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意义

游戏攻略06

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意义,第1张

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意义
导读:西伯利亚大铁路改变近代远东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对当时的中国也产生了相当影响。由于当时的沙俄一直觊觎中国的东北地区。因此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俄国的侵略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工后不久,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就主张大铁路干线应通过中国东北直

西伯利亚大铁路改变近代远东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对当时的中国也产生了相当影响。由于当时的沙俄一直觊觎中国的东北地区。因此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俄国的侵略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工后不久,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就主张大铁路干线应通过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这样就可拉近中国东北与俄国之间的联系。恰在此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为了抑制日本在远东的势力,俄国便联合德法两国进行干涉,迫使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随后,因干涉还辽“有功”的俄国迅速获得清政府的好感,而俄国也乘机秘密制订了所谓的“亚洲黄俄罗斯计划”。这一计划的基础便是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同时,修建穿越中国东北并南伸至大连的铁路。

1896年,当李鸿章作为特使赴莫斯科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时,俄国人便诱迫他签订了《中俄密约》决定在中国境内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并命名为东清铁路(后又称中东铁路)。1898年,东清铁路动工修建1903年7月14日全线通车。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后,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火车的轰鸣声中,原本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迅速繁荣起来。通车后,这里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人口迅速增长。1863年时,西伯利亚人口仅为286万人,到1914年已达962万人。大量移民的到来,有效地缓解了西伯利亚地区劳动力匮乏的状况。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在大铁路沿线两侧,众多的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种发展步伐被当时国际舆论誉为“美国速度”

靠着铁路带来的劳动力与资金技术,西伯利亚一跃成为俄国的主要农牧业基地,到十月革命前,西伯利亚谷物产量已占全国的17%。同时,西伯利亚的工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为满足修路需求应运而生的采煤业、木材加工业、冶金业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乃至拉动了整个俄国的经济。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对当时的远东国际局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日本将中国和朝鲜视为禁脔,结果与向东扩张的俄国发生矛盾。到1891年俄国人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时,日本人更加坐立不安了。他们担心,一旦这条铁路全线通车,必将在军事上大大有利于俄国军队的调动,增强其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为此,日本政府在国际上四处奔走,联络英美等国向俄国施加压力,试图阻止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不过都没有效果。

1904年初,日俄之间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根据日本方面的分析,虽然俄国的整体军事实力要强于日本但其在远东的兵力有限,补给也很困难。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即将竣工,只剩下了环贝加尔湖100多公里长的一段如果铁路竣工,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劣势将得到根本扭转。于是在军部首脑山县有朋等人的极力坚持下,日军于1904年2月8日以偷袭的方式向俄国不宣而战。而战事的发展,也进一步证明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战争开始后,准备充分、拥有地理优势的日军果然取得了主动,连败俄军。俄方只好拼命赶工,在1904年7月13日强行开通了西伯利亚大铁路。靠着这条铁路,俄国在短时间内从欧洲调动大量军队到远东前线,最终在兵力上超过了日军,从而在局部挽回了败局。正因如此,才有了妥协性的《朴次茅斯条约》后来,深深体会到西伯利亚大铁路重要性的苏联又进一步对其改造和完善,并在1945年的对日作战中再次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

今日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总长9289公里,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跨越8个时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线之一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于1891年到1916年,起点是莫斯科,途中穿过辽阔的松树林、跨过了乌拉尔山脉、穿越了西伯利亚冻土带,最终抵达太平洋。在苏联时期,政府为这条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投入了大量补贴但时至今日,由于票价提高,能负担这么长行程的火车票的俄罗斯人已经不多了。一张火车票的价格为12000卢布约合465美元。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初期,在这条线上行驶的列车都非常豪华,铺着厚厚的地毯,装饰着在巴黎博览会上使用的橡木板,很多旅客都是慕名而来的。但后来,这条铁路线上的列车的服务质量和卫生设施每况愈下,乘客也越来越少。俄罗斯国家铁路公司计划将一列新的列车“金鹰”号投入使用,希望能再现西伯利亚大铁路往日的辉煌。这趟列车共有21个客车车厢,每个车厢都有单独的淋浴、地板采暖和等离子电视。在长达一周的旅程中如果旅客看腻了窗外的景色,还可以到酒吧品品美味的鸡尾酒,放松一下。由于路途遥远,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大铁路来到莫斯科的游客基本都已经在火车上呆了六七天时间,跨越了8个时区,十分疲惫。尽管如此,他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像很多游客一样,纳塔利娅说对此次旅行感到很满意,与乘飞机相比,乘火车不仅更安全,而且更实惠。

拨巨款改造西伯利亚大铁路

2006年俄交通部副部长亚历山大·米沙林表示,未来两年内,俄罗斯将拨出1140亿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33卢布)用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改造工作。

米沙林表示,“在‘俄罗斯2010年前交通运输系统现代化改造’联邦专项计划的框架内,政府将拨款2410多亿卢布对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改造”。他说,“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对投资者和企业家具有吸引力的文明的运输服务市场。实施这项专项计划的方向之一就是发挥俄国的过境运输潜力”。

然而,西伯利亚大铁路如今却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米沙林在报告中指出,欧亚两个大洲之间每年的贸易额为6000亿美元,但其中只有1%的贸易额是通过俄罗斯的交通基础设施来实现的。在俄罗斯建设配套交通基础设施有助于在2010年前把过境运输总量提高到2500万吨至3000万吨,从而使俄罗斯获得超过6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今日话题

《今日亚洲》话题一:《解放军报》4号通过旗下社交媒体刊发文章,不仅回溯了历史,更是给印方出了一个问题:留给你们的时间还有多少?

北京时间8月4号傍晚,《解放军报》旗下的微信公众号“钧正平工作室”推送文章,题为《留给印度的时间还有多少?》。

文章表示,中国素有先礼后兵的传统。非法越界事件发生一个多月来,解放军没有立即逐走印度军队,这是留给印度自我“纠错”的机会和外交解决的时间空间。然而印方不仅无视中方的善意和克制,编造种种“借口”,迄今还有40多人赖在中国领土不走,其国防部长甚至还公开挑衅叫嚣:“今天的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大有准备“一雪前耻”之意。

文章认为,1962年对于印度,特别是印度武装力量而言,是一个难以释怀的年份。那一年,印度置我多次严重警告于不顾,一再挑衅,解放军忍无可忍自卫还击,仅用1多个月时间,击毙印军4900余人,俘虏3900余人。战争中,印军“王牌旅”——第四师第七旅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战争后期我军先头部队推进到了距其首都新德里不足300公里的战线上,印度举国震惊。

文章特别提到,“撼山易,撼解放军难”——此前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对印度说的这句话,正是50多年前毛主席在听取中印边境作战情况汇报时做出的由衷感慨。殷鉴未远,还劝印度勿思蠢动。无论现在的印度是不是当年的那个印度,解放军依然是那支战无不胜的解放军!1962年印度就错估了中国军队保卫领土的决心,希望这一次不要再犯历史上的同样错误。

《今日亚洲》注意到,无论是此前外交部公布的有关印军非法越界的12页立场文件,还是国防部深夜发表的谈话,尽管都发出了严正警告,但并未明确提及1962年的边境冲突。军报此次通过社交媒体,花大量篇幅回溯历史应该说是较为罕见的——从中能够读出哪些信号呢?

在中国官方和媒体不断发出警告后,印度政府这两天也开始在公开场合做出回应。

先是本月3号,印度外长在国会表示,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外长还搬出了中印间的经贸联系。

本月4号,印度外交部重申,印方的目的是通过外交手段实现和平。但有印方消息人士称,印度不能允许中方修路;印度政府也再一次拿所谓“安全关切”说事。

中方此前已多次指出,印度的所谓“安全关切”等奇谈怪论,实质是为自己的错误行径找借口,绝不是为了和平。而印度官方“不允许中国修路”的最新回应,是否意味着印度将顽抗到底拒不撤军呢?

中国不愿意将主要精力投放在同印度的“扯皮”上,这或许是中印边界对峙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深层次原因。

在这场对峙结束后,外界还会关注这件事的后续,如果中国停止在该地区修路,即中国以停止修路换得印度撤军,那么中印长达三个月对峙将毫无意义,所以中国不可能放弃修路。

有专家在分析外交部的回应时指出,印度此次出兵,原来的意图有两个:1、阻止中国修路;2、趁机转移国内矛盾。

现在中国外交部明确说了“我们检查边境”说明我们没撤,我们“继续行使主权权利”则说明中国会继续修路。所以印度企图阻止中国修路的想法并没有实现。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执行中央军委关于“攻济打援”的指示,在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济南战役(也称济徐战役),以参战总兵力的44%约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56%约18万人组成打援集团,经过8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在徐州之敌尚未来得及北援的情况下,全歼守敌104万余人(包括起义一个军2万人),南京与天津间的最大城市山东省会济南宣告解放。攻克济南表明,人民解放军开始突破带决战性的攻坚战这一关,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1948 年8 月,敌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依据南京军事会议决定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加强了各战略要点的防御工事和兵力,将原来的整编军改为兵团,连同原有的兵团共辖7 个兵团,并进一步加强了几个主力兵团的兵力,分别配置在以徐州、信阳为中心的地区,以加强中原的防御。其中,徐州“剿总”共辖6 个绥靖区、4 个兵团,连同特种兵及保安团队共70万余人,其部署是:第1、第2、第3、第4、第9、第11绥靖区共15 个整编师42个旅分别防守淮阴、济南、台儿庄、菏泽、海州、青岛等地;第7兵团3个整编师6个旅位于徐州以东新安镇地区,第2兵团4 个整编师13个旅位于商丘、砀山地区,第13兵团2 个整编师6个旅位于固镇、蚌埠地区,第16兵团3 个整编师6 个旅位于郑州地区。另“剿总”直辖2 个整编师位于徐州。

中原、华东两野战军在战争第二年,经过内外线配合作战,歼灭了大量敌人,解放了许多重要城镇和广大乡村,打通了中原、华东两解放区的联系。在山东境内,除青岛、烟台、临沂、济南等孤立据点尚为敌盘踞外,其余已全获解放。此时,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第1、第4、第8纵队位于毫县、涡阳地区,第3、第6、第10、两广纵队及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位于济宁、嘉祥、金乡地区,苏北兵团第2、第11、第12纵队位于沭阳、涟水地区,山东兵团第7、第9、第13纵队及渤海、鲁中南纵队位于莱芜、泰安地区休整;中原野战军主力位于宝丰等地区休整,准备雨季后对敌开展更大规模的攻势作战。

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豫东战役和津浦路中段战役胜利结束后,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于1948 年7 月14 日指示华东野战军准备攻取济南,相机歼灭部分援敌,并指出:“如能在8、9两月攻克济南,则许谭全军可于10月间南下配合粟陈、韦吉打几个大仗,争取于冬春夺取徐州。”要求华野首长据此考虑下步作战方案。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依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华东地区敌情,于8 月10 日提出了下步作战的3个方案:

(一)集中华野全力进入豫皖苏及苏北地区,切断徐蚌铁路,孤立徐州,着重求歼徐州出援的敌人;

(二)集中主力首先攻占济南,以必要兵力阻击徐州可能北援的敌人;

(三)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实施,但有重点地使用兵力,第一阶段先以一部夺取济南机场,主力求歼徐州援敌一部。第二阶段以一部兵力阻击援敌,主力转攻济南。通过比较,粟裕认为以执行第三方案为有利。

鉴于徐州至济南间有公路与津浦路相平行,地形较开阔,滕县、邹县间及泰安以北各有一片山区,商丘北至济宁、汶上间全为平原,自徐州以北的利国驿向西北经济宁直达东平,有运河及微山、蜀山、东平等一连串湖泊,加上徐州敌军的部署,粟裕判断徐州之敌可能分两路沿津浦路及经鲁西南北援,因而准备将打援战场选择在汶河以北、泰安以西、肥城以南地区或邹县、膝县间地区,阻援战场选择在鲁西南金乡、巨野、嘉祥地区。8 月12 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实行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并指出作战结果预计有三种可能:

第一,打一个极大的歼灭战,即既攻克济南,又歼灭大部分援敌;

第二,打一个大的歼灭战,即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分援敌;

第三,济南既未攻克,援敌又不好打,形成僵局,只好另寻战机。

同时又指出,依中原作战经验,要估计到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即我不真攻济南,徐州援敌必缓缓推进,并不真援,使我无战机可寻。因此,“我们目前倾向于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达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之目的。”在阻援、打援部署方面,军委指出:应将兵力全部置于嘉祥、巨野、兖州、济宁及其以南地区,“夹运(河)而阵”,以便随时转移兵力用于阻击或歼灭援敌。随后,粟裕依据军委指示,对战役的实施和兵力使用问题,作了初步部署。

26日中央军委复电指出:此次战役必须预先估计三种结果:

(一)在援敌距离尚远之时攻克济南,

(二)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攻克济南;

(三)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尚未攻克济南。我军应争取第一、第二种可能,在第三种情况下,即应临时改变作战计划,由以攻城为主,改变为以打援为主,待打胜援敌后再攻城。因此,攻城应留出必要的预备兵力,阻援、打援集团更应留出强大的预备兵

力,以便在第三种情况下能够消灭援敌。同时,应构筑多道坚固阻援阵地。28 日军委又强调指出:此役关系甚大,战役计划应以能应付最坏的情况为出发点,准备用20 天到2个月的时间完成战役。时间则决定于是否能阻住援敌并歼灭其一部,因此在兵力使用上,应以一部兵力真攻济南,集中最大兵力于阻援与打援方向。整个攻济打援战役由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统一指挥,攻城部队统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策应华东野战军的攻济作战,中央军委确定中原野战军继续集结于豫西地区休整,待敌人在济南、徐州吃紧,第3、第16兵团被迫增援时,歼击其一部,使其不能东进参战。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野战军前委经过认真讨论,最后定下了以攻占济南为唯一目的,并求歼援敌之一部的战役决心。

做为“野望”的忠实玩家,笔者对光荣公司的“野望”系列一直十分喜爱,从《霸王传》到《天翔记》再到《将星录》,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就在《将星录》热潮将过的时候,沉寂了一段的光荣又于1999年春推出了新一代的“信长的野望”系列—— 《烈风传》。

记得1998年初,《信长的野望Ⅶ——将星录》的发行曾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精致的画面和全新的界面设计使光荣的策略游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成吉思汗Ⅳ》基本上传承了这一模式,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成吉思汗Ⅳ》就是《文明》式的《将星录》,而今天的《烈风传》更是比《将星录》多了一分随意感。不过《烈风传》取消了象《天翔记》中那样的“培养”设定,笔者认为这未偿不是光荣的一招错棋。《天翔记》之所以被许多玩家称为“野望”系列中的顶峰之作,除了出场武将人数的众多和版图的辽阔外,“培养”这一功能也是恹倦战争的玩家的另一种玩法,看着历史上出色的武将在自己的鼠标下成长起来,未尝不是另一种满足感。

一、游戏设定

《烈风传》在最初开始游戏时只有三个剧本可选,即风云桶狭间(1560年5月)、信长包围纲(1570年9月)、本能寺事变(1582年10月),但当以任一剧本统一日本,看完剧终动画后,再返回初期设定,就会发现出现一个新剧本——“信长元服”,时间大概在1546年3月,这一剧本包含许多“桶狭间合战”剧本所见不到的早期优秀人物。如斋藤道三、岛津贵久、织田信秀、陶晴贤等名将。

在武将设定中,出现以前没有的“采配、素性”两项,经笔者研究发现,“兵装品”可以提高“采配”值,而“采配”值高的武将在拼杀中,兵力减员数比“采配” 值低的武将少,所以可理解“采配”为“抵抗力”。“素性”则表示武将间的亲子关系。在武将“忠诚”值设定上,《烈风传》显得并不重要,忠诚低的武将“出走”是随机的,只要他不在前线的城里呆着无事可干,就不会出什么意外。

关于官职,信长只要攻下“室町御所”城并入住,一月后就会得到“征夷大将军”之职。而官位则可以不断向朝延献上金钱,不断申请就可以得到。

《烈风传》为每个大名设了一项威信值,每打一次胜仗长1-2点,每占领一座城池、每发生一次历史事件、每成功一次外交任务等都会提高威信值,反之就会降低威信值。威信值直接影响大名的声誉,在外交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烈风传》采用超大鸟瞰图作为主地图,其尺寸约为七代的两倍。与以往不同的是,国界线将日本分为64个传统小国,如尾张、美浓等。每个国家的都城由游戏设定,控制范围为4x4面积。其他支城的控制范围为3x3面积,玩家可随意建造,但总数不超过四个。同时,只有拥有都城的群雄才可以当大名,只拥有几座支城的在游戏中称为几个“独立势力”,这使游戏很好地解决了“多城池”与“少君主”的矛盾。独立势力之间各自为政,互无关联。在笔者看来,他们的“命令”只有三条:登录武将、抵御进攻和归附周围强大势力。

二、命令介绍

《烈风传》采用视窗模式,在命令行中有以下九类命令:

1军团命令——作战的命令被赋予新的作用,由于游戏取消了运输单位,此命令便有了运输功能。即能行军打仗,又能护送粮草,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只有在军团的保护下,物资转运才会能更安全吧。

2内政命令——内政开发更强调大规模协作,同时派出的内政官可多达十人,其中若只有一人有农业特技(全农业=1),就无法开垦二级农田,全建筑、全商业也同样如此。因此,即使你拥有象羽柴秀吉那样的全能型选手,如果没有协作人的话也会孤掌难鸣。在《烈风传》中,还会随机出现几种事件,一种是“铁炮冶作者的召集”,可以在其领域内开发“锻冶”,每月会有一定的铁炮收入;一种是属下有智谋和政治值都很高的僧侣建议开发“乐市”,每月会有500兵的增加。还有一种是“水军”级别高的武将会建议制造铁甲船,大约需金5000,这可是好东西,在水域上,一千左右的兵力抵抗七、八千的兵力不是什么难事。另外,只要满足特定条件,还会有许多著名历史事件发生。例如木下秀吉在升为部将后,会更名为羽柴秀吉;当用信长攻下稻叶山城并入住第二个月时,会更名为岐阜城;同样用信长攻下颧音寺城后,并有两万以上的金钱,会在第二年一月有工匠来建议重新筑城,并在第三年一月建成,更名为安土城。

3建设命令——筑城:建造支城,进展速度视“全建设”而定,一般为4-12月;改修:提高城的防御度。支城最大防御度80,都城多为100或120。月山福田、小谷城为140,春日山城、小田原城、安土城为160;治水:只要“全建设”够高,一次作业可修很长一段堤。如果不修堤坝可能会影响三级农田的开垦;造道:终于可以随心所欲的修路了!冲这一点,就要和《将星录》 说再见了。

4谋略命令——内应:使武将投入我方;谋叛:使武将在战场上反叛,投入我方;流言:降低武将忠诚度(内应有时也会起同样效果);变心:使武将造反;暗杀:顾名思义,但不易成功;工作:降低城防度。另外,此款游戏没有忍者单位,谋略的成功与否只出现画面,没有显示人物移动。因此对于路途遥远的任务,忍者要消失几个月,不要认为他失踪了。

5外交命令——同盟:大名之间的同盟,但无法附加条件,全凭关系好坏;婚姻:政治婚姻当时十分流行,因此游戏中也有所体现,不同的是,游戏会有所选择的为你找女婿,而不是统统嫁给大名。例如,若要织田五德与德川家康通婚,游戏会按史实把她嫁给松平信康,而不是他父亲德川家康;取入:收编独立势力;劝告:劝大名投降;贡物:向大名进贡礼品;手切:撕毁同盟;援军:约盟友共同进攻或危急时向盟友求援。

6朝廷工作——《烈风传》中的朝廷工作难度加大了不少,使得原本就无关紧要的事更加无人问津了。游戏中钱不好赚,即使是信长本人向朝廷进献10000黄金,也不过才长52点信赖度,而一个小小的纵五位官也要降100个信赖度,不知是不是天皇穷疯了。

官位:要官的命令;敕许:因天皇的允许而师出有名;讨伐:由天皇下讨伐令;朝敌: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大名列为朝延的敌人,这时他周围的势力就会不断进攻他,如果自己掌握一方的大名被列为“朝敌”,则可以不断向朝延进贡,以要求赦免;赦免:取消朝敌;推举:提高友好大名的朝廷信赖度,看来日本的“刘备”也会被“曹操”推荐给“献帝”;献上:不管舍得舍不得,反正要给;谗言:降低敌对大名的朝廷信赖度。

7移动命令——移动单位也被取消了,我认为这点很好,少了那些麻烦的“自由人”,地图会显得干净点,操作也会简练点。

8城——登用:登录在野武将;买卖:添置马匹、枪支;委任:这一项设计得不太成功,不仅目标不明确,而且让人没有安全感。

9大名——隐居:退隐山林;绿组:把女儿嫁给手下武将,使其成为一门众( 血缘武将);养子:把原服前(未成年)武将收为养子,但要改随大名姓;赏罚:奖赏或没收宝物,游戏中的宝物不计其数,用处却不大;追放:让看不顺眼的人离你而去。

三、作战准备

1武将情报:

忠诚度:武将对大名的忠诚度一般不高,而且很难长,但不必担心,即使是50 的忠诚度,一般也不会被别人拉走,因为登录他人的武将实在不易;功勋:999的最高值使武将更有培养余地。初出茅庐的武将为足轻头,代500兵。功勋100为侍大将,带60 0兵。功勋300为部将,带700兵。功勋600为家老,带800兵。功勋999为宿老,带900兵。大名带1000兵,投降武将功勋减半;士官:为大名服役年数;政治力:从事政治的能力;战斗力:武将的武勇程度,不知为何,《烈风传》把许多人的武力降低了一个档次;采配(统御力):此项参数特别重要,是防御力的决定因素,采配大于95的人便可称天下无敌了;智谋:使用计谋的成功率;三段:连续射击两次的技巧,高人也可连射三次,如织田信长和明智光秀;炮烙:利于火攻的技巧;骑铁:铁枪加骑兵;骑突:骑兵必备的突击技巧。

2阵形简介:游戏中共设置了8个阵形:

——————————————————————

名称 攻/防 移动 得意(克) 苦手(惧)

——————————————————————

鹤翼 4/1 0 偃月、衡扼 锋矢、长蛇

鱼鳞 2/3 1 长蛇 偃月

雁行 1/1 5 方圆 锋矢

偃月 1/4 0 鱼鳞 鹤翼

衡扼 3/2 0 锋矢 鹤翼

长蛇 1/2 3 鹤翼 鱼鳞

锋矢 5/1 0 鹤翼、雁行 衡扼、方圆

方圆 0/5 0 锋矢 雁行

——————————————————————

在武将情报图表中,阵形图形带颜色的为武将所会用的。在对阵中,只有总大将能用“早马”中的“阵替”来使用其所会的阵形,其余四位副将用“方针”中的“参阵” 来执行,“行动力”、“攻击力”、“防御力”分别用星星来表示级别。打起来,进则齐攻,退则齐守,画面做得很是好看。

四、作战

1作战命令

计略(后五项只有军师能用)——混乱:让敌部队混乱;挑衅:引敌人追你而来;放火:点火吧!烧死他们;士气:增长士气;伪传令:让敌人部队撤退;同士讨:两个相邻敌人互相残杀;反间:使敌人部队不执行命令;妨害:使敌人部队不使计谋。

早马(只有主帅能使用)——替阵:更换阵形;一喝:使混乱的部队清醒;劝告:劝君撤退;鼓舞:增长士气;出阵:派增援部队;诱降:劝君投降。

工作——栅栏:利于防守;土手:垫高一截,以便**;破坏:从内而外打开城门;越壁:**。

武装——步兵的装备:足轻、弓兵、枪兵。枪兵对付马队较有效。

方针——在攻城时对部队进行攻防委任。

2战场

战场分为大、中、小三种,视进攻部队数目而定——5人以下为小场景,12人以下为中场景,12人以上为大场景。小场景作战时,武将各自独立,进攻以“一齐”最为有利,威力大且敌不反击;中场景作战时,主将可以布阵,五人为一阵,中途随时换阵且不影响主将移动;大场景作战时,由一员主将和三员副将同时带领四个阵形,其中主将有一结界,凡走出结界的将领将不受你控制。

3攻城战

城门耐久度与城的防御度有关,支城一般为34左右,都城为190-250之间。笔者认为,此款游戏的“城防度”参数比以往任何先作都重要——安土城若有160的城防度,攻城时会连城门都开不完,**又要损兵折将,根本接近不了主帅。

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军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战国时代,在楚国,军队被分为上军、中军和下军,其中名义上地位最高的是上军,上军主帅一般由令尹充当,具有节制全军的力量。但是在君主亲自出阵之时,真正的精锐部队位于中军,这里是王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