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吴川有那些名人?急!!!

游戏攻略08

谁知道吴川有那些名人?急!!!,第1张

谁知道吴川有那些名人?急!!!
导读:千百年来,吴川之地哺育了无数儿女,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 仁人志土、骚客才子,他们或德高,或才著,或赤胆忠心、英勇 报国,他们成就卓著,扬名在外,受人敬仰、爱戴,令吴川的乡 亲父老引以为豪。虽然世事变迁,历史一年年远去,但他门的事 迹是吴川的历

千百年来,吴川之地哺育了无数儿女,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

仁人志土、骚客才子,他们或德高,或才著,或赤胆忠心、英勇

报国,他们成就卓著,扬名在外,受人敬仰、爱戴,令吴川的乡

亲父老引以为豪。虽然世事变迁,历史一年年远去,但他门的事

迹是吴川的历史掌故中最有意味的一笔。

刘承忠

元代吴川人(生卒年月不详)。元朝未年任江淮指挥

使。当时江淮地区(今江苏、安徽一带)大旱,蝗虫终被扑灭,为

江淮人民立下大功。

元亡后,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尊他为

“刘猛将军”,建庙祭把。清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诏令全国各

省,府、州、县,建“刘猛将军庙”,每年春秋祭祀。

林廷献(1454~ 年) 字公器,吴南峰,明代吴阳霞

街人。曾受业新会陈白沙先生门下,学问大进, 24岁中举人,27

岁弘治庚戌科(1490年)中进士。初任永嘉县知县,适遇天大旱,

林廷献反对求神祷雨,倡率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解除旱患。

每遇灾年,则开仓赈济。重视文教,开拓学宫,文风大振。升任

苏州同知时,永嘉人民挽留拜送,井建生饲,奉祀追思。苏州同

成任务。奉命监造夏周二公伺,仅花极少费用,不到两个月就完

成满竣工,奉命清理崇明沙田丈量工作,革除旧习,颁发新规。并

严厉革除织造陋规,大大减轻群众负担。在任三月,因母丧丁忧

在家。后补建昌同知,公正廉明,精兵简政,成绩昭著。离职后,

当地百姓建立生词敬祀。

林廷献生平勤学守信,淡视功名富贵。其精通理学,深受陈

白沙器重,亲笔写了“击玉又敲金,思君对我吟,江门临水坐,明

月二更深”中堂一幅赠与林廷献。清代翰林陈兰彬曾在其上加记

题跋,现在复制木刻横幅留存。晚年著有《南峰诗集》木刻本,现

已失存。

欧光宸

( ~1653年) 博铺镇人,出身书香世家,明天

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明崇侦七年(1634年),考授知

县,候任期间在家乡茂山书院招聚生徒讲学。对贫苦学生免收

学费,生徒日增,文风昌盛。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

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顺治四年(1647年)清兵南下,占领

高、雷、廉、琼各州县,清廷官吏恣意压迫搜刮,强令百姓剃发,

因而群情激愤,民心大变。 当时南明吏部侍郎洪天擢授高州军门,

招兵往海南拟图恢复。顺治四年四五月间,吴川杨浮八(塘鸡村人)。

姚起岩、茂名周冤等巨余人,不甘受压迫,投奔海南,以图“反清复明”,

他们在同往海南途中,联络信宜、茂名、遂溪、广西各地好汉,准备举事。

茂名的李振玺、遂溪的郑良哉。吴川北丹的郑淑真、山口的龙泉

剑纷起响应,聚集数千人,开展反清斗争,公推欧光震为“盟

主”。先后攻占梅录及吴川县城吴阳,将清政府的海防同知、知县、

巡捕、教官、县丞等尽皆杀掉,并破狱开仓,声威极盛。南明永

历帝封授欧光宸为海南盟军道按察司副使。

当时,吴川分属两个朝廷,东水属清。西水属明。欧光宸率

众集结博铺与清兵相抗,不久,清将汪齐龙因内讧被杀,吴川全

县复明。此后,明清进行拉锯战,自顺治四年二月起至顺治十二

年正月止(1647~1655年),吴川8次反复,即4次“归清”,4次

“复明”。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部属副总兵

陈武、参将李云珍发兵攻打化州、吴川,散捉乱抢,十室九空,男

女被杀干余人,欧光宸在这次战役中被俘,解至高州城,知府勒

索赎金800两银,光宸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林联桂

(1774~1835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又字辛生,塘

缀新村(今日头屋村)人,博学能文,才思敏捷,对客成诗。嘉

庆六年(1801年)拔贡,九年(1804年)中举,以后长寓京师,

广泛交游,与黄玉衡、黄培芳,张维屏、谭敬昭、吴梯、黄钊等

台称“粤东七子”,日常吟诗自乐,道光八年(1828年)联桂53

岁,始中进士,任湖南绥宁知县。任上,因虎奚书院经费不足,修

库甚薄,捐出自己薪傣,添置田租20石,并多方设法为书院充实

基金,拓建院廊两所,亲为肆业学生讲课。绥宁县志已90年来修,

联桂即组织人力,主持续修,后实授新化署晃州直棣厅通判,历

任政声卓著,极受上级器重。最后调任邵阳,死在任上,终年62岁。

林联桂生平著作很多,有《见星庐诗稿》正续共22集。《见

星庐古文》3集,《姘体文》2集、《文话》,《赋话》、《诗话》,《馆

阁诗活》、《作吏韵话》。《讲学偶话》、《续清秘述闻》、《日下推星

录》等。尤其工诗,清代名诗人及诗论家赵翼评他的诗说“其所

为诗,雕勉万品,牢笼众态,格律不-,雄骋莫当”(赵翼《见星

庐诗集序》。张继屏在《见星庐诗集序》中,也为他诗作了很高

评价。特别是他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深切关心

人民群众疾苦,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贪婪无厌,更作了无情的

揭露和鞭挞。

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后辈士干将其遗著呈送国史馆保

存。

林召棠

(1786~1872年) 字爱封,号市南,溢隘文恭,吴阳

霞街村人,父泰雯,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少年随父教馆攻读。清

嘉庆八年(1803年), 17岁为秀才,学使姚文田称赞为“海滨俊

才”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评阅其考卷,认为极有前途,选拔

为贡生,并让其与自己儿子一起研读。嘉庆二十一年癸未科状元

及第。皇帝阅其卷未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

问。”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丧返家丁忧。道

光八年返京供职。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择举人

65名,其中呼延甲、张市(曾任广东巡抚)、牛树梅等11,后

皆中进士,颇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场污浊,以终生奉母为名

告假还乡。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召棠受聘肇庆府端溪书院主讲,连续

15年,弘扬文化,培养不少人才,为教育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

绩。如顺德罗停衍尚书、高要冯誉骑侍郎等都曾受过教诲。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来粤查禁鸦片,与召棠书信来

往,咨询谈论民生吏治,井赠召棠一联:“彩衣荣似三公滚,珂第

祥留五色云。” 林召棠为人尚气节,淡仕宦,爱廉洁,重工农,怜贫苦。道

光二十二年(1842年),同年翰林黄广荫就仕,召棠辞谢。黄广荫

复书中有:“圣眷方殷,臣心似水,问高尚若是!”黄素知召棠生

活淡泊,又从京都领取吴川盐围补给银寄与召棠,他不受,此款

存省多年,后托翰林陈荔秋送返朝廷。在村中首创“义仓”,救济

贫民。为县倡议举办“宾兴”(奖学基金会),并作《吴川宾兴刍

议》文。

林召棠59岁母丧丁忧,从此,居家不出,在村边“金莲庵”

旁作“寄庐”,题曰,“四十树桃花禅室,”结茅布石,种花植树,

每当春和景明,潮生月上携杖徜样林霭问,或邀朋约友,载酒

莲塘,吟诗梅下。暇则焚香静坐,观书临贴,意趣超然,著有

《心亭亭居诗存》、《文存》、《笔记》等书传世。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二月,林召棠逝世于家,终

年87岁。

陈兰彬

(1816~1895年)字荔秋,黄坡镇黄坡村人。 22岁

以优行贡京师,清咸丰元年(1851年)中顺天举人,咸丰三年中

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后改任刑部后补主

事。咸丰十年,因母病告假返乡,在同州主讲高文书院。并倡议

捐资重修该书院,以弘扬文教,培育人才。

清同治二年(1863年),陈兰彬回京受命清理积案,昭雪不少

冤案。后又因黄河泛滥成灾,奉命大名府赈济,营救大批灾民。并

亲自到黄河两岸考察,研究治河要诀,写成《治河刍言》8卷,提

出恨治黄河的积极主张。

清政府为培养军事人才,学习外国技术,决定于清同治十一

年(1872年)开始陆续选派幼童4批共120人赴美学习,是年八

月十一日,任陈兰彬为监督、容宏为副监督,率领第一批学童30

人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不少学生勤奋学习,

几年后就读完小学、中学而入大学。锻炼成才的如詹天佑。伍廷

芳、唐绍仪、梁敦彦等人,如詹天佑学成归来后,对我国铁路事

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兰彬在美期间,被委古巴专使,往古巴调查了解古巴华侨

受奴役、迫害、买卖、鞭答、生活无着等情况,向清政府提出详

细调查报告。次年与古巴殖民者西班牙当局交涉谈判,结果签订

了改善华工待遇的《古巴华工条款》,解决华工不少痛苦、人身自

由和合法权益问题。

清光绪四年(1878年〕,清廷任命陈兰彬为驻美国、西班牙、

秘鲁三国公使。在任期间,继续深入了解侨工情况,关怀侨胞工

作生活,多次向侨居国交涉。抗议,以保证华侨利益,深受华侨

爱戴。光绪七年奉诏回国。

陈兰彬历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资

政大夫,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还任驻

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等职。

晚年告老还乡,主讲高文书院,先后纂修《高州府志》24卷。

《吴川县志》10卷、《吴川风俗志》1卷、《石城县志》10卷;还著

有《毛诗札记》、《使美记略》、《使美百咏》。《治河刍言》、《泛搓

诗草》、《重次千字文》等诗文集。

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十二月十四日,陈兰彬在家逝世,终

年79岁。

李士芬

(1887~1928年)振文镇边村诵村入。1925年投身

革命,积极参加农民运动。1926年初加入中国***,被选为县

支部委员,并任吴川县农协会筹备处筹委,负责农运工作。1926

年3月15日,率领振文农民数百人举行反“三捐”(即蒜头捐、

蒜串捐、壳灰捐)示威游行,积极开展反对官僚地主土豪劣绅的

斗争,最后取得全部胜利,后被任命吴川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率

领常备队40多人和不脱产的预备队伍,白天协助工纠缉私,晚上

打土匪。1927年,“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15”

国民党右派广州开始大屠杀共严党人和革命群众,不久国民党右

派在南路也进行清党运动,南路的***党组织撤退到广州湾赤

坎,成立“南路革命委员会”,李士芬当选为委员并被正式委任为

吴川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组织一支300多人武装队伍,举行暴

动,在山圩、斗门一带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打迂回战1个多月,杀

伤不少敌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后因敌众我寡,武装力量悬殊。

牺牲惨重,最后剩下10多人分散活动。

1928年10月15日,李士芬在振文独竹村被捕,11月15日

在黄坡英勇就义,终年41岁,1959年3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炎

(1902~1945年) 又名巨炎,字光中,塘缀镇樟山村

人,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出生于越南海防。民国初年随父

归国,在村中读过私熟两三年,旋即到广州湾当工人。20年代初

参加粤军,大革命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特务长,排长、营长等

职。1931年任十九路军旅长兼副师长,代理师长职务。在蒋介石

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中,张炎为援救被红军包围的

十九路军总部和蒋鼎文第九师,率部对红军作战,结果全师死伤

了2/3。从此,吸取教训,发誓不再参加反共内战。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931年2月30日,张炎接到十

九路军总部命令,即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抗战,先后在吴淞,庙行

战役中,浴血奋战,重创日军。

1933年福建事变前夕,张炎接任国民党独立第四十九师师

长。福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任第四军军

长。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蒋介石曾委任他为第七路军副总指挥。

不久,他偕夫人郑坤廉出国考察欧美和苏联等国。

1936年秋回国。“七·七”事变后,张炎回到广东,被任为广

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2月,

在梅录成立第十一区统卒委员会,提出“抗战利益高于一切”和

“保家卫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口号,与***合作,共同

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10月接任广东省第十一区游击司

令,深感力量不足,亲自往香港与***组织联系,要求帮助解

决干部问题。廖承志等同志接受他的请求,由中共广东省东南特

委派了一批干部到高州,帮助张炎开展抗日工作,1939年3月,张

炎担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致力整军武,励精图治,依

靠***员和进步人士,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真诚与共

产党合作,使高州六属出现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张炎的爱国行

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嫉妒,1940年6用被迫辞职。

1944年广西会战前夕,张炎被委任为国民党第四战区中将参

议,派回广东南路视察,发动民众抗日。g月回到吴川,与中共南

路特委合作,发展地方抗日武装。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

共,迫使他举行武装起义。 1945年1月14日,张炎、詹式邦(曾

任吴川县长。当时任电梅吴挺进司令)率所部700多人攻下吴川

县城塘缀。当即得到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大力支持,共同解放吴川

全境。张炎将起义部队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张炎任军,詹

式邦任副军长,公开宣布拥护***的抗日主张。

张炎起义,轰动了广东南路,国民党当局惊惶失措,他们集

中优势兵力围攻吴川。 1945年1月下旬,张炎率所部向廉(江),

化(县)转移,在化具中桐与人民杭日游击队会师,共商抗日大

计,决定攻下廉江塘蓬后,挥师粤桂边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2月

1日,张炎部队在廉江灯草村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袭击,起义

受挫。张炎带着10多个随从人员人广西找李济琛、张发奎联系。

3日在博白英桥圩被当地顽军逮捕。3月22日,玉林专员梁朝玑

执行蒋介石命令,将张炎杀害。张炎英勇不屈,慷慨就义。

李汉魂

(1895~1987年〕 字伯豪,号杰华,又号南华,中

山镇岭头村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小时在家读书,曾肄业广

东高等学堂法科专业,后又改考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及武昌陆军

预备学校第二期, 1916年转入保定军校第六期,1919年毕业。他

早期参加同盟会,后参加中国国民党。

保定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阎锡山部任见习军官,后因

病回乡,在吴川中学执教。不久到粤军第二师担任排长。连长、营

长等职。

1925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驻

粤各军政编为国民革命军,李汉魂在李济琛的第四军第十二师任

参谋长,跟随师长张发奎参加东征陈炯明,南征邓本殷的战斗,为

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贡献力量。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罕汉魂改任第四军第十

二师三十六团参谋长。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及围攻武昌等几次

重大战役,11月回师武汉休整,李汉魂升任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

立国民政府,与从广州迁到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抗,造成分裂局

面。第四军扩编的部队已分为两派,拥蒋的陈铭枢到上海去找蒋

介石,赞成反蒋的张发奎则投靠汪精卫,为巩固武汉,扩编成立

二十五师,李汉魂升任该师少将副师长。是年4月,武汉国民政

府继续誓师北伐讨奉,李汉魂首战河南上蔡城战役胜利,又在临

颖阵地,攻溃奉军,进占许昌、开封,俘获奉军师长富双英。胜

利回师武汉,被提升为二十五师中将师长。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周恩来、朱德等举行八一南昌起义。

3日,起义军南下广东,李汉魂随张发奎尾追至赣州。9月,取得

李济琛同意,再率部回广东,奉命驻守惠州,以阻止叶挺、贺龙

起义部队东进,12月,中国***领导广州起义,建立革命政权。

张发奎即调李汉魂等部队回广州镇压起义。 1928年,李汉魂参加

蒋介石的北伐,在山东配合友军歼灭张宗昌军阀残部后,集中整

编,第四军改为第四师,张发奎任师长,孪汉魂任副师长。

1929年参加蒋桂战争,经历了花县。北流、衡阳几次混战失

败后,李汉魂辞职离开第四军赴港居住了一个时期。造粤桂合作

后,1933年,陈济棠任命李汉魂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

1934年调任独立第三师任师长兼粤北区绥靖委员,并任第三军副

军长兼师长,后驻汕头,负责地方“绥靖”及指挥粤东军政。

1936年初,在汕头出现一个日军倒毙事件,引起日中关系轩

然大波,日方竟派来3艘军舰,威胁恫吓,李汉魄及其所部官兵,

怀着满腔怒火,赶修工事,堵塞漏洞,成立各组织准备应战。同

时和战士们披甲佩剑,守卫在南海边缘潮汕地区的国防第一线,正

在此时,陈济棠却与李宗仁、白崇禧联合起来,发动“六一西南

事变”企图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挥师到武汉之后,由长江

而下,直指南京,实行武装反蒋,以便取而代之。李汉魂见此外

患严重之际,国内豆箕相煎,对团结抗日甚为不利,他认为陈济

棠厚己是私恩,反抗中央是公敌。经一再恳劝无效,遂“封金挂

印”,辞职赴港。井发电文三通:一为苦劝陈济棠息兵同结,共御

外侮;一为呈国民党中央元首,阐明西南兴兵内幕,请统筹大计,

团结抗战;一为请粤省各级将领共体时艰,不可苟从。电文发出

之后,影响甚大,陈济棠众叛亲离,下野赴港。西南事变解决之

后,李汉魂即返粤复职。

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继而“八·一

三”进攻上海,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推动下,全国军民奋起杀敌

抗日,全面开展。李汉魂升任六十四军军长,请缨北上抗日,1938

年春,奉准开赴陇海线,5月16日,日军土肥原师团主力万余人,

大炮七八十门向归德,兰封进犯,企图截断陇海路,阻止我国

军队从徐州南下的通道。李汉魂奉命为薛岳第一兵团第一路总指

挥,部署所部分三路防守,亲率六十四军主攻盘踞罗王泰之敌,用

重炮直射敌据点,战斗异常激烈。5月27日夺回了罗王寨。同时,

七十一军也克复了兰封,从而打通了陇海线,使徐州会战后的主

力部队得以沿陇海线西进。国民政府最高当局特授予他“华胄荣

誉奖章”1938年7月22日,日军进攻武汉,李汉魂奉调参加武汉保卫

战,负责指挥浔线的战斗。 25日,日军又在九江附近登陆,九

江失守,敌军又沿南浔线星予洲登陆,向德安进犯。李汉魂调集

8个师的兵力,运用“一鼓作气”的战术,把敌1万多人压到从深

不到3里的张古山的狭地之中,最后聚而歼之,取得了德安大捷。

所部获“钢军”锦旗奖1面。

1938年10月21日,广州失守。 11月李汉魂受任广东省政

府主席, 12月率师回粤。1938年3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改组,

李汉魂当选为主任委员。

1939年12月中旬,日军2个师团和1个旅团分三路向粤北

进攻,李汉魂受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暂编的第二军、六

十二军、六十四军及中央军增援部队,在北江西岸追剿敌军,取

得胜利。为此,广东各界在曲江召开了胜利祝捷大会。

1940年1月,李汉魂辞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职,全力从事

广东政务,他在广东任省政府主席6年8个月。

抗战胜利后,李汉魄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后到欧美考

察。 1949年元旦,李宗仁代总统职,他应召回国任上将参军长:3

月,何应钦继孙科组阁,李汉魂任内政部长,不久,辞去职务,转

道香港赴美定居,1982年应廖承志同志的邀请回国访问。1987年

6月30日病逝于美国纽约。其骨灰由女儿李侦带回祖国安放在广

东韶关古刹——南华寺。

李汉魂生前癖爱藏书藏画,忱于佛教哲理,公余还爱舞笔弄

墨。著有《岳武穆年谱》、《梦回集》、《日记》(上下集)。《欧洲散

记》、《拉丁美洲游记》等书。

参考资料:

http://wwwyinshacom/com/wuchuan/吴川简介/吴川历史名人/吴川历史名人htm

“群雄讨董”为大家提供了全新的势力阵营以供选择——董卓势力。 率土之滨 怎么加入董卓势力一起来看看群雄讨董玩法介绍。

加入阶段:

董卓势力并不是赛季刚开始就可以直接加入的,而是在天下大势汉室衰微达成之后,在地图各处刷新出东汉军营,玩家战胜东汉军营后将可以获得加入董卓势力的资格。

汉室衰微之后增加了新的天下大势太师乱京,这个阶段中将统计加入董卓势力的人数,在该人数达到上限或是太师乱京时间截止时,加入董卓势力的入口将会关闭。

因此,加入董卓势力的操作只可以在这一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

加入董卓军的具体操作是对东汉军营发起攻击并战胜,以获得太师令和太师手谕。其中东汉军营共有两个等级,一、二级东汉军营的守军难度均为一支Lv5守军。

战胜一级东汉军营后可以获得一个太师令,即一个加入董卓势力的资格。而二级军营将额外提供五个太师手谕,可以用于邀请其他群雄势力直接加入董卓势力。

战胜东汉军营后,在界面上将会显示出“董”字,这时点击该按钮就可以进入到加入董卓势力的确认阶段。

确认后,玩家将加入到董卓势力,并重新选择出生地。从图中可以看到,对于董卓势力,只有雍州、豫州、兖州三个州可以进行选择。

发展阶段:

如我之前提到的,在进入资源州,成为董卓势力时,虽然建筑等级均得到了保留,但是出生时仍旧是处于临时营地状态,需要重新攻占九宫格来建立主城。

而在资源州中,很难找到低等级的九格土地。因此,董卓势力也为此提供了新的个人技术----扩编。扩编可以将武将的兵力上限提高2000,而且这一技术在成为董卓军之初就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消耗技术点。

这就意味着在成为董卓军之后,一支部队的兵力将可以直接增加6000,考虑到在汉室衰微达成时普遍的打地进度,进入董卓军时的部队兵力加上额外的6000兵力,能让大家顺利地攻打下四级地和一部分的五级地,从而重新建立主城。

同时,不消耗技术点的封邑技术,可以为成为董卓势力的玩家,提供所有资源高达4000/小时的产量,并额外增加10个领地上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董卓势力需要重新开局的问题。

党卫军也分一二线部队,一线部队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招收的士兵必须体格健壮,180cm以上,纯正雅利安人种,是纳粹党员)最先进的武器优先配给,不及优先配给,不过在大战之初党卫军的参战部队表现不好(没有武器优势,缺乏军事训练)但中后期是绝对的主力,这有战斗力一个评价,比较客观。(不代表被人观点)

第一 党卫军第二装甲师(帝国)

帝国师被公认是武装党卫队的顶尖王牌,作为党卫队最早的组建的师级部队,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组建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扩编为师而挤占了帝国师排名第一的位置,否则不论从资历还是战功来说他都应该是党卫队武装师的NO。1。像警卫旗队一样,帝国师的成员都是纳粹党眼中种族、意识形态和军事方面的精英,希姆莱对他们给予了厚望。但是国防军起初对此却不以为然,觉得他们不过是一帮由政治打手组成的乌合之众。但是在保罗·豪塞尔的精心调教之下,帝国师很快就成长为一支绝对忠诚于纳粹党并富于冒险进取精神的职业军队。

二战爆发后,帝国师参加了除挪威和北非的所有重大战役,特别是作为唯一的武装党卫队师级战斗部队参与了夺取莫斯科的“台风行动”。不管是作为进攻时的急先锋还是败退时的救火队,帝国师在战争中的出众表现最终赢得国防军同袍的尊敬。排名德国二战陆军战斗力之首我想不应该又任何争议。

第二 党卫军第五装甲师(维京)

“维京”师在德军党卫军各师中名声很响。该师组建于1940年12月,其基本构成是一个主要以被占国家志愿兵组成的“德国”团。1941年1月被重新命名为“维京(Wiking)”,又被编入两个团:包含294名挪威志愿者的“诺德兰”团以及包含216名丹麦志愿者的“维斯特兰”团,另外还有一个由荷兰、芬兰志愿兵组成的“诺德斯特”营。“维京”师首任的指挥官是菲利克斯斯坦纳上将。这是德军中第一个有非德国人参加的党卫军作战师。很快这个师便被作为德军的一级战备师。

1942年初开始,该师开始他们最鼎盛的三年的表演。此时“维京”师又得到补充的一个装甲团。接着“维京”师协同第13装甲师和第125步兵师向高加索地区发起进攻并进入罗斯托夫,库班以及特拉克河。1942年8月,“维京”师攻克麦科普油田。1943年春季之前“维京”师一直在高加索地区作战。在“维京”师里,作战部队调动很频繁。其下属的“诺德兰”团被抽调出去组建新的党卫军师。而很多北欧籍的部队也被经常被编入编出“维京”师,其中有挪威人,爱沙尼亚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维京”师处于三面苏军包围的险境中,不得不开始向北方退。1943年3月,“维京”师中的“诺德兰”部队分离出去建立了新的SS-“诺德兰”师,芬兰部队也被调离,不过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爱沙尼亚营“纳瓦”以及更多的荷兰、比利时以及德国新兵。1943年10月,“维京”师被正式编为满员的装甲师。1943年夏秋季,“维京”师参与了哈尔科夫以及第聂伯河的一系列防御战斗。当苏联红军在1944年6月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时候,“维京”师和大量其他德军师一样无奈的向德国境内撤退。1944年初作战中“维京”师(也有资料说仅有其下属的法籍“沃鲁”旅被围)被苏军包围在“切尔卡瑟口袋”,包围圈内只有“维京”师是装甲师,所以它被作为先头突击部队以试图冲破包围。尽管“维京”师最终冲出了包围圈,但是代价是损失了所有的装甲兵器和大量其他装备,包括人员的惨重伤亡。在切尔卡瑟包围圈内被围的56000德军只有35000人得以突围。

“维京”师突出切尔卡瑟口袋的残部被转到波兰重组为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此时苏军已经全线压向了维斯图拉河并前出到波兰华沙。“维京”师协同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以及国防军的第19装甲师不顾一切阻挡苏军的前进。“维京”师奋力作战终于顶住了红军的进攻并将苏军逐过维斯瓦河(这条战线德军一直坚守到1945年1月才被苏军突破)。1944年12月,“维京”师从华沙撤离至匈牙利布达佩斯,按照上面的指示,他们要突破苏军在布达佩斯形成的包围圈营救被困的45000德军部队。由于苏军在各方面都占优,“维京”师苦战两个星期还是无法突入布达佩斯,只好转到布达佩斯以西参与防御,该师还参与了德军在1945年初失败的“巴朗顿湖反击战”。最后该师于1945年5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向苏军投降。“维京”师是德军党卫军部队中很有名的一支,除了因其参与了大量残酷的战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其大多数兵员都非德国人,而是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志愿人员。

总评:党卫军“维京”师参加了东线多场血战,其战斗力相当可观。假如要列出纳粹德国党卫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战斗师,我想它应该可以排进前5名,但作为一支主力由外籍志愿兵组成的师团,这样的战斗力理应得到额外的加分。所以个人将其排在第二,相信不会引起太多的异议。摘自《装甲战争》网站

第三 党卫军第11装甲掷弹兵师(北欧)

只看看该部队在柏林防御战中的表现就知道他们是如何王牌的一支部队,1945年4月7日,“诺德兰“师(北欧师别称)的装甲力量得到补充,其中有SS第11装甲团的26辆3号突击炮(24辆可用)、10辆4号L70驱逐坦克,还有临时编入的SS503重坦克营12辆虎王坦克(10辆可用)、8辆4号自行高射炮(7辆可用),属第3装甲集团军指挥。4月17日苏军发起柏林总攻击时,“诺德兰“师成为第9集团军的预备队,与严重受损的第56军一起死守柏林西部斯特拉斯堡阵地,,苏军装甲部队如决堤洪水般汹涌而来,“诺德兰“陷入重重包围,经过血战奇迹般地突破西南包围圈并于4月23日晚成功退却到柏林市区。4月26日,“诺德兰“残部在新师长古斯塔夫-库尔根贝尔格SS旅队长率领下,以最后的虎王坦克和突击炮在总理府东南的菩提树大街继续着毫无希望的防御战。第二天大部分的残存兵力退入了政府区并于27日撤至国会大厦(Reichstag)一带。从27日至30日守军们就在这最后的几公里范围内做垂死挣扎,有的士兵竟然将自己用铁链锁死在据点的机枪座上!!!

4月29日希特勒自杀后,大部分德国守军开始投降,防御市中心的居然只剩SS法国志愿兵和“诺德兰“师。5月1日,该部命令士兵一步也不准后撤死守哈林泽车站,当时装甲兵力为5辆虎王坦克、4号坦克/突击炮6辆和少量“追猎者“驱逐坦克。5月2日半夜,最后的防线崩溃,“诺德兰“师的死硬分子终于不愿卖命而以最后2辆虎王坦克为先导试图突围逃出柏林,结果所有的坦克皆被击毁,少量士兵渡过易北河向盟军投降,大多数人在柏林市区被苏军击毙或俘虏。

评价

SS第11装甲掷弹兵师“诺德兰“拥有31名骑士勋章或更高级勋章的拥有者,但是由于该师番号被夹在名气太响的SS第10“布伦斯堡师“和SS第12“青年师“中间,而且在战争中总是执行不为人重视的防御战,因此在很长时间里被忽视了。应该说“诺德兰“是SS外国志愿部队里少有的精锐,它的装甲力量远不如SS第5装甲师“维京“,但是战绩却毫不逊色,因此有部分史学家甚至认为“诺德兰“是比“维京“更胜一筹的SS最强外国志愿师。“诺德兰“在战争末期死守柏林的目的亦是一个未解之谜。摘自《装甲战争》网站

第四 国防军第7装甲师

法国战役开始,该师按照装甲师的编制进行了彻底改编。第66装甲营被加强,组建了第25装甲团,下辖3个装甲营。第6、7步兵团也被改编为第6、7机械化步兵团,并归第7机械化步兵旅指挥。

1940年2月12日,埃尔温·隆美尔少将从斯图姆手中接过了第7装甲师指挥权。这期间,PzKw38(t)坦克代替了大多数的老旧坦克,特别是Ⅰ型坦克。38(t)坦克性能远优于原来的Ⅰ型和Ⅱ型坦克,火力与Ⅲ型相当,但是火炮射程更远。入侵法国前夕,一个摩托化重炮连(装备150mm自行火炮)被加强到第7装甲师。这次改编使该师的坦克作战能力显著提高,编制的坦克数量达到180辆左右。

法国战役,该师仅有2624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坦克42辆,获得“魔鬼师”的称号。

在俄罗斯平原上,第7装甲师像“消防队”一样,经常帮助前线的步兵师对付苏军的反攻。

第一次防御:1941/42冬、1942春

第3装甲集团军遭到苏军打击,但第7装甲师未受攻击。由于疲惫和损失,第7师于12月6日后撤。最后沿利马建立了第1道防线,可是,此时的第7装甲师像大多数师一样,不过是一个战斗群规模:仅有千余步兵和少量坦克。为挡住苏军,该师苦战至1942年3月。援兵终于到达,包括40辆坦克。5月2日胜利。之后部队脱离第9集团军,调回法国休整补充。在俄国的第一年中该师损失9200人,其中2100战死。

返回东线1942/43冬

经过漫长的路途,1月1日至5日第7装甲师抵达俄国南部顿河流域地区,6日前往佛彻斯太特东北,与苏军第3近卫军的一支部队遭遇。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该师还是于1月20日后撤了,并坚守在伏罗希洛夫格勒和斯拉万斯克附近,连日激战。至2月15日,该师离开防线重组,并转隶于第1装甲集团军第3装甲军。此时苏军开始了冬季攻势的最后部分,目标是全歼南方集团军群。

库尔斯克1943

1943年夏,德军夏季攻势发起,准备于1943年7月5日发起“堡垒”行动。战斗开始后,第7装甲师是第3装甲军内唯一取得进展的部队。当步兵首先发起进攻时,25装甲团也在一次坦克大战中突破了T-34的防守,现在第6装甲师11装甲团,随第7装甲师共同前进,这两支部队不断获得胜利。但是,到第3天。即使第7师取得了这些胜利,但第3装甲军仍不能突破苏军防线,随后该军转向北面进攻,第7师担任侧翼支持。6天后,进攻继续,在第6装甲师与敌激战后,第7师再次冲到了前面,占据多纳茨。不过这已经太迟了,苏军已经获得了突出部的全面胜利,此时,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堡垒行动终止。

前往北方1944

1944年6月21日,苏联红军发起了它的最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巴格拉季昂”,中央集团军群遭受重创,一周之内,3个军几乎被全歼,损失了24个德国师,并在防线上留下了一个几百公里宽的缺口,苏军正由这个口子飞速涌入,于是从其他前线和部队调来的德军扑向白俄罗斯,试图堵上这个豁口,第7装甲师也被火车从伦堡(现乌克兰利沃夫)运至战线后方30公里的里达,当7月5日,该部的第一个单位到达后,就立即被派往霍尔斯扎尼归属第4集团军第39装甲军,实际上此时的第4集团军以被包围并歼灭在明斯克以东,所以该装甲军两翼都未于友邻取得联系,因此第7 和第5装甲师岁竭力抵抗,但为了避免被包围仍然随装甲军步步后撤,到7月9日,总算与其他部队取得了联系,并渡过聂曼河抵达1941年6月战斗过的奥利塔附近,7月12日到24日部队在东岸建起桥头堡,并隶属于第3装甲集团军。该军的北翼此时已与北方集团军群16集团军彻底失去了联系,因此在这些部队间有着一个巨大的口子,第7师派驻于此,就是为了以备不测,并被寄望能够封闭缺口。

第7师受命攻击庞哲维奇,但是部队却无法按规定集结,因为计划中的进攻出发地域已被苏军占领,要发起进攻就的重新夺取这些地方,而夺回这些地方后,估计部队已无继续进攻的能力,因此命令只得被撤销。从7月28日到8月1日,第7师继续步步后退,退过了渡比萨河,并在拉赛恩与苏军展开激战直至8月15日

这些最后的战斗中25装甲团2营都没有参加,因为它被留在奥利塔后面,直到8月18日才归队。幸运的是第1营已于7月18日归队,并换装了“豹”式坦克,而此时第2营仍使用四号坦克。

最后一战1945

在红军开始新的进攻前,第7装甲师被作为第2集团军预备队,驻扎于琴查诺夫。在苏军进攻的第一天,第7师试图发起一次反突击,但是苏军太强大了,反突击几乎未产生任何影响,之后又与大德意志师和18装甲掷弹兵师发起多次反攻,虽然挡不住苏军,但是还是掩护一部分部队撤至埃尔并。尽管第7装甲师曾发起救援行动,但是这最后的一座城市还是于2月9日失守,这部分战线也随之安静了将近一个月,不过此时的第2集团军业已被彻底切断。整个第2集团军包括第7 装甲师,被慢慢的向但泽附近的海滨地区压缩。

第7装甲军包括第7装甲师被逼向戈滕哈芬,并最后撤往奥古斯霍夫特半岛,并在这儿丢弃剩余坦克后于1945年4月5-6日海运至海拉半岛。10 天后,该师(实际上只剩下个名字了)。10天后又被撤至斯维穆德,并呆到4月18/19号左右,又被用火车运至瓦润-潘兹林,隶属于第3装甲集团军,实际上已无任何战斗力,1945年5月3日第7装甲师向美英军队投降。

总评:第7装甲师虽然是第二批装甲师,但作为隆美尔调教出来的嫡系部队,他们显示出非凡的战斗力,法国战役检验了他们的进攻实力;而在俄罗斯平原上,第7又展现了防御中的坚韧不拔。但他们始终无法和党卫军部队的地位相比,无论装备更新或者补充上都有差距,在这样的差距下仍然战斗力非凡,足以让他们配享德军前五大主力。

第五 党卫军第三装甲师(骷髅)

波兰战役后,新建了一些武装党卫队师团。第3武装党卫队师由一些参加过波兰战役的“骷髅”单位和国内“骷髅”组织的后备队加上其他一些武装党卫队辅助部队而组成。其中一些来自武装党卫队“Heimwehr Danzig”部队,它原先是武装党卫队骷髅营“Gotze”,经过扩编后改名为武装党卫队“Heimwehr Danzig”部队,规模在营与团之间。这个部队在陆军指挥下参加了波兰战役,之后一些部队被调出以作为新成立的“骷髅”师的骨干。“骷髅”师在Dachau附近的武装党卫队训练基地编成,随后在Wurttemberg和Truppen Ubungsplatz Obermunsingen接受进一步培训。当培训结束后,正式任命了Theodor Eicke为该师师长,他原先是国内“骷髅”组织的总指挥。

1943年2月,该师回到东线加入南方集团军群。随后参加了对苏军冬季攻势(已经在斯大林格勒歼灭了第六集团军)的反击。在第二次哈尔科夫会战中,它加入了南线反击部队,为重夺哈尔科夫立下了战功。在这期间,该师师长Eicke战死。那以后,它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在南线与党卫队兄弟部队一起参与了几场最重要和最血腥的战斗(包括了在Prochorovka的坦克大战)。会战结束后,“骷髅”师担当起了东线的预备队(消防队),转战东线南部和中部近一年之久。在这期间,1943年10月它被改编成了装甲师,名字也改为:第3武装党卫队“骷髅”装甲师。

1944年,整个东线的情况变得非常糟,苏军在每个地段都取得了突破。特别是在中央战线,苏军在一场可能是二战中最大的攻势里打垮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两周内向前推进了超过三百公里。当攻势停止时,他们已经渡过维斯瓦河,站在华沙的大门口了。为配合苏军的挺进,华沙城内爆发了起义,“骷髅”师和其他部队一起紧急赶往华沙地区,制止了苏军的前进并镇压了起义(除开道义因素,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军事成就,后方不稳,面对强敌,很不容易)。近两个苏联集团军被“骷髅”装甲师和“维京师”以及陆军第19装甲师一起击退,被迫回撤至维斯瓦河对岸。

随后,该师被派往南方参加布达佩斯解围战。为了解救被围的45,000德军,“骷髅”师一直打到了布达佩斯机场,但迫于苏军的强大兵力和资源优势,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战史上也有争论,因为该师被从机场附近撤回,在布达佩斯北面发起攻势,希望能包围和摧毁一些苏联部队,但未达目的。如果从机场继续攻击,有可能为被围部队打开一条通路,但这是后话了。)

从那以后,随后该师在布达佩斯以西进行防御作战,一直退到维也纳附近。该师于1945年5月9日向美军投降,但作为战俘被移交给了苏军。

评价:他们参加了几乎所有德军在东线的军事行动,除了因为41年重大损失后后撤至法国进行休整躲过了斯大林格勒。其他包括著名的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等等无一例外。在东线最危险的地段永远可以看到他们和“维京师”的身影,作战的顽强程度在所有11个党卫军装甲师中名列前茅。

给你一个战例吧。

帝国师叶尔尼亚战记

随着“巴巴罗萨”计划的打响,德军在苏联的广阔土地上迅猛推进,苏军溃退千里,突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941年7月,德军逼近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前最后的要塞。苏军为了保卫莫斯科前最后一道大门,进行了殊死抵抗,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无法摆脱苏军的追击和围堵,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后被迫停止进攻,转入防守。

8月底,朱可夫指挥下的预备部队方面军瞅准德军进攻势头减弱之时,发起了大规模反攻,其主要目标就是中央集团军群的毒针——叶尔尼亚突出部。战斗激烈展开,苏军不惜一切代价猛攻德军位于叶尔尼亚的防线,德军第10装甲师与第17摩托化步兵师顽强抵抗,但损失惨重,被迫转到后方休整。

8月28日,帝国师师长保罗·豪塞尔突然收到古德里安的命令,要求该师立刻提前结束休整,开赴叶尔尼亚,接替第17摩托化步兵师防守。这是一支一流的王牌部队,被称为“帝国之花”,在希特勒眼中,“帝国之花”是百战百胜,永不失败的。不愧为素质过硬的党卫军王牌军,在仅仅接到命令12小时就作好了一切战斗准备,连夜开赴前线迎击苏军。古德里安将军手中最锋利的宝剑又要出鞘了!国防军统帅部也对“帝国”师寄予厚望,专门派飞机撒下传单,勉励“帝国”师士兵们发扬光荣传统,以白战百胜的英勇精神击败苏军。传单最后写道:元首正等待你们胜利的消息!连续一个月的屡战屡胜使“帝国”师全师官兵士气处于顶峰,又刚经过了休整,损失的士兵得到了补充,战损的装备也基本补充完毕,毫塞尔更有信心击退所有苏军的冲击。

“帝国”师一路风尘仆仆,开到了前线,阵地附近几乎已经找不到一棵立着的树,几个制高点好象也被炮火削低了1米左右!一个月前他们构筑的工事,多数地堡已经被炮弹掀翻,许多战壕也已经变成平地了。他随手抓了把土,竟有4、5片弹片,先前的战斗堪称惨烈之极。

第17摩托化步兵师已经全部撤出了阵地,只留下一个参谋与豪塞尔换班,那个参谋灰头土脸地看这眼前这位王牌师师长说道“:俄国人简直疯了!他们把全苏联所有的炮弹都扔到了这里!我们伤亡太大了,几乎所有重武器都被毁坏,几个主要指挥官也受了伤,苏军动用了不少坦克。。。。。。。

豪塞尔立刻叫他撤离阵地接着命令:步兵团接手阵地,修筑防御工事坦克团不参与防守,组织一个加强营的坦克去左侧山坳里,准备伏击敌军侧翼,其余坦克配置在纵深,作炮兵使用,同时等待时机发动反突击。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很多工事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加强,侦察兵前来报告:苏军坦克团正向我方阵地移动!元首团团长马上请命率坦克出击,但豪塞尔要他继续等待命令,步兵利用防御工事进行反坦克作战。

很快,前方马达声震天动地,苏军坦克渐渐出现在地平线上,步兵团战士们早已严阵以待,调集了反坦克力量准备挡住苏军的钢铁洪流。“帝国“师步兵团主要反坦克武器是PAK35 37MM反坦克炮,该炮可以发射37MM穿甲弹和超口径榴弹,但37毫米炮弹穿透力不强,超口径榴弹命中率较低。所以在对付苏军KV-1重型坦克时得到了“敲门者”的绰号。另外还有少量的FLAK18 88MM高炮

苏军坦克群越来越近,先头的坦克已经开始炮击山坡上的防御工事。炮弹掀起阵阵泥土,洒得德军士兵浑身都是。反坦克炮兵连长普雷迪奇将他的10几门PAK35掩藏在阵地一侧,他知道千万不能着急开火,自己的反坦克炮威力太小,不但无法对KV-1构成威胁,反而会暴露目标,招来苏军的炮弹。“1000米! 800米! 。。。。。测距兵报着新距离。炮手们在等待,连长在等待,同一时间,阵地上所有反坦克炮兵都在等待。“600米!”连长突然大喊:“穿甲弹!集火射击!”。随着一阵阵后坐,几十门炮都将炮弹倾泻了出去,两辆苏军T-26立刻中弹瘫痪,停了下来,其中一辆很快燃起大火,接着就爆炸了。但是一开炮就暴露了阵地位置,苏军坦克立即调整阵形几辆巨大的KV-1用猛犸般的身躯护住了其他坦克。第2轮齐射打了出去,只见一辆KV-1轻轻跳动了一下,其他都毫无反映。37MM炮弹打在KV-1 100MM厚的正面装甲上被瞬间弹开了。

“使用超口径榴弹!”连长大声命令,但是还没等他们装弹,KV-1的76MM坦克炮就抢先“发言”了,两门PAK35立刻被炸翻,连炮手也被吞噬。一位年轻的炮手看见了这恐怖的一幕,吓得站在原地,抱着一发超口径榴弹一动不动。连长见状,抢过炮弹装在炮管上,大喊:“喂!不想被炸死就给我狠狠地开炮!!”超口径榴弹打了出去,只有一辆KV-1被打断履带,停了下来,其余仍然向阵地逼近。又几发炮弹落在阵地上,阵亡人数比上次还要多。看到巨大的KV-1离自己越来越近,好几门火炮的炮手都放弃了射击,抱着脑袋逃下了阵地,“这帮胆小鬼!”连长揪住一炮手:“你来装填,我来瞄准!”连长亲自操纵着唯一一门还在开火的PAK35,砰砰几炮便报销了一辆T-26,但是KV-1越来越近了。50米,30米,20米,KV-1已经不能再开炮,打算用它那30多吨重的身躯碾碎这门火炮和两个德军士兵,坦克上的机枪响了,那名炮手中弹阵亡,连长依然不撤退,10米了,开火!!最后一发炮弹终于在近距离撕碎了KV-1厚重的装甲,坦克一声巨响,冒出火光。但另一辆已经碾了过来,连长敏捷地向旁一跃,滚入战壕内,回头一看,火炮被碾成了废铁。

失去了反坦克炮阵地,阵地上的步兵失去了火力掩护,苏军坦克肆无忌惮地轰击着壕沟和火力点,眼看阵地就要失守了。这时几门88MM高炮被推上了阵地,终于来了有力的武器,立刻反击!威力大、射程远的88MM炮立刻发挥出威力,很快击毁几辆T-26,接着开始对KV-1动手。苏军坦克在离阵地几十米的地方失去了最后的冲击力。剩下的坦克立刻撤了下去。首次交战变打退了苏军坦克群强有力的冲锋,豪塞尔略微轻松了些,他正要动用伏击的坦克去追击苏军,忽然觉得苏军撤退态势古怪,没有炮兵掩护,直线败退。正在犹豫,忽听天空中传来阵阵轰响,他立刻明白,苏军派来了轰炸机。“所有部队进入阵地。隐蔽!”

苏军飞机很快飞临阵地上空,将一枚枚炸弹扔在德军阵地上,德军士兵紧缩在战壕里,每一声爆炸都让他们浑身战栗,惨叫声连绵不断。

苏军轰炸机扔掉了所有炸弹,飞走了。德军士兵刚从战壕中探出头来,准备喘口气,谁知苏军火炮又是劈头盖脸一阵猛轰,苏军步兵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发起最后的攻击,成群结队地朝“帝国”师阵地涌来,他们不怕牺牲,一个劲地往前冲。“帝国”师自开战以来还没经历过如此场面(此时的“帝国”师还没有日后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部队里有不少新兵)许多年轻士兵由于极度害怕已经忘记了抵抗,不少人躲在战壕里大声哭嚎起来。苏军步兵离阵地越来越近。正在此紧要关头,连营指挥官们挺身而出,率领一帮不怕死的老兵冲上阵地最前沿,架起MG-34,端着MP-40猛扫,一排人被打倒另一排上来接过枪继续打,一直打到枪管发热、发胀。就这样,苏军7次强有力的冲锋都被“帝国”师顶住了,一排排苏军士兵被消灭在阵地前。好几次苏军人马已经突入了阵地,但经过短暂的白刃格斗后又被德军赶了出去,阵地上到处是尸体。

苏军的火炮力度渐渐减弱了,冲锋也开始渐趋无力。把底牌摊出来决一胜负的时刻到了!埋伏在左侧山坳里的德军坦克一辆辆如同箭一般驶离伏击地点扑向已经精皮力竭的苏军,攻击他们的侧翼,苏军T-26本来已经不是德军III型坦克的对手,又加上步兵被击溃,失去了掩护,一辆辆被摧毁,苏军突击部队损失惨重。“帝国”师在此取得了辉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