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翻译。 吾家世无五十者,又皆穷贱,吾今寿过其数而富贵,复何求哉! 是时,皇后及群小用事,风言皆不见纳。

游戏攻略09

求翻译。 吾家世无五十者,又皆穷贱,吾今寿过其数而富贵,复何求哉! 是时,皇后及群小用事,风言皆不见纳。,第1张

求翻译。 吾家世无五十者,又皆穷贱,吾今寿过其数而富贵,复何求哉! 是时,皇后及群小用事,风言皆不见纳。
导读: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晋取郓州,庄宗闻凤名,得之喜,以为扈銮学士。庄宗即位,拜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初,端明殿学士班在翰林学士下,而结衔又在官下。明年,凤迁礼部侍郎,因讽圜升学士于官

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晋取郓州,庄宗闻凤名,得之喜,以为扈銮学士。庄宗即位,拜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初,端明殿学士班在翰林学士下,而结衔又在官下。明年,凤迁礼部侍郎,因讽圜升学士于官上,又诏班在翰林学士上。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

术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庄宗尤信重之,以为北京巡官。明宗为内衙指挥使,重诲欲试玄豹,乃使他人与明宗易服,而坐明宗于下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是也!”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明宗即位,思玄豹以为神,将召至京师,凤谏曰:“好恶,上所慎也。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则倾国之人,皆将奔走吉凶之说,转相惑乱,为患不细。”明宗遂不复召。

有僧游西域,得佛牙以献,明宗以示大臣。凤言:“世传佛牙水火不能伤,请验其真伪。”因以斧斫之,应手而碎。是时,宫中施物已及数千,因凤碎之乃止。

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若折其一栋,去其一柱,则倾危矣。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

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凤在镇所得俸禄,悉以分将校宾客。废帝入立,召为太子太保。病足居于家,疾笃,自筮,投蓍而叹曰:“吾家世无五十者,又皆穷贱,吾今寿过其数而富贵,复何求哉!”清泰二年卒于家。(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十六》)

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赵匡瓶)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僧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檄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

里,赵昔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立在风雪之中,赵昔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普策划攻打太原。赵昔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当初,太祖地位卑贱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贱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昔说:u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赵昔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蕞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格沉稳有墟府,虽然根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

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人能与他相比。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的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恁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1 文言文的皆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的皆只有两种意思,分别是: 1、全;都;尽。

表示范围。 《论语》:”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养之。”

译文: 犯错了,人们都看得到;把错误改正了,人们都会尊敬他。 2、一起;同时。

表示时间。 《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译文:那个毒日头啥时候能完蛋,我情愿和你一起灭!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皆,俱词也。从比,从白。

白话版《说文解字》:皆,口径一致。字形采用“比、白”会义。

相关词汇解释: 1、皆悉[jiē xī] 尽;全都。 2、皆除[jiē chú] 在一个林区内采伐全部木材。

3、率皆[lǜ jiē] 犹言都是。 4、尽皆[jìn jiē] 全都,完全。

5、皆既[jiē jì] 天文学名词。谓日月亏蚀全尽。

2 文言文的皆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的皆只有两种意思,分别是:

1、全;都;尽。表示范围。

《论语》:”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养之。”

译文: 犯错了,人们都看得到;把错误改正了,人们都会尊敬他。

2、一起;同时。表示时间。

《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译文:那个毒日头啥时候能完蛋,我情愿和你一起灭!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皆,俱词也。从比,从白。

白话版《说文解字》:皆,口径一致。字形采用“比、白”会义。

相关词汇解释:

1、皆悉[jiē xī]

尽;全都。

2、皆除[jiē chú]

在一个林区内采伐全部木材。

3、率皆[lǜ jiē]

犹言都是。

4、尽皆[jìn jiē]

全都,完全。

5、皆既[jiē jì]

天文学名词。谓日月亏蚀全尽。

3 文言文翻译

我刚去庐山,见庐山山谷奇峻秀丽,是我平生从未见过的,由于眼睛看不过来,于是产生了不想写诗的念头。过了一会见到了山中的僧人,僧人都喊:"苏子瞻来啦!"我听了不觉作了一诗:芒鞵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然后又暗笑前面说的太嗔怪,便又作了两首:"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和“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那一天有人把陈令写的《庐山记》拿给我看,我边走边读,看到书里有徐凝、李白的诗,不觉哑然失笑。又来到开先寺,长老向我求诗,于是写了一首绝句: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来来往往在山南已有十余天,认为景色奇特但描写却不能穷尽,挑了其中最好的,比如漱玉亭、三峡桥,所以写了这两首诗。最后和摠老同游西林,又写了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峯,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的庐山诗在这时已穷尽了啊。

乎~·`~累死我了。一般翻译诗句不需译的,所以其中的诗我原封不动的抄了下来。译的不好还请见谅。

喂,我说楼下的楼下,你抄我的也标明个出处好不?我翻译的好辛苦的哎!!

4 文言文 翻译

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常表演给近臣们看,那班大臣为了讨好宣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在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要拉开这弓的气力不少于一千多斤啊,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一千多斤。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只图虚名却不顾实际。

说明:

这个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好大喜功的人,必然是务虚名而不讲求实际,本欲欺世盗名,反落得被人所欺。

参考资料:

5 翻译文言文

训曰:古圣人所道之言即经,所行之事即史。开卷即有益于身。尔等平日诵读及教子弟,惟以经史为要。夫吟诗作赋,虽文人之事,然熟读经史,自然次第能之。幼学断不可令看小说。小说之事,皆敷演而成,无实在之处,令人观之,或信为真,而不肖之徒,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说者譬喻、指点之本心哉!是皆训子之道,尔等其切记之。

训诫(子弟)说:古代圣人所说的话就是经书,所做的事就是史籍。只要看这些书就对修身养性有益处。你们平日里诵读和教授子弟,都要以经书和史籍为依据。至于吟诵诗歌写作词赋,虽然是文人的事情,但是能熟读经书史籍,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到。小时学习一定不能让他们看小说。小说中所写的事,都是作者编造出来的,没有实实在在的事情,让人看了之后却以为是真事,有些不肖之徒,竟然会仿效小说中的行径(作出坏事)。他们哪里知道小说作者用打比方、做点拨的本意是什么啊?这都是教训子弟的道理,你们一定要记住。

6 文言文加翻译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 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 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 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飘浮无常,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用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派锦绣风光。

现在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之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

大家吟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羞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未尽兴,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

摆出豪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有诗作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 1陆游筑书巢 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 ,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渭南文集》 译文: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 ,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

董遇谈“三余”勤读 原文: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董遇传》 译文: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张溥与“七录斋” 原文: (张)溥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 张溥列传》 译文: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

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

出处:北宋张载《西铭》。

原文节选: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译文:《易经》的乾卦,表示天道创造的奥秘,称作万物之父;坤卦表示万物生成的物质性原则与结构性原则,称作万物之母。我如此的藐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

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坤地之气),就是我的形色之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万物以成其变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万物皆与我为同类。

扩展资料

天地是人的父母,人是渺小的,和万物一样,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之体便是人的身体,天地之性统帅人的本性。人类和自然万物都是天地的子女,因此一切人皆是我们的同胞兄弟,一切物皆是我们的同伴,人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

《西铭》原为《正蒙·乾称篇》的一部分。作者张载曾于学堂双牖各录《乾称篇》的《砭愚》和《订顽》分别悬于书房的东、西两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程颐见后,将《砭愚》改称《东铭》、《订顽》改称《西铭》。文中提出“民胞物与”的思想,把宇宙看作一个大家族,说明个人的道德义务,宣扬“存,吾顺事,没,吾宁也”的乐天顺命思想。

就思想内涵和理论宗旨而言,《西铭》表达了爱的主题,也就是“民胞物与”。通过“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仁民爱物→无怨无违的依次推进,致使爱贯穿其间。爱是《西铭》的逻辑主线,从宇宙境界、天地境界、人性境界、人生境界最终落实到伦理、道德境界。

窃意以为,陆子的这句名言,乍看有些狂妄,实则是其身为儒者至大无疆的一份担当。

宇宙即是吾心,肯定了宇宙之于吾心的造化之功,是中庸里“天命之谓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吾心本自圆满,这份圆满就是宇宙为我们预写入的,也即阳明先生说的良知,是天命予的,是我们先天具足的本体。

另外一个角度,宇宙即是吾心,宇宙之大之广,皆可为吾心所感,与吾心同为一物,故吾心具万物一体之仁。这恐怕也是阳明先生后来身、心、意、知、物只是一件的思想来源。也契合道德经“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之理。吾心可感受到的,皆是宇宙赋予。这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阳明先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张。

但最振聋发聩的是后半句,吾心即是宇宙!相对于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陆子的话有种敢叫天地换颜色的豪情在其中。

在这句话里,心学以所知为宇宙的观点得到阐发,阳明先生岩中花树之理与之相映成趣。但最可贵的是其对吾心即理的充分肯定, 我感知到的这个宇宙,其理是吾心赋予(心即理)。 在人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环境造就人,但人也造就环境, 陆子的这句话,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极大肯定。

何以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皆因吾心认为理当如此。这,就是吾心内之宇宙该有的样子。

我是震词,如果你觉得我写得还不错,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哦,尊重任何形式的反驳。

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三、出处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扩展资料

赏析

一般人的理解是,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实际上应该是,十五岁有志于学术体系的建立,三十能够建立自己学术体系的初步雏形,四十能够把自己的学术体系拾遗补缺较为完善。五十知道自己的学术体系天性如此,难做寸进而与人斗牛。

六十知道自己的学术体系不过如此,你们爱说不说,七十宣传自己的学术体系本应如此,面对质疑、求教,能够从心所欲解释自己的学术体系。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四十岁到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较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