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阁立志传5中本能寺之变的具体流程及触发条件是

游戏攻略010

太阁立志传5中本能寺之变的具体流程及触发条件是,第1张

太阁立志传5中本能寺之变的具体流程及触发条件是
导读:太阁立志传5触发本能寺之变需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572年以后(信孝、信忠、信雄成年)。猴子封播磨,自居姬路;信长在安土;柴田封越前,居北之壮;光秀封丹波,居丹波龟山城。武田必须已经灭掉,毛利、德川尚存,德川与织田的关系必须是同盟。中部近畿

太阁立志传5触发本能寺之变需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572年以后(信孝、信忠、信雄成年)。

猴子封播磨,自居姬路;信长在安土;柴田封越前,居北之壮;光秀封丹波,居丹波龟山城。

武田必须已经灭掉,毛利、德川尚存,德川与织田的关系必须是同盟。

中部近畿统一,(筒井的势力可以以附属的关系存在,其他势力一律剿灭);西部必须统一播磨全境并与毛利领土的备中高松城接壤;东部必须攻至村岩城,统一越前全境。

石山本能寺已经占领。

安土城已经竣工。

信长、柴田、光秀在城里(并无出城打仗)。

满足这7个条件触发了本能寺之变的,天王山战役结束后,猴子打败光秀(剧情)之后得到光秀和信长的主角卡。

《太阁立志传5》是日本光荣株式会社开发并于2004年3月12日发行的一款策略战棋类游戏,是《太阁立志传》系列已发行的最后一作。 

该作讲述游戏主角木下藤吉郎在织田信长家为官,按照情节发展立下赫赫功勋,一直成为了一城之主进而成为大名而一统天下,用自己的力量在当时各种势力分布和各个城池间奔波和周旋。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去做一名足轻,拼杀于战场,最终成长为一名名将;也可以不谈军政,经营商业,成为日本最强大的商人;甚至可以去当一位海贼,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陕西省大荔旅游景点

大荔古称同州,地处黄河之滨,华山脚下,全县辖18个镇,415个行政村,总人口75万,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耕地150万亩。自商代起,大荔便立国、置郡、设州、建府,三千年历史文化辉煌璀璨,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是源远流长的黄河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陕西省大荔县旅游景点,欢迎参考~

丰图义仓

坐落在大荔县朝邑镇仰圣堡(南寨子)村内,巍然屹立于黄河西岸老崖上,是一座贮藏粮食的民办仓库,占地面积约20余亩,仓外筑外城,高77米,西有城门,东开小门。城外筑城挖壕,固若金汤。仓库像一座壁垒森严、历经沧桑的军事古城堡,坐北向南,高1489米,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仓壁用大砖环砌周垣,南面洞开东仓、西仓两门,中部照壁上镶有“丰图义仓”四个石刻大字。1877年(清光绪三年)关中大旱,饿死多人,朝邑尤其严重。1882年(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朝邑人阎敬铭倡议修建,1885年(光绪十一年)竣工,动支白银三万余两,竣工后绘制详细图样报闻朝廷,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此仓建成后十多年,就遇上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的关中大灾荒,丰图义仓开赈放粮,活人无数,阎敬铭被人们尊称为“救时宰相”。

丰图义仓为中国古代仓廒的样板工程,也是中国仅有的一座仍在使用的古代粮仓。该仓自建起,一直用作粮站,为大荔县朝邑粮站。朝代更替,多少风云人物化作云烟,丰图义仓依然不朽。

岱祠岑楼

亦名岱祠楼,俗名东岳庙戏楼。始建于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坐落于岱祠正南方,高175米,明穆宋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清时又多次重建。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岑楼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于1963年至1964年间再次进持整修。岑楼叠檐三重,立通柱,上覆盖琉璃筒、板瓦,旁镶戏珠龙,斗拱挑角,雕梁画栋,下层北面为舞台,台面宽敞,在舞台上演唱,有余音绕梁之感。台内原有台梯楼板,可攀沿而上。登楼远眺,北望蜿蜓起伏的铁镰山峦,南视雄伟俊秀的太华三峰,俯瞰黄、洛、渭河,使人倍感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似锦。古有诗云:“岱祠灵活芮城胎,宋代岱楼势壮哉”、“华原高耸岱祠超,百尺岑楼接紫霄”。岑楼建筑,是我国古代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的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荔人遗址。1978年3月21日,陕西省水利局刘顺堂在段家乡解放村(原名王家村)甜水沟东崖洛河三级阶地的砾石层(第三层)中,发现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人头骨化石。经国家古人类学者多方考证,确定其为早期智人中的较早类型,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具体时间约在20万年左右。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从猿人到古人过渡的一个代表,因发现在大荔境内,故命名其化石人为“大荔人”,具体发现地址为“大荔人”遗址,距县城西北23公里。

1978年至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本县文化馆、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班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和一次野外调查。在“大荔人”遗址到育红村一带共发现12处与“大荔人”文化层相当或稍晚的石器地点,其遗址代号是:南区为d1、d2、d3、d4、d5、d6、d7;北区为d8、d9、d10、d11、d12、d13。南区在甜水沟以北,北区在育红村周围,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主要发现了大量石器和兽骨化石。大荔人遗址为旧石器时代从猿人到人过渡的一个代表, “大荔人”头骨化石总的特点是粗壮、厚实、骨质较厚,头长目低矮。其眉脊粗壮,较北京人的稍低,比马坝人显著高突;额骨低平,其倾斜度甚至比北京人的还小;骨板较厚,有的骨板与爪哇人、北京人相近或更厚;顶骨相对较大,顶结节发育,枕骨隆凸位置下移,顶枕部较高,脑量较大,这些又都是较北京人要进步得多,与马坝人的特点相近似的地方。而其脊间的眉间部分最宽厚,面骨特低矮等则又是与其它人类化石不同的地方。

通过“大荔人”的发现,了解了许多过去在古人类学上难以得到形态细节,从而填补了中国国古人类研究上的一大空白,对研究中国古人类的演化很有价值,为中国古人类学增添了新的资料。再从它的完整性来说,不但是中国罕见的、难得的,也是当前世界少有的。

大荔魏长城位于今大荔县西北,距今大荔县城约15公里,靠近洛河东岸。勘探表明,自大荔县西北党川村至长城村,即由南向北由党川村、党家窑、东高恒村至长城村南北长达7公里,均发现有魏长城的遗迹。大荔境内的魏长城大部份保留在地面上,现在保存在地面的计有12处,其中保存最长的为长城村至东高恒西北一段长城,计长2100米,墙的宽度1625、高22-114米。长城村东北一段长城计长120、宽075-935、高1-31米。东高恒西北一段长城计长100、宽04-1、高03-25米。东高恒以南一段长城计长1170、宽95-20、高1-2米。党家窑以南一段长城计长110米。党州村西北一段长城计长115、宽35、高185米。大荔魏长城的夯土为**,土质坚硬,夯层为4-7厘米。夯窝直径为5-7厘米。大荔境内的魏长城,基于地形条件,形状规整、南北略呈直线。

虽此城墙在御秦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然秦魏边境一直战事连绵。公元前354年,秦夺取了魏城少梁;公元前352年,秦攻魏河东,取安邑(山西夏县);公元前351年,秦攻魏固阳;公元前340年,秦卫鞅攻魏,大破魏军,俘公子卯,魏势渐衰。以至于公元前332年,魏惠王将阴晋邑献给秦国以求和,秦方改阴晋为宁秦县。从今遗址看,魏长城当年宏伟壮观的气势可见一斑,它在中国的长城史上涂上了难以抹煞的一笔。而且,它比北长城早144年。魏长城遗址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可靠资料和凭证,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沙苑文化遗址

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南部的沙丘地带,是中国科学院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l955年冬发现的,当时仅发现了石器,1973年再次调查时发现了人头骨化石,此后的几次调查,除发现了大量石器外,未见地层关系。这些石器分散在地面,以石片石器和细石器为主。石片石器有石片、尖状器、刮削器等。细石器有石核、小石片、尖状器、石镞、刮削器等。

石片石器是该文化的典型产物,又是细石器文化中所罕见的。据国家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研究认为:石器属中器时代遗物,人头骨化石属同时期遗骸,具体时间约在万年左右。以后把这里统一称作“沙苑文化”遗址。

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渭南市关中平原的东端,是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区。北起大荔县华原乡,南到老西临公路,东以黄河为界,与山西、河南相临,西沿渭河至华阴、潼关三县。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约宽15公里,总面积467万公顷。 三河湿地境内地势平坦宽阔,河漫滩地和一级阶地被渭河和洛河切割为三大块。沿黄河呈南北带状,沿渭河又呈东西带状。应受黄河泥沙影响,处滩高于内滩,常年积水,形成沼泽、草甸和盐碱地带。保护区有六条支流注入黄河和渭河,到了汛期,黄河水常倒流入渭河和洛河,成为这一地区湿地的主要成因。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燥、半湿润季风气候,海拔在330米-335米之间,地势较周围偏低,受秦岭和中条山所形成的潼关风口的影响,气候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春季干燥升温快,夏季炎热日照长,秋季降温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雪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湿地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这里的森林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群落有芦苇群落、盐蓬群落、杯柳群落、草甸群落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大量水生小动物的存在,为水禽提供了栖息、觅食和繁殖的良好环境,形成了三河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

据初步调查,区内有脊椎动物27目53科110属140中,虾、螺、蚌等家壳类动物20余种,蛇、蛙等爬行动物以藻类、小昆虫及微生物等为食料,其本身又成为野生水禽的食物来源,形成湿地特有的生物链。

王仁皎墓,位于大荔县羌白镇。当地人称“老冢娃”、“冢疙瘩”,墓冢的主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岳父——祁国公王仁皎。墓冢坐北朝南,墓冢的正南方曾经有四个小型墓葬,正北面也散布着几个小坟墓。墓冢的正南面曾经矗立着一块高约四五丈的石碑,石碑坐落于一只巨大的石龟之上。碑文为唐代著名诗人张说所撰,唐玄宗御笔亲书。伴随石碑而立的,还有成对的石羊和石马以及其他建筑。王仁皎,陕西渭南人。据《资治通鉴》记载:王仁皎(公元651-719),字鸣鹤,同州下_(今临渭区)人,曾任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昭宣,其女便是李隆基的结发妻子,即后来的王皇后。王仁皎墓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宝贵价值主要体现在墓的形制和墓前的文物上。作为特许一品官员陪葬皇陵,此墓起始坟高在三丈以上,硕大的圆土丘在平坦的田野上很是显眼。坟墓坐北朝南,有着宽而长的神道,两旁对立石人、石兽若干,最气派的还数东西两侧顶端的巨大方形土柱,似人工、更似天成,高约丈许,足可与乾陵的“双乳峰”媲美。

一宝称为“三绝碑”,即墓前神道陈列的石碑。神道碑全名为《唐故开封府仪同三司赠太尉益州大都督上柱国祁国公宣王公碑》,又名《祁公王仁皎碑》、《唐王仁皎碑》、《祁国昭宣公王仁皎神道碑》、《赠太尉祁国公王仁皎碑》等。此碑于唐开元七年(719)11月刻,高1丈5尺,广5尺7寸。碑文由玄宗朝名相、文笔大手张说撰就,书法出于李隆基御笔隶书,22行,行54字,记载了唐代社会、经济、文化及王仁皎生平等大量的珍贵史实,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金石萃编》、《金石续编》、《汉唐存碑跋》、《寰宇访碑录》《同州府志》等后奇书名志对此碑均有收录。李隆基、张说、王仁皎这三人都是人们景仰的唐代名家、大家,所以该碑被人们称为“三绝碑”。

二宝称为“乞子石”,当地人俗称“溜_石”。此物下方上圆,暗喻天圆地方之意,底端牢扎土中、上部为新月造型。相传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方圆百里的老百姓都会慕名来到这里,踏青游玩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完成“乞子”的神圣使命。求子心切的**们先在陵前净手焚高香三柱,然后自左而右绕墓冢三周,继而历千辛万苦攀上高耸的墓顶,从怀中掏出尚带着淡淡体温、香喷喷的“乞子豆”(一种面粉做的食品),面向东西南北各抛撒一把,以敬四方神灵。乞子仪式没有就此打住,它的真正高潮在晚间。待月高星朗之时,白天已行过拜敬礼的**们来到乞子石前,一片虔诚地脱去外罩衣衫,仰躺顺乞子石顶端的新月形石道滑下,乞子的程序才宣告完成。当然,完成的还有上天赐子的心愿。三宝称为“金头颅”,也叫“驸马头”。这其实源于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相传唐代某公主的驸马是山西人,二人相识相知于患难,十分情真意切。一次驸马探乡返回京城长安,路过羌白遭强人所杀,不但随身金银细软被尽数掳去,亦性命不保。公主惊闻噩耗痛不欲生,日夜啼哭不止。心痛女儿的皇帝即刻差人找寻,但结果只见尸身、不见头颅,贵为金玉的驸马遂配以金头颅就地安葬。传说归传说,且与王仁皎没有任何联系,但当地人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事实,千百年来它不知赚取了多少痴男怨女的眼泪,更招引来盗墓贼的多次光顾。

大荔县同州湖风景区位于洛河大荔城区段,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景区按照4A级标准建设,目前已累计投资3亿元,完成63公里两岸堤防、175公里中隔段、360亩生态景观工程、1000亩湖面蓄水工程、5公里环湖自行车绿道、100辆自行车站点、1000部生态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及音乐喷泉、福寿桥、康宁桥等20多处景点建设,可容纳5-10万人游乐观赏,将于六月全面向社会开放,填补了大荔县历史上无公园的空白,成为集文化、民俗、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新景区。

大荔县旅游景点

1风土一仓风土驿仓库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城东17公里的朝驿粮站大院内。丰土义仓是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私人仓库,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清代大型粮仓。这座仓库是由清朝著名理财家阎敬铭建造的,他是清末朝邑赵都人。历时四年建成,光绪九年(1886年)正式投入使用,开始储粮。2通州湖风景区大荔县通州湖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面积4平方公里。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两侧堤防63公里,间距175公里。360亩生态景观工程、1000亩湖泊蓄水工程、5公里环湖自行车绿道、100个自行车站点、1000个生态停车场等配套工程,以及可容纳5-10万人的音乐喷泉、福寿桥、康宁桥等20多个景点的建设。3东灶镇冬枣镇位于“中国大枣之乡”大荔县安仁镇,总面积5万亩,辐射带动黄河滩区10万亩。园区坚持“政府支持建园,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分户经营”的原则。2016年,园区获得陕西省首张冬枣有机认证证书。

大荔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1风土一仓

澧县朝义镇,原为朝义县旧址,地处黄河、洛河、渭河金三角,东临黄河滩地,西接秦川八百里。该镇景观资源丰富,建筑独特,保存完整。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历史文物古迹多达七处,其中以“唐塔、宋慈、清仓”最为著名。

2赵都四景

朝邑县赵都镇是春秋战国时期郭蕊的都城。1929年瑞国鼎在这里出土。这个镇是原朝邑县的名镇,人杰地灵。清代内阁大学士、军部尚书阎敬铭,民国著名绅士、社会活动家徐绍南,都是赵都镇人。

3文殊塔

位于大荔县城北街与环城北路交汇处,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殊塔,原名文殊塔,因文殊亭而得名。“文殊亭”是“铜鼓星万寿寺”的主体建筑。北宋淳化五年,杨公所建,三层楼,高百余尺。因文殊菩萨塑像而得名。

4代慈岑楼

岱寺又叫东岳兴慈寺,又叫岱寺行宫寺,有四个礼拜者,五个东岳寺。位于大理朝邑镇大寨村东,县城东163公里。岱寺的修建时间不详,只知道是唐贞观元年重修,秦明龙六年修建。后被破坏殆尽,只有岱慈岑楼保存完好。

5通州湖风景区

以通州湖为核心,南至官池科技产业园,北至县城凤仪路,西至通州湖西路休闲景观大道,东至洛河,景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通州湖核心区占地约2000亩,水面面积1000亩。

大荔县景点

大荔县景点有丰图义仓、同州湖风景区、冬枣小镇、八鱼石墓博物馆、金明民俗博物馆等。

1、丰图义仓:位于在陕西省大荔县城正东17公里处朝邑粮站大院内。丰图义仓是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的一座民办仓库,是中国目前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

2、同州湖风景区:位于陕西渭南大荔城区段,成为集文化、民俗、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新景区。湖为核心,建设南至官池镇驻地、北至冯翊路、西至商贸大道的同州湖4A级景区。

3、冬枣小镇:位于“中国枣乡”大荔县安仁镇,园区总面积5万亩,辐射带动黄河滩区10万亩。2016年园区取得陕西省首家冬枣有机认证证书。

4、八鱼石墓博物馆:大荔县八鱼石墓博物馆依石墓群原址而建,紧靠原址北边,坐北朝南,新建成的石墓博物馆大气恢弘,四面高墙筑垒,更显神秘。

5、金明民俗博物馆:大荔县城关镇南七村农民雷金明,从1995年一直从事古董收藏这一行当,从古钱币到各种石刻,无所不收,收藏秦汉以来的民俗文物9600余件。

皇权与相权的纠葛,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主要政治矛盾。这其实是皇权制度的必然结果,存在历史必然性。只要这种社会制度存在,皇权和相权就始终是互相利用,相互斗争中存在的,中国政治具有传承性,根源也在此。 张居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荆州)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其人少聪慧,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6岁中了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时年仅23岁。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与高拱并为宰辅。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成为首辅。当时万历皇帝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大为改观;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等攻讦,家产抄没充公;至天启时恢复名誉。 权谋时代,权谋人物的传记文章自然盛行。前几年湖北作家有历史小说《张居正》,销路畅旺,而且获得优秀长篇小说奖,关于此人的作品,有名者如《万历十五年》,余者更是汗牛充栋。在中国官僚文化中,官至宰相,就是位及人臣了,当官生涯到了顶点。国内对于曾国藩、李鸿章、张居正等人的兴趣,也源于此。但前两人与张大为不同,曾国藩还算是真道学分子,而李鸿章则更多的是钻营,这是一高一低两个标杆,惟独张居正,却是要才有才,要奸有奸,所谓权相,虽非奸臣,但其揽权专断则与权奸无异,而其治理国家的本事也是超众的,成就不在曾国藩之下。《明史》描述他:“ 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一个很有城府的美髯公。大概才高八斗的人也自视甚高,他曾说:“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弭天下之患”,将自己比为磊落奇伟之人。《张太岳集序》说:“公(张居正)生平不屑为文人,然其制作,实亦非文人所能为。”“公与新郑(高拱),时同在政府。其初谋断相资,豪杰自命,即丙、魏、房、杜,固未肯多让也。” 后人评价张居正有“才太高,性太拗,权太专,心太险”的说法,“遇事有执持”,“湛静沈默,声色不露”。他为人矜持,沉静少语,喜怒不形于色,但要发话,威势逼人。具有骄横、刚愎和偏狭的性格特征。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张居正也不能免俗地做个纯粹的清官,他也拉帮结派、排斥异己、贪污受贿,生活奢侈,妻妾成群,年仅五十七岁就死于过量食用“春药”导致的慢性中毒。 张居正的身上同时具备了能臣和奸雄两种特征。作为能臣,他从整顿吏治开始改革。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上疏实行“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对于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监督,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的现象,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而而夕奉行”(《明史张居正传》)。他通过清丈土地和追缴富户欠税、逃税,充实了国库。万历五年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含折色、钱粮及盐课、赃赎事例等项银两在内)250余万两之数,增长了74%(《明通鉴》)。财政收支相抵,尚结余85万余两,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作为奸雄,对于政敌从不手软,翻云覆雨功夫了得。《明史纪事本末》有一段描写张居正被弹劾后的“泼皮无赖”表演:“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合疏言:‘居正忘亲贪位’,居正大怒。时大宗伯马自强曲为营解,居正跪而以一手须曰:‘公饶我,公饶我!’掌院学士王锡爵径造次丧次,为之解。居正曰:‘圣怒不可测。’锡爵曰‘即圣怒,亦为公。’语未讫,居正屈膝於地,举手索刃作刎颈状曰:‘尔杀我,尔杀我!’锡爵大惊,趋出。”堂堂宰相,在下属面前又是跪倒,又做刎颈状以自杀相威胁,很难与一个饱读经书的才子,倜傥豪放的翰林,威震当朝的宰相联系起来,这就是活生生的具有多重性格表现的张居正。既有进退徐疾,洞若观火的智慧,胸中藏兵,决胜千里的勇气,又工于心计,深谙权术。 制度决定了命运 张居正在生前享受了各种尊荣,但死后仅第四天就被弹劾,继而很快演变成为一场政治大清洗的牺牲品,致使其党羽、家人革职抄家,自己被剥夺所有名号,差一点被割棺戮尸。史家往往将其归结为张本人的性格缺陷和盛极时不知收敛,如清人林潞认为,“才大而溢,任重而疏,以忠君爱国之心,而杂以一切吐弃之意,此则太史公责淮阴,不能学道谦让,不矜不伐者也。”犯了“威权震主”的大忌,因此“祸萌骖乘。”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谁人没有缺点,张居正再贪也比不上前朝宰相严嵩,但遭遇却悲惨得多。 真正造成张居正人生悲剧的是当时的政治制度。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的皇朝,所有人都只是皇帝的家臣,权力是皇帝授予的,也随时可以剥夺,可以让人登上权力顶峰,也随时可以将其打入地狱。为了避免皇权旁落,明太祖朱元彰取消了宰相,亲自统领中央各部,但是,统治这样大的国家,绝非个人亲历亲为就能够做得到的。明朝中后期仍恢复了没有宰相之名而有其实的官僚政治,这就出现了皇权与相权博弈的局面。 中国历代的政治模式都是中央集权,缺乏其他制衡力量。虽然设有监察部门,但这种监督的力度、范围和效果十分有限。如果不设宰相,皇帝势必得事必躬亲,这样苦的差使,除了开国君主,其后代很少愿意去做。明朝皇帝中,除了朱元彰,多数都是庸庸碌碌之辈,万历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如此,隆庆皇帝更是因房事过度而在三十六岁去世,当时万历皇帝还不到十岁。当时国力匮乏、盗贼横行,官吏贪污,地主兼并,引起“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万历的母亲很倚重张居正的治国才能,将教育和辅佐小皇帝的重任托付给他。皇朝需要这样的能人提振朝纲,收拾嘉靖、隆庆留下的烂摊子,这是张居正得到重用的时代背景。一旦小皇帝长大成人,张居正的摄政地位难免与皇帝亲政产生冲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居正主政期间那些不当的做法和日益骄横,对任何一个处于他那种地位的人来说,都是自然而然要发生的事情。在集权体制下,谁掌握了不受约束的权力,都会产生那种无所不能的错觉,从而无所不为,种下祸根。中国一直就没有权力制衡机制,谁掌握权力都会成为皇权的威胁,又不能指望每个皇帝都喜欢亲自承担行政重任,所以因功高震主而被迫害的情况史不罕见。 张居正的命运,整体而言也逃不出这个规律。至于报应的时机,则和当时的人事有具体的联系。比如张居正是在万历十年去世,当时皇帝已经十九岁,如果再晚几年,可能与年轻皇帝的矛盾会更大,晚节不保也有可能。张居正本人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深感“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他在给老友的信中写到“盖骑虎之势自难中下”,担心自己会不免霍光、宇文护的悲惨下场。在万历皇帝大婚后即提出辞职归政的请求。皇太后的坚定挽留的态度,也是造成最后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皇太后亲口对万历说“内外一切政务,尔(皇帝)尚未能裁决,边事尤为紧要……待辅尔到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云云,造成年轻皇帝无法一展抱负,对于已经成年的皇帝刺激很大。 明朝皇帝出色者几希,正如老鼠下崽,一窝不如一窝,到了万历皇帝,居然能在前期达到盛世,与张居正和皇太后的尽力帮扶是分不开的。万历十五岁成婚之前,一直生活在皇太后身边(这也是出自张居正的建议),外有张居正的严教,内有母亲的督促,万历亲政前俨然是一位明君圣主做派,与万历中后期判若云泥之别。内外夹击之下的万历皇帝,对于张居正既敬又畏,有一则故事讲到张居正给小皇帝讲课,万历把《论语》中的“色勃如也”,误读成“色背如也”,居正一声“应当读‘勃’! ”使其顿然惊悚。而母亲将其当作孩子,不放心让其当政,又严重地挫伤了青年皇帝的自尊心,这种出于需要和无奈之下的不得已最终在张居正死后爆发了。 对于万历而言,当初种种改革政策未必都是出于其本意,而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本应由他掌握的大权,张居正的当权便是万历皇帝的失位。同时,年轻皇帝久被压抑的情绪发作,急于摆脱无所作为的尴尬局面,使得他完全不再顾及张居正为皇朝所做的一切,为此不惜放弃张居正的改革政策,甚至否定自己以前对张居正的所有赞誉,在政治上大幅倒退。张居正身后的这位已经成年的以享乐和追求财富积累为天性的年轻皇帝,很快现出了原形,开始享受复仇的快慰。张居正逝世后不久,言宫把矛头指向张居正。万历下令查抄其家,并尽削其宫秩,迫回生前所赐封号,以其“钳制言官,蔽塞圣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罪状昭示天下。其家属或饿死或自杀或流放或逃亡,这就是所谓一代能相之家的可悲的下场。 樊先生的这本书,是在有关史料和野史札记的基础上,并参考了其他有关张居正的研究资料而成的,在内容上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参考小说“张居正”,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起看。 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