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好书。能够让人静下来,让世界变得简单。

游戏攻略06

推荐好书。能够让人静下来,让世界变得简单。,第1张

推荐好书。能够让人静下来,让世界变得简单。
导读:《海底两万里》 《爱的教育》 《伊索寓言》 《名人传记》 《老人与海》 《夏洛的网》 《伊索寓言》 《安徒生童话》 《西游记》 《呼兰河传》 《十万个为什么》 《鲁宾逊漂流记》 《水浒传》 《快乐的旅行》 《会飞的教室》 《三国演义》 《红

《海底两万里》

《爱的教育》

《伊索寓言》

《名人传记》

《老人与海》

《夏洛的网》

《伊索寓言》

《安徒生童话》

《西游记》

《呼兰河传》

《十万个为什么》

《鲁宾逊漂流记》

《水浒传》

《快乐的旅行》

《会飞的教室》

《三国演义》

《红楼梦》

《狼的诱惑》

《那小子真帅》

《悲伤逆流成河》

《梦里花落知多少》

《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

《挪威的森林》

《基督山伯爵》

《教父》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万历十五年》

《美的历程》

《围城》

《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

《牛虻》

《九三年》

《艾凡赫》

《叶甫盖尼奥涅金》

《瓦尔登湖》等!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有了煤炭业,这里就成了中国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的人。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 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农业人口远比不上黄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说和拥挤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为事农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这些山山峁峁竟然长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还有一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风光。每当入秋之时,有些山上红叶如火,花团锦簇般夺人眼目…… 山梁土峁间,由于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裂缝往往撕破了几架山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华里处就是黄河,它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沉重地喘息着淌向东方…… 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了足有十华里长。 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显得富丽堂皇。除过南郊军民两用的飞机场,火车站不大的广场也许是市内最为开阔的地方了。 火车从这里向南,穿越绿色的中部平原,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省城。而向西,向东,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邻近几个省份。这个火车站每天上下午分别和省城对开两趟快慢客车,其余就全都是运煤车了。 从陇海铁路岔出来的这条支线,它的最后一节铁轨并没有在这个车站终止。这钢铁阶梯又在这里岔出两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东西两面二十多个矿区。 外地人提起铜城,都知道这是个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这城市大概到处都堆满了煤。其实,铜城边上只有一两个产量很小的煤矿,其余的大矿都在东西两面那些山沟里。 当你沿着铁路支线拐进这些山沟,便会知道那里有着多么庞大的世界。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耸的井架,隆隆的机声,喧嚣的声浪,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的负荷?

2《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展现了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垂涎。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一本风靡全亚洲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曾高居日本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

这当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许多人认识这位日本人就是从这本书开始。全书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以及面对成长的无奈、无聊。村上通过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强调了他在以后书中不断反复强调的主题:生命的悲哀与无力感。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我本人认为,内容错综复杂,不仔细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故事性很强, 很耐读!

5《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这是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曾连续70周排名畅销榜,37年销量达2000万册。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发行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据小说改编的三部**有两部获奥斯卡奖。《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种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悦因素,使读者近距离观察到一个令人震颤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阶层,献给读者一场凶险生活方式的飨宴。 黑帮故事的经典~!

6《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7《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8《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由黄仁宇先生于1976年在美国所著,在国内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其实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了: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9《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围城》 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者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就凭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大师级人物。本书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钱钟书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11《活着》 作者:余华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 在我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来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分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那句老话: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12《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余华目前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爱情故事,从文学风格上说,这将是一部与《许三观卖血记》迥然不同的作品,这部小说将于明年初完成 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 书中的人物经常自己开口说话,有时候会让作者吓一跳,当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话在虚构的嘴里脱口而出时,作者会突然自卑起来,心里暗想:"我可说不出这样的话"然而,当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当他阅读别人的作品时,他又时常暗自得意:"我也说过这样的话" 这似乎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们需要它的影响,来纠正我们的思想和态度有趣的是,当众多伟大的作品影响着一位作者时,他会发现自己虚构的人物也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他 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 作者:伏尼契

牛虻: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个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的人。他深爱过两个人——父亲蒙坦里尼和高洁的女人琼玛,但后来的他一生都没有再给机会让他们来爱他。他的内

既是慷慨动人的革命书籍,又是高雅纯正的文学名著,本书充满深刻描写人情人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土地最宽的前苏联,《牛虻》拥有着无数的、几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会的叛逆。年轻时经历过几番刻骨铭心的感情苦难。他曾因无知而铸成大错。他最热爱的姑娘,给予他惨痛的心灵伤害;他尊敬的生父,却是凶残的政敌!然而他义无反顾地追真理,抛弃了爱情与生命――为意大利的独立与自由。牛虻,成为青年人心中“坚强”的化身! 小说围绕牛虻,恋人琼玛以及性格复杂的蒙泰尼里主教展开,线条简明而又写得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显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浓厚的艺术功力。

14《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毕生的唯一力作。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收养,恩萧的女儿凯瑟琳与他从小友爱,产生了炽烈的爱情。而庄主的儿子辛德雷却仇恨他,老恩萧死后,把他降为奴仆,百般凌辱。凯瑟琳为了得到“画眉山庄”主人林顿的财产资助希刺克厉夫而嫁给了林顿。希刺克厉夫得知后愤然出走。几年后,希刺克厉夫致富归来,使辛德雷倾家荡产,并诱骗林顿之妹与他成婚,恣意虐待。凯瑟琳终因不能同希刺克厉夫结合而凄然病逝。

15《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该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统治着,麦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很民族化的题材。因为作家的族别,他的生活经历,这个看似独特的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但小说并不囿不于民族题材,小说中涉及到的权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杀、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这使《尘埃落定》在题材上不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文阔,更加深远。同一种空间,也就是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史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1804年,在一个盛大无比的典礼中,拿破仑波拿巴为自己加冕,成为法国的皇帝。他的法语带着浓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来好像不大适宜做法国的***。可是他却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 他是一个军事天才,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和埃及……1815年,英国和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战役里使他一败涂地。拿破仑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个英国的小岛上,6年之后与世长辞。 拿破仑还是一位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风流情债无数……他猎取美女芳心的招法,与他天才的军事才干一样出类拔萃……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动、最细腻展示拿破仑军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乔戈的哥哥被仇家杀死,从那一刻起,乔戈的生活便离他而去。根据统治阿尔巴尼亚北部高原地区的卡努法典:如果一个人被杀死,他的家人必须为他报仇。乔戈无法摆脱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杀了那个凶手。在被死者家属追杀之前,他被允许了三十天的休战协定,于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两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后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与乔戈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来自都市,对高原文化充满向往。新娘迪安娜对被死亡威胁着的乔戈一见钟情,与此同时,乔戈也想在四月转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煌。《破碎的四月》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固扰和悲剧性。

《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展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从十六岁那年娶了头房夫人起,几年间白嘉轩六娶六丧,几乎耗尽了家产,在他请阴阳先生的路上,无意间在鹿子霖的漫坡地上发现了一株奇形珍草,他的大姐夫朱先生说那是白鹿原古老传说中那只能带来吉祥的白鹿的化身。白嘉轩便使了些心机从贪图便宜的鹿子霖手中换到了那块白鹿显灵的地。接着他把祖坟迁到了这块风水宝地上,又进山娶了做药材生意的吴长贵的五女吴仙草为妻。与此同时,白嘉轩也带回来了**种子。然而姐夫朱先生却大力反对**的种植,尽管如此,并没有影响种**给白家带来丰厚的利润。此外,仙草先后为白家生下了大儿子孝文和二儿子孝武。可以说,吉祥的白鹿的化身让白家从此人才两旺。

  不久,白鹿两家因为争买土地而大打出手,引发了一场恶斗,在两家的世交白鹿镇中医堂冷先生的劝解和朱先生致书调节下,双方化解了这场争斗,两家重归于好。此事为白鹿村从县长那里赢得了“仁义白鹿村”的美誉。

  白嘉轩决定修复祠堂,得到鹿泰恒的支持,并在同鹿子霖的合作下,祠堂很快竣工,并在祠堂里建立了学堂。当年夏收后,村办学堂开学,鹿子霖的长子鹿兆鹏和次子鹿兆海,白嘉轩的儿子孝文和孝武以及白家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都在学堂念书。鹿三以自己的诚实和勤劳赢得了白家几代人的敬重,并且白嘉轩以“三哥”相称,把他视为一家人。几年后,白嘉轩的三儿子孝义和女儿白灵相继出生。白灵满月后的一天夜里,冷先生从城里带回了革命党造反的消息,在省城和县城里军阀的频繁更替中,白鹿原陷入了恐慌中。朱先生制定了《乡约》,白嘉轩率先履行成为楷模,从此,村子里偷摸赌博打架之类的事件几近绝迹。

  反正后鹿子霖被任为白鹿镇保障所乡约,他受命按土地和人头征税。白嘉轩对征税不满,组织各乡村民到县城交农具罢工,虽然的了胜利,但鹿三等首领被捕,白嘉轩投案之首,并在姐夫朱先生的帮助下,赎回了被捕的人。处理交农事件的一年多里,白嘉轩整顿族规,惩治违反乡约的族人。冷先生深感交农事件后白鹿两家裂痕渐深,便把自己的大女儿许给鹿家长子兆鹏,二女儿许给白家二儿子孝武,意图调和两家的矛盾。

  白嘉轩居住在城里的二姐一家回家过年,引起了白家的骚动,白灵提出要念书,白嘉轩把她送进了学堂。第二年,二姐一家又来拜年,十天后白灵失踪,白嘉轩去城里二姐家去寻找,才发现她进了城里的新式学校。白灵以死来威胁父亲,拒不回村,白嘉轩无奈只好作罢。

  鹿家兆鹏兄弟和白家孝文兄得先后去白鹿书院进一步学习,他们走后,黑娃就收拾东西离开了学堂。17岁那年,黑娃到渭北郭举人家扛活,与郭举人的二房田小娥发生了恋情。不久,黑娃携小娥私奔回白鹿村,鹿三不认二人的关系,白嘉轩不答应让田小娥进祠堂,黑娃只得引者小娥在村东头一孔破窑洞里安家。

  孝文和孝武从白鹿书院回到白鹿村务农。白嘉轩命孝武进山经营药材收购,让长子孝文留在家里以便将来统领家事继任族长。随后,孝文和兆鹏由父亲作主各自完婚,但兆鹏不赞同这门婚事,在鹿子霖的威逼下,勉强举行了成婚仪式。婚后没有几天,兆鹏就跑进了城里,整整一年没有再回白鹿原。直到第二年春天,白鹿镇第一所新学校落成,校长就是鹿兆鹏。

  一对士兵流窜到白鹿原,他们受奉系镇崇军刘军长之命,向乡民征粮。兆鹏组织黑娃等人放火烧了粮仓。白鹿原的办公房被刘部焚毁,在重建完工的庆祝仪式上,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岳维山宣布了鹿兆鹏是***,并是国民党的身份,让村民包括鹿子霖震惊不已。接着受兆鹏派遣去城里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黑娃归来后,在白鹿原掀起了一股“一切权力归农会”的风潮。正月初一这一天,白鹿原农民协会总部成立大会在白鹿村祠堂前的戏楼上召开。黑娃砸了祠堂,农协批斗了贪赃的总乡约田福贤和鹿子霖等,并铡了作恶多端的碗客庞克恭和三官庙的老和尚。白嘉轩对黑娃的农协运动无动于衷。而白鹿书院的朱先生却为这一场运动颇伤脑筋,他不知道在自己新修的滋水县志上是否还能写下“水深土厚,民风纯朴”的结论。

  “四一二”后国共分裂。兆鹏和黑娃逃进山里,田福贤在祠堂前的戏楼上疯狂惩治农民协会骨干。而此刻白嘉轩正领着人修复祠堂。之后,白嘉轩召集了一次族人大会,孝文手执乡约领众人诵读。鹿子霖却嘲讽白家父子只会在祠堂里弄事。他仍任白鹿原第一保障所乡约,也效法田福贤,在戏楼上惩治小娥等农协骨干。白嘉轩跪地求情,自责身为族长没有管教好族人。此时,逃往外地是黑娃已做了习旅长的贴身警卫。

  为了阻断***在原上的活动和抓住兆鹏和黑娃,田福贤召开家属会,动员跑了的农协会员回来请求宽容。小娥求鹿子霖帮忙,鹿子霖借机常去小娥的窑洞过夜,不料被光棍狗蛋发现。鹿子霖设计使狗蛋掉入陷阱,狗蛋小娥一起被抓,白嘉轩按《乡约》把二人用刺棘吊打了一顿。后鹿子霖唆使田小娥勾引白孝文。在邻村贺家坊的“忙罢会”夜里,戏迷白孝文被田小娥用手段逼进了一个破窑。等孝文回到家里,黑娃已经为了替小娥报仇将家里洗劫一空,白嘉轩的腰也被打坏。在白鹿村的“忙罢会”上,白嘉轩带伤出席。鹿兆海也出现在会场上,他已投靠国民党,即将随军开往前线。由于政治思想的分歧,他和白灵的感情有了裂痕。而白灵毕业以后以教员的公开身份做地下工作,通过兆鹏的介绍加入了***,并且对兆鹏的感情日益加深。在共同的斗争生活中,两人的感情日益加深,终于正式结合。

  被小娥迷住的孝文经常去小娥的窑洞睡觉。白嘉轩得知后差一点气死,决定严惩孝文以整顿门风。他断然与孝文分家,并在祠堂前处罚孝文。

  一场史无前例的旱灾降临到白鹿原上,找父亲借粮被拒绝后,孝文把两亩水地和三间门房都卖给了鹿子霖。他的老婆已饿死,自己却染上了大烟,卖地卖房的钱都被他和小娥挥霍一空。不久,在饥饿和烟瘾的逼使下,只得出村讨饭。鹿子霖和田福贤见他可怜,荐举他参加了县保安大队。一月后,黑娃悄然回村给小娥送粮食,得知小娥已被人害死。他先后摸进鹿子霖和白嘉轩家中报仇,不料最后却得知是父亲鹿三杀了小娥。

  一场大瘟疫使白鹿原陷入毁灭性的灾难。据传,这场瘟疫是小娥的阴魂在作怪。鹿三的女人,白嘉轩的女人吴仙草先后染疫而死,鹿三也被鬼魂缠身。鹿子霖乘机煽动村民胁迫白嘉轩为小娥修庙塑身,重新装殓。白嘉轩严辞拒绝,并在朱先生的支持下造塔祛鬼镇邪。瘟疫果真结束了。

  在保安团当兵的白孝文已升任问一营营长,白嘉轩允诺认他这个儿子。在回家前夕,他抓住了土匪头子黑娃,但在黑娃兄弟的武力威逼下又不得不放走了他。随后,孝文回原上祭祖,还决定重盖被鹿子霖拆毁的房子。黑娃后来在孝文的劝说下率自己的队伍受降于县保安团,被任命为三营炮营营长。

  白灵组织学生大闹会场,用砖头砸伤了给学生训话的中央教育部陶部长,成了被通缉的首犯,白家因此遭到了军统的搜查。鹿兆海利用自己的身份把白灵送出城。她到了根据地,在后来的清党肃反中被活埋。差不多在白灵牺牲的同时,鹿兆海在中条山抗日牺牲的消息传导了白鹿原。白鹿原为民族英雄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礼,朱先生等八位在白鹿书院修县志的老先生也决心投笔从戎,上阵杀敌。不料兆鹏告诉朱先生,鹿兆海是进犯边区给红军打死的。朱先生从此闭门谢客,潜心编纂县志。

  日本人投降后,国民党的剿共和征丁征粮在白鹿原上引起恐慌。鹿子霖因受兆鹏的牵连被捕入狱,他的女人为救他而将房子和田地卖给了白孝文。黑娃决定重新做人,并拜朱先生为师。随后,在朱先生的陪同下他携新婚妻子高玉凤回家祭祖,白鹿村以最高规格个迎宾仪式接待了他。此后不久,他的父亲鹿三去世。

  鹿子霖出狱后本已心灰意冷,然而突然一天,一位**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儿子来访说是兆海的妻儿,后留下了儿子走了。有了孙子的鹿子霖重新找到了生存的决心,于是去找田福贤,后仍在村里任职,又雇了长工,把坐监时卖掉的土地一块块赎回来。

  朱先生终于将《滋水县志》编纂完成并印毕,随后就谢世了。死时,朱先生化作一只白鹿,从白鹿书院腾起,消失在原坡上。1949年5月20日,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了。白孝文,黑娃因领导起义有功,被本别任为县长和副县长。半年后,黑娃被县长当作反革命镇压,并与田福贤和岳维山一同杀害。在台下陪斗的鹿子霖受到刺激,从此痴呆。

  已如超脱之境的白嘉轩,忽然想起巧取鹿子霖漫坡地做坟园的事来,面对已经丧失记忆的鹿子霖,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主要思想

以陕北地方文化韵味为特色,通过描写主要由白、鹿两姓人家居住的白鹿原近百年来风云变幻、几度易主控制的历史事实,深刻反映了家族式争斗的狭隘性,反映了宗法制度、门第思想在贫困地区的根深蒂固,更深刻体现了“和”才是促进地方适应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这一作者对政局的思考。

作品解析

《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但它的现实主义又不同于以前的革命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强调政治观念,要求比生活更为集中、更为突出地反映所谓“生活本质”,在人物塑造上有类型化和两极化倾向。这样往往偏离生活的常态,从而陷入政治图解式的叙述。

《白鹿原》力图展示生活原生态,揭示出纷繁社会中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规律,它通过设置大量看似偶然的事件,把具体的人物命运和宏大的历史进程连结起来,从而使历史呈现出某种浑沌的状态,具有了生命的灵气。

在具体的创作中,陈忠实大量借鉴了潜意识、非理性、魔幻、死亡意识、性本能等现代主义手法,从而使情节愈显曲折,突出了人物命运的不可臆测。尤其是魔幻手法,在中国传统农村的直观思维中也可以找到根源,农村中那种融主观和客观、生与死于一体的原始宗教的二元论世界观,恰恰是魔幻思想的温床。

陈忠实正是通过这种魔幻描写,模糊了生者与死者、冥界与人间的界壁,在人与鬼的冲突中来展示人性深处的东西,揭示人性的悲剧、人生的苦难。同时,这种手法还给所叙述的历史带来一种不可预知的神秘性,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仿佛冥冥中有一只巨大的手掌握着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发展。

但是,《白鹿原》的现实主义又不同于曾流行一时的“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强调“零度写作”,“纯粹客观地对生活本态进行还原”,展现现实的“原生态”,将“原色原汁原味”和盘托出,达到了“毛茸茸”的程度。 

《白鹿原》虽然没去图解历史,注重原生态的生活和细节真实,但它并不是纯粹客观地还原生活,而是力图通过各种势力在原上的冲突和发展,揭示出传统文化的命运走向。陈忠实也并没有坚持“零度情感”,而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做了深刻的思考。

扩展资料

创作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潮流在此后逐步泛化为80年代的一种普遍的文学精神。这种精神影响到90年代的长篇创作,90年代的不少长篇创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这种精神靠拢,这也使得这期间的长篇创作,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欲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 

创作经历

陈忠实出生在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蒋村,年少时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挖野菜、拾柴火。白鹿原的春夏秋冬、草木荣枯,陈忠实都再熟悉不过了。陈忠实了解白鹿原昨天的办法,一方面是走访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从他们的记忆中去找寻家族历史记忆的残片。另一方面,他仔细查阅有关白鹿原的县志。

尤其是当他看到二十多卷的县志,竟然有四五个卷本是有关“贞妇烈女”时,感到既惊讶又费解。那些记述着某村某某氏的简短介绍,昭示着贞节的崇高和沉重。县志里往往是某女十五六岁出嫁,隔一二年生子,不幸丧夫,抚养孩子成人,侍奉公婆,守节守志,直到终了,族人亲友感念其高风亮节,送烫金大匾牌悬挂于门首。

这些布满了几个卷本密密麻麻的贞节女人们,用她们活泼的生命,坚守着道德规章里专门给她们设置的“志”和“节”的条律,经历过漫长残酷的煎熬,才换取了在县志上几厘米长的位置,这让陈忠实产生了逆反式的怨念。田小娥的形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陈忠实脑海中浮现出来的。

从1988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子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苦写作,每天陈忠实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1992年3月25日,近50万字的《白鹿原》终于画上了句号。

-《白鹿原》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其中对男女肉欲的描写可谓是层叠不穷,把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的那种粗陋行径刻画的淋漓尽致。

那婊子样的田小娥对于肉体的亵渎,总也不够我用自己粗陋的文字去复述。一个人没有了羞耻之心他更不会顾及灵魂以外的肉身了,她贱卖的不再是肉体了!

那白孝文也是一路货色。虽然他貌似是被引诱,但一个人不能坚守初衷,你觉得他的错误或者说过错还能被世人原谅吗?他要是还有半点良知,他也许会悔悟、羞愧的!他们敌不过的不只是身体上的那点事!

性,这个话题是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经久不衰的话题。自有亚当夏娃用树叶遮羞、偷吃禁果的传说以来,似乎人们从来没有减低对“性”这个话题的热情。为什么这个话题会让我们有如此大的兴趣呢。

曾和人闲聊说,人为何要有性?要是单纯为了繁衍后代,何必又要将人和动物区分开来?要是单纯为了满足那一时的快感,那通过这样的方式未免太龌龊了吧?可是他们真的懂得那背后的意义吗?我想他们是不懂的。

与她的对话中我才知道,之前的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腐朽的。性是爱情的升华,并非毒药,女性也并非是受害者。情到深处自然会上升到此,如若沉溺则另当别论。

我们不一定得谈性色变,它不是肮脏的,只是肮脏的人那样认为罢了。我相信性是神圣的!

合上《白鹿原》,满心的唏嘘。

动荡岁月,风雨欲来,世事张惶,人心晃动。白鹿两姓,世家大户,浮浮沉沉,唯求安生。树有百枝,人有百态。白鹿两大家主,大智若愚同白嘉轩,圆滑事故如鹿子霖;还有原上乡绅村民,洞察世事若朱先生,俯首躬耕似鹿长工人生百态,起落中百般应付,明哲保身,但亦是未能全身而退。有意无意地,书中几代人的命运都与国运相纠缠。是在时代洪流中奋勇前进还是明哲保身,小说里的大小人物,他们各有选择。

在整部《白鹿原》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第一主角白嘉轩,也不是第二主角鹿子霖,更不是他们的子女孙儿。而是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

朱先生可谓是典型的一代儒家名士。他的一生,传奇趣事屡见,奇闻轶事不鲜,极具神秘色彩。在我看来,最能概括他一生的,非“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句话莫属。这也是他那最得意的学生——黑娃鹿兆谦为他写的一副挽联。

如果不拿品性,要拿成绩说事,朱先生也当仁不让。朱先生自幼被称为神乎其神的神童才子,十六岁中秀才,二十六岁中举人。但即使朱先一生伟绩再多,头脑料事再如神,也只不过人一个罢了。用白嘉轩的话来讲,就是“才子的模样普普通通,走路的姿势也普普通通”,而朱先生对自己的认识,也竟与此无异,这才是最让我佩服的。一般才子多傲人,现今像朱先生这样谦逊自知,又极具大儒风范的才子,真是少之又少。不好为人师,亦不倚老卖老,凭一身学识勤勤恳恳传道授业解惑,书中唯朱先生而已。

朱先生初登场,便是由白嘉轩引出。

朱先生南方讲学回来之时,白嘉轩因雪地里的白鹿精窍有问于他。作者借此暗示朱先生在整个故事中的重要性。在白嘉轩解疑一事前,作者曾详细介绍朱先生在南方讲学的情形。江南才子郎,群聚水乡间,不仅出入风流地,还把山游来把水玩。这一派作乐不求学的享受行为让朱先生大为失望。朱先生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无甚事可碍他晨起诵读,说不坐张总督的车就不坐。这些天来,和一群所谓的南方才子“风乎舞雩”,朱先生的生活节奏竟被完全打乱。不仅如此,他们还嘲笑朱先生的关中口音和平实服饰。先生恼怒,呵斥轻浮,不务正业,痛心疾首,人心不古。随后拂袖而去,归去到白鹿原上。“君子慎独”,这句话不仅是出现在朱先生手中的《礼记》中的,原则性极强的他几乎一生都在躬行这句话。

而就是因为极强的原则性,朱先生也养成了很多好习惯,让他一生受益。

例如动脑思考。因为坚持思考,久而久之朱先生便养成了勤思考的好习惯。他总是陷入动脑思考的热忱中去,几乎每一天的每一件大事小事,都能引他陷入思虑中。遇事三思于朱先生来说简直是条件性反射活动。这也是他看事见解独到,遇事妙法奇出的原因。

早些年时,朱先生的父亲就有了为自己儿子谋划终身大事的心思。当时朱先生已经名噪乡里,抱有与朱先生共结连理心思的人也不少。朱先生对自己的终身大事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凡是媒人给他介绍的女子,他都必须瞅一眼。看到这里,我私下暗嗤朱先生也不过是个看皮囊的俗子。但朱先生看过媒人给他介绍的七八个女子,都没有点头。直至有天看到在涝池边上帮母亲淘布的女子,朱先生心里“那种朦胧的追寻顿时明朗起来”。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读到这里才知道,原来朱先生挑人,是看眼睛的。男子眼里难见一柔,女子眼里难见一刚。朱先生摒弃前面七八个女人,不是因为她们相貌平平,亦不是因为门户不够登对,而是因为她们的眼睛难见刚性,有的大而无神,有的媚气太重。而那个淘布女子的眼睛,刚柔相济!这女子就是白嘉轩的姐姐,白碧玉。

这是让我颇感意外的。因为文中的男子,大多眷恋美色,像鹿子霖、黑娃俩人,他们与小娥之间的纠缠,是一生都洗不去的污斑浊点!而朱先生,不为色祸,慧眼识珠,一下挑中了持家有方、聪慧得体、善解人意的碧玉。碧玉过门后即为朱白氏,门户家务事,竟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不曾向朱先生叨唠过一句抱怨话。

也正是因为这极强的原则性,朱先生晨起诵读的好习惯得以保持,而他的学识也正如江河水入海般一股一股地汇聚起来,渊博起来。朱先生各方面都有所涉猎,看事的眼光自然独到些,有时候做的事也会异于常人。以至令闻者称奇,见者心服。有一天日头如火,白鹿原上的庄稼汉们正哧哼哧哼把麦子晾晒到太阳底下。朱先生这时穿着泥屐坦然晃悠地来了,还在村子里走了一遭。众人哂笑之,说他这不是瞎晃悠来闹笑话吗?朱先生“不闹不燥不答不辩”,依然坦然晃悠地走了。 就在庄家人们歇息的当儿,骤然间白雨如注,鼻息间一片潮湿之气。人们这才恍然大悟,感觉自己委屈了朱先生的一番好意。

除了见解独到,朱先生看事也深远、不拘礼节、不泥古礼。白嘉轩、鹿子霖修缮祠堂后,心血来潮想兴办学堂,来找朱先生商量此事。朱先生听完后,热泪盈眶,当下就作揖下跪了。办学教书识字,培养国之栋梁,造福一代又一代子孙,可是件大善事啊!白嘉轩、鹿子霖都被朱先生吓住了。他们当初之所以想兴办个学堂,是为了方便村里的孩娃们上学,并未想得如朱先生那么深。在朱先生成功劝退二十万清兵入关屠城后,张总督向朱先生讨要墨宝,朱先生借此机会提了个建议:“脚放大,发铰短”,这个剪长辫废缠脚的理念,可是比早了辛亥革命早提了几十年。

学识渊博的朱先生,修养也极深。他预知有雨一事,在白鹿原上不胫而走,朱先生的名字便也因此在白鹿原上传开了。如此一来,或慕名来访,或有事相求,或占星问术,来找朱先生的人越来越多,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他的庭院也不甚为过。时下朱先生正在准备白鹿书院的开学大典,有一农民青年放青时丢了头怀犊的黄牛,匆匆忙忙找到朱先生,问他该到何处寻找。朱先生被来人纠缠得心里烦,但他未任性发脾气,仍是谦和地回答了那个急得满头大汗的青年。

朱先生这种不恃才自傲的品性,让我有种油然而生的崇敬感。举目当下的中国,不端架子的大家虽有,但不多;有点成就即端架子、摆谱子、给脸色的人,见到已不足为奇。殊不知,半桶水最响叮当。

朱先生虽不恃才自傲,却不是没有傲骨。他的腰板,是挺得最直的。多大的官,要强摁不下他的扭头。乱世之际,有个姓刘的军长,想一举攻进城里。听说朱先生料事如神,可预知事途,特意叫人给朱先生捎来拜帖,说明日来访。朱先生看完拜帖后,面无波澜,神态入场。只是吩咐人去买两条又大又凶柴狗回来把门,并且吩咐厨师明天做道菜,把豆腐和肉熬成一锅。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肉虽耐火但是豆腐不耐火,是熬不到一起的。大伙儿都对朱先生出奇的行为摸不着头脑,可也纷纷照做了。刘军长来的那天,是未见其人先闻狗吠声。他还未入得门来,就被两条柴犬给挡回去了。朱先生先是不做理会,等狗叫第三次响起,他才装作才知道刘军长到来的模样,出门斥退两条柴狗,领刘军长进门。时值饭点,朱先生与刘军长寒暄几句,便叫人布菜待客。推杯换盏间,刘军长东扯西扯后,直奔主题,问朱先生他能否成功一举攻城。谁曾想朱先生竟不加思考,毫不犹豫地说:“不能”。“不”字刚出,刘军长的脸色已经发暗。周围的人都倒吸一口了凉气,为朱先生的大胆捏了一把汗。朱先生继续说道:“我这门,仅是两条柴狗守着,你都进不了,何况城门乎?”说到这里,朱先生自己不禁失笑。听罢众人才觉是句玩笑话,谁都知道守城的两位将军名字里各有一个虎字。刘军长也把这当不吉利的玩笑话听去了,但是不是笑话,只有朱先生自己才知道。于是刘军长又问,他于何时进城才好。“见雪即开交”,这就是朱先生的回答。刘军长一听便欣欣然起来了,自己字里有个“雪”字,“见雪即开交”正应了自己的命。刘军长越发笃定自己能一举攻城了。这时,那锅豆腐与肉一块熬的菜上来了。刘军长一看,眉头一皱,就开始笑话朱先生这的厨师不懂事。朱先生也一笑,别有深意地说道,“豆腐熬肉这类蠢事往往是名师高手弄下的”。刘军长心下鄙夷,嘴上不多作争辩。直到攻城之日,白雪皑皑,战殍满地,刘师败绩,刘军长才明白那锅豆腐炖肉的含义。

朱先生与刘军长间,还有一事。刘军长曾盛情邀请朱先生“改造”自己,但朱先生依然婉言谢绝;而土匪黑娃上门求学时,朱先生却欣然接受了。这般忠于内心的人,甚是难得了。

朱先生也敢以一人之力劝退二十万清兵。此事虽是张总督请他去做的,他知道清兵将领方巡抚曾极力举荐朱先生入朝为仕,与朱先生私交甚笃。但朱先生此行实则有自己的一层深意。千年老树,根系已枯,何况枝叶?朱先生是看破了清政府的大势将去,劝方升莫再内斗了,伤及无辜百姓。

鹿兆海曾在出潼关打日本前来寻朱先生墨宝壮志和托付信物。朱先生甚是受宠若惊,亲自研磨、按上血印,对鹿兆海能大败倭寇寄以重望。可不久,一条讣告就送到朱先生面前,连带着一个铁盒子。朱先生呜呼悲鸣,不顾辈分亲自前去迎兆海的灵柩。那铁盒子里,装的正是鹿兆海生前答应过朱先生的倭寇头发。本来朱先生只要求一撮,铁盒子里却有整整三十四撮头发。这意味着兆海杀死了三十四个倭寇。朱先生悲痛之余大受振奋,与修县志的八位老先生发表抗倭宣言,前去当兵。无奈受到百般阻挠,此事不了了之。朱先生因此更是反感内战。

此智此慧,此才此德,书中仅一人,唯朱先生是也。如此有爱国之心的贤才,本该被荐与朝廷,为国某事。可朱先生因禁烟一事心灰意冷,一心远离官场。此后不愿再受束缚。他也曾任有校长一职,大家本以为朱先生会从此潜心办教育。但未够半年,他还是辞却县立单级师范校长职位,组织起九个同志的饱学之士,潜心重修县志。为了使整本县志无大讹错,朱先生和其他关学派士子们“披阅历代旧志,质疑问难,订正谬误,删繁补缺,踏访民间,不畏艰辛,认真细致,详实严谨。

这样的朱先生,竹子一般风骨清正。看似远离世事纷争,实则心系家国,修县志、退清兵、兴教育,还有梨毁**、放粮济赈等等,莫不为公。他这一生,几乎不怎么为自己谋划。唯一的一次谋划,竟是为自己的身后事。

感觉到自己大寿将至的朱先生,没有惊慌恐惧,没有含恨抱怨。他由始至终的态度都是平静地回味过往的点点滴滴,还有就是默默收拾好未完成的工作。朱先生加快了印县志的时间,还给与自己一道修县志的八位同仁一人送去一套;朱先生想修头发,拒绝了儿子们主动请求帮忙的好意,执意让自己的妻子朱白氏来帮忙;朱先生还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母亲给他捉跳蚤虱子时的温柔,叫了朱白氏一声“妈”。当时朱先生还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剃完我就该走了”。但是儿子儿媳们,甚至连熟悉他多年的朱白氏也不以为意。直到朱白氏跟儿媳妇拉扯闲话时看到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的白鹿,才醒悟过来,惊觉事情不好了。

朱先生的料事如神,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他不仅料到自己的时日无多,还料到自己死后会有学生来摸自己的坟。朱先生遗嘱里交待过自己的身后事要一切作简。但里面有一块明显人为精心刻过字的砖头。正面写着“天作孽,犹可违”,反面写着“自作孽,不可活”。刨坟的学生们一看,很是气愤,怒摔砖头,里面竟然还有字:折腾到何日为止。满场惊呼。

朱先生可以说是《白鹿原》中的活孔明了。野史有那么一说,诸葛亮生前料算到,司马懿会在自己死后摸自己的墓,便在自己的墓里安了甚多磁铁,一身铠甲的司马懿来到诸葛孔明的墓穴时,当场跪下。

朱先生本想低调离世,未曾想到,他过世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了。他的妻弟,一族之长白嘉轩,知道此消息后,夜痛哭流涕。他的乡人,未经发动,扶老携幼,五十里送灵车。一代名儒的离世,让白嘉轩连番感叹:“世界上再也出不了这样好的先生了!”

我深以为然。这一句话,不仅是惋惜朱先生,而且是暗指当时的中国,在革命动乱之中,儒家精神日益式微。如今的中国,虽然曾经不分青红皂白、全面否定儒家思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濡染下想找一个像朱先生那般有傲骨、淡名利、重情义的人已经很难了。甚至连我自己,都不敢语自己不惦功名利禄。

漫漫人生路,要像朱先生一般,一直坚持恪守儒家道德规范,谈何容易。但朱先生既然对儒家道德规范满心喜欢,即使知道克己受礼难,也不觉得于己来说有何难而言了。正如文木先生在《儒林外史》中所写:“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我的心里慕羡着这样的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塑造自己的风骨这条路上,即使前途坎坷,也想向朱先生靠近一些,再靠近一些。这样我才能让自己的心,在这物欲纵横的世界,更踏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