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旅游攻略必去景点有哪些?

游戏攻略03

烟台旅游攻略必去景点有哪些?,第1张

烟台旅游攻略必去景点有哪些?
导读:游烟台的话,那你可真找对人了,我今年暑假的时候,去同学家做客的就去了一次,可谓是收获满满,烟台有很多景点的,比如蓬莱阁、长岛、海洋极地世界、烟台山景区、九丈崖、牟氏庄园、八仙过海景区、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我特别推荐蓬莱阁,下面我就分享一

游烟台的话,那你可真找对人了,我今年暑假的时候,去同学家做客的就去了一次,可谓是收获满满,烟台有很多景点的,比如蓬莱阁、长岛、海洋极地世界、烟台山景区、九丈崖、牟氏庄园、八仙过海景区、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我特别推荐蓬莱阁,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吧,学会攻略后,记得去打卡种草哟~

蓬莱阁

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是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结晶的古建群,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位于山东省烟台市,传说蓬莱、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仙岛,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亦是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之地,更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

景点基本信息

门票价格:通票为100元/人;戚继光故里20元。

开放时间:夏季7:30--17:30;冬季:8:00--17:00

适宜季节:7~9月

建议游玩时间:5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2007年(5A)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迎宾路、海滨路 

游览路线推荐

海滨公园停车场→蓬莱阁售票处→马道→船舶发展陈列馆→天桥→蓬莱阁古建筑群→田横山公园→全周影院→登州博物馆→登瀛桥→登州古船博物馆→古市一条街→水师府→振扬门→海滨公园→八仙塑像→蓬莱文化广场→停车点乘电瓶车→戚继光故里→乘电瓶车返回→海滨公园停车场。游览整个景区大约需要3个小时。

蓬莱传统的地方节日庆祝活动主要有庙会、塔山梨花会和渔灯节,目前新兴的地方节日庆祝活动还有蓬莱风俗风情艺术节、钓鱼节等,节日期间比较热闹,很能体现蓬莱的地方民俗特色,有兴趣的游客可在节日举办期间前往参与。

打卡地推荐

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其内部由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等6个单体和附属建筑共同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景区另有戚继光故里、蓬莱水城、田横山、水师府、登州古船博物馆、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登州博物馆、登州圣会堂、海滨和平广场以及黄渤海分界线等20余处景点。

交通攻略

乘车路线

在蓬莱长途汽车站十字路口有景区的旅游观光车,持该景区门票可免费;或乘坐1、2路、5、6、8路等公交车均可到达景区附近。

自驾路线

①北京方向:

京福、京沪高速-青银高速-潍莱高速-荣乌高速-蓬莱出口下沿景区交通指示牌行驶,约20分钟可到达景区。

②上海方向:

沪宁高速-宁连高速-沈海高速-荣乌高速-蓬莱出口下-沿景区交通指示牌行驶至景区,下高速后约20分钟可到达景区。

③陕西、河南方向:

霍连高速-日东高速-沈海高速-荣乌高速-蓬莱出口下-沿景区交通指示牌行驶至景区,下高速后约20分钟可到达景区。

④山西、河北方向:

石太高速-青银高速-潍莱高速-荣乌高速-蓬莱出口下-沿景区交通指示牌行驶至景区,下高速后约20分钟可到达景区。

注意事项

出发前,贮备好水壶,相机的设备。备好零钱,银行卡和身份证分开存放。贮备晕车药,感冒药,泻立停,创可贴。

在船上,夜晚航行时,风浪较大,在甲板上注意防寒。

城市间景点距离较远,可选择性的买些特色的小吃,特产,在车上解决吃饭问题。

在购买特产时一是要注意侃价,二是要注意防伪,尤其是购买玉石、珍珠项链等贵重纪念品时,更需格外注意。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天启四年农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通常认为是日本人)

1630年,郑成功随叔芝燕回国,住晋江安平郑府。郑芝龙延聘名师授业,1638年郑成功入南安县学为廪生,1644年郑成功从家乡来到南京,进入国子监太学,拜名儒钱谦益为师。其时明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当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朝灭亡。9月中旬,清王朝定都北京。在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后,次年6月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郑成功返回福建。同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被郑芝龙等拥立为帝,建号隆武。帝对郑成功的忠勇十分嘉许,赐他与国同姓,易名“成功”,从此南明官方称为“朱成功”,中外又称为“国姓爷”。1646年8月,清军进攻福建,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于汀州罹难。10月中旬郑芝龙降清,即后清军进袭安平,郑成功之母不堪被辱自殪身亡。

织田家:织田信秀(战国时代尾张大名,织田信长之亲父。信秀为尾张胜幡城主织田信定之子,信定为织田(大和守)信友的家老,信友一族则从属于尾张国守护斯波氏,协助统治尾张下四郡,实际上却因主家的斯波氏的衰微而掌有主家下四郡的实权;尾张上四郡则由织田氏的别支信安一族所掌有,大抵上尾张一国自斯波义统以降皆由织田氏为实际统治者,而由于织田氏强大到取代主家斯波氏掌有尾张的实权,因此居于尾张最有实力、位居守护代职务的织田氏,也因为尾张统治权的争夺而陷入了内部斗争的漩涡中。

由于尾张下四郡的统治者织田大和守其权力旁落旗下的三奉行,信秀一族即是其中之一。信秀凭借著过人的才干,在不断地累积经济与军事实力后,压倒了其他二奉行,夺得主家织田大和守一族的主导权,并接连与三河的松平清康、美浓的斋藤道三与远江─骏河的今川义元等邻近强权争战,积极地扩大了主家的版图及掌握有如主导尾张政权的实力,打下了往后本家霸业的基础。因为信秀过人的武勇,后人称之为“尾张之(猛)虎”。

由于信秀的突出表现不免功高震主,主家织田大和守一族逐渐对其产生忌惮,信秀身为人臣的处境亦日渐尴尬及艰困。为突破这样的家族危机,并达成自己一统尾张的野心,信秀透过外交的谋略,成功地与美浓斋藤氏的当主道三达成联姻外交的协定,说服道三将自己的爱女斋藤归蝶许配给长子信长,为信长谋得了堪称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亲密伙伴,也奠定了信长日后制霸天下的首部曲─“美浓攻略”的关键因素。

织田信秀一生致力于尾张的统一,并奠定信长掌握尾张实权的基础,但却于在1551年信长年届18岁时,因故以英壮之年逝世,享年41岁。据闻信秀当时是因感染传染病不治而死。

上杉家:上杉谦信(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小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

就任家督:

1536年父亲为景战死,当时他只有七岁,家督(越后守护代)由晴景继承,但是家中分裂成两个派系。由于其兄长期沉溺酒色及患病的关系,并数次想对谦信不利,最终在1548年,谦信被迫举兵谋反成为长尾家家督。1550年介入者上杉定实死亡,这个时候,室町幕府确定景虎为越后的领主(越后守护)。同年,长尾政景不满,试图攻击景虎,但是政景不久降服景虎的势力,此外还迎接上杉宪政,不久后北条氏向宪政的平井城攻击,宪政向景虎求援,在景虎的支援下,大破北条军。翌年,就任从五位下弹正少弼。

北条激突!死斗川中岛!

1553年,北信浓大名村上义清因武田家的步步紧逼最终失去领地,向景虎求援,自此与武田晴信

(信玄)进行了连续五次12年的川中岛激战。1555年,亲自出兵镇压北条高广的内乱,同年4月,进行了第二次川中岛之战。1557年爆发了第三次川中岛之战。1559年,谦信独自上京,得到了将军足利义辉的支持,授与关东管领一职。1561年初,以上杉宪政的名义,带领关东十几万联合军包围小田原城长达一个月,但是久久无法攻陷,当机立断撤回到镰仓鹤冈八幡宫的时候,在上杉宪政的请求下,于源赖朝的木像下继承了关东管领一职以及继承上杉家名(长尾氏本是平氏,继承上杉家名之后上杉谦信成为藤源氏族人)。谦信出征关东的行为为他博得了上野国的统治权。同年,进行了第四次川中岛会战,是上杉武田两军最大规模的决战,当时因为被谦信识破啄木鸟战术武田军陷入极其被动局势就连晴信的旗本队也参与了白刃战,就在这时谦信直闯武田军本阵欲击杀武田晴信而决定胜负但因母衣众的拼死保护只砍伤武田晴信,因为一骑冲阵的行为闻名天下。第五次在川中岛决战在1564年,自此以后,上杉军与武田军并不在川中岛发生冲突。但在五次的川中岛之战中,只有第四次战役是真正的战斗,其余均为小规模战争。

西征遗梦~:

自从对关东的军事行动一直陷入胶着状态,为对抗武田家因此改与北条家同盟,收北条氏康三子为养子,在氏康死后,与后北条氏的盟约瓦解,次年北条与武田同盟,两军在利根川对峙,自此为免与强敌交战,开始向西上洛救援幕府,1572年占领由一向一揆众控制的富山城,1575年对石山本愿寺实行结盟,1577年对能登国的畠山氏攻击,当时畠山氏在家臣长氏和游佐氏所控制。在畠山氏重臣亲上杉派的游佐续光内应下攻占能登七尾城,畠山氏被消灭。为了救援将近被消灭的亲织田派的长续连,织田信长派遣柴田胜家,前田利家和丹羽长秀等人出兵能登国,自己也有意出征,当织田军已达加贺之时,因上杉军当时已攻占末森城,收到消息的织田军只好被迫撤退,于是上杉军立即追击织田军,获得了大胜仗,是为手取川之战。

1578年上杉谦信先是策反芦名家臣山内重胜、大槻政通,同年3月再次准备西征时,在春日山城如厕后站起时突发脑溢血休克昏迷4日后无言而逝,终年49岁。以“四十九年一睡梦、一期荣华一杯酒”,为辞世诗。后因其一生少有败绩而被誉为”军神“(共七十余阵,平手二十八阵,败两阵)戒名为“不识院殿真光谦信”。

武田家:武田信玄 (战国时期甲斐守护武田信虎嫡长子,后为甲斐武田氏第十九代家督,从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浓守护,甲斐守护,因以卓越的军事才积极拓展领地而被称为“甲斐之虎”,法名德荣轩信玄。

初阵!

1536年11月21日,武田信虎率领众谱代家臣,合计兵力8000余人杀奔信浓的门户——信浓大井一族的平贺源心率3000人镇守的海野口城,几经波折却依旧不能攻下顽强抵抗的,一个月后时至凌冬武田信虎率军自海野口返回甲斐,武田晴信与其相随的仅三百零四人。结果武田晴信却带着其相随的仅三百零四人趁夜奇谋逆袭海野口城,最终攻破城池,俘虏守城方总大将平贺源心。虽然武田晴信完成以一敌十的惊人攻略,可惜其父武田信虎却对此反应冷漠,似乎预示着父与子的决裂。

被迫逐父,成为家督!

1533年晴信与上杉朝兴的女儿政略结婚,不久妻子病死。天文五年(1536年)七月,由今川义元牵线说媒迎娶了左大臣三条公赖之女为正室(三条夫人)。信虎作为水灾频发的甲斐的领主,脾气暴躁,滥杀无辜,并没有在内政下狠下功夫,而是将精力花在邻国信浓的攻略上。连年的粮食失收与连年征伐所带来的严重阶级性激化引起家臣百姓不满。而且信虎认为身为嫡长子的晴信不中用,一说是畏惧儿子晴信的才能将有一日取而代之,想立武田信繁为继承人。同七年信虎想以到骏河学习为名流放晴信,幸亏三条夫人产下儿子义信,才度过危机。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武田晴信在家臣支持下,依靠饭富兵部和老师坂垣信方的帮助于天文十年(1541年)六月流放父亲到骏河,交给今川义元看管,夺取了当主家督的职位权力,从此开始了其传奇般的后半生。

保守甲斐!

天文十年(1541)六月,武田晴信放逐了父亲信虎,这个消息马上便传到了信浓。诹访赖重和小笠原长时立马嗅到了机会,决定趁武田多事之秋之际乘火打劫,于是当月两家便聚起1万人的兵力,急行军杀入甲斐国内,武田晴信冷静部署,6000人的武田军有条不紊的于盐川河原设阵完毕,与以诹访部为先锋的联军展开了韭崎会战,武田上下一心,经过激烈的战斗,武田军斩获2700颗首级,联合军仓皇退回信浓。

然而天文十一年(1542)春,北信浓的村上义清也开始蠢蠢欲动,而在韭崎战败的诹访赖重与小笠原长时对于因晴信的奇计而招致的失败颇不甘心,这三家再拉上筑摩郡的豪族木曾义在,号称“信浓四大将”的四家组成了一支为数1万8000人的联军,浩浩荡荡的杀入甲斐国内。武田晴信摆出积粮筑垒的防御架势迷惑敌人细作,却于3月8日,率领武田军8000人急行军9日上午到达了濑泽的佬表原,信浓联军立马草草做过一番准备,便于武田军开战,经过往复惨烈拉锯战,最终信浓联军败退,武田军斩获敌军1621个首级,其中包括知名敌将党野原车之介和津山监物。濑泽的急袭战,虽然经历了一番凶险,但最终还是以武田晴信的胜利告终。

信浓四大将联军的优势兵力,最终仍被武田晴信击溃,少年老成的武田晴信带领甲斐度过最风雨飘摇的时期,开始了信浓的大攻略。

诹访攻略!

田晴信继承武田家后,制定一系列甲州法度,稳定国内秩序,加强生产,开发金山,国力日见强盛。同时他积极致力于展开信浓攻略,当时信浓主要有小笠原家(信浓守护)、诹访家、木曾家和村上家四大势力。天文11年(1542年)信玄以对流放信虎不满为名讨伐妹夫诹访赖重。由于诹访下社的高远赖继叛变,诹访军节节败退,7月诹访赖重败降,不久自杀。9月高远赖继不满未得到代表诹访家总领的神社大祝一职,攻入上社。信玄大怒以诹访氏遗子也是妹妹(武田祢祢)的儿子六个月大的寅王丸为总领,出兵诹访。9月25日安国寺合战,赖继败走。接着奇袭长洼城,活捉大井贞隆,并逼降了箕轮福城的藤泽赖亲扫平诹访西方众。至此武田信玄已控制信浓国一大半地方。信玄任命坂垣信方及坂垣推荐的骏河人山本勘助治理诹访,并娶赖重的女儿诹访御料人湖衣公主(非祢祢之女)为侧室。并且确定了武田家的守护神为“诹访大明神”。天文十四(1545年),北条氏康进攻骏河东部,信玄向今川派出援军的同时,积极策划今川、北条间的和平工作,终于在三国间缔结了和约。次年,解除了后顾之忧的信玄大举进兵信浓。

信浓侵攻,初尝败绩!

信玄的侵攻引起信浓豪族的不满。天文15年(1546年)佐久内山城大井贞隆子贞清叛乱,武田信玄平叛进入北信浓,引发了与北信浓当地豪族猛将村上义清的矛盾,武田军平定诹访地区早就刺激了村上义清,村上军开始沿着千曲川侵入武田领地。天文17年(1548年)2月信玄不顾周围的反对意见,在大雪中出兵信浓,意在攻取村上义清的根据地坂城地方。然而,十四日的上田原之战,可能是信玄一生中最大的败阵经历。雪中行军而来的疲惫之师,被奋战的村上义清军急袭,伏兵杀得武田军丢盔弃甲,信玄大败。信玄早期的辅弼重臣,号称“二职”的板垣信方、甘利虎泰双双战死;信玄本人也受伤,武田军回归甲斐。信浓守护小笠原长时趁机攻入诹访,诹访西方众纷纷反叛,武田信玄陷于不利。7月长时在盐尻峡布阵(史称盐尻卡之战),信玄军从甲府出发,19日发起攻击。在淡路守多田赖满等的奋战下,长时败走,后方的信浓小豪族再次归顺武田氏。小笠原军被截断归路,溃不成军。多田率武田军随后追击,占领桐原城。另一方面驻守内山城的小山田信有攻击倒向村上义清的佐久国人众,武田信玄亲自出马,占领前山城,建立了进军的据点。朝着制霸整个信浓国而大步前进着。

信浓平定!

天文19年(1550年)7月在大町豪族仁科道外指引下,武田军分路攻入信浓。信玄攻占深志城(后来的松本城)定为信州主城,以马场信房为守备。另一方面因硬攻难以奏效,信玄召原信浓豪族海野栋纲子真田幸隆为家臣,展开了对义清控制下信浓豪族的拉拢劝诱工作,真田在北信浓奔走,徐徐但有效地动摇了义清的根基,瓦解了村上势力。九月信玄趁村上义清与高梨政赖交战,攻击户石城,义清家臣多人反正。但户石城地形复杂,攻城失败。义清迅速与高梨和解回军救援,村上义清与小笠原长时两面夹击再度击退了武田军的进攻,武田军后撤,横田高松等战死。(史称户石崩)天文20年(1551年)5月,村上义清出兵救援小笠原被保科仁信队所阻止。真田幸隆趁机攻取户石城,同时武田军攻破平濑城,小笠原势力濒临崩溃。天文21年(1552年)正月高远赖继反叛失败自杀,五月小笠原长时离开信浓,到处流浪,无力复国。至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信玄修建攻略信浓的军用道路,克服地形不利,武田军三路进击征伐村上义清,北条氏康也传令关东北条势支援,义清已难以抵御信玄的攻势,北信诸城陆续落城或反正。村上义清与小笠原长时一起逃往越后投靠长尾景虎(上杉谦信),由此引出了信玄与其终生强敌的精彩较量。至此“甲斐之虎”几乎已经称霸了整个信浓地区。

甲、骏、相三国之同盟!

天文19年(1550年)6月嫁给今川义元的信玄姐(定惠院)病逝。在此同时,信玄调解骏河今川,相模北条间矛盾。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在太原雪斋斡旋下的三家互相建立姻亲关系,于善德寺三国会盟。(长男武田义信迎娶了义元的女儿,信玄的女儿则嫁给北条氏政,还有北条氏康的女儿嫁给今川氏真)。日本东部三大强国之间的同盟正式缔结了。三国同盟正式成立。从此北条可以全身心的致力于先祖早云三岛瑞梦的实现。今川则力图打通东海道,西上京都取代足利氏为将军。而武田也终于保障了侧背,信玄得以专心平定信浓。全力向西、向北,攫取富饶的大米产地。

龙虎对决!

由于村上义清、高梨政赖请求越后的上杉谦信支援,夺回领地,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上杉军在八幡与武田军交战。从此两军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了五次会战(1553,1555,1557,1561,1564)。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的五次川中岛大会战,(史称川中岛合战)被认为是日本战国时期最惨烈的会战,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且都精通战法,总体上并没有决定性的战果,上杉氏保存了越后的据点,武田信玄也平定了信浓地区。相对应的谦信被称为“越后之龙”,信玄则为“甲斐之虎”。在永禄四年(1561年)爆发,是五回的川中岛合战中最激烈和悲壮的战争。说到川中岛合战中,很多人想起谦信与信玄的对决那一幅绘画,但实际上,第四回川中岛合战是五次大会战中最激烈,悲壮的一次,且两位在战略和行军调配上,都是平分秋色。以下是第四回川中岛合战的概说。永禄四年六月下旬,谦信从关东退兵归来,与此同时,陆奥会津的芦名盛氏和出羽的大宝寺义增的援军来到越後。在同年八月十六日,谦信命长尾政景为春日山城的留守大将,而谦信亲率一万六千大军向信浓进攻。而另一方面,武田信玄得悉上杉谦信的攻击信浓消息後,率领一万八千大军援助海津城的防备,向北信浓进发。该战的经过是,在同年九月十日,两军在川中岛爆发激战,上杉谦信占领妻女山为本阵,与武田军的海津城对峙,在九月十日早上,上杉谦信率兵渡过千曲川向八幡原与武田军对决。初时,武田军陷入苦战,但是得到武田别动队的支援,在侧翼攻击上杉军,使上杉军陷入劣势,最後往善光寺撤退。此战过後,武田军的大将武田信繁、山本勘助、诸角虎定、初鹿野源五郎、油川信连和三枝守直等的有名武将皆被战死,使武田军元气大伤。上杉谦信在九月十三日,在军中论功行赏,并感谢诸将在是次战役上的奋战,虽然上杉方的亲族在战争中战死,但亦杀退了武田军数千士兵而荣感大胜,在此一生也忘不了有功之将的名誉与忠节,并且赏赐金钱予有功之将。而信玄在十月十一日,在土屋丰前守的感谢下,得到谦信的部份势力范围,武田信玄领有水内郡和田城和长池城的二百多贯的土地,而整合战争中的利益,武田信玄是实质的胜利者。弘治元年逼降信浓木曾谷的木曾义昌,并将女儿许配给他。又陆续让儿子部将继承信浓各豪族的家督,进一步控制信浓各地。

义信谋反!

永禄三年(1560年)桶狭间合战后,今川义元战死,继承者今川氏真懦弱无能。第二年第四次川中岛之战,武田氏又损失惨重,信玄逐渐改变战略。嫡男义信由于与信玄存有许多矛盾(如

反对进攻内忧外患的今川氏),并在第四次川中岛之战中犯下大错,家中地位不稳。永禄八年(1565年)正月,义信谋叛被发现,老师饭富虎昌为保护义信而切腹,义信被幽闭在东光寺。11月,信玄不顾家臣反对让四男胜赖娶了织田信长养女远山氏。两年后武田氏近亲家臣递交对武田信玄的忠信文书,送回义信妻今川氏,与今川家决裂,义信自杀。同年远山氏产子信胜后死去,织田信长为保持姻亲,为长子信忠与信玄女儿松订亲。随后,信玄破关东的上杉属城箕轮城,占据西上野。并以孙子信胜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四子胜赖(信胜之父)进行辅佐。1564年武田信玄派遣山县昌景联合北飞弹豪族江马氏打败三木氏攻下飞弹,并在隔年以江马氏攻入越中,劝降松仓城主椎名氏,拿下越中新川郡地山城周遭,遂以江马氏嫡子辉盛担任城主。但是后来椎名氏不敌上杉谦信,江马辉盛改投上杉家,使武田信玄的越中战略失利。

侵入骏河!

永禄十一年(1568年)二月,与三河的德川家康密约平分今川领土,12月击退北条援军,占据骏府城,三国同盟解体。第二年三月德川与北条今川和解,信玄遭到德川氏和北条氏、上杉氏的夹击。信玄从容应对,一面鼓动上杉家臣叛乱牵制上杉军,一面采用军事行动,10月于三增峡大败北条氏政军团(史称三增卡之战),攻入伊豆相模,一度包围小田原城。元龟2年(1571年)骏河国全境压制,至此信玄终于看到了日思夜想的大海以及得到为了上洛而作准备的骏河水军。并开始攻略远江三河地区。与将军足立义昭,越前国的朝仓义景,近江国的浅井长政,本愿寺显如等结成信长包围网,进入与信长敌对状态。10月北条氏康死,其子北条氏政改变战略,甲相联盟再度开起,牵制了上杉势力。

上洛!上洛!

在结束相模方面的忧患后,元龟三年(1572年)织田信长转战各地攻击反对势力,双方渐渐陷于精疲力竭的状态,本愿寺要求信玄打击信长同盟家康的势力。10月3日应与织田信长敌对的将军足利义昭之请,信玄从甲府:踯躅崎馆领起兵三万五千余大军上京,目标直指京都,讨伐织田信长,获取天皇册封以号令天下。大军以山县昌景为先锋,出兵时信玄一度感到不适,为抓住机会,大军继续进发。武田胜赖攻破远江二俣城,山县昌景也陆续攻略东三河诸城。别队秋山信友攻破美浓岩村城。12月22日武田军主力与德川织田联军在三方原交战(史称三方原合战),双方一度胶着,随后织田的援军部队被武田骑马队突破,全军总崩。(据传当时家康在逃命时吓的拉了一裤子屎尿,在逃回滨松城后还叫画师画下自己落魄的样子,这幅画一直挂在家康的居室内,并保存至今)家康虽逃得性命,已无力阻挡武田军。第二年乘胜进军陆续攻破三河诸城。信玄方面虽然越前朝仓氏未按约出兵,但信长方面也没得到上杉的援助,然而在即将展开与信长一决雌雄的大战时,信玄肺痨病突然恶化(传说是脑溢血,另一说法是受重伤,传说是武田信玄被野田城主管沼定盈的家臣鸟居三左卫门用火枪射中。但野田城投降后管沼定盈未受到清算,此说法也无史料支持,可信度极低。此种说法其实是附会尼子政久因夜晚在城下奏笛而被樱井宗偷袭射杀的典故,后世小说家为了艺术创作和加工把这个典故移花接木到武田信玄身上)而不得不暂停上京计划,武田军被迫经信浓归阵。

中道病逝!武田衰落!

攻下野田城后,信玄病情恶化,于三河长筱城休养,行军因而中止。经过一个月左右,信玄的病情没有好转,4月武田军决意返回甲斐。天正元年(1573)4月12日,信玄在信浓国驹场(今长野县下伊那郡阿智村)病逝,享年53岁,御宿监物书状提及死因肺结核、甲阳军鉴指出死因是胃癌或食道癌。信玄的遗体在信浓国伊那驹场长岳寺火化。戒名法性院机山信玄。信玄的墓地在信玄墓、大泉寺、惠林寺、诹访湖长岳寺、龙云寺、高野山、福田寺、妙心寺等地。根据信玄的遗言:余五载前即知此日,特画花押纸七百,余卒三年内,密不发丧,其间公文可用之。他国不知余死,必不敢动。武田氏由信胜继承,信胜元服前以父胜赖摄政。加余遗骸以梏,沉诹访湖。再由信玄之弟信廉充任影武者。天正四年,信玄的遗体才正式下葬于惠林寺。据说得知信玄之死,上杉谦信大哭了三天并说失去了一生的对手,决心不再与甲斐作战。武田信玄死后仅两年,其子武田胜赖在长筱合战中惨败于德川织田联军,武田家走向衰落。1582年,在织田和德川的进攻下,武田胜赖与儿子武田信胜在天目山自杀,武田家灭亡。真田幸隆之子真田昌幸独立。

信玄一生开拓领地达一百二十万石之多,除了信长能与之匹敌的也唯有毛利元就。但是一个中世纪的武士,出生地能决定他的一生,信玄也不例外。他一直在摸索治理甲斐,信浓的最好方式,无法象信长那样把握住时代的变革,也就无法顺应时代迅速扩大势力。

信玄公一生从十六岁上战场后,比较大的战斗大约打了八十场。在这些战争中,只有三次是武田信玄被迫防卫的,其余都是进攻。而在其余的战争中,攻城战就占了四十八次。而武田信玄的攻城手法,也是以强攻、困城为主,有时为了一座城池甚至要付出几个月以上的时间,不攻陷就决不退兵。武田信玄将领土从甲斐一国扩展到远江国,信浓国,甲斐国,伊豆国,骏河国及美浓国,飞驒国,上野国,相模国,三河国,武藏国,越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周围对手都不弱小,足见他的非凡超群的军事政治才能。武田信玄之用兵方略与为政之道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颇具影响的一笔。

所举“风林火山”(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之军旗(也称孙子四如真言之旗),威震一时。信玄在用兵上尤擅于指挥甲州精锐骑兵,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取得胜利。开创了“甲州流”兵法。武田信玄以杰出的军事指挥闻名,却又与一般黩武的将军不同,信玄也是个出色的民政家。天文十六年(1547),信玄制定的俗称为“信玄家法”的《甲州法度之次第》五十五条,详细规定了主君与家臣的关系及家臣应遵奉的准则等,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分国法的代表之一;其倾心于领地内的治理,尤其穷半生精力在甲斐的釜无川和笛吹川上修建的治水工事,采用最先进的筑堰分流技术,是战国时代最大、最有名的堤防,其利泽及后世,被后人称作“信玄堤”,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信玄还以擅长培养人才著称,手下著名的“武田四名臣”(即武田四天王)、“武田二十四将”、甲阳五名臣、战国三弹正等聚集成了战国时代最优秀,团结且忠诚稳固的家臣团。甲州流兵法成为传奇,信玄被公认为战国第一兵法家。

今天先发这些~复制修改得都快睡着了。

拉丁诗歌

一、古典时代

1概述

拉丁诗歌常被贬为希腊诗歌的衍生物。的确,拉丁诗人借用了希腊诗歌的音律,吸收了希腊神话题材。然而,优秀的拉丁诗歌绝非仅仅是对希腊诗歌的单纯模仿,而是有其自身特色的。应该指出,拉丁诗歌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发达的希腊文学:历经许多个世纪发展的古希腊文学在各种类型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拉丁诗人提供了宝贵的模式与规范。另一个是发展中的拉丁文学:它直接影响着拉丁诗人的创作。这两种传统对拉丁诗歌的发展(尤其在共和国时期),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拉丁诗歌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流派——“罗马化诗派”和“希腊化诗派”。但是到了后期,这种区分便消失了。后期拉丁诗人兼收并蓄了这两种传统,认为两者并不矛盾。需要指出的是,接受这两种传统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希腊诗歌的音律和形式,也不是用希腊诗歌的音律和形式来表达罗马人的情感,而是把希腊人与罗马人的优点和美德融合起来,用一种共同的形式来表达这种内容。维吉尔是融合这两种传统最有成就的拉丁诗人。他对他的追随者的影响十分巨大,以致他以后的拉丁诗人不再以希腊派、罗马派来划分,而以维吉尔式或非维吉尔式来区别。

成熟的拉丁诗歌在两个方面表现出与古典希腊诗歌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方面是拉丁诗人像罗马历史学家一样,对自己的民族传统具有强烈的意识,并且十分忠诚于这种传统。与希腊或后世的英国诗歌相比,拉丁诗歌的种类不多、范围较小,其原因就是拉丁诗人过分忠实于传统。拉丁诗歌的传统很早就形成了权威性,其影响涉及诗歌创作的主题、规则、形式以及修辞模式等方面。这种传统应该得到继承。但是拉丁诗人在继承传统时却十分拘泥于传统,他们仅仅对传统中的主要诗歌模式作一些改进,却很少有人违背传统章法。无论在诗歌创作还是在人品修养方面,对传统的忠诚,都是拉丁诗人崇尚的美德,因而传统的延续性也就成了拉丁诗歌的特征。例如,维吉尔的诗学和400年后克劳狄安的诗学,在最基本的内容方面都是一致的。拉丁诗歌不仅种类较少,而且缺乏感染力和独创性。然而,如果因此就认为拉丁诗人是平庸的改革者,或者说他们的风格缺乏个性,那就错了。拉丁诗歌在修辞及情景描写方面非常出色,尤其是维吉尔以后的诗作,在这些方面表现得就更加突出。应该指出,拉丁诗歌在修辞方面的革新主要表现在措词方面,既有细腻精致之美,亦有拘谨生硬之嫌。但是,在传统诗学的核心内容方面,拉丁诗人从未进行过革命,也从未违背过传统。

拉丁诗歌的第二方面特征是注重实用性,即用诗歌表现爱国主义或教育内容。拉丁诗歌的实用性,体现在其自始至终的创作中。

2起源

纯粹本土的拉丁文学的最早痕迹今天已难寻觅。在希腊文化进入拉丁地域之前,曾有一些用重音音律写成的滑稽剧,但我们现在仍然没有这种滑稽剧的实证材料。不过,第一首拉丁语诗歌使用的就是这种重音音律。这首诗就是获释的希腊奴隶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于公元前3世纪中期翻译的《奥德赛》。他所使用的带有重音的抑扬—扬抑音步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他却是第一位使用这种形式的诗人。所以,他的作品被当做教材使用了200多年。他的同代人,年龄较小的G·尼维乌斯是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用诗体记载的古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第一次战争的大事,也是用这种音律写成的,但他似乎吸收了荷马的风格。同时他也根据雅典戏剧的模式创作了喜剧和悲剧。在这些剧作中他使用了希腊的音长音律,而不再使用以前的重音音律。然而,早期拉丁诗歌最杰出的作者乃是Q·恩尼乌斯(公元前239—公元前169)。从他的作品的残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后世拉丁诗歌的根源。他写了悲剧、喜剧、教育诗和警句诗,基本上都来源于希腊传统。他最重要的作品是史诗《编年史》,记叙了从埃涅阿斯到他所生活的时代这一段罗马历史。这部著作创立了拉丁史诗的格式——扬抑抑格六音步诗行。这部史诗残留的片断,足以说明拉丁诗歌的特征。它带有荷马史诗的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荷马史诗的延续,同时似乎也受到希腊的诗体历史作品的影响。恩尼乌斯把这两种希腊泉源融合在一起,再赋以自己的爱国主义与教育内容,从而使《编年史》成为了独具风格的罗马史诗。他的同时代人T·M·普劳图斯(公元前250—公元前184)把多种希腊新喜剧改编成拉丁喜剧。但是他的剧作仍带有浓厚的罗马本土戏剧传统特色。现存的21部普劳图斯喜剧,风格粗犷,语言通俗、活泼、幽默,显然是为下层人民而作的。

3古典时代的四个时期

(1)前古典时期

公元前2世纪是罗马文学和哲学的繁荣时期。一批崇尚希腊文化的人聚集在西皮奥·阿弗里卡纳斯的周围,学习希腊文化,改编希腊文学作品。有两位伟大的诗人是西皮奥圈子里的积极成员。第一位是普布留斯·泰伦提乌斯·阿非尔(公元前195—公元前159)。他的六部诗体喜剧是普劳图斯等前辈所师法的希腊新喜剧的再现。泰伦提乌斯的语言纯洁、优美,是戏剧语言史上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是他的语言具有含蓄、机智的魅力。为了强调形式、表现手法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他不惜牺牲作品的力量、人物的个性以及作品本身的幽默感,并把作品的对象——读者,从一般群众转向知识阶层。在把博大精深的希腊传统移植于粗犷而富有生气的罗马传统的过程中,这种转变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从此以后,拉丁诗歌总是由博学的诗人写成,并面向多少有点学问的读者。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是G·卢齐利乌斯(公元前180—公元前102),他通常被称为“讽刺诗歌之父”。尽管希腊的讽刺风格有着悠久的历史,卢齐利乌斯也深受希腊亚历山大里亚派诗人卡利马科斯(约公元前310—公元前240)的影响,但是,正是由于他的诗作,罗马人才有资格声称他们是讽刺诗体的首创者。他的著作包括30本左右的诗集,题材广泛,涉及了人类经验的各个方面。可惜他的著作,现存的许多残篇,都比较短小。像泰伦提乌斯—样,卢齐利乌斯的作品也是给有文化的人写的。

(2)共和国晚期

公元前1世纪是演说术(即修辞学)兴起和罗马共和国衰落时期。这两件事对拉丁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时期第一首重要的诗作是雄辩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的译作《现象》(阿拉图斯著)。该译作充满了亚历山大式的说教,并把虔诚的斯多葛哲学与天文学和气象学里错误的东西糅合在一起。西塞罗绝不是伟大的诗人,但他的措词和他的斯多葛哲学,对当时最著名的诗歌《物性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物性论》是由提图斯·卢克莱修·卡卢斯(约公元前99—约公元前55)创作的。这是一部用六音步诗行写成的6卷本诗作,描述了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他崇拜的楷模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诗篇《自然论》的作者恩培多克勒和恩尼乌斯。他崇尚恩尼乌斯的史诗《编年史》,而不是他的说教。《物性论》成了当时最杰出的教育诗。尽管卢克莱修是一位传教士,相信他的观点是解除罗马人的封建思想和对死亡的恐惧所必需的,但他却把自己 的流露限制在“词藻绚丽的章节”。在诗的其他章节里,他均用理性来表达他的观点。《物性论》独树一帜,与当时罗马的诗歌发展主流截然不同。在当时,爱国和实用主义的诗歌受到了一批自封的“新诗人”的攻击。这些人提倡采用亚历山大派的批评标准与形式,喜欢短小、精练的诗歌类型和叙事诗、抒情诗、警句诗、哀歌等,而不喜欢长篇史诗和教育诗。这批博学的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G·V·卡图卢斯(约公元前87—约公元前54)。他的题材相当广泛。他借用希腊的诗歌风格创作短篇叙事诗。这些诗歌丰富多彩,结构优美,《珀琉斯和忒提斯的婚礼》就是其中的杰作之一。然而,卡图卢斯在短小、精练的诗作中则一反希腊诗歌的常规,全部使用拉丁语口语和多种音律,来表达他对朋友的敬意,对敌人的攻击,对情人的祝福或怨恨。情网中的卡图卢斯依然表现出他的学者、诗人风度。他比别的拉丁语诗人都更喜欢直接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他那些短小诗作也不乏精致、博学、情节复杂的特点。

(3)奥古斯都时期

希腊文化的“新诗人”最终仍没有与爱国诗和教育诗传统彻底决裂。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们的成就却成了下一个时代优秀的教育诗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公元前70—公元前19)的作品中,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牧歌》,由10首牧歌组成。这些诗歌遵循新诗人的诗歌结构与用词特点,讴歌古希腊文化源泉。他与新诗人诗作的不同之处是他的作品中的牧羊人不是希腊人,而是意大利人。他的牧歌公开或隐晦地论述了几乎各方面的问题。这一特征在他的《农事诗》中更加明显。这是模仿希腊赫西奥德的教谕性农事诗《工作与时日》写成的,但它却超越了传统农事诗的特点,而赞颂人,尤其是赞颂意大利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显然不是荷马史诗的单纯再现,而是有所创新。全诗的形式和主题均把希腊传统和罗马传统结合起来。其成就在于它创造了一种把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冲突的传统融合在一起的拉丁文化。这种融合体现在诗的形式与主题的有机统一之中。在《埃涅阿斯纪》中,诗歌和历史融为一体;新的罗马是它的主题,而它的形式则几乎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完美境界。换言之,维吉尔几乎吸收了全部诗歌传统。他树立的楷模是相当高大的,以致后来的诗歌不得不按照他的诗歌模式走下去。他在诗歌领域的造诣使后来的诗人望尘莫及。《埃涅阿斯纪》是一部爱国主义作品,一部赞美奥古斯都·凯撒的新罗马的诗篇。它指出新罗马的诞生是不可避免的天意。这样的主题并不完全是维吉尔自己选择的,它是时代的要求,是当时最重要的文学主题,因为奥古斯都帝国期望诗人兼宣传家式的人物出现。但是单纯地认为维吉尔是才华超群的帝国宣传家,那也是不恰当的。

贺拉斯(公元前65—公元前8)比维吉尔具有更明确的政治信念。他的早期作品有模仿希腊抑扬格诗体写成的《长短句集》以及师承讽刺诗之父卢齐利乌斯之作《讽刺诗集》。这两部诗集在批判人类的同时,赞美了罗马的伟大。他的抒情诗集《颂歌集》标志着他已成为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宣传家。他在这些抒情诗里涉及了爱情与美酒,生命与死亡,并从当时备受赞颂的斯多葛主义出发,赞美了奥古斯都时代的美德。这些诗作音律多样,形式精致,遣词恰当,足以和维吉尔的语言媲美。用丁尼生的标准衡量,贺拉斯完全可以成为一位杰出的“桂冠诗人”。他后期的作品包括为罗马百年纪念日所做的颂歌和略带讽刺特色的三卷本书信体诗集。其中的最后一卷《诗艺》是一本以诗体形式写成的著名文学论著;它提出了文学的基本原则:成功的诗人必须是自觉地把诗的实用性与优美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的人。

奥古斯都时期提倡诗的实用性,以诗来宣传爱国主义,但是这种主张在其他方面却难以得到发展。尽管希腊哀歌的主题多种多样,但是源于卡图卢斯、亚历山大里亚哀歌以及希腊新喜剧的罗马哀歌却基本上局限于一种主题——爱。罗马哀歌所描述的爱不同于贺拉斯所说的爱,而是指世界上最珍贵的一种感情。若是奥古斯都帝国的官员要求A·提布卢斯(约公元前54—公元前19)写诗为他们歌功颂德,他准会婉言推辞,因为他所写的那些哀歌体诗作词语简朴、结构自然,都是描写他的情人、他的农场以及宁静生活的。偶尔,他也写过一些作品献给他的庇护人。在使用结构、语言及意象方面,S·普罗佩提乌斯(约公元前50—公元16)是罗马诗人中最大胆、最具独创性的一位。他的早期诗作抒发了他对情人的强烈而深刻的恋情,后期听人之劝而改弦更张,创作了一类奇特的所谓“官方诗歌”。他的最后一部诗集出版于公元前16年,在这些作品里,他借用卡利马科斯的诗体,叙述了罗马的历史事件。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7)以其诗歌创作中锤炼词句的功力和爱情哀歌体诗人的传统风格,极力揭示人的内在特性。他用哀歌体写了《恋歌》和《列女志》。在《列女志》里,诗人借古代希腊神话中的美狄娅、狄多等著名女子给她们情人的信,表述了她们的悲怨之情。他的《爱的艺术》与《爱的医疗》是融爱情与教育为一体的诗作。在这些诗作中,奥维德第一次提出了爱的双方应相互平等的观念。但是一些内容放荡的诗作显然不利于帝国道德风尚的建立。因此,当奥维德的《变形记》问世时,奥古斯都终于无法容忍了。《变形记》是奥维德最重要的作品。它是一部由250多个神话故事构成的故事诗集,是一总括古希腊罗马神话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故事多属言情,语言轻佻,描写放荡,被认为是有损于世俗与神圣权力和尊严的作品。奥维德早就因写了格调 的《爱的艺术》而名誉扫地,又因风流韵事声名更加狼藉,最后被流放到黑海之滨的托弥,致使他中断了预计12卷的《岁时记》的写作(流放时已写完6卷)。在流放期间他还写了《哀歌》与《黑海零简》等诗作,表述自己的流离之苦与对妻友的思念之情。

(4)奥古斯都以后时期

奥古斯都以后的时期是古典拉丁诗歌最后一个重要时期。随着独裁主义的钳制日益增强,专制的 使诗歌赖以存在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修辞术此时已成了诗歌创作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妨碍了诗歌的发展。希腊和罗马文学过去的成就,不仅成了一种巨大的权威,而且成了一种障碍。例如:维吉尔在史诗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他类型的诗歌黯然失色。就其特点而言,“白银时代”的拉丁诗歌出现了为修辞而写诗、用修辞来加强诗歌结构的不良倾向,而诗人的修辞功力又大都非常肤浅。这些诗歌取材于宏伟的神话传说,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毫无联系。从社会意义上讲,“白银时代”是功底肤浅的诗人和口头吟诵的诗歌兴起的时代,才华卓著的人不是遭受政治压制,就是备受贫穷之苦。只是在讽刺诗创作方面,“白银时代”的拉丁诗歌才显示出一些生气和活力;这是因为讽刺诗人通常使用口头语言或者较为通俗的文学语言写作,还因为这些诗人能对时代的变化采取比较现实的态度。

这一时期最拙劣的诗歌莫过于一些几乎纯粹是模仿维吉尔的作品。有人模仿维吉尔的牧歌;有人模仿维吉尔的史诗风格写了叙说西皮奥·阿弗里卡纳斯生平事迹的史诗;还有人步维吉尔之后尘,借用人们熟悉的希腊诗材料再写史诗。但也有一部分诗人试图创造新的诗歌类型。马尼利乌斯从星象学的角度吸取奥维德的才智与措词,创作了《星象》。费德卢斯以诗体形式改写了伊索寓言。斯塔提乌斯写了一些自然流畅的即席诗。在讽刺诗创作方面出现了三位著名人物。马尔提阿利斯(约卒于104年)的警句诗极为凝练、极富才智。他的个人讽刺诗亦带警句特征,是罗马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之一。佩尔西乌斯(34—62)的传世之作不多,但是他的6首斯多葛式的讽刺诗十分犀利有力。尤维纳利斯(创作盛期约100—130年)的讽刺诗措词尖锐,鞭笞了人类的虚伪等弱点,是罗马最有力、最机智、最优秀的讽刺诗作。在那个才气虚弱,又追求修辞效果、排斥其他风格作品的时代里,他却是一位富有 与魅力的诗人。还有一些讽刺诗作试图把斯多葛主义和修辞术结合起来,但效果不佳。塞内加以雅典悲剧为素材,创作了供人阅读但不适合演出的诗剧,这些作品因过于注重修辞华丽而显得苍白空洞。他的侄子卢卡努斯(39—65)创作了当时最伟大的史诗《内战记》。这部作品,除了一些段落写得精彩外,亦因追求修辞而使语言晦涩,因强调哲理而使人物苍白,结果失色颇多。这一时期值得提及的人物还有佩特罗尼乌斯(卒于66年)。他是一位讽刺小说家,同时对诗歌发展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他的讽刺小说《萨蒂利孔》的现存部分里,包含一些爱情诗。在帝国末期,拉丁诗歌衰落;只有克劳狄安、奥索尼乌斯、那马提安等人创作了少量的较有价值的诗作。

二、中世纪与近代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诗歌不是一种脱离社会现实的文学活动,而是同当时的思想、宗教及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的文学创作的一部分。

中世纪拉丁诗歌是作为西方新的基督教诗歌而肇始的。基督教拉丁文学是适应当时的文化阶层的需要,首先在北非和意大利诞生的。这个阶层成为了当时宗教界的主导力量,教会语言也由希腊语改为拉丁语。赞美诗从东方传人西方,圣希拉里和圣安布罗斯首先创作了拉丁语赞美诗。圣安布罗斯的赞美诗采用抑扬格二音步四行诗体。这种形式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成有节奏的八音节诗行、韵式规整的诗体,而成为后世所有西方赞美诗的基础。

值得提及的还有当时出现的科芒迪安(4世纪)的奇特的诗作和奥古斯丁的赞美诗,以及由受过文法修辞学校教育的诗人所作的大量结构精致的诗歌。普鲁登提乌斯(卒于405年)是基督教颂歌、讽喻诗及纪念殉道者的抒情诗歌的创始者。在6世纪的高卢,基督教史诗十分流行。一批诗人仿效西班牙诗人胡文库斯和意大利诗人塞都琉斯的风格,吸取宗教史上的故事以及维吉尔作品中的类似题材创作史诗。保利努斯(卒于431年)的个人诗与基督教哀歌显示出更多的创造性。6世纪的伯修斯的诗作可算做古典风格的终结。维南修斯·福尔图纳图斯(约卒于604年)的神秘赞美诗作,可视为新诗风的开端。

这一时期西方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节奏与韵律的发展。语法学家维吉尔的著作显示了节奏与押韵在6世纪的高卢已经十分流行。后来爱尔兰人很可能就是从高卢学来节奏与韵律,把它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而且非常喜欢这种新的诗歌形式。爱尔兰教士科伦巴(卒于597年)的诗作启发了以后许多代诗人的想象力。英国的比德(约672—735)精通节奏诗作技巧。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亦很快试作了节奏诗歌。但是在英国的坎特伯雷、雅罗和约克等地,古典诗歌的传统在意大利的影响下得到复兴。当英国约克的阿尔昆、西班牙的特奥道夫、意大利的保罗和彼得等人联合掀起了所谓的卡罗林王朝文化复兴运动之时,在法兰克王国,用典音律写作史诗、应景诗和宗教诗等诗歌也非常流行。同时,在意大利,节奏诗歌层出不穷。就内容而言,这些诗是非宗教性的。10世纪出现了一些歌谣,如《啊,罗马的贵族》。

10世纪是音乐发展的时代。当时的音乐中心是寺院。寺院是出色的文学和音乐作品的摇篮。寺院作弥撒时,总要有两个唱诗班交替演唱组歌。歌词实际上是弥撒文本,通常有相等的诗节和适宜于乐曲伴奏的不固定的节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组歌逐渐发展成一种精致的诗体。它仍然由相等的诗节组成,但却带有完整的节奏和固定的韵式。早期组歌的主要作者是圣加尔教堂的诺特科(卒于912年)。12世纪时,组歌的创作发展到了顶峰,圣维克托教堂的亚当所写的组歌成了当时的范本。

11世纪和12世纪是西方社会全方位发展的时期。一个伟大的文化运动在教会学校,尤其是在法国的教会学校开始了。一个新的文人阶层应运而生,其中大多数是诗人。他们对艺术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并能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他们也尊重传统,在诗歌创作中采用了传统的警句诗、书信体诗、应景诗、宗教节奏诗和赞美诗等诗体;但他们所表现的主要是当代的问题。重要的诗人有菲贝尔、希尔德伯特、马尔博和鲍德里。两音节阴韵也得到了发展;利奥音律深受诗人们的青睐。早在9世纪,人们就开始试验在六音步和五音步诗行中使用尾韵。这种韵式开始是使用元音谐音或一个音节押韵,后来,双音节韵、行中韵和尾韵在法国克吕尼诗人贝尔纳的《可耻的世界》中出现了。

讽刺文学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N·德·隆尚的哀歌体讽喻诗《短浅目光》十分流行,乔叟也曾谈及。以史诗的形式来描写当代事件的诗歌有冗长的六音步史诗,如埃克塞特诗人约瑟夫的《特洛伊战争》和夏蒂永诗人沃尔特的《亚历山大里斯》。

人们开始研究写诗的艺术,一些论著相继问世。文索夫学者杰弗里的《论新诗》(大约写于1210年)对俗语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文学最重要、最有成效的发展表现在拉丁语抒情诗方面。这些抒情诗并不是“流浪学者”所作,而是一个更有教养、更文雅的社会阶层中的人士所作。这个阶层包括王公家族、主教家庭、教会学校等一切对音乐和新兴的复调音乐有欣赏能力的人。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诗歌,教育性的、讽刺性的、色情性的以及宗教性的。他们创作的《剑桥歌谣》等抒情诗集,是具有文学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文献。《剑桥歌谣》是一部宗教和世俗诗歌兼容并蓄的诗集,是11世纪为莱因兰的某个主教收集整理的。除了组歌的形式外,它还收有以爱情为主题的抒情诗。这些抒情诗是12世纪诗人辉煌成就的序曲。彼得·阿贝拉尔是12世纪最富有创造力的诗人之一,他写的赞美诗表现出杰出的天才。

在才华卓越的节奏诗作者中,奥尔良的休(又名普里马斯)最为突出。他生活贫困,靠富人的恩赐度日,但他却很有骨气,从来不怕得罪恩主,尽其能事撰写讽刺和咒骂性诗文。他在把韵律和节奏用于六音步方面表现出高超的才能。另一位和他一样才华横溢也同样遭人白眼的是一位称做“大诗人”的神秘作者。他的名篇《自白》是用哥利亚体音律写成的,开头几句是:

Boiling in my spirit's veins with fierceindignation,

From my bitterness of soul springs self-revelation:

Framed am I of flimsy stuff, fit for levi-tation,

Like a thin leaf which the wind scattersfrom its station

我心灵的脉络中沸腾着强烈的愤怒,

我从心灵的痛苦中幡然自悟:

我身心脆弱只能四处漂浮,

像一片薄叶任狂风吹拂。

这种音律在讽刺诗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大主教佩尚也同样成功地把这种音律运用于神秘狂喜诗中。夏蒂永诗人沃尔特喜欢把这种音律用于诗节的末行,而同时又使用六音步或五音步等古典音律。沃尔特不仅是一位讽刺诗人,而且是学者和兰斯大教堂的牧师。他还写过抒发个人情怀的一些赞美爱情和春天的诗歌。

另一位重要的诗人是巴黎著名神学家菲利普(卒于1236年)。他曾因与大学学者和修道士进行激烈的辩论而闻名。除了歌颂抹大拉的马利亚的赞美诗外,他还写了许多适于吟唱的教育、讽刺或哲理诗。这一时期绝大多数抒情诗的作者都是匿名的。他们的诗收集在各种各样的诗集中。这些抒情诗承袭了古典和流行的诗歌特征,形成了一种诗歌类型。《酒与水之争》是这类诗歌的典型例证。它们的作者都受过学校教育,学会了如何用古典音律做诗,对古代的拉丁诗人、古代神话和修辞原则了如指掌。

抒情诗和虔诚诗的兴起,主要与天主教方济会运动有关,并在13世纪及以后继续流行。但是俗语文学开始跻身文坛。文艺复兴开始把诗人们的兴趣从节奏和韵律转向对古典拉丁诗体的研究和理解上。于是从14世纪到17世纪初期,大批人文主义诗歌问世。在当代人的心目中,人文主义诗歌之所以存在下来,不仅是由于它有一个好名称,而且是由于大批的俗语诗人的努力。俗语诗人的确深受人文主义诗歌的影响。但彼特拉克还是希望以他用拉丁语写的诗歌而名传后世。但丁原来也曾考虑过是否用拉丁语来创作他的《神曲》的问题。

新诗歌十分讲究形式,而中世纪的诗人们却缺乏这种意识。他们不重视形式的完美和著名诗歌的启发力。意大利是新诗歌的诞生地,15世纪后半叶是它的黄金时代。这些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诗歌的主题虽然大都取材于当代生活和诗人本身的经历,但他们选择的形式有维吉尔的牧歌和《埃涅阿斯记》、奥维德的《列女志》和《哀歌》等古典形式,也有著名的抒情诗人使用过的格律形式。这一时期问世的诗作和诗人都不胜枚举。这里有必要提及的诗人有:意大利的波利蒂安、蓬塔诺、马卢洛、桑纳扎罗、曼托瓦诺和纳瓦吉罗;法国的勒马克勒·达登纳、巴伊夫、贝洛和马克林;荷兰的约翰内斯·塞昆德斯和德国的康拉德·策尔蒂斯。在众多的宗教诗人中,波兰的C·塞尔维也夫斯基(卒于1640年)和德国的J·巴尔德(卒于1668年)享有盛名。在都铎王朝的英国,杰出的诗人有康斯塔布尔、斯克尔顿、黎里、利兰和托马斯·莫尔。到了17世纪,拉丁语诗歌开始局限在学术领域内。约翰·巴克利(卒于1621年)的拉丁语诗歌非常流行。法国的J·B·桑特尔所写的赞美诗奠定了法国赞美诗的模式。尽管西方俗语文学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但拉丁语诗歌的创作依然延续至今;在大、中学校里,拉丁语依然是衡量古典文学水平的标志。

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普宁

德安里

德安里

普宁培风塔

普宁城隍庙

方方纪念馆

(注:下文中所指的普宁泛指包括普宁市区与普侨区以及其他乡镇在内的普宁市辖区,有关普宁市区的信息请参照普宁市区)

市名

普宁市(英语:Municipality of puning汉语拼音:pǔníng Shì)。简称普。

经纬度

地处东经115°43′10″——116°21′02″,北纬23°05′40″——23°31′48″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乡镇 

全市乡镇级区划数为23个,共有5个街道办事处和22个乡镇(2008年,普宁市民政局)。

0

普宁市0位于流沙北街道办事处。市委书记杜小洋,市长陈声亮。

面积

全市面积1620平方公里,折243万亩(2008年,普宁市国土资源局)。其中市区面积15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全市耕地384万亩,占158%,山地1447万亩(指林业用地,不含侨场),占596%。

海拔

全市平均海拔105米。最高峰峨眉嶂海拔980米。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50万,其中户籍人口近230万人,为中国人口第一县/市/区。外来人口120万人,市区人口56万。

华侨

普宁现有在外华侨190余万

民族

普宁市现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最多,占全市9935%

语言(方言)

以潮汕话为主,主要操流沙、洪阳、潮阳三个口音,西部有梅林、船埔等几个镇语言以客家话为主。

宗教

普宁地区居民宗教信仰者25多万,约占全市10%。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德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普宁现有宗教活动场所达100多处。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

515300

电话区号

0663(+86)

汽车牌照

粤V

地区生产总值

175亿元人民币。

人类发展指数

市花

铁山兰

民生

普宁近几年的发展开始由低谷走向复兴,城市面貌,经济发展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基本概况

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揭阳市西南部,东毗汕头市潮南、潮阳2区,南邻惠来县,西南连汕尾市陆丰、陆河2县(市),西北接揭西县,东北界揭阳市榕城区,地处东经115°43′10″——116°21′02″,北纬23°05′40″——23°31′48″,市境东西最长距离50公里,南北最长距离38公里,市界线周长约206公里,全市区域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折243万亩,其中耕地384万亩,占158%,山地1447万亩(指林业用地,不含侨场),占596%,市区规划控制区157平方公里,建成区23平方公里。

普宁是“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纺织服装是该市的主导产业,另外一个支柱产业是医药。2007年普宁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7195亿元。

2008年普宁新增注册商标4112件,全市有效商标达11041件,总量跃居全省县级第1名,全国第15名。新增省著名商标4件,全市现有省著名商标22件。

自然地理

普宁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榕江、练江和隆江三大水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南部为大南山山地,西南部为峨嵋嶂山地和南阳山丘陵,东北部为铁山、洪山的低矮丘陵,中部为宽广平原,在平原与丘陵之间有台地分布,全市诸山为莲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市境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气温高,夏长冬暖春来早,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每天平均约6小时,阳光充足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1℃——22℃之间。夏季长达半年以上,一般在4月份开始到10月中旬方见秋意,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夏季气温高而无酷暑,在气温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气温28℃左右,日最高气温≥35℃的酷热天数,每年在3天以内。冬季时间短,一般在每年12月份到次年1月份,这一段时间里,本区受冷空气控制,普宁地图降水量小气温相对较低,但极少有严寒。最冷的1月份,日平均气温仍>13℃,高于气象学以日平均气温≤10℃为冬季的标准,到2月份雨季开始来临,气温回升草木萌生,虽然仍有寒流的威胁,但已经是一派生机勃勃的难过早春景象。1959年—2004年,年平均降水量为21015毫米,年降水量最多的1973年为3165毫米,最少的2004年为12333毫米,累年相对湿度平均为82%。

历史沿革

普宁历史悠久,在三四千年前已有先民生息,汉时隶属南海郡揭阳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隶属潮阳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析潮阳县西境洋乌、戎水、黄坑3都,取“普遍安宁”之意首建置普安县,初始县治设于戎水都(今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境内)。至万历十年(1582年),将普安县改称普宁县,又将普宁县洋乌、戎水2都划归潮阳县管辖,万历十四年(1586年)县治迁于厚屿(今洪阳镇)。清雍正十年(1732年)广东巡抚杨文乾奉旨批文将潮阳县戎水都170个村、贵山都西半部93个村以及洋乌都尾段45个村划归普宁县管辖,在明、清两代普宁县隶属潮州府,民国时期隶属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7月1日普宁县人民0在流沙镇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普宁县先后隶属广东省潮汕专署、粤东行署、汕头专区专员公署、汕头地区行政公署、汕头市,1950年3月1日将惠来县的南阳山区505个村、陆丰县的大坪乡以及揭阳的九斗、乌石村划归普宁县,1952年普宁县驻地由洪阳迁至流沙镇,1958年12月惠来县并入,1961年3月惠来县析出。1993年4月6日,民政部(民行批[1993]71号文)批准普宁撤销县建市(县级),隶属揭阳市管辖,2003年撤销黄沙、南阳2个乡和石牌镇分别并入船埔、梅林、里湖3个镇,尤以崖涧野生素心兰花闻名,花开时节香溢四野,“铁嶂兰芬”为旧时普宁八景之一,铁山是普宁的“镇山”,现“铁山兰”为普宁市城徽。现管辖流沙东、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池尾5个街道,占陇、军埠、下架山、大南山、云落、高埔、大坪、船埔、梅林、里湖、梅塘、燎原、大坝、赤岗、洪阳、南溪、广太、麒麟、南径19个镇,后溪1个乡以及马鞍山、大坪、大池3个农场,下辖518个行政村和46个社区居委。

普宁标志普宁是著名侨乡,从远昔红头船漂洋过海的年代起,海外侨胞心系故园,热心家乡事业的赤子之情便代代相传,不仅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物质支持,也为普宁了解世界、走向世界铺设了虹桥,现全市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835万人遍居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涌现出方方、庄世平这样杰出的国家侨务工作领导者。旅外侨胞中大多业有所成,有大批工商界巨子、政坛人物以及名人学者,他们不仅为侨居之地繁荣做出贡献,爱国爱乡之情也源远流长,仅改革开放以来,侨胞累计捐资就达6亿多港元,在家乡兴建了大批公益事业,还投资逾3亿美元在家乡兴办实业,为普宁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普宁人口姓氏结构特点:

普宁现有姓氏总数在260~320之间

其中人口10万以上姓氏有陈、黄、李三姓,普宁市为中国大陆陈姓及黄姓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县市:其陈姓总人数有近40万,约占全市人口17%,黄姓总人数20余万,约占全市总人口9%,李姓总人数约11万,约占全市人口48%

人口5~10万的姓氏有10个,分别是:林、张、杨、方、王、郑、赖、许、吴、罗;其中林、张、杨、方4姓人数在9~10万之间;

人口在2~5万的姓氏有11个,分别是:蔡(约33万)、周(约31万)、庄(约3万)、刘、谢、钟、温、江、苏、邱、詹

人口在1~2万的姓氏有11个,分别是:韦(约15万)、洪(14万余)、余、何、叶、马、曾、卢、郭(1万余)、官、肖

这样全普宁人口上一万的姓氏共计35个,为中国大陆县域之最!

另有人口5000~10000姓氏18个,分别是:杜(9600多)、房(9200多)、秦(8800多)、田(8300多)、朱(8200多)、辜(7000多)、冯、颜、潘、高、傅、巫、沈、翁、廖、章、朱、蓝(5200多)、纪(5000多)

辖地地名简介

流沙北街道 因位于流沙大道以北,新河西岸,大流沙北部而得名。

流沙南街道 因位于流沙大道以南,大南山北麓,大流沙南部而得名。

流沙西街道 位于流沙大道以南的大流沙西南部而得名。

流沙东街道 因位于流沙大道以北,新河东岸的大流沙东北部而得名。

池尾街道 位于市中心区西部,因明末始建于一大池塘末端,故名池尾,2000年12月撤镇,原主体辖区设池尾街道办事处。

流沙镇(已撤) 位于市境中部偏东、大南山北麓、练江上游。古时此地河溪泥沙淤积,在练江起源寒妈水及主要支流三坑水汇合处形成冲积沙滩,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附近村民开始在此搭棚摆摊卖农副产品,光绪年间(1875~1908年)正式成为圩集,因沙滩的沙属于流动性的,故这个圩根据地貌特征,取名流沙圩,建镇时因驻地得名。2000年12月撤销流沙镇,原辖区成为流沙东、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四个街道办事处的辖区主体。

洪阳镇 古、近代时旧普宁县城,古称厚屿。相传“宋末闽莆邑名士方瑶,遍游名山胜迹,至洪山之南,见山明水秀,遂于此定居。因地处洪山之南,山之南曰 阳”,故名。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宁置县后,至万历三年(1575),普宁县治从贵屿迁此,知县刘钝于此建县城。明·万历十四年(1586)建城池。县治历明、清和民国时期共374年。由于三面环山,四水归汇,素有“盘底珠”之称。

占陇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东部。1940年在东占陇与西占陇之间形成集市,称占陇圩。

里湖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北部,北濒榕江,邻接揭西。于万历年间建圩,因地处西门溪、火烧溪汇入榕江处,地势低洼,雨季洪涝成湖,这里两溪间明代建有龙门桥,相传桥下常有鲤鱼游跃,取“鲤跃龙门”之义,故得名鲤湖,亦简作里湖。

军埠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东南部,镇以驻地名,东邻汕头市潮南区。原为荒埔,相传北宋杨文广平南时曾驻军此地,名军埔后改名军埠。

下架山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东南部。镇因驻地名,地处小丘,与3公里外之笔架山相比为低,故名下架山。

大南山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中部,以镇西大南山为名。

云落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中部,镇以驻地名。因山谷白云缭绕而得名,又传说有仙鹤栖密林中,故名。

高埔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西南部,镇以驻地名。清初建村于高坡地上,故名高埔。

船埔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西部,镇因驻地名。相传建于明中叶,初称船埠头,成集市后改名船埔。

梅林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中部。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始建村,因多梅树而得名。清代形成梅林圩,镇因圩名。

梅塘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北部,北临榕江,隔江邻揭西县。镇驻地池塘边多梅树得名梅塘。

燎原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中部,镇人民0驻泥沟村。

大坝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东北部、铁山西侧。清中叶建村于大沙坝上得名,后形成大坝圩,镇因圩名。

赤岗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东北部,邻接揭西县。镇人民0驻赤岗山村。明代建村,左侧有呈赤色山岗,故名。

南溪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东北部,镇以驻地名,隔江与揭东县为邻。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建村,因临榕江南河,故名。

广太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东北部,镇以驻地名,邻接榕城区。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广太圩,据碑记“承广之首,取平之义,曰广太圩”。

麒麟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东部。东倚老鼠尖山、大尖山,镇因驻地处麒麟山东麓得名。

南径镇 普宁市辖镇,在市境东北部练江之北,镇以驻地名,东邻汕头市潮南区。因处狮山和小园山径口,青洋村之南,故名南径。

石桥头(Shíqiáotóu)在普宁市区东南122公里。东接汕头市潮南区, 相传元末明初福建莆田人杨庸道携妻、子迁此创村。在村东侧架一木桥,名桥头村。后重建石桥,改为今名 。

大长陇(Dàchánglǒng)在普宁市区东偏南12公里。属军埠镇 。含长盛、长泰、长乐3个自然村。元至正年间(1341—1370),福建莆田人迁此开垦大长陇山创村,故名。_

小扬美(Xiǎoyángměi)在普宁市区偏东4公里,北临 练江。属流沙镇。明天启年间(1621—1627)闽人迁此。因练江泛滥成灾,一片汪洋,名洋尾 仔。民国11年(1922)雅称为今名。_

马栅(Mǎzhà)在普宁市区东南34公里。属流沙镇。明末清建,闽人迁此,立名牡田寮。时潮阳市马姓租主抵村收租病故,葬于村北水闸下,遂改为马公栅。19 50年简称为马栅。_

北山(Béishān)在普宁市区东北51公里,南临练江。属流 沙镇。明崇祯元年(1628)闽人迁此,因北倚铁山,故名。_

华溪(Huáxī)别名下溪仔。在普宁市区东35公里。属流沙镇 。明正 德年间(1506—1521)闽人迁此。因村北地势低洼,常有水患,称下溪仔。1927年创华溪公学 ,遂改为今名。

赤水(Chìshuǐ)在普宁市区西24公里。属流沙镇。明嘉靖 年间(1522—1566)已有人定居。山洪暴发时水呈赤色,故名。

_泗竹埔(Sìzhúpǔ)在普宁市区东南26公里。属流沙镇。明代建村 。因此地荆棘丛生,竹林成片,故名棘竹埔。清初,村民多姓江、罗,取“江”字水旁、“ 罗”字头,合成“泗”字,改为今名。_

南园(Nányuán)在普宁市区西北郊11公里处。属流沙镇。元至正 三年(1343)建村。搭草寮在园地上而居,故名寮园。民国29年(1940)村办南园公学,遂改为 今名。_

郭厝寮(Guōcuòliáo)在普宁市区东北45公里,铁山南麓。属 流沙镇。明郭姓自闽迁此,故名。

新耘(Xīnyún)在普宁市区东郊1公里。属流沙镇。明嘉靖年间(1522 —1566)军埠镇莲顶耘村人迁此。承原村名“耘”字而得名。_

大池(Dàchí)在普宁市区西南10公里。属云落镇。清雍正三年 (1725)中央村和楼仔村民迁此。因在村前开一大池唐而得名。

月塘(Yuètáng)在普宁市区西南258公里。属高埔镇。明初建村。因村前有一口池塘,似一弯新月,故名。_ 。

塘唇(Tángchún)在普宁市区西南387公里。属大坪镇。 清雍正年间(1723—1735)五华市人迁此。因民居建于塘边,故名。

灰寨(Huīzhài)在普宁市区西南325公里。属船埔镇。明 末闽人至此建灰屋(石灰三合土建造)定居,故名。村民尚习武,被誉为“武术之乡”。_

石牌(Shípái)在市境北部,五峰山东麓,北邻揭西市。清初官兵在此围困农民义军,立石牌3块,故名。镇以驻地名。1962年成立石牌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_

古岭(Gǔlǐng)又名鹧鸪岭。在普宁市区西北254公里。属石牌镇 。清中叶里湖镇庵埔、蓬和等地人迁此。村后龙岭如鹧鸪展翅之状,名鹧鹕岭。1980年改为 今名。_

竹头(Zhútóu)在普宁市区西偏北153公里。属里湖镇。明末建村 ,因村内翠竹丛生,故名。

竹林(Zhúlín)又名阳竹篮。在普宁市区西14公里。属里湖镇。清初 建村。因地处南阳山东麓,多竹,名阳竹篮。1952年改为今名。_

河头(Hétóu)在普宁市区西北15公里。属里湖镇。明嘉靖年间(1522 —1566)建村于榕江之滨,有渡头,故名。

白坑(Báikēng)在普宁市区北77公里。属大坝镇。元末明初建村 。因村东南有白坑湖,故名。_

_山前(Shānqián)在普宁市区北偏东22公里。属广太镇。清康熙二 十二年(1683)潮阳市贵屿人迁此建村于小山前,故名

平宝山(Píngbǎoshān)又名林口山村。在普宁市区东北217 公里。属广太镇。相传明末揭阳白塔人迁此,村后山多林木,时名平宝山,故名。因地处十 二乡出水口,又得名林口山。_

金狮池(Jīnshīchí)在普宁市区东北205公里。属广太镇。明 嘉靖二十二年(1543)饶平市双罗村人迁此建村。因山有巨石状似“金狮”,山下有池,故名 。_

钟堂圩(Zhōngtángxū)在普宁市区东北225公里。属南溪镇 。1943年钟堂村民在村边自创圩场,故名。

龙门(Lóngmén)又名篮门。在普宁市区东北18公里。属南径 镇。南 宋初村名篮门。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闽人迁此,始祖葬于村北鲤鱼埔,取“鲤鱼跃龙 门”之义,改为今名。_

白石(Báishí)在普宁市区东北12公里。属南径镇。清康熙年 (1662—1722)建村。后山有大白石得名。_

白暮洋(Báimùyáng)在普宁市区东北98公里。属南径镇 。明建 村于铁山东麓,早晨从田野到山顶,呈现一片白茫茫雾海,又因处南径西部,取日落为“暮 ”,故名。

陇华(Lónghuá)在普宁市区东北14公里。属南径镇。清初建 村,称下乡。因周围多小山墩,连成“陇”,又处南径东首,改名陇头。1951年因与军埠山 家陇头村同名。改为陇华。_

百吉岭(Bǎijílǐng)又名百吉岭新村。在普宁市区东南13_2公 里。属下架山镇。四面环山,山径险要,旧时常有盗贼抢劫,名百劫岭。后取“吉祥”意更 为今名。因建汤坑水库,1962年全村迁入汤坑、西埠交界处建新村,故又名百吉岭新村。_

汤坑(Tāngkēng)在普宁市区东南108公里。属下架山镇 。村南坑中有温泉喷出,故名。_

咸寮(Xiánliáo)在普宁市区东南71公里,属下架山镇。 元至元 二年(1336)严、孙、廖3姓人来此定居,原名严孙廖,后谐音称咸酸寮。1952年简称咸寮。

碗仔(Wǎnzái)别名案仔村。在普宁市区东南152公里。属 下架山镇。因村前有一长方形若“案几”状山,名案仔村。又有山凹若碗,故称碗仔。_

月屿(Yuèyǔ)在普宁市区东北178公里。属麒麟镇。明建文 年间(1399—1402)创村,建于小丘之上,围筑寨墙,墙周有池,故名。_

奇美(Qíměi)原名_ 寨。在普宁市区东北15公里。属麒麟镇。明嘉靖年间(1522—1566)福建和平市万竹乡人迁此 用“_”搭寮,名 _寮。清乾隆年间(1736—1795)知市莅村,以风景秀美改为今名。_

德安圩(Dé_ ānxū)在普宁市区东北175公里。属麒麟镇。 圩镇民国九年(1920)由村民集资14股合建而成,表示“14股一条心,相安贸易”,取名为德 安。

石港(Shígǎng)在普宁市区东134公里,北临练江。属占陇镇。 元至顺年间(1330—1332)建村。因后山多石,村前即练江港口,故名。_

旱塘(Hàntáng)在普宁市区东偏北8公里。属占陇镇。包括 东西南、下寨、北门三个村。明嘉靖四年(1525)福建莆田人迁此建村。因地势低洼积水,筑 堤防水,原称土旱塘,今作旱塘。_

山湖(Shānhú)在普宁市区西偏北48公里。属池尾镇。清初 福建陈姓迁此。因村后虎地山长满黄栀树,“栀”与“枝”同音,取名黄枝山。后又有福建 陈姓迁其侧,因地势低洼,取名龙湖。后黄枝山、龙湖两村合并,各取一字名山湖。

华市(Huáshì)在普宁市区西偏北23公里。属池尾镇。清初建村。名下市。建国后雅称华市。

西村(Xīcūn)别名西门。在普宁市区东北155公里。属洪阳 镇。南宋末福建莆田人迁此建村,处古市区池西门,故名。建国后改称西村。_

雨堂(Yǔtáng)别名河堂庵。在普宁市区北偏东195公里。 地处洪阳河畔。属洪阳镇。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建村。原名河堂庵。又有雨堂庵,是唐大 颠和尚道场遗址,清雍正年间(1723—1735)建亭,市令天旱时到此祈雨,故名雨堂。_

宝镜院(Bǎojìngyuàn)在普宁市区北偏东162公里。 属洪阳镇。清康熙时建村。因村中有一小山丘形似镜,故名。

石头圩(Shítóuxū)在普宁市区南37公里,大南山北麓。 大南山镇人民0驻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成集市。原地长年受三坑水冲刷,遍地乱石, 故名。_

什石洋(Shíshíyáng)在普宁市区南36公里。属大南山 镇。明末清初福建莆田人迁此。原为乱石滩,故名。

陂头(Bēitóu)在普宁市区东58公里。属占陇镇。相传明末 福建莆田人迁此。因村址建在水陂边,故名。

陂沟(Bēigōu)在普宁市区南偏西37公里、大南山北麓。属 大南山镇。明嘉靖九年(1530),福建韶安人迁此。村民从村南陂石下开沟筑渠,故名。_ _

泥沟在普宁市区西北54公里。燎原镇人民0驻地 。明初,村舍沿一泥沟而建得名。_

果陇(Guōlǒng)在普宁市区北48公里,练江上游南岸。属 燎原镇。明弘治时建村。时大片平川皆果木,故名。

大宅(Dàzhái)在普宁市区西偏北96公里。属梅塘镇。清雍 正年间 (1723—1735)福建晋江人迁此。原以村西鸡笼山为名,称为鸡笼山村。民国30年(1941)发现 此山有锡矿,又称锡山。后取大村宅之意改为大宅。

_瓜园(Guāyuán)在普宁市区西北119公里。属梅塘镇。明 中叶建村。以村民多种瓜而得名。

_涂洋(Túyáng)在普宁市区西北8公里。属梅塘镇。明中叶潮 阳县龙山人迁此。四周低洼,大雨时一片汪洋,故名。_

利坑(Lìkēng)在普宁市区西偏南33公里。黄沙乡人民0驻 地。清初李姓在此居住。因村前有一山坑,得名李坑。清代改为利坑。_

_永兰(Yǒnglán)又名幽兰肚。在普宁市区西偏南258公里。属南 阳乡。清康熙五年(1666)建村于深幽谷中,兰花芬香,名幽兰肚。后取“兰香永不断”之义 改为今名。

2020年9月14日,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普宁市上榜,排名第12位。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普宁市在列。

2019年3月,普宁市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海陆丰片区)。

2016年2月16日,普宁市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我觉得你说的是John Winthrop他的the city upon a hill 很有名

“我们将成为山颠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光都在注视着我们;因此,如果我们在实现这一事业的过程中辜负了我们的上帝,致使上帝不再像今天这样帮助我们,那么,我们终将只给人们留下一个故事并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 )

但Puritan 's delimma找不到,我就把他的给你吧,不过提到他的文章大部分都说

the city upon a hill是指美国早期的殖民地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或者是美国,所以可以说成功建立了

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 1588--1649),英属北美时期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重要人物,1588年1月22日生于英国萨福克郡爱德华斯顿的格罗顿庄园。1630年春,温思罗普率领大批英国人离开英国移居建立于1628年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此举成为该殖民地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在离开英国之前,温思罗普是英格兰萨福克郡格罗顿庄园的庄园主,他还曾担任过王室监护法院的律师(Attorney of the Court of Wards and Liveries)以及管理地方事务的治安法官(Justice of the Peace)。从1630年组织移民北美到1649年去世,在长达19年的时间里,温思罗普一直活跃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政治舞台上,曾先后12次担任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3次担任副总督、4次担任殖民地参事会的参事。1643年,新英格兰联盟成立时,温思罗普是该联盟的首任主席。

弗朗西斯·J·布莱默在其所著《温思罗普:被遗忘的美国奠基之父》一书中指出,温思罗普在缔造新英格兰的活动中所作出的贡献无人能与之比肩,其在政治上的敏锐性和不屈不挠的领导作风是早期马萨诸塞湾殖民地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建立的头三年,饥饿、疾病、气候等因素几乎将新生殖民地扼杀在摇篮中,大批移民回流英国或者移居其他地方,为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提供经济赞助的英国人也对殖民地的未来丧失了信心。温思罗普领导殖民地度过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艰难的初创时期,使这一在荒野中建立的殖民地摆脱了夭折的命运。除了建立初期所遇到的自然灾难之外,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内部还出现了各种矛盾和冲突,诸如殖民地自由民代表和政府官员权力问题之争、沃特敦抗议纳税事件、欣厄姆事件、“猪案”与官员的否决权问题和罗杰·威廉斯事件、安妮·哈钦森事件、罗伯特·蔡尔德事件等,殖民地外部发生的威胁到殖民地生存的费迪南多·戈杰斯和塞缪尔·戈顿在英国控告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事件、与皮阔特印第安人的战争以及1640年的经济萧条,温思罗普以其政治策略和坚强的意志使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摆脱了危机。从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初创时期,温思罗普就十分注重维护殖民地特许状赋予殖民地的各项自治权利,同英国教会和国王控制殖民地的各种企图进行抗争,他坚定维护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政治独立。温思罗普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制度建设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政治思想理念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政治体制的形成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正是温思罗普等人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前期建设中的努力,才使得马萨诸塞湾殖民地逐步走向稳定和繁荣。温思罗普的开拓工作为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前20年的稳定以及其后近半个世纪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应当指出,温思罗普在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与其在美国史学中所应拥有的地位并不是相称的。无论在其故乡英国,还是在其曾为之努力奋斗的美国,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始终处于被人遗忘的境地,其业绩竟然长期鲜为人知。直到20世纪末,其英国故乡格罗顿人才对他及其家族的故事有所了解,他家族生活过的宅邸和庄园才被当地政府辟为历史遗迹加以保护。在美国,温思罗普的政绩也长期埋没在历史陈迹之中,并不广为人知。鉴于此,一些英美学者早就呼吁应当重视对他的研究。上溯至19世纪时,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菲斯克就曾指出,从未有过一本详细捕写温思罗普生平和业绩的著作,如果有这样一本著作,人们就会认识到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当代美国学者埃德蒙·S·摩根1997年在《纽约书评》发表文章也称温思罗普为“美利坚第一伟人”。专门研究新英格兰史的美国学者弗朗西斯·J·布莱默在2003年发表论著,称他为“被遗忘的美国奠基之父”。温思罗普作为美国早期历史人物,其在美国的闻名程度远不及与他同时代的罗杰·威廉斯、安妮·哈钦森和约翰·史密斯。我国学术界对美国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历史的研究本来就比较薄弱,对温思罗普这一英属北美殖民地早期重要人物的研究更是处于待开发的状态。这一状况与美国史研究的应有要求相比,也是极不相称的。笔者认为,研究美国史的重要领域是美国历史人物研究,特别是美国早期历史人物研究。作为美国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温思罗普,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笔者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美利坚文明的开拓者——约翰·温思罗普研究》为题,对约翰·温思罗普进行综合性研究。

(一)人生两个阶段

一、早年的温思罗普

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击败了16世纪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这场英西海战在近代欧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欧洲重心从传统的地中海世界转移到广阔的大西洋海域,从此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地理面貌,从而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海战的胜利昭示了英国人时代的到来,从而为英国人在新大陆的殖民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英国人看来,战胜天主教国家西班牙,预告了天佑新教同家英国,上帝之爱的天平从此倾向新教和英国,这一点极大地增强了英吉利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约翰·温思罗普就生于这一年。英国向世界霸主地位迈出的第一步和温思罗普降临人世发生在同一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趣的历史巧合。1588年1月22日,约翰·温思罗普出生于英格兰东部萨福克郡的爱德华斯顿。萨福克郡位于东盎格鲁的心脏地带,北临诺福克,西接剑桥,南抵埃塞克斯,东滨广袤无垠的大海,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和文化名郡。东盎格鲁以酷爱自由和独立著称于世,以清教文化浸染最深而卓尔不群。这里曾经涌现了英国最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研究神学的学者和艺术家。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东盎格鲁的移民最多。

二、马萨诸塞湾时期的温思罗普

1629年10月20日,温思罗普被选为马萨诸塞湾殖民公司的总裁,随后,温思罗普全身心投入到组织领导英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人口向海外迁徙的运动。1630年春天,他率领移民船队从亚茅斯起航驶向新大陆,是年6月12日,在马萨诸塞的塞勒姆登陆,不久在后来命名为波士顿的肖马特半岛定居下来。由于殖民公司的根本大法,即国王颁发的特许状以及公司总部均随移民迁往美洲新大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实际上就是一个拥有很大自治权力的自治殖民地,控制和管理殖民地的大权掌握在总督、副总督和参事们手里。此外,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人口远多于10年前在新英格兰建立的普利茅斯殖民地,也多于后来其他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人口。人口众多使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成为新英格兰最强大的殖民地,所以,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的地位高于、权力大于同时代其他任何一个殖民地的总督。温思罗普在新英格兰共生活了19年,直到1649年去世,虽几番沉浮起落,但一直是活跃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政治舞台上的核心人物,数次力挽狂澜,确保了殖民地的独立、稳定和完整。

从1646年至1649年,温思罗普第三次连续担任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总督。1649年3月26日,温思罗普在波士顿去世,享年61岁。

温思罗普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生活的19年是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发展的关键时期,殖民地经历了初立基业所遇到的3年困境、初步繁荣、1640年的经济萧条到政治经济逐渐走向独立等几个发展阶段,温思罗普的思想和实践活动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发展。

(二)时代背景

一、走向衰落的君主专制制度

约翰·温思罗普一生历经英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都铎王朝(1485--1603)晚期和斯图亚特王朝(1603--1688)早期。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分别代表了英国历史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历时118年的都铎王朝是英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被誉为“英国正统社会发展的顶峰”、“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摧毁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挫败天主教徒的阴谋、开始进行的海外扩张、传统文化影响的登峰造极;涌现了卓尔不群的文坛巨匠莎士比亚和马洛、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和“英国唯物主义的真正始祖”培根及历史人物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玛丽·斯图亚特等,这些在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无疑佐证了都铎王朝是英国封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如果说都铎王朝代表了君主专制制度最辉煌、最成熟的时期,那么,斯图亚特王朝却见证了英国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没落和衰亡的时代。斯图亚特王朝经历了持续长达20年的英国内战和革命、英吉利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君主制度的复辟。同都铎王朝相比,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17世纪在英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犹如一颗陨落的星星而黯淡无光。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和专横跋扈导致英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动荡不安的时局、恶劣的经济形势和不利的宗教环境致使大批英国人到海外谋生。从17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数以万计的英国人背井离乡,前往英属殖民地,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约翰·温思罗普就是在这个时期和大批清教徒离开英国,移居英属北美洲的新英格兰,壮大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

二、恶劣的经济形势

从17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呢绒业发生严重的危机,呢绒业的萧条波及面广,危害面积大,影响到了全国经济、地区经济和生产者个人。都铎时代的英格兰呢绒业在当时英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支柱地位,呢绒业的兴衰关系到当时英国经济的命脉。17世纪20年代初,著名法学家爱德华·科克对英国呢绒业的重要性作过形象的描述。科克认为,“如果把这个王国输出的全部商品分作十份的话,那么羊毛输出就占九份。只要羊毛出口一停顿,那就等于什么都完了。……全部羊毛每托德(英国旧制重量单位,每托德等于28英镑)降价12便士,就意味着英国损失10万英镑。”呢绒贸易的盛衰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正因为呢绒业在英国经济中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所以呢绒业的衰败必然会对英国经济和社会产生致命的打击。

萨福克呢绒业的不景气影响了全郡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了温思罗普个人。受萨福克呢绒业萧条的影响,主要依靠经营资本主义农业为生的他越来越感到仅凭土地收益难以养家和维持生计,不得不寻找新的赚钱门路。他一度长期离家在伦敦担任监护人法庭的律师,这份职业大大缓解了他的经济困境。但是好景不长,他最终失去这份职业。深切感到时世艰难的他在1629年写道:“这块土地已经厌腻了她的居民,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在这块土地上的身价比不上我们脚下践踏的尘土,比不上牛马……每个市镇都在抱怨穷人太多负担不起。”

三、对清教徒不利的宗教环境

在17世纪的英国,宗教是一个特别敏感的问题。1603年开始的新王朝似乎给英格兰的清教徒带来了改革的希望,从温思罗普的父亲亚当·温思罗普对新君主表示出的特别关注可以反映出清教徒对詹姆斯一世所寄予的厚望。在1603年3月到7月的日记中,亚当详细记录下了詹姆斯六世登基的时间、地点、进人英格兰的行程路线、起居饮食、沿途所发生的故事以及加冕为英王等事宜。旅途中,国王不慎从马上摔下,他在日记中关切地写道:“国王从马上摔下,胳膊摔伤,非常危险。”亚当·温思罗普等清教徒们以为成长于长老派掌权的苏格兰并自幼接受长老会教育的詹姆斯一世会帮助他们实现纯洁宗教的理想,恢复清教徒的地位。于是,就在詹姆斯六世到英格兰继位的路上,清教徒们迫不及待地向他呈递了一封由25个郡近千名牧师签名的“千人请愿书”。这张请愿书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改革英国国教的礼仪,达到纯洁教会的目的。

17世纪20年代,王权和英国国教会联手对清教徒的迫害影响到了约翰·温思罗普的家乡和温思罗普家族。温思罗普家乡萨福克是清教运动最为活跃、受清教文化浸染最深的地方,那里清教徒的宗教活动受到了冲击,不少清教徒处境艰难。博克斯福德(Boxford)举行的例行布道长期以来一直影响和滋养着温思罗普家族的信仰。1621年1月4日,温思罗普的父亲亚当·温思罗普在日记中写道:“在博克斯福德举行的星期四布道演讲被取缔。”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亚当对时局变化感到的不安和不满。为了逃避迫害,当地著名的清教牧师威廉·埃姆斯被迫过着流亡国外的生活。“1629--1640年,有79位牧师移居新英格兰,他们中至少有52位(25位被暂时或永久取缔做牧师的资格)处于被迫害中,当国内形势好转后,他们中有28位返回英国。”

3家庭关系及清教背景编辑

(一)家族关系

约翰·温思罗普的祖父亚当·温思罗普、父亲亚当·温思罗普、母亲安妮·温思罗普和伯父威廉·温思罗普等家族成员曾以各自独特的人生经历对温思罗普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祖父亚当·温思罗普

1498年10月9日,他生于英国重要的纺织业中心萨福克郡的莱文汉姆。他少年丧父,母亲改嫁。亚当·温思罗普(Adam Winthrop)从学徒工做起,不仅在伦敦牢牢站稳了脚跟,而且成了呢绒业同业行会的领袖人物。1526年9月,亚当被接纳为伦敦富勒斯公司的成员,没过多久宣誓成了公司的自由民并获得伦敦市民的资格。1528年,富勒斯公司同另外一家生产呢绒的公司希尔斯曼公司合并成立了一家实力更强大的公司——呢绒工人公司,这家公司迅速崛起为伦敦市实力雄厚的同业行会公司之一。1531年,亚当自己开始招收学徒;1537年,被推选为公司的董事之一;1546年,被选为公司的主要管理人;1551年,亚当坐上了这家公司的第一把交椅,成了伦敦的显赫人物。亚当主要从事对欧贸易,对外贸易扩大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16世纪的英国公众生活和社交范围狭小,仅局限于教堂周围地区,最远仅是到过附近的村镇集市或郡政府的所在地。温思罗普的祖父亚当已走出国门和英国以外的世界交往,不能不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亚当除了从事对欧贸易外,还经营海上运输业。他至少拥有一艘名叫玛丽花的商船和另外一艘名叫约翰的商船四分之三的股份。16世纪40年代,在他所在的教区,他是排名第三的富人。

二、母亲安妮·温思罗普

约翰·温思罗普的母亲名叫安妮·布朗,其父亨利·布朗曾经担任格罗顿教区的教区长。布朗不仅仅是一位牧师,还是一位富裕商人,在埃塞克斯和萨福克拥有大量的产业,在博科斯福德拥有一家染坊,还拥有一艘船的部分股份。布朗遗赠给女儿安妮·布朗和外孙大量的财产,温思罗普一家在爱德华斯顿的宅邸就是布朗遗赠给女儿的。布朗除了留给子女们大量财富之外,更可贵的是使其后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安妮显然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学养水平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温思罗普文集》第1卷收录了她写给丈夫亚当的一封信,正文是用英文写成,附言是用娴熟的法文写成,从而证明安妮也精通法文。除了精通母语英文和法文之外,或许她还精通其他语言,这可以从有她签名的几本外文书籍得到旁证。留存至今的安妮与丈夫亚当的信件是她良好教育背景的见证。安妮·布朗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认真地按照清教徒的道德标准去做人做事,同时也按照这种标准要求家庭成员及其亲属。据亚当日记记载,亚当的侄子乔舒亚的妻子安妮到格罗顿做客,温思罗普的母亲因安妮穿着奢华和不去教堂做礼拜而批评她,令安妮愤然离去。这个实例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安妮·布朗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作风。童年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母亲对童年时代的温思罗普性格和世界观形成的影响,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加以证实。温思罗普的父亲亚当不仅是格罗顿庄园的管家,而且是律师,还曾经担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账目审计员。在温思罗普的青少年时代,亚当经常外出,家庭事务就由安妮·布朗一人打理,长期和母亲相处的温思罗普受到了母亲言传身教的直接影响,温思罗普的宗教取向、肖像上透露出的儒雅之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母亲的影子。

三、父亲亚当·温思罗普

亚当·温思罗普生于1548年,是家中的幼子,他还有‘两位长兄威廉(William)和约翰(John)。他的第一位妻子艾丽斯·斯蒂尔灭(Alice Still)死于生产,无后嗣。他的第二位妻子安妮(Anne)为其生育四个明孩子,约翰·温思罗普是他们夫妻唯一的儿子。亚当的两次婚姻既为他带来了财富又提升了他的社会地位。

在伊丽莎白时代,大学是清教运动的中心。乡绅的子弟在大学里接受清教的熏陶,进而成为坚定的清教徒。他们又进一步影响了各自家族成员的宗教立场,这也是乡绅中清教徒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亚当通过在剑桥的几年学习和生活,最终成了一个坚决信奉清教思想的清教徒。16、17世纪的剑桥大学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和清教改革的主战场,麦格达伦学院又是剑桥大学宗教改革氛围最为浓厚的学院之一。剑桥大学这所学术殿堂培养和造就了众多清教思想家,他们在大学讲台上宣讲宗教改革的思想,他们的学生将这些思想传播到英国各地,逐渐改变着英国人的宗教信仰,这些思想家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亚当。剑桥的生活和学习不但使亚当增长了学识,而且使他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如果说,在此以前信奉清教是家族的影响,那么在清教改革的摇篮——剑桥大学的数年浸染使他逐渐沉浸于清教学说,他的宗教倾向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温思罗普家族其他成员,儿子约翰·温思罗普的宗教信仰与亚当的影响不无关系。

亚当世界观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受他所接触的师长们的影响。大学是青年人世界观形成、树立人生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结识朋友的好地方。亚当在剑桥求学时认识了不少思想激进、才华横溢的清教改革斗士并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亚当未来人生的导师对亚当自己、儿子约翰·温思罗普乃至家族的影响颇深。亚当曾在札记本中抄录了以问答形式写成的《基督教教义》一书,据考证,这本书是桑兹用过或是他撰写的。桑兹和纽斯塔布二人与亚当密切来往,经常光顾格罗顿庄园,同亚当进行思想交流,亚当常去听他们的布道,对他们的事业给予支持和关心。目睹亚当和清教改革人士的交往,亲耳倾听他们谈论清教事业的发展必然对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约翰·温思罗普产生直接影响。

四、大伯父威廉·温思罗普

温思罗普信仰清教与家族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温思罗普家族中,祖父、父亲、母亲、大伯父威廉·温思罗普(William Winthrop)均是虔诚的清教徒。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思罗普的伯父威廉·温思罗普,他身体力行积极支持清教运动,他对清教改革事业的热情不仅影响了弟弟亚当·温思罗普(Adam Winthrop),而且影响了亚当的儿子。

新英格兰著名的历史学家科顿·马瑟(Cotton Mather)是这样描述威廉的:他是玛丽女王时代值得人们纪念的新教护卫者,正是由于他的帮助,著名的殉道者菲尔波特(Philpott)才有幸被载人史册。⑧威廉对清教改革事业的热情与执着无疑影响了弟弟亚当·温思罗普和侄子约翰·温思罗普。清教成为他们不变的信仰,完成清教改革事业成为他们毕生追求的目标。研究温思罗普的学者弗朗西斯·J·布莱默(Francis J.Bremer)高度评价了威廉对温思罗普父子的影响,他认为威廉树立的榜样人生成为引领他们人生航向的灯塔。

五、二伯父约翰·温思罗普

如果说温思罗普的祖父、父亲和伯父威廉·温思罗普是他人生的楷模,那么与他同名的另一伯父约翰·温思罗普为他的人生则树立了一个反面的榜样。

温思罗普的二伯父约翰·温思罗普1547年出生,1613年在爱尔兰去世。他的父亲在1562年立下的遗嘱中指定由他继承格罗顿庄园,如果他去世后没有男嗣,由他的弟弟、温思罗普的父亲亚当继承格罗顿庄园。父亲去世后,约翰·温思罗普继承了格罗顿庄园,成了庄园的主人。约翰·温思罗普的品行离清教徒应该达到的道德标准相去甚远,他违背教规和妻子离异并且不给离异的妻子生活费用,使妻子走投无路向大法官提出救济申请。除此之外,他还掠取了教区在教堂庭院内专门为敲钟人准备的一间小屋,教会执事将他告上法庭,在家乡声名狼藉的约翰,后来被迫离开英国移居爱尔。

约3万年前,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左镇人"从大陆东南沿海到达台湾。

公元前15000年―公元前3000年,台湾台东县出现标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的

长滨文化。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以新石器时代为特征的台湾大坌坑文化出现。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台中县出现牛马头文化。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台湾屏东出现鹅銮鼻文化。

公元前2500年,台湾地区出现与大陆文化有密切渊源的新石器文化"凤鼻头文化"。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年,新店溪、淡水河、台北盆地出现园山文化。

200年,从苗栗到彰化的海岸地区出现标志进入铁器时代番仔园文化。

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朝将军朱宽两次横渡台湾海峡,到达流求(台湾)。

610年,隋炀帝派将领陈棱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领兵万余人到达了台湾。

1171年,泉州知府汪大猷在澎湖建起200间房屋,派水军长期驻守。

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征讨日本,途经台湾和澎湖。

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员到台湾"宣抚"。

1292年,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

1297年,元政府派福建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二人率军前往流求招谕。

1335年,元正式在澎湖设立了政府管理机构――"巡检司"。

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撤消澎湖巡检司,将在澎湖居民尽迁内地。后澎湖巡检

司又恢复。

1403―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郑和率领船队曾在台湾停留。

1500年―1683年大事记

---------------------------------------------------------------------

l563年(明嘉靖42年), 俞大猷、戚继光追剿海盗林道乾入台。

l580年,西班牙耶稣会教士前往澳门,归途遇台风抵台。

1592年,日本海盗侵扰台湾鸡笼、(水+扈)尾。(基隆。淡水)

1593年,丰臣秀吉派家臣原田孙七郎到台湾催促纳贡未成。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1602年,荷兰派韦麻郎率领船队东来,进攻澳门,遭到中国军民的抵抗。

1603年1月8日,沈有容全歼窜入台湾的倭寇。

1604年,明朝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名为"游岁"的军事管理机构,并屯军.以防倭寇侵扰。

1604年8月,韦麻郎又率领船队进犯澎湖。

1604年10月,福建都司沈有容率领战舰50艘驱逐进犯澎湖的荷兰人。

1615年,德川幕府派四千士兵远征台湾,中途因台风遇难。

1616年,日本军阀政府派船进犯占湾,遭到明军重创。

1621年,颜思齐率人居台湾,郑芝龙附之。

1622年6月荷兰再次派远征舰队总司令雷约兹率领军舰14艘,再次侵入澎湖并对福建沿

海进行骚扰。

1622年7月13日,福建巡抚南居益迫使荷军拆城。

1623年,明朝禁止船只航行台湾。

1624年9月,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1625年,荷兰殖民者建筑热兰遮城(今赤嵌城)从此开始在台湾近38年的殖民统治。

1626年 ,西班牙舰队登陆鸡笼(今基隆)。

1629年,西班牙军在淡水建造圣多明哥城(淡水城)。

1629年,荷人出兵征服小琉球。

1630年,郑芝龙来台拓垦。

1634年,荷兰军于台南建造的热兰遮城(今赤嵌城)竣工。

1635年9月5日,台南麻豆社人民举行反荷武装起义。

1635年11月,麻豆社被攻破。

1636年3月,萧垄社被攻破。

1641年,荷兰人出兵占领北部的鸡笼(今基隆)、淡水,控制了北部沿海。

1652年,荷兰人建普罗民遮城。

1652年,郭怀一与福建、广东等移民密谋反荷起义。

1652年9月7日,郭怀一聚集义民16万人,袭击赤嵌楼。

1656年,清政府实施海禁。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将士2万5千余,战船百余艘进军台湾。

1661年4月30日,郑成率军在台湾登陆。

1661年5月3日,荷兰方面派出两名高级官员与郑成功进行谈判。

1661年5月4日,普罗文查城荷军签署投降协议。

1661年5月5日,郑成功进入大员市区,形成了对热兰遮城的包围。

1661年8月中旬,荷兰援兵抵达台湾。

1661年9月16日,荷兰援军配合热兰遮守军向郑军水师发动攻击战败。

1661年12月,荷军主帅逃回了巴达维亚。

1662年1月25日,郑军向热兰遮城发起猛烈攻击,粉碎了荷兰殖民者的顽抗。

1662年1月27日,荷兰的台湾评议会决定投降。

1662年2月3日,郑、荷双方的代表在大员市镇的税务所完成了协议换文。

1662年2月9日,荷兰人退出热兰遮城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6年,台湾第一座孔庙落成。

1669年,康熙皇帝派大臣到福建主持与郑经谈判。

1673年,沈光文设私塾教育平埔族人。

1674年,大陆发生"三藩之乱",郑经乘机从海上出兵,遭失败。

1680年,郑经撤出厦门,完全退守台湾。

1681年,郑经病逝,岛内因争权出现混乱。

1683年7月8日,施琅率领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向台湾、澎湖进发。

1683年10日,清军向澎湖发起进攻。

1683年10日16日,郑军与清军进行激战,郑军大败。

遂溪三宝是啥

精华答案 好评率:90%

遂溪三宝

遂溪三宝之一的“长毛红米”生长在西湾桥河段,此地是杨柑河的出海口,历经千万年海潮冲刷沉淀,淤泥深厚,有机腐质多,咸淡水交融。在这大片沼泽地生长的稻米得天时,获地利,涨潮被海水淹没,退潮冒头而吸日月光华,不用化肥农药,自然生长。当谷穗成熟时,每粒谷米的尾部都会长有约一尺长毛,米为红色,所以民间俗称此稻米为“长毛红米”。此红米营养丰富,有益肠健胃,补血抗癌之功效,口感亦佳,为遂溪著名的土特产。

 “菜头仔”是遂溪另外一宝,主要生长在古镇沙古。自古以来,其出产的腌制萝卜历史悠久,相传南宋年间被贬海南儋州的苏东坡,途经遂溪境内古官道时,因长途跋涉,食滞体虚,当地百姓赠食土制腌萝卜吃米粥,顿觉口舌生津,食欲大开,一扫劳顿,苏大学士感此品甜香爽脆,膳后消滞顺气,赞不绝口,称其为“菜中头名”,故民间称其为“菜头仔”,相传至今。

下录番薯是在当地一块神奇土地上种植的番薯。下六番薯的特点有:一是风味独特。比其它地方的番薯更加香、甜、粉、滑,令人吃过之后留香、回味、怀念。二是下六番薯光滑无皱痕,绝无虫害。三是下六番薯中的秋薯在留过了农历9月9后,若不变质者,则留至次年的中旬也不会变质。四是人们发现其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对肠胃功不适者尤其有效

安徽不该被忽视的古镇,已有千年历史,哪个古镇呢?

大家都知道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对于旅游也是非常的热爱,因为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旅游也不再是高端消费了,现在提起旅游人们都有很多的话题,因为不少人都有旅游的经历,可以讨论的话题有很多,提到旅游就不得不提到旅游景点,旅游景点基本上可以分为山水自然风光、人造景点以及历史文化遗迹。

我国的安徽省就是国内非常出名的旅游大省,安徽境内知名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像是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都在国内外都是小有名气的,在安徽也有着不少的古镇景点,像是西递、宏村、三河古镇等知名度都比较的不错,但是安徽境内也不乏一些小众景点被人们给忽视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安徽境内被人们忽视的古镇,而且这个古镇也即将消失了。

这个古镇的名字叫做“章渡古镇”,章渡古镇位于泾县西南二十余里青弋江畔边上,这个古镇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已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章渡古镇古名漆林渡,在以往的时候古镇的这里来往商贩船只有很多,因此章渡古镇也曾经一度繁华不已,古镇里面有个古街,名叫章渡老街,章渡老街是修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章渡老街青戈江边上还有这数百年历史的皖南独特建筑“吊栋阁”,皖南的“吊栋阁”非常的少见,因此也被称之为“江南千条腿”,就好像是湘西的凤凰古城一般,所以也被人们称之为“徽州凤凰城”。这样的建筑在力学、建筑学、美学和民俗学上都是有着很大的研究学习的价值。

章渡古镇以往依靠着航运业发展的也比较不错,不过在1970年的时候,太平湖修建完成之后开始蓄水,于是乎下游的青弋江水位就迅速下降甚至干涸,失去了航运的支撑,章渡古镇就渐渐的落魄下来,当年因势而造的吊栋阁也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

古镇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之后,大部分的年轻人都走出这里,留下来的都是一些有着念旧情感的老人们,随着时间不断的流逝,老人们渐渐的离去,章渡古镇也因为年久失修很多都已经开始倒塌,或许若干年之后,章渡古镇就将彻底的消失了,所以趁着现在古镇还在,抓紧时间去看看吧。

湛江有什么名胜古迹?

(1)寸金桥公园

寸金桥,坐落在赤坎区西侧。始建于1925年,原为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桥名含中华国土寸 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1959年重修,重修后的寸 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19米、宽12米,两侧各立栏 柱18根,桥西头立碑一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1964年2月国家***董必武来湛,为桥 题诗:“不甘俯首所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头自由云”。郭沫若 也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 1986年7月,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桥,桥宽扩至22米、伸长24米,为水泥钢筋结构。桥两头分别竖碑一方,碑上分别记载董必武“寸金桥”手迹和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诗句手迹,寸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寸金桥两侧为寸金桥公园,全桥恰好横跨寸金桥公园而过。 寸金桥公园位于赤坎区西部,建于1958年,原名“西山公园”、“人民公园”。1981年3月 ,以纪念湛江人民抗法斗争的英雄事迹而改名。

(2) 硇洲古韵——硇洲灯塔 在中国的南海边有一个硇洲岛,硇洲岛上有一座百年古灯塔——硇洲灯塔。此灯塔是世界目 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与英国伦敦灯塔齐名),也是世界目前的三大灯塔之一。 硇洲岛,是国家级试点镇中唯一的海岛镇,全岛陆地面积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398公里 ,是湛江港的天然屏障。硇洲岛是湛江市的岛外之岛,风景秀丽,一年四季气候宜人。这里 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盛产闻名世界的硇洲鲍鱼、龙虾等名贵水产。此外,其人文历史景观 及自然景观还有:宋王井、窦振彪墓、那晏海石滩、东海头海底世界、津前天后宫等。 硇洲灯塔便是这风情独特的岛上的一大景观。灯塔建于1898年,位于硇洲岛海拔816米的马 鞍山上,高23米,底宽5米,顶宽4米,整个塔由麻石叠砌而成。塔的顶部是灯座室,水晶磨 镜就是在这里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为26海里。 硇洲灯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伦敦和好望角灯塔一样,饮誉世界。它洋为中用 ,集古迹与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一体,在浩瀚南海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来往船只的航道。 硇洲灯塔是国家级航海标志。

(3)湖光岩

湖光岩位于湛江市西南20公里,湖光镇北西4公里,归湛江霞山区管辖。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包括湖光岩及其北东面的交椅岭,东 面的湛江江海洋学校,南面到湛江糖厂,西边以山狗吼至拱桥村为界,北面到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面积约22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火山口及湖周围的环形火山丘地质遗迹为主。

湖光岩又称玛珥湖,目前世界上仅有两个,另一个在德国。湖水由地下矿泉水汇聚而成,水 质清净,富含微量元素,且具有神奇的自我净化功能,整个湖面无蛇无蛙,落叶无影无踪, 还有龙鱼神龟出没的奇闻。湖面水平如镜,因而古称“镜湖”;出家人称湖水为“圣水”, 所以又称“净湖”

火山口湖近似园形,东西方向最长19公里,南北方向最宽14公里,面积约230平方公里,分东西两湖,东湖小,西湖大,湖水水面标高23米,湖底标高10米,湖水最大深度22米(1997年3月测)湖水温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由27℃到17℃,湖水水质较好,清澈透明。环形火山丘呈封闭式围绕火山口湖,海拨高度在40米到90米之间,主要由火山碎屑岩构成,环形火山丘在临湖一侧常形成悬崖陡壁,外侧则为平缓的山坡。

距今15万年前湖光岩火山爆发后,火山口洼地积水成湖。喷发堆积物保存十分完整,喷发物的各种流动构造非常明显,成岩后受断裂构造破坏,随处可见,为研究火山成岩作用,新构造运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湖光岩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较为典型的“玛尔湖”,世界上较为罕见,湖光岩玛尔湖湖底沉积物厚50米,它真实的记录了地球近代10多万年以来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情况,是我国研究玛尔式火山喷发和玛尔湖形成机理极好的场所。

广东四大古镇

“广东四大古镇”指的是安铺镇、佛山镇、石龙镇、松口镇。其中,安铺镇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西南部,东连横山镇,南毗遂溪县,西濒北部湾,北接营仔镇。始建于明代正统九年,因街道狭窄、光线暗淡,也称为“暗铺”。清代嘉庆二十四年,取“吉祥平安”之意,改名为安铺。

广东四大古镇

佛山镇——佛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镇,佛山镇原属南海县,1951年改设佛山市后佛山镇就已经消失,现谈论的佛山镇只限于1950前的。镇域大致位于今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内。我国南方著名的手工业城镇。如今为我国四大丝织业中心之一。

石龙镇——广东省东莞市辖下镇,位于东莞市北部。地处广深经济走廊,东江下游,北靠广州,南邻深圳,东接惠州。石龙镇有着3500多年的文明史和8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也曾两次设市,成为邻近镇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松口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位于区域东北部,梅江下游。是全国重点镇。自松口、松东、松南三镇合并后,成为梅县区第一大镇。松口镇是古时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松口港过去曾是广东内河港的第二大港口。

湛江遂溪旅游环境怎么样?

遂溪是湛江的一个县。可能相对湛江赤坎,霞山来说,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它的特色还是有的,它的醒狮,在湛江甚至广东都是出名的。

它还是 历史 上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雷州三元塔博物馆里展览有介绍,有兴趣的可以前往一看。

遂溪近期落成的孔子文化城也是值得一看的,里面介绍孔子的事迹。占地面积还是蛮大的,可见遂溪人还是比较重视教育的。遂溪人中高考成绩在湛江还是蛮出彩的。湛江遂溪一中每年入学率在湛江都是名列前茅的。

总体说是不错的,风景美人美,靠海,空气质量也可以,这里的本地人很善良好客。

相比一些大城市,遂溪县的 旅游 景点也很适合 旅游 散心的,生活节奏慢些,心情也随之放松。

附近的找些小吃 美食 也多。然后,消费也不会太贵,来到这边建议一定要吃海鲜,这里海鲜品类丰富,而且也比较新鲜。特别是生蚝,湛江生蚝是出名的。

推荐的 旅游 景点有:珍珠城名胜景区、遂溪文化广场、螺岗岭风景名胜区、角头沙风景名胜区、江洪仙群岛风景名胜区、雷州青年运河、遂溪护国寺、遂溪公园和洪周氏节孝坊。

特别推荐就是江洪仙群岛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仙群半岛的遂溪地段、江洪圩、东边角村等,面积约345平方公里,主要有大面积的风景海滩、鲤鱼墩贝丘遗址、江洪渔港和海滨浴场等。可以看海景的日出日落别有一番意境。

湛江遂溪还可以吧。不知道你说的美是指的哪些。就谈谈我的理解吧

一个就是,湛江遂溪刚落成不久的孔子文化城。很有文化特色,奇怪的是,很多湛江本地人都不知道有这个地方,可能是宣传不够吧。至于怎么样,大家可以度娘。我觉得在湛江景点了里算最出彩的地方之一了,里面的大理石岩群,有点令人眼前一亮,这个是它的一大特色把。

其次,遂溪还是一个革命老区。黄略人的抗法斗战,是湛江 历史 绕不过的光辉一篇。

傻啊?钱对湛江来说:_多人都心灰意冷,好像钱越来越像纸,坐一趟高铁就300多元,买一斤花蟹是一百来元,广州排骨才十八元,湛江是三十五元,种果树的是几毛钱一斤,蔬菜也是几毛钱一斤,只讲 旅游 ,来来往往都是本地人,去 旅游 吧,遂溪是 历史 各城,又是革命烈士故里,游客都去朝拜和信仰,遂溪美吃美易广东,海陆山应有尽有,来我遂溪 旅游 吧?

各地都有不一样的风情,每个地方都有吸引人的地方,好不好看在于每个人看过之后不同的感慨,有的人说好看,那是他已经身涉其中,陶醉于那一片地方;有的人说不好看,可能他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没有吸引到他的地方。地方的美不美表现在人、景、物三个点结合,更是体现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差异之中。

遂溪 旅游 局发布的遂溪全域 旅游 地图了解一下

广东遂溪旅游十大景点

1、飞石岭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石练镇地图

飞石岭景区位于遂昌县石练镇,距离遂昌县城30公里,紧邻龙丽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2、白马山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遂昌国家森林公园

遂昌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遂昌县境内,总面积16212公顷。距浙赣铁路干线龙游站60公里,距杭州市区3个多小时车程。

3、湖山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湖山乡

森林峡谷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

4、鞍山书院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云峰镇长濂村南部。

鞍山书院,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云峰镇长濂村南部的马鞍山缓坡处,属长濂村休闲旅游风景区景点之一,距遂昌县城10公里。

5、汤显祖纪念馆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

几百年来享誉文坛,驰名海外。

6、九龙山

地址:丽水市遂昌县

九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遂昌西南部,总面积30万亩。主峰1724米,为浙江省第四高峰。海拔千米以上有近万亩原始状态。

7、独山村

地址:丽水市遂昌县

独山村位于遂昌县西南,距县城57公里。约南宋孝宗时(1163-1190),尚书左丞相叶梦得曾孙叶峦,自松阳古市卯山迁居独。

8、镜水楼台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飞石岭地图

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是桥与亭的有机结合。

9、遂溪孔子文化城 :

孔子文化城以恢宏大气著称,是新建成的最大儒家文化旅游区。区里的主建筑孔庙与山东曲阜古文庙、云南建水古文庙并称中国三大孔庙。

10、乐民所城:

位于遂溪县乐民墟北面1公里处。是明清两代雷州西海兵防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