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中的"街亭"在哪里?

游戏攻略012

失街亭中的"街亭"在哪里?,第1张

街亭中的"街亭"在哪里?
导读: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的是“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是这样的: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师伐魏。先锋马谡因未按诸葛亮的部署行事,结果为魏将张郃所败,街亭失守。街亭南依山,北临水,东西两侧有较大的开阔地,形势十分险要,为陇右入关道

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的是“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是这样的: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师伐魏。先锋马谡因未按诸葛亮的部署行事,结果为魏将张郃所败,街亭失守。街亭南依山,北临水,东西两侧有较大的开阔地,形势十分险要,为陇右入关道路上的战略要地。街亭失守,打乱了诸葛亮进兵伐魏的计划。为严肃军纪,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那么,失街亭中的“街亭”究竟在哪里呢?

街亭是古地名,也叫街亭泉,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即秦安县东北45千米的陇城镇。《后汉书·郡国志》:“略阳县有街泉亭。”“略阳”即指今陇城镇。

马谡失街亭的街亭是现在什么地方

1、马谡失街亭故事

在三国初期,建安六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光复汉室,出兵北伐讨伐曹魏政权,先后让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归顺蜀汉,让曹魏政权十分震惊,魏明帝亲自前往长安督战,派大将张郃率军到祁山,防御蜀汉军队。

诸葛亮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之后,准备进一步扩大战果,彻底的控制住关中一代,那么就需要守住战略要地街亭。面对军中不同意见,诸葛亮权衡再三之后,执意派遣自已十分信任的马谡率军防守街亭。

然而马谡虽然有军事才能,但是却过于自负,不愿意听取部将王平的建议,执意驻军在上山防御魏军,结果蜀军被张邻截断退路,在面对魏军的猛攻之下,蜀军溃不成军,最后马谡带着数千残部,突围逃出了街亭。

马谡也因为街亭战败,被诸葛亮依军令斩首。街亭失守,虽然这在历次的战役中,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场,但是却导致了蜀汉的这次北伐,彻底的失败了,前进没有据点进一步北伐,赵云等人在箕谷战败,继续退守祁山又担心汉中郡被袭击,从而导致腹背受敌,诸葛亮也只能暂时撤军汉中。

2、街亭是现在什么地方

街亭是一个战略要地,大概的位置在今天甘肃省天水市陇城镇,那么这个地方有多重要呢?当时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占据着汉中郡,西北占据祁山,守住街亭,则蜀汉大军可兵分两路进攻陈仓,进一步往东进攻长安,若向西也可进攻陇西郡和广魏郡。

即便大军要做修整,守住街亭,那么从祁山到汉中郡这一片区域都将是蜀军稳定的后方,曹魏军队要进攻蜀军就要先越过龙山,这是一道天然的阻碍。

同样的,对于曹魏而言,街亭也一样重要,占领了街亭,在箕谷打赢了蜀汉军队,可直接威胁到蜀军占领着的汉中郡,再从陈仓出兵,即可截断祁山蜀军退路,和街亭的魏军两面夹击,同时从长安排出的军队,可借箕谷一道。

佯攻汉中郡,那么蜀军从地利来看就完全落到下风,同时还可稳定住西边曹魏的势力范围,所以街亭作为一个战略要地来说,对曹魏和蜀汉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起三国,大家肯定对“马谡失街亭”这个故事并不陌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因为马谡丢失了街亭,所以才不得不狼狈撤军,失去了北伐最好的一次机会。那么马谡丢失的这个街亭究竟在哪里呢?又是今天的哪个省、市、县、镇?

马谡失街亭

公元228年,诸葛亮在稳定蜀汉内部后,开始率军北伐。他对外宣称是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统领大军做疑兵,兵出箕谷,吸引曹魏的主力;同时诸葛亮亲率大军兵出祁山,攻入陇右。诸葛亮的这一招玩得非常漂亮,当时的曹魏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东吴那边,对诸葛亮的袭击防备不足,于是整个陇右五郡,有三个郡都被诸葛亮快速拿下了,这可吓坏了曹魏众人。要是真的被诸葛亮夺下了凉州,威胁关中,蜀汉实力将会暴涨。于是曹魏连忙命人支援陇右,连魏帝曹叡都亲自跑到长安来坐镇指挥了。

面对诸葛亮的主动攻击,魏国大将军曹真不敢托大,亲自率军迎战赵云,张郃则率魏军快速奔袭陇右。看起来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魏国最强的曹真被吸引在了赵云这边,只要挡住张郃的援军,诸葛亮就能够吃下陇右剩下的两个郡。

不过在阻截魏军的计划中,诸葛亮力排众议选择了马谡而没有选择魏延、吴懿这种久经战阵的名将,这个选择令众人非常疑惑,大家都不明白为何诸葛亮会选择让马谡上场。到了后面,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街亭完全守不住,诸葛亮让马谡前去只是背锅的,无论是谁去驻守街亭,都守不了。实际上,这种看法就是太小看诸葛亮了。

纵观诸葛亮用兵,一直都非常谨慎,之所以会出现让马谡守街亭这种反常的行为,完全是因为在诸葛亮看看,街亭非常好守,完全守得住,而且在此之前,曾有过先例!

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街泉在东汉时期的略阳县,这个略阳县,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东汉的开国之战中,略阳县可是有非常高的地位的。公元32年,汉光武帝刘秀与西北狼隗嚣对战于陇山,曾派手下来歙带领两千人守卫略阳城,隗嚣派数万精锐进攻略阳城,愣是没有攻下略阳城,从春天打到秋天,最终隗嚣还是拿略阳城毫无办法。

略阳城能坚持这么久,除了来歙善于防守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略阳城是个防守的绝佳位置。虽然街亭并非略阳城,但是街亭距离略阳城并不远,想必诸葛亮也是经过仔细考察,最终选定了街亭,因为他认为街亭比略阳城更加适合防守反击!

说到这里,我们就得再说一下了,街亭这个地方,是有城池可以守卫的。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普遍认为街亭这个位置是两山夹一谷的地形,并没有城池,需要当道下寨,修筑城池。实际上在正史中并非如此,根据记载来看,街亭这个地方是有城池的,而诸葛亮给马谡的命令就是坚守城池即可,因为只要马谡守住街亭城池,张郃就不敢绕过去,必须得前来攻城!古代打仗,后勤线路非常薄弱,所以凡是路途上的敌城,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选择绕过去,而是要打下来,因为一旦放过城池,后勤线很有可能被切断,全军溃败。

所以说,根据诸葛亮的估算和刘秀之前的经验来看,街亭这座城池是非常好守的,人家能把略阳城从春天守到秋天,街亭哪怕守一个月,等诸葛亮搞定了陇右,再回师增援,那蜀汉也有很大机会获胜的。正是因为诸葛亮觉得守街亭太容易了,所以他才把这天大的功劳送给了马谡。可惜马谡这人是真的不争气啊,竟然不听诸葛亮命令,弃守了街亭,跑到没啥补给的山上,被张郃轻松击败,令人气愤!

根据文献来看,马谡丢失的街亭,在西汉时期属于天水郡的街泉县,后来东汉时期街泉县更名为略阳县,街亭就在这略阳县境内。解放后,专家在陇城镇的王家川发现了一口“铁锅”,上面铸有“汉大丞相诸葛武侯制”的字样,同时,在附近还发现了不少刻有“蜀”字的弩机、马刺、刀、矛、盔甲等兵器,专家推测,这里就是当初马谡扎营的地方。经过考证,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三国时期的街亭其实就在现在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境陇城镇附近。

结语

三国年代,距离现在已经是过去了千年,各地风土文貌变化很大,所以关于街亭的记载推断非常多。不过随着近代的考古发掘,经过专家论证,终于得出了街亭的位置,它就在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

猛将如云,刀光剑影,多少三国故事,明争暗斗令人大呼过瘾。兵家之争非在一兵一卒,而在乎权谋与计略。一起来欣赏@Refee带来的文章。

北伐曹魏,孔明手摇羽扇挥斥方遒,西拒蜀汉,仲达戎装佩剑意气风发。军师联盟续作《虎啸龙吟》回归,继第一季凶险诡谲的夺嫡之争后,以司马懿和诸葛亮这对毕生宿敌为开头,拉开了波澜壮阔的三国乱世。

我自幼便喜闻三国轶事,随年岁渐增,三国之于我不再只是猛将如云与刀光剑影,更是决胜千里之外的意气风发与挥斥方遒。在那些谋士眼里,兵家之争非一城一池,而是背后的权谋算计与天下大势。

为感受三国,我曾尝试不同三国题材的游戏,希望通过游戏,进一步有参与感的感受三国。近两年,玩的《 率土之滨 》就非常不错,在游戏里我也承蒙厚爱,作为盟主带领同盟征战天下。

然熟读兵法永不如带兵打仗,率土中两年游刃,现再看《虎啸龙吟》,仍旧觉得里面的每一帧,都充斥着权谋与博弈的味道。即便抛开影视内容不谈,《虎啸龙吟》的中插广告,选择率土这样与之题材匹配的内容,也显得足够用心。

言归正传,今天要讲的,就是《虎啸龙吟》里那些,经过在率土中实践之后,可堪大用的谋略。

石亭之战:诈降,简单一个诈字,背后的运筹绝不简单

正史中,曹休破吴兰、退张飞、独军渡江战至江东。如此有勇有谋之士,却没有识破陆逊周舫的诈降之计。《虎啸龙吟》里,面子上只演出了曹休不听劝阻,自取其咎的结局,但里子里却通过各种细节和暗示,揭示了曹休为何会“注定”兵败石亭。

曹休与曹真笃定周鲂投降是真

首先,曹真于街亭大败蜀军,令曹休倍感压力。他迫切需要一场功绩来证明:同为虎豹骑统领、同为辅臣大司马,曹真能拒蜀,他曹休也能退吴!而此时的孙权陆逊,也在忧虑魏军街亭得胜后,会转而伐吴。在揣测了曹休心理后,孙吴商定令周鲂携皖城以投。

“诈降”成功的另一要素,当属投降者的“演技”。先有孙权派尚书令视察纠错,放风在外;后有周鲂亲至鄱阳郡门下割发谢罪。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时代,可见他已犯下了深重罪行。事实俱细,令人信以为然。

第三重因素,则是骄兵必败的老生常谈。曹休一生与东吴交战未尝败绩,明知中计却依然举大军深入。《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休既觉知,耻见欺诱,自恃兵马精多,遂交战”。当一个极具优越感的人时时害怕丢了面子,他的失败可以预见。

周鲂亲自在石亭迎接曹休

从战绩上看,曹休一念之差,让曹魏十万大军伤亡惨重,彻底改变淮南地区曹吴力量对比,使得曹魏十几年逡巡不前,不敢再犯东吴;从权谋上看,诈降之术,却又不止于诈降,这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合一,也是内部竞争与外部纷争的完美交织。

事实上,诈降之术自古有之,无关年代,但凡把握要义,都能够屡试不爽。就我而言,便曾在率土中实践成功。

那年,我为盟主,赛季之初便意识到,强敌环伺下我很难靠一己之力大一统。要以弱胜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擒贼擒王,直接对敌方实行“斩首沦陷”战术。而达成这一步的前提,就需要先“接近”对方盟主,然后攻其不备。于是,我选择了最快速、最安全的接近方法:以“诈降”之术,加入对方同盟。

“诈降”的关键,即在一个“诈”字,绝非简单的“我要投降”。正如周舫之于黄盖,首先需要用到“苦肉计”预热,激化君臣之间的矛盾。

由于我知道敌盟早已在我盟安插卧底,我们的内部信息会被对方完全监听,于是我与盟内一位高玩协商好,先是在世界频道相互嘲讽辱骂,然后我再群发这样一封邮件,以利用敌盟卧底实现“反间计”:

同盟内部反目邮件

接着,这位高玩按照既定剧本,带领几个核心成员集体退盟,营造出我盟分崩离析的局面。果然,在高玩退盟不足一日,敌盟盟主便发出邀请入盟的邮件,我们成功“诈”到了这条大鱼。

高玩顺利加入敌盟,并移兵至敌盟盟主附近,在进盟的第三天,退盟发起闪电战,于凌晨4点成功将敌方盟主沦陷,从而瓦解了敌方全盟。

一条诈降之策就要用到苦肉计、反间计等连环计策,虽然颇费苦心,但看到敌方盟主被沦陷的那一刻,谋略的成就感实在令人痛快!

空城计:虚虚实实,套路无处不在

品评三国者,常津津乐道于诸葛亮之“空城计”,殊不知司马懿与诸葛亮于空城之上的博弈,却是精彩纷呈。那是一场关乎唇亡齿寒,因对手而存在的较量。

从正史《三国志》来看,空城计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但无论是当年的三国演义还是如今的《虎啸龙吟》,都选择从不同视角,去演绎这场彰显兵家谋略极致的桥段。

就空城计而言,孔明缘何能够凭一人之力,拒司马懿十万雄兵于城外,还在于其背后对于人心和大势把握;空城计本身,讲究的还是一个“诈”字,只不过这里要“诈”的不是让敌人相信,而是要让敌人将信将疑。

诸葛亮空城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从天下大势来说,孔明深知,司马懿从未真正得到过曹氏宗族的信任,此行能够掌权领精兵十数万,只不过是蜀国北伐之迫,而曹氏宗族除司马懿外人才凋敝。

从洞察人心来看,“三国归晋”的历史结局,就足以证明司马懿绝非愚忠。《虎啸龙吟》中以虚空中的对话为引,孔明点醒司马懿,一旦自己身死,司马懿在曹魏必然功高震主,鸟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当然,空城计能成功,孔明的“临危不乱”亦至关重要。虽掌握天下大势,洞察人心秋毫,但以一人面十数万精兵,若司马懿当真不顾一切,杀孔明而后快,孔明也是绝无生路可言。正如兵法所言: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诸葛亮“临危不乱”对阵司马懿

孔明的空城计虽是杜撰,但空城计在三国,却早已多次真实呈现。无论是鲁阳之战的孙坚退董卓万骑,还是虚张声势的曹操驱吕布于兖州,乃至我本人在率土里以“诈”破强敌。

那年,我盟为荆州第一盟,实现统一大业的下一步就是收扬州和益州。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荆州处于益扬之间,接壤关口十余个,一旦我想要吞并益扬任一,剩下的一个都会成为我背后的黄雀。所以,唯有虚实结合,让益扬两州猜不透我们的意图。

第一步,有备无患。我在与益扬两州接壤的关口都修建要塞,确保有能力同时迎击两州。

第二步,疑兵之计。我往益州关口的每个要塞都派遣了部队,而扬州关口则没有派兵,在形势上造成我要先取益而后进扬的表象。这也让扬州在其中一个关口屯了重兵,打算趁我攻打益州时趁虚而入;而益州则由于不知道我要从哪一个关口突破,只能把兵力分散到各个关口驻防。

第三步,声东击西。我选择周一上午9点这个现实中最忙的时间对益州进攻,益州五个关口同时收到我方部队进攻的警告;但半晌后才发现,我的部队并没有对益州军队造成伤害,毕竟派过去的都是最低等级的部队。

十分钟后,世界频道传来被破关的战报!由于我早上对益州发起进攻,扬州方面判断我最快也要晚上才能回复力量,这样就能对我主力部队的行动快速响应。却未曾想过,攻打益州只是幌子,主力部队早已连夜神兵天降到达扬州关口。

当他们意识到这一切之时,已然回天乏术。随着扬州沦陷,我盟势力独大,益州不战而降。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猜不透才是计。

北伐大戏:识人之误,外战的最大掣肘

孔明六度北伐,第一次北伐乃是最具成功可能性的一次,却因为一个识人之误,戛然而止。

参军马谡,荆州一系文官谋臣,孔明一直深为器重。第一次北伐,马谡受命率领王平、李盛、黄袭、张休等,疾赴街亭以拒魏军。为保马谡不失,孔明还加派高详为其翼,屯兵列柳城,以防魏军包抄马谡的后路。

然,孔明的爱才,忽略了马谡第一次带兵的事实。“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狂妄与贪功,不仅让马谡失掉了街亭,也葬送了孔明筹谋多年的第一次北伐。

马谡不听劝告痛失街亭

事实上,孔明虽有惊世之才,但识人眼光却并不上佳。无论是因刘备重用关羽,却不加警示大肆吹捧,导致关羽大意失荆州;还是任用魏延却不信任魏延,让其身死祸三族;乃至提拔黄忠却有意压制,从不授予实权。一再将大将之材错过,也导致了孔明去世后“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首先被司马氏所灭。

诸葛亮错用马谡痛心疾首

反观曹操,先是收典韦许褚为护卫,后于官渡收许攸从而扭转局势,一路南征北战再顺势收张辽、张郃等敌方名将,更是曾连续三次颁布求贤令,并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颠覆当时“德才兼备”地用人观。正如《品三国》所述: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两个字:实在!

曹操知人善任收良将

其实,识人的核心,确实就是“实在”二字。自下而上来看,并不要求人才十全十美,求才但不求全才,让人尽其才;自上而下来看,则是不分敌我,不论出身,不讲背景,有多大能耐,就担多大担子,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因在率土吃过一次识人之误的亏,对此颇有体会。

两军鏖战,讲究一个稳字。当时,在决定凉州归属的战役上,敌我两军围绕金城关争夺了一周,虽互换攻防却一直僵持不下,幸运的是我盟指挥官采取坚守策略,稳打稳扎,虽然兵力偶有劣势,却与敌军杀得不相伯仲。

但我却心急了,由于僵持下来战果甚微,多次催促指挥官发动进攻被拒,终于在坚守的第9天,解除原指挥官的权限,起用另一名积极杀敌的盟友担任指挥。

新任指挥官确实勇力过人,浑身是胆,很快集结高战力军团,对敌方驻防之地发起多轮冲锋直到深夜,竟然成功挺进敌军腹地。看到这个战果,我终于放心的去睡觉。

万万没想到,我醒来之后,发现我军领地损失惨重,不但之前突进的领地被夺回,就连原本驻守的大本营也几乎被连根拔起。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全体撤出凉州,退守阳平关口。

我军领地损失惨重

追根溯源我才发现,表面看是新任指挥官急于求进,短时间内损耗我军大部分主力,导致防守空虚被对方趁虚而入,但实际上,还是因为我误用了不合适的人。论单兵作战的能力,新任指挥官无出其右,但这不过是将才,上任指挥官,才是真正能看清大局的帅才。

知人善任,岂是这么简单。

曹操善用人才才能一统中原

此前从未有过机会,能够以司马懿的视角,去品评三国兵家权谋,此后《虎啸龙吟》又会怎样演绎接下来的故事,令人期待。这种期待不局限于欣赏,更希望能够通过深度解读,让自己玩转权谋背后的套路,进而去《率土之滨》里亲身实践一番,看看自己能够将之演绎出几分相像。

失街亭发生在228年诸葛亮第一北伐时。

因为魏文帝曹丕去世(曹丕226年去世)不久,魏明帝曹叡新立,所以在228年时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可为何诸葛亮会等到228年才出兵北伐,而且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目标,并非魏国的重镇关中长安而是陇右地区。诸葛亮为这么做史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也并非无迹可寻,从诸葛亮这次出兵目标,不难推断他这次北伐的真实目的。

公元217年-219年,刘备与曹操进行了汉中争夺战,曹操因为史书中没有明载的某些原因,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汉中。但是曹操并不是空着手回去的,他将自己汉中控制区内的当地百姓统统一起迁走了。

那么曹操把这些民众都迁去哪儿了呢?

陇右。

228年,诸葛亮命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率少量兵马为疑兵出斜谷道牵制魏军主力,而自己则率蜀汉军主力由祁山道入陇右。陇右五郡(南安、天水、广魏、安定、陇西)中挨着蜀汉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几乎是不战而降。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这三郡为何不战而降,但是结合之前曹操将汉中之民迁往陇右的记载,不难推断出这三郡的汉中移民做了蜀汉军的内应。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228年出祁山道北伐,应该是与这三郡的内应达成了协议。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占地,而是接回被曹操迁移到陇右的汉中之民。

诸葛亮在民间已经是一个神话的人物了,但是他也是人也会犯人的错误。由于轻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这很可能让诸葛亮有点飘了,他并没有按原计划迅速接走汉中之民,反而想要等拿下广魏、陇西后,连这两郡的魏国之民一起带回汉中。

诸葛亮的贪心导致了进入陇右的蜀汉军不得不分成多支,在组织三郡移民的同时还得分攻广魏、陇西两郡。然而广魏、陇西两郡坚决抵抗,蜀汉军一时根本拿不下来,这给了曹魏调集大军西援的时间。

蜀军主力现在已经被分散开来难以集中,因此从关中进入陇右的必经之地街亭就成为了魏蜀两军争夺的关键。

从这张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街亭对于蜀汉大军的意义。一旦魏军扼住了街亭便打开了进入陇右的大门,而且蜀汉军四散在陇右各地,魏军如果趁机直接南下封锁祁山道,就能将蜀汉大军关在陇右。一旦魏国大军到来,那么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蜀汉军只剩死路一条。

由于之前的耽误,诸葛亮原本计划的迁移汉中移民回汉中的计划,基本还没有进行;而攻打广魏、陇西两郡的蜀汉军也尚未撤回。所以,必须派员领军到街亭去堵住魏军,不能让他们进入陇右,一旦让魏军杀入陇右截断了祁山道那就万事皆休。

但是在选择守街亭的人选时,诸葛亮又一次犯错了。

当时诸葛亮明明有魏延、吴懿等大将可以用,可是他却坚持用马谡。马谡这人,在刘备临死前召见诸葛亮嘱以后事时,明确警告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诸葛亮之所以不用吴懿,是因为吴懿这人是东州派(刘焉带进蜀地的人士)的带头大哥,跟诸葛亮这个荆州派(刘备带入蜀地的荆州人士)代表人物,本身在朝堂中就存在权力的争夺。而且吴懿还是蜀汉吴太后的兄长,一旦立功坐大诸葛亮难以控制。

而魏延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小说里,他跟诸葛亮很不对付,可《三国志》里却记载诸葛亮提拔重用了魏延。可为什么这一次,诸葛亮不用魏延呢?

诸葛亮的私心作祟。

马谡是诸葛亮好友马良的弟弟,《三国志》记载马氏有五兄弟,马谡字幼常,马良字季常。伯仲叔季,所以马良是老四,马谡是老幺。史书中没有他们三个哥哥的记载,不难推断他们的三个哥哥很可能已经都死了。所以爱屋及乌,诸葛亮很想照顾这个好友家的独苗,让马谡扬名立万。

掩护全军撤退无疑是一份大功劳,在街亭堵住千里驰援而来的魏军,在诸葛亮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这一次即便马谡战败了,只要能为大军带三郡民众转移争取到时间,那么功劳就是稳妥的。所以守街亭这个任务,在诸葛亮看来能稳稳当当地给马谡累计功名。

另外从史料的点滴看,诸葛亮十分中意马谡,经常和他彻夜长谈。因此马谡很可能是诸葛亮选择的接班人,所以诸葛亮这一次除了让马谡立功外,也很可能有想让他独立领军为将来接自己班做准备的目的。

可是颠沛半生的刘备确实比诸葛亮这个村夫要见多识广,一眼就看出这个马谡喜欢自作聪明。果然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嘱托,认为军队就该居高临下,非要选择没有水源的山头驻军。千里而来的魏军主将张郃作为那时的最顶级名将,一眼就看出了马谡布阵的死穴,于是他直接把蜀汉军的水源掐断了。

本来是以逸待劳对抗魏军的蜀汉军,这一下反倒被魏军一下扼住了咽喉。

马谡在困境中也没有表现出作为一名将军应有的素质,他居然丢弃军队自己跑路了,所幸王平安抚聚拢了军队,才使得蜀汉军没遭到大的损失。但是街亭已经被张郃攻破,而曹真的大军也击退了赵云正向着街亭迅速开进。一旦曹真大军到达街亭,张郃就会南下祁山道切断蜀汉军的退路。

因此诸葛亮不得不赶紧退兵,他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匆匆落幕。

马谡、赵云两路皆败,蜀汉付出了一定的人员损失,却仅仅只是迁回了西县千余家。无疑,这点人口根本就没法弥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所消耗的巨大资源。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利,造成这个结果的罪魁祸首明里看是马谡失街亭,但实际上是诸葛亮贪心和任人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