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以“三光荣”精神为特色的地勘文化

游戏攻略08

着力建设以“三光荣”精神为特色的地勘文化,第1张

着力建设以“三光荣”精神为特色的地勘文化
导读:陈建农(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西安 710054)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地勘文化的含义和作用,阐述“三光荣”精神在建设地勘文化中的地位;描述了10多年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在加强地勘文化建设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成绩;论述了物质层、制度层、

陈建农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西安 710054)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地勘文化的含义和作用,阐述“三光荣”精神在建设地勘文化中的地位;描述了10多年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在加强地勘文化建设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成绩;论述了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和心态层在地勘文化建设中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三光荣”精神 地勘文化 建设

所谓地勘文化,是地勘单位的科学技术意义、经济意义和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意义的综合表现形式,是指已形成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是渗透在地勘单位一切活动之中的意识形态。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益,而是对利益的心态;不是科学技术,而是对科学技术不断地追求;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为人处世的哲学。地勘文化可分为物质、制度、行为和心态等四个层面,四位一体。

对地勘单位来说,信誉、业绩、社会的认知度等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地勘文化对这一无形资产的形成起着引领作用。地勘单位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包括地调科研工作的创新、科技转化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这是社会前进和地勘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地勘文化在其中又发挥着推动作用,而“三光荣”精神在地勘文化中发挥着不替代的作用。

地勘文化建设内容体现在以人为本,以提升和创新理念为重点,以国家需求为中心,努力服务于社会,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培养职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鼓励积极竞争和大胆创新,注重社会信誉和单位知名度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事业环境。近年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西安中心)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发扬传统的“三光荣”精神和学习李向同志为重点,坚持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建设队伍、以文化推动事业发展,形成了生动活泼、积极进取的文化局面,为建设世界一流地质调查中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 丰富的物质条件是建设地勘文化的基础

地勘文化的物质层也叫地勘物质文化,它是指由职工创造的价值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物质文化。地勘文化建设既要注重精神层面价值观的形成,又要重视物质生活层面的满足。可以说,倘若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建设一流的地勘文化就是一句空话。以20世纪90年代地勘行业的发展状况为例,一个单位没有工作任务,经济基础薄弱,职工分流下岗,生活难以为继,如何建立精神层面的共同价值和行为准则?从哲学角度说,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把单位发展好,就要高度重视物质生活的建设,重视“硬件”,为地勘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安中心工作在广袤的西北地区,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它是我国能源、资源地质调查的重点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在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实力很强的地勘单位都来到这块热土,寻求快速发展的道路。在难得的机遇和激烈的竞争中,不进即退,进得慢也是退。10多年来,全中心上下团结一致、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将快速发展作为中心的头等大事,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统一全中心职工的思想,确立了“建设一流地质调查中心”的目标,形成了拼搏向上的环境氛围,把业务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努力提高中心的综合竞争能力。坚持不断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加强业务结构调整,建立健全面向市场的服务体系,在发展中解决矛盾问题,经济基础日益坚实,物质条件日益丰富,广大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在发展中大幅提高。每年除用于文明单位建设的经费外,专项用于文化建设的经费都在30万元以上。这些工作都为地勘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十二五”,中心制定出了新的发展目标,现在全员上下正为了新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2 发扬“三光荣”精神是地勘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地勘文化的行为层面又称为地勘行为文化,是员工在地调科研、科技开发和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地勘工作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折射出一个地勘单位的价值观。在地勘文化精神层面上,“三光荣”精神集中体现和代表了地勘人的工作追求、精神境界、高尚情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三光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向上、融洽协作的氛围,持续提升地勘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三光荣”精神是在1983年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正式提出的。它既是地质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结晶,又为后来地质地勘系统的思想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30年的实践证明,“三光荣”精神对于发扬地质队伍优良传统,推动地勘文化建设,促进地勘事业的持续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光荣”精神是“地质之魂”,是地勘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体现了奉献精神,它要求地质工作者热爱地质事业,献身地质工作。“以艰苦奋斗为荣”体现了创业精神,它要求地质工作者正视地质工作的客观环境和生活条件,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物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在劳动态度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进取精神上要奋发向上,勇于改革探索;在品格上要提倡先人后己,廉洁奉公。“以找矿立功为荣”体现了奋斗目标,为国家和人民找大矿、找富矿,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

地调科研工作水平决定着地质事业单位的地位和命运,建设一流的地质调查中心就要有一流的人才和水平。如何提高地调科研能力和水平?我们认为,一要认真贯彻执行部局地质调查工作标准、规范等有关规定,规范管理、强化落实。对设计质量、设计方案审查、重大技术方案论证审核校对等关键工作环节实行严格控制,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确保项目全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地质调查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二要坚持为项目承担单位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持和服务,坚持质量信息反馈、监督与分析,保证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三要加强各专业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能力,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始终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人员培训、技术提高、设备更新,不但使职工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要做好新员工培训。每年新进人员报到后,要进行统一岗位培训,系统将单位的情况作一介绍,让他们对即将服务的单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出要求。五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网站、宣传栏和报纸对单位取得成绩、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办公场所、荣誉室悬挂锦旗、奖牌和展板,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西安中心善于抓住大事件,开展大活动,以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先后开展了庆祝建国60周年、庆祝建党90周年、庆祝中心成立50周年等活动。开辟宣传栏、开办《西北地质调查》报、建立了文化走廊、不断更新完善局域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爱国爱党热情,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为“5·12”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募捐、提供技术帮扶、爱心助学、支援贫困地区建设等工作,增强了团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庆祝建党90周年、中心成立50周年活动中,我们以制作宣传片、成果展板、编辑中心画册和文艺演出为切入点,营造出了以弘扬“三光荣”精神为主线的积极向上的氛围,提升了职工对“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李向精神的进一步认知。“高山探宝、荒漠寻源、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关注环境、确保安全”的管理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当前,从社会环境看,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手机、电脑普及,出门有汽车,上班有空调,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优越的今天,特别是80后由父母及长辈一手呵护长大的独生子女,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优越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文化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样也给他们提供了太多的选择职业的机会。地勘行业这一迎着晨曦出发,顶着晚霞归宿的工作环境及苦、累、脏、险的职业,不再是年青一代义无反顾的选择和从业者始终如一的坚守。因为人们深知:选择了地质找矿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寂寞与孤独,选择了聚少离多,选择了放弃优越物质生活条件。“三光荣”这个由地质行业部门提出的曾被社会推崇和赞誉的择业理念正逐渐被淡化或遗忘。这些给我们弘扬“三光荣”精神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地质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地质队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形成新时期全新的地勘文化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改善环境,加强地质调查装备建设,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营造鼓励探索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支持干事业、干成事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创造创新活力。要把“三光荣”精神纳入党建、精神文明创建、文化建设等先进单位创建评比活动中,形成共同追求“三光荣”精神的强大合力。

3 制度建设是地勘文化建设的载体

地勘文化的制度层是人与物、人与单位运行制度的结合部分,是精神与物质的中介。它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同时也为实现单位目标对职工行为给予一定的限制性、规范性,使单位在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

经过1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中心已形成了包括地质调查、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党务管理、科技开发和“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在内的一整套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党政互动、运行规范的决策体系;形成了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参与模式,作为与职工开展沟通的重要渠道,坚持召开年度职工代表大会,商讨发展大计、基地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尊重职工决定。还采取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中心工作情况通报会和离退休人员茶话会等形式与职工开展交流,凝心聚力,共促发展。开展年终中层以上干部述职述廉工作,加强对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中,开展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地质调查工作如何更好体现科学发展”活动,动员广大职工为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提高了全中心职工发展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达成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一流地质调查中心”的共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工作由职工评价,达到了增强团结、统一认识、明确方向、鼓舞士气的效果。

4 为职工谋福利是地勘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地勘文化的心态层又叫地勘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在整个地勘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包括地勘单位精神、哲学、道德、价值观、风貌等内容,是地勘意识形态的总和。地勘单位精神是全体或多数职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反映地勘单位的特色,与单位工作不可分割,且鲜明地揭示地勘单位宗旨和发展方向,具有时代性。当代地勘单位价值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在满足职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近年来,西安中心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职工收入逐年大幅增加,职工住房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制定出多种措施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加大投入对办公大楼和原有住宅楼进行了维修改造,办公大院和家属院实现了亮化、美化、硬化,面貌焕然一新,安放了健身器材,在醒目位置安放有关安全、健康的提示牌。在离退休职工活动室开辟学习娱乐场所在大楼内建立起了文化长廊,丰富了办公场所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些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力地推进了地勘文化建设,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职工处于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中。职工文体活动多年坚持不懈,从文艺演出、拓展训练、篮球赛、乒乓球赛、书画摄影展到趣味运动会、迎新春团拜会等一系列活动,支持鼓励离退休人员成立合唱队和舞蹈队,不但活跃了职工生活而且增进了职工沟通了解,锻炼了体魄,陶冶了情操,焕发了热情。我们始终开展“五坚持”,即坚持看望生病住院职工,坚持慰问新婚丧事职工;坚持春节前走访老职工和困难职工,把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的心上;坚持开展职工生日慰问活动;坚持慰问野外一线职工。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办实事,让职工得实惠,促进了思想和队伍稳定,促进了和谐单位建设。

10多年来,我们以文化建设推动事业大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完成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同时获得陕西省“优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先后获得省部级一等奖4项,取得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成果。自2001年以来,连续11年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先进单位;2006年被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7年被陕西省委科技工委授予“民主管理先进集体”称号,被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10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国土资源部门,一般是省级国土资源部门

一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要求勘察队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勘察检测计算画图报告经过勘察设计研究院盖章认可后提供给业主即可业主凭借报告做可研、环评、设计工程图纸如果工程有问题并且追溯到是勘察数据。

一类的需要到地矿局审查

区域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遥感和矿产勘查邓不同类别的勘查报告审查重点差别较大,意见格式也不一样主要审查内容有:

1 审查依据;

2 工作方法技术是否满足标准、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工作质量检查验收结果如何;

3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是否达到设计书的要求;

4 工作成果是否达到目标任务的要求,主要成果是什么,有什么创新成果;

5 报告章节是否齐全,图件编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7 结论与成果等级

对每个地区都有施工图审查机构的有专门审勘察类的审核通过的报告才具有效应,甲方单位才能以此作为报建,设计单位以此报告作为设计依据

要是审图单位的话就送给审图、可以问建委的或者如上回答给甲方,必须经过专业部门审查

需要勘察合同、报告、规划许可、用地许可到当地政务大厅备案后送图审中心审查

由甲方找有资质的审图中心来审核,然后把意见反馈给勘察单位,勘察单位根据审图中心的意见进行修改或解释,如果审图中心再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叫设计单位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三十六条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第五十二条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的要求,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有关建筑工程安全的国家标准不能适应确保建筑安全的要求时,应当及时修订。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设计或者施工作业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

建筑设计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对建设单位违反前款规定提出的降低工程质量的要求,应当予以拒绝。

西北地勘局待遇好。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工程师工资为4000元。福利待遇有:津贴补助、绩效奖金、年终奖、五险一金。对愿意来队考察可报销一次返程路费。提供良好的单身居住生活条件及活动场所。重视员工能力开发,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并有组织、有计划地选送优秀技术人员继续深造,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职业晋升机会。和山东省地勘局的2500元的工资相比西北地勘局待遇好。所以西北地勘局待遇好。

一、地勘工作经费来源及分配

俄罗斯地勘工作所需资金以前主要是联邦预算、联邦主体预算的拨款及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提成资金,经过若干年的改革,从2002年开始完全取消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提成,目前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联邦预算资金、联邦主体预算资金、地下资源利用者的资金(表3-1)。

表3-1 2003~2006年地勘工作拨款数 单位:亿卢布

从表3-1可看出,2005年地勘工作拨款额同上一年比较,联邦预算用于地勘工作的拨款实际增加了近2倍,地下资源利用者的资金比2003年增加70%多,而联邦主体预算拨款则大幅度减少。表3-2为各种来源资金进行的不同种类的地勘工作。

表3-2 各种来源的资金进行的地勘工作

2005年地勘工作拨款按工作方向来看,地勘工作本身占70%,其次是生产-课题工作占18%,海洋地勘工作占9%(图3-3)。

如果按照固体矿产的矿种来看,贵金属和金刚石拨款占57%,其次是铀占14%,有色金属占10%,黑色金属占9%(图3-4)。

图3-3 2005年固体矿产地勘工作费用构成

图3-4 2005年地勘工作按固体矿产矿种的分配

2005年固体矿产的联邦预算拨款按联邦主体的分配来看,西伯利亚和远东占一半以上,其中西伯利亚为106320万卢布,占联邦预算拨款的322%;远东为87490万卢布,占联邦预算拨款的265%;其次是世界大洋,为32490万卢布,占联邦预算拨款的98%(图3-5)。

油气一直是俄罗斯地质工作的重点。2005年油气地勘工作联邦预算的总费用达45亿卢布,比2004年增加近一倍(2004年为23亿卢布)。

二、自然资源部近年地质调查工作拨款情况

2004年,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和专项工作拨款总额为164亿卢布,占2004年矿物原料基地生产联邦预算总经费的23%,其中255亿卢布用于俄罗斯陆架和南极海的区域研究。在137个点进行了工作,其中47个点完成总结报告。

图3-5 2005年联邦预算拨款按联邦区和世界大洋的分配

2005年工作计划包括了165个目标,其中90个是延续下来的,75个是新的。延续下来的工作必须拨款额为13亿多卢布,新项目拨款为98亿卢布,总额为23141亿卢布。

这两年的拨款费用分配情况见表3-3。

表3-3 俄罗斯自然资源部2004、2005年地勘工作拨款费用的分配

约50%的资金用于高价值原料,约25%用于极度短缺的原料,其余25%用于完成支持现有采矿企业矿物原料基地的任务(其中包括砂金),以及满足地方需要和共同课题工作。

三、自然资源部2004年区域地质工作进展

2004年国家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在研究程度低的地区预测、发现和评价矿物原料资源,满足相关工业部门对地下资源信息的需求,预测对人类生命和健康有危险的地质作用。

用可靠的、具有高度预测性能的普通地质信息保障俄罗斯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计划;建立根据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结果推荐进一步研究的成矿点数据库,包括建立专门用途的集成地质信息包,以便论证开展普查工作的远景地段;用多用途地质信息(首先是国家地质图)保障国家的一般经济活动。

上述任务由2004年建立的联邦自然资源部地下资源利用局下属的地质基础、科研和信息局完成,该局主要负责地质调查和专项工作。所得结果可分为4类:地质调查工作、预测地质工作、普查工作和经营性经济工作。

1地质调查工作

2004年编制并出版了20多套概略性地质图、地球化学图、地球物理图和构造图,并描述了全球级、区域级和地区级成矿分类模式。其中最主要的是中亚、东欧地台南部、乌拉尔-蒙古褶皱带地质内容的综合图件。

全面完成了区域地质-地球物理信息统一系统的制定,其关键环节是把所有的联邦大区和联邦主体的地质内容的图件GIS化。

由于进行了这些工作,在俄罗斯欧洲部分、中西伯利亚和国家东北部的地球物理剖面中开发了这些地区的现代化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预测模型,建议布置各种矿产的预测普查工作。

由于进行了科拉和乌拉尔超深井工作,得到全新的深部成矿作用数据。跟踪物理场变化,大大扩展了预测矿产的深度。

地质调查方面的总费用2004年为4933亿卢布。

2预测地质工作

预测性地质信息有助于发现成矿规律,主要集中在1∶100万国家地质图中。这种图完成了40个图幅,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超前的和同时进行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工作和遥感工作大大提高了地质图的信息量。

根据这些工作结果,划分出72个成矿体,建议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这些成矿体得到肯定的评价。

在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大大提高了发现金矿工业矿床的前景,评价了金预测资源400多吨。

在极地乌拉尔的雅马尔-涅涅茨共和国,在层状侵入体杂岩中发现了具有铂、钯、金的新型铜金属矿化,计划在这里继续进行较详细的预测普查工作。

在埃文自治共和国南部进行的水文地质测量中,在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划分出地下水受污染的人类作用区,并圈定了受保护的饮用水供水源。

根据在乌拉尔北部、卡累利阿、东后贝加尔、滨海、堪察加和东西伯利亚完成的小比例尺地球化学工作,划分出潜在高资源量的金属成矿带、矿区和矿结,并准备在这些地区进行下一阶段的地勘工作。

生产各种1∶100万地质图的年度总费用为2024亿卢布。

3普查工作

在22个点进行了1∶20万比例尺国家地质图填图工作。向科学编辑委员会提交了根据前几年测量编制的28套图件。

此外,还完成了1∶20万比例尺重力测量,并准备出版国家重力图的26张图幅。

在中比例尺测量过程中,及以前工作的资料,得到重要的成果,发现了几十个有远景的地段,计算了这些地段金、金刚石、铂族元素、钛、锆、银、铬铁矿等矿产的预测资源。最重要的有具金刚石远景的卡累利阿共和国的索尔塔瓦尔矿点;沃尔古亭地区有金远景的西勃尔佐夫矿点;巴什基里亚共和国尤马加金地区的一系列矿点,具有锰、铜和磷块岩前景;彼尔姆州的上卡姆含金刚石地区;布里亚特共和国含金的远景地区。

在汉特曼西自治共和国的北乌拉尔地区进行了超前地球化学工作,划分出3个地球化学带,具有金远景。

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进行的中比例尺重力测量工作,划分出4个有远景地段,布置金和银的预测普查工作。

中比例尺地质测量工作有竞争力的成果是圈定的预测资源,已描绘到综合图上。

2004年中比例尺地质测量图生产的拨款总额为1685亿卢布。35个点正在进行工作。研究所的专家建议进行100多张1∶20万国家地质图图幅的准备工作。

4经营性地质工作

经营性地质信息是正常经营活动和有效发展国家经济所必需的。地质内容的图件用于公民和工业建设、地质环境监测、危险作用和现象预测、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地下资源保护、保持国防能力等。

2004年根据在北高加索、萨哈林、滨海边疆区、阿尔泰-萨扬和堪察加、滨阿穆尔地区进行的水文地面变形和地球物理场的监测完成了俄罗斯主要地震危险区地质环境地球动力状况的评价。每隔10天将报告发送到地震预测信息分析中心。

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决议在实行国防订货框架内进行了军事地质工作。

在所有俄罗斯联邦主体境内进行了地质环境监测。在5500个水文地质观测点和1150多个危险外生地质作用发育观测点进行了常规性观测。信息送往联邦其他有关部委及联邦主体行政机构。

在15个点进行了国家地质信息保障工作。联邦地质信息资料局的资料、原始资料档案、国家矿产储量平衡表、地下资源地质研究登记工作都得到保障,并进行补充。进行了地下水开发储量的登记,地勘工作的国家登记。建立了数据库,编制了科技信息的分析报告、统计报告,出版了科学方法文献集,矿物原料国际市场行情年报,编制了“俄罗斯联邦矿物原料基地状况和利用的国家报告”。

在国际计划框架内,在北极和南极、芬兰、斯堪的纳维亚、中亚、高加索进行了基础地质研究。这些研究得到很高的国际评价,促进了根据国家计划安排新的工作。自然资源部及地下资源利用局领导同外国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负责人在一系列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工作会晤。

2004年,共花费了约776亿卢布用于获取经营性地质信息。

表3-4列出俄罗斯自然资源部2003年和2004年完成的工作量及2005年计划完成的工作量。

表3-4 2003~2005年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完成和计划完成的主要工作种类和工作量

续表

四、自然资源部2005年进行的区域地质工作

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的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下设的地质基础、科技信息化局负责完成区域地质工作。2005年在8个方向和169个目标进行了工作,拨款额约23亿卢布。

该局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是进行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质测量工作。该局2005年的主要成果是:

1)更新和拓展了7个联邦区的GIS图;

2)为现代地质基础图制备了40个模板,其中20张图已出版;

3)5000平方公里面积的1∶100万比例尺完成成矿潜力的评价;

4)在55万平方公里面积内完成了1∶20万比例尺地质测量和详细研究;

5)在陆架区编制了一套6张陆架区1∶100万比例尺国家地质图;

6)编制了在45个远景地段布置普查工作的建议;

7)为乌拉尔-蒙古褶皱带小比例尺地质图、俄罗斯国土的以下一些图制造了模板:《俄罗斯的宇宙图形》、《俄罗斯地球物理图》、《俄罗斯地球化学图》,《俄罗斯国土的预测成矿概略图》、《俄罗斯-中国油气管道地区初步预测地球化学图》、独联体及其他国家矿物原料资源的地质、状况和利用的许多套数字图;

8)开始编制俄罗斯的数字宇航地质图,各级成矿体的地球化学专属性图,俄罗斯同独联体国家及其他国家相邻地区的GIS图;

9)为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工作和地质测量工作进行方法保障和伴随的其他工作,制定俄罗斯国土多目标普通地质研究的战略,划分高资源量的成矿体技术,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保障,建立成矿潜力及预测资源的登记和监控系统,资料、档案及填图资料保存的系统化及组织工作;

10)完成了莫森海地下地质构造研究及含油气潜力的评估工作,得到了关于南极洲东部成矿的新资料。

1地质测量填图工作

近几年,对1∶100万及1∶20万国家地质测量填图资料的需求出现增长的趋势。

根据1∶100万比例尺测量资料,建议今后几年就27个图幅和在22个地段布置预测普查工作,其中14个地段为贵金属,2个地段为黑色金属,3个地段为有色金属,3个地段为非金属。

根据1∶20万比例尺测量资料,建议27个地段进行预测普查和普查评价工作,其中贵金属地段18个,有色金属地段5个,稀有金属地段2个,金刚石地段2个。

建立国家地质-地球物理剖面网,参数井和超深井网是区域地质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在海域进行研究的工作在12个延续项目和8个竞争项目中进行。

用公共深点法、折射波对比法、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进行工作得到地壳深部剖面的材料。这些材料成为许多地区成矿预测和论证矿物原料基地发展新方向的地质地球物理基础。

最辉煌的成果是确定了北冰洋门捷列夫山脉的深部构造,对了解这一地区陆架特点十分重要。

2专项地质工作

在两个方向进行:重力测量和军事地质。

4个延续项目和4个竞争项目继续进行工作,1个项目完成最终报告。

编制和准备出版26个图幅的1∶20万比例尺国家重力测量图,作为各种矿产和油气预测普查工作的地球物理基础;编制了1∶20万比例尺国家重力测量图60个原件的电子版;在1∶20万比例尺国家重力测量图的163个图幅完成了重新解译重力测量数据的工作;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新西伯利亚州的21600平方公里面积进行了1∶20万比例尺的重力测量。

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决议进行的军事地质工作在1个项目进行,包括了45个小项目,完成了国防订货任务,编制了报告。

3地震预测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

主要是在地震危险区进行。在5个延续项目和2个新项目进行。2个项目完成了最终报告。

继续根据地球动力场(65口井)、气-水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场(4个目标区)的观测数据建立地震危险区中短期地震预测和地震地球动力活跃性评估的水文地质变形基础和地球物理基础。

根据地震转换波法(905公里)和大地电磁测深法(850公里)的数据,完成了北高加索、阿尔泰-萨扬地区和远东建立深部地震构造分区的深部地球物理基础的研究工作。

根据俄罗斯联邦科学院关于堪察加地区可能发生强地震的预测,每季度向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报告关于远东地区水文地质变形场状况的信息。

4国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生态地质测量工作

这项工作在8个延续项目和12个竞争项目中进行。2个项目完成了最终报告。

编制了俄罗斯国土的1∶250万、1∶100万和1∶5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生态图的模板。在滨伏尔加、霍别尔地区、亚速海-库班地区、列宁格勒州、伏尔加、苏尔自流盆地和维特鲁日自流盆地地区对地质环境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建立了1∶100万和1∶5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基础模板。水文地质研究面积增加5万平方公里。

最有意义的成果是在人类作用强烈地区(库尔斯克磁异常区、库兹涅茨煤盆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业区中部、俄罗斯滨海黑土地带、萨哈林岛(库页岛))评价了地质环境状况,并预测地下水质量的变化及资源量的变化。

5地质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2005年大大改变了此项工作的计划和进行办法。在7个联邦区的新目标和1个综合目标进行了监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以下成果:

在国家基准网和联邦意义的目标区的点上完成了俄罗斯国土、北海和南部海陆架的地质状况评估;

编制了2004年关于89个联邦主体整体及陆架地质环境的报告;

完成了2006年危险地质作用发育的区域性预测;

实行了2005~2006年潜水水位季节状况的预测。

6国家地质信息保障工作

在1个点进行,工作将完成最终地质报告。

主要成果如下:

建立、保存和组织关于国家地质、地下资源利用、矿产资源的信息利用;

管理并补充国家矿床和矿点籍册,编制并出版国家矿产储量平衡表,管理并补充俄罗斯国土各种地质研究的文件和图表;

发展和使用国家地质信息数据库;

管理地勘工作籍册、许可证材料及地下资源利用许可证,编制地方机关在地下资源利用和成果提交方面的报告。

7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及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方面的课题和实验设计工作

在两个新目标进行。其结果是:

制定、协商并实行了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参加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计划(2005年6月13~16日);

组织并保障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框架内参加“独联体矿物原料资源”展览的布展工作;

准备一套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参展信息材料,并就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国际活动问题准备及出版一系列材料;

就一系列共同计划召开各国地质部门***参加的国际会议进行了组织工作。

五、自然资源部2005年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5年,在联邦预算资金增加两倍、每个项目拨款稳定、技术设备能够最大满足的情况下,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俄罗斯南部

1)划分出斯塔夫罗波尔钛-锆含矿区。根据所得到的砂矿床资料,其比已知的国内矿床性质更好,在积极开发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停止这种矿产的进口。

2)以前有关于北高加索金矿化的零散资料,但2005年才对黑色片岩建造和火山岩建造的含金性有了系统的认识,根据地质构造状况类型,可划分出北高加索含金带。以前北高加索的远景传统上认为是同有色金属矿床的开发有关,现在积累的许多地段工业含金性的新资料表明,有望在这里发现30~50吨经济可采的金矿储量。

3)发现了与北高加索含金带类似的德涅伯-顿涅茨含金带,而德涅伯-顿涅茨盆地传统上认为同煤炭开采有关。

考虑到最近有多种组分(钛-锆砂矿、金、膨润土、各种非金属矿产、多金属、油气原料)的发现,可以提出这样的建议:应在俄罗斯南部建立新的地区性工业综合体,综合开发该地区的地下资源。

2西伯利亚南部

1)在西伯利亚南部划分出北阿尔泰含金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地区多金属成矿专属性的传统概念,这大大提高了该地区的总体价值和投资吸引力。根据对整个地区进行的地球化学测量和局部普查工作的结果,2005年发现了新的有远景的金矿目标,金的预测资源量为20~80吨。此外,2005年还发现泥盆纪火山岩体中存在低温热液型金银富矿石。

2)继续进行后贝加尔锑含矿区的论证工作,其潜力可以同俄罗斯唯一的正在开发的雅库特的萨雷拉赫矿床相比。索罗恩佐夫地区的发现证实了预期的锑矿化含矿建造类型的多样性,为在这里设计保障国内和出口需求的现代化的矿山冶金企业创造了条件。

3)在伊尔库茨克州阿基特坎和布尔布赫亭矿区发现了含铀富矿石的新矿点,这样可重新评估北后贝加尔铀矿区的战略意义,并可将铀矿地勘工作计划的重点改为外生型矿化。在这里进一步增加地勘工作量,从根本上改变国家铀矿储量的危机局面。

3俄罗斯东部

1)西上扬银矿区逐渐成为强大的储备基地,完全可代替马加丹州正在开发的矿床,成为国内另一个银矿开发中心。根据2005年发现的富银矿石的数量,可以说远东地区的潜力还很大,其中包括非传统型矿床。

2)滨海边疆区的边界金矿区经过两年的调查纳入有投资吸引力的地区。长期以来这是地质工作很难到达的地区,目前随着“五一”矿化金-硫化物-石英型富矿石的发现,可以说,在俄罗斯的成矿图上将会出现新的有远景的矿区。

3)扬-科雷姆金矿区得到新生。产量严重下降的特大型金矿区正在逐步恢复为大型矿区。一方面是因为,“极地”股份公司在纳塔尔金地区进行的工作可保证开采金30~40年,另一方面,靠联邦预算在马加丹州和雅库特州进行的研究,大大扩展了金矿范围,将金矿潜力提高了几十倍。

由于2005年的普查工作,在俄罗斯的成矿图上出现了9个新的远景成矿区,对于巩固国家矿物原料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靠地下资源利用者的资金进行的地勘工作的最重要成果是,近15年以来,只有2005年金储量终于得到很大的增长,几乎为上一年度开采量的两倍,这是因为向国家储量平衡表提供了新矿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布拉戈达特矿床的220吨储量(“极地”股份公司)和楚科奇自治州的库波尔矿床的90吨储量(“楚科奇GRK”股份公司)。

除上述列举的成果外,2005年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成就是继续开发已知矿区的潜力。

近几年,俄罗斯地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易采的矿床已经采完,必须发现未出露到地表的隐伏的固体矿床;油气勘查工作集中在东西伯利亚和大陆架的未开发地区,在油气开采区正在评价深部的资源潜力。

2)已发现的、极短缺的和高价值矿物原料的远景地段基本都属于已分配的地下资源。地下资源利用者开发这些资源既不完全符合许可证协议条件,也不符合地区和国家整体的经济需求。

3)已形成的地质生产管理结构不适合拨款额要求及地质局的任务。不仅在管理环节方面,而且从承担国家订货任务单位人员素质方面来看,在很大程度上已没有潜力可挖。

4)地勘生产中,尤其在预算拨款来源的地勘生产中,实行的是消耗机制。其表现是极力完成实物工作量,而不重视发现矿床。拨款依据是完成的工作量,而不是工作成果。工作量的完成多数是在好干的地方,而不是在需要的地方。

5)一些矿种(锰、重晶石、膨润土、铀、铬、钨等)极度短缺,原因是缺少已发现的大型矿床。

6)许多现有企业的原料基地枯竭。

7)特大型矿床的开采量下降。

8)矿石平均品位降低,油井流量下降,露采矿床数量减少,正在开发的矿产储量的质量结构恶化。

9)矿产新增储量和开采量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实际上所有矿种的新增储量都甚至不能保证简单再生产。

10)矿物原料综合利用水平低,开采和加工工艺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