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纳吉生平简介,班纳吉历史评价,班纳吉怎么死的?

游戏攻略04

班纳吉生平简介,班纳吉历史评价,班纳吉怎么死的?,第1张

班纳吉生平简介,班纳吉历史评价,班纳吉怎么死的?
导读: 班纳吉生平简介,班纳吉历史评价,班纳吉怎么死的? 苏伦德拉纳特·班纳吉(SurendranathBanerjea,1848—1925),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早期著名的活动家。他的经历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这是由于他早期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班纳吉生平简介,班纳吉历史评价,班纳吉怎么死的?

苏伦德拉纳特·班纳吉(SurendranathBanerjea,1848—1925),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早期著名的活动家。他的经历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这是由于他早期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作出的贡献非常突出,而在晚年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所起的阻碍作用也比较突出。

班纳吉出生在孟加拉一个婆罗门家庭里,父亲是著名医生,因受当时孟加拉宗教改革思潮的影响,思想比较开通。班纳吉在念完大学后,就被送到英国参加文官考试。他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1871年被任命为孟加拉西尔赫特县的副治安长官。但他的文官生涯并不顺利,不到一年光景便被除名。他又去英国,希望修完法律课程,将来能进入法律界,但被告知,被除名的文官没有资格当法官或律师。这一连串的挫折对年轻的班纳吉是个巨大打击,但也打开了他的心窍。他由沮丧而逐渐醒悟,认识到他所以有这样的遭遇,是因为他是印度人,“是一个没有组织起来,没有公共舆论,在国家管理上没有任何发言权的民族的一员”。他强烈感到,他的遭遇就是印度“人民极端软弱无力的写照”。

回到加尔各答后,他应邀在民族主义者创办的首府学院任英语教授,后改在自由教会学院教英国文学。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孟加拉正处在建立民族主义政治组织阶段。当时孟加拉主要政治组织是1851年建立的“英印协会”。它是自由派地主的组织,成员限于地主、商人,影响不大。1875年阿南达·摩罕·高士建立了“大学生联合会”,开始在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中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班纳吉积极参加这项工作。这时他已站到民族主义立场上。他有爱国主义热情,又是个天才的演说家,在各种集会上,深刻揭露印度人民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所遭受的歧视和屈辱,号召青年们起来争取印度的权利与自由。为了用生动的形象鼓舞青年,他讲述各国人民的斗争史,介绍英雄人物的事迹,最常讲的是意大利民族英雄马志尼。他并不赞成马志尼的革命方法,但认为马志尼的高尚的爱国理想和献身精神是印度青年学习的榜样。他要求青年们学习马志尼的精神,用宪政鼓动的方法,争取印度人应有的权利。他的演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年,在他们心中激起了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这以后,阿南达和他都感到需要有一个新的政治组织来代替原来的“英印协会”,这个组织应该主要反映中产阶级的要求,广泛吸收中产阶级和青年学生参加。1876年,他们共同建立了“印度协会”。

在成立这个新组织的时候,班纳吉希望它成为孟加拉人不分宗教、种姓和社会阶层的大团结的核心。不仅如此,他当时已觉察到实现全印民族主义组织统一的必要性,因而希望把这个组织逐渐变成未来“全印运动的中心”。该组织被命名为“印度协会”用意就在这里。事实上从这时起,班纳吉的视线就不是仅仅集注在孟加拉,而是面向全印了。

为了促进各地区组织之间的联系,他认为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使全印在共同的政治要求下团结起来”。英殖民当局的反动政策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1877年英国当局决定把文官考试的年龄标准由21岁降低到19岁。这是为了进一步剥夺印度人参加考试从而获得文官资格的可能性。印度民族主义者本来就对英国人垄断印度 高级职位很不满意,新决定更引起普遍愤慨。班纳吉决定利用这个时机,发动一场全印规模的政治鼓动,用反对降低文官考试年龄标准这个共同要求来促进印度运动的统一。

1877、1878年他作为“印度协会”的特使先后访问北印度和西、南印度,进行巡回演讲,征集各界人士在请愿书上签名。他去了许多城市,到处受到热烈欢迎。他在各种集会上发表演说,反对新的年龄规定,要求在英国、印度同时举行文官考试,让印度人有更多机会参加国家管理。在他访问之前,印度许多地区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政治集会,所关心的问题还只限于本地区或本教派的个别事情。他的访问像一股强劲的政治旋风,把这些地区都卷到政治斗争的激流中来。这是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政治鼓动,其结果不仅表现在形成了一个代表全民意愿的致英国议会的陈请书,更重要的,它开创了在共同的要求下进行全印政治鼓动的先例,促进了各地区民族主义组织之间的联系。随着他的访问,在北印度许多城市建立了印度协会的分支。印度协会成了跨地区的组织。

1878年殖民当局颁布了两项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法令:武器法和印度语种报刊法。武器法规定禁止印度人获得武器;报刊法规定各种使用印度语言出版的报纸必须交纳巨额保证金,以保证不刊载反 的或带有“教唆”性的材料。这是扼杀民族报刊的反动法律。班纳吉立即领导印度协会开展反对这两项法令的新的政治鼓动,还同来访的“浦那全民大会”的代表一起,召开民族报刊会议,协调应付办法。在共同的斗争中,他进一步看到实现全印民族主义组织联合的必要性。1883年又发生了艾尔伯特法案事件:印度总督会议立法成员艾尔伯特在总督支持下草拟了一项法案,规定欧洲人的案子也可由印度法官审理。这本来是为了用点微小让步平息人民的不满,不料这个法案竟遭到英国人猛烈攻击。结果不但法案受挫,连总督也被迫辞职。印度民族主义者眼睁睁看着发生这种情况,一筹莫展。这件事从反面教育了印度民族主义者,使他们更深切地感到建立全国统一组织的重要性。

班纳吉决心采取坚决步骤来实现这个目标。1883年12月,他以“印度协会”的名义在加尔各答召开了第一次印度国民会议。除孟加拉外,还有北印度许多地区以及孟买、马德拉斯的代表出席。会议通过的决议包括要求让印度人参加国家管理,改革文官考试制度,扩大立法会议,实行地方自治等。这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召开全印性质会议讨论共同的政治经济问题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印度协会”把自己转变为全印组织的最初尝试。

这时,其它地区的民族主义者也在积极筹划建立全印组织。1884年12月,一些民族主义组织活动家在马德拉斯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全印组织。英国退休文官休姆参与了这项活动。休姆担心班纳吉太激进,不让他知道筹划的细节。因此出现了这种情况:当1885年12月国大党在孟买召开成立大会时,“印度协会”等组织召开的第二次印度国民会议也在加尔各答同时开幕。两个会议讨论的内容几乎一样。班纳吉在加尔各答会议结束后立即宣布把自己的会议并入国大党。他这样做是考虑到,第一、国大党包括了全印各地区著名的民族主义活动家,更具有全印性质;第二、国大党有休姆参与领导,便于和英国统治当局建立接触,并争取英国舆论支持。班纳吉这个行动是有全局观点的。他虽未直接参加国大党筹建工作,但所有印度民族主义者都公认,他的活动对全印统一组织的建立作了重大贡献。

国大党成立后,班纳吉成了它的最积极的活动家之一。他出席了第二次国大党年会。从那以后,直到1918年他退出国大党为止,这32年中只有一次年会他没有参加。他是国大党讲坛上最活跃、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1895年、1902年曾两次被选为国大党年会主席。

在国大党成立以前,班纳吉是很重视群众性的政治鼓动的。但在国大党成立后,不那么重视了。他认为国大党既代表全国人民意志,由它通过决议或派代表团提出要求,是最好不过的宪政鼓动方式了。所以自从加入国大党,他先前的锋芒也就不见了。

他的观点和其他国大党***没有不同。他也是英国议会民主的积极崇拜者,也同样认为,印度受英国统治对印度未来的发展有无限好处。他称英国为“自由民族之母”,表示相信她会“允许印度这个孩子享有和英国公民同等的权利”。在国大党极端派十九世纪末提出斯瓦拉吉斗争纲领后,他也赞同把自治作为斗争目标,但一再强调这是遥远将来的事,说“任何企图用革命手段或大规模群众运动方式争取很快达到自治目的的做法都将危害目的本身”。

英国殖民统治者对国大党的决议毫不理睬的态度使班纳吉感到愕然和迷惑不解。特别是寇松担任总督后实行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分割孟加拉,更使他感到惊愕。他认为这是侮辱印度人民的感情,破坏孟加拉的政治发展。所以,当孟加拉人民起来进行反分割斗争时,他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在各种集会上发表演讲,带领群众宣誓抵制英货。1906年4月在巴瑞塞尔举行孟加拉省会议时,他带领会议代表游行,为此还挨了警察的棒击,遭到拘留。这些行动又恢复了他在群众中的威望。然而,当运动继续向前发展时,他就感到格格不入了。

自从反分割运动掀起后,孟加拉极端派就在比·巴尔、奥若宾多·高士领导下发展了自己的力量。在1905年国大党年会期间,极端派举行了自己的会议,决定把孟加拉的运动转变成为全国运动,把抵制英货转变成为普遍抵制即消极抵抗,以促使英殖民政权垮台。孟加拉极端派从1906年起积极贯彻这个方针。班纳吉面对这种形势感到不安。他参加反分割运动的目的就是反分割,并不曾想超越这个范围。所以他竭力劝说群众不要听信极端派的宣传,不要把运动变成反英运动。然而,当他以这种角色出面时,再没有多少人愿意听他的演说了。此后,他公开要求停止运动,并于1907年3月亲率温和派代表团晋见总督,要求制止孟加拉的风暴,并在总督面前指责极端派“行为过激”。这年年底,温和派在国大党苏拉特年会上制造分裂,把极端派从国大党排除出去,他是积极参与筹划者之一。他在群众中的威信从此一落千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班纳吉和其他国大党领袖们一样支持英国作战,希望借此感动英国,换取在印度建立责任 的让步。然而,战争结束后,英国统治者并不打算马上允许印度自治。1918年公布的蒙塔古—切尔姆斯福德改革方案①表明,英国统治者又把印度的自治推向未来,只愿实行局部改革。在如何对待这个改革方案上,国大党内发生了严重分歧。国大党在1916年两派重新统一后,实际上是由蒂拉克掌握领导权。此时蒂拉克的立场已经和温和派相互接近,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蒂拉克和国大党大多数人都认为改革方案是令人失望的,他提出了“响应性合作”即有条件合作的主张。班纳吉和原来温和派中的极少数人如瓦恰、夏斯特里等则完全接受这个方案,主张积极合作促使它的实现。班纳吉认为这个方案表明了英国 真诚希望给予印度自治,“是向着建立责任 目标前进的确定步骤”。他认为蒂拉克等国大党***的主张是破坏这个美好的进程,有碍国家前途。当国大党决定于1918年8月在孟买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对这个方案的正式态度时,班纳吉和与他持有相同观点的少数人决定不参加会议,并于1918年11月在孟买另外召开会议,成立了一个新党——“印度国民自由联盟”。这样,班纳吉就正式退出了他一生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大党。

当班纳吉的党根据改革法宣布参加1920年的选举时,甘地领导的不合作运动开始了。班纳吉对不合作运动发动了尖刻的攻击,说在“ 正准备沿进步路线前进”的时候,掀起不合作运动这种“憎恨运动”是极不合时宜的,并攻击甘地在“玩火”,最后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由于国大党抵制选举,班纳吉的一批人便当选了。1923年,他被任命为孟加拉省地方自治部长。从此,他的注意力便集中在地方自治上,而他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在他管辖的有限范围内搞些微不足道的改革了。

在回答民族主义者对他改变立场的指责时,班纳吉说:“并不是我们改变了立场,而是 的政策、目标和期望有了根本改变。我们欢迎这种改变,并相应地改变了我们对 的态度。我们要与 合作来实行自治。在应当合作的时候起来反对绝不是爱国主义,而是背叛自己的祖国。”这不过是用以攻为守的办法来自我解嘲罢了。

不过应当指出,班纳吉的立场确实还是他过去的立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固守宪政改革的传统斗争方式,不肯前进一步。在官场的活动是他在会场活动的继续,参加 是他参加立法会议的继续。说他背叛祖国,成了殖民主义的鹰犬,是不正确的。

班纳吉晚年采取这样一种与国大党不同的态度,可以这样解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在大战中得到发展,战后,资产阶级大多数人主张利用人民的斗争,采取较有力的措施,打破殖民统治的镣铐。但是和殖民统治联系比较紧密的资产阶级上层和自由派地主中有些人满足现状,不愿冒险。班纳吉就是后一种人的政治代表。

班纳吉晚年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但综观其一生,正如孟加拉极端派***比·巴尔在评价他的作用时说的:无论他一生的经历多么曲折,“他毕生活动的最突出事实”是“为印度的自由而斗争”。他是“现代印度的复兴者之一”。这个论断是符合实际的。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zhi/2020051759

太多了,百年的漫画了

主要成员就是 美国队长,钢铁侠 , 雷神 ,蚁人,蜂女,绿巨人,

只说开始

洛基来到人间,要破坏火车,被蜂女发现,蜂女联络到了绿巨人去阻止洛基,这个时候雷神来追洛基,洛基的,目的原来不是破坏火车而是让绿巨人在疯狂状态下打伤雷神这个时候钢铁侠出现最终大家团结一致把洛基打跑了然后,蜂女提议组成复仇者联盟

后边的话就是几阶段了,

队长复活,海王子2人加入 黑豹加入, 然后是队长和钢铁侠对立,美国队长代表自由平等,钢铁侠代表资产阶级,最终队长别钢铁侠杀了,钢铁侠带领联盟加入国家,成为军队组织,自己的公司也得到国家的支持等等

还有很多的如新复仇者,钢铁侠等被团灭,电脑自动找到有能力和复仇者媲美的人重新组建复仇者联盟,分别是 蜘蛛侠首领17岁,战争机器(钢铁侠2**里那黑人,漫画里可比钢铁侠牛多了)神奇4侠石头人(神奇四侠是复仇联盟元老只是他们只负责研究,其中最强的是隐形女但是没石头人适合战斗)等等

建议你再看看其他**,你搜 最后的复仇者 这**有2部 虽然是终极的但是描述很好

拿破仑与希特勒的本质区别:

1、拿破仑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以法兰西帝国为中心帝国的统一的法制的资产阶级的欧洲。希特勒要建立的是日耳曼人统治的欧洲。拿破仑时代英国人和西班牙人痛恨他,其他国家的底层民众甚至爱戴他。而希特勒,他的敌人是整个欧洲,意大利老百姓都不爱他。

2、拿破仑不屠杀,不歧视,甚至还让弱小民族觉得他是救世主,当然他答应了干没干两说,但是有他在那几年,俄国人没怎么欺负波兰。希特勒是觉得别人都是祸害,都应该让地方。

3、拿破仑留下的是民法典,希特勒留下的是集中营。

4、拿破仑推翻的是一个腐朽的封建制度,建立新的公民国家体系,当然法国不是他推翻的,不过他把革命从癫狂中拯救回来,属于给革命降温并推广的人,在中国的话,他应该是周公和邓公的结合体那种角色定位。而希特勒,他推翻的是现代文明,建立的是丛林法则。

扩展资料:

拿破仑生平:

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

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拿破仑是欧洲资产阶级的英雄。

1、拿破仑是从来不杀人的。

他对于平民,根本没有过任何屠杀。如果说,真的有什么杀戮的话,那么也是在战场上不得已而为之。拿破仑的内心,有的只是战略。他爱惜士兵的生命。如果能够不杀戮的话,那么他就尽量俘虏他们。

2、在拿破仑的统治下,人民安居乐业。

拿破仑只是求得战争的胜利,他的内心只有胜利,而没有任何其他的杂念。他打破了欧洲的封建统治,颁布了《拿破仑法典》。促进了民生。这些都是拿破仑的卓越贡献。

3、拿破仑深得民心,人民热爱。

拿破仑在法兰西非常受到爱戴,即便他已经称帝,他的人民仍然支持他。因为他的军队从来不伤害平民。而他对国内的平民也都用心对待。

所以,当他从小岛归来时,所有法兰西士兵,纷纷投靠拿破仑。想让拿破仑重登帝位。即便拿破仑在滑铁卢再次战败。他的敌人们也认为拿破仑是个好人,所有没有杀他,留了他一条生路,再次把他放逐小岛。

扩展资料

拿破仑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多次在国内外击退反法联盟的入侵和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保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翻了旧的专制政权。

拿破仑捍卫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时期的成果,保护了法兰西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既得利益。使得1815年法国的君主专制最终复辟之时,受到了人们的反对。拿破仑颁布的统治措施不仅在法国国内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还影响了他的征服国。

——拿破仑

克伦威尔是一位具有非凡军事和政治才能的难得人才。克伦威尔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中, 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立下了汗马功劳,创立起新社会政治秩序。在他独裁统治期间,他继续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各项政策,有力地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即使他也有一些人生瑕疵,但是终究瑕不掩瑜。

克伦威尔的介绍:    

克伦威尔先后大致有虔诚的清教徒、反专制王权的斗争者、资产阶级独立派领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杰出领导者、征服者、护国主等多个身份角色。很多人对他后面的三个角色意见颇大,基于此来否定他。甚至有人认为他从来就不是一个革命者,“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 而只图填个人欲壑,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这种观点明显是孤立地考察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而忽略了其行为的客观效果。我们要将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统一起来看克伦威尔,不论是说他为一己私欲而侵略扩张或者说是欺骗人民还是专断独裁,他在那个特殊时期是起到了特殊作用的。这种特殊作用在于他的行为措施大力地巩固了刚刚诞生的共和国。在每个新生政权建立初期,尤其是在社会性质巨变后,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领导支持这个政权。专断独裁就是最好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形式之一。很多情况下,个人行为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是矛盾的。恩格斯说“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有动机的, 人们带着预期的目的行动, 而产生的结果可能不是预期的, 或完全不是预期的”。

他的第一阶段不值一提,没必要在此赘述。后两个阶段是他人生的辉煌阶段,闪烁出了他人生的光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军事家的克伦威尔, 在军事上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英国革命一开始,克伦威尔就显示出自己非凡的领导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早在1642年7月,克伦威尔就果断迅速肃清了剑桥王党,把剑桥变成国会的坚定支柱。随后他以上尉军衔筹建统帅了一支60人的志愿骑兵队。1643年10月在“东部联盟”直接遭到王党军威胁的千钧一发之际,独有克伦威尔孤军深入林肯郡,同仇敌忾,浴血奋战。1644年受命于败军之际,指挥整个东部联盟的骑兵于7月2日取得了马斯顿荒原大捷。次年6月又在纳斯比战役中取得了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8年春,第二次内战爆发,克伦威尔重新联合议会军,很快就击败了王党,并在革命群众的推动下,把国王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这些铁证如山,无一不证明了克伦威尔的超凡军事作为。其后的政治统治也体现了一个独裁者本有的统筹大局的才能。

克伦威尔活动期还可以以英吉利共和国成立为分水岭(这也可以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分界线),之前他是主要以一位积极斗争奋进的革命家露脸的,之后则更多地表现为侵略者、欺骗家、野心家等形象。生在中等土地贵族家族里的一个笃信加尔文教的虔诚者,他从宗教领域涉入政治领域后便青云直上,可谓“时势造英雄”,他最终登上英国最高独裁者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是时代选择了他。即使没有克伦威尔,我相信也会有其他类似的人坐上“护国主”的宝位。这个角色是必然的,至于谁扮演这个角色只是一个历史偶然。所以,克伦威尔犯得错误是时代的错误不是他个人所能决定的,但他的功绩却是他自己的努力,时代只是给他提供了机遇。况且,克伦威尔称“护国主”后仍然继续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对外掠夺政策。他的独裁只是形式上的专制,并不是专制制度的再版。

对于克伦威尔,除了不能将时代的错误归咎于他,也不应把阶级的错误强加于他。很多学者很关注克伦威尔对待人民群众尤其是下层民众的态度和行为,在我看来以此来作为评价他的依据之一似乎显得无稽荒谬。我们怎么能以现时的眼光来苛刻的要求古人?而且以这种“以人为本”理念责难一个资产阶级领袖。好像没有哪个资产阶级国家宣扬过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使现在也没有。把一个阶级固有的局限性来批判这个阶级的一个代表实在不妥。

是军国主义国家。在游戏这种虚拟世界里面,是不会肚子饿的,也不需要去买衣服的,甚至不需要房子居住。所以,不需要生产。只需要去开发更多的高科技,武器,用来战争。战士就只需要提升自己的身体。在这个不需要吃饭睡觉不怕热不怕冷的世界里,讨论资产还是共产有意义么?他们的战争目标有:统治(领土和人口),掠夺(用来制造能量、武器的资源)、还有就是荣誉(俗称面子)。从这几点来看,勉强算个军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