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每部的名字各是什么?

游戏攻略04

哈利波特每部的名字各是什么?,第1张

哈利波特每部的名字各是什么?
导读:1、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台译: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剧情简介:哈利波特从小被寄养在姨丈家里,饱受歧视与欺侮,11岁生日那天,哈利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原来,哈利的父母是两位善良的巫师,在同坏人的较量中被杀。为了

1、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台译: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剧情简介:哈利波特从小被寄养在姨丈家里,饱受歧视与欺侮,11岁生日那天,哈利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原来,哈利的父母是两位善良的巫师,在同坏人的较量中被杀。为了继承父母的遗志,哈利来到了英国一所专门教授魔法与巫术的霍格华兹寄宿学院学习魔法,并与学员罗恩、赫敏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在一次与同学的争执中,哈利表现出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飞行技能,连他自己都很意外,传授飞行技术的麦教授因此推荐他成为魁地奇球赛的队员另一方面,魔药学的教授斯内普,似乎总是对哈利不友善,处处找他的麻烦

2、哈利·波特与密室;台译: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剧情简介:骑着扫帚横扫世界的小巫师的第二个故事隆重登场,它讲述了波特和赫敏们在学校里遇到的一段神秘,诡异,甚至有点恐怖的经历,那些五彩缤纷、奇妙丰富的想象继续在大银幕上全面开花,比如鬼魂们要开鬼日晚会;

庞然大物一般的巨型蜘蛛、伏地魔的阴魂不散的日记本、能让人在瞬间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复方汤剂,当然还有紧张惊险的魁地奇赛事……可谓是诡谲离奇,但同时又不乏童趣童真,高潮不断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技,近三个小时的魔法历险给你从未有过的享受

3、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台译: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

剧情简介:哈利波特和他的两位好友──荣恩与妙丽,在霍格华兹魔法与巫术学院,要迈入第三个学年了,这几个青少年被迫面对内心最大的恐惧,要应付一个危险的逃犯,还有原本是要保护他的一群催狂魔。

十三岁的哈利波特,心不甘、情不愿地和德思礼一家人,又一起住了一个暑假,过著“安分守己”的无聊生活,而且还不能使用任何魔法,直到最后,威农姨丈那个傲慢又霸道的姊姊玛姬姑姑来访。玛姬姑姑一直都对哈利很坏,这次还把他逼到了极限

4、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台译: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验

剧情简介:对哈利·波特来说,前面的路艰险重重。噩梦的折磨使哈利的伤疤比往常疼得更厉害,当有机会逃离这烦人的梦魇时,他决定同好友罗恩和赫敏一道去观看魁地奇世界杯。但魁地奇宿营地的天空中却闪过了一丝邪恶――由其追随者食死徒们变出来的象征着万恶的伏地魔的黑魔标记。

自从伏地魔于十三年前杀害哈利父母的那个晚上失踪后,食死徒们就再也未敢在公共场合露面。哈利渴望着回到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因为邓布利多教授可以保护他。但今年的形势却有些不一样

5、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台译:哈利波特——凤凰会的密令

剧情简介:目睹伏地魔复活之后,哈利度过了他生命中最漫长、最孤独的暑假。当然,姨妈姨父仍然把他当成臭虫般的呼来喝去,表哥达力没事就把他当成沙包练拳击。甚至还有两只以吸食灵魂为生的摄魂怪脱离了魔法部的掌控;

来到女贞路上伏击哈利,好在勇敢的哈利用守护神咒赶走了摄魂怪。阴险的魔法部本想通过摄魂怪事件,诬陷哈利在校外使用魔法而违反了《对未成年巫师加以合理约束法》--禁止未成年人在校外滥用魔法,打算就此开除哈利

6、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台译: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剧情简介:在最新《哈利·波特》系列**第6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令人闻之丧胆的伏地魔及食死徒再度回来肆虐,并同时向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伸出魔爪,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不再是安全的避风港。哈利怀疑连霍格沃兹的城堡内都危机四伏,邓不利多则全力替哈利将来的迎战做准备,因为他明白最后之战即将来临。

7、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台译: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

剧情简介:本故事由哈利、罗恩与赫敏接受危险任务作为开始,他们需要追踪和寻找到伏地魔的秘密,并摧毁他。而这个时候,校长邓布利多已经离开了他们,他们只有彼此,这同时也应和了导演所讲的:考验友情的一部**。

另一方面,魔法的世界已经被黑暗势力所笼罩,伏地魔甚至占领了霍格沃茨,把一切有危险的异端都抓起来进行威胁,而他们最终的目标则是:哈利·波特。而哈利的唯一希望就是在伏地魔抓到他之前,找到魂器

2L有1-6

我给你1-7的目录

是书店提供的人文社正版,完全无误!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第1章 大难不死的男孩

第2章 悄悄消失的玻璃

第3章 猫头鹰传书

第4章 钥匙保管员

第5章 对角巷

第6章 从93/4站台开始的旅程

第7章 分院帽

第8章 魔药课老师

第9章 午夜决斗

第10章 万圣节前夜

第11章 魁地奇比赛

第12章 厄里斯魔镜

第13章 尼可·勒梅

第14章 挪威脊背龙——诺伯

第15章 禁林

第16章 穿越活板门

第17章 双面人

哈利·波特与密室

第1章 最糟糕的生日

第2章 多比的警告

第3章 陋居

第4章 在丽痕书店

第5章 打人柳

第6章 吉德罗·洛哈特

第7章 泥巴种和细语

第8章 忌辰晚会

第9章 墙上的字

第10章 失控的游走球

第11章 决斗俱乐部

第12章 复方汤剂

第13章 绝密日记

第14章 康奈利·福吉

第15章 阿拉戈克

第16章 密室

第17章 斯莱特林的继承人

第18章 多比的报偿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第1章 猫头鹰传书

第2章 玛姬姑妈的大错误

第3章 骑士公共汽车

第4章 破釜酒吧

第5章 摄魂怪

第6章 鹰爪和茶叶

第7章 衣柜里的博格特

第8章 胖夫人逃跑

第9章 不祥的失败

第10章 活点地图

第11章 火弩箭

第12章 守护神

第13章 格兰芬多对拉文克劳

第14章 斯内普怀恨在心

第15章 魁地奇决赛

第16章 特里劳尼教授的预言

第17章 猫、老鼠和狗

第18章 月亮脸、虫尾巴、大脚板和尖头叉子

第19章 伏地魔的仆人

第20章 摄魂怪的吻

第21章 赫敏的秘密

第22章 又见猫头鹰传书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第1章 里德尔府

第2章 伤疤

第3章 邀请

第4章 回到陋居

第5章 韦斯莱魔法把戏

第6章 门钥匙

第7章 巴格曼和克劳奇

第8章 魁地奇世界杯

第9章 黑魔标记

第10章 魔法部乱成一团

第11章 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车

第12章 三强争霸赛

第13章 疯眼汉穆迪

第14章 不可饶恕咒

第15章 布斯巴顿和德姆斯特朗

第16章 火焰杯

第17章 四位勇士

第18章 检测魔杖

第19章 匈牙利树蜂

第20章 第一个项目

第21章 家养小精灵解放阵线

第22章 意外的挑战

第23章 圣诞舞会

第24章 丽塔·斯基特的独家新闻

第25章 金蛋和魔眼

第26章 第二个项目

第27章 大脚板回来了

第28章 克劳奇先生疯了

第29章 噩梦

第30章 冥想盆

第31章 第三个项目

第32章 血,肉和骨头

第33章 食死徒

第34章 闪回咒

第35章 吐真剂

第36章 分道扬镳

第37章 开始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第1章 达力遭遇摄魂怪

第2章 一群猫头鹰

第3章 先遣警卫

第4章 格里莫广场12号

第5章 凤凰社

第6章 最古老而高贵的布莱克家族

第7章 魔法部

第8章 受审

第9章 韦斯莱夫人的烦恼

第10章 卢娜·洛夫古德

第11章 分院帽的新歌

第12章 乌姆里奇教授

第13章 被多洛雷斯关禁闭

第14章 珀西和大脚板

第15章 霍格沃茨的高级调查官

第16章 在猪头酒吧

第17章 第二十四号教育令

第18章 邓布利多军

第19章 狮子与蛇

第20章 海格的故事

第21章 蛇眼

第22章 圣芒戈魔法伤病医院

第23章 封闭病房中的圣诞节

第24章 大脑封闭术

第25章 无奈的甲虫

第26章 梦境内外

第27章 马人和告密生

第28章 斯内普最痛苦的记忆

第29章 就业指导

第30章 格洛普

第31章 OWL考试

第32章 从火中归来

第33章 战斗与飞行

第34章 神秘事务司

第35章 帷幔那边

第36章 他唯一害怕的人

第37章 丢失的预言

第38章 第二场战争开始了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第1章 另一位部长

第2章 蜘蛛尾巷

第3章 要与不要

第4章 霍拉斯·斯拉格霍恩

第5章 黏痰过多

第6章 德拉科兜圈子

第7章 鼻涕虫俱乐部

第8章 斯内普如愿以偿

第9章 混血王子

第10章 冈特老宅

第11章 赫敏出手相助

第12章 银器和蛋白石

第13章 神秘的里德尔

第14章 福灵剂

第15章 牢不可破的誓言

第16章 冰霜圣诞节

第17章 混沌的记忆

第18章 生日的意外

第19章 小精灵尾巴

第20章 伏地魔的请求

第21章 神秘的房间

第22章 葬礼之后

第23章 魂器

第24章 神锋无影

第25章 被窃听的预言

第26章 岩洞

第27章 被闪电击中的塔楼

第28章 王子逃逸

第29章 凤凰挽歌

第30章 白色坟墓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第1章 黑魔王崛起

第2章 回忆

第3章 德思礼一家离开

第4章 七个波特

第5章 坠落的勇士

第6章 穿睡衣的食尸鬼

第7章 阿不思·邓布利多的遗嘱

第8章 婚礼

第9章 藏身之处

第10章 克利切的故事

第11章 贿赂

第12章 魔法即强权

第13章 麻瓜出身登记委员会

第14章 小偷

第15章 妖精的报复

第16章 戈德里克山谷

第17章 巴希达的秘密

第18章 阿不思·邓布利多的生平和谎言

第19章 银色的牝鹿

第20章 谢诺菲留斯·洛夫古德

第21章 三兄弟的传说

第22章 死亡圣器

第23章 马尔福庄园

第24章 魔杖制作人

第25章 贝壳小屋

第26章 古灵阁

第27章 最后的隐藏之处

第28章 丢失的镜子

第29章 失踪的冠冕

第30章 西弗勒斯·斯内普被赶跑

第31章 霍格沃茨的战斗

第32章 老魔杖

第33章 “王子”的故事

第34章 又见禁林

第35章 国王十字车站

第36章 百密一疏

尾 声 十九年后

二OO三年4月,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理论刊物《批评探索》在芝加哥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议题为“文学批评理论”的未来。与会的文学批评理论家面对网络时代给文学批评提出的挑战,提出了文学批评理论探索应该关注的一些新的问题(王宁:2005 pp3-13),其中之一就是在新媒体迅速发展,因特网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新环境下,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应如何开拓新的领域。这一重要问题也同样摆在中国的文学翻译批评界的面前。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在这个重要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内,读者借助网络所提供的特别空间介入文学翻译批评的积极极意义,以及文学翻译批评理论必须应对与思考的有关问题。

一、文学翻译网络批评的类型与特点

网络批评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文化的普泛化使网络批评应运而生。关注文学翻译的广大读者通过快速而便捷的网络,一方面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外国文学的翻译与出版情况,同时也可以就翻译及与翻译相关的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由此而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批评力量。

关于“网络批评”,就其广义而言,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借助网络平台传授、扩散原本发表在传统媒体、专业期刊上的大量媒体言论和学术批评文章。二是“网络自身生产的”批评言论。而就其狭义而言,网络批评是指后者,有学者称这种批评,“还仅仅是一种‘泛批评’,一种前批评状态的小情绪,小言论、小感慨……”(黄集伟:2001)“泛”与“小”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狭义的网络批评的基本特征。而对“泛”,我们可以有不同解释,它可以指“宽泛”,也可以指“范畴的不确定”,因“泛”而可能缺乏深度,因“范畴的不确定”而可能导致“不着边际”。至于“小”,则与“大”相对。如果按照传统的理解,唯有严肃的“学术批评”是大雅之堂,是“大写的批评”,那么从消极的意义看,被冠之于“小”的网络批评则有可能因其是“小情绪、小言论、小感慨”而被视为“小敲小打”,“雕虫小技”,甚至从事这种批评的“主体”也有可能戴上“小人”的帽子。就我们的理解,此处的“小”,也可以从积极的意义而论,“小”为“短小”,短少而精悍,与学术批评的“长篇大论”相对,不以系统性见长,而以“针对性”著称。在本文中, 我们不拟就“网络批评”作带有感情色彩的是非判断,而试图针对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的现状,就读者利用网络参与文学翻译批评这一值得关注的现象作一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近几年来,普通读者借助网络介入文学翻译批评的势头越来越明显,一些在出版外国文学作品方面经验丰富的出版社与实力不可小视的图书销售网络也积极参与,针对相对活跃的文学翻译作品读者群,或开办网站,或设立文学翻译作品评论专页,引导广大读者进一步关注文学翻译作品,就总体的文学翻译或具体的翻译作品展开批评与讨论。读者、出版社和图书销售网络由此而形成了一个以“评论”或“批评”为纽带的互动网,对翻译质量的提高,翻译作品的生产与流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借助网络而开展的文学翻译批评具有时兴的网络批评那种与生俱来的特点,如黄集伟所总结的“尖锐、及时、放肆、放流”等特点,这些特点与网络的快速性、虚拟性和开放性是紧密相联的。除了这些特点之外,文学翻译的网络批评还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下面我们结合网络批评的形式及实例对其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在目前网上展开的有关翻译的讨论或批评,我们发现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引导讨论型”,主要是在有关出版社或图书销售网在其网站开辟的翻译图书评论区内,转载选自报刊杂志的某篇评论文章,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目前在外国文学翻译作品出版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几家出版社,都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有翻译图书评论区,如上海译文设有“译文论坛”,在此论坛下,设有“译文论坛交流区”;译林出版社在其“译林网”上,辟有“翻译在线”和“译林图书评论”等。在这些专题区或交流区中,从报刊杂志转贴的文章一般都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观点明确,且有启发性。读者结合自己阅读的图书,在这些文章的启发下,往往会跟着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上海译文出版社在2003年推出米兰•昆德拉系列翻译作品后,国内读者界反响热烈,不少作家、学者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许多网站纷纷转载,由此而带动了许多普通的读者的积极参与。一般来说,凡观点鲜明、批评尖锐的文章在网络中都比较受人关注,跟着发表观点的读者也比较多。如《新京报》发表的一篇署名卡尔文的文章,题目为《对新版昆德拉译本的批评》。此文发表后,几乎国内各大网络均予转载,上海译文出版社在其讨论区也贴出此文,跟贴的读者甚众,由此而掀起了有关译文版昆德拉译本质量的热烈讨论。这种类型的讨论由于是在积极的引导下进行的,讨论的重点突出,读者的评论也比较理性,因此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批评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这种引导讨论型的批评中,读者的观点和思考可以得到充分的表达,被转载的文章给读者以启发,促进了讨论,读者的观点反过来又开拓了讨论的广度与深度。

二是“主题探讨型”,主要是以某部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反响的翻译作品或在读者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的外国作家为中心,读者通过网络自动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俱乐部的松散圈子,就某部翻译作品或某位外国作家展开探讨。应该说,网络的开放性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广阔空间,而网络的即时性又为广大读者介入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提供了机会。近几年来,国内的外国文学翻译出版界借助传统媒体与网络的互动,形成了米兰•昆德拉热、《哈利•波特》热和《魔戒》热。在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着有关作品和作家,聚集着相当众多的读者,类似于“米兰•昆德拉俱乐部”、“哈利•波特迷”和“托尔金迷”等主题鲜明的网络讨论区也应运而生。如在一些奇幻文学的网站上,《魔戒》的作者托尔金拥有众多的读者,他们十分喜爱托尔金,由喜爱进而关注托尔金的作品的翻译,结合原文和台湾版的《魔戒》系列,对译林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的《魔戒》系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批评,如译本对比、错译分析、译文风格探讨和专有名词的翻译原则谈等等,内容涉及到翻译的认识层面、文化层面和语言层面。有的读者在网上发表的批评文章长达万字,如署名Darkamage 的一篇题为《〈精灵宝钻〉第九章翻译的问题》(见译文网“精灵宝钻”讨论网 2004年7月20日)的文章,列举了该章翻译的100余个问题,有对原文的解读,有对翻译的分析,还提出了参考译文,以文本为依据,借助实例展开有理有据的分析,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文学翻译批评意识和良好的翻译素质。又如围绕着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哈利•波特》系列,网上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有关该系列翻译的批评文字。更具有特殊意义的是,哈利•波利迷们甚至在对人民文学版《哈利•波特》前四部的翻译提出质疑的基础上,不等该出版社引进了版权的《哈利•波利》第五部即《哈利•波利与凤凰令》的问世,便在国内网站上推出了书迷们自己翻译的“网络译本”。这种网络译本是否侵权,我们暂且不论,但由对翻译的“不满”到通过网络推出自己的翻译,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朝翻译批评的“开拓翻译可能性”的目标迈了一步。这一类型的翻译批评有着十分明显的特征:一是主题明确,针对性强;二是出于对作家的喜爱,情感性强,若没有理性的引导,容易出现偏激,如众多网迷就发出了“抵制译林版《魔戒》系列”的强烈呼声;三是所涉及的作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也有着广泛影响,因此主题探讨型的批评也有着不断深入的可能。

三是“私语批评型”。这类的批评文字常见于个人开设的网页。互联网所提供的广阔的交流空间似乎在慢慢地使人们的私人空间公开化,连“日记”这种最私密的个人表达形式也开始“网络化”,出现了所谓的“网上日记”。在这类网上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最多的内容是有关个人的阅读感受的,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对文学翻译作品的阅读、理解与评论。我们曾对最近几年出版的几部外国文学作品在网上进行搜索,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评论文字,其中是以网上日记的形式出现的。这类的批评不同于我们在上文中已经论及的“引导讨论型”和“主题探讨型”批评,因带有“日记”的属性,表达上具有十分明显的“私语”特征:由感而发,娓娓道来,语气冷静,才有偏激。如在2005年6月9日,我们在网上检索到了一位网友于6月6日写的一篇“日记”,题为《由karenin 想起的》,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谈到翻译,目前面临着一个困境。因为一个译本只是译者对作品的解读,做到十分完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避免有感情因素的侵入。一个优秀的译者,应该有勇气保留作者原来的词汇而不是单纯追求词汇的丰富化。而这一点恰恰是读者不能评判的。因为大多数读者不可能接触到原文,而会简单地把译文词汇丰富的变化当作译者的成就。而这就给译者一种压力,使得他有时不能把握原则。”(见http://spacesmencom/members/dame jaleo/)。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透过冷静的笔调所表现的批评精神,作者对目前某些翻译倾向的看法相当有见地。

除了以上三类批评,我们在盛行的各种交流区,也常可搜索到一些评论翻译作品的内容。因为是以聊天的形式展开的,有关翻译的网上交流没有固定的主题,你一言,我一句,大多是对某部翻译作品或某位外国作家整体性的肯定或否定,少有深入的探讨,且缺乏理性,语气比较偏激,我们称之为“流散型批评”:“流”是指话题的流动,不固定,难以集中深入;“散”则是此类的评论大多限于只言片语,散乱,散漫,言散神也散,因此,这类批评少有积极的意义,不在我们关注的范围之内。

二、文学翻译网络批评的积极意义与局限

在上文中,我们对网络上出现的有关外国文学翻译作品的批评文字作了大致的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下面我们再深入一步,先看一看文字翻译网络批评到底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

要探讨文学翻译网络批评的意义,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翻译批评的根本目的何在。近几年来,国内翻译批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于翻译批评的目的,也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在最近出版的《翻译批评导论》一书中,作者观点十分明确:“翻译批评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事业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健康发展。”(杨晓荣:2005 p21)对这一观点,笔者基本表示赞同,在《翻译论》一书,我们对翻译批评的目的也作了明确的表述:“就翻译批评的目的而言,它并不仅仅在于对具体译作或译法作裁判性的是非判别,更在于对翻译活动何以进行、如何进行加以反思与检讨,进而开拓翻译的可行性,促进翻译活动健康而积极的发展,体现翻译活动具备的各种价值,真正起到翻译活动应有的作用。”(许钧:2003 p403)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翻译批评的目的,在于促进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学翻译网络批评的意义加以认识。

1.网络批评的广泛性有助于促进更多的读者关心与理解翻译。我们都知道人类的翻译活动历史悠久。“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都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事实上,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两个原始部落间的关系,从势不两立到相互友善,无不有赖于语言和思想的交流,有赖于相互理解,有赖于翻译。”(谭载喜:1991 p3)确实,翻译活动在人类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广泛地进行着,且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历史上却很少得到世人的关注。关于翻译的本质、翻译的目的、翻译的作用,普通大众更少有人去思考;至于如何翻译,翻译有怎样的障碍,如何去克服这些障碍,一般的读者也根本不会去问津。但是随着互联网介入到普遍民众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网络的便捷条件,一些读者对于翻译展开的评论或对某些畅销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激烈批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去关注翻译,认识翻译,思考翻译,把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引向深处。而随着普通读者对翻译活动的不断关注,原本基本上不把翻译问题纳入到自己研究视野内的一些学者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翻译活动,以他们所在的学科的理论来关照与研究翻译问题。如针对目前翻译界出现的“翻译质量危机”,我们发现在“译林图书评论”的交流区内贴有邱华栋的一段话:“文化是一种积累,翻译又是一种文化间的对话,而如今出现的一些翻译现象完全可以说是在金钱驱使下的文化对话的谋杀行为!”此语言辞固然激烈,但具有警世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翻译界对自身的警觉,去思考翻译活动有可能出现的对跨文化交流的反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随着网络的普泛化,网上关于翻译活动的批评越多,呼声越高,越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普通读者去关心翻译事业,同时可以促使翻译学界和相关学科的学者开拓视野,去发现有关翻译的新问题,进而加以思考与研究。

2.网络批评的不拘一格,有助于丰富翻译批评的形式,作为学术性翻译批评的有益补充。在一般的认识中,人们往往强调网络批评的“放肆”与“放任”,关注的是其不负责任和消极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普遍读者的积极参与,以批评的目光去发现翻译的问题,提出翻译的问题,恰恰是对翻译事业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在网络上,普通读者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加入对翻译问题的讨论,更是对传统的翻译批评形式的不断拓展和丰富。从理论上讲,目前翻译理论界对翻译批评的方法的探讨已经达到相当的深度,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译文与原文的静态对比的传统的文学翻译批评形式。但从目前一些学术刊物上刊载的翻译批评文章看,可以说更多的还是文本的对比和分析。而对有关翻译的热点问题、对翻译文本的选择问题却关注不够。在网络上,我们发现,翻译批评的视野比较开阔,形式也相当多种多样。特别是在“引导讨论型”的网络批评中,参与者较多,意见交流及时,且持续时间长,既保证了思想交锋与交流的及时性,又有助于批评与讨论的不断深入。而一般的学术杂志,出版周期长,批评少有交锋。即使有,也只是一个回合,难以深入。此外,在网上的批评中,我们既可见到说理充分的长篇大论,又有大量的一针见血的短小“酷评”;既有对译文质量的分析对比,也有对翻译态度的道德评判;既有网友间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交流,也有直指出版社或译者的“质疑和批评”。从内容上看,既有对译文“正误性”的是非评判,也有整体性的评价;既有对译文“准确性”的关注,也有对译文“文学性”的强调;既有对翻译界共性问题的讨论,也有对被学术界忽视的问题批评。应该说,形式丰富多样,生动活泼,虽然有的过于尖锐,甚至过于情绪化,观点偏激,但从根本上看,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是对翻译批评的有效形式的丰富与补充。

3.网络批评的互动性,借助于出版者、译者与读者的直接交流,有助于开拓翻译的可能性,提高翻译质量。在以往的翻译批评中,由于有关报刊杂志所提供的交流空间有限,普通读者很难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少有机会和出版社与译者直接交流与探讨。而互联网所开拓的广阔的空间则为出版者、译者和广大读者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在上文我们论及的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中,无论引导讨论型,还是主题探讨型的网络批评,我们都可以看到出版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如《魔戒》系列的出版者就积极地回应了广大读者针对《魔戒》系列,特别是《精灵宝钻》一书的翻译提出的许多尖锐意见,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听取广大读者的批评意见,一方面对原来的译文进行修改与修订。如译林出版社“在出版社的网站上开设了关于《精灵宝钻》翻译问题的讨论专版,责任编辑对情况进行了公开解释,并欢迎网友提出翻译修改意见。同时,一份征求修改意见的声明也被张贴到一些奇幻文学网站。”(田志凌:2005)批评者与出版者的交流与互动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的意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魔戒》系列的翻译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直接促进作用,更在于网络批评构成了对整个翻译出版工作的“群体监督力”,将有力地促进出版者对翻译出版物质量的关注与保证。此外,网友对米兰•昆德拉系列作品和对《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翻译的关注和批评,都直接拉近了出版者、译者和广大读者之间的距离,昆德拉作品系列的主要译家之一余中先先生和《哈利•波利》的主要译者马爱农都在不同的场合肯定了网络批评的价值,本人作为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译者,也从网络批评中得到了不少启发。归纳起来,至少有如下三点:一是网络读者的批评犹如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勒斯之剑,有助于出版社和译者端正态度,认真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与出版工作。二是网络批评可以帮助出版者和译者发现存在的翻译与出版问题,有助于翻译与出版工作质量的提高。三是有助于了解读者的心声,开拓出版社和译者的视野,把更多更好的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广大读者,促进翻译事业健康的发展。

网络批评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批评也有着与生俱来的一些特殊和局限。从目前我们在网络上所接触的有关文学翻译的各种批评看,其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众性,跟风现象比较突出。网上出现一个重要帖子,特别是某种具有轰动效应的帖子,网友们容易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纷纷跟帖,人云亦云,缺乏深刻的思考,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批评意见缺乏独立判断的品格,使批评的内在品质大打折扣。

二是粗俗性,有的批评缺乏自律,出现脏话、粗话,甚至谩骂性的文字。健康的翻译批评应该是与人为善,对事不对人。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是个个人匿名与集体匿名的集合体。因其虚拟性和匿名化,网络一方面有利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同时为某些不健康的批评风气提供了滋生的条件。

三是复制性,容易产生大量泡沫性的批评言论。网络即时、便捷,易于思想的传播,但同时,追求信息的即时性往往使某些批评过于浮躁,浮泛,经不起理性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网络批评的这些局限和不足,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警觉,对之加以理性的引导,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文学翻译的网络批评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关于文学翻译网络批评的几点理论思考

文学翻译网络批评的兴起在凸现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局限和不足,从而给译学界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其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从理论的高度加以审视。

首先是关于批评主体地位的思考。在翻译批评理论界,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即翻译批评有着某种特殊性,对翻译批评者也有着特殊的要求:批评主体应该精通双语,最好既要有翻译实践经验,也要有较高的翻译理论素养。就其根本而言,对翻译批评主体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基于以“原文为中心”的传统翻译观。按照传统的翻译观,翻译是以原文为中心的语言转换,译文是原文的某种“摹仿”,具有从属性。若要对译文作出评价,必须要以原文为根本的参照,因此,不精通原文的人,便没有批评的资格。应该说,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传统的翻译观逐渐被动摇。特别是接受美学给予了翻译理论以深刻的启发,在翻译的生产、传播和流通过程中,读者的地位得到了承认,且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网络批评的兴起又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正确认识读者批评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思考的空间。王岳川认为:“网络和电视正在改写着当代文化批评的品格,同时也改写着批评主体的身份和地位。尼采杀死了‘上帝’,德里达杀死了‘人’,罗兰•巴特杀死了‘作者’。[…] 接受美学给我们的毋宁就是:读者大于作者,意义的可能性大于意义的原生性。”(王岳川:2004)从以作者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从一切以原文本的意义为准绳到以读者的阐释为依归,面对这看似冲突的两极,翻译批评必须明确自己的理论立场。我们认为,接受美学强调读者重要地位,并不意味着对作者的拒斥;罗兰•巴特宣称“作者死了”,并不意味着读者可以无视文本的客观存在,对文本加以任意的解释。然而,对于翻译批评而言,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普通读者面对的是译文,而从原文到译文则经历了一个理解、阐释与再创造的符号转换过程。问题是:作为面对译文的普通读者,如果他不懂外文,是否可以或有权对译文作出批评?此外,如果不了解原文,不了解翻译活动的复杂过程,读者对译文所作的批评是否可信?是否有着积极的价值?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回答无疑是肯定的。从理论上讲,译文一旦进入新的文化空间,便拥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生命,而面对这一新的生命体,目的语读者自然拥有理解与阐释的权利,评论或批评的权利,因为说到底,译文一旦进入流通领域,文本便呈开放的系统,一切都有赖于读者的参与。如果没有广大读者的阅读理解与阐释活动,那么作为原作生命延续和拓展的译文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网络批评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它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有利于文学翻译作品的传播和流通。此外,翻译过程,不是由原文到译文的一个封闭的语言转换过程,从广义上讲,是一个包括文本选择、生成和传播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文本的读者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位置,他们针对这个复杂过程中所涉及的任何现象、任何因素所发表的看法或观点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不失其积极的意义。就此而言,读者作为批评的主体不仅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理应得到翻译批评理论的关注和肯定。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我们在以往的翻译批评研究中,对于读者批评,特别是对在最近几年兴起的广大读者积极参与的网络批评,我们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更没有从理论的高度对涉及文学翻译网络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一点,应该引起翻译批评理论研究界的高度重视。

其次是关于文学翻译网络批评的有效性的问题。在上文中,对此问题我们已经有所涉及。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读者拥有了无限的交流空间,同时也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交流,畅所欲言自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因此而出现了一些消极的,甚至不健康的批评行为。我们确实看到,网络批评中存在着大量激烈的言论,情绪化的指责,甚至有伤人格的攻击;此外,还有不少泡沫化的重复信息。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文学翻译批评的有效性,应该引起翻译批评理论界的警觉。为了保证文学翻译网络批评的有效性,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翻译批评理论界应采取积极的举措,参与构建多元互动的翻译批评公共空间,具体想法有如下几点:第一,高度关注网络批评,敏锐地掌握网络批评的发展趋势。第二,与有关出版社一起合作,完善译文交流空间。第三,积极介入网络批评,引导读者进行建设性的翻译批评。第四,及时发现网络批评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指出其危害。第五,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便捷性,对翻译的热点问题和广大读者关注的翻译现象及时表明立场,发表观点。

除了上面谈及的两个重大问题之外,网络批评给我们翻译批评理论界提出的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怎样促进专家批评与读者批评的互动与互补,充分利用批评资源,发挥批评的积极作用;如何通过网络批评,培育外国文学翻译作品的读者队伍,促进翻译作品的生产、传播与流通;如何针对目前网络批评中存在的浅俗化和宣泄性这两上比个突出的问题,加强网络批评的理性的互动等等。笔者衷心地希望翻译批评理论界能对这些问题能给予积极的关注,进行深度的探讨。

小天狼星 是哈利的教父,哈利父母的好朋友,在第五部后面的魔法部战斗上死去

罗恩和赫敏,是哈利在学校里最好的两个朋友,在后来,他们两个也成为了一对

麦格,是哈利所在的格兰芬多学院的院长

邓不利多,是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校长

金妮,是罗恩的妹妹,后来成为哈利的女朋友

海格,是霍格沃兹的守门人,后来成为魔草课的老师,是哈利的好朋友

秋 张,是哈利第一个喜欢的人

斯内普,是魔药课的老师,曾是伏地魔的手下也是哈利父亲母亲读书时的朋友,却一直对哈利怀有敌意(到目前第六部为止)

唐克斯和卢平,是一对恋人卢平,也曾是哈利的老师

塞德里克,火焰杯比赛的选手之一,死在伏地魔手下

奇洛,是在第一部时,被伏地魔附身的黑魔法课老师

卢娜,是哈利的朋友,也是DA的成员之一

克鲁姆,是赫敏的笔友

芙蓉,是罗恩的哥哥比尔的未婚妻,也曾是火焰杯的选手之一

乌姆里奇,曾在邓不利多被取消校长职务时,暂代校长职务,不得学校里任何人的心

洛哈特,在第二部出现的黑魔法课的老师

穆迪,是哈利的老师

哈利波特与“魔石”

哈利波特与“消失的房间”

哈利波特与“阿滋卡班囚徒”

哈利波特与“火焰圣杯”

哈利波特与“凤凰令”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徒”

这都是正版名称确定之前盗版书商翻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