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楚汉之争”

游戏攻略05

怎样评价“楚汉之争”,第1张

怎样评价“楚汉之争”
导读:楚汉之争,与第一次秦国灭东方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把楚汉之争看作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两点相似的地方:1、都是以关中之地为根据地,向东方发兵项羽率领诸侯灭暴秦之后,违背共主楚怀王的盟约“先入定关中者王

楚汉之争,与第一次秦国灭东方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把楚汉之争看作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两点相似的地方:

1、都是以关中之地为根据地,向东方发兵

项羽率领诸侯灭暴秦之后,违背共主楚怀王的盟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并没有如约让先入关中的刘邦做关中王。原本他打算把刘邦封到了偏远的巴蜀之地,后来张良用计才要到了汉中之地,因此被封为汉王,定都汉中。

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分成三块,让三位投降于他的降将担任关中三王,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让他们监视刘邦,不让他东出。后来,项羽先是杀了韩王成、之后齐、赵之地又乱了,刘邦趁项羽忙于平乱之际,平定了关中三王,占有了关中之地。此时的刘邦差不多拥有了整个秦国故地了。

2、平定的地域与秦灭六国一样

刘邦占有巴蜀、汉中、关中,基本就拥有了整个秦国故地。而其它地方都是项羽以及项羽分封的诸侯王所占有,基本也都是原来的东方六国的故地。因此,刘邦东出平定的地域与秦灭六国地域基本相差不大。

所以说,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楚汉之争,其实就是“秦灭东方六国”的第二次上演,只是时间缩短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梦想,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了,只是秦始皇用了10年结束而已。而刘邦因为项羽的残暴不忠,所以只用了4年时间就平定了天下,成为了大一统帝王。

>   效力于手下,有“六出奇计”的说法。> > 这“六出奇计”,指的就是:一、散金行反间;二、低劣酒席待楚使;三、出女子解荥阳围;四、蹑足封齐王;五、请伪游云梦;六、解白登之围。> > 1散金行反间> >公元前204年,汉军被军围于荥阳,楚军断汉军粮道,汉军既无粮草,又无救兵,处境非常艰难。刘邦想以割让荥阳以西的地盘与楚求和,项羽却不肯答 应。刘邦问计于陈平。陈平说:“项羽手下正直廉洁之臣,不过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几个人而已。大王你如果肯拿出黄金来,行使反间计一定有效果。项羽 为人猜忌,易信谣言,听到谣言,一定会自相猜疑甚至互相攻杀。这样一来,我们乘楚国内乱,举兵攻打,定会消灭楚国。”> > 刘邦同意了陈平的计划,拨出四万斤黄金交付陈平,由他自由使用,不加过问。> > 陈平便派兵卒,带金出城,混入楚营,贿赂将士,大肆散布流言,说钟离昧等将领为项王带兵多年,出生入死,功劳巨大,如今却不能裂土封王,心存怨望,要联汉灭楚等等。> > 项羽一介勇夫,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平素又好猜忌,竟将流言信以为真,把钟离昧等人视作心怀二意的将领,这样一来项羽的势力被大大削弱。项羽部队的领导核心受到了影响。> > 2低劣酒席待楚使> > 项王听了流言,怀疑范增等人心存二志,于是,便派使者到汉军探听虚实。岂料,这又落入陈平的圈套之中。> >陈平命人准备了最丰盛的酒席,听到楚使一到,马上摆开。但陈平一见楚使,又故作吃惊,自语说:“搞错了!我还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 者。”接着,马上命人撤掉丰盛的酒宴,另以粗劣的馔食招待楚使。楚使回营,向项王报告,项王果然开始猜忌范增了。范增提出要加紧攻势,攻下荥阳城,项王不 予理睬。范增知道项王怀疑他,便说:“天下大局已定,您好自为之吧!希望您能让我带这把老骨头归老田园。”范增离开项王,心中忧愤,还未走到彭城,背部病 毒发作而死。> > 范增死后,项羽方知中计,但此时后悔已晚。> > 3出女子解荥阳围> > 范增虽死,但项 羽攻城兵势未减,此时韩信援兵迟迟不到,荥阳朝不保夕。陈平决定,先救刘邦出荥阳城,入关收集兵众,留别的将领死守荥阳,然后慢慢再发展。于是,陈平又出 奇计。他组织两千多女子,乘夜从荥阳东门出城。楚军以为汉军出来迎敌,便从四面包抄过来。陈平乘乱,保护汉王从西门冲出。> > 4蹑足封齐王韩信> > 公元前203年,当刘邦处于特别困难的境地之时,韩信却攻破齐地,取得了重大胜利。韩信自恃功大,自立为假齐王,并且派人通知刘邦。> > 刘邦当时困守广武,见使者破口便骂:“我被围困在这里,日夜盼你来帮助我,你却要自立为王!”> > 陈平急忙踩了一下刘邦的脚,对他附耳低语:“现在我们正处于逆境,怎能够阻止得了韩信自立为王呢?不如顺水推舟,好好礼遇他,使他安分守备。否则,灾祸马上就会来临!”> > 刘邦马上反应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能平定诸侯,就该当个真王,要假王干什么?”于是,厚待来使,派去韩信处,立韩信为齐王。并命韩信攻打楚军。> >韩信当上了齐王,喜不自胜,他见刘邦如此看重他,马上发兵前来相救。在韩信的打击之下,项羽不能支持,于是跟刘邦相约,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东属楚, 西属汉。项羽把原来俘虏而软禁于军中的刘邦的家属还给刘邦,引兵东归。刘邦正要引兵西归,陈平却说:“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楚国兵士疲劳,粮食匾 乏,这正是灭亡楚国之时,不能错失良机,应全力追击!”刘邦依照他的计策,终于与韩信合力围困项羽于垓(gāi)下,逼项羽自杀,灭掉了楚国。> > 5请伪游云梦> > 灭楚之后,刘邦称帝,即汉高祖。汉高祖封赏功臣,封韩信为楚王。但高祖总觉得韩信势力太重,加上韩信有几件事也确实处理不当,引起高祖心中之不快。这几件事:一是收留楚将钟离昧,一是为母亲迁坟墓,大兴土木。> > 收留钟离昧,高祖本已非常不满,而为母迁坟,偏偏又被人告发,说他是有意向皇上 。> > 高祖征求诸将的意见,大家都说:“赶紧发兵,活埋了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 高祖转问陈平,陈平一再推辞。待到高祖说出诸将的意见后,陈平才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能出兵讨伐。> > 陈平认为汉王此时兵不如韩信的精,将不如韩信的勇。发兵攻韩,必败无疑。> > 接下他出奇计:您可装成出游云梦泽的样子,而通知在陈州会合诸侯。韩信听说您不过是正常出游,而且陈州又在楚国境内,一定会放松警惕,出郊迎接,可乘此机会拘捕他。> > 高祖依计而行,韩信果然中计被擒。韩信大叫:“天下平定,不用我了,我就该杀了吗?”> > 高祖说:“你反象已明,不要喊了,喊也没有用!”> > 不过,高祖并没有杀韩信,而是把他封为淮阴侯,当然,韩信失去凭借,再也难以有所作为了。> > 6解白登之围> >代地韩王信反叛,此时已封为户牖侯的陈平,随高祖出征讨伐,到平城,殊不料却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在平城东南的白登,七日七夜,没食物可吃,军心惶恐。陈 平献计,居然解开了白登之围。桓谭《新论》记载,说是陈平让画工画了一个极美的女子,派人送给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说:“汉朝有一女子,长得一如图画。如 今我们皇上被围,愿献此女,以求解围。”并且,用厚礼贿赂阏氏。阏氏既贪汉之厚礼,又怕自己失宠,便极力怂恿冒顿单于网开一面。单于宠爱阏氏,依言解围, 汉高祖君臣得以脱险。

死于英布之手 。

刘邦灭掉项羽后建立大汉王朝,刘贾作为西汉宗亲,又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自然会得到不少丰富的奖励。那他怎么会死于英布之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刘贾,沛郡丰邑人,是汉高祖刘邦的远房堂兄。汉高祖元年,刘邦回师平定三秦地区,刘贾作为将军,当时负责镇守桃林塞 ,之后刘贾又跟随刘邦向东攻打楚霸王项羽。

刘邦想通过封同姓族人为王来达到镇守天下的作用,于是他下诏说祖兄刘贾有战功,自己想在刘家子弟当中挑选可以为王的人。而此时群臣也都上书建议立刘贾为荆王,让他来管辖淮河以东五十二座城邑。

于是刘邦封弟弟刘交为楚王,让他管辖了淮河以西三十六座城邑。然后刘邦又立刘贾被封为荆王,让他管辖淮河以东五十二座城邑 。

但可惜好景不长,在汉高祖十一年,原是项羽旧将的淮南王英布发生了叛变,他带兵向东攻打荆国。荆王刘贾与之交战,没有获胜,刘贾只得败走富陵,最终他在富陵死于英布的乱军之中。

刘邦听闻这件事后怒不可遏,他亲自领兵击败了英布。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又立侄子刘濞为吴王,让他管辖了之前荆国土地。

以上就是关于刘贾死于英布之手的详细解释。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去找寻更多相关资料来了解刘贾这个人。同时,汉代的历史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大家也可以去了解一下。

大家都知道,明朝是被李闯王给推翻的,李闯王率军围攻北京,最后攻破北京城,而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走投无路,最后在煤山上上吊自尽,持续了将近300年的大明王朝就此终结。但是灭掉了明朝的李闯王本人也没有讨到什么好,因为他在不久之后就被满清给打败,最终不得不退出北京城,结果让满清占了个大便宜。

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李自成在围困了北京城之后,并没有想过要取代大明王朝,建立新的王朝,而是向崇祯皇帝提出封王一说。李闯王希望崇祯皇帝能够封他为王,然后把西北封给他,他就可以退兵,崇祯皇帝还能够继续当他的皇帝,只不过这一要求被崇祯皇帝给拒绝了。到这里我觉得很纳闷,因为这个提法应该还是不错的,假如崇祯皇帝能够识时务,答应了李自成的要求,那么大明王朝似乎就可以就此保全,以后说不定是谁得天下,但至少不用便宜满清了。

历史上对这种说法也是比较存疑的,因为这种说法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证明,只是某些人的说法而已。不过我觉得在李自成攻打北京城之前,有这种想法还是比较正常的。因为李自成以及他的部属都是一些走投无路的农民,刚开始并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只想生存下去,同时求一个富贵。等到他们围困了北京城之后,天下似乎唾手可得,但是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明朝在各地还拥有很强大的实力,即使攻下了北京城,李自成对是否能够统一天下还没有那么大的把握,所以估计他想退一步,先封王再说。

这种作法事实上有点像当年朱元璋的行径,朱元璋当年拥有东南半壁江山之后,也是没有急着称帝,而是先称吴王,最终在壮大了自己实力之后,杀掉了名义上的君主韩林儿,才开始北伐中原,问鼎天下。当时的李自成肯定也是觉得自己这一方实力还是有所欠缺,并不具有能够得到天下的实力,所以就向崇祯皇帝提出了这一要求。不过崇祯皇帝也非常熟悉历史,他也担心李自成会像当年的朱元璋一样徐徐图之,最终他就成完全成了傀儡,性命掌握在他人手中。只不过崇祯皇帝拒绝了这个要求之后,李闯王也没有退让,很快就攻破北京,他只能够自杀殉国。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李自成当时在进攻北京的途中,虽然一路顺风,但是在山西某地还是遭到了忠于崇祯皇帝的军队的阻击,那一战农民军似乎损失不小。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李自成对是否能够夺得天下,还心存疑虑。他当时甚至还想撤兵回西安,只不过在谋士的强烈建议下,还是进军北京。当然在围困了北京城之后,他确实派人进入北京城和崇祯谈判,但是谈判的内容并不是裂土封王,而是要求崇祯逊位,只不过崇祯不肯答应,因为他怕没有脸面去九泉之下见列祖列宗。

李自成围困了北京城之后,估计也没有耐心继续等下去,所以就开始攻城,最终崇祯皇帝也只能自尽。李自成打下了北京之后,一下子发现自己似乎真的可以问鼎天下了,这个时候很是得意忘形,过于飘飘然了。因为农民军之前没有想过会这么快就能够取得天下,以至于根本没有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也没有合适的施政纲领,也没有妥善处理好与前朝旧臣之间的关系。也许他们在北京待一段时间后,会适应下来,但是历史没有给他们时间。

由于吴三桂家人被农民军拷打要钱,吴三桂知道之后,降而复叛,勾结满清入关。李自成由于之前并未料到如此容易攻占北京,所以带到北京的军队非常有限,在和满清的作战中完全处于劣势,很快就被打败,被迫退出北京城,从而丧失了问鼎天下的可能性。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双方最终命运归属的一战。

在垓下之战前,楚汉对峙于广武,楚霸王项羽因为粮草将尽而与刘邦议和,双方划定以鸿沟为界,共分天下。

但就在项羽班师准备返回楚地之时,刘邦却在张良和陈平的劝说下撕毁和议,偷袭楚军,但却在固陵被项羽击败。

为了一举消灭项羽,刘邦不惜以裂土封王为代价,约韩信、彭越、英布和刘贾出兵,包围项羽。

刘邦的五路大军共计六十万,是当时项羽所统率的十万楚军的六倍,且项羽的军队粮草不济、师老兵疲,而韩信和彭越等人却是养精蓄锐已久,所以项羽被迫退守垓下。

但即便如此,在两军交战之初,英勇善战的楚军却在逆境下奋起迎击,与汉军打了个旗鼓相当。

不过在交战后的夜间,汉军却在楚军营地附近派人假扮楚人,用四面楚歌的奇计瓦解了楚军的斗志,最终导致项羽变成了孤家寡人,在乌江边自刎。

综合来看,项羽失败的原因如下:

一、身边没有类似范增之类的策略家,处处被刘邦及其手下的智谋之士玩弄于股掌之上。同时手下也没有足以抵挡韩信等人的大将,仅凭一人之勇,终究无用。

二、劳师袭远,不注重后勤保障,因此被彭越和英布等人不断偷袭粮道,造成大军无法打持久战。同时因为项羽本身的残暴和独断独行,使得项羽在当时根本得不到其他势力的帮助,等于是以一人之力抵挡天下。同时项羽尽失民心,这从他垓下突围后,被田父错指逃生之路就可见一斑。

三、项羽性格上有着致命的弱点,容易轻信他人,且在失败后容易悲观绝望。可以说打败他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在被围垓下的时候,不思考如何突出重围、摆脱逆境,卷土重来,却选择一心求死,最终成就了刘邦的大业。

殊不知成大事者,必需拥有超越常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这样才能在失败的逆境中扭转乾坤。

如刘邦,在同项羽的作战中屡战屡败,却能继续坚持到底,最后垓下一战反败为胜,奠定大汉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