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与钟子期

游戏攻略010

俞伯牙与钟子期,第1张

俞伯牙与钟子期
导读:简单点说:古语有云 当伯牙遇到子期 高山流水 绝唱之音他俩一个谈一个听 所谓知音难觅呀 后者死后 前者摔琴 孤独终老。。。。 复杂点说:俞伯牙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俞伯牙虽身为楚人,却在晋国为官,官居上大夫。一次晋国国君准备派

简单点说:

古语有云 当伯牙遇到子期 高山流水 绝唱之音

他俩一个谈一个听 所谓知音难觅呀 后者死后 前者摔琴 孤独终老。。。。

复杂点说:

俞伯牙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俞伯牙虽身为楚人,却在晋国为官,官居上大夫。一次晋国国君准备派人到楚国出使加深两国关系,俞伯牙便挺身请命,主动要求前往。晋国国君也深知以伯牙当今名士身份出使最好不过,便欣然允命。伯牙如此主动要求出使,却是有着一些私心的,那便是来到晋国后,操劳公务,从未回家乡郢都看看过,思乡之情致使自己有此冲动,同时自己亦认为以自己的才华必定能不辱使命,况且现下晋楚两国处于最好的交往时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此次出使从业务上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正好借这个公差机会回乡省亲,亦可节省自己的花销,一举两得得好事自然要积极了。

到了楚国之后自然楚王是一番盛情款待,那楚王知道俞伯牙乃当今名士,且又是自己老乡,自不能怠慢。以伯牙在晋国的影响两国一旦再度开战,没准这伯牙成为内应都有可能,于是楚君便以几近迎接当今元首的礼仪对待伯牙,楚君的态度倒是让伯牙有些讶意,伯牙是个看淡名利的人,对楚君的隆重盛情表现的宠辱不惊,说话举止甚是得体,很好的表现了一个专业外交家的风范。

一次,席间伯牙对楚君说,我出生在楚国,在此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对楚国的风情离开的几十年来颇是怀念,请楚王允准我在郢都附近游览一番,了表我思乡之情。楚君道,伯牙先生自可随意走动,回到自己家乡,造访相邻是人之常情,你不必客气就是。伯牙又道,从晋国一路到楚国我走的是陆路,路上舟车劳顿,引发了我的坐骨神经痛的旧疾。此番回访乡里我想乘船前往,楚王是否可以准我乘舟并准备一些个舟船以为我所用。楚王笑道,先生真是太客气了,吩咐下人说,把我那所乘的龙舟先与伯牙先生使用。伯牙说道,我那家乡,虽在汉水之滨,却是地处支流的一个偏僻处,水浅港小,楚王的龙舟恐难行驶过去,还是有两只平常的舟楫就可以了。楚王吩咐下人说,任凭伯牙先生调遣船只,另派一个连的水军保护伯牙先生。楚王之所以没有再客气是因为前些日子从那吴国得了一个绝世美女暗藏在他的龙舟之中以防老婆发现,刚才说借给伯牙龙舟倒是一时忘了此事,正好伯牙推辞不用,那是再好不过,今晚又可以与那美女幽会了,楚王心里暗自高兴。

伯牙是个喜揽风景名胜之人,此番重回楚地自是要好好游历一番,这楚地的南国风情自是要好过晋国的山无长绿,水无长流。且又挟楚国上宾之势,安全与资费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心中自是快活,心想十年勤学周礼、以及经世之道,真不枉辛苦一场啊,这番荣光的回乡当时投奔晋国时都是不敢想的事情啊。

一日伯牙乘船游历到汉阳江口,时值中秋之夜。突然江面风狂浪涌,接着大雨瓢泼而来,幸好舟船体大坚固经的住这风浪,否则要葬身这江中了。雨越下越大,船已不能前行,于是伯牙吩咐将船泊到对岸的一处山崖之下以避风雨。大约个把时辰,雨住浪歇,一轮明月遥挂当空。雨后的月亮,更显明亮,如此美景,引得伯牙诗性大发,于是便对月吟诗。吟到快活处,身边跟随自己多年的一个老仆对伯牙道,先生好雅兴,何不抚琴一曲以来助兴。伯牙哈哈大笑道,真是好提议,拿我的琴来。老仆于是取来古琴安置妥当,伯牙屈身而坐,铮铮的弹奏起来。这伯牙乃是音律高手,当今世上无人可比,抚的一手绝世琴音。抚到酣畅处,伯牙感觉不妙,好像有人在那山崖上偷听他弹奏。心神一分,抚琴的手就掌握不好力度,只听铮的一声,一根弦断了。伯牙很是心惊,这抚琴最是忌讳心神不宁,他感觉到山崖上听琴之人非是一般之辈,像是能听懂他琴声中的玄妙似的,因为那人的呼吸随着音韵张驰,显然是个极懂音律之人。于是伯牙吩咐兵士,到那山崖处去搜寻一番。几个兵士正要弃舟上岸,忽然听得山崖的林边有一人喊道,舟中官家,不必见疑,我只不过是一个乡野樵夫,砍柴归晚,为避山雨躲到这崖下,没想到在此听到官家抚琴,并无恶意。伯牙心中颇是疑惑,心想如他所说乃一个山野之夫,如何能听懂我这琴音之律,此曲乃我不久前自创,曲中所含深意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此人绝不是一般的乡野民夫,刚才他的答话也不是一般乡野民夫能说的出来的,显然是有着一定才学之人。于是伯牙朗声道,你自称山野樵夫,但如何懂得我琴音之意,想必是一位高人吧,可否来我舟中一叙。那樵夫亦高声道,官人邀请,自不敢不前。片刻一个面色红润一身短打,腰里别着一把柴斧的青年来到舟中。舟中火烛甚是明亮,那青年仪表堂堂,脸阔眼大,眼中透着神亮,从外表看,却实不是一般的乡野樵夫。伯牙吩咐给青年看座,伯牙道,此位后生,当今之世,谁人能抚的我那绝世琴音,你一个山野村夫,如何敢称得听琴二字。伯牙此问透着责问及藐视之意,乃是他有意所为,他想看看此人如何回答,亦能从他的回答中辨认他是否真的是高人。那青年樵夫面有不愠之意,道,大人此话如何配的上你那缥缈绝世琴音,想那琴音必是心怀宽广者才能奏得,大人此话有贬损在下之意,岂不是显得大人心地骄纵了。我听说一个有着十户人家的乡村必定有忠诚信义之人,家里有君子,亦必有君子从远方来惺惺相惜。大人若认为这山野之中没有听琴之人,何必在此抚琴呢,没有知音,抚琴岂不是一件痛苦之事。伯牙被此青年樵夫的回答震惊,亦被慑服。心想,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此人可能是我此生都难求的知音,今天一定要跟他好好讨教一番。伯牙笑道,后生莫怪,刚才诘问是我有心试探,本无心存蔑视之意,请原谅冒昧。伯牙又问,你既然懂得我的琴音,可否知道我所弹何曲。那青年樵夫道,若是不知,在下亦不会在此忘归听音了,刚才大人所弹乃是孔子叹颜回,其词云:“可惜颜回命早亡,叫人相思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大人弹到此句时,心感我在崖下听琴,故引乱了心境,以致琴弦崩断,在下还望大人恕罪,那第四句是:“留的贤名万古扬。”。伯牙听樵夫说完,哈哈大笑,后生果然非一般俗士,真令我佩服啊。伯牙又道,请问后生尊姓大名。那樵夫道,在下姓钟名徽,字子期。伯牙甚是喜爱此后生,心想我家乡楚国历来远离周晋中原文化,在此却有如此贤达聪慧的青年,这楚国必将成霸业啊。伯牙指着自己的古琴道,后生可知我此琴的来历。那钟子期走到琴前仔细端详了伯牙的古琴一番之后道,先生此琴乃伏羲氏遗留。想那伏羲造此琴时,看见一只凤凰落到一棵梧桐树上,凤凰乃神鸟,非梧桐不栖。那株梧桐树乃是千年的上好之才,存了天地之精气,若为雅乐之用必会令琴音更加悠远、回荡。于是伏羲命人伐此梧桐并亲自操刀雕琴,此琴弦亦是上古精铜所炼造。再说这梧桐树干,当时被分为三节,分属天、地、人三种不同属性材质。取上一段,由于天之空冥。故而其声太轻泛;取下端,由于人之太浊故而其声也浊混;这中间的一段最是适合雕琴,因为中段属地,轻浊相兼,空混并蕴。此琴经过七十二天阴干,选良辰吉日在瑶池雕刻而成,故称瑶琴。此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根据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取其长短。前部宽八寸。分为八节,后部宽四寸,分为四节,厚两寸,取意是两仪、四相、八卦。故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一说。五条弦在上,分按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火候锻造。据说尧舜氏抚此琴,歌南风诗,天下大安。后因周王被囚于久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故为文弦。后武王伐纣又添弦一根,谓之武弦。由于此琴原为五弦,后加之两弦,故又称,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六忌是,忌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大雪;七不弹是,闻丧不弹、奏乐不弹,事情烦杂不弹、不沐浴不弹、不烧香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遇知音不弹;八绝是,清、奇、优、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极致处,猛虎听之而不吼,哀猿听之而不啼,乃雅乐之瑰宝啊,先生能得此琴,时乃此生最快慰之事。

钟子期如此一番叙说,让伯牙更加惊讶不已,心想我说刚才弹琴时怎么感觉此琴会如此亢奋异动,原来琴遇知音之故啊。伯牙又想,刚才钟子期的此番论述,很多琴书都有记载,他若是背书而说,到也不显得有多高明,还想试他一试。于是道,后生既然知乐理,又知此琴出处与妙处。当时孔子得此琴,一日在室中弹奏,颜回自外边进来,听到琴声中有幽沉之气,因而怀疑有贪念杀戮之意。于是奇怪并问他。孔丘说,刚才我弹奏时候,看见一只猫在捕捉一只老鼠,我既想那猫捉到那偷食的老鼠,又想那老鼠能逃生以尽天年。故而琴音中有此意。伯牙问子期道,此说想必你亦知道,现下我来抚琴,你猜其中之意,看可否中我心意如何。钟子期道,先生弹奏就是了,我姑且妄言一次。于是伯牙心想着巍峨高山抚琴一曲,曲闭,没等伯牙相问,钟子期道,先生此曲意在高山。伯牙会心一笑,又是抚琴一曲,此时心里想着浩瀚江河。曲闭,钟子期道,先生此曲意在流水。钟子期两番料中伯牙心意,令伯牙很是感慨。心想,真是千金易得,知己难逢啊,今天真的是遇到了知己。伯牙吩咐下人取酒菜来,拉着钟子期的手道,后生真乃我的知己,有如此知己如我得此琴一样,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啊,来来来,我们边饮酒边谈。席间,钟子期告诉伯牙他乃离此处不远的马安山集贤村人,以打柴为生,自幼习得一些诗书,并粗通乐理。伯牙问道,后生决不是一般文士,才学广博,为人宽厚,何不求得功名,慈济天下。钟子期告知,家中尚有二老需要赡养,且并无兄弟可以分忧,故不忍将二老抛下去求得功名。钟子期此言更令伯牙刮目相看,看来,钟子期不仅才学出色,而且孝心宅厚,实乃人中龙凤啊。伯牙又问,后生今时几岁,子期道,二十七岁,伯牙道,我正好大你一轮。我们结拜为兄弟如何。伯牙一出此言,子期赶紧起身推辞,道,先生身居高位,且又是当今名士,如此声望,在下实在不敢高攀。伯牙拉着子期的手道,虚名乃过眼云烟,所寄之身不过百十年而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有尊卑之分,子期莫非是看不起我俞伯牙。子期赶紧道,非有此意,非有此意,既然先生如此厚爱小生,那今后您就是我的大哥了。伯牙哈哈笑道,如此才好,来我们再干三杯。分手时伯牙送给子期许多黄金并嘱咐子期一定要求得功名,作个兼济天下,造福于民的好人才不枉腹中所学的经史。子期诺诺答应。

回到楚王的宫殿,跟楚王辞行后,伯牙便领着随从回到了晋国。

如此经年,伯牙心里总是惦念着他那子期兄弟,时常派人送些银两衣物并嘱咐子期苦学经史报效君王与人民。一日午后,伯牙对着深秋的残花想抚琴一曲,但是想到抚那瑶琴的忌讳,没有知音不弹,甚是扫兴,这更让他思念起子期来。不知我那子期兄弟现在如何,不如我再去寻他一次……想到此,伯牙去心更急。匆忙跟晋王告假,晋王准假之后便收拾行装驱车南下。

约莫快到集贤村附近,却是有两条大路分岔开,伯牙亦不知那条路通往集贤村,便吩咐车夫停下,待有人经过询问一下。不一会从来路走来一位老者,左手拄杖,右手挎着一个竹篮。待老者走近,伯牙上前问道,老丈,可否告诉此两条路哪一条是通往集贤村的。那老者道,此两条路皆通往集贤村,左边的是通往上集贤村,右边的那条通往下集贤村,不知先生是往哪个集贤村而去啊。如此可让伯牙犯了难,当时子期并没有告知他住在哪个集贤村,这个该如何是好。那老者见伯牙面有愁色,道,先生不知到集贤村找哪姓人家,我对上下集贤村的人家都熟悉,你说出姓名来,我自会告知你他在哪个集贤村。伯牙喜,我要找的是我那结拜兄弟钟徽钟子期,老丈可否知晓。伯牙的话音刚落,却看见那老者漱漱的落下两行老泪来,老者道,那钟子期是我的儿子,可是他一个月前刚刚过世了。闻听此言,伯牙如五雷轰顶,跌坐在大路上号啕痛哭。见此状,那老者以及伯牙的下人们赶紧过来掺扶。哭罢,那老者道,先生定是那晋国俞伯牙了,唉,先生来晚了一步,我那可怜的孩儿,临死前一直还挂念着先生,说完又是一阵老泪横流。伯牙道,老丈是我那子期兄弟的父亲,就让我以伯父来称呼你吧,您可否能带我去到子期兄弟的坟上拜祭一番。老者道,那我们就走吧,子期被葬在当初与伯牙相见的江边山崖下,此亦是应子期要求葬到此处的。途中,伯牙问老者子期尚且年轻,何以如此先走了。老者告知道,子期自从与伯牙分手后,日夜苦读经书史籍,加之家中贫寒,自是饱暖无人照料,且他极是发奋认真,几个月下来身染伤寒,于上月初八辞世。来到子期坟前,伯牙又是一番痛哭。之后伯牙吩咐取来瑶琴,下人们将琴支好在坟前的祭台上,于是伯牙对坟抚琴。只抚的天昏地暗,落叶飘零,江水愁泣,山崖失声。伯牙诵云:忆昔年春,江边会君。今日重访,不见知音。但见新坟,惨然伤心……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唱罢,伯牙取出匕首将那琴弦皆数砍断。钟子期之父见此状大惊,道,伯牙先生这是何苦,此琴乃是宝物啊。伯牙道,知音已去,留的此琴作甚。钟老者伤心垂泪道,真是知己啊,可怜,可叹。

祭拜完毕,伯牙对钟老者道,那子期是我兄弟,虽是结拜之交,但如我亲弟一般,子期生前甚是孝心,对您二老亦是慈孝,此下他升仙而去,我做为他的义兄自当有照料您二老之责,伯父就随我回那晋国,颐养天年。老者自是推辞一番,说在乡野住的惯了,不喜都城的吵闹,但是拗不过伯牙的一番盛情,又被伯牙的诚心感动,于是回村收拾一番,携了老妇同伯牙回了晋国。

这就是千古传唱的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原神层岩巨渊遗迹第一面钟解密攻略:

1首先,运行原神,来到充能灯柱前,攻击点亮被藤条缠住的充能灯柱。

2其次,使用纯光破除封印的灯,清除周围所有的黑泥结晶。

3接着,攻击并击败出现的两个遗迹重机,解封周围的灯。

4最后,前往遗迹火柱处,敲击中间出现的第一面钟即可。

《原神》是由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发行的一款开放世界冒险游戏。

于2017年1月底立项,原初测试于2019年6月21日开启,再临测试于2020年3月19日开启,启程测试于2020年6月11日开启,PC版技术性开放测试于9月15日开启,公测于2020年9月28日开启。

在数据方面,同在官方服务器的情况下,iOS、PC、Android平台之间的账号数据互通,玩家可以在同一账号下切换设备。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 明] 冯梦龙原著

  吴越改写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说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们两个同为商贾

  (ɡǔ古),得利均分。有时候管夷吾多取一些,叔牙也不说他贪,因为知道他

  家里贫穷。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想办法让他脱身,荐到齐国去做丞相。这样朋

  友,才是真正的相知。这相知有几种样色:恩德相结的,叫做“知己”;腹心相

  照的,叫做“知心”;声气相求的,叫做“知音”,总的叫做“相知”。

  今听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愿意听的,洗耳而听;不想

  听的,各随尊便。正是:“知音说给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交谈。”

  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y ǐn ɡ影)

  都人氏,也就是今天湖广荆州府地方。那俞伯牙虽然是楚国人,官星却落在晋国,

  官拜上大夫。因为奉晋国君主的命令,到楚国来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他

  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就从陆路到了郢都,

  朝见了楚王,转达了晋主的命令,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是他桑梓故

  乡,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身在两国,各事其主,君命

  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完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他黄金彩缎,高车驷马。伯牙离

  楚一十二年,想念故国江山名胜,想尽情观览,打算从水路大宽转回晋国。就假

  奏楚王说:“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j í及),以便

  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两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

  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r áo 饶)画桨,锦帐高帆,很是齐整。群臣直送到江

  边码头而别。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

  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船到汉阳江口。

  当时正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就泊在山

  崖下。不多久,风停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的明月,光亮倍常。

  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想要抚琴一曲,以遣情怀。就命童子在香炉内焚香,童

  子焚上香,捧来琴囊放在案上。伯牙解囊取琴,转轴调弦,弹出一曲。曲犹未终,

  指下“刮喇”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批:当时人相信:弹琴的时候,有人偷

  听,要断琴弦」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停船的所在是什么地方?”船

  头上回答:“因为是偶然遇到风雨,就停泊在山脚下,虽然有些草树,却没人家。”

  伯牙惊讶,心想:“这是荒山了。要是在城郭村庄,或者有聪明好学的人,偷听

  我弹琴,所以琴声忽变,才会弦断。在这荒山下,哪有听琴的人?哦,我知道了,

  想必是仇家差来的刺客;不然,或者是盗贼,想等更深之后,登船劫我财物的。”

  喊叫左右:“给我上岸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

  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要搭跳板上岸,忽然听见岸上有人答应:“舟中大

  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是个樵夫。因为打柴晚归,遇上狂风骤雨,

  雨具不能遮蔽,只得潜身岩畔。听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说:“山中打

  柴的人,也敢称' 听琴' 二字!这话不知真假,我也不计较了。左右,叫他去吧。”

  那人竟不离去,在崖上高声说:“大人的话错了!难道没听见过' 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 ;'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到' 的话么?大人要是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

  的人,那么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应该有抚琴的客了。”「批:说得合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啰唣,走

  近舱门,回嗔作喜地问:“崖上那位君子,既然是来听琴的,站了多时,可知道

  我刚才弹的是什么曲子?”那人说:“小子要是不知道,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

  人所弹,是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歌词是:' 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

  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 弹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

  小子也还记得,下面应该是:' 留得贤名万古扬。' ”

  伯牙听了大喜,说:“先生果然不是俗士,隔崖遥远,难以问答。”命左右:

  “掌跳板,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

  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哪知言谈好

  歹?见是个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家老爷要叩头,问你什

  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儿大着哩!”

  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说:“列位不须粗鲁,让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

  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裤下截。不慌

  不忙,把蓑衣、斗笠、尖担、板斧,都放在舱门外。脱下芒鞋,沥去泥水,重又

  穿上,慢步走进舱来。「批:态度从容,根本不把大官放在眼里!」

  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不跪,说:“大人施礼了。”

  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截的布衣?下来还礼,恐怕失了官体;既

  然请他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说:“贤友免礼吧。”就

  叫童子看坐。童子取了一张小杌儿放在下席。怕牙全无客礼,用嘴向樵夫一努,

  说:“你坐下吧。”以“你我”相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也不谦让,俨然坐下。

  伯牙见他不告而坐,有些嗔怪的意思,因此既不问他姓名,也不呼手下人看

  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刚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回答:“不敢。”

  伯牙说:“我来问你,既然说是来听琴,必定知道琴的出处。这琴是何人所造?

  抚它有什么好处?”

  正问话间,船头来禀:“风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吩咐:“且

  慢些!”樵夫说:“承大人下问,小子讲话絮烦,恐怕耽误顺风行船。”伯牙笑

  着说:“只怕你不知琴理。要是讲得有理,就是不做官,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况

  行船快慢!”樵夫说:“既然如此,小子才敢僭谈。这琴嘛,是伏羲氏所造。他

  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上,又有凤凰来仪。凤凰是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悟

  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所以知道梧桐夺造化之精气,是树中的良材,堪做乐

  器,就叫人砍伐。那棵梧桐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

  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击,发声太清,因为它过轻而废弃;取下一段叩击,发

  声太浊,因为它过重而废弃;取中一段叩击,发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

  水中,浸七十二天,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请高手匠人刘子

  奇制成乐器。这是瑶池之乐,所以名叫' 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

  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

  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

  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

  商、角、徵(zhī知)、羽。尧舜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来因

  为周文王被囚在羑(y ǒu 有)里,吊儿子伯邑考,添弦一根,弦音清幽哀怨,

  称为' 文弦'后来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又添弦一根,弦音激烈昂扬,称为武弦。

  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 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

  不弹、八绝。什么叫' 六忌' ?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

  忌迅雷,六忌大雪。什么叫' 七不弹' ?闻丧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

  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不弹。什么叫' 八绝' ?总之,

  清奇幽雅,悲壮悠长。这琴抚到尽美尽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这就

  是雅乐的好处。”「批:说得天花乱坠!弹奏古琴的人,有几个是这样讲究的?」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还恐怕是强记的。又想:“就是强记,也亏他了。我

  再试他一试。”这时候已经不像在先“你我”之称了,问:“足下既然知道乐理,

  请问当年孔仲尼在室中鼓琴,颜回从外面进来,听琴中有幽沉的声音,疑有贪杀

  的意思,怪而问孔子。仲尼说:' 我刚才鼓琴,看见猫在捕鼠,希望能抓住,又

  怕它逃掉。所以有贪杀的意思露在丝桐中。”可知圣门音乐有多么微妙。假如下

  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听得出来么?“

  樵夫说:“《毛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大人试抚弄一节,小子

  尽心猜度。要是猜不着,大人不要见罪。”

  伯牙重整断弦,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称赞说:“美哉

  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儿,再次鼓琴,其意在

  于流水。樵夫又称赞说:“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句,就说着了伯牙的

  心事。「批:从琴音听出内容,应该不是吹牛。」伯牙大惊,推琴而起,和他施

  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藏有美玉,如果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

  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回答:“小子姓钟,名徽,贱字子期。”伯

  牙拱手说:“是钟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何处?”伯牙说:

  “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而来上国。”子期说:“原来是伯牙大人。”伯

  牙推子期在客位坐下,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送茶。茶后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

  牙说:“借酒攀话,休嫌简慢。”子期称:“不敢。”

  童子收起瑶琴,二人入席饮酒。伯牙又问:“听先生口音,是楚人无疑了,

  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说:“荒居离这里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伯牙点

  头说:“好个集贤村。”又问:“以何为业?”子期说:“也就是打柴为生。”

  伯牙微笑说:“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像先生这样抱负,何不求取功名,

  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安身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真为先生所不

  取。”子期说:“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无

  非侍奉父母余年。虽然三公之尊,也不能换我一天的恩养。”伯牙说:“如此大

  孝,更加难得。”

  二人杯酒酬酢,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多少?”

  子期说:“虚度二十有七。”伯牙说:“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

  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着说:“大人又错了!大人是上国名公,钟徽

  是穷乡贱子,怎敢仰攀,有辱俯就。”伯牙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

  官碌碌风尘,得和高贤结契,实是生平万幸。如果以富贵贫贱为嫌,把俞瑞看作

  什么人了!”

  当即命童子重添炉火,再燃名香,就在船舱中和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

  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拜罢,又暖酒再酌。子期让伯牙上坐,

  伯牙也不推拒。换了杯筷,子期下席,两人兄弟相称,彼此谈心叙话。正是: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批:始而傲,继而疑,继而信,继而

  爱,而终于相亲不舍。」

  月淡星稀,谈论正浓,不觉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身收拾篷索,准备开船。

  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捧一杯酒递给子期,握着子期的手,叹息说:“贤弟,我和

  你相见太迟,相别太早!”子期听了,不觉泪珠滴进杯中。子期一饮而尽,斟酒

  回敬伯牙。二人都有些眷恋不舍。伯牙说:“愚兄余情不尽,想和贤弟同行几天,

  不知可否?”子期说:“小弟不是不想相从。奈何双亲年老,' 父母在,不远游。

  ' ”伯牙说:“既然是二位尊大人在堂,回去告过双亲,到晋阳看愚兄一看,这

  就是' 游必有方' 了。”子期说:“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当践约。

  万一禀命双亲,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小弟的罪就更大了。”伯

  牙道:“贤弟真所谓至诚君子。也罢,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吧。”子期道:“仁

  兄明年什么时候到?小弟好伺候尊驾。”伯牙屈指一算,说:“昨夜是中秋节,

  如今天亮,应该是八月十六日了。贤弟,我来奉访,仍旧在仲秋中五六日。如果

  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份,就是爽信,不是君子。”回头叫童子:“吩咐记室把

  钟贤弟所居地名和相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簿上。”子期说:“既然如此,小弟

  来年仲秋中五六日,准在江边侍立拱候,不敢有误。天色已明,小弟告辞了。”

  伯牙说:“贤弟等等。”命童子取黄金两锭,不用封帖,双手捧着说:“贤弟,

  些许薄礼,算是给二位尊大人补养的费用。斯文骨肉,不要嫌轻。”子期不敢谦

  让,随即收下。再拜告别,含泪出舱,取尖担挑了蓑衣、斗笠,把板斧插在腰问,

  掌跳的搭了扶手上崖。伯牙直送到船头,二人洒泪而别。

  俞伯牙点鼓开船,一路江山胜景,无心观赏,心心念念,只想着知音的人。

  船行多日,舍舟登岸。经过的地方,听说是晋国上大夫,不敢轻慢,安排车马相

  送,直到晋阳,回复了晋主。

  光阴迅速,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伯牙怀念子期,没一天忘记。想着中

  秋节近,奏过晋主,给假还乡。晋主依允。伯牙收拾行装,仍旧打一个大宽转,

  从水路走。下船之后,吩咐水手,凡是湾泊所在,就来通报地名。

  事有偶然,刚刚八月十五夜,水手来禀,离马安山不远了。伯牙依稀还认得

  这里正是去年泊船相会子期的地方。就吩咐水手,水底抛锚,崖边钉橛,把船停

  泊。

  当夜晴明,月光如昼,伯牙步出舱门,站在船头上,仰观星斗,水底天心,

  万顷茫然。想起去年今夜和知音相逢,如今重来,又值良夜。他和我约定在江边

  相候,怎么全无踪影,莫非爽约了?又等了一会儿,心想:“我明白了。江边来

  往船只颇多。我今天所驾的,不是去年的船了。我弟急切间如何认得?去年我原

  为抚琴惊动知音,今夜再取瑶琴抚弄一曲,我弟听见,必来相见。”就命童子取

  琴桌安放船头,焚香设座。伯牙开囊,调弦转轴,刚拨了两下,商弦中有哀怨的

  声音。伯牙立刻停琴不操,说:“呀!商弦哀声凄切,我弟必定丁忧①在家。去

  年曾说父母年高,看起来不是父丧,必是母亡。「批:这就太玄妙了!非凡人所

  能理解。」他为人至孝,事有轻重,宁可失信于我,不肯失礼于亲,所以不来。

  明天还是我亲上崖探望吧。”叫童子收拾琴桌,下舱就寝。

  伯牙一夜不睡,真个是巴明不明,盼晓不晓。看看月移帘影,日出山头,伯

  牙起来梳洗整衣,命童子背着瑶琴相随,又取黄金十镒②带去:“如果我弟居丧,

  可以作为赠礼。”踏着跳板登岸,,走了十几里小路,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

  子问:“老爷为什么不走了?”伯牙说:“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

  两头都是大路,都去得。知道哪一条路通集贤村?等个识路人问明了再走。”

  伯牙就坐在山石上少歇,童儿退立后面。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

  垂玉线,发挽银丝,箬冠野服,右手举藤杖,左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

  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把竹篮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问:

  “先生有何见教?”伯牙问:“请问老丈,这两头路,那一条通往集贤村去的?”

  老者说:“那两头路,通向两个集贤村。左手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

  衢三十里官道。先生从谷里出来,正在路中段,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

  不知先生要去哪一个集贤村?”

  伯牙默默无言,暗想:“我弟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话这样糊涂!相会那一天,

  你知道这里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就应该说个明白嘛。”伯牙正在沉吟,那

  老者说:“先生犹疑不决,一定是那说路的不曾分上下,总说了个集贤村,叫先

  生没处抓寻了。”伯牙说:“正是。”老者说:“两个集贤村中,共有一二十家

  庄户,大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住了几十年了,正是' 土居二十载,

  无有不亲人'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先生只

  要说出所访的朋友姓甚名谁,老夫就知道他住处了。”伯牙说:“学生要到钟家

  庄去。”老者听了“钟家庄”二字,一双昏花的老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说:

  “先生别家还可以去,要说去钟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这是为什么?”

  老者说:“先生到钟家庄,要访何人?”伯牙说:“要访子期。”老者听了,放

  声大哭,说:“子期钟徽,是我儿子。去年八月十五出去采樵,归来晚了,遇见

  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谈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两锭。我儿买书攻读,

  老拙无才,不曾禁止。白天采樵负重,夜里苦读辛勤,心力耗费,染成重病,数

  月之前,已经亡故了。”

  伯牙听见,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跌倒在山崖上,昏倒了。钟公

  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问:“这位先生是谁?”小童附耳低声说:“就是俞伯牙老

  爷。”钟公说:“原来是我儿好友。”伯牙苏醒后,坐在地下,口吐痰涎,双手

  捶胸,恸哭不已,说:“贤弟呀,我昨夜泊舟崖下,还说你爽信,哪知你已经到

  了九泉之下!你真是有才无寿了!”

  钟公拭泪相劝。伯牙忍哭起来,和钟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

  通家兄弟的意思。伯牙说:“老伯,令郎是停柩在家,还是厝在郊外了?”钟公

  说:“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和拙荆坐在他卧榻前。亡儿死前嘱咐:' 生死

  有命,福寿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服侍双亲,死后但愿葬在马安山江边。孩儿

  和晋大夫俞伯牙有约,要践前约呀。' 老夫不负亡儿临终遗言,刚才先生来的小

  路旁边,一丘新土,就是我儿钟徽的坟墓。今天正是我儿百日忌日,老夫提一陌

  纸钱,去坟前烧化,没想到和先生相遇!”伯牙说:“既然如此,奉陪老伯就在

  坟前一拜。”

  就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钟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又进谷口。

  果然看见路左一丘新土。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

  请受愚兄一拜,从此永别了!”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的黎

  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听说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回绕坟前,争着

  观看。

  伯牙不曾备得祭礼,就命童子把瑶琴取出来,放在石祭台上,盘膝坐在坟前,

  挥泪两行,抚琴一曲。那些看的人,听见琴韵铿锵,鼓掌大笑。伯牙问:“老伯,

  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伤不已,众人为什么反而大笑?”钟公说:“山野乡

  人,不知音律。听见琴声,都以为是取乐,所以长笑。”伯牙说:“原来如此。

  老伯可知所奏的是什么曲子?”钟公说:“老夫幼年也曾习琴。如今年迈,五官

  半废,听不清楚了。”伯牙说:“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弹的一曲短歌,用来吊令

  郎的,现在口诵一遍,请老伯听。”钟公说:“老夫愿闻。”伯牙诵云: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

  君死!“

  伯牙从衣襟中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石祭台上用力一摔,摔

  得粉碎。钟公大惊,问:“先生为什么要摔碎这琴?”伯牙说: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公说:“原来如此,可怜!可怜!”伯牙问:“老伯高居,究竟是在上集

  贤村,还是下集贤村?”钟公说:“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又问他

  干什么?”伯牙说:“下官心中伤感,不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有黄金二镒,

  一半代令郎奉养二老,一半买几亩祭田,作为令郎春秋扫墓的费用。待下官回本

  朝后,上表告归林下。那时候再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和老伯母,同到寒家,以

  尽天年。我就是子期,子期就是我。老伯不要以下官是外人而相嫌。”说罢,命

  小僮取出黄金,亲手递给钟公,伏地哭拜。钟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这回书,题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后人有诗赞云: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简评」俞伯牙是个传说人物,相传生在春秋时代,以善于弹琴而闻名。

  《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乐府解题》中说:伯

  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来随成连先生到东海蓬莱山,听海水澎湃、群

  鸟悲鸣的声音,有所感触,从此琴艺大进。传说琴曲《水仙操》和《高山流水》,

  就是他的作品。

  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

  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

  流水,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以后故事逐渐充实完善,但是把文章写

  得如此淋漓尽致的,当首推冯梦龙的这一篇。

  音乐是一种“语言”,今天已经没有人反对。音乐可以表达喜悦和悲伤,这

  也是人的共识。造诣高的人,能听懂乐曲中所表达的意思,这都不稀奇。我曾经

  给一个根本不懂音乐的人放《威廉·退尔序曲》,那人听了说:“像是千军呐喊,

  万马奔腾。”可见音乐语言本身并不难懂。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甲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让乙去理解。音乐语言

  应该也一样。是由甲弹奏,乙理解。能否传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是甲的水平;

  能理解多少,那是乙的水平。这是唯物主义的。文中伯牙刚刚弹琴,竟能听出自

  己所弹奏的乐曲“商弦中有哀怨的声音”。伯牙因此立刻停琴不操,说:“呀!

  商弦哀声凄切,我弟必定丁忧在家。去年曾说父母年高,看起来不是父丧,必是

  母亡。”这就实在有些“玄而又玄”,只能说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了。“弹琴

  时有人偷听,琴弦必断”,也是如此。如果真有此事,音乐学院的古琴课就没法

  儿上了。

  冯梦龙的“三言”,大都是搜集民间传说故事和说唱进行编辑、改写而成,

  但是这一篇,应该是冯梦龙的创作。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本身非常简单,冯

  梦龙能够根据十分简单的素材,写出这样一篇动人的故事来,不但充实了时间、

  地点、人物、背景,更难能可贵的是把交朋友的义气和“人生难得一知音”这个

  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不是冯梦龙这样的大手笔,恐怕是很难做到的。

貌似不是古琴的伴奏 而是古筝的

在的《高山流水》是后人根据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写的,是一首古筝曲,而不是古代文人墨客都爱赋上一曲古琴的曲子。至于古琴曲的高山流水在唐代分为两曲《高山》、《流水》,到现在《高山》已经失传,《流水》传了下来,

至于你老是要你推荐给同学 大概是要你宣扬一种友情友爱的感情吧 你可以从伯牙断琴的故事讲讲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绝对是这个,我看过警世通言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采缎,高车驷马。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揖,以便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至江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末终,指下“刮刺”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于并非盗之流,乃憔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鬃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

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遥远,难以问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憔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裩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躧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伯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是何人所造?抚它有什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憔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凰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羌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之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 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又问道:“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曰:‘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假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道:“《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钟,名徽,字子期。”伯牙拱手道:“是钟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子期道:“原来是伯牙大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点茶。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牙道:“借此攀话,休嫌简亵。”子期称:“不敢。”童子取过瑶琴,二人入席饮酒。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伯牙点头道:“好个集贤村。”又问:“道艺何为?”子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伯牙微笑道:“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乃赍志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取也。”子期道:“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余年。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伯牙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二人杯酒酬酢一会。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多少?”子期道:“虚度二十有七。”伯牙道:“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道:“大人差矣。大人乃上国名公,钟徽乃穷乡子,怎敢仰扳,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若以富贵贫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遂命童子重添炉火,再爇名香,就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拜罢,复命取暖酒再酌。子期让伯牙上坐,伯牙从其言。换了杯箸,子期下席,兄弟相称,彼此谈心叙话。正是: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谈论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身收拾篷索,整备开船。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捧一杯酒递与子期,把子期之手,叹道:“贤弟,我与你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子期闻言,不觉泪珠滴于杯中。子期一饮而尽,斟酒回敬伯牙。二人各有眷恋不舍之意。伯牙道:“愚兄余情不尽,意欲曲延贤弟同行数日,未知可否?”子期道:“小弟非不欲相从。怎奈二亲年老,‘父母在,不远游。’”伯牙道:“既是二位尊人在堂,回去告过二亲,到晋阳来看愚兄一看,这就是‘游必有方’了。”子期道:“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当践约。万一禀命于二亲,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小弟之罪更大矣。”伯牙道:“贤弟真所谓至诚君子。也罢,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子期道:“仁兄明岁何时到此?小弟好伺候尊驾。”伯牙屈指道:“昨夜是中秋节,今日天明,是八月十六日了。贤弟,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若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分,就是爽信,不为君子。”叫童子:“分付记室将钟贤弟所居地名及相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簿上。”子期道:“既如此,小弟来年仲秋中五六日准在江边侍立拱候,不敢有误。天色已明,小弟告辞了。”伯牙道:“贤弟且住。”命童子取黄金二笏,不用封帖,双手棒定道:“贤弟,些须薄礼,权为二位尊人甘旨之费。斯文骨肉,勿得嫌轻。”子期不敢谦让,即时收下。再拜告别,含泪出舱,取尖担挑了蓑衣、斗笠,插板斧于腰间,掌跳搭扶手上崖。伯牙直送至船头,各各洒泪而别。

不题子期回家之事。再说俞伯牙点鼓开船,一路江山之胜,无心观览,心心念念,只想着知音之人。又行了几日,舍舟登岸。经过之地,知是晋国上大夫,不敢轻慢,安排车马相送。直至晋阳,回复了晋主,不在话下。

光阴迅速,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伯牙心怀子期,无日忘之。想着中秋节近,奏过晋主,给假还乡,晋主依允。伯牙收拾行装,仍打大宽转,从水路而行。下船之后,分付水手,但是湾泊所在,就来通报地名。事有偶然,刚刚八月十五夜,水手禀复,此去马安山不远。伯牙依稀还认得去年泊船相会子期之处。分付水手,将船湾泊,水底抛锚,崖边钉橛。其夜晴明,船舱内一线月光,射进朱帘。伯牙命童子将帘卷起,步出舱门,立于船头之上,仰观斗柄。水底天心,万顷茫然,照如白昼。思想去岁与知己相逢,雨止月明。今夜重来,又值良夜。他约定江边相候,如何全无踪影,莫非爽信?又等了一会,想道:“我理会得了。江边来往船只颇多。我今日所驾的,不是去年之船了。吾弟急切如何认得?去岁我原为抚琴惊动知音。今夜仍将瑶琴抚弄一曲,吾弟闻之,必来相见。”命童子取琴桌安放船头,焚香设座。伯牙开囊,调弦转轸,才泛音律,商弦中有哀怨之声。伯牙停琴不操:“呀!商弦哀声凄切,吾弟必遭忧在家。去岁曾言父母年高。若非父丧,必是母亡。他为人至孝,事有轻重,宁失信于我,不肯失礼于亲,所以不来也。来日天明,我亲上崖探望。”叫童子收拾琴桌,下舱就寝。

伯牙一夜不睡,真个巴明不明,盼晓不晓。看看月移帘影,日出山头。伯牙起来梳洗整衣,命童子携琴相随,又取黄金十镒带去:“傥吾弟居丧,可为赙礼。”端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禀道:“老爷为何不行?”伯牙道:“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两头都是大路,都去得。知道那一路往集贤村去?等个识路之人,问明了他,方才可行。”伯牙就石上少憩,童儿退立于后。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垂玉线,发挽银丝,箬冠野服,左手举藤杖,右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将右手竹篮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道:“先生有何见教?”伯牙道:“请问两头路,那一条路,往集贤村去的?”老者道:“那两头路,就是两个集贤村。左手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衢三十里官道。先生从谷出来,正当其半。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不知先生要往那一个集贤村?”伯牙默默无言,暗想道:“吾弟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话这等糊涂!相会之日,你知道此间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就该说个明白了。”伯牙却才沈吟,那老者道:“先生这等吟想,一定那说路的,不曾分上下,总说了个集贤村,教先生没处抓寻了。”伯牙道:“便是。”老者道:“两个集贤村中,有一二十家庄户,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多住了几年,正是‘土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只说先生所访之友,姓甚名谁,老夫就知他住处了。”伯牙道:“学生要往钟家庄去。”老者闻“钟家庄”三字,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道:“先生别家可去,若说钟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却是为何?”老者道:“先生到钟家庄,要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钟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钟公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钟公道:“元来是吾儿好友。”扶起伯牙苏醒。伯牙坐于地下,口吐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道:“贤弟呵,我昨夜泊舟,还说你爽信,岂知已为泉下之鬼!你有才无寿了!”钟公拭泪相劝。伯牙哭罢起来,重与钟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通家兄弟之意。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柩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钟公道:“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亡儿遗语嘱付道:‘修短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欲践前言耳。”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吾儿钟徽之冢。今日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就坟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钟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宫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钟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钟公道:“老夫愿闻。”伯牙诵云:

“亿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还是下集贤村?”钟公道:“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伯牙道:“下官伤感在心,不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得有黄金二镒,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买几亩祭田,为令郎春秋扫墓之费。待下官回本朝时,上表告归林下。那时却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与老伯母,同到寒家,以尽天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说罢,命小僮取出黄金,亲手递与钟公,哭拜于地。钟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题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后人有诗赞云: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知音之交

俞伯牙,是楚国郢都人,在晋国任上大夫。晋侯想与楚国通好,就派俞伯牙访问楚国。俞伯牙到楚国办完公事,拜辞楚王,楚王赠给黄金彩缎,高车驷马。俞伯牙离楚国一十二年,想走水路绕大圈而回,饱览楚国江山胜景。就假奏楚王说:“臣身患小恙,不能骑马乘车,想坐船回去,以便医药。”楚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命令水师拨一只大船送俞伯牙回晋国。

俞伯牙乘着官船,不一日,到了汉阳江口。正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倾盆,官船不能前进,停靠山脚下。不一会儿,风平浪静,云散月现。那雨后之月,更加光亮。俞伯牙坐在舱中闷得慌,就走到船头上,一边观赏月色,一边捧起瑶琴,轻轻弹奏。忽然,俞伯牙发现有人在偷偷地赞赏他的琴音,立刻叫人去找,当场找来了一个樵夫。俞伯牙见是个砍柴的人,就笑着说:“山中砍柴之人,也能听琴?叫他走吧。”那个樵夫不仅不走,还高声说:“大人错了!岂不知‘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无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山脚下也不应该有弹琴之客了。”伯牙见他出言不凡,就问他:“他既是听琴的,我刚才所弹何曲?”樵夫答:“刚才大人所弹的是孔子叹颜回。对不对?”伯牙一听回答,非常高兴地说:“先生果然是听琴者。”就吩咐手下的人把那位先生请上船细谈。

那樵夫上得船来,伯牙手下的人见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手拿尖担,腰插板斧。就嘱咐他说:“喂,你见了我老爷要下跪叩头。问你什么,要小心答应。”那樵夫说:“诸位不用粗鲁,待我解衣相见。”说完脱下蓑衣斗笠,解下板斧、放下尖担,下船舱向伯牙作了个长揖而不下跪叩头,说:“小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中哪里有这樵夫?慢慢举手说:“贤友免礼罢。”叫书童搬一个凳子放在下席让他坐。那樵夫见伯牙全无客礼,也不谦让,俨然坐下。伯牙既不叫人奉茶,也不问姓名,劈头就问:“刚才岸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正是。”伯牙说:“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弹它有甚好处?”樵夫答:“此琴是伏羲氏所琢,是瑶池之乐,故名瑶琴……”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熟知乐理,非常高兴,但又怀疑他是死记的这些话,想再试他一试。就对他说:“有一次,孔子正在室内弹琴,他的学生颜回从外面进来,忽听琴音中有凶杀之意,不免一惊,问明之后,才知刚才有一只猫,想捕捉一只老鼠,孔子见了,不由得在感情上受到一点影响,并在琴音中不知不觉地表现了出来。象颜回这样,真可算得是知音了!假如下官弹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说:“大人试弹一下,小子尽心猜度。若猜不着,大人休得见罪。”伯牙望望高山弹琴,在琴音中表现山的高耸之状。樵夫听了,称赞说:“美哉!巍巍乎,意在高山!”伯牙又对着江水弹琴,在琴音中表现水的奔流之势。樵夫听了,又称赞说:“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俞伯牙听见樵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大吃一惊,赶忙放下瑶琴与樵夫施宾主之礼。连声说:“失敬,失敬!真是石中有美玉之藏,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躬身而答:“小子姓钟,名徽,字子期。”说完,又转问:“大人高姓?在何处为官?”伯牙拱手说:“下官俞瑞,在晋国做官,是访问楚国而来。”伯牙推子期坐到客位上,自己坐主席相陪,叫书童奉茶。喝完茶,二人上席饮酒。伯牙又问:“听先生口音,是楚国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说:“小人寒舍就在离此不远的钟家村。”又说:“实不相瞒,小子上有双亲在堂。为赡养父母,在此砍柴度日。虽三公之尊也不能使我离开父母。”伯牙见他这样有孝心,愈加敬重。又问:“青春多少?”子期说:“虚度二十有七。”伯牙说:“下官年长一岁。子期若不嫌弃,愿与先生为知音之交,以兄弟相称。”子期笑着说:“大人是上国名公,我钟徽是穷乡贱子,怎敢高攀!”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拜罢,二人继续饮酒,彼此谈心。

钟子期同俞伯牙谈得兴趣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身准备开船。子期起身告辞。伯牙紧握子期的手说:“贤弟,我与你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想请贤弟与愚兄同行数日,未知可否?”子期说:“只因双亲在堂,不敢远游,小弟只好失陪。”伯牙沉默了一会儿,说:“也罢,明年中秋节还是我来看贤弟。”子期说:“既如此,小弟来年中秋节准在江边恭候贤兄,不敢有误。”伯牙叫书童拿来一些银子赠给子期,二人洒泪而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第二年的中秋节晚上,俞伯牙乘船来到汉阳江口,将船靠在去年中秋节与子期相会的地方。伯牙走上船头,见月光明高,照得如同白昼,却不见子期。等候到天高,仍不见子期的踪影。伯牙梳洗后,带着随从,上岸到钟家村去探望。走了不远,来到三叉路口,不知哪条路往钟家村去。正好迎面来了一个老翁。伯牙向前施礼之后,问:“请问往钟家村去,应走哪条路?”原来,这两条路都是到钟家村去的,一条往村南,一条往村北。老翁便问:“先生要拜访何人?”伯牙说:“拜访钟子期。”老翁听后,放声大哭说:“子期就是我儿。支年中秋节,晋国上大夫俞伯牙送了他一些银子,我儿买书攻读。他白昼砍柴,夜晚读书,耗费心力,染成疾病,数月之后就亡故了。”伯牙一听,双手捶胸,倒在地上痛哭不已。钟公问书童:“此位先生是谁?”书童说:“就是俞伯牙老爷。”钟公说:“原来就是我儿子的好友。”忙扶起伯牙。伯牙含泪问钟公:“令郎葬在在何处?”钟公说:“按儿的遗言,葬于马鞍山江边,以候晋大夫俞伯牙。”于是,伯牙请钟公领他到坟前一拜。

俞伯牙来到钟子期的坟前,拜了几拜。捧起瑶琴弹了一曲之后,便把瑶琴在石头上摔了个粉碎。钟公感到奇怪,便问:“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钟公说:“原来如此,可怜,可怜!”伯牙对钟公说:“下官伤感在心,不随老伯到府上去了。待我上表晋侯辞官归家,再来接老伯与老伯母同到我家,养老送终。我即是子期,子期即是我。请伯你不以下官为外人。”说完,给钟公送了一些银子,辞别而去。

后来,人们把善于欣赏音乐的人叫做“知音”,并且用“知音之交”来比喻彼此非常了解的知心朋友。

鸡黍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埋葬。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边,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的。

首先石珀属于48个小时刷新一次的矿石,相当于两天刷新一次。比如说你在当天晚上8点钟开采的几处石珀,会在后天的晚上八点钟刷新重置。

矿石基本都是两天刷新一次,除了铁矿石这种低级矿,石珀两天定期记得开采就好。

石珀介绍

石珀是璃月地区独有的一种矿石,是一些角色的等级突破素材。

石珀获得

石珀在璃月地区广泛分布,采集后过48小时才会再次刷新。

石珀用途

1石珀可用于在合成台合成磐石精油、岩神瞳共鸣石。

2石珀是刻晴、钟离、重云的等级突破素材。

背景设定

这里是七种元素交汇的幻想世界“提瓦特”。

在遥远的过去,人们藉由对神灵的信仰,获赐了驱动元素的力量,得以在荒野中筑起家园。

五百年前,古国的覆灭却使得天地变异

如今,席卷大陆的灾难已经停息,和平却仍未如期光临。

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你从世界之外漂流而来,降临大地。你将在这广阔的世界中,自由旅行、结识同伴、寻找掌控尘世元素的七神,直到与分离的血亲重聚

游戏中拥有许多可操控角色,开局的默认角色可以选择男女,此外的角色性别固定。除旅行者外的角色,可以通过剧情、祈愿和活动获取。如安柏是游戏中除主角外,玩家可通过剧情激活的第一个角色。大部分角色都需要通过祈愿获取,祈愿分为常驻祈愿和活动祈愿,祈愿需要消耗相遇之缘或纠缠之缘。

游戏中的角色拥有体力值的设定,在飞行、奔跑、游泳和蓄力攻击(除弓箭角色外)会消耗,体力为0时会使角色进入步行(奔跑)、坠落(滑翔与攀爬)、溺水死亡(游泳)和无法进行蓄力攻击的状态。体力可以通过体力恢复的料理和休息恢复。在动作进行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呼出面板食用料理进行恢复。

《原神》的冒险在包括蒙德、璃月、稻妻、须弥、枫丹、纳塔、至冬七座主要城邦的提瓦特大陆,以及神秘的覆灭古国“坎瑞亚”遗址展开。玩家来到新区域激活一座七天神像,地图上就会解锁相应的新区域。目前已开放蒙德、璃月、稻妻三个城邦供玩家探索。

在游戏里,玩家冒险等阶达到16级后会开启多人游戏选项,可以与同区服的玩家进行联机,支持最多4人在线联机。联机的玩家将进入房主的世界,其他三名玩家可以在房主的世界中获取各种材料,也可以共同挑战秘境,但无法与NPC进行互动。如果玩家进行主线任务或特殊任务时,将无法进行多人游戏。玩家只能进入与自己世界等级相等或低级的玩家的世界,无法进入世界等级比自己高的玩家的世界。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 明] 冯梦龙原著

  吴越改写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说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们两个同为商贾

  (ɡǔ古),得利均分。有时候管夷吾多取一些,叔牙也不说他贪,因为知道他

  家里贫穷。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想办法让他脱身,荐到齐国去做丞相。这样朋

  友,才是真正的相知。这相知有几种样色:恩德相结的,叫做“知己”;腹心相

  照的,叫做“知心”;声气相求的,叫做“知音”,总的叫做“相知”。

  今听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愿意听的,洗耳而听;不想

  听的,各随尊便。正是:“知音说给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交谈。”

  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y ǐn ɡ影)

  都人氏,也就是今天湖广荆州府地方。那俞伯牙虽然是楚国人,官星却落在晋国,

  官拜上大夫。因为奉晋国君主的命令,到楚国来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他

  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就从陆路到了郢都,

  朝见了楚王,转达了晋主的命令,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是他桑梓故

  乡,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身在两国,各事其主,君命

  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完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他黄金彩缎,高车驷马。伯牙离

  楚一十二年,想念故国江山名胜,想尽情观览,打算从水路大宽转回晋国。就假

  奏楚王说:“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j í及),以便

  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两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

  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r áo 饶)画桨,锦帐高帆,很是齐整。群臣直送到江

  边码头而别。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

  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船到汉阳江口。

  当时正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就泊在山

  崖下。不多久,风停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的明月,光亮倍常。

  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想要抚琴一曲,以遣情怀。就命童子在香炉内焚香,童

  子焚上香,捧来琴囊放在案上。伯牙解囊取琴,转轴调弦,弹出一曲。曲犹未终,

  指下“刮喇”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批:当时人相信:弹琴的时候,有人偷

  听,要断琴弦」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停船的所在是什么地方?”船

  头上回答:“因为是偶然遇到风雨,就停泊在山脚下,虽然有些草树,却没人家。”

  伯牙惊讶,心想:“这是荒山了。要是在城郭村庄,或者有聪明好学的人,偷听

  我弹琴,所以琴声忽变,才会弦断。在这荒山下,哪有听琴的人?哦,我知道了,

  想必是仇家差来的刺客;不然,或者是盗贼,想等更深之后,登船劫我财物的。”

  喊叫左右:“给我上岸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

  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要搭跳板上岸,忽然听见岸上有人答应:“舟中大

  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是个樵夫。因为打柴晚归,遇上狂风骤雨,

  雨具不能遮蔽,只得潜身岩畔。听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说:“山中打

  柴的人,也敢称' 听琴' 二字!这话不知真假,我也不计较了。左右,叫他去吧。”

  那人竟不离去,在崖上高声说:“大人的话错了!难道没听见过' 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 ;'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到' 的话么?大人要是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

  的人,那么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应该有抚琴的客了。”「批:说得合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啰唣,走

  近舱门,回嗔作喜地问:“崖上那位君子,既然是来听琴的,站了多时,可知道

  我刚才弹的是什么曲子?”那人说:“小子要是不知道,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

  人所弹,是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歌词是:' 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

  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 弹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

  小子也还记得,下面应该是:' 留得贤名万古扬。' ”

  伯牙听了大喜,说:“先生果然不是俗士,隔崖遥远,难以问答。”命左右:

  “掌跳板,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

  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哪知言谈好

  歹?见是个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家老爷要叩头,问你什

  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儿大着哩!”

  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说:“列位不须粗鲁,让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

  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裤下截。不慌

  不忙,把蓑衣、斗笠、尖担、板斧,都放在舱门外。脱下芒鞋,沥去泥水,重又

  穿上,慢步走进舱来。「批:态度从容,根本不把大官放在眼里!」

  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不跪,说:“大人施礼了。”

  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截的布衣?下来还礼,恐怕失了官体;既

  然请他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说:“贤友免礼吧。”就

  叫童子看坐。童子取了一张小杌儿放在下席。怕牙全无客礼,用嘴向樵夫一努,

  说:“你坐下吧。”以“你我”相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也不谦让,俨然坐下。

  伯牙见他不告而坐,有些嗔怪的意思,因此既不问他姓名,也不呼手下人看

  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刚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回答:“不敢。”

  伯牙说:“我来问你,既然说是来听琴,必定知道琴的出处。这琴是何人所造?

  抚它有什么好处?”

  正问话间,船头来禀:“风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吩咐:“且

  慢些!”樵夫说:“承大人下问,小子讲话絮烦,恐怕耽误顺风行船。”伯牙笑

  着说:“只怕你不知琴理。要是讲得有理,就是不做官,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况

  行船快慢!”樵夫说:“既然如此,小子才敢僭谈。这琴嘛,是伏羲氏所造。他

  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上,又有凤凰来仪。凤凰是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悟

  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所以知道梧桐夺造化之精气,是树中的良材,堪做乐

  器,就叫人砍伐。那棵梧桐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

  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击,发声太清,因为它过轻而废弃;取下一段叩击,发

  声太浊,因为它过重而废弃;取中一段叩击,发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

  水中,浸七十二天,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请高手匠人刘子

  奇制成乐器。这是瑶池之乐,所以名叫' 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

  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

  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

  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

  商、角、徵(zhī知)、羽。尧舜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来因

  为周文王被囚在羑(y ǒu 有)里,吊儿子伯邑考,添弦一根,弦音清幽哀怨,

  称为' 文弦'后来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又添弦一根,弦音激烈昂扬,称为武弦。

  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 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

  不弹、八绝。什么叫' 六忌' ?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

  忌迅雷,六忌大雪。什么叫' 七不弹' ?闻丧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

  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不弹。什么叫' 八绝' ?总之,

  清奇幽雅,悲壮悠长。这琴抚到尽美尽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这就

  是雅乐的好处。”「批:说得天花乱坠!弹奏古琴的人,有几个是这样讲究的?」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还恐怕是强记的。又想:“就是强记,也亏他了。我

  再试他一试。”这时候已经不像在先“你我”之称了,问:“足下既然知道乐理,

  请问当年孔仲尼在室中鼓琴,颜回从外面进来,听琴中有幽沉的声音,疑有贪杀

  的意思,怪而问孔子。仲尼说:' 我刚才鼓琴,看见猫在捕鼠,希望能抓住,又

  怕它逃掉。所以有贪杀的意思露在丝桐中。”可知圣门音乐有多么微妙。假如下

  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听得出来么?“

  樵夫说:“《毛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大人试抚弄一节,小子

  尽心猜度。要是猜不着,大人不要见罪。”

  伯牙重整断弦,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称赞说:“美哉

  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儿,再次鼓琴,其意在

  于流水。樵夫又称赞说:“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句,就说着了伯牙的

  心事。「批:从琴音听出内容,应该不是吹牛。」伯牙大惊,推琴而起,和他施

  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藏有美玉,如果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

  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回答:“小子姓钟,名徽,贱字子期。”伯

  牙拱手说:“是钟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何处?”伯牙说:

  “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而来上国。”子期说:“原来是伯牙大人。”伯

  牙推子期在客位坐下,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送茶。茶后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

  牙说:“借酒攀话,休嫌简慢。”子期称:“不敢。”

  童子收起瑶琴,二人入席饮酒。伯牙又问:“听先生口音,是楚人无疑了,

  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说:“荒居离这里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伯牙点

  头说:“好个集贤村。”又问:“以何为业?”子期说:“也就是打柴为生。”

  伯牙微笑说:“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像先生这样抱负,何不求取功名,

  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安身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真为先生所不

  取。”子期说:“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无

  非侍奉父母余年。虽然三公之尊,也不能换我一天的恩养。”伯牙说:“如此大

  孝,更加难得。”

  二人杯酒酬酢,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多少?”

  子期说:“虚度二十有七。”伯牙说:“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

  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着说:“大人又错了!大人是上国名公,钟徽

  是穷乡贱子,怎敢仰攀,有辱俯就。”伯牙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

  官碌碌风尘,得和高贤结契,实是生平万幸。如果以富贵贫贱为嫌,把俞瑞看作

  什么人了!”

  当即命童子重添炉火,再燃名香,就在船舱中和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

  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拜罢,又暖酒再酌。子期让伯牙上坐,

  伯牙也不推拒。换了杯筷,子期下席,两人兄弟相称,彼此谈心叙话。正是: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批:始而傲,继而疑,继而信,继而

  爱,而终于相亲不舍。」

  月淡星稀,谈论正浓,不觉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身收拾篷索,准备开船。

  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捧一杯酒递给子期,握着子期的手,叹息说:“贤弟,我和

  你相见太迟,相别太早!”子期听了,不觉泪珠滴进杯中。子期一饮而尽,斟酒

  回敬伯牙。二人都有些眷恋不舍。伯牙说:“愚兄余情不尽,想和贤弟同行几天,

  不知可否?”子期说:“小弟不是不想相从。奈何双亲年老,' 父母在,不远游。

  ' ”伯牙说:“既然是二位尊大人在堂,回去告过双亲,到晋阳看愚兄一看,这

  就是' 游必有方' 了。”子期说:“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当践约。

  万一禀命双亲,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小弟的罪就更大了。”伯

  牙道:“贤弟真所谓至诚君子。也罢,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吧。”子期道:“仁

  兄明年什么时候到?小弟好伺候尊驾。”伯牙屈指一算,说:“昨夜是中秋节,

  如今天亮,应该是八月十六日了。贤弟,我来奉访,仍旧在仲秋中五六日。如果

  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份,就是爽信,不是君子。”回头叫童子:“吩咐记室把

  钟贤弟所居地名和相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簿上。”子期说:“既然如此,小弟

  来年仲秋中五六日,准在江边侍立拱候,不敢有误。天色已明,小弟告辞了。”

  伯牙说:“贤弟等等。”命童子取黄金两锭,不用封帖,双手捧着说:“贤弟,

  些许薄礼,算是给二位尊大人补养的费用。斯文骨肉,不要嫌轻。”子期不敢谦

  让,随即收下。再拜告别,含泪出舱,取尖担挑了蓑衣、斗笠,把板斧插在腰问,

  掌跳的搭了扶手上崖。伯牙直送到船头,二人洒泪而别。

  俞伯牙点鼓开船,一路江山胜景,无心观赏,心心念念,只想着知音的人。

  船行多日,舍舟登岸。经过的地方,听说是晋国上大夫,不敢轻慢,安排车马相

  送,直到晋阳,回复了晋主。

  光阴迅速,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伯牙怀念子期,没一天忘记。想着中

  秋节近,奏过晋主,给假还乡。晋主依允。伯牙收拾行装,仍旧打一个大宽转,

  从水路走。下船之后,吩咐水手,凡是湾泊所在,就来通报地名。

  事有偶然,刚刚八月十五夜,水手来禀,离马安山不远了。伯牙依稀还认得

  这里正是去年泊船相会子期的地方。就吩咐水手,水底抛锚,崖边钉橛,把船停

  泊。

  当夜晴明,月光如昼,伯牙步出舱门,站在船头上,仰观星斗,水底天心,

  万顷茫然。想起去年今夜和知音相逢,如今重来,又值良夜。他和我约定在江边

  相候,怎么全无踪影,莫非爽约了?又等了一会儿,心想:“我明白了。江边来

  往船只颇多。我今天所驾的,不是去年的船了。我弟急切间如何认得?去年我原

  为抚琴惊动知音,今夜再取瑶琴抚弄一曲,我弟听见,必来相见。”就命童子取

  琴桌安放船头,焚香设座。伯牙开囊,调弦转轴,刚拨了两下,商弦中有哀怨的

  声音。伯牙立刻停琴不操,说:“呀!商弦哀声凄切,我弟必定丁忧①在家。去

  年曾说父母年高,看起来不是父丧,必是母亡。「批:这就太玄妙了!非凡人所

  能理解。」他为人至孝,事有轻重,宁可失信于我,不肯失礼于亲,所以不来。

  明天还是我亲上崖探望吧。”叫童子收拾琴桌,下舱就寝。

  伯牙一夜不睡,真个是巴明不明,盼晓不晓。看看月移帘影,日出山头,伯

  牙起来梳洗整衣,命童子背着瑶琴相随,又取黄金十镒②带去:“如果我弟居丧,

  可以作为赠礼。”踏着跳板登岸,,走了十几里小路,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

  子问:“老爷为什么不走了?”伯牙说:“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

  两头都是大路,都去得。知道哪一条路通集贤村?等个识路人问明了再走。”

  伯牙就坐在山石上少歇,童儿退立后面。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

  垂玉线,发挽银丝,箬冠野服,右手举藤杖,左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

  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把竹篮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问:

  “先生有何见教?”伯牙问:“请问老丈,这两头路,那一条通往集贤村去的?”

  老者说:“那两头路,通向两个集贤村。左手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

  衢三十里官道。先生从谷里出来,正在路中段,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

  不知先生要去哪一个集贤村?”

  伯牙默默无言,暗想:“我弟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话这样糊涂!相会那一天,

  你知道这里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就应该说个明白嘛。”伯牙正在沉吟,那

  老者说:“先生犹疑不决,一定是那说路的不曾分上下,总说了个集贤村,叫先

  生没处抓寻了。”伯牙说:“正是。”老者说:“两个集贤村中,共有一二十家

  庄户,大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住了几十年了,正是' 土居二十载,

  无有不亲人'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先生只

  要说出所访的朋友姓甚名谁,老夫就知道他住处了。”伯牙说:“学生要到钟家

  庄去。”老者听了“钟家庄”二字,一双昏花的老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说:

  “先生别家还可以去,要说去钟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这是为什么?”

  老者说:“先生到钟家庄,要访何人?”伯牙说:“要访子期。”老者听了,放

  声大哭,说:“子期钟徽,是我儿子。去年八月十五出去采樵,归来晚了,遇见

  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谈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两锭。我儿买书攻读,

  老拙无才,不曾禁止。白天采樵负重,夜里苦读辛勤,心力耗费,染成重病,数

  月之前,已经亡故了。”

  伯牙听见,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跌倒在山崖上,昏倒了。钟公

  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问:“这位先生是谁?”小童附耳低声说:“就是俞伯牙老

  爷。”钟公说:“原来是我儿好友。”伯牙苏醒后,坐在地下,口吐痰涎,双手

  捶胸,恸哭不已,说:“贤弟呀,我昨夜泊舟崖下,还说你爽信,哪知你已经到

  了九泉之下!你真是有才无寿了!”

  钟公拭泪相劝。伯牙忍哭起来,和钟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

  通家兄弟的意思。伯牙说:“老伯,令郎是停柩在家,还是厝在郊外了?”钟公

  说:“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和拙荆坐在他卧榻前。亡儿死前嘱咐:' 生死

  有命,福寿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服侍双亲,死后但愿葬在马安山江边。孩儿

  和晋大夫俞伯牙有约,要践前约呀。' 老夫不负亡儿临终遗言,刚才先生来的小

  路旁边,一丘新土,就是我儿钟徽的坟墓。今天正是我儿百日忌日,老夫提一陌

  纸钱,去坟前烧化,没想到和先生相遇!”伯牙说:“既然如此,奉陪老伯就在

  坟前一拜。”

  就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钟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又进谷口。

  果然看见路左一丘新土。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

  请受愚兄一拜,从此永别了!”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的黎

  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听说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回绕坟前,争着

  观看。

  伯牙不曾备得祭礼,就命童子把瑶琴取出来,放在石祭台上,盘膝坐在坟前,

  挥泪两行,抚琴一曲。那些看的人,听见琴韵铿锵,鼓掌大笑。伯牙问:“老伯,

  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伤不已,众人为什么反而大笑?”钟公说:“山野乡

  人,不知音律。听见琴声,都以为是取乐,所以长笑。”伯牙说:“原来如此。

  老伯可知所奏的是什么曲子?”钟公说:“老夫幼年也曾习琴。如今年迈,五官

  半废,听不清楚了。”伯牙说:“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弹的一曲短歌,用来吊令

  郎的,现在口诵一遍,请老伯听。”钟公说:“老夫愿闻。”伯牙诵云: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

  君死!“

  伯牙从衣襟中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石祭台上用力一摔,摔

  得粉碎。钟公大惊,问:“先生为什么要摔碎这琴?”伯牙说: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公说:“原来如此,可怜!可怜!”伯牙问:“老伯高居,究竟是在上集

  贤村,还是下集贤村?”钟公说:“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又问他

  干什么?”伯牙说:“下官心中伤感,不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有黄金二镒,

  一半代令郎奉养二老,一半买几亩祭田,作为令郎春秋扫墓的费用。待下官回本

  朝后,上表告归林下。那时候再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和老伯母,同到寒家,以

  尽天年。我就是子期,子期就是我。老伯不要以下官是外人而相嫌。”说罢,命

  小僮取出黄金,亲手递给钟公,伏地哭拜。钟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这回书,题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后人有诗赞云: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简评」俞伯牙是个传说人物,相传生在春秋时代,以善于弹琴而闻名。

  《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乐府解题》中说:伯

  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来随成连先生到东海蓬莱山,听海水澎湃、群

  鸟悲鸣的声音,有所感触,从此琴艺大进。传说琴曲《水仙操》和《高山流水》,

  就是他的作品。

  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

  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

  流水,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以后故事逐渐充实完善,但是把文章写

  得如此淋漓尽致的,当首推冯梦龙的这一篇。

  音乐是一种“语言”,今天已经没有人反对。音乐可以表达喜悦和悲伤,这

  也是人的共识。造诣高的人,能听懂乐曲中所表达的意思,这都不稀奇。我曾经

  给一个根本不懂音乐的人放《威廉·退尔序曲》,那人听了说:“像是千军呐喊,

  万马奔腾。”可见音乐语言本身并不难懂。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甲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让乙去理解。音乐语言

  应该也一样。是由甲弹奏,乙理解。能否传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是甲的水平;

  能理解多少,那是乙的水平。这是唯物主义的。文中伯牙刚刚弹琴,竟能听出自

  己所弹奏的乐曲“商弦中有哀怨的声音”。伯牙因此立刻停琴不操,说:“呀!

  商弦哀声凄切,我弟必定丁忧在家。去年曾说父母年高,看起来不是父丧,必是

  母亡。”这就实在有些“玄而又玄”,只能说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了。“弹琴

  时有人偷听,琴弦必断”,也是如此。如果真有此事,音乐学院的古琴课就没法

  儿上了。

  冯梦龙的“三言”,大都是搜集民间传说故事和说唱进行编辑、改写而成,

  但是这一篇,应该是冯梦龙的创作。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本身非常简单,冯

  梦龙能够根据十分简单的素材,写出这样一篇动人的故事来,不但充实了时间、

  地点、人物、背景,更难能可贵的是把交朋友的义气和“人生难得一知音”这个

  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不是冯梦龙这样的大手笔,恐怕是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