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封建文化之舞蹈巅峰是表现在《霓裳羽衣曲》吗?

游戏攻略011

中华封建文化之舞蹈巅峰是表现在《霓裳羽衣曲》吗?,第1张

中华封建文化之舞蹈巅峰是表现在《霓裳羽衣曲》吗?
导读: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的王朝之一。唐代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朝的文化正处在一个东西方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期,唐朝在向周边国家输出文化的同时,也汲取了外族文化,这些文化的交流使得唐代在文学、美术、舞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的王朝之一。唐代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朝的文化正处在一个东西方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期,唐朝在向周边国家输出文化的同时,也汲取了外族文化,这些文化的交流使得唐代在文学、美术、舞蹈等各艺术领域都站在了世界之巅。

(开元盛世)

唐朝音乐舞蹈发达,音乐方面以高昌乐为代表,舞蹈上则是健舞和软舞最为出名。唐代的舞蹈则是古代舞蹈皇冠上的明珠。

《霓裳羽衣曲》更是代表了盛唐时期舞蹈艺术最高水准,对后世舞蹈艺术的影响极大。

中国的舞蹈艺术在唐代到达了一个辉煌的时代。盛世之中的唐舞犹如盛开的百花,植根在广阔深厚的沃土上,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异域舞蹈艺术精华,是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的巅峰。

一、盛世欢歌——《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仍是世界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开元年间唐玄宗的作品,安史之乱后失传,五代时由南唐后主李煜在残谱的基础上按谱寻声,补缀成曲。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触发灵感而作;第二种说法来自《唐会要》: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改编西域胡曲《婆罗门曲》而成;第三种说法认为此曲前部分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而作;后半部分则是吸收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玄宗梦上女儿山)

《霓裳中序第一》描写的是仙乐飘飘、舞姿婆娑的情景,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全曲分上下厥,歌词为长短句,音调古朴,体现了唐代燕乐侧商调的典型风格。

全曲情调闲雅而沉郁,特别是两处(降7)音与“人何在”、“飘零久”的歌词相配合,更加深了感情色彩。倍受青睐唐玄宗的青睐。玄宗曾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

(白居易)

白居易、元稹在诗中均描写过《霓裳羽衣曲》的表演,也有不少诗词传世,说明《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

可惜安史之乱使得《霓裳羽衣曲》成为绝唱,虽然后来李煜花了大力气整理并在南唐排演,但由于乐谱残缺不全,已不再是原汗原味的《霓裳羽衣曲》了。

二、《霓裳羽衣曲》为什么是唐代歌舞的绝唱

《霓裳羽衣曲》和印度乐曲《婆罗门》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的方式将58首带有胡乐风格的乐曲重新创作、整理、命名,其中就由《婆罗门》发展来的《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剧照

《霓裳羽衣曲》是中华文化和异域文化交融的产物,带有些西域佛教音乐的风味,吸收了印度佛曲的精华,舞姿上也糅进了西域舞蹈中一些精彩的旋转动作。

“霓裳”、“羽衣”二词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舞蹈起源于宗教,唐朝奉行佛道并用的宗教政策, “以李氏出自(太上)老君,故崇道教”。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大乱后的社会经济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而佛教经过魏晋时期数百年的长足发展,唐代达到极盛,在社会上的影响非常深入广泛。

佛教与道教是当时信奉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两种宗教。道教是在中国成长,在吸收古代巫术文化后逐渐形成,其本身无歌舞,但通过舞蹈在宗教活动中弘扬教义,以歌舞渲染了宗教文化的色彩。

(开元时的长安)

艺术源于生活,当时的舞蹈艺术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佛教和道教色彩。舞蹈艺术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反映人们的思想、信仰、生活和审美,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励精图治,大唐王朝达到极盛,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国力强盛,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唐朝这种博大包容、开放进去的精神,造就了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那是一种兼收并蓄、洋溢着勃勃生机的精神。唐玄宗本人深爱带有道乐清丽淡雅特色的法曲,因此经他加工的《霓裳羽衣曲》也带有佛道混融的色彩。

(丝画中的唐代宫廷舞)

《霓裳羽衣曲》对表演者的要求很高,要求舞者美丽、雅致,讲究服饰淡雅,动作轻盈飘忽,突出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霓裳羽衣曲》从音乐、舞蹈到服饰,都力图传造出一种“仙意”,把那种虚无缥缈、美妙得神仙幻境用乐曲表现出来。

创造一种与客观现实不同的另一个境界。这是对立“现实”的“突破”,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和升华。其构思的新颖别致、立意的独出心裁、舞蹈设计的别具一格,都达到了唐代浪漫主义乐舞作品的高峰。

《霓裳羽衣曲》开场由各种乐器奏出自由、悠扬动听的散序。接着慢拍子的中序,引出翩翩起舞的舞人。

(宫廷乐队)

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中舞者的轻盈舞态:“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轻盈飘忽的旋转,流畅行进的舞步和突然回身动作的巧妙结合,优美柔婉的“小垂手”舞姿,轻急而行,衣裙如浮云飘起,像仙女在云朵中移动。

紧接着,“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快速激烈的舞蹈动作,使装饰的环配缨珞不断跳跃闪动,发出清脆的声音。

在一段快节奏后,忽然像美丽的鸾凤收翅停飞,在“长引一声”的慢节奏延长音中结束。

白居易赞叹: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唐代诗人郑嵎曾根据老宫人的回忆,在《津阳门诗》中描述了玄宗生日时,杨玉环宫妓们表演《霓裳羽衣曲》的盛大场景:

“又令宫妓梳九骑仙髻,衣孔雀翠衣,配七宝璎珞,为霓裳羽衣之类。曲终,珠翠可扫”。

在“跳珠撼玉”的激烈舞蹈动作中,宫妓的佩饰散落在地,发出了“曲终,珠翠可扫”的感叹。

唐玄宗极爱看杨贵妃领舞的《霓裳羽衣曲》,在舞蹈中,杨玉环手持幡节,穿羽服,饰以珠翠,飘飘然有如飞翔在云端的仙鹤,让唐玄宗迷恋不已。

剧照(贵妃起舞)

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中写道:“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也是将舞动的杨玉环描写成王母身边的仙女,可见以杨玉环为代表的唐代舞者水平已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

完整的《霓裳羽衣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共36段,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散序阶段不舞不歌,中序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有歌有舞;曲破又名舞遍,以舞为主。

如图:

—————————————————————————————

第一层结构: [散序] [中序] [破]

—————————————————————————————

(器乐为主) (歌唱为主) (舞蹈为主)

《霓裳羽衣曲》是歌、舞、乐三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宠大而多变的曲体,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南宋年间,姜白石为《霓裳羽衣曲》的“中序”填了一首新词: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彷佛照颜色。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这首歌词音调古朴,与曲中的降七度音相配合,体现出唐代燕乐侧商调的典型风格。两处降七度音与“人何在”、“飘零久”的歌词配合、加深了感慨的色彩。

(剧照:唐玄宗与杨贵妃)

《霓裳羽衣曲》在舞蹈上采用了传统舞姿“小垂手”等,又糅进了西域舞中精彩的旋转动作,使其在原有矫健豪放的气质上,多了飘忽不定、回旋宛转的特点。

动作轻盈飘忽、优美柔婉,无不显示出顶锋时期唐代舞蹈的圆润流转,以致白居易观后惊叹“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三、《霓裳羽衣曲》对后舞蹈的影响

佛、道二教,历来是封建统治阶级驾驭百姓的工具。宋代舞蹈上继承了唐代《霓裳羽衣曲》佛道混容的色彩,宫廷乐舞的主要形式是“队舞”,它是舞人众多的、程式严格的表演队伍。

唐代舞蹈中的许多经典作品,都被继承发展。如《霓裳羽衣曲》、《朽枝》、《剑器》、《浑脱》、《菩萨蛮》等,在宋代宫廷变成《拂霓裳队》、《朽枝队舞》、《剑器队舞》、《玉兔浑脱队舞》、《菩萨蛮队舞》。

(现代还原的宋代宫廷舞蹈)

宋代 “队舞”在唐代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表演人数由数十人至上百人,兼具礼仪典礼和娱乐欣赏多种功能。

在服饰和场景效果上受《霓裳羽衣曲》的影响较大,讲究华美的服饰和唯美的场景效果,如《佳人剪牡丹》、《采莲舞》都用大量的服饰和道具表现仙女乘轻舟翩翩起舞的动人场面。

元代大曲在结构上也是基本套用唐代,但体量上较为短小。元代将唐代大曲“裁截用之”,多以单人、双人舞的形式呈现。

(清代宫廷舞)

封建社会后期,舞势衰落,戏曲兴盛。而戏曲也吸收了《霓裳羽衣曲》的部分特点,讲究圆润流畅,曲折变化;节奏鲜明,动静结合。特别是演员们的服装,富丽堂皇、明艳照人亦汲取了不少唐代舞蹈的特色。

《霓裳羽衣曲》是封建社会舞蹈艺术的高峰,至今无出其右者。这是因为她产生于“开元盛世”那个伟大的年代,那是个古代燕乐舞蹈最繁荣的时代,是产生了公孙大娘、谢阿蛮等伟大舞蹈家的年代,也是封建社会达到顶峰的时代。

(现代的霓裳羽衣舞)

正是那个时代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人民安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交往频繁,使得汉族舞蹈与其他各民族融合借鉴,广采博收,大胆创新,才能创作出《霓裳羽衣曲》这样冠绝古今的舞蹈,才能出现优秀舞者来表现这些舞蹈。

艺术只有在盛世才能达到顶峰,正是开元盛世这样的时代,使得舞蹈发展生气勃勃,才能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怀念那个大唐,盛世光环笼罩下的大唐,那个贵妃翩翩起舞的大唐。我们相信,我们现在经历的年代,是一个比盛世大唐更开放、更包容、更繁荣的年代,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能够流传子孙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