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39岁的古人有谁

游戏攻略06

死于39岁的古人有谁,第1张

死于39岁的古人有谁
导读: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魏文帝),葬于首阳陵。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曹丕在继

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魏文帝),葬于首阳陵。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曹丕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改国号魏,为魏国的开国君王,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君主。后刘备伐吴时,孙权假意向魏国称藩,曹丕大喜,没有同时联合吴国攻蜀汉。错过了一次统一全国的时机。刘备被孙权打败,孙权随之与曹丕反目。曹丕大怒才起兵伐吴国,结果被孙权的大将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不起,临终托付曹叡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三十九岁。

嵇康(223-263):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回应,表明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立场。后被人诬告,被司马昭杀害。死前太学生联名要求司马昭不要把嵇康处决,嵇康则从容弹《广陵散》作别,并叹道“广陵散自此绝矣”,随后赴死。

钟会(225-264):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魏国谋士、将领,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毌丘俭叛乱后,钟会说服司马师亲征。司马师病死后,钟会又帮助司马昭保住兵权。诸葛诞叛乱其间,钟会多次献策助司马昭平叛。又画西蜀图本力劝司马昭伐蜀。伐蜀其间,钟会为严军法,处死名将许褚的儿子许仪,又攻下阳安关,因为在阳安城中受诸葛亮托梦,于是对百姓秋毫无犯,但在追击姜维时与邓艾交恶。灭蜀后,钟会打压邓艾,又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但事情败露,被士兵乱箭射死。

完颜亮(1122-1161):金朝皇帝,即金废帝,亦称海陵王,女真族。字符功,本名迪古乃。金太祖阿骨打庶长孙,辽王宗第二子。自幼聪明好学,曾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天眷三年(1140),被熙宗授为奉口上将军,赴梁王宗弼军前效命。他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再加足智多谋,被授于行军万户,不久又升为骠骑上将军,皇统四军(1144)又封为龙虎卫上将军,受命守中京。皇统七年(1147)任尚书左丞相,皇统九年(1149)发动宫廷政变,杀熙宗,自立为帝。改元天德。二年(1150),废行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只置尚书省。贞元元年(1153)迁都长城以南的燕京,更名中都(今北京)。为巩固皇权,镇压大批贵族反对派,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渤海人执掌朝政。定五京制,改定中央官制,废元帅府,改设枢密院,由朝廷任命枢密使、副使主管军事。正隆元年(1156)颁“正隆官制”。至此,中央官制的改革全部完成。在位期间继续鼓励女真人南下耕种农田,大量印钞(纸币名为“交钞”)铸钱。为进攻南宋营建汴京,调兵造船。正隆六年(1161)强征各族人民,大举攻宋。此时完颜雍(金世宗)乘机在辽阳废海陵王,自立为帝,改元大定。完颜亮在采石为宋军击败,东至瓜州时被部将完颜元宣与其子王详所杀。

拖雷(1193-1232):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生长子蒙哥、二子忽必烈、三子旭烈兀、四子阿里不哥。1213年,成吉思汗分兵伐金,托雷从其父率领中路军,攻克宣德府,再攻德兴府。托雷与驸马赤驹先登,拔其城。即而挥师南下,拨涿州、易州,残破河北、山东诸郡县。1219年,从成吉思汗西征,攻陷不花剌、撒马尔干。1221年,分领一军进入呼罗珊境,陷马鲁、尼沙不儿,渡搠搠阑河,降也里。遂与成吉思汗合兵攻塔里寒寨。按照蒙古习俗,幼子继承父业,而年长诸子则分析外出、自谋生计。故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托雷留置父母身边,继承父亲所有在斡难和怯绿连的斡耳朵、牧地及军队。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129人万。其中11万的精锐俱由托雷继承。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由托雷监国,直至1229年在选举大汗的忽里台时,推窝阔台即大汗位。1231年,与窝阔台分道伐金,托雷总右军自陕西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大散关。11月,蒙古军假道南宋境,沿汉水而下,经兴元(今陕西汉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在均州(今湖北均县西北)、光化(今湖北光化北)一带,渡汉水,迂回北上入金境。1232年初与金军在均州(今河南禹县)遭遇。托雷乘雪夜天寒大败金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完颜陈和尚于三峰山,尽歼金军精锐。此役毕,托雷与自白坡渡河南下的窝阔台军会合。同年北返,病死途中。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子忽必烈在位时,被追谥为景襄皇帝,庙号睿宗。

常遇春(1330-1369):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卢象升(1600-1639):明朝将领。字建斗。宜兴(今属江苏)人。善骑射,娴将略。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二年(1629),募兵3000人卫京师(今北京)。次年,升右参政兼副使,整饬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邯郸东北)、顺德(今邢台)兵备,其部号"天雄军"。六年,奉命镇压流入京畿之农民军,连败农民军于石城(今临城西)、武安。八年,受命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解巡抚职,进兵部侍郎,加督山西、陕西军务,击败高迎祥、李自成部农民军于河南汝州。次年,率总兵祖宽又败高迎祥于滁州(今属安徽)。不久,任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大兴屯政,加强边备,被崇祯帝朱由检谕示九边效仿。十年,督各地援兵入卫京师,备御清军。次年,升兵部尚书,以反对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与清议和主张,并遣诸将分道大战庆都(今河北望都)失利,又被夺职,以侍郎视事。旋率士卒5000与清军战于巨鹿,因寡不敌众,于十二月十二(1639年1月15日)激战阵亡。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太仓(属今江苏)人。明代文学家。勤奋好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明史》记有张溥“七录七焚”的佳话,抄书焚书反复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庶吉士。与同邑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天启四年(1624年),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称为复社,人员有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后来遍及全国,超过三千人,平时以文会友,兼又评议时政,“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崇祯三年(1630年)张溥和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龙等同时中举,来年又与吴伟业中进士。崇祯十年礼部员外郎吴昌时与张溥一起推举周延儒复出。陆文声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张溥被吴昌时下毒,当夜就腹部剧痛而死,黄道周为之作墓志铭。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著作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天启六年(1626年),写《五人墓碑记》收入《古文观止》。

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8):清肃武亲王,满洲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豪格广有战功,因其功勋卓著而不断进封而与多尔衮不合。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引起了多尔衮和豪格对于帝位的争夺。当时豪格亲掌正蓝旗,而且又有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众多大臣们的支持,略优于有正白、镶白两旗以及多铎支持的多尔衮。但是,豪格在关键时刻未能果断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备继位资格并要求其继位的时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尔衮顺水推舟从而未能入承大统。最终由其弟,皇太极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辅政。此后,豪格虽仍颇多战功,但受多尔衮打压。顺治五年(1648年),因隐瞒其部将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当年三月死去,年仅三十九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650):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阿济格,母弟多铎。排行十四。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睿亲王。多尔衮十五岁时,阿巴亥被皇太极所逼,被迫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因此丧失继承大统的能力和可能。但此后,他军功卓著。至皇太极去世时,和多铎掌有正白旗与镶白旗,于是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汗位。豪格继承了皇太极的正黄旗、镶黄旗并自掌有正蓝旗。多尔衮利用豪格的软弱使其不能继位,又畏于两黄旗的实力,不敢自己继位,转而扶持皇太极九子福临入承大统。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并实际掌权。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侵入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顺治对他的称呼也从“叔父摄政王”也逐渐变为“皇父摄政王”。39岁时,多尔衮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死后,顺治帝因其独断专行,并迫害其兄豪格,又与其母孝庄皇太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剥夺其封号,并掘其墓,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名誉。

岳飞(1103-1142):著名军事家,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汉族,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人。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有《岳武穆集》。存词3首。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汉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英勇有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明绍宗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但当时台湾因为处于热带再加上卫生条件比较差,郑成功到了台湾没多久就染上了疫病,并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病逝。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

秦邦宪(1907-1946):又名博古(此名为俄语“上帝”的音译)。乳名长林,字则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五月十四日生,江苏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出身望族。9岁丧父,19岁赴莫斯科求学,24岁受命担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39岁因坠机遇难。与王明、张闻天等人是苏联留学期间的同学,与其他同期的同学合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

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er),出生于科西嘉岛,法国军事家与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广大领土。

帕斯卡(1623-1662):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帕斯卡的贡献有:帕斯卡定理、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定律。他同时是近代概率论的奠基人。帕斯卡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在科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夏洛特·勃朗特(1816- 1855):19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主要作品《简爱》。

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格瓦拉(1928-1967):出生于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切·格瓦拉于1959年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七二六运动”,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切·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策动共产革命。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乔治·格什温(1898-1937):美国作曲家。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原名雅各布·格肖维茨(Jacob Gershowitz)。格什温的贡献是把古典音乐的风格与爵士乐和布鲁斯的风格结合了起来。格什温1937年夏因患脑癌去世,去世时三十九岁。

马丁·路德·金(1929-1968):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金牧师之称。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下榻洛林汽车旅馆。4日晚饭前,他立在二楼三百号房间的阳台上,与人谈话。这时在街对面的一幢公寓里,一个狙击手端着一架带有观测镜的汽步枪,向他射去。子弹从前面穿过他的脖子,他随即倒地不起。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说。

道教·全真道及其宗教思想

金元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各种思想文化大交融的时期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宗教教派众多、相互渗透交流十分频繁的时期之一。作为中国土生地长的道教,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外来各种文化思想及教派的冲击,加上复杂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于是也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浪潮之中,这种动荡与变革的直接后果便是在中国道教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新的道派,最后形成了中国道教两个主要教派:正一道与全真道并存的局面。

北宋王朝一开始就面对着来自北方的民族的侵扰,北宋灭亡后,北方是金国的领土,在金国女真族贵族统治下,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太一教、真大道和全真道三个新的道教教派因此而兴起。太一教由卫州(今河南省汲县)人肖抱珍创建于金天眷初年(1138),该教尊“太一”为最高天神,取“元气浑沦,太极未判,至理纯一”之意,主要传行《太一三元法箓》,属道教符箓派,以济世、怯灾、互助为宗旨。《重修太一广福万寿观碑》载:“初,真人(肖抱珍)既得道,即以仙圣所授秘箓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临,天眷初,其法大行。”一度信徒达到数万之众,广传于中原一带,声势浩大。金、元两代统治者曾多次授其掌教以“真人”称号,加以笼络,元亡后,该教失传。真大道,原名“大道教”,为乐陵 (今河北省沧州境内)人刘德仁于金熙宗皇统(1141—1149)年间所创,一开始就受到金代统治者的支持与重视,刘德仁被授于“东岳真人”称号,命居燕京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址),据元田璞《重修隆阳观碑》载,刘德仁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金皇统二年(1142),他宣称“有老人须眉皓白,乘青犊车至,授玄妙道诀而别,不知所之”。真大道以“苦节危行”为宗旨,《崇玄广化真人岳公碑》云:“真大道以苦节危行为要,不妄求于人,不苟侈于己”。刘德仁本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极严,他“避俗出家,绝去嗜欲,屏弃酒肉,勤力耕作,自给衣食,耐艰难辛苦,朴俭慈闵,志在刊物,戒行严洁”(吴澄:《天宝宫碑》),因此深受民众拥载,远近贫疾者,莫不前往求治,一时名声大噪,信徒曾广布“西出关陇至于蜀,东望齐鲁至海滨,南及江淮之表”(《崇玄广化真人岳公碑》)。信徒须恪守戒法九条,它们是:“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于君,孝于亲,诚于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宁清静;四曰远势力,安贫贱,力耕而食,量入而用;五曰毋事情奕,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尘;八曰毋恃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上不殆,学者宜世守之。”(《宋濂文集·书刘真人事》)在宗教修习上,主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虚心实腹,守气养神”(元杜成宽《改建先天宫记》)。元以后,真大道逐渐衰微,共传了十二代。

比太一教、真大道兴起稍迟的全真道,并没有停留在济世、安贫、禁欲等朴素教义的阶段,它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宗教理论与实践,因而在中国道教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后世全真道的多部道书记载,全真道起源于东华帝君 (少阳),是由钟离权 (正阳)、吕洞宾 (纯阳)、刘海蟾、王喆(重阳)、马珏(丹阳)等人传承下来的。虽然全真道的一些理论,同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的内丹学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但真正创立全真道的是金末元初道士王喆。

王喆,又称王重阳,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陕西咸阳人。原名中孚,字允卿,曾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自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早年他曾习武,应武举不第,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1159)自称于甘河镇酒肆中遇到仙人吕洞宾饮以神水,授以真诀,弃家入终南山修炼。金大定七年(1167)东行至宁海州 (今山东省牟平县),收马珏、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七人为徒,于山东沿海一带宣讲自己的主张,一时信徒云集,并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五地建立起“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五个教团,创立了他的全真道教团。金大定十年(1170)王重阳死于开封。

王重阳悟道时间较晚,真正传教不到三年,但他对全真道的教义、修持方法以及宗教组织形式,都进行了大胆的创造。

王重阳的著述有《重阳全真集》十二卷、《重阳教化集》三卷、《重阳分梨十化集》二卷、《重阳金关玉锁诀》、《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重阳立教十五论》等。大都是采用诗歌体裁来阐明宗义的,有数千首之多。

全真派道教区别于原来道教的主要之点,在于它公开主张佛、道、儒三教是一家,所谓“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据《全真教祖碑》称,其教主要宗旨为:“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故名其教为之 “全真”。

王重阳所称佛、道、儒三家为一家,不仅仅停留在教义溯源上,他的全真道从思想、修炼、到某些组织形式,都广泛地吸收了儒、佛两家的内容,这是佛道儒三种意识形态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相互斗争、相互影响,在道教内的一种反映。王重阳宣称:“三教者不离其道也,喻曰: 似一根树生三枝也”(《示学道人》诗)“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识心见性全真觉,知录通铅结善芽”(《答战公问先释后道》诗),“儒门释户道相同,三教从来一祖风;悟彻便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弘”(《孙公问三教》诗),“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义理显时何有异,妙玄通后更无加”(《修行》诗)。因此,他“凡接人初机,必先使读《孝经》、《道德经》,又教以孝谨纯一。及其立说,多引六经为证据。其在文登、宁海、莱州,常率其徒演法建会者五,皆所以明正心诚意,少私寡欲之理,不立一相,不拘一教也” (《终南山重阳祖师仙迹记》),同时“劝人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孝经》,云可以修证” ( 《全真教祖碑》)。

王重阳将儒、佛两家中有益于道教的教规教义,吸收到全真道中,确立了自己严格的立教原则,他著《重阳立教十五论》,分十五题全面规定了全真道的教旨与教制,一直为全真道徒学道之指南。这十五条分别为:

①住庵,认为凡全真道徒均应出家投庵,身依心安,气神和畅;

②云游,即应云游访道,参究性命;

③学书,认为道书读诵当穷其本意,不贵记多念广。

④合药,认为道徒应精研药物,活人性命,他说:“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

⑤盖道,认为学道之人居处以茅庵草舍为足,不可求大殿高堂。说:“雕梁峻宇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这一条在王重阳死后,随着全真道为元代帝王所推奉,因而发展和兴盛后,很快被其弟子置于脑后,盖起了宏大的全真道宫观。

⑥合道伴,指出道伴须详择明心、有慧、有志之人,相与修学。

⑦打坐,要求打坐者,“须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打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

⑧降心,即须令心常湛然不动,冥冥杳杳,无内无孔,无丝毫念想,乱心一生,当速剪除。

⑨炼性,要求紧肃理性于宽慢之中以炼性。

⑩匹配五行,做到匹配五气令聚于中宫。使三无攒于顶上,神气混合而结于大丹。

(11)混性命,即修炼性命。

(12)圣道,指出只有苦志多年,积功累行,方能入圣道。

(13)超三界,认为“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 ,不着空见即超无 ”。

(14)养身之法,认为养身之法在于得道多养。

(15)离凡世,认为身暂寄于尘世,而心超出三界,有如莲之根在淤泥而花在虚空,就是得道。说“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乃大愚不达道理也”。

全真道与佛教禅宗一样,宣称“不立文字”,重在修炼的实践。它在承袭内丹学派思想的同时,又吸收了佛教禅学的观点,认为修炼成道的根本在于人心具有不变的 “真性”,“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王重阳《金关玉琐诀》),“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刘处玄《至真语录》),提倡识心见性的修炼方法,以达到“清净”境界。说: “道家留丹经子书,千经万论,可一言以蔽之曰:清净”,又说:“屏绝万缘,表里清净,久久精专神凝气冲,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上丹结,是名三丹圆备,九转功成”(《丹阳真人语录》)。所谓表里清净,即指“内清净者,心不起杂念;外清净者,诸尘不染着” ( 《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

在宗教组织形式方面,全真道也仿效佛教,建立了全真道一套完整的教团生活制度,如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不得婚嫁,不茹荤腥,过十分严格、俭朴的集体生活等。王重阳在创教之初,即在山东建立起“三教全莲会”、“三教平等会”等最初的教团组织。王重阳死后,全真道在社会逐渐立足并产生较大影响,其教团组织进一步演变,居住的茅庵许多变成了皇帝敕建的宫观,随即在宗教组织方面也形成了庞大的全真丛林制度。一些著名的宫观,建筑格局与规模均仿效王公贵族的宫殿楼阁,殿宇宏伟,金碧辉煌,层次严谨,气势雄浑。内部组织也仿效佛教,分十方丛林与子孙庙,十方丛林由方丈、监院领导,下有执事各司其职,如“三都”、“五主”、“十八头”等,分管殿堂、库房、厨房、宗教生活、对外接待等工作。规定有严格的宗教生活与清规戒律,如有冒犯,则要据情处罚。

继承王重阳担任全真道掌教的是马珏。马珏是王重阳到山东传教时第一个收留的弟子,号丹阳子,撰有《渐悟集》、《洞玄金玉集》、《神光灿》等,门人录其言,编有《丹阳真人语录》、《丹阳真人直言》等,主要内容在劝人抛弃人间的荣华富贵,除去酒色财气,戒绝荤腥,宣扬清净无为,才能修炼成功大丹,得道成仙。说“小童问道道无言,清净能持自妙玄;凭此家风常保守,自然有分做神仙”,他的“不用人间造孽钱”句,常被后人作为劝世名言引用。为全真道遇山派创始人。继马珏任掌教的是谭处端,号长生子,撰有《水云集》三卷,内收诗、词、歌、颂、语录共数百篇,内容主要是:“警悟世人,包藏妙用,敷扬真风,引人归善”。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较深,曾说“凡人轮回生死不停,只为有心。得山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一念不生,则脱生死”。为全真道南无派创始人。王重阳的另外几个弟子为郝大通、王处一、刘处玄、孙不二和邱处机。郝大通,号广宁子,撰有《三教入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等,后合编为《太古集》四卷行于世。他自称“精研于《周易》”,著述大都以易明道。卷一是《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并序》;卷二为象数图,以乾象、坤象图为首,以至于十二律吕图;卷三仍为象数图,以乾坤生六子图始,三才象三坛图终;卷四为三十首七言《金丹诗》。为全真道华山派创始人。王处一,号玉阳子,撰有《云光集》四卷行于世,以诗词为体裁,内容较杂,主要宣扬全真教义,劝人看破尘世,归向清净无为。为全真道嵛山派创始人。刘处玄,号长生子,著有《仙乐集》、《至真语录》等,并有《道德经》、《阴符经》、《黄庭经》注释行于世。主要是宣三教合一、清净无为的全真教义,如说“禅道明释藏,禅定真无相,禅慧口难言,禅天无缺朗”,“无事不贪求,无争不辨休,无言只念道,无喜亦无忧”。受禅宗影响较深,认为“念道觉真安,命清胜炼丹”。不以长生不死为贵。为全真道随山派创始人。孙不二,是马珏之妻,也是最早皈依王重阳的弟子,撰有《孙不二元君法语》,收入《道藏辑要》胃集,内容有《坤道功夫次第》十四首五言诗和《女功内丹》七首七言诗,系以诗的形式叙述女子修炼内丹功法的书,被称为女子炼丹的主要著作。孙不二为全真道清静派的创始人。邱处机,号长春子,为王重阳的弟子中对开创全真道最有贡献的人。王重阳死后,他先在宝鸡磻溪穴居苦修六年,后至陇州龙门山苦行七年。然后继刘处玄后为全真道掌教,南宋、金先后礼聘不应。金宣宗元光元年。(1222)携十八高徒西行雪山,谒见蒙古成吉思汗,向成吉思汗献策,劝其敬天爱民,戒杀孝亲、清静离欲,深得成吉思汗赏识,被称为 “邱神仙”,掌管天下出家人,并免其信徒赋役,自由传教、建庙、收徒,因此全真道势力大振。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他东归到达燕京 (今北京),住大天长观(现白云观址)建“长春”等八个会社。后敕改天长观为“长春宫”,并授金虎牌护持教门,一时间数万人入道,开创全真道龙门派。邱处机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呜道集》、《磻溪集》等,另有门人录其言编成的《长春祖师语录》行世。其中《大丹直指》共二卷,为金元全真北派重要内丹著述,主要承袭了唐施肩吾的内丹之说,认为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父母未生之前,九窍未通,混沌纯一,是为先天性命;既生之后,性潜于顶,命藏于脐。因后天与先天不相亲,金木间隔,迷忘了本来面目,逐时耗散,致使病夭。修真者应先使肾水中所藏元阳真气与心中所生正阳之精,上下相交,升降相结,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下丹田,用神火烹炼,使气自周流于一身,气满神壮,结成大丹。说做到这样“非特长生益寿,若功行兼修,可跻圣位”。邱处机死后,埋于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北京白云观因之被称为全真龙门第一祖庭。其弟子李志常编《长春真人西游记》,详细记叙了邱长春西行见成吉思汗的情景及他东归中原的活动及逝世下葬情况。因其中记载了西行道路、山川风光、民风习俗等许多真实情况,被认为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在北方全真道兴起之时,在南方南宋统治地区盛行的钟离权、吕洞宾传承下来的金丹学本来就同全真道有同源异流之缘。传至白玉蟾时,也开始创立了教团组织,但影响不大。白玉蟾自称得张伯端一系内丹和神霄雷法之传,蓬头赤足,云游东南。他著有《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另有彭耜编的《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留元长等记其言编的《海琼问道集》、《海琼传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等,认为内丹法分炼形、炼气、炼神三关,主张以凝神聚气入手炼神修性,初关炼形之要在于忘形养气,中关炼气之要在于忘气养神,上关炼神之要在于忘神养虚。强调“内炼成丹,外用成法”,“静则金丹,动则霹雳,道法之妙全在元神元气”。白玉蟾将丹法传给了王金蟾,王金蟾又传给了李道纯。李道纯号莹蟾子,为元初江苏仪征长生观道士,道书称他对儒、道、佛三教之学颇有心得,撰有《中和集》、《莹蟾子语录》、《全真集玄秘要》、《三天易髓》、《道德会元》、《清静经注》、《大通经注》、《洞古真经注》等大量著述,他认为佛、道、儒三教性命之学均可概括为“中和”二字,因此,应以“中和”为旨,对内丹之学自成一家。南宋亡后,北方全真道传至南方,势力强大,李道纯也自称其宗为全真道,于是被称为“南全真道”,由此,南方的内丹派也并入全真道。张伯端及其一系的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内丹派炼丹家,被尊为全真道的 “南五祖”。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天师道(正一道)在解释“道”的含义上,也开始受到佛学禅宗与儒家理学的影响,由原来认为外在于人的“道”,逐渐变为理解成存在于人的内心的“道”。这一点,在北宋末年元代初年颇有造诣的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著述中体现了出来,他说:心“何物哉杳兮冥兮,恍惚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强名曰道,强名曰神,强名曰心”(《虚靖真君语录·心说》)。到元末明初,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也说:“知道者,不观于物,而观于心也。盖心统性情而理具于心,气囿于形。皆天命流行而赋焉。曰虚灵,曰太极,曰中,曰一,皆心之本然也。是曰心为太极也,物物皆具是性焉”(《岘泉集·冲道》)。在这里,“道”、“太极”、“一”都成了 “心”。

从以上对宋金元道教思想发展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期道教总的趋势是沿着佛、道、儒三教合流的轨迹行进的。

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始于太祖耶律阿保机,终于天祚帝耶律延禧,历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圣宗,兴宗,道宗,天祚帝等九代。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辽于北宋对峙,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1125年为金所灭。在太祖,太宗统治时期,阿保机创建奴隶制国家,确定皇权世袭,建立军队,制定法律,修建都城,制造文字,此后继续向外扩张。西打倒甘州回鹘,东灭渤海国,南占燕云十六州。太宗死后,经过世宗,穆宗,景宗,一再发生争夺皇权战争。982年圣宗继位,实行一系列改革,多方面削弱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统治。其间他带兵南侵,与宋订立澶渊之盟,两国各守旧界,此后不再有大的战事。圣宗在位半个世纪,是辽朝的全盛时期。到兴宗,道宗时期皇室内部政变频繁,各族人民反抗辽朝的起义连绵不断,辽王朝日见衰败。金政权建立后,接连打败辽王朝,很快取代了辽在东北的统治地位。1125年天祚帝逃往西夏途中,为金兵追获,辽亡。

辽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前期由于国力主要用于向外扩张,采取奴隶制的掠夺式经济,使辽初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直到辽圣宗时期,辽朝的经济才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无疑是封建化改革的结果。辽朝得燕云十六州后,对中原制度进一步吸收,汉制逐渐完备。 辽国的医学成就也很显著,其针灸、切脉诊法、妇产医科、尸体防腐等技术都具有较高水平。

辽朝众王907~1125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氏 讳亿 字阿保机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讳德光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 讳阮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讳璟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讳贤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讳隆绪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 讳宗真

道宗孝文皇帝 讳洪基

天祚皇帝 讳延禧

金朝

金(1115年-1234年)

简介

女真勃兴于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1115年1月28日,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金朝建国后,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五京一下,辽朝随即灭亡。金灭辽后,与北宋遂成敌国。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挟灭辽之威,很快席卷而南,于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灭亡北宋。女真在消灭辽朝和北宋后,统一了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并与南宋长期对峙。金朝在实行猛安谋克等独特制度的同时,也采纳了内地的很多政治制度。完颜亮在位期间,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但以失败告终。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金朝后期,统治集团极其腐朽,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同时又受到蒙古帝国军队的不断打击,终于亡国。

金朝时期,随着封建化的深入,社会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除了畜牧业的优势外,其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也有所进步。金朝文化深受汉族影响,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其中戏剧较为突出,并产生了元好问等著名文学家。

详细介绍

在800多年前阿城的这块土地上,女真族建立了大金国,并在阿城定都(当时的会宁)。由于他们自身的强大和不堪辽宋压迫,开始了伐辽、建金、攻宋的征程。金朝历经十帝120年,鼎盛时期曾一度统治了大半个中国。

女真崛起伐辽建金

女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完颜部最为强大,完颜部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征战。

据史学家介绍,女真伐辽的原因实际上可以总归为反抗辽对其经济与精神上的双重压迫。作为辽的藩属,女真每年都要向其进贡大量的金银珠宝不说,还要向辽的银牌天使上缴大量的捕猎猛禽———海东青,为了捕到最好的鸟儿,还不得不去强攻本是同族的部落。其次是,在贸易上,双方的交易极不平等。如果说这两种压迫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忍受的话,银牌天使看中的女真美女便得“荐枕”这一制度,引发的精神层面上的屈辱却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称帝,建国号大金,定都会宁。金于1125年灭辽,灭辽后,金朝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吴乞买继位,并于1127年灭北宋。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期间,因战争繁忙,并未修建宫殿。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继位后,于1124年命汉人卢彦伦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当时辽、宋风格于一身。金上京城的建治,大致采取近似中轴线、近似均衡和近似对称的手法,规划街道里坊,营筑宫室官邸,使上京城为我国中世纪最北部的都城大邑,也是大金朝第一都。

虽然金上京会宁府如今已经成了大片的农田,但从残存绵延11公里的的古城垣、至今仍伫立在水田间的点将台等遗址上,仍可想象800年前金上京的繁华与兴盛。

目前,金上京会宁府皇城午门址,是唯一仅存的一处门址。金代共三个都城,上京会宁府是金朝第一个都城,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是金朝第二个都城,称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于1214年迁都南京(今开封)。

上京路与会宁府

上京会宁府官衙设在大金国的前期都城内,又是金代上京路的治所。金朝设有五京十九路,“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区,相当于现代的省。金上京路共辖有:一府,即会宁府;三州,即肇州、隆州、信州;五路,即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曷苏馆路、胡里改路;六县,即会宁县、曲江县、宜春县、始兴县、利涉县、武昌县。

会宁府归上京路所辖,但它又是上京路的治所。会宁府统领三县,即会宁、曲江、宜春。路的最高官员是兵马都总管,上京路则由会宁府尹兼领

烧毁金上京迁都燕京

正当上京城向前发展时期,金朝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主要原因是,金熙宗在位后期骄奢*逸,暴虐杀人,引起了朝中众臣的不满。金熙宗继父之子完颜亮利用这个机会,联合亲信亲手将金熙宗杀死,自立为帝。海陵王继位后,为了缓和继弟杀兄、臣弑君的“同室操戈”这个矛盾,就以上京会宁府偏于东北一隅、物质运输与公文传递有违误等理由,将京都迁往燕京(今北京市)。

在迁都燕京后,海陵王为了不留有金熙宗奉行君主制的痕迹,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自己的皇位,于正隆二年(1157年)下令毁上京。同年八月,海陵王下令撤销上京留守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

海陵王迁都、毁上京后,使上京会宁府不再有往日市井繁荣的景象。

重修会宁府复号上京

海陵王迁都平毁上京宫室、宗庙之后,已去萧墙之忧,因而全力准备侵略宋朝的战争,同时大建宫宇、搜刮百姓,残暴的统治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民不聊生。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东京留守曹国公完颜雍继位于辽阳,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这时完颜亮还在南进征宋,而金军亦十分厌战,重要将领耶律元宜部反戈,元宜及其部下射杀海陵王于帐前,海陵王死于瓜州渡。

金世宗于大定二年(1162年)发布诏令,“以会宁府国家兴亡之地,宜就庆元宫址建正殿九间,仍其旧号,以时荐享。”大定五年(1165年),重新修复了太祖庙,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修复宫殿,建城隍庙。至此,金上京被毁坏的旧宫室、宗庙大部分被修复,但唯有储庆寺不见有修复的记载。

蒙宋联军攻灭金朝

金章宗末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上京的繁荣已成为过去。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逝,章宗的皇叔卫绍王永济继位。同时,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叛金自立,开始进攻金朝的北方,并迅速占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于1213年又突破了长城防线,进入黄河平原。到1215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劫掠并占领了金朝的北京。至天兴二年(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蔡州城,在战火中继位的金末帝完颜承麟则死在乱军之中,金朝遂亡。

金朝帝王年表

金帝系

(1)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1115-1123)

(2) 金太宗 完颜吴乞买 (1123-1135)

(3) 金熙宗 完颜亶 (1135-1149)

(4) 海陵王 完颜亮 (1149-1161)

(5) 金世宗 完颜雍 (1161-1189)

(6) 金章宗 完颜璟 (1189-1208)

(7) 金卫绍王 完颜允济 (1208-1213)

(8) 金宣宗 完颜珣 (1213-1223)

(9) 金哀宗 完颜守绪 (1223-1234)

(10)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234)

金朝建立了哪几个都城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女真和他们的先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所谓白山黑水,种族繁矣。历史悠久的女真先世,可上溯到舜、禹和商周时期,那时生息繁衍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被称作肃慎,这是东北地区见诸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民族。此后,肃慎的后裔,名称屡有变更。三国时期,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并分有白山、粟末、号室、安车骨、伯咄、佛涅、黑水七部。到隋唐时称靺鞨,仍然分七部。到五代时黑水靺鞨在物竞天择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兴旺起来,改称女真。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完颜部最为强大,在他们的始祖函普时,居住在仆斡水(今牡丹江)之滨。到女真人第四世献祖绥可时,完颜部便从仆斡水之涯,南迁到海古水(今海沟河)之畔,献祖绥可一改女真夏逐水草,冬则穴居的旧俗。在海古水,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带,筑室居住,耕垦树艺,攻碳炼铁,刳木为器。这时完颜部的社会发展达到了渔猎业、农牧业和手工业互有分工又互相结合,并进入铁器时代而强大起来。此后,又经过昭祖石鲁条教之法、景祖乌古乃自强自治、世祖劾里钵戡乱兴盟、盈歌联盟巩固发展等几代人的奋斗,完颜部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到了完颜阿骨打时期,女真族已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由于自身的强大和不堪辽宋压迫,于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争战。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称帝,改元收国元年,建国号大金,定都会宁(今阿城市)。金于1125年灭辽,灭辽后,金朝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吴乞买即位,按照金太祖阿骨打中外一统的诏令为遗训,下令南征伐宋,并于1127年灭北宋。

从金代鼎盛时期的疆域图可以看到:墨绿色的区域就是金朝的疆域,东北到日本海、库页岛(今俄罗斯鄂霍茨克海),北到外兴安岭(今俄罗斯远东地区),西北到蒙古国,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和西夏交界,南到秦岭、淮河与南宋对峙。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金代共三个都城,上京会宁府是金朝第一个都城,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是为金朝第二个都城,称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于1214年迁都汴梁(今开封)。

筑城营都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期间,因战争繁忙,并未修建宫殿。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继位后,于天会二年(1124年)命汉人卢彦伦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当时辽朝、南宋风格于一身。金上京城的建制,大致采取近似中轴线,近似均衡和近似对称的手法,规划街道里坊,营筑宫室官邸,使上京城为我国中世纪最北部的都城大邑。

此城平面示意图。上京南北二城,均为长方形,以西垣为边,横竖卧对,呈曲尺状。北城南北长1828米,东西宽1553米;南城东西长2148米,南北宽1522米。皇宫在南城偏西处,周长2公里余。原有4门,现仅存午门址,午门后中轴线上有5个宫殿址。二城外垣周长11公里余,残高约35米,存马面89个,门7座。据记载当时金都皇宫的建设情况已架屋数千百间,规模亦甚侈也。

上京会宁府皇城午门址,既唯一仅存的一处门址。这里当时营建都城时的情况,这些脊瓦、布纹瓦等都是建筑材料。

市井繁荣

上京会宁府定型在金太宗时期,到了金朝第三代皇帝金熙宗完颜亶时期,开始扩建上京皇城和增扩宫室。

于天眷元年(1138年),因大内狭,撤而新之,命卢彦伦营建宫室,这次扩建增加了朝殿、寝殿、书殿以及八座殿字楼阁组成的凉殿。

在金熙宗时期,金政权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基本上没有大的战争。他极力推行封建社会制度和实行法制,并审时罢兵,计口授田,恢复经济。经过他全面地进行改制改革,发展了金朝经济,增强了国力。此时,上京城内外已经有了专门的商业区,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市井繁荣。

上京路与会宁府

上京会宁府官衙设在大金国的前期都城内,又是金代上京路的治所。金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大致与辽相同。金朝设有五京十九路,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区,相当于现代的省。金上京路领会宁等府州,范围最为广阔,其西境可抵今嫩江流域,北达外兴安岭,东北至鄂霍茨克海,东至日本海,南与咸平路为邻(今吉林省怀德县),并遥领曷苏馆路(今辽宁省金县)。金上京路共辖有:一府,即会宁府;三州,即肇州、隆州、信州;五路,即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曷苏馆路、胡里改路;六县,即会宁县、曲江县、宜春县、始兴县、利涉县、武昌县。

会宁府及上京路所辖,但它又是上京路的治所。会宁府东境邻胡里改路,西北与肇州接壤,东北与蒲与路相邻,东南与恤品路接境。会宁府统领三县,即会宁、曲江、宜春。路的最高官员是兵马都总管,上京路则由会宁府尹兼领。

如今馆内留存的印章,其中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印鉴对研究和了解金代乃至宋、元官制与兵制,印证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均有不可替代的。

迁都燕京

正当上京城向前发展时期,金朝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主要原因是,金熙宗在位后期骄奢*逸,暴虐杀人,引起了朝中重臣的不满,金熙宗继父之子完颜亮利用这个机会,联合亲信亲手将金熙宗杀死,自立为帝。海陵王即位后,为了缓和居弟杀兄、臣弑君的同室操戈这个矛盾,就以上京会宁府偏于东北一隅,物质运输与公文传递有违误,使节往来也艰于行旅,致使政令无法及时畅达内外等理由,将京都迁往燕京(今北京市)。海陵王迁都燕京,对于适应金国形势和发展和统治中原的需要,及女真族发展和燕京的开辟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在迁都燕京后,海陵王为了不留有金熙宗风行君主制的痕迹,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自己的皇位,于正隆二年(1157年)下令毁上京。据记载命吏部郎中萧彦良尽毁宫殿、宗庙、诸大族府第及储庆寺,夷其址、耕垦之。同时,于正隆二年(1157年)八月,海陵王下令撤销上京留守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并下令把驻扎上京的属于太宗、宗干、宗翰管辖下的军队合并,使其缩小实力,并且迁往中都。

海陵王迁都、毁上京后,使上京会宁府的人口一度锐减,经济发展一度衰落,不再有往日市井繁荣的景象。

复号上京

海陵迁都平毁上京宫室宗庙之后,已去萧墙之忧,因而全力准备侵略宋朝的战争,同时大建宫宇、搜刮百姓,残暴的统治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民不聊生。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东京留守曹国公完颜雍即位于辽阳,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这时完颜亮还在南进征宋,而金军亦十分厌战,重要将领耶律元宜部反戈,元宜及其部下射杀海陵王于帐前,海陵死于瓜州渡。

世宗改元,大赦天下,同时历数海陵罪过数十事。金世宗统治时期,经济、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金世宗于大定二年(1162年)发布诏令,以会宁府国家兴王之地,宜就庆元宫址建正殿九间,仍其旧号,以时荐享。大定五年(1165年),重新修复了太祖庙,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修复宫殿,建城隍庙。至此,金上京被毁坏的旧宫室、宗庙大部分被修复,但唯有储庆寺不见有修复的记载。在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以甓束其城就是在土墙之外增筑砖墙,以加固城墙的坚实性,并在大定十三年(1173年)七月,金世宗下令恢复会宁府的上京称号,恢复上京留守衙门,派宗室元老谷英任上京留守。金上京会宁府的历史地位,被金世宗又重新树立了起来。这是大金得胜陀颂碑,在今吉林省扶余县石碑崴子屯,金世宗1184年东巡上京,于1185年到此凭吊,这里是阿骨打率女真部义军誓师伐辽的地方。

金朝衰落

金章宗末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上京的繁荣已成为过去。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逝,章宗的皇叔卫绍王永济继位。同时,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叛金自立,开始进攻金朝的北方,并迅速占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于1213年又突破了长城防线,进入黄河平原。到1215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劫掠并占领了金朝的北京。至金哀宗天兴二年(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蔡州城,在战火中即位的金末帝完颜承麟则死在乱军之中,金朝遂亡。

从1115年阿骨打建国称帝到1234年完颜承麟在蔡州身亡,金代经历了长达119年的历史,而金上京地区则早在1218年就陷落在蒙古骑兵的铁蹄之下。由于在金朝后期,上京行省完颜太平与万奴勾结,受万奴之命焚毁了上京宗庙等大规模的建筑,以及上京守军在与抵抗万奴的作战中,上京城遭到了严重破坏,但上京城在元朝明朝仍被沿用,上京的最后废弃,是在清代。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

西夏的起源及建立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这个时候党项族开始强大起来。其中拓跋赤辞投降唐,被赐姓李,迁其族人至庆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封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末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平黄巢起义有功,再次被赐姓李。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另一种说法是西夏皇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北魏鲜卑之后。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辽史》卷115《西夏外记》:“西夏本魏拓跋氏后。”《金史》卷134《西夏传》:“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

08年2月29日新华社:考古人员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审旗纳林河乡排子湾村发现一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几方十分珍贵的墓志。墓志铭用了大段文字记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经过,并明确表示其家族为“本乡客之大族,后魏之莘系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后搬到此地的大族,是北魏人的后代”,这又一次把党项拓跋部和鲜卑拓跋联系在了一起

宋初赵匡胤削藩镇的兵权,引起李氏的不满。虽然他们一开始服从宋的命令,但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

南宋时还有土蕃,蒙古……

女真勃兴于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1115年1月28日,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金朝建国后,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五京一下,辽朝随即灭亡。金灭辽后,与北宋遂成敌国。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挟灭辽之威,很快席卷而南,于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灭亡北宋。女真在消灭辽朝和北宋后,统一了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并与南宋长期对峙。金朝在实行猛安谋克等独特制度的同时,也采纳了内地的很多政治制度。完颜亮在位期间,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但以失败告终。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金朝后期,统治集团极其腐朽,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同时又受到蒙古帝国军队的不断打击,终于亡国。

金朝时期,随着封建化的深入,社会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除了畜牧业的优势外,其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也有所进步。金朝文化深受汉族影响,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其中戏剧较为突出,并产生了元好问等著名文学家。

详细介绍

在800多年前阿城的这块土地上,女真族建立了大金国,并在阿城定都(当时的会宁)。由于他们自身的强大和不堪辽宋压迫,开始了伐辽、建金、攻宋的征程。金朝历经十帝120年,鼎盛时期曾一度统治了大半个中国。

女真崛起伐辽建金

女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完颜部最为强大,完颜部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征战。

据史学家介绍,女真伐辽的原因实际上可以总归为反抗辽对其经济与精神上的双重压迫。作为辽的藩属,女真每年都要向其进贡大量的金银珠宝不说,还要向辽的银牌天使上缴大量的捕猎猛禽———海东青,为了捕到最好的鸟儿,还不得不去强攻本是同族的部落。其次是,在贸易上,双方的交易极不平等。如果说这两种压迫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忍受的话,银牌天使看中的女真美女便得“荐枕”这一制度,引发的精神层面上的屈辱却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称帝,建国号大金,定都会宁。金于1125年灭辽,灭辽后,金朝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吴乞买继位,并于1127年灭北宋。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期间,因战争繁忙,并未修建宫殿。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继位后,于1124年命汉人卢彦伦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当时辽、宋风格于一身。金上京城的建治,大致采取近似中轴线、近似均衡和近似对称的手法,规划街道里坊,营筑宫室官邸,使上京城为我国中世纪最北部的都城大邑,也是大金朝第一都。

虽然金上京会宁府如今已经成了大片的农田,但从残存绵延11公里的的古城垣、至今仍伫立在水田间的点将台等遗址上,仍可想象800年前金上京的繁华与兴盛。

目前,金上京会宁府皇城午门址,是唯一仅存的一处门址。金代共三个都城,上京会宁府是金朝第一个都城,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是金朝第二个都城,称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于1214年迁都南京(今开封)。

上京路与会宁府

上京会宁府官衙设在大金国的前期都城内,又是金代上京路的治所。金朝设有五京十九路,“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区,相当于现代的省。金上京路共辖有:一府,即会宁府;三州,即肇州、隆州、信州;五路,即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曷苏馆路、胡里改路;六县,即会宁县、曲江县、宜春县、始兴县、利涉县、武昌县。

会宁府归上京路所辖,但它又是上京路的治所。会宁府统领三县,即会宁、曲江、宜春。路的最高官员是兵马都总管,上京路则由会宁府尹兼领

烧毁金上京迁都燕京

正当上京城向前发展时期,金朝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主要原因是,金熙宗在位后期骄奢*逸,暴虐杀人,引起了朝中众臣的不满。金熙宗继父之子完颜亮利用这个机会,联合亲信亲手将金熙宗杀死,自立为帝。海陵王继位后,为了缓和继弟杀兄、臣弑君的“同室操戈”这个矛盾,就以上京会宁府偏于东北一隅、物质运输与公文传递有违误等理由,将京都迁往燕京(今北京市)。

在迁都燕京后,海陵王为了不留有金熙宗奉行君主制的痕迹,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自己的皇位,于正隆二年(1157年)下令毁上京。同年八月,海陵王下令撤销上京留守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

海陵王迁都、毁上京后,使上京会宁府不再有往日市井繁荣的景象。

重修会宁府复号上京

海陵王迁都平毁上京宫室、宗庙之后,已去萧墙之忧,因而全力准备侵略宋朝的战争,同时大建宫宇、搜刮百姓,残暴的统治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民不聊生。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东京留守曹国公完颜雍继位于辽阳,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这时完颜亮还在南进征宋,而金军亦十分厌战,重要将领耶律元宜部反戈,元宜及其部下射杀海陵王于帐前,海陵王死于瓜州渡。

金世宗于大定二年(1162年)发布诏令,“以会宁府国家兴亡之地,宜就庆元宫址建正殿九间,仍其旧号,以时荐享。”大定五年(1165年),重新修复了太祖庙,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修复宫殿,建城隍庙。至此,金上京被毁坏的旧宫室、宗庙大部分被修复,但唯有储庆寺不见有修复的记载。

蒙宋联军攻灭金朝

金章宗末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上京的繁荣已成为过去。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逝,章宗的皇叔卫绍王永济继位。同时,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叛金自立,开始进攻金朝的北方,并迅速占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于1213年又突破了长城防线,进入黄河平原。到1215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劫掠并占领了金朝的北京。至天兴二年(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蔡州城,在战火中继位的金末帝完颜承麟则死在乱军之中,金朝遂亡。

金朝灭亡后,秦岭淮河以北的女真、契丹、汉族进入更加深化的民族融合,最终女真和契丹的主体融入汉族。在蒙古统治者看来,他们同属“汉人”。

金朝帝王年表

金帝系

(1)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1115-1123)

(2) 金太宗 完颜吴乞买 (1123-1135)

(3) 金熙宗 完颜亶 (1135-1149)

(4) 海陵王 完颜亮 (1149-1161)

(5) 金世宗 完颜雍 (1161-1189)

(6) 金章宗 完颜璟 (1189-1208)

(7) 金卫绍王 完颜允济 (1208-1213)

(8) 金宣宗 完颜珣 (1213-1223)

(9) 金哀宗 完颜守绪 (1223-1234)

(10)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234)

金朝建立了哪几个都城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女真和他们的先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所谓白山黑水,种族繁矣。历史悠久的女真先世,可上溯到舜、禹和商周时期,那时生息繁衍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被称作肃慎,这是东北地区见诸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民族。此后,肃慎的后裔,名称屡有变更。三国时期,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并分有白山、粟末、号室、安车骨、伯咄、佛涅、黑水七部。到隋唐时称靺鞨,仍然分七部。到五代时黑水靺鞨在物竞天择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兴旺起来,改称女真。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完颜部最为强大,在他们的始祖函普时,居住在仆斡水(今牡丹江)之滨。到女真人第四世献祖绥可时,完颜部便从仆斡水之涯,南迁到海古水(今海沟河)之畔,献祖绥可一改女真夏逐水草,冬则穴居的旧俗。在海古水,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带,筑室居住,耕垦树艺,攻碳炼铁,刳木为器。这时完颜部的社会发展达到了渔猎业、农牧业和手工业互有分工又互相结合,并进入铁器时代而强大起来。此后,又经过昭祖石鲁条教之法、景祖乌古乃自强自治、世祖劾里钵戡乱兴盟、盈歌联盟巩固发展等几代人的奋斗,完颜部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到了完颜阿骨打时期,女真族已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由于自身的强大和不堪辽宋压迫,于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争战。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称帝,改元收国元年,建国号大金,定都会宁(今阿城市)。金于1125年灭辽,灭辽后,金朝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吴乞买即位,按照金太祖阿骨打中外一统的诏令为遗训,下令南征伐宋,并于1127年灭北宋。

从金代鼎盛时期的疆域图可以看到:墨绿色的区域就是金朝的疆域,东北到日本海、库页岛(今俄罗斯鄂霍茨克海),北到外兴安岭(今俄罗斯远东地区),西北到蒙古国,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和西夏交界,南到秦岭、淮河与南宋对峙。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金代共三个都城,上京会宁府是金朝第一个都城,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是为金朝第二个都城,称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于1214年迁都汴梁(今开封)。

筑城营都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期间,因战争繁忙,并未修建宫殿。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继位后,于天会二年(1124年)命汉人卢彦伦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当时辽朝、南宋风格于一身。金上京城的建制,大致采取近似中轴线,近似均衡和近似对称的手法,规划街道里坊,营筑宫室官邸,使上京城为我国中世纪最北部的都城大邑。

此城平面示意图。上京南北二城,均为长方形,以西垣为边,横竖卧对,呈曲尺状。北城南北长1828米,东西宽1553米;南城东西长2148米,南北宽1522米。皇宫在南城偏西处,周长2公里余。原有4门,现仅存午门址,午门后中轴线上有5个宫殿址。二城外垣周长11公里余,残高约35米,存马面89个,门7座。据记载当时金都皇宫的建设情况已架屋数千百间,规模亦甚侈也。

上京会宁府皇城午门址,既唯一仅存的一处门址。这里当时营建都城时的情况,这些脊瓦、布纹瓦等都是建筑材料。

市井繁荣

上京会宁府定型在金太宗时期,到了金朝第三代皇帝金熙宗完颜亶时期,开始扩建上京皇城和增扩宫室。

于天眷元年(1138年),因大内狭,撤而新之,命卢彦伦营建宫室,这次扩建增加了朝殿、寝殿、书殿以及八座殿字楼阁组成的凉殿。

在金熙宗时期,金政权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基本上没有大的战争。他极力推行封建社会制度和实行法制,并审时罢兵,计口授田,恢复经济。经过他全面地进行改制改革,发展了金朝经济,增强了国力。此时,上京城内外已经有了专门的商业区,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市井繁荣。

上京路与会宁府

上京会宁府官衙设在大金国的前期都城内,又是金代上京路的治所。金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大致与辽相同。金朝设有五京十九路,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区,相当于现代的省。金上京路领会宁等府州,范围最为广阔,其西境可抵今嫩江流域,北达外兴安岭,东北至鄂霍茨克海,东至日本海,南与咸平路为邻(今吉林省怀德县),并遥领曷苏馆路(今辽宁省金县)。金上京路共辖有:一府,即会宁府;三州,即肇州、隆州、信州;五路,即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曷苏馆路、胡里改路;六县,即会宁县、曲江县、宜春县、始兴县、利涉县、武昌县。

会宁府及上京路所辖,但它又是上京路的治所。会宁府东境邻胡里改路,西北与肇州接壤,东北与蒲与路相邻,东南与恤品路接境。会宁府统领三县,即会宁、曲江、宜春。路的最高官员是兵马都总管,上京路则由会宁府尹兼领。

如今馆内留存的印章,其中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印鉴对研究和了解金代乃至宋、元官制与兵制,印证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均有不可替代的。

迁都燕京

正当上京城向前发展时期,金朝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主要原因是,金熙宗在位后期骄奢*逸,暴虐杀人,引起了朝中重臣的不满,金熙宗继父之子完颜亮利用这个机会,联合亲信亲手将金熙宗杀死,自立为帝。海陵王即位后,为了缓和居弟杀兄、臣弑君的同室操戈这个矛盾,就以上京会宁府偏于东北一隅,物质运输与公文传递有违误,使节往来也艰于行旅,致使政令无法及时畅达内外等理由,将京都迁往燕京(今北京市)。海陵王迁都燕京,对于适应金国形势和发展和统治中原的需要,及女真族发展和燕京的开辟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在迁都燕京后,海陵王为了不留有金熙宗风行君主制的痕迹,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自己的皇位,于正隆二年(1157年)下令毁上京。据记载命吏部郎中萧彦良尽毁宫殿、宗庙、诸大族府第及储庆寺,夷其址、耕垦之。同时,于正隆二年(1157年)八月,海陵王下令撤销上京留守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并下令把驻扎上京的属于太宗、宗干、宗翰管辖下的军队合并,使其缩小实力,并且迁往中都。

海陵王迁都、毁上京后,使上京会宁府的人口一度锐减,经济发展一度衰落,不再有往日市井繁荣的景象。

复号上京

海陵迁都平毁上京宫室宗庙之后,已去萧墙之忧,因而全力准备侵略宋朝的战争,同时大建宫宇、搜刮百姓,残暴的统治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民不聊生。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东京留守曹国公完颜雍即位于辽阳,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这时完颜亮还在南进征宋,而金军亦十分厌战,重要将领耶律元宜部反戈,元宜及其部下射杀海陵王于帐前,海陵死于瓜州渡。

世宗改元,大赦天下,同时历数海陵罪过数十事。金世宗统治时期,经济、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金世宗于大定二年(1162年)发布诏令,以会宁府国家兴王之地,宜就庆元宫址建正殿九间,仍其旧号,以时荐享。大定五年(1165年),重新修复了太祖庙,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修复宫殿,建城隍庙。至此,金上京被毁坏的旧宫室、宗庙大部分被修复,但唯有储庆寺不见有修复的记载。在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以甓束其城就是在土墙之外增筑砖墙,以加固城墙的坚实性,并在大定十三年(1173年)七月,金世宗下令恢复会宁府的上京称号,恢复上京留守衙门,派宗室元老谷英任上京留守。金上京会宁府的历史地位,被金世宗又重新树立了起来。这是大金得胜陀颂碑,在今吉林省扶余县石碑崴子屯,金世宗1184年东巡上京,于1185年到此凭吊,这里是阿骨打率女真部义军誓师伐辽的地方。

金朝衰落

金章宗末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上京的繁荣已成为过去。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逝,章宗的皇叔卫绍王永济继位。同时,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叛金自立,开始进攻金朝的北方,并迅速占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于1213年又突破了长城防线,进入黄河平原。到1215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劫掠并占领了金朝的北京。至金哀宗天兴二年(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蔡州城,在战火中即位的金末帝完颜承麟则死在乱军之中,金朝遂亡。

从1115年阿骨打建国称帝到1234年完颜承麟在蔡州身亡,金代经历了长达119年的历史,而金上京地区则早在1218年就陷落在蒙古骑兵的铁蹄之下。由于在金朝后期,上京行省完颜太平与万奴勾结,受万奴之命焚毁了上京宗庙等大规模的建筑,以及上京守军在与抵抗万奴的作战中,上京城遭到了严重破坏,但上京城在元朝明朝仍被沿用,上京的最后废弃,是在清代。

金朝皇帝年表

(1) 金太祖 完颜旻 (1115-1123)

(2) 金太宗 完颜晟 (1123-1135)

(3) 金熙宗 完颜亶 (1135-1149)

(4) 海陵王 完颜亮 (1149-1161)

(5) 金世宗 完颜雍 (1161-1189)

(6) 金章宗 完颜璟 (1189-1208)

(7) 金卫绍王 完颜允济 (1208-1213)

(8) 金宣宗 完颜珣 (1213-1223)

(9) 金哀宗 完颜守绪 (1223-1234)

(10)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