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电子版原国军18军军长杨伯涛的回忆录《杨伯涛回忆录》下载链接

游戏攻略08

跪求电子版原国军18军军长杨伯涛的回忆录《杨伯涛回忆录》下载链接,第1张

跪求电子版原国军18军军长杨伯涛的回忆录《杨伯涛回忆录》下载链接
导读:杨伯涛(1909-2000) 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军长,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芷江县人,侗族,1909年4月19日出生于芷江县垅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由母养育,无力供给学费,中学只读一年,受革命思潮影响,1926年投黔军王天培第十军教导团

杨伯涛

(1909-2000)

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军长,全国政协委员。

湖南省芷江县人,侗族,1909年4月19日出生于芷江县垅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由母养育,无力供给学费,中学只读一年,受革命思潮影响,1926年投黔军王天培第十军教导团当学兵,参加北伐战争,从湖南打到湖北。1927年国民党宁、汉分裂,他转入程潜第六军教导团学习,毕业后任第六军第十九师排长。

1929年春,考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钱大钧教导第三师在武汉军分校成立,他未毕业即调任教三师排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教三师并入第十八军,随该师归隶十八军序列。

1931年9月升任连长。1935年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第十四期。1937年8月,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他弃学赴沪,由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委为营长,率部搏斗,后调任军部参谋,自淞沪战场转移至皖南广德战场,均深入第一线视察,及时将下情上报。战后复学,1938年7月毕业,转任黄维十八军十一师上校参谋主任,参加南海战役,保卫南昌。后又随军到平江地区协助汤恩伯阻击西侵日军。1939年2月,任九十四军一八五师五五三团团长,驻宜昌西岸。当时,隔襄河与日军对峙,经常率部队过河游击,破坏日军后路和偷袭日军据点,颇有成绩。1940年5月,参加枣宜会战。宜昌失陷后,随九十四军在大巴山高地守卫重庆门户,与日军对峙。1941年任一八五师参谋长,参加反攻宜昌之战。1943年1月,任八十六军参谋长,参加鄂西战役。7月,任陈诚六战区总部参谋处长。10月,参与策划常德会战,主管作战计划。收复常德后,由陈诚委为十八军十一师师长,守备常德、汉寿。1945年5月,侵华日军发动湘西雪峰山战役,妄图夺取芷江机场,解除中美空军制空权。他所在的十八军奉何应钦之命协助王耀武第四方面军作战,大获全胜。他率部自溆浦南下,收复山门市,歼日军一个轻重联队和步炮队一部,在空军配合下占领日军后方交通唯一通道石下江,将日军包围,促成雪峰山大捷。

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缩编,十八军缩编为整编十一师,他所在师缩编为十一旅,任旅长。后他跟随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所在部队开赴鲁西南,先后在钜野县张凤集、龙固集、江苏宿迁、鲁南、鲁西、大别山与解放军作战。1948年7月,接替胡琏任整编十一师师长。9月,整编十一师恢复十八军番号,曾一度离军回籍,10月任十八军军长,列入黄维十二兵团,开赴淮海战场。12月15日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歼,他也在双堆集被人民解放军俘获。

在解放军教导队学习期间,他写了《美军战术之研究》,供志愿军赴朝作战参考。1953年教导队解散,他受优待,未经军法审判。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获特赦,周恩来总理安置他在全国政协任文史专员。80年代以来,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对台联谊会副主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委员,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了大量工作。著有《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记解放战争蒋军的覆灭》、《陈诚军事集团纪要》。

2000年3月逝世,终年91岁。

GSh-18手枪

GSh-18是一把由俄罗斯联邦图拉的枪械制造商KBP仪器设计厂在1990年代研制和生产的半自动手枪。亦是最新型俄罗斯军用制式手枪(备用枪械),可以发射多种9×19毫米鲁格弹,包括俄罗斯所研制的7N21和7N31两种高压子弹(+P+)。

这把手枪的名字来源于它的设计者格里亚泽夫(Vasily Gryazev)和希普诺夫(Arkady G Shipunov),而数字18是表示其弹匣容量。

熟悉苏军武器的应该会注意到GSh这个名称还出现在苏军航炮上,比如米格-23歼击机上配备的23mmGSh-23双管航炮,苏-25强击机、米-24上的30mmGSh-30-2航炮,以及苏-27、米格-29歼击机上配备的GSh-30-1航炮,这些航炮也是这两位设计师的作品。

所以GSh-18手枪是由两位搞航炮出身的设计师搞出来的。

GSh-18手枪并不是“乌鸦”项目一立项就参与竞标的。

“乌鸦”项目启动于1990年,其他参与项目竞标的样枪在1992年之前就拿出来了,而KBP设计局的原型枪P-96要到90年代中期才设计出来,本来是赶不上“乌鸦”项目的。

但因为“乌鸦”项目一拖再拖,所以在1998年KBP设计局的P-96中途插队,也参与项目竞标,并在一系列改进之后变成GSh-18,于2002年通过了军方检验,与谢尔久科夫SR-1和雅利金PYa一起成为“乌鸦”项目最终的三个成果之一。

GSh-18可以发射任何商业或军用9mm卢格手枪弹,而在俄罗斯现役中配用的是高速穿甲弹。

不过使用者对这种手枪的意见是好坏参半,喜欢的人评价就非常高,比如说精度高、后坐力低、使用舒适,而且重量也很轻。

该枪的握把形状很舒适,比PYa和SR-1要好得多。

另外该枪也能非常匹配俄罗斯警方使用型的马卡洛夫皮制枪套。

而反对者则认为该枪缺点太多,比如扳机力虽然不重,但与PYa和SR-1相比其扳机感比较差。

GSh-18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

采用击针平移式击发原理,独立的枪机通过一个固定销安装在套筒内,可拆卸出来进行维护或更换。

扳机组类似于格洛克手枪那种半双动模式,通过套筒后坐进入待击状态,但如果击针释放了的话,就不能再进行双动射击了。

击针处于待击位置时,在击发机座的尾部向后突出约1mm,在视觉上提示射手,夜间也可通过触摸发现。

Gsh-18自动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枪管旋转式闭锁机构,击针平移式击发。

其结构有些类似格洛克手枪的设计。

Gsh-18自动手枪大量采用了工程塑料材料,降低了武器重量。

由于尺寸较小,Gsh-18自动手枪能够适配马卡罗夫PM手枪的枪套。

对于那些不想多花钱的单位,这一特点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了。

Gsh-18自动手枪使用双排双进弹匣供弹,弹匣容量18发,火力持续性相当强。

不过由于当时雅利金PYa手枪的广泛装备,Gsh-18自动手枪主要只装备了少数特种作战部队和警察部门。

您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讨论武器杀伤力与步兵作战队形的关系。说来话有点儿长。

简单点儿说:

1、在冷兵器时期,远距离打击武器主要是弓弩,单靠它们不足以对抗敌方骑兵的冲击,必须有手持长武器(比如长矛)的步兵组成严密的、大纵深的方阵,保护己方弓弩手,阻止敌方骑兵的冲击。无论东西方都一样,步兵对抗骑兵时,保持住阵形最为重要,因为一旦阵形被骑兵冲垮,就会形成一边倒的屠杀,跑都很难跑掉。

2、热兵器刚兴起时,火绳枪或滑膛枪的威力较小,作用相当于威力加强版的弓弩,同样需要组成严密方阵的长矛兵的保护。典型的例子是16世纪长矛兵和火绳枪手组成的西班牙方阵。

3、随着热兵器的威力越来越大,火枪兵在方阵中的比例逐渐增加,长矛兵的比例逐渐下降,方阵的纵深层数也逐渐减少,这样便于发挥火枪兵的火力。野炮的运用更加强了步兵对抗骑兵的能力。于是17世纪时,开始出现浅纵深的步兵作战队形,即所谓的“线式战术”。开创者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这种战术比方阵灵活、节省兵力。但必须指出,热兵器的杀伤力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无法使用这种战术,因为骑兵会轻易地将浅纵深的步兵队形冲垮。

4、热兵器的杀伤力进一步增加,刺刀出现,火枪兵的刺刀可以起到长矛的作用,于是长矛兵被取消了。但步兵仍然需要排成严密的队形(线式战术),防止被冲垮。当时强调射击纪律,用排枪形成瞬间最大火力,这样威胁力远大于零散的射击。这是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的主要战术,也就是您在问题中描述的战争场面。

5、来复枪出现、圆锥形子弹出现,射程增加、精度提高、射速加快。美国南北战争被称为最后一个老式战争,在这之后“线式战术”逐渐不再使用(您在问题中说的很对,就是南北战争后淘汰的)。武器杀伤力的提升迫使交战双方不得不采用散开队形,而这时候骑兵的正面冲击已很难对步兵构成严重威胁。这样一来,步兵从严整的战斗队形里解放出来,灵活性大为增加。但同样地,热兵器的杀伤力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不会出现这种战术。

所以,您可以看到,步兵采用什么样的作战队形取决于当时武器的杀伤力,发展的脉络非常清楚——军事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武器杀伤力与士兵分散率有非常明显的比例关系。您在问题中描述的双方列阵对射的战争场面,是当时武器水平下的自然结果。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场面只出现在双方预有准备的正面交战中,而突袭、埋伏、冲锋等,从古到今、无论东西方一直都在使用。但您说的“在敌方装弹的时间内,冲进敌阵”在正面交锋中却很难成功。战史表明,在那个时期如果步兵阵形完整、组织严密,即使用骑兵正面冲击也不易击破。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读一读两本军事历史名著:

[美]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美]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