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怎么去南澳岛?

游戏攻略05

汕头怎么去南澳岛?,第1张

汕头怎么去南澳岛?
导读:问题一:[汕头]去南澳岛要怎么去? 公交车路线有两种: 坐161路直接到达南澳县城。 坐105到终点站八孔桥,原地转乘603路过南澳大桥到南澳县城。 上岛交通详细分类:飞机、高铁、火车、汽车、自驾、轮渡、摩托、自行车! 1

问题一:[汕头]去南澳岛要怎么去? 公交车路线有两种:

坐161路直接到达南澳县城。

坐105到终点站八孔桥,原地转乘603路过南澳大桥到南澳县城。

上岛交通详细分类:飞机、高铁、火车、汽车、自驾、轮渡、摩托、自行车!

11、飞机

选择揭阳潮汕机场着陆。

乘机场大巴(车程1小时,20元/人)到达汕头“客运中心站”。

出站往北走30米,坐公交161路(A、B线均可,14元/人,半小时一班)直接到达终点站(南澳后宅县山顶大圆站,县城**院旁)。

大土豪可以出了机场选择打的;

小土豪可选择到客运中心站打的;

一般游客可选择坐161路公交。

12、高铁

选择潮汕站下车。

方案一:

乘坐高铁专线大巴(车程1小时,20元/人)到达汕头“客运中心站”。

出站往北走30米,坐公交161路直接到达南澳山顶大圆。

方案二:

乘坐高铁专线大巴到达汕头的“岐山客运站”(也是161路始发站)。

原地转乘公交车161路(AB线均可,A线路程短一点)直达南澳山顶大圆。

13、普通火车

选择汕头站下车。

往北走个两三百米可到达汕头“客运中心”公交站。坐公交161路直接到达南澳山顶大圆(县城**院)。

14、汽车

选择汕头汽车总站或汕头汽车客运中心站下车。

两个汽车站附近都有公交161路站点,直接到达南澳山顶大圆。

汽车总站公交站,出站右前方跨过红绿灯路口即可看到。

15、公交车161路详解!

公交161路,分A、B线,殊途同归。

B线会往北经过澄海再上岛,站点和时间稍微久一点。

14元/人,半小时一班。

看161全程图,有汽车总站、客运中心站两个站点哦,我没坑你们哦!

16、自驾

自驾嘛,可以选择汕头市区高速出口(汕头海湾大桥北面那个)或者选择澄海外砂高速出口。然后直接过桥上岛,之后沿着岛南面海边的环岛路一路开到最东边就到达青澳湾了。

17、轮渡

因南澳大桥开通,往返费用是96元,远低于以前小轿车往返轮渡190元,而且便捷,所以小轿车基本都是过桥了。

但少数想感受轮渡的朋友,要记得,现在平时一天只有两班轮渡上岛,具体时间还是不确定的,最好打下渡口电话0754-85500214。

具体小轿车轮渡费是多少可能也有变动。

18、摩托车、自行车

抱歉得很,两轮的不能上桥。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到南澳大桥东边问下当地的一些店铺,貌似那里有一些货车是有特地拉摩托or单车上岛的。二是,坐轮渡上岛,估计旺季的时候轮渡班次会增多,bless!(好可惜啊,对于骑友们很不方便了啊)

问题二:汕头市区到南澳岛怎么去 两种方式:

1、市区直接乘坐公交车161路,直达终点站,即南澳县城的山顶大圆,12-14元。

2、市区乘坐105路到八孔桥(5元),澄海则乘坐203路到八孔桥(3元),然后转乘603路,能到达南澳县城的宫前大圆(6元)。

后者更加便宜,从市区到县城,只需要11元,11元噢噢噢噢!!!我是省钱的小行家。

问题三:从广州到南澳岛怎么坐车 1、高铁

选择潮汕站下车。

乘坐高铁专线大巴(车程1小时,20元/人)到达汕头“客运中心站”。

出站往北走30米,坐公交161路直接到达南澳山顶大圆。

2、普通火车

选择汕头站下车。

往北走个两三百米可到达汕头“客运中心”公交站。坐公交161路直接到达南澳山顶大圆。

3、汽车

选择汕头汽车总站或汕头汽车客运中心站下车。

两个汽车站附近都有公交161路站点,直接到达南澳山顶大圆。

公交161路,分A、B线,殊途同归。B线会往北经过澄海再上岛,站点和时间稍微久一点。12元/人,半小时一班。

给你个百度经验链接,里面介绍了很多种方法哈!

jingyanbaidu/0

问题四:去南澳坐几路公交车汕头 目前只有一路,公交车161,12元,全程2个半小时。

如果方便去乘坐105,那么整个路程是最实惠的!

先乘坐105,5元,到八孔桥,然后八孔桥转乘161到南澳县城,6元,半个小时。但缺点就是,很可能在八孔桥上161,里面已经是n多人了,这个转乘方法应该不适用于旅游旺季。。。。

问题五:汕头市达濠坐公车去南澳岛要多少钱?要多久? 在达濠坐35路到西堤后在西堤搭13路到华新城后步行到歧山客运站搭去南澳的161路公交快线,费用二十二元左右

问题六:汕头#最近准备南澳一天游,从汕头怎么坐车去南澳呢 驾车路线:全程约478公里

起点:汕头市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跃进路行驶40米,左转进入同益路

2沿同益路行驶50米,过右侧的东发百货约220米后,左转进入海滨路

3沿海滨路行驶40公里,过右侧的西门子(海滨路总店)约170米后,右前方转弯进入中山东路

4沿中山东路行驶780米,左转进入天山南路

5沿天山南路行驶11公里,右转进入金砂东路

6沿金砂东路行驶131公里,朝莱芜岛南澳方向,右转进入S336

7沿S336行驶159公里,左转进入S336

8沿S336行驶104公里,过左侧的西山农村约270米后,进入中兴路

9沿中兴路行驶14公里,右转进入瑞祥路

10沿瑞祥路行驶160米,左转进入隆澳路

11沿隆澳路行驶130米,到达终点

终点:南澳县

问题七:请问潮汕火车站去南澳岛怎么坐车 在潮汕站北出口的汽车站乘坐汕头高铁快线或181路公交车到岐山客运站下车,转乘161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南澳岛

问题八:汕头汽车总站到南澳岛能搭到公交车吗,一天几班,车票多少呢 岐山客运站-南澳县城

岐山客运站、电视塔、汽车总站、金砂乡西、东厦中学北校区、龙湖村北、华信花园、珠江路中、客运中心站、汕汾泰山路口、外砂镇 、南澳大桥西、长山尾、大船澳、钱澳渡假村、祥云广场、游客中心、山顶大圆(县城终点站)。

南澳县城-岐山客运站

山顶大圆(县城终点站)、游客中心、游客中心、祥云广场、钱澳渡假村、大船澳、长山尾、南澳大桥西、外砂镇 、汕汾泰山路口、客运中心站、珠江路中、华信花园、龙湖村北、东厦中学北校区、金砂乡西、汽车总站、电视塔、岐山客运站。

营运时间:运营采取对开方式,汕头至南澳首班6:30、末班20:30,南澳至汕头首班7:00、末班21:00。

票价14元

问题九:汕头怎样去南澳岛?从市区坐什么公交去?路线是怎样的? 汕头去南澳,目前一般是公交+轮渡;10月份南澳大桥开通后应该有公交车直达南澳县城。

乘坐105公交车到莱芜渡口,5元;乘船到南澳岛,20元包来回。

顺便附上岛上交通吧,题主你可能也用得着。

到了长山尾渡口,有两种交通方式可以选择:

1)、601/603换到公交车(车身白色+橘红色)

长山尾――>青澳湾,9-10元,1小时20分钟左右,中间会在县城后宅镇转车。

2)、坐车到县城后宅,然后县城乘车前往青澳湾。

长山尾渡口――>县城后宅,601/603公交车,4元,20分钟;

县城后宅――>青澳湾,601/603公交车,6-7元,40分钟;

注意:以上公交车,不管哪里出发,基本都是整点(例如08:00、09:00)出发的,所以要安排好时间。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的古文明古文化延绵五千年至今的国家,足可以证明其生命力之强大。 古老的文明、昔日的世界中心在西方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兴起的 历史 潮流中,却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差点亡种亡族。 那时起,我们许多仁人志士开始反思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和文明,也就是其糟粕。

上世纪初以来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中国***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对中国原有制度和文化等的重新认识过程。

笔者认为传统文化的最大缺点,或叫糟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封建专制的文化造成几千年王朝不断地更迭和"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 历史 周期率

这一专制文化,在 历史 之初或朝代之始,还是推动了 社会 的进步发展,但随后慢慢地变味,出现 社会 贫富差距拉大,再就是官逼民反再建立新的封建王朝。这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官本位思想和三六九等级制度,一方面在 历史 的长河里停止不前,原地打转,一方面,当出现一种或多种更先进的制度文化时,如在近现代 社会 的民主、法制文化面前,必然是被 历史 所淘汰和遗弃。

为君还是为民,官本还是民本?前者的文化理念就是糟粕,后者文化理念才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二是重文轻理的农耕文明造成封建 社会 的 科技 落后和挨打

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文化空前繁荣和璀璨以后,历朝历代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政和 社会 治理的主流,其主要问题是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创造性,愚忠和阶层等级必然带来严重 社会 矛盾。

在八股文中坐而论道,其思维定势中保守陈旧,缺乏创新精神,如 历史 上出现的一些改革或变革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就是这个原因。几千年封建 社会 ,其劳动和生产工具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科技 极其落后,效率极其低下等也是这个原因。

如现在一年或十年的 科技 进步与发展,甚至超过封建 社会 千年的发展进程。 如今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和快速,就好像两个人从同一个地方出发,一个古人步行到北京与现在人坐高铁到北京一样,虽然距离一样,但花的时间和到达的时间,两者之间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三是封建迷信与唯心唯物主义之间的差距

先秦之前的中国文明和文化,总体来说是开放的,也是自信的,从夏商周的天人合一治国理念,到《道德经》的无为而治,始终把道和德放在首位,遵循自然规律,其文化的自觉和个体的自律是个显著特征。

但随着春秋战国的 社会 动乱和战乱,原有的 社会 道德体系破坏,环境恶化,如何面对生死、入仕和邻里和家庭关系等,才出现以儒家为代表的儒、道、法等各种学说,甚至是问天问祖祭鬼神,直至后来的王阳明心学,朱子理学等成为指导 社会 的主体思想。

直至以唯物辩证法和 历史 唯物主义思想进入中国,并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才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来来,我们普通百姓,可以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可以用双手砸掉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

这一文化的根基就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执政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官员不是官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

结束语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和优秀性,但也存在上述所讲的主要缺点。如一夫多妻,男尊女卑,君臣思想,迷信观念,保守封闭等缺点己被时代所唾弃, 代替的是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下,我们既要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防止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特别是伪装过的糟粕,如前阵子有专家提出的所谓"一妻多夫"制等逆 历史 文化潮流的荒谬言论。

我是 @石润居 欢迎大家讨论点评!

一是祟古崇洋,缺乏自信,导致文化创新不足。

二是唯上唯听,缺乏主见,导致文化突破性不够。

三是人伦庸俗化,讲人情,谈交情,易出现厚亲优友而腐败。

四是皇权专制化。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五是淡泊中庸被俗化成偷懒借口,使中国人思想和行动都缓慢一拍。

六是不问青红皂白大动文字狱使广大文化人才华被掩埋。

七是古板八股文使文化被模式化,活力不足。

八是愚忠小孝普遍存在,大公无私难形成气候。

理性的,或者客观的,或者真实的谈谈我二十年学习传统文化的感受。

你说传统文化的缺点是什么?不好回答。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把诸子百家的问题都写清楚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都是文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好像在问:中国菜的问题是什么?

我只能回答:中国饮食有两个问题:第一太好吃了,停不下来。第二太多了,吃不过来。

好吧!传统文化也差不多!

答:优点很多,缺点暂未发现。

1、报告老师 因格格半个世纪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所以心理年龄幼稚可笑。

2、执教41年 团少工作9年,68岁的我,头脑简单,童真犹存。

3、在我眼里,传统文化就是指路明灯,家规家训家风一般地严谨治学

伪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佛、道三家之学为支柱的。儒家奉行三纲五常,佛家讲求明心见性,道家强调清心寡欲,这些大都是以摧残和灭绝人性为代价的。这些思想造就了国人的隐忍、内敛、服从、奴化,甚至是变态。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中国几千年的 历史 ,就是“吃人”。

举几个让人听来毛骨悚然的例子。

一、卧冰求鲤

二、郭巨埋儿

三、烹子献糜

前两个故事源自《搜神记》,最后一个却是真的史实,这些故事常被后人作为“忠”“孝”的楷模津津乐道。统治者们总是喜欢拿这些故事教化 社会 ,愚化人民。这些伪诈的、残忍的事例,成为了中国几千年来泯灭人性、奴化人们的工具,可不就是“吃人”的伪善吗?

吸收文化精华@ 爱的力量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近年来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光是诸子百家留下的文化典籍,一辈子都研究不完。还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小说曲艺、漆器陶瓷、中医药方、民间艺术等内容也是浩如烟海,深不可测。

今天就抛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不谈,来谈谈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缺点。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缺点就是—— 用各种礼仪规定束缚人性,用自我道德追求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对节日的礼仪规定——成年人春节时必须给他人拜年、送礼送红包、请人吃年饭。这种礼仪规定有一种强制性,束缚了人性,让人不爽。其实平时不过节时,亲戚朋友之间也是有时互相请客送礼。但那是自愿的,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而过节时感觉自己被礼仪规定强制去请客送礼,心里就不痛快。所以现在年轻人都对传统节日不敢兴趣,把过节当成了一种负担。

再举一个例子:孔子的儒家文化倡导人们要做一个“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可以说是孔子对人们提出的一种崇高道德要求。既然是崇高道德追求,那就不可能所有人都做到。因为“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用最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所有人,最后,道德这种对自我的最高要求,就变成了对他人的“道德”绑架。最常见的事例是公交车上的“强制让座”——别人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有人因为自己年龄大一点强制他人让座就是一种“道德绑架”。

还有诸如“你有钱一些,就应该借我一点。”“你有本事一些,就应该让着我。”“你跟我是亲戚,就应该帮我。”等等说法都是典型的“道德绑架。”我再强调一下:“ 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

综上所述,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缺点是用各种礼仪规定束缚了人性,用自我道德追求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

中国文化最大的缺点是能理解能充分利用的中国人太少!!!

优点:大都读不懂!缺点:能被人读懂!

如果抛开传统文化的优点不谈,我认为传统文化最大的缺点就是:

专制统治,一家独言;

禁锢思想,绑架道德;

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故步自封,夜郎自大。

翻开中国漫长的 历史 长卷,在长达数千年的 历史 演变迁徒中,“沿袭照旧”是 历史 岁月的主要标志。封建王朝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就只一个主题,一个旧的封建政权的倒台,又被新的封建王朝所取代。而历朝代封建统治皇帝一门心思的就是紧紧盯在如何千方百计的扼杀百姓的反抗精神,巩固自己的江山,做到千秋万代根基永固。怎样才能让众多桀骜不驯的国民一个个的被驯服的像小绵羊一样听话,封建统治者总是手握两大武器,除用第一件高悬武力镇压的大棒外;而主要的就是利用对百姓进行精神奴役的儒家思想这样一件武器。这就是竭力鼓吹和宣扬“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鼓吹和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理论,全面推行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严格的等级观念,让人们只能长期萋缩蜗居在狭窄的空间里,成为逆来顺受的精神奴仆,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没有追求的默守陈规不思进取的井底之蛙。至于怎样弘扬繁荣民族文化,如果统治者认为对其政权构成威胁的文化元素他就会“焚书坑儒”,不留后患。你想,象如此国度所传承沿袭的民族文化对 历史 的发展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更加遗憾的是,中国到了清王朝中期以来,由于夜郎自大、安居现状的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更加导致了中国近代 历史 文化的倒退,其结果是可想而知,极其不尽如人意的。

首先申明:评述《中国文化》,不怀恶意。因为自身本来是中国人,无由非理《中国文话》,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基本的公民道德总则。

现在!把“抛开传统文化的优点,认为传统文化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 探索 ,就必须拿出一个“客观公正”,自认为正确的认识,供大家一齐鉴别并认。

我国经久传承“农耕文明”,讲究的是“团结协作,和谐相处,共图生存”的文化理念。期间的延续传承,则侧重于“人文思想”的研究 探索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文思想领域”,发展传承由“儒佛道”三教合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极为完美慎密的程度。

在我国传统文化,达到完美无缺的同时,却偏废了对“自然文化”的发掘。至清朝末年,偏废“自然文化”的问题凸出,堂堂中华大国,甲午海战,却输于邻邦小小的日本。败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没有克敌制胜,强有力的制胜武器——厉炮坚船。原因是什么?很显然的问题,即“再精致的人文思想文化”,也产生不出 探索 “自然文化”的技术。这应该就是“传统文化”的不足。

但是!通过痛定思痛,我国经过多年努力,“自然 探索 文化”已迎头赶上西方,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甚至说,比西方更激进。

传统文化是国家国人的根脉,须永远传承,自然文化同时也不可失,保障我国的根本生存权利。两脉并进,接续中华的永久传承。

     刚刚看到一则新闻,一位杭州的母亲,傍晚带着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3岁)在小区公共空地散步。两个孩子忽然被一条放养的恶犬不停追咬、惊吓,孩子的母亲驱赶恶犬无果后与狗主人交涉,却反被恶犬主人按在地上暴打。整个视频时长达5分57秒,视频中保护孩子的母亲两度遭到遛狗主人殴打,而孩子则被吓得六神无主,在一旁大哭。

     看完视频真是气到想骂娘!且不说幼小的孩子被狗惊吓后的恐惧,单是让他们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妈妈被旁人殴打、欺负,所带来的震惊和心理障碍,给他们造成的心灵伤害就难以平复了。他们会怀疑父母从小教育他们的真善美,怀疑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和尊重,进而质疑这个社会,对外界抱有敌意和恐惧,造成原始性心理创伤。

     今天我们不谈论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触发应激行为和何时应该进行挫折教育,我们就从事件本身出发,谈谈为什么有的人在伤害了别人之后,却还能觉得理所应当?

     是因为他们的认知不够吗?人最可怕的一件事,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认知固然很重要,但这不是进行判断的最主要标准。最初级的认知层次是本能认知,处于这一层级的人行为处事倾向于追随自己的本能、喜好,却难以保持理性的思维和判断。但随着一个人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自身的不断成长,认知也在不断升级。从本能认知层到超我认知层,一共要经历7个层次的升级。一个人的认知层次越高,他看待世界的角度就越全面,越多样化。到了最高层级的超我认知层,人们就会把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当成行为处事的准则,追求至善的境界。

     处于认知层次级别越高的人,对世界接纳认同的程度也就越高,与身边的人也更能和谐相处。例如很多自诩三观不合的恋人,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个表象,而是应当找到彼此的差距,努力把认知提升到同一水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分歧。欧阳修的《朋党论》中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认知低下真的会造成人格缺失,从而产生素质低下。这是因果原因,并非概率事件。

    然而除了认知不够,坏人作恶却还能够心安理得的更深层原因,竟然是作恶的成本太低。低到作恶所导致的惩罚远远低于其带来的快感和收益。这就好比:高铁地铁上霸座的,反正我一人坐舒服就行了,管你会怎样?反正乘警也不能把我扔下车;在马路上碰瓷讹人的,你的车没撞到我又怎样?反正赶时间着急的是你;币圈发空气币套现割韭菜的,割完就跑又怎样,反正行业没有监管;剽窃别人的创作开公众号收费的,大不了被发现换个马甲就是。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这些人的心理大抵相同,不怕。对,你没看错,他们不怕。因为法无禁止即自由。他们没有法律约束,他们敢于肆无忌惮。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失去“德”这种中华优良传统,那么“德”是怎么来的呢?德始于中国的宗法制度,这种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宗法制习惯依托于道德去组织和管理族群,因为他们发现在对族群的管理中法律显然过于迂腐和呆板,但往往在道德的干预下,许多事情的处理不但能变得高效,而且更灵活且具备相当的延续性。因此社会成本最低的“道德”成为了宗族制度的首选管理方式。虽然宗法制度在西周末年就已经瓦解,但它的影响却一直延续了3000多年。中国的封建时代,生产力低下,社会化进程缓慢。因此社会结构“家国同构”,

   《诗经・小雅・北山》里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时的宗族制度长盛不衰,除了家族宗派等级制森严,由族长统一管理外,亦有祠堂、家谱、族权。也起到强化化家族意识、维系家族团结、解决家族纠纷、惩戒无德子孙的作用。而商界则也有各自的商会,会长行使的职权和宗族长无异;官场有同年举荐的规则,除了科举制以外的升迁、任职一般在同年、同门、同宗这个范围内产生。当人们的生活环境趋向于相对稳定和熟悉时,作恶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因为代价太大,不值得。试想,当一个人的信用道德体系足以衡量他的社会价值时,谁还愿意去试错?

     但是,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经济私有制变更,人员流动性也日趋加剧。大部分人脱离了原来的宗群体制,单位体制,成为了自由人,社会自由体。当其中一部分人已经无法仅靠道德约束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一个“唯利是图”者,这里的“利”不单单指金钱利益,泛指一切既得利益。而如果此时能约束他的法律刚好断片,他就能钻到这个法律的真空里,开始作恶。法律的缺失和经济学往往都是关联的,这个章节太长,我们下次再写。

     楼下的一位女生告诉我说:我特别怕大狗,可我对门那老头每次遛狗都不栓绳子,看到我被狗追的跑,他还边笑边说:“你别跑啊,你要不跑,它就不追你了!”看着她快气哭的红眼睛,我只好和她说,你下回看到大爷问问他:大爷你要没看到,是不是可以把你家狗给炖了?虽然我本人不吃狗肉。

     其实一条法律条款就能解决的事,真的没那么麻烦。同态复仇思想还真并非《汉谟拉比法典》的糟粕,相反,我对里面的这句话反而印象深刻:“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最后建议各位宝妈,以后出门遛娃时,记得多备根电棍。因为保不准哪个孙子也会刚好出门,遛他爹。

如果要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寻找几个具有关键意义的分水岭,公元前771年一定是不会落选的重要节点。尽管在后世的典籍中,东、西二周常被共同称呼为“两周”,然而究其根本,按照传统宗法制度所定义的“正统”周王朝早已在这年伴随着幽王死于犬戎之手而烟消云散。东周的所谓周天子,几乎都是一个个用来为诸侯野心蒙上一层温情面纱的工具而已。

注意,这里我们用了“几乎”,因为在众多傀儡中,还是有一位企图真正意义上恢复王室权力,重振王朝威望的天子,而且他的努力甚至一度让衰败的东周王室出现了复兴的火苗。

“非不愿,实无奈”:先天不足的周平王

相比教科书中成为考点的东周开国之君周平王,在真实的历史中其存在感则显得更加薄弱。尽管他的统治期长达整整五十年,但是就是在他这位初代君主的手中,东周天子开启了“橡皮图章”的模式。

不过无所作为的锅全部扣在平王自己身上其实也不合适,与其说是平王的无能,倒不如说是他先天不足的继承权带来的政治包袱,而这还要从西周末代的幽王之死开始说起。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上面这段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烽火戏诸侯”事件,在这个故事里幽王被塑造成了一个为了取悦妃子褒姒不惜将自己的臣下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自取灭亡的丑陋角色。再加上人物刻画生动形象,又有《史记》这种史学权威典籍为其背书,“烽火戏诸侯”就流传了几千年,坐实了幽王昏君的形象。

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逻辑漏洞:烽火的传递距离非常有限,而周王朝统治的疆域辽阔,如果以点燃烽火的方式去传递军情,以古代的交通方式,一个一个烽火台来通知,从王郊京畿一直到蛮荒之地要消耗的时间短以月计、长以年算,不同地区的诸侯们绝不可能“悉至”,即同时到达,更遑论“数举烽火”,如果周王朝真的有这种强大的交通能力让诸侯们如坐上高铁般朝发夕至,恐怕幽王早已经已经统一整个欧亚大陆了。

而2012年清华大学整理“清华简”的内容考证时,也出现了佐证这一推论的另一个观点,那就是幽王其实是因为跟自己王后的父亲申候发生了矛盾进而兵戎相见,最终被申候联合犬戎人突然袭击杀死。

“烽火戏诸侯”事件不是西周灭亡的诱因,甚至是否发生都存在疑点。考虑到“清华简”的所处年代是战国时期,并未经历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因此要比西汉中期的《史记》拥有更加准确的年代可信度,这也解释了为何幽王的死亡地点是骊山而并非王都镐京的问题,相比守备森严的镐京,骊山更像是一个弑君的犯罪现场。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平王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也就能够解释的通,作为申后之子,他从即位就背负着父亲横死的阴影,而法统上的“篡逆”之名虽然可以通过编造历史来骗过后来人,但是在当代诸侯的眼中却被暴露的一览无余。

面对虎视眈眈,企图兴师问罪的诸侯们,平王所能够依赖的就只有自己的外祖父申候统治的申国,以及以及申国的联盟,鲁、许等国,这就是平王的政治包袱:因得位不正而无法继承的正统天子权威,既然没有这份代代相传的天子权威,他又怎么能够重振周王室的威望呢?

而之后的“两王并立”,更给了周平王沉重的打击:

先是,申侯、鲁侯、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春秋左传正义》孔颖达引《竹书纪年》

因为对平王身份的质疑,姬姓诸侯国虢国的国君虢公翰拥立幽王的弟弟姬余臣在今天的河北、山西一代即位,即后世所称的周携王。于是东周的天下同时出现了两位天子,而诸侯对此也暗自心喜,不断在两位天子间摇摆不定,谁给的好处多久服从谁,本来就被严重削弱的天子权威雪上加霜。

虽然在周携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750年,晋国的晋文侯突袭携王,将周携王杀死,终结了东周长达二十年的“两王并立”,平王坐稳了自己的宝座。但是中人之姿的平王终其一生,也没有对双重打击下的王权衰弱做出什么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悲剧既是个人能力的缺陷,也是历史进程的无奈。

年轻气盛、有胆有识的青年天子:周桓王的奋斗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考虑到春秋时代中国的人均寿命只有30岁,从继位开始到病逝,一共统治了整整五十年的平王可谓是不折不扣的长者。然而将天赋技能全部点在了生命值一栏的代价,就是连自己的世子姬泄父都死在了自己前面,按照嫡长继承制,接替平王之位的是他的孙子,也就是周桓王姬林。

与少年时代就被申候操纵登上王位的平王不同,桓王即位的时候,已经是一名成年人。加上父亲死后就被爷爷当成继承人培养的缘故,桓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应当很早就接触过诸侯和王室间的折冲樽俎。

青年天子的血气和自尊也让桓王不甘心成为爷爷一般尸位素餐的符号,一心混吃等死,桓王最渴望的莫过于恢复王室的荣光,重新成为文武成康一般的英主。于是当手中掌握天子的大义名分之时,桓王立刻就开始了自己的谋划,他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老牌诸侯晋国。

春秋时代著名的“曲沃代翼”事件

之所以会选择晋国,实际上也是桓王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此刻的强大的晋国正处在内部分裂的混乱局面中,这就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曲沃代翼”事件:

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弑其君晋孝侯于翼。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复入曲沃。晋人复立孝侯子郄为君,是为鄂侯。——《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关于曲沃代翼事件的来龙去脉非常复杂,简单来讲,就是晋国国君的正统继承权被以翼城为代表的大宗和曲沃为代表的小宗之间反复争夺。作为姬姓宗室的诸侯国,这种带头违反宗法制度的行为毫无疑问是“礼崩乐坏”的代表,而对于桓王来说,对晋国的讨伐实则是政治和军事的双赢。

从政治上,身为天子重新捡拾起对诸侯的主导和裁决权,是符合正统宗法的大义名分;从军事上,内斗频仍的晋国统治集团根本无法把自身的力量彻底整合起来以应对桓王的威胁。果然,事实证明桓王走的这王权复兴的第一步很顺利:

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左传•隐公五年》

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闻晋鄂侯卒,乃兴兵伐晋。周桓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伯走保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值得注意的是,桓王在晋国内乱中的态度是反复横跳的。当翼城势力强大就支持曲沃,而后来曲沃势力崛起反而去扶植翼城,由此可见桓王在这种政治平衡之术上颇有一番造诣。而这一手在后来对待其他诸侯国上也被桓王拿来反复使用,例如地理位置重要但实际上并不算强大的蔡国、陈国以及卫国等等。在桓王即位数年后,通过利用外部压力威胁再加以收拢各个诸侯,周王室的实力和名望都得到了一部分的恢复,其中最大的成果可能是在与秦国联合直接俘虏了芮国国君:

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左传·桓公四年》

此时的桓王,已然取得比自己祖父更显赫的成果,也获得更多诸侯国的认可和尊重,于是他开始把目标对准了自己一直想要解决的最棘手目标郑国身上,而这次他的对手,是在后来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郑庄公。

前奏:周郑之间,由暗到明的白热化之争

关于庄公这个人,无论是他本身的成就还是其对于整个春秋时代的影响都值得专门去写一篇文章来进行研究分析。但是今天这里我们也只就郑国以及他本人和桓王的矛盾做一个简单梳理,虽然同样是理论上跟周王室最为亲厚的姬姓诸侯国出身,郑国的资历却远不及另外那些同宗诸侯国一般深厚。

郑国立国之时已经是周宣王时代,传到庄公也不过才历经三世,对于这一个享国日浅,本身的领土又处在四战之地的诸侯国来说,危机和转机是并存的,只是对于领导者的政治操作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很幸运的是前三代国君郑桓公,郑武公以及郑庄公都是优秀的***。

对于郑国的发展方向,桓公和武公确定的宗旨是依靠和扶植周王室,利用天子的大旗讨伐不服从的小国,从其领土一刀刀割肉来扩张郑国的霸权范围。因而早期的郑国跟周王室的关系很是融洽,国君兼任周王室的卿士,而在平王东迁的早期,郑国和晋国作为最大的两根支柱拱卫着天子衰微的统治。

郑、晋两国依然拱卫着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郑国和王室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周王室对郑国不断扩张的势力范围开始感到由衷的不安并想方设法的遏制,而郑国则认为周王室对一直以来忠心耿耿,即使在王权跌落至最低谷时依然不失臣节的自己恩将仇报。矛盾就这样出现了,而将这种矛盾表面化的事件发生在桓王三年:

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这里的“桓王不礼”,实际上是“桓王没有用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郑庄公”的意思。我们都知道整个周王朝是一个礼法和等级制非常鲜明和繁复的时代,即使一个简单的小举动,在政治人物的身上表现出来,能够反映的信息也多种多样。具体到这里,桓王不使用正统的礼节,说明对庄公乃至于郑国已经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反感和排斥,甚至于这种排斥已经上升到了必须利用外交层面的抗议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的程度。

而庄公发觉了桓王的举动,对其进行了回应:

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古语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在周代被贯彻的尤其到位,在宗法体系下任何诸侯之间的外交只要涉及到领土问题,从法理上都要得到周王室的批准才能进行具体的操作,而郑国和鲁国之间交换土地居然没有提前获得天子的认可,更加过分的是交换的还是天子祭祀用田,这无疑是狠狠地扇了桓王一巴掌,对一直以来高歌猛进恢复王权的桓王是一个相当具有挑衅意味的行为。

而就是从“郑鲁易田”的桓王五年开始,王室和郑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无论是在礼仪问题还是政治外交问题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冲突,终于在桓王十三年,庄公的卿士身份被夺走,这也象征着郑国失去了在王室的发言权。

庄公对此的直接表现就是“郑伯不朝”,干脆连表面的礼节也不顾了,视天子为无物,而桓王在之前成果的鼓舞下,也决定直接诉诸武力,去讨伐郑庄公这个“叛臣贼子”。

视天子为无物的郑庄公,引来周桓王亲自讨伐

繻葛之战:伟业的巅峰和理想的谷底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桓王终于决定发动战争去讨伐一直以来的眼中钉郑庄公,介于一直以来郑国实力的不断膨胀,桓王并没有仅仅动用王室直属的武装力量参与作战,而是同样联络了陈、蔡、卫等亲近诸侯协同作战。而此时的桓王在恢复王权的努力中所取得的成绩也让其对郑国的军事政治双重威胁表现的愈加强烈,加上天子大义名分的正统性压力,因此庄公虽然在应对周军的进攻上信心不大,却也只能硬着头皮与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地区布阵,双方的战事一触即发。

繻葛之战,开启春秋混战时代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左传·桓公五年》

从桓王的布置上,能够看出周王室的军事战术体系还是没有摆脱春秋时代的基本构架,以固化的方阵作为基础,按照不同地区的兵源素质分配它们的进攻和防御意图,在战场的号令上组织流程严密。这种安排固然有着稳妥的平衡方式和有条不紊的量化准则,然而同样有着致命的弱点,而这被庄公的大将子元一眼看破,他对庄公进言到: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左传·桓公五年》

这段话可以说是一个教科书般的战略分析指南,千年后的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有名言曰: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而子元的分析中,首先两个字就是“陈乱”,陈国正在内乱之中,而它的军队并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对外作战中。

如果率先进攻陈国军队,势必会使其提前溃散,而联军中最有战斗意志和核心的王室军队势必无法应对这种突然打击,也会跟着混乱,失去了王室的约束,蔡国卫国也不会继续保持优势,这个时候再集中优势兵力对已经混乱的王室军队进一步打击,最终便大事可成。

从之。曼伯为右拒,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春秋左传正义·卷六》

繻葛之战,最终周桓王落败

庄公采纳了子元的建议,而最终战役的发展完全按照子元的预料进行,陈,蔡,卫三国尽数溃败,桓王的中军独木难支,被郑军杀得大败,连桓王本身都被庄公用箭射中。当然了,此时尚在春秋早期,周礼威信尚在,庄公作为宗室亲藩,也不敢公开做出弑杀天子的篡逆行径。郑军追击了一番,见好就收,又派出大夫祭仲前去抚慰桓王,繻葛之战以周败郑胜落下了帷幕。

结语

无论是对于参战双方的周桓王和郑庄公,还是其在后世的知名度来说,繻葛之战对于周王室乃至于整个春秋时代的影响力都要比想象中更为深远。谁都没有意识到,王室权威的最后一层遮羞布,竟然是作为姬姓亲藩的郑国首先撕裂,而桓王精心编织和奋斗多年所获得的成绩也被郑庄公的锋刃斩断。如果说平王时代的王权衰落至少还有一部分西周二百年王权治理下的余威为其遮掩,那么庄公向桓王射出的那一箭,则让东周王室的希望彻底破灭,之后的五百年中,天子也自暴自弃般的接受了傀儡的宿命,直到强秦的崛起。

而对于庄公来说,繻葛之战是一场他不愿面对,却无法逃避的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注定没有赢家,被桓王击败固然面临着诸侯领袖地位的丧失,而击败了桓王从长远看,也让“礼崩乐坏”四个字表面化,而郑国的国力和天然位置,真的能够将自己的优势地位坐稳了吗?

庄公没有回答,但是后来的历史给了答复,繻葛之战让郑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当没有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时,不仅仅是郑国,霸主和领袖的位置,只能在诸多强国间来回变换,最终相互缠斗至两败俱伤,再出现短暂的和平,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成为了华夏大地之后五百年的宿命。从这个角度来说,繻葛之战才是真正开始乱世的钥匙,门这边是礼乐的表面温情,门那边则是大争之世的铁与血。

参考文献:《史记·周本纪》、《春秋》、《左传》、《左传正义》

新闻中心

率土之滨

国人原创 · 东方战争策略游戏

下载

网易和电信合作推出了网易白金卡,玩游戏,听音乐,流量统统免费(包括网易所有产品),高铁上玩游戏不掉线。

《率土之滨》S1赛季陈情玩法及任务系统调整预告

发布时间:2020-12-04

各位主公,大家好!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陈情玩法推出至今历经八个多月,其初衷是想给主公们带来作为一方之主,经略内政的体验。基于此,我们将在S1赛季中,对陈情玩法进行优化,并将任务系统纳入陈情玩法,进一步提升主公运筹帷幄的内政体验。

  优化后的陈情玩法将会分为“主要事宜”、“日常事务”、“发展事项”这三个类别。

  “主要事宜”,将会基于个人势力发展,给主公提供更明确的目标,让主公更有规划地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势力。

  “日常事务”,将会完全保留原“陈情”事务内容及设定,在每天8:00、20 :00刷新出随机数量及内容的事务供主公进行安排处理,如武将寻访、贼寇作乱、部队操演等一系列原“陈情”事务。

  “发展事项”,将会包含更为宏观的赛季发展目标,同时帮助主公记录自己以及同盟在赛季中的发展情况。

  具体调整如下:

入口

1

  原任务入口改为陈情入口,原内政-陈情入口将会关闭。

主要事宜

2

  “主要事宜”中有多个章节,根据各章节的特点,将会设置相应的任务。主公可根据更清晰明确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厉兵秣马,以待与群雄会猎于中原。

日常事务

3

  原“陈情”功能调整至“日常事务”,保留原“陈情”所有玩法内容。

  在“日常事务”中,将会在每天8:00、20 :00点刷新出随机数量及内容的事务供主公进行安排处理;主公治理势力需内外兼顾,在外征战的同时,也要关注和及时处理每日的事务,才能令国富民强,不断地积累实力,以安天下。

发展事项

4

5

  在“发展事项”中,将会设置多种发展路线。每条发展路线对应不一样的扩张目标。主公可根据赛季的发展情况来规划合适的扩张方向,不停扩张和壮大自身的队伍,以谋天下。

  常言道:“治国者以积贤为道”,希望各位主公能与众幕僚一起通过陈情治理势力,在赛季中不断累积实力,扩张领土,成一方之主,逐鹿天下。

  优化后的陈情玩法,将在12月9日更新后开启的部分S1赛季服务器中率先推出。敬请各位主公留意后续更新消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率土之滨,吾即时代!

  (实际内容以游戏内最终更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