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

游戏攻略09

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第1张

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
导读: 1、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2、历代史上后宫最多的皇帝是谁?3、杨贵妃两次被唐玄宗撵出宫门揭秘4、率土之滨五星女将哪个最强 最强五星女将推荐5、今天是什么日子?有什么风俗说法?6、“何必珍珠慰寂寥”的出处和意思?1、武则天(624年-70
  • 1、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
  • 2、历代史上后宫最多的皇帝是谁?
  • 3、杨贵妃两次被唐玄宗撵出宫门揭秘
  • 4、率土之滨五星女将哪个最强 最强五星女将推荐
  • 5、今天是什么日子?有什么风俗说法?
  • 6、“何必珍珠慰寂寥”的出处和意思?

1、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

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3、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

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宝庆三年(1227年),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4、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5、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武则天

-秦始皇

-孛儿只斤·铁木真

-爱新觉罗·玄烨

-李白

  说起历史上最为荒*无度的著名皇帝,不是妇孺皆知的秦始皇,也不是家喻户晓的隋炀帝,而是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确实,提起汉武帝刘彻,人们大都知道他内修文治,外用武功,在二百多年西汉王朝统治期间,刘彻竟然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五十多年的时间,延续着文景之治的盛世繁华,可谓是历史上在位最长皇帝之一。但是这位大汉天子与历史上许多皇帝一样,也是荒*好色之徒,而且可能是历代帝王中性欲最强烈的皇帝。刘彻曾坦言自己“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女人”。至此一语,足可见其荒*无度到了何种程度?

  中国历代帝王手中之权力至高无上,不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且天下美女,尽可入宫,为其妻妾。人们常言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只是一个虚数而已。实际上自秦汉后,后宫宫女常常在万人以上。据《礼记》所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是指周朝君王的后宫共计一百二十一人,已是妻妾成群。秦王扫灭六国,也掠得六国后妃及美女,并建造规模空前的阿房宫,故秦始皇时期后宫美女已逾万人。

  到了西汉时期首次确立选美制度,并开始建立后妃制度,皇帝的正妻称皇后,正妻之外再配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又增加婕妤、婧娥等四个封号,汉元帝时又加昭仪之号,共十四个等级。昭仪之号一直延续至唐代,一代女皇武则天就曾被封昭仪号。

  刘彻贵为天子,一生长年指挥汉军征战匈奴,也许是从充满野性的匈奴人那儿学会了“两个征服”,一是征服战马,一是征服女人。在他戎马征战的同时,还不惜财力兴建明光宫,专门征集年龄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的美女进宫供自己随时临幸。这些女子直到年满三十、容颜渐衰时才准许出宫另嫁他人。刘彻喜欢巡幸全国各地,为了每日都有美女陪伴,他还专门挑选出容貌秀丽、风姿绰约的后宫佳丽二百人,伴随他到全国各地出巡。一路之上,他与这些美女轮流同坐一车,一边随时寻欢取乐。而其中的十六名美艳绝伦的青春少女更是不论车上车下,还是白天夜晚,都是随时陪伴左右。刘彻左拥右抱,放浪形骸,令人咂舌。据一些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后宫人数最多时达一万八千余人。

  西汉时期,无论是景帝还是武帝,都喜坐羊车到后宫游幸,就是任羊车牵引,走到哪就在哪夜宿。所以许多宫女为让皇帝留宿一夜,便取竹叶插户,用盐汁洒地,设法引来皇帝的羊拉车。因为无论是谁,不管她地位多低,一旦得到皇上宠幸,便可身价百倍。汉武帝时由歌女而当上皇后最著名的女子就是李夫人。

  李夫人之兄李延年是刘彻宫中的乐师,一次侍刘彻饮酒歌舞时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佳人就是他妹妹,武帝闻此曲后,遂纳其妹为妃,史称“李夫人”。李夫人纤柔俏丽,貌美如花,通律善舞,很受武帝宠爱。后因病重,武帝时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终背对武帝,不以正面侍君,说是病颜憔悴,怕有损在武帝心中之美好形象。李夫人死后,武帝一直对她怀念不已,厚待其家人。而此后受宠并最终被武帝残杀的钩弋夫人,其实也是李夫人的“影子”,据说长得极像李夫人。史书上描绘钩弋夫人是生的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粉面含春,丹唇皓齿,肤如凝脂,眸如秋水,行起路来如弱柳扶风,使当时已六十一岁的刘彻对她如醉如痴,一度形影不离。

  北宋一代名臣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中评论汉武帝是“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司马光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来评价汉武帝,应该是十分客观的。其“奢极欲”、“内侈宫室”、“ 巡游无度”等,所言不虚。“信惑神怪”则指刘彻晚年不惜人力物力求仙问道,其目的也是延寿行乐。

  刘彻一生后妃不计其数,但纵观他一生最宠幸的就有四位:第一位是与他青梅竹马的陈阿娇,第二位是美艳照人的卫子夫,第三位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第四位便是他晚年宠幸的玉手如钩的钩弋夫人。其实,不论是陈阿娇还是卫子夫,也不论李夫人,还是钩弋夫人,以及其他被临幸的无数妃嫔,无不是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玩物。当时司马相如的一曲《长门赋》便是这位大汉天子玩弄女性最好的佐证!

说到杨贵妃(杨玉环)大家都知道,她与西施、貂蝉、王昭君并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人姿质丰艳,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能歌善舞,聪慧过人,唐玄宗 李隆基 因此深深地专宠、迷恋上了她,所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杨玉环还有个号叫“ 杨太真” ,按常理说封建社会女人有号的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杨玉环先前是 唐玄宗(唐明皇) 第18子寿王 李瑁 的王妃。后来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去世,郁郁寡欢的他偶然看中了与惠妃气质、性格相近的亲儿媳杨玉环,就强行据为己有。但为了掩人耳目,先令其出家修道,号“太真”,过了一阵再还俗给公爹唐玄宗侍寝,不久被册封为贵妃,人称 “杨贵妃” 。

世人只知道唐玄宗对杨贵妃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两人应该是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一对欢喜鸳鸯。其实不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此推之,天下所有的美女如同金银珠宝一样,都是属于皇上予求予取的“财富”、“资源”,只要他老人家高兴,随时可以宠幸其他女人,所谓“专宠”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是相对的。

另一方面,杨玉环虽说是个善歌舞、通音律的绝色美女,但远远谈不上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仙女”。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杨玉环与唐明皇相处久了,总有让天子不爽的时候。据史书记载,杨贵妃在侍奉唐玄宗的16年里,曾经有两次惹恼了李隆基,被他撵出皇宫。

第一次被撵发生在天宝五年七月, 据《资治通鉴》记载:“ 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兄銛之第。 ”也就是说,由于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堂兄 杨銛 家。既然杨贵妃父亲死了,那么长兄如父,哥哥家就是娘家。

杨贵妃此次被撵的罪名是“ 妒悍不逊 ”。杨贵妃嫉妒的是谁,又怎么娇悍不逊呢?根据唐宣宗时期曹邺所作《梅妃传》记载,被杨贵妃嫉妒的人就是梅妃。梅妃本名江采苹,也是一个绝代美人,善诗词。她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温柔典雅,很快便掳获了玄宗圣心。

梅妃自幼喜爱淡雅,也喜欢同样淡雅的梅花。玄宗便特地在她居所阑槛栽种了一片梅林,居所阑槛由唐玄宗御书“梅亭”,并昵称她为“梅妃”。每当梅花盛开之时,玄宗便携梅妃来到这里赏花吟诗,恩爱无比。

后来唐玄宗又遇上心仪的儿媳杨玉环,纳他为贵妃。由于唐玄宗本人是个狂热的音乐“发烧友”兼音律高手,同样精于此道的杨贵妃大获皇上欢心,一时也是难舍难分。依照唐玄宗的本意,他想这两美女仿效当年舜帝的两个妃子 娥皇、女英, 友好相处。问题是梅妃和杨贵妃两人性格、气质完全不同,相忌很深,在宫里相遇时都是避路而行。

好在梅妃性格温柔和缓,不愿跟杨玉环一般争风吃醋,又在上阳东宫另住,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有一次,善工诗词的梅妃让人送给唐玄宗一首回忆往日温婉的诗。玄宗看罢,不免旧情复炽,便派小黄门偷偷把她接来自己寝殿,两人缱绻缠绵了一个晚上。

谁知道第二天,太监突然急报:杨贵妃冲进来了。吓得唐玄宗赶紧把梅妃藏了起来。杨贵妃在床前问唐玄宗∶“ 梅精 何在?”唐玄宗答到∶“ 东宫” 。贵妃大怒,道: “到处一片狼藉,御榻下有妇人凤鞋,夜间何人为陛下侍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大臣还以为是妾身纠缠陛下,请陛下出见群臣说明原由,妾在此阁以候圣驾返回。”

唐玄宗默不作答,杨贵妃便吵闹更凶。唐玄宗最后搪塞道: “朕今日有疾,不可上朝”。 杨贵妃还是喋喋不休,唐玄宗毕竟是皇帝,最后忍无可忍,便下令把杨贵妃撵回娘家。

但是,隔了一天之后,唐玄宗便茶饭不思,无端责骂左右。还是高力士善解人意,他在李隆基的默许下悄悄地赏赐了杨家,还遵旨给杨氏姐妹封了高官,悄悄的把杨贵妃又请了回来,玄宗还亲自召来梨园弟子调曲奏乐,哄杨贵妃开心。

杨贵妃第二次被撵是天宝九年,“ 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送归外第。 ”,即是触怒皇上,不顺从,被送到皇宫外的府邸。相传天宝九年二月,杨贵妃偷拿唐玄宗哥哥 宁王李宪 的紫玉笛,把玩一番之后,便吹了一曲。

唐玄宗闻笛声而知雅意,本来兴致不错地踱过来。可一看自己的爱妃是吹的自己兄长宁王的笛子,便不悦地质问∶“ 此笛宁王吹过,口泽尚存,汝何便吹? ”。嫉妒成性的杨贵妃显然对玄宗上次与梅妃私会耿耿于怀,便冷笑道∶“ 玉笛非凤鞋可比,陛下被凤鞋勾蹑,尚搁置不问,奈何责妾 ” 听杨贵妃翻旧账,本来就为吹笛心有芥蒂的唐玄宗也恼了,便再次把杨贵妃撵回了娘家。

两次被遣送回家的原因,不管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正史《资治通鉴》,记载都差不多。反正是杨贵妃恃宠而骄,得意忘形;有时候因嫉妒、吃醋而不温顺、撒泼、顶撞皇上。

其实唐玄宗毕竟是开创了“ 开元盛世” 的一代英主,后宫佳丽成群,未必整天去关注、琢磨某个女人的一言一行而发怒;杨贵妃再恃宠而骄,也未必敢在皇上面前不假辞色。据历史学家分析,杨贵妃两次被撵更可能的原因是李隆基在使用帝王心术,借题发挥给杨家的一个下马威而已,以稍稍打击一下他们家族的气焰。

杨贵妃受宠后,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大姐被封为 韩国夫人 ,三姐被封为 虢国夫人 ,八姐被封为 秦国夫人, 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她的远房叔伯兄弟 杨钊 ,原为市井无赖,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时令杨钊计算赌账,后被赐名杨国忠,获封宰相。这就是白居易所说的“ 兄弟姊妹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随着杨贵妃的得宠,杨家也跟着显赫一时。杨家接受招待的规格已经超出了规定的礼制;甚至还骑到了皇室的头上,有点招摇过市、无法无天的意味。

皇上的亲妹妹 持盈公主 在 三位夫人(杨家三姐妹) 面前只能让座而不敢就坐;唐玄宗的女儿 建平、信成两 公主因为和杨玉环娘家人有矛盾,杨家人就霸道到找到两位公主府上,强行追回皇上命令内府封赠给她们的东西,甚至直接把公主丈夫 独孤明 驸马都尉的官给撸了 !

如再不处理,恐怕整个江山都成了权倾朝野的杨家的了。玄宗毕竟是雄武之君,偶尔动动权谋,将杨贵妃撵回娘家,就达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借此灭一灭杨氏的威风。

果然,杨家三姐妹及堂兄杨銛,因贵妃被遣归家,感到大祸已经临头,或许有灭门之灾,整个家族也收敛了许多。在被遣期间,杨家族人相聚痛哭,堂兄杨銛要贵妃上书请罪,贵妃正在犹豫不决时, 杨国忠又来到府中,请杨玉环到密室中商议,国忠晓之以理,分析利弊。杨家人着急了,派人去求情,开始玄宗也是置之不理,杨贵妃真有点害怕了!

遗憾的是,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唐玄宗没了杨贵妃茶不思、饭不想。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看透了皇帝的心思,就在皇帝面前说了杨贵妃的好话,说她也是无辜的,都是她家人不知天高地厚,辜负了圣恩。

唐玄宗正想着如何化解相思之苦,听这些大臣一说,立即派人去看望杨贵妃。 杨贵妃见皇帝派人来看她了,感动地泪流满面,马上伏地认错,还剪下了自己的一缕青丝,转呈玄宗。唐玄宗一看到贵妃的头发,不能自己,立马派高力士将杨贵妃接回皇宫。

杨贵妃再次回宫后,知道皇帝离不开她了;也许正是由于这两次撵贵妃回家,唐玄宗也真的发现自己离不开贵妃片刻须臾,反而使杨贵妃更加受到宠爱,杨家也越发有恃无恐,把持朝政,让大唐王朝一步步由盛而衰。

天宝十五年的“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攻破长安,杨贵妃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 马嵬驿 时,军士发动叛乱要求清除杨氏兄妹。大将陈玄礼和部下怒杀杨国忠,并迫使玄宗赐杨玉环自缢,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一代美女杨玉环就此香消玉玉殒。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唐朝皇帝系列 :

1、 从神武皇帝到落魄太皇——“圣人”李隆基

2、 “圣人”第十八子李瑁“倒霉蛋”的一辈子

3、 杨贵妃两次被唐玄宗撵出宫门揭秘

4、 唐代臭名昭著的三大公主——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

5、 唐太宗李世民与名臣魏征的“相爱相杀”

6、 “脏唐臭汉”是个什么鬼?

7、 武则天称帝后为何以“周”为国号?

8、 “千古第一女皇”与她的四个孱弱的皇位继承人儿子

9、 从大隋的鹰爪到“逆臣”——唐高祖李渊

NO1群貂蝉。自从群吕被削弱后,群弓队以失去昔日辉煌,反计、长弓被削弱又使群步队迅速崛起,作为群步队的核心控场,群貂蝉其稳定的控制,使得该武将一度成为群步的核心,无群貂不群步。加上群貂蝉的抽得几率又相当低难度堪比刘备、吕蒙,因此群貂蝉女皇位置毋庸置疑。

NO2张春华,率土之滨里唯一一个能够封主动战法的武将,还是因为反计的削弱,使得张春华成为控场大神,其技能可使敌方武将两回合无法发动主动战法,配合上战必断金可达到物法双封效果,真是人见人爱,鬼见鬼愁,由于其技能发动几率较低因此排在群貂蝉之后屈居第二。

NO3黄月英,不动手也能杀的敌军哭爹喊娘!黄月英属于回合越久伤害越爆炸型选手,其伤害技能属于指挥型所以根本不怕群步、魏弓之类的强控队伍,一般标准战法是百战精兵和远攻奇略,是肉步的绝对标配打手,由于自身太过脆弱,需要刘备之类的强力恢复辅助,以及避其锋芒、神兵天降、无心恋战之类的辅助减伤战法,否则并不能体现肉步抗揍的特点。

NO4关银屏,菜刀属步打手、其技能100%每回合触发使其输出稳定,配上一骑、雄兵,再有辅助配上方圆辅助伤害,关银屏的输出简直爆炸,不过可惜的是因为该将智力较低,又因贾诩的存在,使得碰上都督、群步队还是会被吊打。

NO5王异其伤害类型跟司马懿、黄月英是一样的持续伤害,回合数越久伤害越爆炸,可惜只能玩弓兵,组魏弓的话,司马懿、张春华的地位王异是无法撼动的,做前锋又太伤,因此只能当替补或跟配杂牌队伍,但王异的能力还是不容否定的因此排名第五。

NO6马云禄,开荒名将!其技能永久两次普攻配上怯心、温酒伤害稳定又爆炸,猛虽猛可惜伤害是纯菜刀,面对众多的物封队伍,输出仍显吃力,不过也不妨碍其成为开荒红牌。

  上巳节 三月初三 春日恣情,祓除畔浴

  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某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流传,俗称三月三,又称“女儿节”。含意丰富,在最初是自我清洁的日子——祓除畔浴;此外是女儿节——中国多个女儿节之一;最后还可谓是古代传统的情人节——可以恣意示爱的日子,《周礼》中索性声明该日“奔者不禁”(大家认为这里的“奔”是什么意思呢?^_^)。

  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将三月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因三月初三多逢巳日。  

  这是个风情摇曳的美丽节日,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江渚池沼的水边,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这一天,除了已婚和家有丧事的,未婚男女都要参加官家组织的“鹊桥会”。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

  ----上巳节内容----

  ·祛邪求吉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杜甫《丽人行》所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描画唐代上巳节贵族女子春游。“上巳”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的祖先亲近自然、贴近自然的节日。它与水渊源深厚,人们泼水求吉。水边芳草萋萋,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互赠香草,不仅是定情之约,也有愿恋人身体康泰的祝福在里面。

  通俗来说,这是一个大家洗澡澡、防病虫的好日子,同重阳节撒雄黄有相似的目标。古人对卫生与健康的重视可见一斑。

  ·女儿节

  上巳节在中国古代又被称为“女儿节”。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的女儿节有多个,三月三的上巳(获允露面恣情)、五月五的端午(打扮或归宁)、七月七的七夕(练绣工与祈爱),都有女儿节之称。这些节日被冠以女儿之名,都从侧面反映了女性在传统中被分配的“家里蹲”形象。唯一例外的是四川有地以正月二十三为女儿节,却是纪念历史长河中唯一女皇武则天,敬一位为天下妇女扬眉吐气的女豪杰。

  女儿节习俗流传到日本后,日本固定以三月三为女儿节,又称雏祭。

  ·诗经中的爱情之节

  如果说七夕是“悲伤情人节”,那么上巳就是“幸福情人节”。秋天的七夕尽管有牛郎织女之间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日,七夕拉开的是一个哀伤的日子,一个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日子。而在春天的上巳则如花朵一样充满着萌芽的生机与光明。在有的传说中,制定它的是女娲,她分阴阳,定姻缘,制定了自由恋爱的上巳节。

  《诗经·郑风·溱洧》有录: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

  《溱洧》这幅淳美的古代风俗画,带我们回到了《诗经》时代那个已经消失于时间丛林中的情人节——上巳节,听到了芍药花瓣中间传出来的爱的声音:“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诗的开篇是一个全视角的拍摄:哗哗流淌的河水边,是无数手拿兰花调笑的青年男女。紧接着,镜头一转,圈定在一对青年男女的身上,展现了他们交往的过程。接下去又是一个放大镜头,是无数的“士与女”互赠芍药,定情嬉戏。 细细解读可见一幕古代的情人节画卷:

  这是农历的三月间,溱河和洧河迎来了桃花汛,春水涣涣。人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奔向河边,爱情和喜悦之情一起在心灵里疯长。岸上青草茂密,枝头鸟鸣啾啾,阳光金子一样铺洒下来,叫人春心荡漾。屋子里坐不住,三五邀约着,去河边参加欢会。河边,已然热闹如市集了,男男女女,往来如织,人人手拿兰草和芍药。他(她)们开朗大方地说着笑着,将春天清爽的空气搅动得欢腾起来。“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简简单单十四个字,就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欢乐祥和的游春图,传递给我们无数欣喜、兴奋的气息!这是法令允许的仲春之会:“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

  在如织的游人里,有位女子看到了男子,心一动。也不做何遮饰,这个日子,谁都可以恣情任性。她直直地上前问:“哎,去那边看看好么?”他有点惊喜,慌乱间竟傻傻地回:“已经去过了。”她一下就喜欢上了他那傻样子,仰着一张无邪的脸,调皮地说:“那就再去看看呗!”言外之意是:这次你会有收获哦。他松了口气,幸好她有缠人的可爱,才没有错过如此俏皮的女子。他们一路笑闹,回到水边。

  或许大家要揣摩这士与女的关系:他们可能认识,女孩儿可能老早就喜欢这帅哥,今儿个正好找个借口接近;也可能并不认识,只是一见钟情而已。这都没关系,我们要看的是那个时代情人节的欢娱。芍药则是他们在这个日子的寄爱之花。

  ----上巳节由来----

  上巳节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后汉书·周举传》:“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因知在先秦时,这个日子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

  此节在我国流传时间甚长,不少地区至今尚有余韵可寻,当然在节日性质和内容上已发生了不少变化;此外,一般多认为现在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盛行的各种以三月初三为期的节日活动,也与古代的上巳节有渊源关系。为此,对上巳节的起源及其原初涵义的探索,成为民俗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汉代学者应劭对上巳节的起源和意义作过阐述,大意是:这种活动远在殷周时就已经形成,政府还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应劭解释说,“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这种看法为许多学者赞同,如现代学者乌丙安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采用当时最好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这在楚辞中有生动的描写。祭神必斋戒,斋戒必沐浴,沐浴用兰汤,于是兰汤、兰草便与神灵有了联系。当兰汤沐浴成为一种辟邪法术时,这种沐浴活动就必须由专职的女巫进行组织和领导。三月上巳到河边洗除邪秽的“祓禊”风俗,从起源上看正与兰汤辟邪术密切相关。由《诗经·郑风·溱洧》的描写可以看到,春秋时期郑国的祓禊活动最为典型:每到三月上巳日这天,郑国男女倾城而出,来到溱水、洧水之滨,手执兰草洗濯身体,祓除不祥。同一时期,其他地区也有河滨祓禊的风俗。总之,早期的河滨祓禊礼俗与兰汤辟邪术属于同一巫()术体系,因其皆以兰草可辟不祥的观念为基础的,区别仅在于兰汤沐浴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时实施,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时举行;巫术中的兰汤沐浴一直保持着驱妖除邪的基本性质,河滨祓禊则朝着不同的方向演变和发展。

  民间传说中农历三月三,还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另外三月三除了上巳节外还是西王母生日。此说源于道教传说,每年此日,各路神仙都会赴瑶池献礼祝寿,著名的“麻姑献寿”由此产生。 上巳节还是人日。人日也是传统节日,相传女娲七天之内造出七种动物,按日排列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为人日。按子丑寅卯戊己庚辛辛酉戌亥的天干排序和甲乙丙丁辰巳午未壬癸的地支排序法,初七为地支巳日,所以巳日即人日,因此上巳节,也就是人日的节日。纪念人日要吃“七宝羹”和“薰天”。“七宝羹”就是用七种菜做的菜肴,而“薰天”是露天作的煎饼。另外还要用五彩丝织品剪成人形或金箔刻成人形挂在屏风火帐子上,以求吉利。

  ----上巳节习俗----

  如前见所述,水边沐浴、互示爱意都是这个节日的传统活动,此外各地还有许多风俗。

  某地记载(南枝注:原资料无考)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城乡人民还登惠山、鸿山、斗山、西高山踏青。 三月初三为南乡峻嶂山的庙会节场,香船游肪停满烧香滨。婶婶山麓雪浪乡的农民,有快船比赛风俗。上午,各村青年摇着快船,满载村民,赶至辉蹿山看庙会,游节场。午后,快船集中到葛埭桥附近的长广溪参赛,看过迎神赛会和游节场的男女老少也到此观看快船比赛。参赛的快船先作自由表演,各显神通。接着由表演中涌现出来的佼使者自由结合,以两船为一组进行比赛。小组优胜者再自由结合,依次比赛,直至决出冠军为止。比赛时,岸上人声鼎沸,锣鼓喧天;河中船如飞箭,急流勇进,甚为壮观。

  ·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祓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云南初春流传的洗脚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

  ·曲水流觞

  在上巳节中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在上述三种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来的。不过,这是一种比较文明的求孕传统。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则是这种传统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会男女

  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有残存,如广西左江崖画、成都汉墓画像砖上都有男女野合图。后来的记载也多见此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踏青也是此类遗风。江苏武进地区在初三游南山,民谣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

  ·蟠桃会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拜西王母在全国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风俗,如扬州拜三茅真君,又称瞎子赛会。温州则在农历三月三供无常鬼,祈求健康,多生贵子。厦门有石狮会,成都有抛童子会。在抛童子会上,谁抢到童子,谁就能生子,故抢到童子的人被视为英雄。山东齐河不育妇女,在农历三月三要去娘娘庙烧香叩拜,主持赐给一根红线,求育者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象征娘娘神赐子,生子后把泥娃娃放在墙洞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要给娘娘神烧香上供。在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大姐拴娃娃”年画,说明京津地区也流行拴娃娃风俗。现在农历三月三已经逐渐被淘汰了,但各地还有类似风俗,如安徽繁昌的接三姑娘、浙江丽水的龙子庙会、吉林永吉的龙王祭、浙江海宁的双忠庙会等等。 上巳节虽然主要是祈求人类繁衍,但是古代信仰认为人的繁衍也能促进农作物的繁殖。民间流传的麦生日,就认为麦与人一样有一种生育能力。农历三月三在吉林有许多节日活动:一种是瞎子会,即盲人集会,选会首,共聚餐,实行自我保护;另一种是大神节,在此举行萨满出师会,并抬神出巡,此后作法时就可独立跳神了。有的当天还要祭仓神,成为祭犁日,从此开始春耕活动。正因为如此,上巳节之后,人们就开始了农忙。 古代有些地方,在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最好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桑喂蚕。

  上巳节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流行,如朝鲜族的三巳节、土族的三月三,白族、布朗族、侗族、壮族、黎族、畲族也过上巳节。

出自《谢赐珍珠》,选自《梅妃传》(陶宗仪《说郛》卷三十八),唐玄宗的梅妃江采萍所写。收录于全唐诗。意思是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全诗如下: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译文如下:

我很久没有画我的柳叶眉了,面上的残妆和著眼泪打湿了我的红绡衣。

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注释如下:

红绡:红色薄绸

寂寥:寂寞空虚。

扩展资料:

江采萍(公元710年-公元756年),号梅妃,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称江东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

开元中,唐玄宗遣高力士出使闽越,江采萍被选入宫。唐玄宗爱如至宝,大加宠幸赐东宫正一品皇妃,号梅妃。江采萍风韵神采,无可描画,精通诗文,曾深受玄宗宠幸。  

梅妃喜梅,气节若梅。后被杨贵妃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落逃没带冷宫中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尽。

——谢赐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