时登门,甚至着火时没有人帮着救火,辛苦创下的一点产业,可能因此毁于一旦。送礼时可送土产(雷口糖、人形烧等4种),规格别太低(最多不超过400两)。开始两次送礼时,官员都会推辞不受,多送几次,坚持送上,也就顺水推舟了。送了两三次,就成为熟人了,当官的也常常和你谈做官的难处。 和官员的关系也不可过于密切,因为他们会偷偷跑来要钱。给了一次还有下次。不给就开口威胁。可以采用一次给一次不给的方式。有时官员要钱也是为了公益的事情,如修护城河或城墙,这种事情花点钱没有什么不好的。 婚姻 功成名就之时,也要考虑婚姻问题。这时可“传唤”来介绍人,委托他向那些尚未出嫁的“ 江户美人”们求婚。开始她们可能都没这个意思,因此自己还要努力才行。离过婚的就容易说通一些。或者也可到吉原为妓女赎身,然后娶来当老婆。婚姻还和年龄有关,一般25岁左右的人,婚姻成功的可能性不大,30岁就容易说成。 天灾 游戏中设计了不少随机出现的天灾。如:火灾、地震、暴雨、洪水、海啸等。天灾往往还伴随着人祸。如“江户发生地震,有人趁火打劫劫走10两。”之类的事件经常发生。这类随机事件可能没有什么影响,有时天灾人祸会把辛苦大半辈子挣来的家产洗劫一空,从此一蹶不振。 结局 在你死掉时,游戏便结束了。如果不是被人图财害命,而是病死、老死;灵魂会来到阎罗王面前接受判决,它将决定着游戏的两大结局:即你的灵魂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这将取决于生前的所做所为——生前那些与你交往过的人们,此时就会到阎罗王那里诉说你的劣迹和阴德。有好的评价就可上天堂,因此得在游戏中从一开始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在游戏中的所作所为在游戏中以“隐藏分数”方式记录下来。例如,有一回聚会回来,在护城河周围见到米店杂工千吉,他身上唯一的30两钱被人扒走,没有脸去见老板,真想一死了之。这时游戏会出现两种选择:给钱30救人一命或一毛不拔视而不见。如果给他30两,在你死后,千吉会出来歌功颂德;如果不给,千吉会出来骂你是一个见死不救、不得好死、黑心烂肺的吝啬鬼。在一生中可能遇到不少类似的随机事件发生。多做好事、善事,此时就能上天堂,否则就要下地狱。刺杀竞争对手的事应该少干,因为杀了一个竞争对手,就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出现,而你的劣迹却会让你下地狱的。 游戏中的“隐藏分数”不仅可以影响到结局,而且能影响到正在施行中的游戏。游戏中为了走私或其他一些事件(如暗杀),免不了要对簿公堂。这时,如果平时没有向幕府重臣官邸送过礼的话,就要看平时积的“隐藏分数”了。如“平时表现”不好的话,可能会败诉而受刑。

和服的历史

衣食住行,是老祖宗们最为重视的问题。其中“衣”更是人类与禽兽区别、防寒御害的重要工具,不过随着文明的发展,它的美化功能被大大地强调起来,时至今日,一件做工精巧的旗袍,一套新发布的法国女装,无不被人做为艺术品看待。然而,若论当今世界最精致的民族服装,则非和服莫属。

十二单

提起和服,首先要说源流(历史传承)。

从神治时代起,日本的服装文化始终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的形式,还体现在衣料的织造技术上。

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中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推移,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服装时代来临了。这就是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她是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以大学毕业生之姿堂堂登上了历史舞台。此时的服装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女装变的简单。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

江户幕府时期,男装、女装虽有变化,比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和服源流

从应神天皇统治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使大量的锦、绫、绢、罗等高级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运进国内。丝织品传入的同时也将丝织技术带了进来,从此丝织技术在日本开始发展。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宫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中国隋代的服装制度。服装为立领、右衽、筒袖衣,下穿白裤、系带并垂结于前。面料选用粗厚棉绸,以服色区别等第贵贱。即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礼服赤、大·小信服黄、大·小义服白、大·小智服黑,并以青象征木、以赤象征火、以黄象征土、以白象征金、以黑象征水,再以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之色结合五伦之说,五伦中以德为先。裤是用白色粗厚棉布,腰带用倭文布。

天武天皇十年开始,日本人开始使用革带。正式场合穿有栏服,系长带,上衣的衣腋合缝,下摆开横衩,前襟系带从右边垂下长长的结。非正式场合的简便服装为无栏短带,开腋,下摆无横衩,襟带也颇短。

从持统天皇四年开始,高官冬穿绫绸夏穿罗,绫罗地上以团窠图案作为装饰。窠是鸟巢之意,形如涡状。色彩也根据官位来选定,从粉红、黑紫、紫红、深绿、深蓝到浅蓝色,平民服装为**,奴仆为黑色。

奈良时代(710-780年)日本受到中国唐朝文化的广泛影响,服装中出现了男着女装和女着男装的社会风习。

奈良时代的织物种类很多,有绫、锦、罗、纱、绸、绢、绮、布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胎绞

平安时代(794-1192年)在日本史上又称"国风时代",它是指在消化唐朝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独具大和民族风格的新文化。这时期服装工艺发达,装饰趋向华丽,是日本服装史上的"贵族时代"。平安时代的宫廷服装成了后来廷喜式的基础

平安时代的盛装包括唐衣、表着、圭、细长、壶装束、单衣、裳、裤等。唐衣是指衣长和袖长较短的直领衣,后来唐衣又称作禁色,规定、绯色锦绫唐衣没有得到特许不能随便穿着。

表着是一种与今天的和服相类似的服装。

圭,是多层衣,层数不限,根据《荣华物语》载,多则达18-20层。小圭是套在表着外面的一种轻薄透明的服装,这种衣服选用的颜色与表着不同,而通过小、轻薄的质地约略能透出些表着的颜色,非常漂亮,这不失为近代日本和服的一种特色。

细长穿在小圭的上面,看起来细长的服装,质地和纹样没有特别的规定。

壶装束,指戴市女笠,着圭,是女子外出远门时穿的服装。

单衣,尤其是装饰性很强的"十二单"也是这个时期中重要的服装式样,它是宫中女官穿着的服装。十二单不是指十二层单衣,而是指单衣上面叠十二层圭的装饰性服装。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至明治时代,日本的和服基本定型。

和服源流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于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绳文人像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于须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于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于裤子的下装。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于上衣,由于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裙“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着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

于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于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着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天皇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蓝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蓝、忍冬等。

日本从奈良时代前期开始就从大唐不断输入文化,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资讯,当然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也受到唐代的深远影响,而当时代由奈良时代踏入平安时代后,后将服装再加以改良,所以行成了所谓的平安宫廷装束

平安时代的装束极具有古典以及艺术的价值,即时到了今日,皇室的重要活动中仍然穿著平安装束,而其影响也不仅止於皇室,以至於民俗祭典,以及神道等等。

平安装束的种类

E

男子装束 女子装束

束带 细长

衣冠 衵

直衣 生绢

狩衣 小桂

水干 十二单(正式装束)

和服的纹所

纹所又称纹章,是和服上表示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标志。有时这一纹所所标志的范围可扩大到一个神社、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一家公司等,总之是一个团体的集体的标志。

纹所的外形以圆形为多,也有多边形。圆纹中有太轮、中轮、细轮、丝轮、二重轮、胧轮、洲浜轮、窠轮、雪轮、竹轮、菊轮、藤轮等;多边形也有多种,日本人称其为角纹,有平角、隅立角、的角、垂角、太夫角等。纹章中纹样最多的是植物纹,也有器物纹、动物纹、建筑纹、自然纹、几何纹等。

纹所的起源是平安时代,公家之间的区别在于牛车上的标记,而武家之间的标记是两家对阵时的军旗。战国时代,根据武功下赐,少数人获得了一个家族的姓或荣誉,于是就出现了家族的纹所,这种纹所是荣誉的象征,可以继承。到后来,它成为公务、社交中的必要标志,人们可以一看纹章就明白对方的身份。

纹所大多出现在礼服上。首先是在留袖上,即在总体无花纹、只是裾模样的留袖上饰以纹所。无地裾模样纹所作为女性的礼服出现在江户时代享保前后,并逐渐成为现代女子的正式礼服。和服是原来振袖的总模样,在江户幕府时代的接见令中,总模样只留下了裾模样或里模样,图案位置很低,上部大部分空地无纹,十分单调,此时在此处加上精致的纹所,则显得设计非常高雅,而且有意义。这裾模样加纹所就是今日的留袖。有纹所的留袖格调特别高雅,有一种历史的美。此后纹所大量的产生了。

所有纹所中最为难忘的是镰仓时代的“菊花御纹章”,当时的后鸟羽上皇特别喜欢菊花,不仅在衣服、车舆上,而且还在太刀上装饰菊纹,名为“菊作的太刀”,后鸟羽上皇是日本有名的多才多艺的人物,写有不少诗歌。名刀“菊一文字则宗”是上皇请当时的名刀工备前则宗所铸,刀上锻有菊纹,故名。上皇对菊的爱好被后世的天皇所沿袭,因此菊纹成为天皇家家纹。到明治二年布告天下,以十六重瓣的菊花作为皇室的纹章。在日本,人们自古就非常喜欢野菊,据说这是一千年前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但真正的观赏菊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

到目前为止,纹章之数大约为四百种左右,而经分化以后,则达七千至八千余种,如光是梅花的纹章就有九十多种,一个家族原先只有一个纹章,但当家族分支后,纹章就会进行适当的变化、在家族中被赐的纹章就可能与原来的有所不同,纹章的数量就大大扩充了。

江户时代是纹服的流行时期,这在吉原游里的歌舞伎役者的服饰上可以看出。纹章的制作方法也有不少。一是织的,称为纹付羽织,羽服是从道服和胴服中发展起来的,在江户时期女性是禁止穿纹付羽织的,女羽织的流行是在明治以后,一般是黑色地上织白色的羽织,男纹付羽织一般是用黑地拔染,所以称为拔染纹,一般又分成阴文和阳文。此外还有用刺绣和贴绣而成的缝纹和切付纹,以绞颉工艺完成的纹章成为鹿子纹。

纹服中所用纹章的个数一般为五纹、三纹,或一纹三种,五纹是最正式的礼服所用的,背部中央一个,两袖后边与前边两胸各一个,共五个,在黑留袖、振袖、黑羽织等和服上所用;三纹是背后一个,后袖两个,一般不是黑色的男女和服都用三纹;一纹最少,是最为简略的和服所用的。

纹章的大小从明治到二战前一般男服为一寸一分,女服为七分到八分五厘,现在男服一般为九分到一寸(35—38厘米),女服为五分五厘到六分(26—28厘米)。

水干

水干与狩衣同源,最早是平民的日常着装。

与狩衣的式样不同,水干在前、后身的缝合、连接处,都以「菊缀」进行加固;另外,水干没有狩衣的颈扣(とんぼ),而是以细带接系领口。

随着时代的推移,水干逐渐成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并很快成为了礼服的一种。现在,女性神职人员有时也穿着没有菊缀的水干。

水干的穿着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穿狩衣一样,只系颈扣不系带子;另外一种则是将领口内折成为V字型,把领口的长带自右肩向后绕,经左胁拉到胸前与胸带相结——这种情况下,要将后裾塞入裙袴(水干的裙袴被称为水干袴)中。不过,按照高仓流的穿法,后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现在的女性神职人员所使用的穿着方法也是这样。

冠帽方面,五品以上的官员配戴乌帽子,六位以下则用风折乌帽子。

此外,水干也是平安和镰仓时代的平民服装。在大部分绘卷中,平民穿着的水干上,菊缀通常会被省略;而下级武士所着的水干上,菊缀却比较清晰。

后来,由于公家也开始穿着水干,因此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服制规定。

对于摄家而言,必须使用V字垂领的穿着方法。而庶民则不能这样着装——特别是与上级人士见面时,穿着方法被视为一种身份和等级的象。

地位低于摄家的清华家也是不系菊缀和扎袖的——这同样是为了强调与贫民之间的区别。反过来说,一般的平民在穿着水干时,都是要系菊缀和扎袖的。

不过,在镰仓时代也有“卫府官人、检非违使使用菊缀”的记录,不过由于没有确凿的史料证据,这也只能算是一种臆测了。

公武的装束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武士服最初与水干相仿,但是很快被直垂取代了,并且流行戴侍乌帽子。这种装束不久后为民间男子所效仿,并得到了普及。

直垂是一种上衣下裙式服装,上衣交领,三角形广袖,胸前系带。袴的式样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穿括袴,后期穿切袴。直垂的材料和纹样选用另有特殊的规定。

公卿的服装大致延续上个时代的形制。女子的服装由于武家提倡简易的生活,已经废除了原来繁缛的着装制度。

从战国时代开始到应仁之乱,公卿的服装保持原来的形制。室町幕府(1338——1573年)武家的服装除了继续沿用直垂外,还增加了布衣、大纹。大纹是用家族纹章装饰在胸前、两臂,并在背袴上染以大花纹的服装,式样像直垂。此外还新出现了素袄,素袄是下等武士的服装,它的形制是从大纹发展而来的,有胸带、菊坠,但没有像直垂和大纹那样的筒状织物带,而是采用了革带。并且素袄无衬里、无纹、少有装饰,因此后世的人们常常将素袄与布衣混淆。

应仁之乱以后,服装更趋简化。女官使用圭被限定在五层以内,称为五衣。并按表着、五衣、打衣、单衣的顺序穿着,废除了裳的小腰。将取名为悬带的带子挂在大腰,从肩开始折回前面打结。平常服装为白色小袖和绯袴,或不穿裙,代之以细带。此外还出现了被衣,用于婚礼和外出时穿着。

典型的武家服装有十德,十德以四幅织物缝合,饰以菊坠,穿短裙,加上小袖作为内衣。这种装束可发展成为后来的羽织。直垂、大纹和袴的尺寸变长,短袴不再出现在正式的礼仪场合。永正年间开始,肩衣成为主要的便礼服,这是在模仿中世纪武士用的手无、阵羽织的基础上,产生的断袖直垂式服装。

束带(朝服)

束带在日本的服制中被称为「朝服」,即官员的制服。随着时代的变迁,束带的式样渐渐向宽大舒适的日本国风化方向转变。不过裤状的下袴和革制腰带则还残留着唐风的痕迹。

作为正式礼服,文官穿着的束带叫做「缝腋(ほうえき)袍」,而武官的束带则称「阙腋(けってき)袍」——这种侧袖与衣身不相缝合的束带是为了便于活动特别设计的——不过三位以上的武官也穿着缝腋袍。在穿着正装束带时,武官和中务省的官人,以及得到敕许、位在参议以上的公卿,都需要佩带刀剑。因此,腰间要系上名为「平绪」的细长腰带。

穿着束带时,在内衣外面要披上单(ひとえ),下身穿上红色的大口袴和表袴(うえのはかま),上身再穿上「衵(あこめ)」,下袭,之后套上长裾,最后穿上外袍。另外,腰间要以上饰玉石、名为「石带」的皮带加以固定——总地来说,穿着方法是非常复杂的。袍的色彩按位阶的划分有所不同,因此正式的袍服又被称为「位袍」。武官的阙腋袍又叫做「袄」,所以也称「位袄(いおう)」。而不辨官位、任意选色的直衣则叫做「杂袍」。

官员们在入朝时,怀中需放置桧扇和贴纸;手持象征威仪的笏板;腰间挂着「鱼袋(ぎょたい)」。在我国唐朝,鱼袋是进入宫城的资格凭证;传入日本后,金鱼袋为公卿所佩,银鱼袋则被殿上人使用。

在单外、下袭内里,要穿着红色小葵纹绫(里侧为平绢)制成的衵。此外,「下袭」后面原本有很长的「裾」,但是由于穿着时极其复杂,所以渐渐演变为只有皇室使用;而其他官员所着的下袭则与「裾」分离,将「裾」的部分加上绳带,另外系在腰间,这称为「别裾」。由于「裾」象征着权力和威严,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多次加长。现在,通过对官员着「裾」长度的分辨,我们便可判断出其所处的历史时代。

才著是刚到脚跟的「短裾」。平成登基礼时,天皇和东宫以外的皇族都穿着才著的束带。

夏天时,公卿和敕许着用禁色的官员使用的下袭为苏芳色、菱纹样(亲王、摄关为竖菱,其他官员用横菱),无织里;其余官员则用二蓝色、无文、无织里的下袭。

由于束带本来是入宫参见时的礼服,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所以只有在盛大的礼仪场合才能着用。不过掌权者、得势的藏人以及太政官的官员却一直坚持着穿着束带参内的习俗。纯中国式的「礼服」(在即位礼时使用)于明治时代被废止以后,束带便成为登基典礼和皇室大婚时必着的正装。因此,今天只能在「葵祭」、「石清水祭」等古老的祭典中才能见到束带。

在公事以外的仪式、参拜神社、为皇舆开道和骑马时穿着束带,下身可只穿形如指贯的裙袴,称为「布袴」。此时所佩的刀剑不用正装时的「饰太刀」或其代用品「细太刀」;而用「无文丸鞆太刀」或「野太刀」。

官 服

文武天皇大宝元年的《大宝令》规定,官服分亲王四等、诸王十四等、诸臣三十等。各等级又有详细的划分。

朝服,上衣之色亲王黑紫;诸王的正、从一位黑紫,正、从二、三位赤紫,正、从四、五位也是赤紫;诸臣的正、从一位是黑紫,正、从二、三位是赤紫,正、从四位上下是深绯,正、从五位上下是浅绯,正、从六位上下是深绿,正、从七位上下是浅绿,正、从八位上下是深蓝色;大、小新任官员上下是浅蓝色;无品官员穿**衣。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是文官有栏,武官无栏。

礼服,大宝二年开始,在一些特别重大的仪式上又制定出了相应的礼服,这些礼服的形制后来一直被后世所沿用。礼服包括玉冠、长袖衣、袴、褶、带、绶、玉佩、沓、持笏,这里的褶类似于裙围,沓类似于鞋,袴类似于裙子,但下半截裁至膝。衣、褶的色彩按照等级,亲王、诸王一品衣深紫,褶为深绿色;二品至五品穿浅紫色袍,其他同前;诸臣的礼服一品深紫,二、三品浅紫,四品深绯、五品浅绯,褶所有的都是用深蓝色纱,六品以下无礼服。武官的礼服,五品戴冠、缨,浅红色袍,白袴,金银饰腰带;卫士穿衫,白布袴,白布带,绑腿,佩刀。圣德天皇四年又出现了御礼服。

女官服,根据“养老令”规定,内亲王一品至四品可以穿礼服。女王一品穿深紫大袖上衣,浅绿褶,长裙为深红色、深紫色、浅紫色、绿色竖条纹缬类织物制成,带为深红色和深紫色的印花条纹带;女王二品至五品,衣浅紫,其他同前。内命妇一品穿深紫色衣,浅蓝色褶;二、三品衣深红、深绿、浅紫色带镶边;五品衣浅红,带是在浅色上加浅绿。朝服由筒袖衣、褶、带组成,内亲王和女王一品衣深紫,袴为深红色、浅紫色、竖条纹缬类植物制成,带为深红色、深紫色两种;女王二至五品衣浅紫,其他相同。女官二、三品袴为深红色、浅紫色、浅绿色。其他的女王二品以下的袴与此相同。女官四品衣身红,带为浅紫、深绿色;五品衣浅绯,带为浅紫,裙子同二品、三品;六品衣深绿;七品衣浅绿;八品衣身蓝。新官为浅蓝色衣,带浅绿,袴蓝色。

平民奉公办事时,男着黄衣、白袴、白带,女着蓝绿色衣,若要其他服色替代时,须配以红色袴。

狩衣

狩衣在历史上最先是以野外狩猎时所用的运动装——这样的形象登场的。由于穿着方便,又便于活动,因此一般公家平日里也喜欢穿用。后来便渐渐发展成为院参时的礼服。与此同时,狩衣的颜色也开始多样化起来。

古时的狩衣是用麻布制作的,也称作“布衣”。随着使用阶级的扩大,开始出现供公卿穿着的绫织材料,也出现了“有纹狩衣“、”无纹布衣“的称呼。狩衣与布衣不同的地方在于,狩衣有衬里(裏地)。渐渐地,衬里也随狩衣一同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美丽颜色来。

狩衣在衣袖的下方饰有“袖露”。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薄平形(34、35岁以下的年轻人使用)、厚细形、左右捻形、笼括形和嵶形。袖露的式样是以公卿位阶等级来区分的。

狩衣的穿着和搭配的裤裙都是特定的。指贯(或差袴。另外,自平安到室町时代,也用「狩袴」来称呼细身六幅指贯的袴)就是狩衣较为固定的下着搭配。进行礼祭仪式时,狩衣里还要穿着单衣(也可以用衵衣代替),但平时是可以不穿的。狩衣的色彩和纹样除了禁色(天皇的专用颜色)以外,通常可以自由选择,因此在近世便可以看到各种设计和色彩的狩衣。

本来是日常穿着的狩衣,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渐渐地公服、礼服化。江户时代狩衣作为武士礼服的出现,标志着“直垂阶级”的诞生;当时的公家也普遍穿着狩衣。而今天,狩衣则成为神社神职人员的通用服装(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袴是差袴)。

小直衣

小直衣是中和了狩衣的简便和束带的威仪这两方面因素的产物。

这种从镰仓时代开始使用的简便袍服又叫做「有襴狩衣」。如图所示,它在通常狩衣的基础上于裙裾处田添加了襴和蚁先。

原本,为了方便脖颈转动,狩衣被设计成前、后身分离的式样;而小直衣则将前、后襴部分缝合起来,胸以上的部分则以最初计算好的形状缝制而成。

小直衣本来只有上皇、亲王、大臣和大将品阶以上的人才能穿着,其余人等不得使用。但到了江户时代,天皇也穿着小直衣,此时,它已经失去原有的象征意义了。

现在,天皇、神宫祭主(限男子),延及皇族都可以穿着小直衣。天皇在6月和12月的「节折」、宫中神宫、神社举行御奉纳和御灵代御览时使用小直衣;皇族则在修习神道时穿用。另外,出云大社的神职人员也使用小直衣。

如上所述,小直衣是上级贵族所穿着的特殊装束,所以扎袖也有特别规定的式样。扎袖的规定基本上与狩衣相同,即按照年龄大小使用相应的式样。但在现实中,使用薄平形扎袖的情况很少,一般只使用厚细形的扎袖。这大概是因为如果已位至大臣、大将,仍使用薄平形扎袖便显得不大庄重的缘故吧。因此,实际上使用薄平形扎袖的人只有年幼的亲王。

锦带

日本妇女穿和服时,背部都要缠上一个看来既象小背包,又象中国南方妇女背小孩用的襁褓似的东西。其实,那既不是小背包,也不是襁褓,日本人把它叫做“带”。用带系身可以不让和服送展,显出形体的美,同时也是为了装饰,使艳丽的和服更加多彩。

据考证,古代日本“纽”与“带”系法和代表的意义各有不同,纽的语源是“圣裳”,“圣”代表神圣,裳本是横幅的布,即今日的裙。系纽,不仅将纽与人的心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将人与神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古时,带侧重于装饰,而纽侧重于信仰的话,那末,至奈良时代,中国的女子礼服唐衣传入日本,女性亦开始着上下分开的裙装后,纽开始系在衣内,起带的作用,而带则更不为重用了。待到镰仓时代以后,类似于现代和服的狭袖便服(小袖)流行,纽由衣内改为系在衣外,恢复了带的作用,发展成为今日美丽的腰带。

日本的腰带在背后打有不同的花结,象征不同的意义,表达着本人的信仰和祈愿。据统计,日本带的普通结法就有289种。带,一般长3~4米,需在腰上缠三四圈。值得特殊介绍的是一种供日常系用的“名古屋带”。这种带宽30厘米,长36米。据说,桃山时代,日本女性曾用细带束腰,但因形象不美而未被推广。丰臣秀吉进攻朝鲜时,驻并名古屋。当时,云集在名古屋的艺妓头扎大发髻,身穿小袖衣,腰缠由中国工匠织的青红两种颜色的筒状锦带,很是艳丽。这种时髦的打扮,立即不胫而走,这种带亦被称作“名古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