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功与过

游戏攻略06

宋江的功与过,第1张

宋江的功与过
导读: 1、宋江的功与过2、夏商西周3、卷第二十四(7)4、在古代,究竟哪几个姓氏,不用说“免贵”?5、古时孩提生活是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吗?宋江也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矛盾性的人物之一,《水浒》并未将其神化,也未有意掩饰其人格中
  • 1、宋江的功与过
  • 2、夏商西周
  • 3、卷第二十四(7)
  • 4、在古代,究竟哪几个姓氏,不用说“免贵”?
  • 5、古时孩提生活是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吗?

宋江也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矛盾性的人物之一,《水浒》并未将其神化,也未有意掩饰其人格中的不足。相反,正是由于施耐庵天才的笔法,才塑造了一个随着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而后渐至平息的特定条件下而大起大落的复杂人物形象。

历来,宋江似多被世人批判,尤其在央视隆重推出的《水浒》之后,报刊杂志多有对宋江的讥讽乃至怒骂,斥之“叛徒”——“出卖了梁山好汉的叛徒”。

评判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当首先将其放回所出的历史条件中。宋江是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典型,他的身上定是集结了那个历史条件下最为人关注的特点。北宋年间朝政昏暗,官府勾结,鱼肉百姓,加之边境不断受到异族侵扰,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并不安定的局势中。正所谓”官逼民反”,在生活线上挣扎的人民群众很容易走上与官府为敌的道路,便有了“落草为寇”、“上梁山”、“替天行道”。起义军反的是官府,并非人民,因而他们受人民欢迎,梁山好汉中“黑旋风”、“华和尚”、“行者”等都成为人们喜闻乐道的英雄。而宋江,似乎是梁山好汉中最“姗姗”的一个。

宋江出生在一个正统的封建社会的大家庭中,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其父宋太公德高望重,宋江从小接受的便是封建的“忠君”思想,不否认他必有“义”的一面,在冒死搭救晁盖一伙,义杀阎婆媳等是上皆可看出。但他的思想的深处依然是“忠君”二字 ,这与长期的封建体制不无联系。更与他所出的阶级地位密不可分。所以即使他屡遭挫折,也不肯“上山入伙”。因为他期望着皇上大赦天下,他便可以再度步入仕途,为君效命。直到临上刑场,他才无奈地在死与“上山”之间选择了后者。

宋江的“上山”颇费几番周折,也可以从中窥得他灵魂深处忠君思想的烙印有多么深,但自从宋江把“聚义厅”更为“忠义厅”,悲剧似乎就慢慢拉升帷幕了。

“落草”是暂时的,宋江并非铁定心做“梁山贼寇”,他满口“当今圣上”,只恨“满朝文武,奸寇当道”,可以看出他带起义军反的是贪官污吏,却不反一朝之君,殊不知封建社会里皇帝与所谓的官吏之间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同是大地主阶级,又有何实质性区别?宋江思想的阶级局限性注定了其悲剧性的结局。他言必称“不与朝廷为敌”,行必以“招安”为大计,在梁山兄弟的不满与不解中,他一步步走进“圣皇大殿”。

诚然,宋江摆脱不了与时代相适应的阶级局限性,也就导致了农民起义失败的必然性,宋江当然看不到这种结果的必然性,因此他直到死不明白“忠君”何以有误!在那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宋江——一个起也郁郁,落也郁郁的悲剧人物便在御赐的毒酒中找到了最终的效忠方式!可笑!可悲!可叹!

然而,历史总不过是面镜子,况且有小说中折射的那个社会缩影也不过是现代人透析过去的凭借。纵然失败了,也仍然是个英雄,宋江自有他典型的意义,究竟算得上是文学天空中的一个闪亮的星!

时间太遥远,相关的资料太少。从大家都知道的情况看,三朝亡国都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国君的昏庸、残暴;二诸侯国的兴起。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中央首先要保证***的英明,其次要对地方的势力加以控制,第三要不断加强中央的实力,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要说第一个提出重民思想的人不好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在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重民思想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从《史记》中的记录就能够看出,五帝本纪中“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来说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说明氏族社会很看中百姓的生存状况,汤征诸侯。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说明奴隶社会也把“民”的状况如何当做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尚书》中夏书的五子之歌也写到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西周统治者吸取夏、商两朝特别是商纣的兴亡教训,总结出一套“眀德慎刑”、“保民”的理论,周人认为夏商的灭亡是由于“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而正是因为文王的“保民”大德“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帮厥民”(《尚书》)而又吧“保民”视为“德”的突出标志,强调“天命”的归属的转移是以“人王”能否“保民”为依据的。周公就把夏灭亡的原因归诸夏人“不克开于民之丽”,“洪舒于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把殷灭亡的原因归为殷的后嗣诸王“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武王伐殷做《泰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周公谈到“慎罚”曰:“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周人憧憬“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重民思想在这时已经初具雏形了。

夏商与西周

夏朝的创始人是禹。大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人民的拥戴,舜便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他。禹登位后,推行以宽容对待诸侯,平定四方。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

禹建立夏朝后,仍然推行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禅让制。当初,众人推举皋陶做王位继承人;皋陶早死,众人又推举伯益做继承人。但是,当时禹的儿子启已经有了很大的势力。禹死后,启自立夺取王位。于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4000多年之久。

夏朝建立了自己的军队、监狱,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政权的首次产生。但夏朝初年,政治并不稳固,曾经发生过“太康失国”的事件。太康是启的儿子,即位后不理朝政,被诸侯打败,逃到洛内。直到少康即位后,打败反叛的诸侯,夏朝才开始兴盛起来,这一盛世史称“少康中兴”。夏朝早期结束,进入中期。

帝孔甲时,夏朝开始衰落。夏朝的末代君主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穷奢极欲,大量搜刮民财为自己建造宫殿,引起人民的反抗,对着太阳指桑骂槐:“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真愿意与你一起灭亡!”桀又用武力压迫其他诸侯国,诸侯不能忍受,纷纷叛变。这时,亳地的一个诸侯——商发展起来了,它的首领叫汤。汤推行仁政,以宽容待人,人们都很敬仰他。夏桀听说后,曾经把汤囚禁在夏台,但为财色所惑,又把他放了。汤重用伊尹等贤人,发展自己的势力。大约在公元前 1600年,商汤起兵攻夏,桀的军队大败,夏朝灭亡。夏朝立国约470年,传14代17帝。

汤建立了商朝,改变历法,变更服色。经过伊尹的辅佐,商朝的国力很快就强大起来了。

商朝进入中期后,王位宗室混乱,四方诸侯都不来朝见。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故商朝又叫殷朝。盘庚迁都后,百姓安宁,商朝的势力重新复兴,这是因为盘庚能够遵循成汤德政的缘故。随后,武丁任用傅说,修明政,推行德教,商朝再度中兴。

商朝末年,社会混乱。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叫纣,是历史上继桀后又一个出名的暴君。他宠爱妲己,兴建富丽堂皇的鹿台,大肆搜刮民财,滥用酷刑。还曾经五次东征。这非但没加强他的统治,反倒引起诸侯反抗,国内的反叛势气像开水沸腾了一般。

纣立九侯、鄂侯,及周国的首领西伯姬昌为三公。前两者都因为不满纣王之意而被处死,叔父比干强劝他改正过失,被纣挖心处死。周文王西伯听说这些事情后,暗自叹息。纣于是就将西伯囚禁在羑里。后来周朝大臣以财物和美色为代价,使纣赦放西伯,并赐给他弓矢斧钺,使他能够征讨其他诸侯。

西伯被放回周国后,作用姜尚、周公等人,势力日益强大。西伯逝世后,其子姬发即位,自立为武王,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周国进攻商朝,与商军决战于牧野。周军大获全胜,趁机进攻商都朝歌。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

周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管理,实行分封制。周王自称天子,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分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再将自己的一部分势力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自己的一块势力范围分给士。再下面就是平民和奴隶。士是统治阶级里地位最低的一级,但却有权力控制平民与奴隶。这标致着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达到了顶峰。

诸侯虽然可以管理自己的领地,有分封其他阶级的权力,但必须忠于天子。要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物,发生战争时要带兵保护周王。周朝经过两次分封,全国势力的诸侯达到了八百多个,这样,周王就把治理全国的权利,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西周共传了十二个王。第十个王周厉王统治时,严密地派人看守国人,堵住百姓诽谤的口。人民受不了。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将厉王赶走。大臣登位掌权,史称“共和”,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端。

西周的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宠爱褒姒,废掉申后,引起了申侯的不满。因为褒姒不爱笑,幽王于是虚报军情,诸侯来时却没有发现敌情,褒姒望着累得气喘吁吁的诸侯,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于是就多次点燃烽火,后来就失去了信用。公元前771年,申侯起兵攻入镐京,诸侯们都不来援救。西周也就灭亡了。从此后,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各个诸侯王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相互争霸。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夏朝时,我国已经能够造出青铜器。进入商周时期后,青铜业兴盛起来。最著名的青铜器工艺品是“司母戊方鼎”,是迄今为止所发掘出来的最大的青铜器。此外,还有“四羊方尊”等青铜工艺品也很有名。人们称夏、商、周三代为青铜时期。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殷商时期发明了甲骨文,它是一种将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原始文字,出土于殷墟。它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晚商周初时期,发现了一种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古人称青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金文”,又称为钟鼎文。它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商周时期的文字的主要造字法是象形,但也有了形声、会意等造字方式。

注“后汉班固议曰以汉兴已来”:案:“汉”下当有“书”字,“曰”下当衍“以”字。各本皆误。在班固传也。

借曰未洽:茶陵本作“给”,云五臣作“洽”。袁本作“洽”,无校语。案:二本所见皆大误,所载翰注曰“给,犹足也”,五臣作“给”无疑。然则善作“洽”也。茶陵本例用善为正文,当作“ 洽”,而着五臣作“给”。袁本例用五臣为正文,当作 “给”,而着善作“洽”。今倒错失理。此不误,必尤延之知其非,而校改正之。

非子之念:袁本、茶陵本有校语云“非”善作“悲”。案:二本所见非也。注无明文,然作“悲”不可通,必善自作“非”,与五臣无异,但传写误也。此不误,盖亦尤校改正之也。

答贾长渊四言并序王隐晋书曰:鲁公贾谧,字长渊。

陆士衡

余昔为太子洗马,汉书曰:太子属官有先马。如淳曰:前驱也。先或作洗。贾长渊以散骑常侍东宫积年。高诱吕氏春秋注曰:东宫,太子所居。诗曰:东宫之妹。余出补吴王郎中令,臧荣绪晋书曰:吴王晏,字平度,武帝第二十三子,封吴。又曰:吴王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元康六年入为尚书郎。臧荣绪晋书曰:机为尚书中兵郎。鲁公赠诗一篇,作此诗答之云尔。

伊昔有皇,肇济黎蒸。尔雅曰:伊,惟也。郭璞曰:发语辞也。毛诗曰:有皇上帝。毛苌曰:皇,君也。封禅书曰:觉悟黎蒸。先天创物,景命是膺。周易曰:先天而天弗违。周礼曰:智者创物。毛诗曰:君子万年,景命有仆。毛苌曰:仆,附也。毛诗曰:戎翟是膺。毛苌曰:膺,当也。降及群后,迭毁迭兴。史记,太史公曰:递兴递废,能者用事。小雅曰:递,迭更也。邈矣终古,崇替有征。其一。楚辞曰: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国语,蓝尹亹谓子西曰:吾闻君子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于是乎有叹。韦昭曰:崇,终也。替,废也。左氏传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在汉之季,皇纲幅裂。韦昭曰:国语注曰:季,末也。皇纲,以纲为喻也。答宾戏曰:廓帝纮,恢皇纲。毛苌诗传曰:张之曰纲。魏志,崔琰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大辰匿耀,金虎习质。汉书曰:东方苍龙房心,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尔雅曰:大辰,房心尾也。石氏星经曰:昴者,西方白虎之宿也。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雄臣驰骛,义夫赴节。解嘲曰:世乱,则圣哲驰骛而不足。释位挥戈,言谋王室。其二。左氏传,王子朝告于诸侯曰: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说文曰:挥,奋也。左氏传曰:会于洮,谋王室也。王室之乱,靡邦不泯。毛诗曰: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毛苌曰:泯,灭也。如彼坠景,曾不可振。丁德礼寡妇赋曰:日亹亹以西坠。说文曰:振,举也。乃眷三哲,俾乂斯民。三哲,刘备、孙权、曹操也。尚书,帝曰: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孔安国曰:乂,治也。启土虽难,改物承天。其三。尚书曰:建邦启土。国语,王谓晋侯曰:叔父若能更姓改物,以创天下。礼记明堂阴阳录曰:王者承天统物也。爰兹有魏,即宫天邑。礼记,孔悝鼎铭曰:即宫于宗周。尚书曰:周公曰: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吴实龙飞,刘亦岳立。东京赋曰:乃龙飞白水。干戈载扬,俎豆载戢。毛诗曰:载戢干戈。毛苌曰:戢,聚也。论语,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民劳师兴,国玩凯入。其四。毛诗曰:民亦劳止。玩与玩同,古字通。周礼曰:师有功则恺乐。天厌霸德,黄祚告衅。左氏传,郑伯曰:天而既厌周德矣。干宝搜神记曰:魏惟五德之运,以土承汉。春秋保干图曰:汉以魏征黄精接期,天下归高。贾逵国语注曰:衅,兆也,言祸有兆。 狱讼违魏,讴歌适晋。孟子,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不然,天与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避丹朱于南河之南。天下朝觐狱讼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归中国,践天子之位焉。陈留归蕃,我皇登禅。魏志曰:陈留王讳奂,字景明,武帝孙,燕王宇子也。奉皇帝玺绶策禅位于晋嗣王。魏世谱曰:封帝为陈留王。庸岷稽颡,三江改献。其五。庸岷,蜀境也。庸,国名也。岷,山名也。礼记,孔子曰:拜而后稽颡。三江,吴境也。尚书曰:三江既入。赫矣隆晋,奄宅率土。曹府君陈寔诔曰:赫矣陈君。毛诗曰:宅殷土芒芒。又曰:率土之滨。对扬天人,有秩斯祜。对扬,已见上文。司马相如封禅文曰:天人之际已交。毛诗曰:嗟尔烈祖,有秩斯祜。尔雅曰:祜,福也。惟公太宰,光翼二祖。臧荣绪晋书曰:晋太祖为大将军,以贾充为司马右长史。及世祖受禅,转太宰。左氏传,康王论晋范会曰:宜夫子之光辅五君。诞育洪胄,纂戎于鲁。其六。臧荣绪晋书曰:谧父韩寿,河南尹。母,贾充少女也。充平生不议立后。充后妻郭槐辄以外孙韩谧为黎民子,袭封。槐自表陈,是充遗意也。帝许之,以谧为鲁公。毛诗曰:诞弥厥月。毛苌曰:诞,大也。郑玄曰:大矣后稷之在其母,终于人道,十月而生。毛诗曰:缵戎祖考。郑玄曰:戎,汝也。毛诗曰:俾侯于鲁。东朝既建,淑问峨峨。 谓愍怀太子也。毛诗曰:淑问如皋陶。 我求明德,济同以和。我求懿德,已见上文。左氏传,齐侯曰:唯据与我和。晏子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和如羹焉,宰夫和之,济其不及,以渫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杜预曰:梁丘据也。鲁公戾止,衮服委蛇。毛诗曰:鲁侯戾止。尔雅曰:戾,至也。周礼曰:三公自衮冕而下。毛诗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思媚皇储,高步承华。其七。王隐晋书曰:谧以贾后之妹子,数入宫,与愍怀处。毛诗曰:思媚周姜。又曰:媚于天子。汉书,疏广曰:太子,国储嗣君。承华,已见上文。昔我逮兹,时惟下僚。下僚,谓洗马也。及子栖迟,同林异条。俱在东宫,故曰同林。而贵贱殊隔,故曰异条。毛诗曰:或栖迟偃仰。年殊志比,服舛义稠。服,章服也。尊卑殊制,故曰舛也。说文曰:稠,多也。 游跨三春,情固二秋。其八。祗承皇命,出纳无违。尚书曰:祗承于帝。论语曰:樊迟问孝,子曰:无违。往践蕃朝,来步紫微。蕃朝,吴也。紫微,至尊所居,谓为尚书郎。升降秘阁,我服载晖。谢承后汉书曰:谢承父婴为尚书侍郎,每读高祖及光武之后将相名臣策文通训,条在南宫,秘于省阁,唯台郎升复道取急,因得开览。序云:入为尚书郎作此诗。然秘阁即尚书省也。孰云匪惧仰肃明威。其九。尚书曰: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分索则易,携手实难。郑玄礼记注曰:索,散也。 念昔良游,兹焉永叹!刘桢黎阳山赋曰:良游未厌,白日潜辉。毛诗曰:兹之永叹!公之云感,贻此音翰。应劭汉书注曰:云,有也。韦昭曰:翰,笔也。蔚彼高藻,如玉之阑。其十。蔚,文貌。周易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楚辞曰:文彩燿于玉石。王逸曰:言发文舒词,烂然成章,如玉石之有文彩也。阑,力旦切,协韵力丹切。惟汉有木,曾不逾境。惟南有金,万邦作咏。木,谓橙也。贾谧赠诗云:在南称柑,度北则橙,故答以此。言木度北而变质,故不可以逾境。金百炼而不销,故万邦作咏。贾戒之以木,而陆自勖以金也。谷梁传曰:妇人既嫁,不逾境。毛诗曰:大赂南金。民之胥好,狂狷厉圣。尔雅曰:胥,相也,谓相戒勖以所好尚也。论语,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尚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说文曰:厉,石也。言人之自勖,若金之受厉。仪形在昔,予闻子命。其十一。毛诗曰:仪形文王,万邦作孚。左氏传,晋克曰:臣闻命矣。

皇帝的姓氏自然是不必免贵的。普天之下,率土之滨,都是皇帝的地盘和臣属,他的姓氏,自然是最尊贵的,就以唐朝为例,在当时,姓李的人只分三种情况,一种就是本家姓李的,另两种不是皇室,就是为皇帝立下汗马功劳而被赐予皇姓的。因此,若在唐朝询问一个李姓人的姓氏时,他八成都会骄傲地回答你他姓李,而李自然是不需要免贵地。不过皇帝的姓氏免贵有时间限制,只应用于一朝一代。

其次就是孔姓,这是圣人孔子的姓氏。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他所倡导的儒家思想,成为了我国自汉以后的历朝历代君主统治国家的传统思想手段,不仅是皇帝的尊敬,但凡是个读书人,就要在孔子的画像或者雕像面前跪上一跪,以祈祷圣人保佑自己习书的努力能够被朝廷认可。自孔子之后,基本历朝历代他的后裔都受到了皇室的礼待,孔姓作为天下人都要敬仰的姓氏,自然也是无需免贵的。

宋代以后的张姓也是不需要免贵的。在古代,传说玉皇大帝以前在凡间为人的时候就是姓张的,他历了许多劫难,最终才成为了天、地、人三界的最高主宰,信仰道教的普通人家家中必定供奉着玉皇大帝的画像。但张姓在宋朝以前还是需要免贵的,因为根据他历劫的期限,玉帝直到宋真宗时期才将劫难历完,成为天上之主。

除去以上这些姓氏,上古八大姓姬,姜,妫,姚,赢,妘,姞也是十分尊贵的姓氏。作为古代的第一批贵族,八大姓自然也不需要免贵。在秦朝以前,我国只有贵族才配拥有姓氏,平民只有名,而在当时,姓是部族祖先之姓,氏是后代子孙之氏,后来随着一些贵族的没落,慢慢的平民也拥有了姓。

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政治、文学、军事、艺术等各方面皆有独领风骚的人物。而这些是古代成年人的世界,在此之外有一独特而可爱的群体—儿童,他们是古代成年人的成长的最初阶段,以是众多垂暮之人的回顾一生最难忘的美好时光古代儿童有着"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纯真,"溪头卧剥莲蓬"的萌动,亦有"十岁载诗走成马"的惊艳绝绝。在与现今甚异的古代,孩提时期的童年时光是怎样度过的呢?古代儿童十分看重教育,童年亦是古代教育的重要起步阶段。

古代儿童的教育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礼仪教化相适应,以"德"为教育思想的核心。而在教育学习之外,本性天真的古代儿童亦有大量充满童趣的游戏,以及形形色色精妙的玩具,皆是他们欢声笑语的源泉。在古代的繁华盛世,亦或动荡不安局势之下,街巷坊间与山野田间,总有他们童年时光中笑看人间的自然纯真。

古代尚德的启蒙教育

儿童的教育成为启蒙,"蒙"在《易经》的卦辞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蒙学概念的表述,强调的是儿童教育的在于以儿童为本,注重儿童需要,并非施教者的施加。这种儿童教育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始终。从尚德的思想熏陶,到有教无类的普及,甚至古代儿童教育所用的教材皆是"以儿童为本"的古代儿童教育思想的体现。

1以"德"核心的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易经》是古代儿童教育的思想起源,孔子等教育先贤的儿童教育思想皆可溯源于《易经》,受其影响下的儒家经典著作中蕴含的儒家精神文化的更是影响古代儿童教育思想的关键。古代儿童的教育思想与当时的封建阶级意识和儒家精神文化的整体氛围密切相关。古代儿童教育的思想核心"尚德"即以人为贵,天下一家;以德为据,体道成圣;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为万物之本,却不追求人的独立性,而是崇尚"天下一家"的群体和谐思想,这在古代儿童的教育之后便已渗透。"教"的核心意义在于道德伦理,而非个人的独立性,从儿童时期的教育开始便追求个人自觉适应礼仁制度下的人伦秩序,主张的培养"君子"、致身"仁义",要求知行合一,注重德行修养,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经世,以达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理想。

2有教无类的普及教育

中国古代设有官学,却是古代具有很强封建阶级性质成年人的培养机构,针对古代儿童的教育的机制是私学,儒家"有教无类"的思想的普及使得私学的创办更加兴盛,尤其是民间。私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儒道墨法四家皆有私学,孔子的私学更具有普及性,不论身份地位皆可入学。

唐宋时期,官学的兴起和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幼儿以上年龄阶段的私学创办受创,儿童的私学却逐渐兴起,在民间的儿童启蒙教育更为繁荣兴盛。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城镇乡村蒙学阶段的私学教育类型多样,数量丰富,有村学、义学、族塾、乡校、小学、冬学、村塾、庙学等各种形式。

3系统的儿童启蒙教材

自先秦时期,古人就注重对儿童教育所用教材的编写,往往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诗赋。魏晋南北朝时期,《颜氏家训》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教材。隋唐时期,儿童教育全新发展,更有流传至今的"三百千千弟子规",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儿童启蒙教材。

古代儿童的蒙学教材多从经、史、子、集中汲取精华,并融入符合古代社会生活实践的人生哲理、处世之法等智慧,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封建伦理纲常思想等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教材文字浅显易懂,韵律和谐,朗朗上口,甚至常常配有形象生动的图画。蒙学教材中常有的历史人物、故事、谚语等在民间流传甚广,亦是当时普通百姓的通俗读物。

丰富多样的古代儿童游戏

古代儿童本性十分纯真,在父母的关怀爱护之下,他们在接受启蒙教育之外,更多的是结伴嬉乐,游戏玩耍,生活中的动物、植物是他们童年生活之中最有趣的玩伴,更有丰富多彩的游戏方式和玩具。整体看来古代儿童的游戏主要有与智力开发、运动和文艺、日常生活,动植物有关的几种方式。

与智力有关的游戏

益智类的游戏是古代儿童游戏的精华,更是中国古代游戏的的主要构成,其多是将娱乐游戏与智力开发相互融合,玩的时候要用脑、斗智。诸如棋牌类游戏,主要有围棋、象棋,以及各种民间杂棋、骰子戏、纸牌等。另外还有拼摆类游戏,类似于拼图游戏,主要有燕几图、七巧板、"伤脑筋十二块"、益智图、九连环、"华容道"等。这些可以说是古代儿童智力游戏的代表,以其充分的科学原理,具有很高的锻炼儿童智力的价值,甚至流传至今。

与运动、文艺有关的游戏

与益智类的游戏相比,运动和文艺类的古代儿童游戏娱乐性更强,运动游戏注重儿童的体力锻炼,文艺游戏又增添文学艺术的气息。

古代儿童的运动游戏主要有角抵类,即人与人的互相角力,运用自己的力量或外力来压倒对方,包括摔跤、拔河、斗牛(头对着头作角抵之戏)等。球类游戏,包括手球、跳鞠、马球、踏球、竿球、木射、捶丸、击球、踢毽子等。

冰水类游戏,主要有游水、打水仗、弄潮、赛舟、垂钓、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投掷和射击游戏,包括抛砖、抓子儿、掷钱、弹弓、射箭、投壶、吹箭等。运动游戏还有抖空钟(扯铃),踩高跷、抽陀螺、放风筝、捉迷藏、打秋千、一骑竹马、滚铁环、爬竿子、跳大绳等。

文艺游戏是指各种文艺形式的儿童游戏,主要包括歌舞、儿童演剧、儿童歌谣、讲故事等形式。亦有绕口令、猜谜语(灯谜)、回文、拆白道字、"顶针续麻"、拍七、诗钟等文字语言游戏。

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游戏

生活游戏是指儿童自发地模仿成人的社会生活内容而进行的游戏。如生产劳动中的职业类型、买卖生意等;家庭生活中的家庭礼仪、亲子关系、饮食起居、生活方式等;文化生活中的演剧唱戏、说书杂耍、教书为师等,均常被儿童加以模仿游戏

与动物有关的游戏

古代儿童豢养的小动物的种类很多,亦有许多与动物之间的娱乐游戏。诸如养油葫芦、养金钟、养蝈蝈、养鸽、养猫、养狗、养小鸡、养小鸭等等,亦有捕蝉、捉鸟、捉蝴蝶、捕蜻蜓、养蟋蟀、斗鸡、斗鸭、斗鹅、斗鹤鹑、斗蚁、斗蟋蟀等娱乐游戏。

精巧绝妙的古代儿童玩具

古代儿童不仅有丰富多样的游戏方式,更有众多的玩具,其巧妙的设计和有趣的造型深受孩子们的青睐。并在被儿童玩耍的的同时发挥其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儿童的玩具皆为手工制作,主要有木制品、陶瓷品、绣制品,造型丰富,设计精巧。

木制品主要是各种手工雕刻制作的动植物模型、人物模型、刀剑模型以及设计精巧的其他玩具,许多益智和运动游戏中的游戏辅助也多是木质,诸如拨浪鼓、蝈蝈笼子、七巧板等。绣制品主要是造型生动的各色荷包,尤其是端午用以辟邪驱毒的香包,深受儿童喜爱。就连童手球游戏主中玩耍的抛球和拍球,都是是"团絮而成,绕之以线。"有些还带有彩穗,形同绣球、彩球。

儿童玩具中最精彩的是陶瓷玩具,这与唐宋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密切相关。陶瓷类的古代儿童玩具有造型生动的人物动物模型,更有可以直接玩耍的铃、哨、球等,不仅造型精巧,青绿、黄褐、透明等釉料使得这些玩具更加形象优美。

古代儿童的苦与乐

古代儿童亦有纯真稚拙的本色,亦充满奇幻的想象力,诗歌中常能见到他们娇憨纯真的欢乐形态。《稚子弄冰》中,孩子用丝绳把铜盆里的坚冰穿起来当锣敲,"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充满了玩冰游戏时的纵情欢乐;妙想。

《幼圃》中"稚子落成小金谷,蜗牛卜筑别珠宫",稚童发挥想象,将庭院中的一方石中间挖空后又用土填实,栽上花草种上蔬菜,筑成一方乐园。

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结伴成队,他们总有新奇的游戏方式,似乎无论何处他们都能展露笑颜。然而,古代儿童的喜乐悲欢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成年人世界的影响。李白受召入京时"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父母的愉悦亦牵绊着古代儿童的喜悦。李商隐诗作中描述古代儿童专心学习时的场景,"曲躬牵窗网,略唾拭琴漆。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其中不减玩耍时的恣意欢快,更多的是面对师傅和学习时的端正谨守。

古代社会环境对儿童的生活影响最为突出,生平盛世中的他们受父母庇佑,衣食有依,可纵情玩耍,轻快欢愉。而在战乱或是饥寒交迫的窘境中,欢乐亦是一种奢侈,更多的是过早的承受世间的苦难。 在众多诗人笔下,"妇姑荷革食,童稚携壶浆"的贫苦儿童早早地便懂得生存之不易;"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中的儿童已知劳作之苦;更有有"布袅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的穷困之苦。

慈幼需要的传统

中国自古便有爱幼护孤的仁爱思想,古代亦有道德观念和法律制度来保障古代失恃失怙的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亦受佛教思想的传入的影响,慈幼恤孤的传统深入中国古代礼法之中,亦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形态造就古代社会中慈幼恤孤文化的特色。在中国古代,国家是家的延伸和扩大,拥有普天之臣、率土之滨的君主就是全天下人的家长,慈幼恤孤是"安抚子民,哺育百姓"的行政策略中的重要内容

并且在儿童是古代每个家族延续的源泉,受古代宗族香火延续观念的影响,抚养照顾失恃失怙儿童的责任主要由宗族承担。这种伦理政治和道德号召下的父权主义家长式的慈幼恤孤的仁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古代失恃失怙儿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