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庆帝武功盖世却迟迟不统一天下,这是为何?

游戏攻略08

《庆余年》中庆帝武功盖世却迟迟不统一天下,这是为何?,第1张

《庆余年》中庆帝武功盖世却迟迟不统一天下,这是为何?
导读:"大宗师这种东西,用来乱国可以,却不能用来征国与建国。"二十多年前,叶轻眉从东夷城来到庆国,以一己之力创建了叶家,监察院等诸多强大的势力,又提供了许多超越时代的知识和技术,以此替庆国打下了一个极其浑厚的基础。二十多年中,身为帝王的庆帝从未辜

"大宗师这种东西,用来乱国可以,却不能用来征国与建国。"

二十多年前,叶轻眉从东夷城来到庆国,以一己之力创建了叶家,监察院等诸多强大的势力,又提供了许多超越时代的知识和技术,以此替庆国打下了一个极其浑厚的基础。

二十多年中,身为帝王的庆帝从未辜负叶轻眉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将庆国发展成了一个他国难以撼动的庞然大物。

然而,南庆国力如此强盛,为什么在多年间庆帝都没有出兵去讨伐其他国家,完成他一统天下的大业呢?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顾忌大宗师的存在。

"一位大宗师,如果发起疯来。便拥有了足以动摇朝廷统治的能力。"

庆余年中的四大宗师,他们的武道境界远远超出常人想象,甚至是超出了人类的范畴,以至于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做到以一己之力去对抗整个国家机器

但要知道,拥有这样恐怖力量的,传说中的存在,国足足有两位,比起其他国家来说,庆国拥有的是压倒性的优势。

因此,大宗师的存在,只是庆帝不出手的部分原因。

除此之外,庆帝在多年间选择积聚南庆力量的理由还有三个。

第一,在叶轻眉死后,庆国内部局势不稳。

叶轻眉给庆国留下了宝贵财富的同时,也在人民中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叶轻眉死后,她一手创立的叶家陷入混乱,庆帝需要花费时间将其收纳归于内库,而朝堂内部诸如陈萍萍,范建等一脉人,也因为她死去的缘故势要找出杀害她的凶手,导致民众,权贵阶层皆处于动荡的状态。

陈萍萍和范建甚至为此将京都血洗了一遍。在庆余年手游中,少侠们就可以找到关于当年往事的更多细节。

第二,庆帝没有能够继承大统的合适人选。

虽然大宗师只是部分原因,但庆帝仍然忌惮于他们的存在。

尤其是,如果庆帝成功一统天下之后,大宗师仍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么统一后的庆国势必会面对着随时分崩离析的问题。

并且,如何协调合并后的诸多国家,如何将各地文化相互融合,如何收服民心,这些都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庆帝当时并没有一个足够承担起这一切的继承人,因此在累积能量的二十年间,他还在诸子夺嫡的凶险过程中袖手旁观,为的就是从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更重要的是,庆帝一直畏惧着五竹和那个神秘箱子的存在。

当年跟随叶轻眉从神庙中走出的这位最古老的神庙使者,身上蕴藏着令四大宗师都深深忌惮着的可怕力量。

尤其比起叶流云,苦荷,四顾剑来说,五竹身上没有庞大的家族作为负累,之前约束着他的是叶轻眉,之后保证他不发疯的则是范闲

但凡叶轻眉死亡的真相暴露,或者范闲出现什么三长两短,庆帝很难保证自己能够在发了疯的五竹手下存活下来。

更遑论会不会哪一天,那个神秘的箱子突然出现,从哪里突然迸出一朵摄人的火花,夺走他的性命。

为此,庆帝在多年间禁闭于厚重的宫墙之中,甚至想方设法与那个虚无缥缈的神庙联系上,只为了想要令五竹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如果老五不再踏足人世间,该有多好。"

对于庆帝来说,行踪莫测的五竹存在于世间一日,对他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

除非保证五竹无法出手,或者他有十足的把握,不然他是无法轻易出兵去完成他的宏图大业的。在庆余年手游中,对于庆帝的想法我们会了解得更为透彻。

一直在打

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至显庆二年(657年) 唐与突厥战争

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 突厥攻唐凉州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三月 唐击突厥石州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 唐击突厥雁门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 唐李叔良击突厥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八月至九月 突厥攻唐代州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九月 唐杨师道击突厥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三月 突厥与高开道、苑君璋合兵攻打雁门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四月 突厥攻唐新城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五月 唐击突厥忻州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至贞观九年(635年)五月 唐与吐谷浑的战争

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 唐李长卿击吐谷浑之战

武德五年(622年)八月 吐谷浑攻唐岷州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八月至九月 唐击突厥汾州、三观山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 突厥攻扰唐边之战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 唐与吐蕃战争

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 岷州之战

唐武德七年(624年)二月至五月 唐平蜀中僚人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六月 唐平泷、扶二州僚人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六至七月 唐蒋善合击吐谷浑之战

唐武德七年(624年)八月 五陇坂之战

唐武德八年(625年)四月 唐击睦伽陀所引突厥军凉州之战

唐武德八年(625年)六月 唐反击突厥的作战

唐武德八年(625年)七月 唐击睦伽陀且渠川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三月 唐平眉州山僚叛乱

唐武德九年(626年)三月 唐击突厥凉州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四月 唐与突厥硖石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七月 唐柴绍击突厥秦州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八月 泾阳之战

唐贞观二年(628年)正月 唐退吐谷浑岷州之战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 唐击突厥河西之战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 唐灭北突厥之战

唐贞观五年(631年)四月 唐平斛薛部叛乱

唐贞观五年(631年) 冯盎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六年(632年)正月 唐平静州僚人叛乱

唐贞观六年(632年)三月 吐谷浑攻兰州之战

唐贞观七年(633年) 牛进达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七年(633年)至八年 张士贵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八年(634年)六月 唐段志玄击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九年(635年) 唐击党项羌之战

唐贞观九年(635年)闰四月 唐击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 齐善行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 霸州山僚叛乱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至九月 松州之战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 唐灭高昌之战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二月 唐击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 唐击西突厥伊州之战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九月 唐击焉耆之战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至高宗总章元年(668年) 唐与高丽战争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 唐太宗攻高丽之战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 唐灭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唐攻龟兹之战

唐永微二年(651年)七月至三年 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反唐之战

唐显庆元年(656年)八月 唐程知节击西突厥之战

唐显庆二年(657年)闰正月 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显庆四年(659年) 乌海东岱之战

唐显庆五年(660年) 唐灭百济之战

唐显庆五年(660年)至光启年间(885—887年) 唐与契丹、奚等之战

唐龙朔元年(661年)至二年 平壤之战

唐龙朔二年(662年)三月 唐与铁勒天山之战

唐龙朔三年(663年)八月 唐倭白村江之战

唐乾封元年(666年)至总章元年(668年) 唐灭高丽之战

唐总章三年(咸亨元年,670年)四月至八月 唐与吐蕃大非川之战

唐咸亨元年(670年)至仪凤元年(676年) 唐与新罗战争

唐上元三年至仪凤二年(676年—677年) 吐蕃攻扰鄙、廓、河、芳、叠等州 唐仪凤三年(678年)正月至九月 唐与吐蕃青海之战

唐调露元年(679年) 裴行俭破西突厥之战

唐调露元年(6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 唐与突厥朔州、黑山之战

唐调露二年(永隆元年,680年) 唐击吐蕃河源之战

唐永隆二年(开耀元年,681年)五月 唐击吐善良非川之战

唐永隆二年(681年) 裴行俭攻伏念之战

唐永淳元年(682年) 唐与突厥云州之战

唐水淳元年(682年) 唐娄师德击吐蕃河源之战

唐永淳元年(682年)至永昌元年(689年) 骨笃禄攻唐之战

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九月 唐与突厥两井之战

唐永昌元年(689年)七月 唐与吐蕃寅识迦河之战

唐长寿元年(692年)十月 唐破吐蕃安西之战

唐延载元年(694年)二月 唐击吐蕃冷泉之战

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 唐与吐蕃素罗汗山之战

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至七月 黄麞谷之战

唐武后神功元年(697年)三月 东硖石谷之战

唐久视元年(700年)闰七月 唐破吐蕃凉州之战

唐长安二年(702年)十月 吐蕃攻茂州之战

唐景云三年(712年) 唐奚冷陉之战

唐开元二年(714年)七月 唐与契丹滦水谷之战

唐开元二年(714年)八月至十月 唐破吐蕃武街之战

唐开元四年(716年)二月 唐破吐蕃松州之战

唐开元十年(722年)九月 唐援小勃律击吐蕃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 唐破吐蕃青海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九月 吐蕃攻唐瓜州、长乐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十月 唐与吐蕃瓜州之战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 唐破吐蕃渴波谷之战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八月 唐破吐蕃祁连城之战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 唐袭吐蕃大同军之战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 唐与吐蕃石堡城之战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六月至二十年三月 唐攻契丹之战

唐天宝六载(747年)七月 唐与吐蕃积石军之战

唐天宝六载(747年)七月 唐击小勃律之战

唐天宝七载(748年)十二月 唐与吐蕃青海之战

唐天宝八载(749年)六月 唐与吐蕃石堡城之战

唐天宝九载(750年) 唐破吐蕃树墩城之战

唐天宝九载(750年) 唐破石国之战

唐天宝年间至唐末(750—875年) 唐与南诏战争

唐天宝九载(750年) 南诏攻云南之战

唐天宝十载(751年)四月 唐与南诏泸水之战

唐天宝十载(751年)七月 唐与大食怛罗斯之战

唐天宝十载(751年)九月 唐与契丹土护真水之战

唐天宝十二载(753年)八月 唐收复九曲之战

唐天宝十二载(753年) 唐击大勃律之战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六月 唐与南诏太和城之战

唐至德元载(756年)九月 南诏攻剑南之战

唐至德元载(756年)至大历年间(766—779年) 吐蕃入侵河西陇右

唐广德元年(763年)八月至十月 吐蕃入侵长安

唐广德二年(764年)八月至十月 唐吐邠州之战

唐永泰元年(765年)九月至十月 奉天、灵台之战

唐大历八年(767年)九月 唐吐灵州之战

唐大历八年(773年)八月至十月 唐吐灵、宜、盐、百之战

唐大历十年(775年)九月 唐吐义宁之战

唐大历十三年(778年)正月 唐回阳曲、羊武谷之战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 剑南、西川之战

唐贞元二年(786年)八月至十二月 唐吐汧城之战

唐贞元二年(786年)八月至十二月 吐蕃入侵陇州

唐贞元十年(794年) 南诏吐蕃神川之战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至十二月 维州之战

唐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 唐破吐番维州之战

唐太和三年(829年)十一月 南诏入侵东西川之战

唐太和五年(831年)九月 牛李维州事件

唐会昌二年(842年)八月至会昌三年(843年)正月 唐破回鹘乌介可汗之战

唐大中五年(851年)至咸通七年(866年) 张义潮收复河西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至咸通四年(863年) 交趾之战

唐咸通十年(869年)十月至十一年(870年)二月 成都之战

唐朝前期,国力鼎盛。涌现出来的良将名臣无数,大多数对外战争都能取得胜利,而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则是衰落的导火索,当时唐朝对外征战的主要对手都是少数民族,除了黑衣大食。而与黑衣大食的恒罗斯之战更是让都护府精锐损失殆尽。最大的敌人就是吐蕃,与吐蕃的战争基本贯穿了唐的整个历史。

  我重点说一下洪承畴吧!

  A)洪承畴 剿义军

  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是洪承畴没有,他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仅剿匪,且并“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贼军”多达数万,这也是洪承畴出现在每本历史书上都是“反动人物”的原因。其实如果读过明末“贼军”史就不难发现,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由此可见,洪承畴在这方面是颇有先见之明的。

  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崇祯四年(1633年),三边总督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崇祯五年(1632年)春天,一股农民军由于顶不住官军的压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亲赴庆阳,指挥会战。双方在西澳激战数十次,农民军损失惨重,首领杜三、杨老柴被斩杀。此战一扫多年官军之颓气,被朝廷称为“西澳大捷”。

  各部义军先后东进,崇祯四年(1631年)至六年(1633年),活动中心移至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

  崇祯六年(1633年)冬,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24营10余万人突破官军包围,经渑池县突破黄河防线,转进至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明军不得不分兵把守要隘,穷于追剿,陷入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困境。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等地,被迫转入西部山区。

  明廷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崇祯七年(1634),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官军,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义军。义军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

  明·崇祯七年(1634年)十二月,明思宗朱由检撤陈奇瑜,洪承畴仍任陕西三边总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当时农民军聚集在陕西的有20余万人,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及其部属李自成的力量最为强大。洪承畴命总兵贺人龙、左光先出兵夹击,义军突围东走,转进灵宝、汜水(均在河南)。

  崇祯八年(1635年)一月,洪承畴率主力出潼关,在河南信阳大会诸将,准备对起义军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义军于崇祯八年初,分三路分进:一部西返陕西,一部北进山西,一部东入凤阳,焚毁皇陵。洪承畴军三月间至河南时,义军已大部又集中于陕西。洪承畴匆匆回军关内。李自成在宁州、真宁两歼官军,破咸阳,逼西安。高迎祥、张献忠等乘官军被牵制于陕之机,三度进入河南。

  明廷认识到在义军流动作战情况下,全面围剿,势难成功,又改用分区负责,重点进攻的方针。崇祯八年(1635) 八月,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督,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各自负责,相互协同。当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张献忠在河南连续失败,兵力损失过半,残部再返陕西。此时,李自成在兴平等地亦多次失利。

  明廷为加强陕西攻势,令孙传庭全力进攻汉中的高、张各部,令洪承畴专力进攻陕北的李自成等部。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农民军,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3个月。高迎祥率部从陕西汉中突围,遭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在整厔(今陕西周至)被洪承畴俘虏,并将其解京磔死。高迎祥余部走归李自成,起义军推戴李自成为闯王。

  此时,清军入边,破昌平等16城,朱由检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中原压力减轻。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沿江东进,分散活动于蕲州、霍山一带。

  崇祯十年(1637年),朱由检再命熊文灿为五省总理,增派禁军1200人,组织新的围剿。李自成进军四川,一度破城l0余座,并攻克甘肃的宁州、羌州,入七盘关,但在十一年(1638年)返陕时,在洮河一带遭洪承畴及孙传庭军袭击,败走岷州。与此同时,张献忠在南阳亦为左良玉军击败,负伤退谷城。熊文灿遂改围剿为招抚。刘国能、张天琳、张献忠、罗汝才先后降明或就抚。李自成率残部活动于川陕边境山区。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陕西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部在流窜途中,被洪承畴令总兵马科、左光先领兵截击。李自成回师转东,洪承畴又令曹变蛟潼关设伏邀击,李自成大败,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洪承畴治军有方,镇压农民起义连连胜利,俘杀高迎祥,又多次打败李自成,统治阶级内部颂声大起,称洪承畴的军队为“洪军”。在取得一定战果之后,洪承畴向崇祯皇帝上书请求留饷银20万两,一部份作军费,一部份赈济贫民。

  由此可见,洪承畴打仗确实是很疯的!

  其余的那些历史人物,大家说的都不错!

  吴三桂:还不如洪承畴呢主动勾结清朝虽然是事出有因但是也是罪在千秋的。

  袁崇焕:传说中的一代名将,但是我觉得他的能力成不上出类拔萃,不过明末武将普遍白痴的情形下,也算难得。

  崇祯皇帝朱由检:可怜的孩子,谁让你接了这样的一个烂摊子?能力不高,亡国几乎必然

  周皇后:一个正常的,没有眼光的皇后,是中国诸多皇后中再正常不过的一位

  太监王承恩: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魏忠贤,鱼朝恩,刘瑾在他身上附体!

  江南名妓陈圆圆 :一个无奈的人,没有她的责任,她也就是一个花瓶不能按照女中豪杰来要求她。一个小妓女,能做什么?

  b)清廷:

  皇太极:颇有权势的皇帝,一个不错的准开国君主

  多尔衮:潜在的开国君主,

  孝庄皇后 :优秀的皇后

  c)起义军:

  李自成:地球很危险,快回火星吧。起义和争霸天下很危险,你最好还是回家种地吧

公元前135年2月,闽越国攻南越国。遣大行王恢将兵出豫章郡,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郡击之,未到闽越人杀其王邹郢降,兵还。12月,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郡,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郡。

公元前134年7月,李广、程不识军罢,归长安。

公元前133年7月,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将三十万众屯马邑谷,诱致单于,欲袭击之。单于入塞,觉之,走出。

公元前129年2月,匈奴入上谷郡,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郡,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郡,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郡,咸击匈奴。卫青至龙城,斩首七百级。李广、公孙敖失师而还,公孙贺无所得。8月,匈奴盗边,遣将军韩安国屯渔阳郡。

公元前128年8月,匈奴入辽西郡,杀太守,入渔阳郡,雁门郡,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遣将军卫青出雁门郡、将军李息出代郡,获首虏数千级。

公元前127年2月,匈奴入上谷郡,渔阳郡,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李息出代郡击匈奴,令车骑将军卫青出云中郡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收河南地。

公元前126年5月,匈奴入代郡,杀太守,入雁门郡,杀略千余人。

公元前125年5月,匈奴入代郡、定襄郡、上郡,杀略数千人。

公元前124年2月,汉令车骑将军卫青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郡。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郡,咸击匈奴,获首虏万五千级。8月,匈奴入代郡,杀都尉。

公元前123年3月,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出定襄郡,斩首三千余级。还,休士马于定襄郡、云中郡、雁门郡。5月,卫青复将六将军绝幕,大克获,斩首虏万余人。前将军赵信军败,降匈奴。右将军苏建军没,独身脱还。

公元前122年6月,匈奴入上谷郡,杀数百人。

公元前121年4月,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郡,至皋兰,斩首八千余级。5月,将军霍去病,公孙敖出北地郡二千余里,过居延,斩首虏三万余级。匈奴入雁门郡,杀略数百人。遣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皆出右北平郡。李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及公孙敖,张骞皆后期。8月,匈奴混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骠骑将军霍去病迎之,斩其欲亡者八千人。

公元前120年8月,匈奴入右北平郡、定襄郡,杀略千余人。减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戍卒半。

公元前119年5月,大将军卫青将四将军出定襄郡,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郡,各将五万骑,步兵数十万。卫青至幕北围单于,斩首万九千级,至赵信城乃还。霍去病与左贤王战,斩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前将军李广,后将军赵食其皆后期。

公元前112年3月,天子遣韩千秋、缪乐将二千人伐南越。4月,南越王丞相吕嘉反,杀汉使者及南越王及王太后,遂以兵击韩千秋等,灭之。8月,汉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郡,下湟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郡,下浈水,皆将罪人、江淮以南楼船十万人,击南越。10月,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攻故安、围狍旱。匈奴入五原郡,杀太守。11月,汉发陇西郡、天水郡、安定郡骑士及中尉,河南郡、河内郡卒十万人,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征西羌,平之。

公元前111年1月,南越国破。中郎将郭昌征西南夷,平之。8月,东越王邹余善反,攻杀汉将吏。汉遣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郡,横海将军韩说、中尉王温舒出会稽郡,咸击东越国。汉又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匈河将军赵破奴出令居,皆二千余里,击匈奴,不见虏而还。

公元前110年1月,东越国杀其王邹余善降汉。

公元前109年5月,朝鲜王卫右渠攻杀辽东郡都尉,乃募天下死罪击朝鲜。8月,遣楼船将军杨仆自齐地浮海,左将军荀彘自辽东郡将应募罪人,咸击朝鲜。汉又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郡、蜀郡兵平西南夷未服者。

公元前108年7月,朝鲜斩其王卫右渠降汉。8月,武都郡氐人反,汉兵击定之,令分徙酒泉郡。9月,赵破奴率轻骑七百人破楼兰、车师。

公元前107年8月,匈奴寇边,遣拔胡将军郭昌屯朔方郡。

公元前105年4月,益州郡昆明夷反,赦京师亡命令从军,遣拔胡将军郭昌将以击之。

公元前104年9月,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大宛。

公元前103年7月,李广利兵败,引兵留敦煌郡。8月,遣浚稽将军赵破奴将二万骑出朔方郡击匈奴,军没。

公元前102年5月,游击将军韩说将兵屯五原郡塞外列城。8月,匈奴入定襄郡、云中郡,杀略数千人,右入张掖郡、酒泉郡,杀都尉。天子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六万人益李广利以伐大宛。又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郡、张掖郡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郡。

公元前101年2月,贰师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归长安。

公元前100年8月,汉发谪戍屯五原郡。

公元前99年6月,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出酒泉郡,与匈奴右贤王战与天山,斩首虏万余级。又遣因于将军公孙敖出西河郡,与强弩都尉路博德会涿邪山,无所得。骑都尉李陵将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与单于战,斩首虏万余级,李陵兵败,降匈奴。

公元前98年8月,匈奴入雁门郡,太守坐畏懦弃市。

公元前97年2月,天子欲救李陵归汉,乃发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郡,因于将军公孙敖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郡,游击将军韩说步兵三万人出五原郡,强弩都尉路博德将步兵万余人与贰师将军会。李广利、路博德与单于战余吾水上连日,斩首虏数万,单于不利,引去。公孙敖与左贤王战,公孙敖不利,引还。韩说无所得。

公元前91年10月,匈奴入上谷郡、五原郡,杀略吏民。

公元前90年2月,匈奴入五原郡,酒泉郡,杀两都尉。3月,汉遣匈奴降者介和王将楼兰等六国兵击车师,车师降服,臣属汉。4月,汉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七万骑出五原郡,御史大夫商丘成将三万骑出西河郡,重合侯马通将四万骑出酒泉郡。商丘成至浚稽山,多斩首。马通至天山,虏引去。皆引兵还。9月,李广利败,降匈奴。

刘弗陵时:

{}内代表地名,[]内代表爵名,()内代表官名

公元前87年11月,匈奴入{朔方郡},杀略吏民。汉发军屯{西河郡},(左将军)上官桀行北边。

公元前86年5月,{益州郡}{廉头}、{姑缯}民反,杀长吏。{爿羊柯郡}{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凡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吕破胡募 吏民及发{犍为郡}、{蜀郡}奔命万余人击{益州郡}、{爿羊柯郡},大破之。

公元前85年11月,发习战射士至{朔方郡},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

公元前83年8月,匈奴入{代郡},杀{代郡}(都尉)。10月,{姑缯}、{叶榆}复反,汉遣(水衡都尉)吕破胡将郡兵击之。吕破胡不进,蛮夷遂 杀{益州郡}(太守),乘胜与吕破胡战,士战及溺死者四千余人。11月,遣(大鸿胪)田广明击{益州郡},斩首捕虏二万余人,获畜产五万余 头。

公元前82年8月,复遣(大鸿胪)田广明、(军正)王平并进,击{益州郡},大破之,斩首捕虏三万余人,获畜产五万余头。9月,匈奴发左右 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匈奴见[瓯脱王]在汉,恐以为便道击之,即西北 远去,不敢南逐水草,发人民屯瓯脱。

公元前81年,匈奴复遣九千骑屯{受降城}以备汉,北桥{余吾},令可度,以备奔走。

公元前80年4月,{武都郡}氐人反,遣(执金吾)马适建、[龙额侯]韩增、(大鸿胪)田广明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太常)徒, 皆免刑,击定之。8月,匈奴单于使[犁于王]窥边,言{酒泉郡}、{张掖郡}兵益弱,出兵试击,冀可复得其地。时汉先得降者,闻其计,天子诏 边警备。后无几,[右贤王]、[犁于王]率四千骑分三队,入{日勒}、{屋兰}、{番和}。{张掖郡}(太守)、(属国都尉)发兵击,大破之,得 脱者数百人。(属国千长)[义渠王]骑士射杀犁于王。

公元前79年,匈奴三千骑入{五原郡},略杀数千人。后数万骑南旁塞猎,行攻塞外亭障,略吏民去。傅介子于龟兹国中斩杀匈奴使者。

公元前78年12月,汉以(中郎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卫尉),将北边七郡,郡二千骑凡二万骑出{辽东郡}击匈奴,匈奴闻汉兵至,引去 。乌桓时新中匈奴兵,范明友乘乌桓敝,击之,斩首六千余级,获三王首。

公元前77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楼兰王。介子与士卒俱赁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不意亲介 子,介子佯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 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 交胸 ,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介 子遂斩王安归首,驰传至阙,悬首北阙下。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赐以宫女为夫人,备车骑辎重,(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率白官送至横门外,祖而遣之。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 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镇抚之。

公元前76年7月,发{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至北军,屯{辽东郡}。

公元前75年3月,乌桓犯塞,遣(度辽将军)(卫尉)范明友击之。10月,乌桓复犯塞,复遣(度辽将军)(卫尉)范明友击之。

公元前74年2月,汉遣(水衡都尉)赵充国击匈奴,获[西祁王]。

刘病己时:

公元前72年9月,大发兴调关东轻车锐卒,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云中郡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及度辽将军卫尉范明友,前将军韩增凡五将军,兵十六万骑。校尉常惠持节入乌孙,护乌孙兵。

公元前71年2月,五将军师发长安,击匈奴。田广明将四万余骑出西河郡,范明友将三万余骑出张掖郡,韩增将三万余骑出云中郡,赵充国将三万余骑出酒泉郡,田顺将三万余骑出五原郡,校尉常惠使护发兵乌孙西域,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咸击匈奴。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是以五将少所得。范明友出塞一千二百余里,至蒲离候水,斩首捕虏七百余级,卤获马、羊、牛万余。韩增出塞一千二百余里,至乌员,斩首捕虏,至候山百余级,卤马、牛、羊二千余。赵充国兵当与乌孙合击匈奴蒲类泽,乌孙先期至而去,汉兵不与相及,赵充国出塞一千八百余里,西击候山,斩首捕虏,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余级,卤马、羊、牛七千余。此三将闻虏已引去,皆不至期还。田广明出塞一千六百余里,至鸡秩山,斩首捕虏十九级,获牛、马、羊百余。逢汉使匈奴还者冉弘等,言鸡秩山西有虏众,田广明即戒弘,使言无虏,欲还兵,御史属公孙益寿谏,以为不可。田广明不听,遂引兵还。田顺出塞八百余里,至丹吾余水上,即止兵不进,斩首捕虏一千九百级,卤马、羊、牛七万余,引兵还。校尉常惠与乌孙兵至右谷蠹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于都尉、千长、将以下三万九千余级,虏马、羊、牛、驴、骡、骆驼七十余万。6月,军罢。9月,汉谴常惠持金币赐乌孙贵人有功者。常惠使乌孙还,便宜发诸国兵,合五万人攻龟兹,责以前杀校尉赖丹。龟兹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我无罪。”执姑翼诣常惠,常惠斩之。

公元前70年,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数千人还。

公元前68年2月,匈奴左大且渠与呼卢訾王各将万骑南旁塞猎,相逢俱入,行未到,会三骑亡降汉,言匈奴欲为寇。于是天子诏发骑屯要害处,使大将军军监治众等四人将五千骑,分三队,出塞各数百里,捕得虏数千人而还。时匈奴亡其三骑,不敢入,即引去。匈奴又发两屯各万骑以备汉。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喜将免刑罪人田渠犁积谷,欲以攻车师,至秋收谷,郑吉、司马喜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与所将田士五百人共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王尚在其北石城中,未得。会军食尽,郑吉等且罢兵,归渠犁田。收秋毕,复发兵攻车师王于石城。王闻汉兵且至,北走匈奴求救,匈奴未为发兵。王来还,与贵人苏犹议欲降汉,恐不见信。苏犹教王击匈奴边国小蒲类,斩首,略其人民以降郑吉。匈奴闻车师降汉,发兵攻车师。郑吉,司马喜引兵北逢之,匈奴不敢前,郑吉、司马喜即留一候与卒二十人留守王,郑吉、司马喜等引兵归渠犁。车师王恐匈奴兵复至而见杀也,乃轻骑奔乌孙。车师王之走乌孙也,乌孙王留之不遣,遣使上书,愿留车师王,备国有急,可以西道以击匈奴。汉许之。于是汉招故车师太子军宿在焉耆者,立以为王,尽徙车师国民令居渠犁。遂以车师故地与匈奴,匈奴乃另立车师王。

公元前67年,西域城郭共击匈奴,取车师国,得其王及人众而去,单于复以车师王昆弟兜莫为车师王,收其余民东徙,不敢居故地,而汉益遣屯士分田车师地以实之。11月,汉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

公元前66年,匈奴怨诸国共击匈奴,遣左右大将各万骑屯田右地,欲以侵迫西域。

公元前65年,冯奉世以卫侯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修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时匈奴又发兵攻车师城,不能下而去。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与歃盟叛汉,从鄯善以西皆绝不通。冯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即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以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震西域。

公元前64年,匈奴遣左右奥楗各六千骑,与左大将再击汉之田车师城者,不能下。

公元前62年8月,匈奴单于将十万余骑旁塞猎,至符奚庐山,欲入边寇。未至,会其民题除渠堂忘降汉言状,汉以为言兵鹿奚卢侯,而遣后将军赵充国将兵四万余骑屯缘边九郡备虏。9月,单于病呕血,因不敢入,还去,即罢兵。

公元前61年4月,西羌反。汉发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次飞射士,羽林孤儿,胡、越骑,三河郡、颍川郡、沛郡、淮阳郡、汝南郡材官,金城郡、陇西郡、天水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骑士,羌骑诣金城郡。5月,遣后将军赵充国,强弩将军许延寿击西羌。7月,拜酒泉郡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与两将军并进。

公元前60年6月,汉兵凡斩首羌虏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8月,羌虏降服,斩其首恶大豪杨玉、犹非首。9月,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欲降汉,使人与郑吉相闻。郑吉发龟兹诸国五万人迎日逐王,口万二千人,小王、将十二人遂郑吉至河曲,颇有亡者,郑吉追斩之,遂将诣京师。郑吉便宜发诸国兵击破车师兜訾城,车师国尽归汉。10月,匈奴单于遣弟伊酋若王胜之入汉献见,贺正月,始和亲。

公元前59年,珠崖郡三县反。

公元前58年6月,匈奴单于遣弟呼留若王胜之入汉朝见。

公元前56年12月,匈奴呼速累单于厉温敦率众降汉。

公元前54年2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向汉称臣,遣弟右谷蠹王入侍。汉以边塞无寇,减戍卒什二。

公元前53年2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遣子右贤王珠娄渠堂入侍于汉,郅支单于呼屠吾斯亦遣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入侍于汉。12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遣弟左贤王入汉朝贺。

公元前52年5月,汉遣护军都尉禄将兵击定朱崖郡反者。

公元前51年1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款五原塞,愿奉国珍朝汉。2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入汉朝见天子。3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归匈奴。汉遣长乐卫尉高昌侯忠、车骑都尉昌、骑都尉虎将万六千骑送之。匈奴郅支单于呼屠吾斯率众远遁西方,遣使奉献于汉。12月,汉公主刘解忧自乌孙国归汉。

公元前50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匈奴郅支单于呼屠吾斯俱遣使入汉朝献。

公元前49年2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入长安朝见汉天子。3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归匈奴。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