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希望解开的历史之谜是什么?

游戏攻略05

你最希望解开的历史之谜是什么?,第1张

你最希望解开的历史之谜是什么?
导读:很多呀,作为一个对于历史非常感兴趣,却又没有很多知识储备的人来说,我有好多对于历史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解答。首先,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始皇陵已经非常恢弘壮大了,各个形态不一的兵马俑甚至被列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那我们也知道秦始皇陵其实是远比我们现在

很多呀,作为一个对于历史非常感兴趣,却又没有很多知识储备的人来说,我有好多对于历史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首先,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始皇陵已经非常恢弘壮大了,各个形态不一的兵马俑甚至被列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那我们也知道秦始皇陵其实是远比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还要大上很多的,也还有好多坑位还没挖掘。那么我想知道,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里面到底还有些什么?现在无法全部挖掘的原因到底是为了对文物的保护,还是真如传说所说那样,秦始皇陵下面都是水银?如果下面是水银,那么秦朝的工匠又是怎么把这么大量的水银注入到墓中的?

第二个问题,顺治帝最后到底是出家了还是不在了?在很多影视题材当中,顺治帝是因为董鄂妃的死而看破红尘,选择了出家为僧,放弃了皇位。可是又有些书作说顺治帝其实是不在了?那么顺治帝在壮年之时就将皇位传给了康熙帝,他后来到底是怎样了?

第三个问题,在即将上映的《如懿传》当中,周迅饰演的乌拉那拉氏据说在历史上最后是被乾隆皇帝废掉了妃位,甚至在她死后都没有像样的葬礼,而是草草了事,这对原本恩爱的少年夫妻走到后来这样的结果,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隐情?乌拉那拉氏是否真如传说那样剪短头发犯了忌讳,还是有别的原因?

以上,不知道何能何月能够得到史料相识严谨的解答。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全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jié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dàn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sǒng zhì

③竦 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特色]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观沧海》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摘自董德松《诗中有画画中含情》,《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册)

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不符,不可置信。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九月,公引自柳城还, 十一有至易水”,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摘自袁行霈《曹操诗〈观沧海〉》,同上)

关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

(袁行霈)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碣石”,据《汉书·地理志》载,在丽城(现在河北乐亭)西南,六朝时沉入海里。“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头两句起得很平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原来的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乐亭县的西南,面对着渤海。

(摘自袁行霈《曹操诗〈观沧海〉》,同上)

关于“水何澹澹”六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我们都知道,同样是观海,站在岸边,坐在船头,或者是登上山顶,我们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这时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山岛巍然,一下子就夺去了诗人的注意,所以紧接着就写岛上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随着一阵萧瑟的风声,突然涌起了滔天的波澜,使人觉得惊叹都有点来不及呢!可是等我们掉转视线,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时候,诗人却不再描写下去了。

(摘自袁行霈《曹操诗〈观沧海〉》,同上)

“水何”六句是正面铺写大海。其中真正写大海的只有两句。虽然字数不多,但作者着重抓住了海水的形态变化进行大笔勾画,写出了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水何澹澹”是写大海在无风情况下水波动荡的样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风,就会立即掀起轩然大波。“洪波涌起”仅四字就逼真地展现出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这句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写海。如果只写茫茫无际、波涛汹涌的海水,即使写得再好,也会给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写大海时,又插以山岛草木来点染,有了山岛草木的点染烘托,就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我们试把这几句联起来吟诵一下,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茫茫苍苍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图画啊!

(摘自董德松《诗中有画画中含情》,同上)

关于“日月之行”四句

面对这迷人的海上风光,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作者还是紧紧抓住了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特征来写,夸张是合情合理的。

(摘自董德松《诗中有画画中含情》,同上)

诗人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寥寥十六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实在是壮观极了。“星汉”就是天上的银河。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来,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伟大的形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种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

(摘自袁行霈《曹操诗〈观沧海〉》,同上)

《观沧海》景情结合的特点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前面已经表明,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这种抒情方式与其他古代许多写景诗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古代许多写景抒情诗是情景分写,或上文侧重写景,下文侧重写情。如荆轲《易水歌》上句“风萧萧兮易水寒”,侧重写风水;下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壮士决死的感情。又如杜甫的《登岳阳楼》,上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侧重写景,气魄也很大;而下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则侧重写情。《观沧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于景中。《观沧海》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摘自董德松《诗中有画画中含情》,同上)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摘自袁行霈《曹操诗〈观沧海〉》,同上)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作品内容

年代:东汉末 魏国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品注释

注释: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

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

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

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

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

“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

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

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

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

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

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

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

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

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

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

不符,不可置信。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

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

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

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

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

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

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

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

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

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

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

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

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

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

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

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

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

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

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

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

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

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

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

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

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

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

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

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

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

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

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

了。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

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

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

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

--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

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

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因此,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因作,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也不可能是纯客观的照

相式制作。

另外,曹操现存二十余首诗,虽然用的都是乐府旧题,但内容却是全新的。沈

德潜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卷五)这在我国文学史

上,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这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不受旧曲古辞束缚的新作风,

大大推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曹操这个功绩,也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封神,无非是圣人以天道为名,玩弄的一场游戏,在这场游戏当中,圣人之下的金仙、天仙、地仙、散仙之流都不能自主,更何况普通的凡人呢,妲己,就是其中最可怜的一位。

狐妖

说起妲己,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那位修炼千年的九尾妖狐吧,这只来自于鬼方国,在轩辕坟中修炼的九尾妖狐,奉女娲娘娘密旨,托身宫院,迷惑纣王,为殷商的覆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等周生商灭,封神大战结束之后,九尾妖狐也算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本来期望得到女娲娘娘许诺的正果,可结果是,女娲娘娘却以做恶太甚为由,将九尾妖狐等用缚妖锁锁住,交给姜子牙砍了脑袋。

所谓成也女娲,败也女娲,九尾妖狐的下场就这样凄惨,那么,封神中最可怜的就是她吗?不是,九尾妖狐心狠手辣,落个这样的结局好像并没什么错,然而真正的妲己呢,她怎么样了?你能想象到,她承受了怎样的苦楚吗?

纣王七年,纣王去女娲宫降香 ,居然不小心爱上了女娲娘娘的雕像,回宫后整日里茶不思饭不想的,犯起了相思病。

纣王

俗语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大王的,大王还何求而不得呢,佞臣费仲、尤浑看破了纣王的心思,于是极力举荐冀州候苏护的女儿妲己,说她怎么国色天香,怎么貌若天人,怎么是天上少有,世间绝无的尤物,说的纣王心猿难牵意马,遂迫不及待的下旨,令苏护立刻、马上、赶紧献上妲己。

此事中间虽然出了点波折,但在朝廷两路诸侯大军威逼之下,苏护不得不向纣王屈服,答应送女儿进京。

离别必然是凄苦的,妲己少小离家,自然哭的梨花带雨,以为远离父母,入宫就是悲惨的命运,然而她哪里能想得到,入宫算得了什么,意外丧命又算得了什么,她更凄惨的命运还在后面呢。

天数既然注定九尾妖狐要借体入宫,那么,不管妲己愿意不愿意,事情就按部就班的发生了,苏护亲自送妲己,一路上涉水登山,晓行夜宿,这晚,在恩州驿馆歇息,半夜,九尾妖狐来了,来干什么?

苏护

吸魂入窍,借体成形,简单点讲,杀死妲己,霸占她的肉身,其后还使出妖术,脸上再堆几分妩媚,好凭借着这幅躯壳进宫迷惑纣王。

九尾狐妖以千年修为对付一个凡间的柔弱女子,自然是单方面的碾压,以后呢,她如愿以偿的入宫,如愿以偿的为非作歹,惑乱殷商天下,可妲己呢。

神话传说里,三魂跟肉身有一定的牵系,人死之后,经七七四十九日,才能逐步脱离躯壳,从此,天魂上天,地魂徘徊阴宅,人魂进入轮回,直到下一世才再度聚合,倘若四十九日之内被人强行剥离,三魂便会处于蒙昧状态,对人间有依恋,却不知依恋什么,该去哪里,只能痴愣愣立在原地,永远不得解脱,直到被天地间的罡风吹得烟消云散。

妲己正好就是这种情况,当日三魂被九尾妖狐强行剥离,其后肉身去了朝歌,可三魂呢,混沌无知,总觉得有事可做,却不知做些什么,遂被困在恩州驿馆,成了个懵懵懂懂的孤魂,本来,她的结局也只有等魂飞魄散了。

她们或许会觉得和尚更加沉稳,和和尚私通,也更刺激,又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众所周知,古代的和尚应该是看破了红尘往事,家,断了七情六欲,所以才会选择出家当和尚,但是,从历史的记载当中,我们了解到古代的女人有很多都会和和尚私通,比较著名的是大唐的高阳公主和和尚辩机的爱情。

有的时候也可以理解她们的心情,因为和尚看上去总是那么神圣,看上去也是那么神秘,人们往往都是有那样的好奇心,越神秘,人们就越想知道。

尤其是在女人心目当中,男人本就是应该沉稳的形象,和尚,能言少语,这个符合了女人在心目当中的形象,所以一旦有机会就想和和尚私通。

更何况在外人的眼里,和尚应该是,不在乎这些凡尘俗世,当一个女人去征服了一个和尚的时候,心里可能会真的很有成就感,因为她们会将这些事情归功于自己的魅力。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中医有句话叫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我们日常为人处世中同样适用。不通就是过不去,过不去就会痛苦。我们常常抱怨人生苦短,苦从何来?往往就是因为我们跟自己过不去,痛苦;跟别人过不去,痛苦;跟自然规律过不去,痛苦。而每当我们过不去时,又往往是因为我们犯了固执,倔强,不知变通的毛病,这就叫“拔犟眼子”。

一、道理易懂,做起来难

拔犟眼子谁都知道是咋回事,可确是多发病。这毛病经常发生在事物关键的转折点,比如事业的转折点,爱情的转折点,人生的转折点,历史的转折点。每当公司倒闭破产,爱人背叛离开,社会改朝换代,甚至老同志退休离岗,年轻人仕途坎坷等等关键时刻。很多人就会想不通,过不去。最后的常常弄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一蹶不振,甚至有人付出生命代价。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就可归为此类,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由于互相推让王位,各自离开了家乡。在出逃的路上,二人恰巧碰到了一起。一路上,他们听说西伯侯姬昌礼贤下士,善待百姓,决定去投奔他。这天,周武王姬发正率领大军向东出征,走到半路上,便遇到了伯夷叔齐兄弟两人。当他俩知道姬昌已经病逝,周武王姬发率军是去征讨纣王时,就跑到周武王的战车前,扣住他的马缰。指责姬发为不孝不忠不仁:父亲去世,不好好安葬,却要发动战争,这是不孝;作为臣子,不好好辅佐,却要以下犯上,这是不忠;一旦开战,让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这是不仁!武王左右的人要杀了他们,姜太公阻止,救了两人的命。不久,周武王灭亡了殷纣,天下人才纷纷归顺于周,而伯夷、叔齐却为此感到羞耻。决定不吃周家的粮食,这叫“义不食周粟”。于是,二人来到首阳山,靠采薇菜度日。山下的村民感到非常荒唐,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俩口口声声说不归顺周朝,但还是还住在周朝的山上,挖周朝的野菜,这和吃周朝的粮食没有什么区别。从这以后,伯夷叔齐索性薇菜也不吃了,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此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列传的第一篇,古圣先贤也确实对此二人为气节而死多有高度评价,但是,换一种格局,换一种角度看,他们是不是拔犟眼子呢?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古人尚且如此,我们碌碌常人又岂能不犯此毛病。

二、看似小事,关乎重大

拔犟眼子和坚持绝对是两回事,它是认死理,固执己见,当一个人开始固执时,他就关闭了对外沟通的开关,没有了自我反省。爱拔犟眼子的人一般都有如下特点:刚愎自用,自视甚高,心胸狭窄,思维固化,死要面子。总局限在自己的狭小认知里,固执到一定程度,会形成偏执型人格障碍。看似小事,关乎重大。首先,影响格局,格局决定结局。拔犟眼子的人格局小,“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大气的人,胸怀宽厚,能够时时处处体谅他人,养成了大格局,也积累了大福气,格局小怎能办大事。其次,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世界车马喧嚣,各人有各人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性格决定命运,心境决定人生。爱拔犟眼子,受到挫折时容易陷入死胡同;而乐观豁达,遇到问题能够另辟蹊径。培养好的性格,选择性保留,选择性放弃,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不可改变的。宫崎骏说,当陪着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再不舍,也要笑着挥手告别。人生短暂有且只有一次,旅途纵然万般风景,总有些人和事,注定只能在你的生命里出现一次,且行且珍惜,不可拔犟眼子。

第三,影响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思路,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走出来的,就看你如何正确的去选择。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毛泽东在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具体实际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如果僵化教条,照搬照抄,不可能有今天强大的中国。

三、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很喜欢《卧虎藏龙》里的一句话“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江湖里卧虎藏龙,人情里何尝不是?”所以,为人处世,如果目光短浅,胸无大格局,难免在关键时刻拔犟眼子。拿得起,放得下,学会在舍得之间,发现更多的惊喜,收获更大的精彩。放下执着、妄想,是佛家离苦得乐的法门。第一,用战略眼光看问题。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眼界的高低,决定人生的高度,要想走得远,得先看得远。根据超弦理论,宇宙是11维的,由震动的平面构成的。在爱因斯坦那里,宇宙只是4维的(3维空间和1维时间),现代物理学则认为还有7维空间我们看不见。科学家们对我们已认知的维与可能存在但未被认知的维之间的区别打了一个比方:一只蚂蚁在一张纸上行走,它只能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后走。对它来说高与低均无意义,这就是说,第3维的空间是存在的,但没有被蚂蚁所认识。同样,我们的世界是由4维构成的(3个空间维,1个时间维),但我们没有觉察到所有其他的维。当你把目光放远,把眼界放宽,既看得到一棵树木,也看得到一片森林,人生便会出现更多的机遇,自己的世界和心境也会越来越广阔。

同时,辩证看问题。老子《道德经》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告诉大家福与祸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好事可以成为坏事,坏事可以成为好事。格局大的人,不纠结于暂时得失,看似损失,实则双赢。而越是拔犟眼子,越是舍不得失去,越是得不到想要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积极乐观,坏事可以是好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都可以帮助人成长。第二,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大丈夫相时而动,趋吉避凶为君子。学习水的性质,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无形而有万形,水无物能容万物。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不要明明过的是今日,还扭着脖子回望昨天,伸着脖子巴望明天。人生应当看清、看透不看破。看清需要智慧,看透需要阅历。不看破则需要一种胸襟。有这种胸襟的人,精神世界一定是丰富的、安祥的。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决定不了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第三,乐观的面对挫折。人生如镜,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人生所谓不幸和不如意,就是你带雨伞时不下雨,下雨时却忘了带伞。拔犟眼子的人,往往陷入得失之中不能自拔,或误认为某一关口,就是人生的终结。实际上只要跳出那些心灵圈套,就立即海阔天空了。

关于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还有一个“甜柠檬”的故事,当狐狸吃不到甜葡萄,只好吃酸柠檬,却硬说柠檬是甜的,这种美化得到的东西,也叫“甜柠檬心理”。看起来有点可笑,实际上却是一种有效的心理防卫方式。可以帮助自己松动一下既定的可望不可即的追求目标,使自己失望、不满的情绪得到平衡和缓解,把自己锻炼的更加成熟和坚强。生活不仅需要“酸葡萄”心理,这是一种解脱。更需要“甜柠檬”心理,这是一种能力。当前,疫情防控已成为持续常态,需要每个人少一分怨天尤人,多一分从容淡定。

让我们少拔犟眼子,享受快乐的人生。

1“你真的想看?”这一句话媚惑入骨,长生不意紫颜竟会如此作答。想看。如果少爷也有另外一张脸,他很想看。想着,呼吸也急促了,他不觉像照浪将眼睁亮两分。甚至连艾骨,轩眉也是一挑。

2紫颜走到案前,点燃了彼岸。艾骨喝道:“你做什么?”长生忙替紫颜解释道:“我家少爷每回易容都会燃香。”照浪似乎刚意识到长生的存在,轻蔑地回视,没看清又移开目光。

3紫颜走到案前,点燃了彼岸。艾骨喝道:“你做什么?”长生忙替紫颜解释道:“我家少爷每回易容都会燃香。”照浪似乎刚意识到长生的存在,轻蔑地回视,没看清又移开目光。他顾不上其他人,紫颜是唯一的吸引。

4在这个妖艳的男人面前,照浪觉得浑身无力,昔日的霸气都被冲淡了。他一激灵,艾骨已叫道:“城主,他在下毒!”彼岸缓烧,优雅的香烟盘旋在厅中,逡巡漫步。哪里有人,它往哪里去,知那是它安身立命之所。见着血肉之躯,它就不走了,顾盼徘徊,无声地缠绵厮守。

5紫颜著了飞鹭碧波纹越罗直身,大襟宽袖,袖口以捻金线绣了缠枝莲花。手中一柄牙边襄扇缓缓摇着,笑眯眯倚在竹嵌紫檀木躺椅上看长生作画。旁边立了一名青衣童子,时不时往他的玉蟹杯里倒上椰浆。

6紫颜的语气难得严厉,长生觉得自己实不争气,悔不能咬了舌根收回先前的话。他怯怯地取了笔,看紫颜一眼,刚憋的一口气忽地泄了。这万千风骨,岂是他能画得出的?不由颓然难过,怔怔地竟想哭。“换脸如穿衣,我就是我,你怎会认不清?所谓音容笑貌,你若能抓住人骨子里的味道,即便脸换过千张,当知立于你身前的仍是我。”

7长生凝视紫颜的眼,确实,深栗色的眸子里有他熟悉的妖娆、他依恋的气度。蒙上紫颜的脸,亦可分辨出那举手投足的优雅,只属这一人所有。紫颜抬起手迎了光看,“我这十指上磨出过多少茧子,可惜我爱美,你是见不到了。”

8长生心下大奇,紫颜难道不是天赋异禀,而是一步步修炼得来的本事?“我、我没少爷这般聪明。”紫颜嗤笑起来,伸手敲打长生的脑门,谁的能耐不是慢慢修炼而成?心急不得。一分分磨练这心性,就像当年学画,直到一眼就可记住一个人,一笔就可点活一幅画。

9“画我不成,叫萤火来这厢坐着,反正他坐得住,当是练功好了。”紫颜揉揉腰,拈起铜镜照了照,额上有细微的汗珠,“我去换张脸,这张禁不得汗,憋闷得很。”

10长生心里一直有疑问。按说这些面皮都是换上去的,紫颜是怎样让红晕、细汗都渗于其上,不像坊间其他兜售面具的人,戴上了就毫无喜恶表情?他没来得及问,紫颜忽然停住脚步,望了院外一眼,略一迟疑。长生随他视线看去,守门的沙飞匆忙掠进,手里提了一个沉甸甸的包袱。

11在案上摊开,竟是耀眼的百两黄金。沙飞忍不住咽一口吐沫,道:“送金子来的人,请少爷单独往芳菲楼一行,说是订好了座儿。”

12紫颜一撇嘴,把金子一推,“拿给萤火去练穿金指,也不晓得送几件衣裳来。”末一句声音虽小,长生和沙飞却是忍俊不禁,偷偷暗笑。

13长生笑完了便道:“想是道听途说了少爷的本事,却不明白我家少爷最爱什么。不过独身前往会不会有事?”紫颜蹙眉道:“是啊,万一我回不来,你们上哪里去找我呢?”

14沙飞心想,要有人敢为难紫颜,也是不想活了。单看他易容时摆出的刀石针线,沙飞就不寒而栗。试想他若先用迷香镇住了敌人,再穿针引线把对方两手缝在一处,啧啧,幸好他是自己人。长生犯愁地想,少爷从未独自出过门,不若叫沙飞从旁保护好了。

15他向沙飞递了个眼色,不想叫紫颜看见,晶指一戳他脑门,失笑道:“你呀,一人出门我才担心呢。我一把老骨头了,怕个什么。”遂脚踏尘香地去了,剩下长生和沙飞琢磨着他的话,窃笑不已。

16香茗摆上,帘幕垂下,芳菲楼甲字号上房内,紫颜不动声色地看着对面的女子。隔了珠帘,犹能见她用红纱遮面,满头珠翠无声地晃动,掩映着她的局促。

17紫颜好整以暇地喝着茶,对方花了百两黄金特意请他出府,四人大轿把他抬到此处后,又累他多等半个时辰。姗姗来迟的美妇云遮雾挡,进内室后始终不出声。如此故弄玄虚却大手笔的客人,紫颜尚是头回见到。他并不心急,兀自斜倚在临街的雕栏上,喝茶的姿势仿佛饮酒,时不时横波瞥那珠帘一眼。

18紫颜发出一声轻笑,宽大的蟒龙葛衣盘在雕杆上,如蛰伏的兽与她炯炯对望。“贵妃娘娘,请恕在下眼拙,此时方认出娘娘,实是失礼。”他也不起身,随手放下杯子,坐直身子向前略欠了欠,“尹娘娘千金之躯,须知改相便会改命。若真能抛却杂念,把性命交予紫某之手,在下自当竭尽全力,达成娘娘所愿。”

19未曾想紫颜能一语道出她的姓氏,尹贵妃愕然半晌,眸子里的光渐渐安定。待靠得近了,看清他妖魅入骨的姿容,她忘了要说什么,默默在他对面的扶手椅上坐了,离他仅一丈之遥。

20他明知她地位尊崇,却始终懒散淡定,一双高筒毡靴自葛衣下面伸出,径自翘到了倚栏上。这通身的气派架势狂傲不羁到了极点,她却越看越觉自然,并不怪他逾越。

21沉默了半晌,尹贵妃想起来意,目不转睛地盯了紫颜那双靴子,珠唇吐玉地道:“你怎知是我?”“娘娘忘了,瑞麟香乃墟氓国所贡,宫中遍烧此香,娘娘闻惯了故不以为意,却可轻易得知娘娘来处。等见到娘娘颜貌如龙光秀异,颈项似彩凤非常,便可断定娘娘是后妃无疑。

18紫颜发出一声轻笑,宽大的蟒龙葛衣盘在雕杆上,如蛰伏的兽与她炯炯对望。“贵妃娘娘,请恕在下眼拙,此时方认出娘娘,实是失礼。”他也不起身,随手放下杯子,坐直身子向前略欠了欠,“尹娘娘千金之躯,须知改相便会改命。若真能抛却杂念,把性命交予紫某之手,在下自当竭尽全力,达成娘娘所愿。”

22他闻言,站起身走出两步,探手去抚她的脸,尹贵妃吃惊望去。他是处变不惊的神,指尖冰凉如石,仿佛一把捞住了她的心。“命宫光明莹净,福德宫五星光照,娘娘福泽深厚,可喜可贺。若在下没有估算错,娘娘今年二十有八,流年但看印堂。”他从袖中取出一块天净纱,沾了沾桌上的茶,抹去她眉间的胭脂。尹贵妃一动不动,眼中有两簇火焰媚然闪动,一任额上凉意入骨,把焦热的心火熄灭。

23擦去了印堂的脂粉,他抬起她秀丽的下颌,不觉想到长生,忍不住挽上一朵笑颜。贴近她只两寸,不想到一颗芳心正怦然响动。紫颜走出芳菲楼,先前的轿夫殷情相请,飞步如奔抬他回到凤箫巷。

24有一句话他不曾对尹贵妃说。她的眼角有颗黑痣,妻妾宫红杏出墙,正是带给她劫难的根源。紫颜回到府中,进门对一青衣童子耳语了两句,那童子飞也似地往萤火的沉珠轩去了。

25长生和沙飞把午膳的酒菜搬去菊香圃,在留云亭里静候紫颜归来。修篁婆娑,一阵阵风驱散了两人心头的燠热,正引领而望的时候,青霭伴了紫颜像两朵云飘了过来。

26摆好四只荷叶杯,长生把四枚青田核放入杯中,倒入清水。不多时,酒香扑鼻,闻之则醉。紫颜抹了抹额上的汗,捏起一杯酒放到唇边。另三人见他持杯,方一个个拿起杯子饮这奇异美酒。紫颜没有喝酒,若无其事地对沙飞道:“来了一个月,住得惯么?”

27沙飞和青霭从一对来府里偷东西的窃贼,变成了紫府的两位管事,境遇好到让人不敢置信。两人对视一眼,沙飞忙道:“住得再好不过,天上人间不过如此。”

28长生听了,兀自在一旁生闷气。他来的时日比这两人长,却轮不到管理少爷的珍藏,想到这点,不禁想拉拢萤火一齐对付这两人,就不信少爷会如此喜新厌旧,偏爱这对贼夫妻。

29紫颜忽地停杯,安静地擦拭着额上的细汗,说道:“既是别无所求,为什么,你们不会流汗呢?”沙飞和青霭刹那间僵直了身。长生讶然看过去,这两人的面上、颈上,一滴汗也没有。层层冷汗爬上两人的脊背,燥热的天,心里就如养了食人的蛊,停不下一刻。长生咽下口中的酒,摸摸脸上渗出的汗珠,不知怎地竟觉得清凉了。

30沙飞惨然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横在自己脖间。“少爷待我不薄,我自知敌你不过,就拿一命相抵。求你饶了她!”青霭浑身颤抖,脚下变幻,两步便穿过石桌贴近紫颜,袖中瞬即飞出一刀。沙飞连忙将手一抬,击在她刀上,“嗖”地钉在亭柱上,射歪了两寸。青霭见他不愿对付紫颜,凄苦一笑,牵了他的手紧紧靠在一处,悲哀地望着紫颜。

31紫颜转着手上的玉扳指,从容地道:“萤火,你可瞧清楚了,他们俩的武功出自何门派?”长生抬头望去,萤火的身影鬼魅般自竹林里现出,如一支绷紧的箭,瞬间离弦飘至。“启禀先生,他们的武功出自照浪城。”他尽力使言语平静,“男的使潜阳手,女的使踏云步。”

32紫颜舒出一口气,放心地畅饮美酒,笑道:“原来是老熟人。长生、萤火,这便是艾骨之弟艾冰,和照浪之妾红豆。”沙飞的匕首颓然落地,呆呆跌坐凳上,青霭不敢相信他竟能喝破两人,一时怔在原地。长生和萤火狐疑对望,看来前次照浪运回的尸首,确实不是真的。照浪城的那个人,易容本事到底没有紫颜高明,做不到酷肖似真。

33“从面皮来推断一个人,实在是太冒险了呢。”紫颜妖异的脸上浮上一层笑容,长生和萤火从那尚未熟稔的新面孔后,看到他惯有的狡黠。一双明眸仿佛水胆玛瑙滴水流波,熠熠发光,纵然换过千张面皮,两人亦知这便是紫颜无错。

34你从没有喊过她一句娘子,只因她仍是别人的妾。”沙飞咬牙,“我们做成了今次的事,便可名正言顺地在一起。”“哦?”紫颜呵呵笑道,“照浪莫非算准我不会杀你们?”

35鸣叫不停的知了突然没了声息,午后的阳光热辣地泼在地上。紫颜皱着眉,用手沾了酒水,遍洒四周。酒水很快化作一摊水迹,唯有余香仍飘散不去。

36青霭忍不住问道:“你真是刚刚才发觉?还是早就看出破绽?”紫颜诡秘地一笑,“你们不晓得,冰狐和雪狸不敢来我这里偷东西。”“为什么?”“因为我记得他们的脸。”紫颜顿了顿,“他们真正的脸。”

37此刻,沙飞知道,他只能是艾冰,而红豆永远成不了青霭。他们不是一对神仙眷侣,仅是亡命偷情的冤家。艾冰望了红豆一眼,叹气道:“原以为杀了他们就没事,如今我懂了,他们临死时的笑容是什么意思。”红豆凄然苦笑,“他们知道这世上有人可以看破我们。”

38长生不禁可怜起这两人,偷觑了紫颜一眼,并无一丝愠意。他鼓起勇气,旁敲侧击道:“冰狐和雪狸是少爷的主顾?”紫颜歪了头,道:“不是。是我师父沉香子的。”“哦。”长生心想,少爷也有很多过去呀,“那两个人是好人么?”

39紫颜摇头,“不算好人。易容之后居然偷走师父心爱的宝剑,气得他三日没睡好觉。”长生一听,这位师祖和少爷癖好迥异。换成少爷的话,大概唯有偷走他心爱的衣裳,才会令他辗转难眠。

40“看来他们杀了那两人,倒不算穷凶极恶。”长生放了心,他可不想帮坏人,纯是见两人眷恋情深,不忍心拆散有情人。紫颜瞧出他的用意来,笑嘻嘻地道:“你又想为别人求情?长生,你是越来越胆大了。”长生见紫颜并无责怪之意,讪讪地笑着,抹了一把汗。

41“记得照浪运来的尸首么?”紫颜悠悠地说。长生想起盈戈易容后的脸,那才是艾冰该有的模样,还有红豆娇小动人的俏面。只听紫颜继续说道:“我把他们两人的脸剥了,发现师父留下的针脚。虽然难以复原最初的样子,但可从他们皮肤的年龄、骨骼的大小、牙齿的形状,足以推断他们的身份。”

42早在那日,他就知道一切。另外四人面面相觑,在这男人面前生出一股无力感。萤火不做声地倾听,难得听紫颜闲话家常,他也想听下去。但他的眼始终盯牢了艾冰和红豆,这两个奸细既来自照浪城,就是最危险的存在。“如果是照浪派你们来,上回叫你们偷玉佩的事,他想必也知道了罢。”

43艾冰垂下头,“不,我们尚未说。他叫我们想法子留在紫府,探听你的底细。那桩事我们参详了许久,不知你的用意,就没有说出去。”紫颜浅笑道:“我特意布了局等你们去说,你们这趟倒不马虎了。也好,也好。”

44他把剩下的酒一饮而尽,“你们俩是想继续留在紫府为我办事,还是回去做他的狗?”长生一惊,他想留这两人的命,却不想留他们在少爷身边。

45“嗞——”知了忽地齐声鸣奏,用尽全力的凄厉叫声,直要把那青天穿透。锦绣宫里寂寂无声,宫女们尽被遣了出去。铜狮香炉默默吐着瑞麟香,旁边的寒江落雁琴上,一根断弦无力地卧着。

46金色妆花纱幔内,尹贵妃直勾勾地望着床顶出神。何去何从。她的容貌未见苍老,心却百孔千疮。秋日的烦闷像鸣蝉噬她的心,长长地叹了一声,她翻身蜷在一处,缩在方寸天地中。橐橐脚步传来,尹贵妃一动不动,直至那人走近,爽朗笑出了声,“春困秋乏,美人可是倦了?”

47尹贵妃初进宫时封为美人,自此之后,皇帝私下始终这样叫她。她斜睨一眼,并不起身,任由眉头紧蹙。皇帝一见她的神情,便道:“莫非那块玉还不曾找到?”依在她身边坐下,伸手相抚。

48他生得眉目疏秀,英伟倜傥,年轻跳脱的脸上含着笑。尹贵妃望着这张朝气蓬勃的容颜,心下很是不舍,痴痴看了一阵。皇帝摸着她额头,道:“过几日就是太后寿辰,她老人家想看你戴玉贺寿,朕原以为是简单事,就答应下来。谁知你正好寻不着,真的丢了不成?”

49尹贵妃慌忙起身,浅浅笑道:“臣妾怎敢把万岁爷所送玉佩随意放置?明明是好生收在暖阁里,前几日打发人去看就说没见着。臣妾想,许是哪次戴了放在别处,不想找了几回都未见。唉,真是罪该万死。”说着,抢下床来,一脸愁云向皇帝下跪。

50“哎——美人快起。”皇帝一把扶住她,心疼地道,“你身子不好,先坐着。这宫里难道出了贼?唔,不碍事,朕叫侍卫去查便是。来人——”宫外立即走进两名侍卫。“朕要找一块龙嬉朱雀佩,不论在哪一宫看见,即刻给朕拿过来!”侍卫们对看一眼,应声而去。

60皇帝拾起尹贵妃的手放在自己手心,“呀,怎么大热天的,你的手竟冰凉?朕去传太医!”“万岁爷——”尹贵妃深深看着皇帝,低下头,“万岁爷待臣妾体贴入微,臣妾万死不足以报。”要怎样把这种矛盾撕裂的痛苦掩下,藏在深深的心窍里,装作波澜不惊。

61必须有一个了断。尹贵妃凝视依偎在枕边沉沉睡去的男子,乌黑的长发盘屈在金丝锦被上,是这样叫人爱怜。可是她的心犹疑不定,像一只茫然离岸的船,不知哪里是该栖息的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若这刻能天长地久,她不会得陇望蜀。

62可是年轻的帝王啊,他眼前的江山刚刚铺开。她是他脚下盛开的牡丹,恣意娇艳,风情万种,却仅是征途的初始。三千佳丽,有的是柔美娇嫩的肌肤,她每每从那滑润的脸庞后看到内心的寒意。她整整大他八岁,红颜易老,青春难再,贪多一分爱恋便多窃取一分幸运,常使她于午夜梦回时惊醒。

63尹贵妃心头陡然窜上一抹伤感。一双宽大有力的手从她身后环抱过来,爽朗中略带沙哑的声音亲昵地说道:“你来了。”她的叹息虚弱无力,“他又在问玉佩的下落。”

64那人凑过脸来,俨然是当今皇叔熙王爷。年逾不惑的他容光焕发,鬓角虽有一缕白发,却丝毫不能阻挡他奇伟身躯里爆发出的无限精力。他掷地有声地道:“那对贼至今未抓到,照浪说,他已在江湖上布满眼线,一有消息就来知会我。以他的手段,你我无甚可虑。”

65这不算是好消息,尹贵妃烦躁地一摇头,再捱下去难道让她在皇帝和太后面前出丑?她以自己最为贵重之物和他定情,他却把它弄丢了。想到这里,她心绪复杂地端详熙王爷的脸,究竟他是否重视她的一番心意?

66“心柔。”他把她的柔荑握在手中,唯有在她面前,他有世人见不到的温柔,“我一定会把它找回来,绝不让他有半点疑心。若实在寻不着,照浪会帮我重做一块,你大可放宽心,太后不会看破。”

66“可是…”她说了半句,终又咽下。太后,身为婆婆的那个女人有着惊人的敏锐,向来不喜欢她这个生不出皇子的贵妃。愁肠百结,诸多的忧虑无法对熙王爷明言,纵然他再珍惜她,一旦陷入鸡零狗碎的琐事、庸脂俗粉的纠缠,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抛弃她吧。

67紫颜啊紫颜,但盼你的妙手能回我心中之春。尹贵妃虚应着熙王爷的柔情蜜意,一腔心思已飞到了充满期望的明日。次日却不是好天。天色暗淡,风意陡寒,一下子浓云影日,簌簌落起雨来。瑟瑟风起,一股脑灌进瀛壶房,先前的暑热之气顿时没了影踪。

68一个娟秀的侍女端来一杯菊花茶,水面撑开了饱满的花叶,安神的幽香在房内飘拂。尹贵妃浅啜一口,随意瞥了眼侍女,对紫颜笑道:“先生府里个个都似神仙中人,先前应门的门童和这端茶的侍女,若放到宫里去,早是人上之人。”

69说话间,长生抱了一扎画卷走进来,尹贵妃眼前顿觉一亮,讶然凝目,心想这书童更是灵秀逼人。紫颜向那侍女挥了挥手,她恭谨退下,一溜烟小碎步走到房外。穿过长廊,那里立着的门童急急地问:“如何?她认出你来了么?”

70廊外的雨急急落下,侍女煞白的脸上渐有了血色,缓缓摇头。一边萤火不晓得从何处走出来,澹然地道:“经先生易容后,你以为她能认得出你?就算是照浪城主亲来,也不会知道你就是红豆。”

71那门童便是艾冰,他苦笑着摸着自己的脸道:“这是我和红豆的第四张脸,不晓得是不是最后一张。”他这一说,连萤火也觉得这两人命运多舛,扮过冰狐、雪狸,扮过熙王爷的亲信莫雍容和侧妃晴夫人,今趟则成了门童与侍女。如果紫颜能将他们护于羽翼之下,免于颠沛流离,就是两人最大的幸福。红豆伸手牵住艾冰,恬淡的微笑告诉他,一切都是值得的。

72在尹贵妃要来之前,长生已知红豆曾陪在照浪身边见过这位贵人。眼看红豆无惊无险地走出门,他吁了一口气,把画卷放在几案上,徐徐在尹贵妃面前打开。画中少女正在花荫下荡秋千,春日明媚的阳光和她娇憨的笑容令观者皆觉一亮。长生抬头看向尹贵妃,真是像啊!

73尹贵妃盯着紫颜的眸子,那里深不可测地闪着魅惑的光芒,似乎在引诱她说出隐于心底的言语。她挣扎着离开他的注视,语气疏淡地道:“命中注定的劫数,想是逃不过去的。”“好一个‘命中注定的劫数’。”紫颜抚掌而笑,“我听说熙王爷画得一手好画,改天不如请他来赏鉴一下。”尹贵妃娇躯大震,抖着手摸着杯子,遮掩着喝了一口茶。

74“你尚未告诉我,这幅画从何而来。”“在下和傅传红是总角之交呢。”紫颜绽出一抹狡猾的笑容,“听他说在宫里见过这幅画,在下央他凭空画了一幅,不知似与不似?”简直如出一辙,尹贵妃心中惊叹,强自镇定道:“然则先生摹这幅画又有何用?”“娘娘从前是福相啊。”“从前?”尹贵妃慨叹,“先生是否想说我的面相有所改变,今不如昔?”

75紫颜微笑道:“娘娘一定读过《荀子·非相》,‘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正所谓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娘娘若心宽气和,何惧这形相之变?”

76宿命。尹贵妃心中流过这个词。她荡着秋千至快乐的云霄,高高的宫阙不是囚禁她的牢笼,她要做个主宰自己命运的女子。对面那走过御花园的英伟男子啊,你且看过来,这里有如花美眷,但爱那似水流年。哦,你留意到我的美貌,停住了奔忙的脚步。你是谁,为何能差遣宫里的太监取来纸墨?忍不住偷瞥你俊朗的外形,皇帝长大后若有你一半风流,我便意足。

77她在园中惬意地跟自己玩耍,扑蝶、逗猫,玩到一身香汗淋漓。她知道小皇帝方十岁,伴他身旁只是奢望。偌大后宫仅有她和那些年老的妃子,陪伴喜怒皆形于色的太后,如履薄冰。她唯有在太后去佛堂的时候,得到片刻的喘息。

78很快,她在他的怀中喘息。那偶遇的男子竟是摄政王,皇帝壮年有为的小叔。她看到了他画的那幅画,妙态纤姿,看到了他心中她举世无双的美貌。他终成一汪水,盛载她这条渴死的鱼。

79太后不喜欢她。宫宴时太后是至高无上的女王,不许有人盖过自己的艳光。她一出现,熙王爷的眼中再没有太后,皇帝也亲热地叫她“仙女姐姐”。她从一些眉梢眼角,发现了她不该知道的宫闱情思。

80四年后皇帝登基了,她躺在那个少年的身边,默然无语。她成了他不爱笑的妃子,忧愁的眼神里有皇帝想解开的秘密。皇帝尽一切可能纵容她,想看她的笑。她知道她把笑留在另一个人的怀里,带不走了。

81直到那个人意气风发地指示她,要攥紧皇帝的心。他说那话时,眼里有两簇深深跳动的火焰,烧进她的心里。她看懂了他的野心,然而她知道,要想和他朝朝暮暮下去,须按他的话去做。

82在皇帝十六岁诞辰那日,她笑了,若春风吹起了涟漪,皇帝喜极而泣。当那少年在她怀中嘤嘤啜泣时,她有一丝愧疚横亘在胸口生生地疼。那时她凝望皇帝天真的眼,忽地紧紧把他抱住,不忍放他离去。如果她不曾遇到过那个人,该多好。可是八年,她敌不过这匆匆谢去的岁月,敌不过太后眼中的杀意。

83咦,这好看书童的眉眼竟酷似当初的少年。这些前尘往事烙在心上,是那样越不过去的一道坎。尹贵妃轻捋发丝,发觉恍惚了很久,定定神寻找紫颜的踪迹。

84一支红色的香后,紫颜露出洞悉的笑容,“娘娘现今的容貌与十年前相比,改变并不大。不知娘娘是想永驻青春,还是想彻头彻尾重新做人?”重新做人。尹贵妃悚然一惊,她尚有重头来过的雄心吗?转头再看窗外,骤雨不知几时停了,芭蕉叶上挂上清凉的水珠。先前一场心思了然无踪,她就似这残败的雨后秋景,不知叶落何处。

85她瞥向紫颜,对方闲淡如置身事外的神情,令她抽紧的心松脱了,竟有了打趣的心思,浅笑道:“要是我改变妆容,宫里来找紫先生要人怎办?”紫颜不经意地一指长生,“我把他扮作你的样子可好?”

86长生大窘,羞红脸了气急道:“少爷!我是男人,如何与娘娘相比?”紫颜偏偏眯了眼笑道:“呀,你扮女人也会很美,不信我这双手?娘娘你说是不是?”这笑话一说,尹贵妃掩口失笑,仔细端详长生,不觉讶然。长生被她看得越发不好意思,收拾了桌上的茶具,逃也似地告退了。“那孩子怪像万岁爷小时候的。”尹贵妃若有所思。

87“圣天子龙章凤姿,他一个捡来的孤儿岂能相比?”紫颜漫不经心地翻开手边的胭脂盒,挑了一抹脂膏在手。“此刻吉日吉时,最适宜为娘娘易容,若是娘娘想不好,就由在下来决定如何?”

88尹贵妃的心一抖,他是懂得看骨相面之人,由他决定当可有锦绣前程,生死无虑。她的爱慕思求是否全在他的眉间心上?早如一览无余的画,将她看了透彻。净手,焚香。她看见紫颜把先前那支红色的香掐断了,点燃另一种浓烈的香气。她捏起烧了一半的香,香已残褪成淡粉的颜色,不由好奇问道:“朱红色的香本就少见,这香竟越烧越淡如同失血,好生怪诞。”

89紫颜仰起头,“譬如花之盛开,就是这般颜色,花谢了,色相便凋尽。这香名叫‘花夕’,烧到最后一寸,便成白色。”尹贵妃拈香怔忡,心头一阵哀伤,“白色花夕…先生可否把此香送我?”

90“你拿去罢。”紫颜深深地看着她,“是花就会谢,是月有圆缺,这是自然之理,娘娘何必烦忧。”尹贵妃吸了一口气,苦笑道:“先生是否不会为任何事动容?不会有痛苦,不会…”她忽觉言多必失,一下恢复矜持,“也好,就请先生为我易容。未来太辛苦,不想也罢!”

91香烟缭绕满屋,紫颜从卧榻上扶住尹贵妃的脸,自言自语:“忧虑过度,故两眉间有横纹。试一下三联方罢。”他散开尹贵妃的发髻,将一挽青丝泻在榻上,叫了长生端了一盆收集经年的百草露进房。拿出一块方目罗帕为她净面,先用楮实散洗去脸上胭脂水粉,再挑了桃仁膏加蜜少许,用温水化了涂上。稍等片刻后全数洗去,抹上轻粉、定粉和陀僧制成的玉屑膏。

92尹贵妃闭目享受之际,紫颜轻轻搭上了双手。她倏地一麻,感受他的指尖由两眼内角顺了额头划向头顶,又伸向耳后。明明只在发间游走,她却觉那手指抚按了心上舌尖,揉捏了四肢百骸,浑身半分力气也无。

93像是察觉到她的绮思,紫颜平稳的语声传来:“膀胱经气血旺则眉眼美而无皱,这道经脉须时常按摩,以免反复。”他重重地说了“膀胱经”两字,意在调笑,尹贵妃不想见他占上风,睁开眼微嗔道:“先生的本事该不止于此。”

94紫颜似顽童般鬼鬼一笑,道:“还有呢,娘娘莫怕。”手中针锋毕现,直往她眉上刺去。尹贵妃骇然闭紧双目,紫颜顺势在丝竹空、太阳、迎香、攒竹、颊车、巨髎等穴刺入长短不一的针具。长生眼看一个美人顷刻脸上满是长针,不禁摸脸嘀咕了一句:“少爷千万别给我插针。”

95尹贵妃听得“插针”两字,分外恐惧,细微地呻吟道:“先生,我的脸是何模样?”紫颜悠悠地道:“这仅是序篇,尚未见真章,娘娘可别太心急了。你面前就有镜子,自可张开眼瞧瞧。”把一面三乐镜往她枕边送去。她不敢贸然睁眼,两手摸索着镜面,忽然心中一动,道:“这是荣启奇答孔夫子之镜?”紫颜道:“是。”长生凑过脸来,见镜后有两人,一人手持曲杖,想来就是孔夫子了,道:“夫子问他什么?”

96紫颜道:“夫子游泰山见荣启奇鼓琴而歌,问他有何可乐。荣答曰,天生万物,唯人最贵,既生而为人,故一乐也。男尊女卑,生而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行年九十,三乐也。这便是三乐镜的来历。”

97尹心柔两眼发直,被这一句劈得神志不清。是了,这就是了,一直有意疏忽的真相。她曾有万般贪恋,既想留住皇帝的爱宠,又怕将来老去无人问津,故从了熙王爷,以为他是她的归宿。不想他仍把她推了出去。其实她和他是一样的人,只想把一切都攥在手心,不肯放。她千般的犹豫矛盾,为的不外是留住她高高在上的地位。如今,她真可以全部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