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昆明池的诗句

游戏攻略012

赞美昆明池的诗句,第1张

赞美昆明池的诗句
导读:1 关于昆明池的诗句 关于昆明池的诗句 1关于“昆明滇池”的诗句有哪些 《昆明池水战词》《昆明池织女石》 1、《昆明池水战词》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汪汪积水光连空,重叠细纹晴漾红。赤帝龙孙鳞甲怒, 临

1 关于昆明池的诗句

关于昆明池的诗句 1关于“昆明滇池”的诗句有哪些

《昆明池水战词》

《昆明池织女石》

1、《昆明池水战词》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汪汪积水光连空,重叠细纹晴漾红。赤帝龙孙鳞甲怒,

临流一盼生阴风。鼍鼓三声报天子,雕旌兽舰凌波起。

雷吼涛惊白石山,石鲸眼裂蟠蛟死。溟池海浦俱喧豗

青帜白旌相次来。箭羽枪缨三百万,踏翻西海生尘埃。

茂陵仙去菱花老,唼唼游鱼近烟岛。渺莽残阳钓艇归,

绿头江鸭眠沙草。

2、《昆明池织女石》

朝代:唐代

作者:童翰卿

原文:

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

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

有脸莲同笑,无心鸟不惊。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

参考资料

搜狗搜狗[引用时间2018-1-17]

2描写滇池的诗句

1、《昆明池水战词》——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汪汪积水光连空,重叠细纹晴漾红。赤帝龙孙鳞甲怒,

临流一盼生阴风。鼍鼓三声报天子,雕旌兽舰凌波起。

雷吼涛惊白石山,石鲸眼裂蟠蛟死。溟池海浦俱喧豗

青帜白旌相次来。箭羽枪缨三百万,踏翻西海生尘埃。

茂陵仙去菱花老,唼唼游鱼近烟岛。渺莽残阳钓艇归,

绿头江鸭眠沙草。

2、《昆明池织女石》——朝代:唐代作者:童翰卿

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

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

有脸莲同笑,无心鸟不惊。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

3、《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作者:储光羲 朝代:唐

昆明滨滇池,蠢尔敢逆常。天星耀鈇锧,吊彼西南方。

冢宰统元戎,太守齿军行。囊括千万里,矢谟在庙堂。

耀耀金虎符,一息到炎荒。蒐兵自交趾,茇舍出泸阳。

群山高崭岩,凌越如鸟翔。封豕骤跧伏,巨象遥披攘。

回溪深天渊,揭厉逾舟梁。玄武扫孤蜮,蛟龙除方良。

雷霆随神兵,硼磕动穹苍。斩伐若草木,系缧同犬羊。

馀丑隐弭河,啁啾乱行藏。君子恶薄险,王师耻重伤。

广车设罝梁,太白收光芒。边吏静县道,新书行纪纲。

剑关掉鞅归,武弁朝建章。龙楼加命服,獬豸拥秋霜。

邦人颂灵旗,侧听何洋洋。京观在七德,休哉我神皇。

4、《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作者:韩愈 朝代:唐

赤藤为杖世未窥,台郎始携自滇池。滇王扫宫避使者,

跪进再拜语嗢咿。绳桥拄过免倾堕,性命造次蒙扶持。

途经百国皆莫识,君臣聚观逐旌麾。共传滇神出水献,

赤龙拔须血淋漓。又云羲和操火鞭,暝到西极睡所遗。

几重包裹自题署,不以珍怪夸荒夷。归来捧赠同舍子,

浮光照手欲把疑。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南宫清深禁闱密,唱和有类吹埙篪。妍辞丽句不可继,

见寄聊且慰分司。

5、《滇中词三首》——年代: 明 作者: 范汭

秀海海边葭菼秋,滇池池上云悠悠。

人心恰似此中水,一道南流一北流。

3形容昆明的诗句有哪些

1《昆明行记 》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2《大观楼长联 》万树梅花一布衣,如橼巨笔五更鸡; 楼前自有长联后,更见人天物我齐。

3《春城赋别 》暮春三月别昆明,大好山河记忆新; 只惜行程太匆促,碧鸡金马系离情。 4《鸣凤山金殿行宫 》一半青山一半云,嵯峨金殿叩天门; 冲冠一怒红颜老,满地山茶映夕曛。

5《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6《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7“城南双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

8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滉漾,波沉西日红奫沦。

往年因旱池枯竭,龟尾曳涂鱼喣沫。9诏开八水注恩波,千介万鳞同日活。

今来净绿水照天,游鱼鱍鱍莲田田。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鸳鸯铺翅眠。

、10动植飞沉皆遂性,皇泽如春无不被。渔者仍丰网罟资,贫人久获菰蒲利。

诏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11菰蒲无租鱼无税,近水之人感君惠。

感君惠,独何人,吾闻率土皆王民,远民何疏近何亲。愿推此惠及天下,《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千米。

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

园中最县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由清代名士孙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是: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注释和赏析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

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

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

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

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作者简介孙髯,字髯翁,号颐庵,昆明人。

自幼聪颖,才气超群,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在文禁森严的雍乾之际,把感慨融铸于一百八十字大观楼长联中,一时轰动诗坛,是我国楹联文库中的一颗明珠。

198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上联描写滇池风光,下联写出云南历史,寓情于景,情景交隔,浑然一体,堪称千古佳作。

鉴赏。

4形容昆明的诗句

1、《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唐代:宋之问

原文: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译文:春天在昆明池聚会,苍茫的水波前帐门开。船好像一头巨大的鲸鱼,在转息之间就来回了。

2、《冬日临昆明池》唐代:李世民

原文:

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

柳影冰无叶,梅心冻有花。

译文:石雕的鲸鱼被冰冻像玉一样,历经劫难隐藏在俗世中。只有柳树的影子却看不见叶,冰冻的梅树上还能看见花朵。

3、《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唐代:任希古

原文:

秋风始摇落,秋水正澄鲜。

飞眺牵牛渚,激赏镂鲸川。

译文:秋风开始吹拂,秋天的水碧波荡漾。眺望水中的小块陆地,只看见水波荡漾。

4、《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唐代:沈佺期

原文:

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

双星移旧石,孤月隐残灰。

译文:天子车驾跟随春天的步伐,池边的石象在汉代就有了。在斗转星移间旧石崩落,孤单的月色隐去了残灰。

5、《昆明春-思王泽之广被也》唐代:白居易

原文: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

影浸南山青滉漾, 波沉西日红奫沦。

译文:昆明的春天啊,昆明的春天啊,池上岸边春色盎然。南山的浸影在水中荡漾,落日在深水中没有了踪影。

5关于保护滇池的诗句

《滇中词三首》

年代: 明 作者: 范汭

秀海海边葭菼秋,滇池池上云悠悠。人心恰似此中水,一道南流一北流。

《宿旅舍题壁》

年代: 明 作者: 冯翁

夜梦何奇特,龙飞天汉津。朝横沧海曲,夕过滇池滨。光雯皆五色,蜿蜒无损鳞。渊田变化间,张主藉高旻。一个忠臣九族殃,全身远害亦天常。夷齐死后君臣薄,力为君王固首阳。

《岳阳》

年代: 明 作者: 何景明

楚水滇池万里游,使车重喜过巴丘。千家树色浮山郭,七月涛声入郡楼。寺里池亭多旧主,城中冠盖半同游。明朝又下章华路,江月湖烟绾别愁。

6昆明池的词语典故

《西南夷传》中记载说,天子遣使到身毒国去求市竹,受阻于昆明而未能到达,于是天子想征伐昆明。昆明国有滇池,方圆三百里,因此比照着开凿一池,以练习水战,称为昆明池。

《食货志》中说越意图与汉用战船进行水战,于是修建了昆明池。

《三辅旧事》中记载着昆明池,说它有三百三十二顷,池中有戈船数十艘,楼船一百艘,船上立戈矛,四角皆幡旄(mao)葆麾。《三辅旧图》中提到上林苑中的昆明池,周围四十里。又说,昆明池中有豫章台,还有石刻的石鲸。石鲸的长度为三丈,一遇雷雨,石鲸常吼叫,鬐(qi)尾皆动。汉代祭这个石鲸以求雨,往往灵验。另有一说,甘泉宫南面有昆明池,池中建有波殿,以桂为殿柱,风一吹来,自己就放香气。又说池中有龙首船,常使宫女在池中泛舟,张凤盖,建华旗,作棹歌,杂以鼓吹奏乐,皇帝亲临豫定观看泛舟,听音乐。

《庙记》中记载着昆明池中建豫章大船,可载万人,又于池旁建宫室。池中养鱼,供祭祀诸陵之用,剩下的给长安人食用。

《关辅古语》一书中说,昆明池中有两个石人,为牛郎织女立于池的东西两边,以为天河的象征。

《西京赋》说,汉武帝开池的时候得到了黑土,问东方朔,东方朔答复说西域的胡人知道这是什么,于是询问胡人,胡人回答说这个黑土是劫烧后的余灰。

《三秦记》记载说,昆明池中有灵沼,名为神池,尧帝治水时曾于此停泊船只。池与白鹿原相通。白鹿原有人钓鱼,鱼拉断钓线连钩一同带着逃走了。汉武帝夜里梦见有条鱼求他把钩摘下去,第二天在池上游玩时看见一条大鱼嘴上挂着钩连着线,就摘去钩和线,把大鱼放走了。过了三天,汉武帝又在池上游玩,在池边上得到了一对明珠,武帝说这是那条鱼报恩来了吧。镐池在昆明池的北面,该地为周朝的故都。《庙记》中记载着,长安城西有镐池,位于昆明池之北,周围二十二里,灌溉土地三十三顷。

汉武帝挖掘昆明池,挖到根深的地方,全是灰墨,不再有泥土。整个朝廷的人都不能解释这种现象,汉武帝就把它拿来询问东方朔。东方朔说:“我笨得很,凭我的见识还不能够知道它是怎么回事。皇上可以去问问西域来的人。”汉武帝因为东方朔都不知道,所以很难再拿它来问别人了。到东汉明帝的时候,西域的僧人来到洛阳。当时有人回想赵东方朔的话,就尝试用汉武帝时出现灰墨的事来问他。那僧人说:“佛经上说:‘天地在大劫将要结束的时候,就会有毁灭世界的大火燃烧。’这灰墨是那大火烧下来的馀烬。”人们才知道东方朔的话是有一定意图的。

原文:

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余也。”乃知朔言有旨。《搜神记》

轩辕黄帝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前271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在此期间有了文字。黄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1 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本姓公孙。生长于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之滨,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陕西省武功县),故号轩辕氏。少典之子(少典:一说是部族名,一说是人名)。以土德王,土色黄,故称黄帝。《易•系辞 《黄帝大战蚩尤》王建峰 绘

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孔颖达疏:“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裴駰集解:“号有熊。”司马贞索隐:“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黄帝即位据说是公元前2697年,即位时20岁,据此推算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其生卒年份传说为公元前2717—公元前2599年。 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其孙高阳立,即颛顼 黄帝-轩辕氏像

[1]帝。颛顼死后,黄帝曾孙高辛立,即帝喾。喾死,子放勋立,即尧。尧死,舜立,舜是颛顼的六世孙。黄帝,颛顼,喾,尧,舜即是五帝。所以说黄帝是五帝之首。 黄帝与炎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因此,炎黄二帝都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2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指中央之神。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史记•天官书》:“黄帝行德,天夭为之起。”张守节《史记正义》:“黄帝,中央含枢纽之帝。”宋高似孙《纬略》卷八:“《洛书》曰: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黑帝起,黑云扶日。”

编辑本段黄帝即位

  一般公认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传说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2]。公元前2697年,20岁[3]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八第八章记载: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未见凤凰,惟思其象,夙寐晨兴,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天老对曰:“夫凤象、鸿前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颔而鸡啄;戴德负仁,抱中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明;举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惟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国,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诗曰:“凤凰于飞,刿刿其羽,亦集爰止。”

编辑本段黄帝简介

黄帝像

[4]  历史身份: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神话身份:神界中央天帝 黄帝所居为姬水 [Ji River],黄帝以姬水成——《国语•晋语》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黄帝:姬水成以土德王天下,土色黄,故称黄帝。 父亲:少典(名为祁昆)(据《史记》的《五帝本纪》和《秦本纪》记载都涉及“少典”,提及时期相差几代,《史记》的少典是指部族。) 母亲:附宝 妻子: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民养蚕缧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故有“先蚕”的称号,次妃方雷氏女,名女节,次妃彤鱼氏女,次妃名嫫母,班在三人之下,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敬重。 臣属:炎帝、应龙、风伯、雨师、天女、仓颉、风后、伶伦、力牧、常先、大鸿神皇 女魃等 子孙: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另外,青阳、苍林与姬同姓。而少昊(己姓)、颛顼(次子昌意之子)、帝喾(长子之孙)、唐尧(长子玄孙)、虞舜(次子八代孙),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都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这样一来,虽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却已经不多见了。。姬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黄帝和炎帝并称华夏民族始祖,华夏部落联盟领袖,我们的血脉祖先。以他首先统一华夏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黄帝诞辰: 黄帝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是上古时人们在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黄帝”的说法。 诞生:西元前27世纪,陕西姬水(今陕西中部漆水河) 驾崩:西元前26世纪 葬地:陕西省延安府黄陵县桥山 轩辕黄帝是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上古时期约在姬水(在今陕 黄帝头像

[5]西武功县附近注入渭水)一带形成的较为先进的黄帝族 ,即因这位杰出的始祖而得名 。黄帝族和住在姜水(在今陕西岐山附近注入渭水)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后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遂称夏族。夏族后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国语•晋语》及《世本》 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都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姓公孙 ,名曰轩辕” ,其国号为“有熊” 。《易•系辞》、《世本•作篇》等各种文献都盛称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属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 、服牛乘马、作驾、作舟等;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 等;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作甲子、占日月 、算数、调历、造律吕、笙竽、医药、文字等。其中当然有不少是黄帝以后的发明创造,但也反映了黄帝族获得的辉煌成就。《战国策秦策》记苏秦把“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与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武王伐纣并称,表明这是黄帝一生中主要的战绩。黄帝族经过夏、周两代与其他各族的冲突、交往与融合,到战国时期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

编辑本段黄帝部落起源地

  关于黄帝和炎帝部落的起源地,绝大多数古代文献记载黄帝部落起源于陕西渭水流域,黄帝以姬水(位于陕西中部)成。 黄帝起源地——姬水(陕西中部)

[6]黄帝与炎帝是华夏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因此,他们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也有个别观点主张“昆仑说”、“天水说”、“有熊说”和“寿丘说”。不过这几种观点,早已经被学术界一一驳倒。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山东曲阜人孔安国为了提高他家乡的知名度,谎称黄帝生于寿丘,受其误导,西晋学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附和了一下,当时就有人指出了皇甫谧的错误。对于黄帝故里在新郑,历代文献记载并不多,新郑的古迹虽多,但所发现的“具茨山天书”和“具茨山岩画”等远古时期遗址,只能证明黄帝曾经在此居住过,并不能证明黄帝在此出生。学术界早已对此达成共识。

编辑本段黄帝部落的壮大

  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渭河流域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 据《史记•五帝本纪》,轩辕黄帝的功绩之一是“艺五种”。“五种”,据郑玄注释,是指“黍、稷、菽、麦、稻”五谷。按古史传说神农氏仅能种植黍、稷,而黄帝则能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表明黄帝使当时的原始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又据古史传说,黄帝非常重视发展农业,掌握了平原农业的许多特点,“岁时熟而亡凶,天地休通,五行期化,故风雨时节,而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路史•疏仡纪•黄帝》)。黄帝充分认识到,必须挖掘土地的潜力,广耕耘,勤播种,才能使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他率领百姓“时播百谷草木”,并“淳化鸟兽昆虫,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大戴礼记•五帝德》引孔子语)。传说中黄帝的行为感动了上帝,出现了许多祥瑞之兆:“地献草木”,“九牧昌教”(《论语谶》)。 黄帝在战胜蚩尤之后,使得中原平原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后来,在以黄帝为祖先的姬姓部落里就出现了一个农业方面成绩卓著的领袖——弃。传说他是周人的祖先,中国平原农业的代表,被尊为后稷。他生当“陶唐虞夏之际”。《诗经•生民》说他种的大豆(菽)、谷子、麻、麦都特别好。他能认识不同土壤,并懂得拔去杂草,还知道挑选良种。《诗•周颂•思文》歌颂道:“思维后稷,克配彼天,立我民,莫菲尔极。” 黄帝时代农业经济和技术的突飞猛进得到了考古材料的印证。依据现有考古发现和研究可知,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及安徽西北部的黄河中游龙山文化,是继仰韶文化而来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了突出的进步,石制生产工具磨制得更加精细,打制石器极为少见,已经使用挖土工具木耒,有的遗址还发现石钺和三角犁形器。这些改进了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开垦土地的能力。穿孔石刀以及石镰、蚌镰等收割工具的大量使用,表明农业生产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收获量有所增加。当时人的衣着材料,也多由兽皮演进为植物纤维。村落分布更加稠密。陶、石、玉、漆、木等质料的礼器和乐器令人惊叹,甚至达到精妙绝伦的程度。有的刻画和书写符号大体可以确定为汉字的雏形。蓄养家畜的品种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有的墓葬中用猪头随葬。 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和墓葬中都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其中有一个小窖穴,深不到1米,底径约1米,内有粟粒朽灰堆积,显系一储存粟米的粮窖。粟还发现于墓葬当中,成为女孩的随葬品,可见粟在半坡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7]距今7000年左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天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稻的遗存。考古学家在它的第一期文化堆积层中,发现大量的稻壳、稻秆、稻叶等,其中也夹有少量炭化的稻谷,此外,还有木屑(片)等,相间组成多层次连续堆积,每层间距位2—10厘米不等,总厚度达100厘米以上,最厚处达1米以上,经过换算,稻谷总量达120吨以上。这个稻谷数量,有些学者对其计算方法表示怀疑,也有参加河姆渡遗址发掘的学者提出了质疑[8]。我们认为,即使对河姆渡遗址的稻谷计算有误,不会有那么多的数量,但通过其他因素分析,如河姆渡遗址有大量的用于农业生产的骨耜,说明了耜耕农业已经有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水平应是相当高的。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磁山遗址中,发掘大量灰坑、房址和一些壕沟,发现一批制作规整的农具和粮食作物。这些发现向人们展示了华北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的农耕水平。在所发现的窖穴中,有粮食——粟遗存的有88个,在这88个窖穴中的384号窖穴堆积粟的厚度为29米,据计算,当时堆积粟的体积约有10 立方米,折合重量约为1382万多市斤。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与实际存在的有误差,但储量以10万斤计,应该是可信的。[9]在同一时期的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年代相近的粟遗存,出土的农业工具有类似磁山文化的石磨盘、石磨棒、石铲和石镰等,且制作更为精细工整。虽然20世纪70年代发掘裴李岗遗址时没有直接发现粮食遗存,但后来在发掘属于裴李岗文化的新郑县沙窝李遗址以及再次发掘裴李岗遗址时,都发现了粟遗存,说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粟。沙窝李遗址在第二文化层距地表05米深处,发现一片比较密集的粟的炭化颗粒,面积约08—15平方米。[10] 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井的发明,古人也归功于黄帝。如《世本》说:“黄帝见百物,始穿井。”《易》井卦释文引《周书》云:“黄帝穿井”,等等。中国史前农耕聚落分布,每每呈现出沿小河而居的特点。它反映出早期农业在水的利用方面对于河流的依赖。中国的河流水系星罗棋布,大河的支流、小溪纵横交错,它为史前沿河而居的先民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然而沿河而居必然限制人们的活动空间,束缚农业生产的规模。井的发明改变了农业对于河流的依赖,使得农业生产规模空前扩大。同时聚落的分布可以不受河流的限制而获得扩展。依据考古发现,水井最初出现在河姆渡遗址第1—2层相当于松泽文化下层的时期,其14C测定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这里是长江三角洲水位较高的沼泽地带,无需深挖即容易见水,这里首先发明井不足为奇。而水位较低的黄河流域,开凿水井难度较大,而水井对于农业的意义远非长江三角洲的水井可堪比拟。但大约到距今5000—4000年的时候,黄河流域的龙山时期文化遗址普遍发现有水井,它表明水井在黄河流域的经济生活中已发生了显著的效用。如河南洛阳矬李遗址和河南汤阴白营遗址发现的古井,距今约四千多年,基本上与黄帝时代相符。 黄帝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人们摆脱自然以及与自然现象作斗争的能力,增强了部落的整体实力,使整个部落越来越强盛,为后来统一中原各部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黄帝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还规定了中国文化后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形成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独特的中华文明。

编辑本段黄帝功绩

文化贡献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为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黄帝内经》

  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 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 音乐: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 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文字: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 铸鼎:在荆山(位于陕西中部)铸鼎,分华夏为九州 其他:舟车、弓矢、房屋等之发明。

精神文明

  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

政治文明

  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即“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担任法官、后土担任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

物质文明

  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之前,田无边际,耕

相关画像(19张)作无数,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缝织方面,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制陶方面,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冶炼方面,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建筑方面,建造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交通方面,制造舟楫、车、指南车、记里鼓车。兵械方面,制造刀、枪、弓矢、弩、六纛、旗帜、五方旗、号角、鼙、兵符、云梯、楼橹、炮、剑、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饭、酒、肉、称尺、斗、规矩、墨砚、几案、毡、旃、印、珠、灯、床、席、蹴踘等。

蚩尤与黄帝之战

  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河北涿鹿黄帝战蚩尤遗址

  第一种说法如汉代《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貙、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周朝《逸周书•尝麦解》,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有关黄帝的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战国至汉代的《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神话传说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 电视剧《传说》中的黄帝(丁军饰)

传说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丹霞蔽日行 飞龙篇 薤露行 惟汉行 鰕{鱼旦}篇 吁嗟篇 豫章行二首 浮萍篇 野田黄雀行二首 门有万里客

泰山梁甫行 怨歌行 圣皇篇 灵芝篇 大魏篇 精微篇 孟冬篇 当欲游南山行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马篇 升天行二首 五游咏 远游篇 仙人篇 盘石篇 驱车篇 种葛篇 妾薄命行 平陵东行

当来日大难 桂之树行 当墙欲高行 当事君行 当车已驾行 苦思行 飞龙篇 飞龙篇 远游篇 善哉行

对酒行 苦热行 艳歌行 艳歌行 结客篇二首 天地篇 长歌行 亟出行 妾薄幸 妾薄相行

艳歌行 陌上桑 两仪篇 秋胡行 对酒行 乐府十首 歌 甘露讴 时雨讴 嘉禾讴

白鹊讴 白鸠讴 木连理讴 责躬 应诏 朔风诗五首 矫志诗 矫志诗 正会诗 闺情诗

公燕诗 侍太子坐诗 斗鸡诗 赠徐干诗 赠丁仪诗 赠王粲诗 赠丁仪王粲诗 赠丁翼诗 赠白马王彪诗 送应氏诗二首

三良诗 代刘勋妻王长杂诗 弃妇诗 游仙诗 杂诗七首 杂诗 杂诗 七哀诗 怨诗行 情诗

喜雨诗 诗 七步诗 离友诗三首 妬诗 四言诗 四言诗 离友诗 诗 诗

芙蓉池诗 言志诗 诗 诗 七哀诗二首 离别诗 诗 诗 述仙诗 诗 寡妇诗 诗 洛神赋

--------------------------------------------------------------------------------

丹霞蔽日行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周室何隆。一门三圣。牧野致功。天亦革命。汉祚之兴。阶秦之衰。虽有南面。王道陵夷。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飞龙篇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台。金楼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薤露行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轮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求。慷慨独不羣。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

惟汉行

太极定二仪。清浊如以形。三光照八极。天道甚着明。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鰕{鱼旦}篇

鰕{鱼旦}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豫章行二首

穷达难豫图。祸福信亦然。虞舜不逢尧。耕耘处中田。太公未遭文。渔钓终渭川。不见鲁孔丘。穷困陈蔡间。周公下白屋。天下称其贤。

鸳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周公穆康叔。管蔡则流言。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

浮萍篇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野田黄雀行二首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门有万里客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

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圣皇篇

圣皇应历数。正康帝道休。九州咸宾服。威德洞八幽。三公奏诸公。不得久淹留。蕃位任至重。旧章咸率由。侍臣省文奏。陛下体仁慈。沉吟有爱恋。不忍听可之。迫有官典宪。不得顾恩私。诸王当就国。玺绶何累缞。便时舍外殿。宫省寂无人。主上增顾念。皇母怀苦辛。何以为赠赐。倾府竭宝珍。文钱百亿万。采帛若烟云。乘舆服御物。锦罗与金银。龙旗垂九旒。羽盖参班轮。诸王自计念。无功荷厚德。思一効筋力。糜躯以报国。鸿胪拥节卫。副使随经营。贵戚并出送。夹道交辎軿。车服齐整设。韡晔耀天精。武骑卫前后。鼓吹箫笳声。祖道魏东门。泪下沾冠缨。扳盖因内顾。俛仰慕同生。行行将日暮。何时还阙庭。车轮为徘徊。四马踌躇鸣。路人尚酸鼻。何况骨肉情。

灵芝篇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暴子见陵悔。犯罪以亡形。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乱曰。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户有曾闵子。比屋皆仁贤。髫齓无夭齿。黄发尽其年。陛下三万岁。慈母亦复然。

大魏篇

大魏应灵符。天禄方甫始。圣德致泰和。神明为驱使。左右宜供养。中殿宜皇子。陛下长寿考。羣臣拜贺咸悦喜。积善有余庆。宠禄固天常。众喜填门至。臣子蒙福祥。无患及阳遂。辅翼我圣皇。众吉咸集会。凶邪奸恶并灭亡。黄鹄游殿前。神鼎周四阿。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白虎戏西除。含利从辟邪。骐骥蹑足舞。凤皇拊翼歌。丰年大置酒。玉樽列广庭。乐饮过三爵。朱颜暴己形。式宴不违礼。君臣歌鹿鸣。乐人舞鼙鼓。百官雷抃赞若惊。储礼如江海。积善若陵山。皇嗣繁且炽。孙子列曾玄。羣臣咸称万岁。陛下长寿乐年。御酒停未饮。贵戚跪东厢。侍人承颜色。奉进金玉觞。此酒亦真酒。福禄当圣皇。陛下临轩笑。左右咸欢康。杯来一何迟。羣僚以次行。赏赐累千亿。百官并富昌。

精微篇

精微烂金石。至心动神明。杞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子丹西质秦。乌白马角生。邹衍囚燕市。繁霜为夏零。关东有贤女。自字苏来卿。壮年报父仇。身没垂功名。女休逢赦书。白刃几在颈。俱上列仙籍。去死独就生。太仓令有罪。远征当就拘。自悲居无男。祸至无与俱。缇萦痛父言。荷担西上书。盘桓北阙下。泣泪何涟如。乞得幷姊弟。没身赎父躯。汉文感其义。肉刑法用除。其父得以免。辩义在列图。多男亦何为。一女足成居。简子南渡河。津吏废舟船。执法将加刑。女娟拥棹前。妾父闻君来。将涉不测渊。畏惧风波起。祷祝祭名川。备礼飨神只。为君求福先。不胜釂祀诚。至令犯罚艰。君必欲加诛。乞使知罪諐。妾愿以身代。至诚感苍天。国君高其义。其父用赦原。河激奏中流。简子知其贤。归聘为夫人。荣宠超后先。辩女解父命。何况健少年。黄初发和气。明堂德教施。治道致太平。礼乐风俗移。刑措民无枉。怨女复何为。圣皇长寿考。景福常来仪。

孟冬篇

孟冬十月。阴气厉清。武官诫田。讲旅统兵。元龟袭吉。元光着明。蚩尤跸路。风弭雨停。乘舆启行。鸾鸣幽轧。虎贲采骑。飞象珥鹖。钟鼓铿锵。箫管嘈喝。万骑齐镳。千乘等盖。夷山填谷。平林涤薮。张罗万里。尽其飞走。趯趯狡兔。扬白跳翰。猎以青骹。掩以修竿。韩卢宋鹊。呈才骋足。噬不尽绁。牵麋掎鹿。魏氏发机。养基抚弦。都卢寻高。搜索猴猨。庆忌孟贲。蹈谷超峦。张目决眦。发怒穿冠。顿熊扼虎。蹴豹搏貙。气有余势。负象而趋。获车既盈。日侧乐终。罢役解徒。大飨离宫。乱曰。圣皇临飞轩。论功校猎徒。死禽积如京。流血成沟渠。明诏大劳赐。大官供有无。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余。绝纲纵麟麑。弛罩出凤雏。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陛下长欢乐。永世合天符。

当欲游南山行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良木不十围。洪条无所因。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大匠无弃材。船车用不均。锥刀各异能。何所独却前。嘉善而矜愚。大圣亦同然。仁者各寿考。四坐咸万年。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鬬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鸟。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盻遗光采。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幷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升天行二首

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玄豹游其下。翔鹍戏其巅。乘风忽登举。彷佛见众仙。

扶桑之所出。乃在朝阳溪。中心陵苍昊。布叶盖天涯。日出登东干。既夕没西枝。愿得纡阳辔。回日使东驰。

五游咏

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逍遥八纮外。游目历遐荒。披我丹霞衣。袭我素霓裳。华盖芬晻蔼。六龙仰天骧。曜灵未移景。倏忽造昊苍。阊阖启丹扉。双阙曜朱光。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微堂。上帝休西棂。羣后集东厢。带我琼瑶佩。漱我沆瀣浆。踟蹰玩灵芝。徙倚弄华芳。王子奉仙药。羡门进奇方。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

远游篇

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承浪相经过。灵鳌戴方丈。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琼蕋可疗饥。仰首吸朝霞。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

仙人篇

仙人揽六着。对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知。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回驾观紫薇。与帝合灵符。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闲。人生如寄居。潜光养羽翼。进趋且徐徐。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盘石篇

盘盘山巅石。飘飖涧底蓬。我本太山人。何为客淮东。蒹葭弥斥土。林木无分重。岸岩若崩缺。湖水何汹汹。蚌蛤被滨涯。光彩如锦虹。高彼凌云霄。浮气象螭龙。鲸脊若丘陵。须若山上松。呼吸吞船欐。澎濞戏中鸿。方舟寻高价。珍宝丽以通。一举必千里。乘飔举帆幢。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常恐沉黄垆。下与鼋鳖同。南极苍梧野。游眄穷九江。中夜指参辰。欲师当定从。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乘桴何所志。吁嗟我孔公。

驱车篇

驱车掸驽马。东到奉高城。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隆高贯云霓。嵯峨出太清。周流二六候。间置十二亭。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东北望吴野。西眺观日精。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王者以归天。效厥元功成。历代无不遵。礼记有品程。探策或长短。唯德享利贞。封者七十帝。轩皇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同寿东父年。旷代永长生。

种葛篇

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下有交颈兽。仰有双栖禽。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襟。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妾薄命行

携玉手。喜同车。北上云阁飞除。钓台蹇产清虚。池塘观沼可娱。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日既逝矣西藏。更会兰室洞房。华镫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促樽合坐行觞。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袖随礼容极情。妙舞仙仙体轻。裳解履遗绝缨。俛仰笑喧无呈。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手形罗袖良难。腕弱不胜珠环。坐者叹息舒颜。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晞。

平陵东行

阊阖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乘飞龙。与仙期。东上蓬莱采灵芝。灵芝采之可服食。年若王父无终极。

--------------------------------------------------------------------------------

当来日大难

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广情故。心相于。阖门置酒。和乐欣欣。游马后来。辕车解轮。今日同堂。出门异乡。别易会难。各尽杯觞。

桂之树行

桂之树。桂之树。桂生一何丽佳。扬朱华而翠叶。流芳布天涯。上有栖鸾。下有盘螭。桂之树。得道之真人咸来会讲仙。教尔服食日精。要道甚省不烦。淡泊无为自然。乘蹻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高高上际于众外。下下乃穷极地天。

当墙欲高行

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间。不辩伪真。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当事君行

人生有所贵尚。出门各异情。朱紫更相夺色。雅郑异音声。好恶随所爱憎。追举逐虚名。百心可事一君。巧诈宁拙诚。

当车已驾行

欢坐玉殿。会诸贵客。侍者行觞。主人离席。顾视东西厢。丝竹与鞞铎。不醉无归来。明灯以继夕

《登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殿]之嵯峨兮,浮双关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功)(垣)(坦)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节游赋》

览宫宇之显丽,实大人之攸居。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凌虚。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于城隅。亢高轩以回眺,缘云霓而结疏。仰西岳之松岑,临漳滏之清渠。观靡靡而无终,何渺渺而难殊。亮灵后之所处,非吾人之所庐。于是仲春之月,百卉丛生,萋萋蔼蔼,翠叶朱茎;竹林青葱,珍果含荣。凯风发而时鸟欢,微波动而水虫鸣。感气运之和顺,乐时泽之有成。遂乃浮素盖,御骅骝,命友生,携同俦,诵风人之所叹,遂驾言而出游。步北园而驰骛,庶翱翔以解忧。望淇池之滉漾,遂降集乎轻舟。浮沉蚁于金罍,行觞爵于好(亻丸)。丝竹发而响厉,悲风激于中流。且容与以尽观,聊永日而志愁。嗟羲和之奋迅,怨曜灵之无光。念人生之不永,若春日之微霜。谅遗名之可纪,信天命之无常。愈志荡以*游,非经国之大纲。能曲宴而旋服,遂言归乎旧房。

《临观赋》

登高墉兮望四泽,临长流兮送远客。春风畅兮气通灵,草含于兮木交茎。丘陵崛兮柏青,南园薆兮果载荣。乐时物之逸豫,悲予志之长违。叹《东山》之溯勤,歌《式微》以咏归。进无路以效公,退无隐以营私。俯无鳞以游遁,仰无翼以翻飞。

《游观赋》

静闲居而无事,将游目以自娱。登北观而启路,涉云际之飞除。从熊罴之武士,荷长戟而先驱。罢若云归,会如雾聚。车不及回,尘不获举。奋袂成风,浑汗如雨。

《东征赋》

建安十九年,王师东征吴寇,余典禁兵,卫宫省。然神武一举,东夷必克。想见振旅之盛,故作赋一篇。登城隅之飞观兮,望六师之所营。幡旗转而心异兮,舟揖动而伤情。顾身微而任显兮,愧任重而命轻。嗟我愁其何为兮,心遥思而悬旌。师旅凭皇穹之灵佑兮,亮元勋之必举。挥朱旗以东指兮,横大江而莫御。循戈橹于清流兮,汜云梯而容与。禽元帅于中舟兮,振灵威于东野。

《籍田赋》

营畴万亩,厥田上上。奇柳夹路,名果被园。司农实掌,是谓公田。

《述行赋》

寻曲路之南隅,观秦政之骊坟。哀黔首之罹毒,酷始皇之为君。濯余身于秦井,伟汤祷之若焚。 [恨西夏之不纲]

《感节赋》

携友生而游观,尽宾主之所求。登高墉以永望,冀消日以忘忧。欣阳春之潜润,乐时泽之惠休。望候雁之翔集,想玄鸟之来游。嗟征夫之长勤,虽外逸而怀愁。惧天河之一回,没我身乎长流。岂吾乡之足顾,恋祖宗之灵丘。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耀。慕牛山之哀泣,惧平仲之我笑。折若华之翳日,庶朱光之常照。愿寄躯于飞蓬,乘阳风而远飘。亮吾志之不从,乃拊心以叹息。青云郁其西翔,飞鸟翩而上匿。欲纵体而从之,哀余身之无翼。大风隐其四起,扬黄尘之冥冥。鸟兽惊以求群,草木纷其扬英。见游鱼之涔灂,感流波之悲声。内纡曲而潜结,心怛惕以中惊。匪荣德之累身,恐年命之早零。慕归全之明义,庶不忝其所生。

[商风入帷]

《娱宾赋》

[感夏日之炎景兮,游曲观之清凉]。遂衎宾而高会兮,丹帏晔以四张。办中厨之丰膳兮,作齐郑之妍倡。文人骋其妙说兮,飞轻翰而成章。谈在昔之清风兮,总贤圣之纪纲。欣公子之高义兮,德芬芳其若兰。扬仁恩于白屋兮,逾周公之弃餐。听仁风以忘忧兮,美酒清而肴甘。

《潜志赋》

潜大道以游志,希往昔之遐烈。矫贞亮以作矢,当苑囿以呈艺。驱仁义以为禽,必忠信而后发。退隐身以灭迹,进出世而取容。且摧刚而和谋,接虔肃以静恭。亮知荣而守辱,匪徇天以为通。

《玄畅赋》

夫富者非财也,贵者非宝也。或有轻爵禄而重荣声者,或有反性命而徇功名者。是以孔、老异情,杨、墨殊义。聊作斯赋,名曰玄畅。[庶以司马相如为《上林赋》,控引天地古今,陶神知机,擒理表微……]夫何希世之大人,罄天壤而作皇。该仁圣之上义,据神位以统方。补五帝之漏阙,缀三代之维纲。[口口口口口口,絙日际而来王。]侥余生之幸禄,遘九二之嘉祥。上同契于稷卨,降合颖于伊望。思荐宝以继佩,怨和璞之始镌。思黄钟以协律,怨伶夔之不存。嗟所图之莫合,怅蕴结而延伫。希鹏举以抟天,蹶青云而奋羽。舍余驷而改驾,任中才之展御。望前轨而致策,顾后乘而安驱。匪逞迈之短修,取全贞而保素。弘道德以为宇,筑无怨以作藩。播慈惠以为圃,耕柔顺以为田。不愧景而惭魄,信乐天之何欲。逸千载而流声,超遗黎而度俗。

[众才所归]

《闲居赋》

何吾人之介特,去朋匹而无俦。出靡时以娱志,入无乐以(消)(销)忧。何岁月之若骛,复民生之无常。感阳春之发节,聊轻驾而远翔。登高丘以延企,时薄暮而起雨。仰归云以载奔,遇兰蕙之长圃。冀芬芳之可服,结春衡以延伫。入虚廊之闲馆,步生风之高庑。疏密迩之修除,即蔽景之玄宇。翡翠翔于南枝,玄鹤鸣于北野。青鱼跃于东沼,白鸟戏于西渚。遂乃背通谷,对绿波,藉文茵,翳春华。丹毂更驰,羽骑相过。

[愬寒风以开襟。]

[愿同衾于寒女。]

《九愁赋》

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践南畿之末境,越引领之徘徊。眷浮云以太息,顾攀登而无阶。匪徇荣而愉乐,信旧都之可怀。恨时王之谬听,受奸枉之虚词。扬天威以临下,忽放臣而不疑。登高陵而反顾,心怀愁而荒悴。念先宠之既隆,哀后施之不遂。虽危亡之不豫,亮无远君之心。刈桂兰而秣马,舍余车于西林。愿接冀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因流景而寄言,响一绝而不还。伤时俗之趋险,独怅望而长愁。感龙鸾而匿迹。如吾身之不留。窜江介之旷野,独渺渺而泛舟。思旅客之可悲,愍予身之翩翔。岂天监之孔明,将时运之无常!谓内思而自策,□乃昔之愆殃。以忠言而见黜,信毋负于时王。俗参差而不齐,岂毁誉之可同。竞昏瞀以营私,害予身之奉公。共朋党而妒贤,俾予济乎长江。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愁慊慊而继怀,怛惨惨而情挽。旷年载而不回,长去君兮悠远。御飞龙之婉蜒,扬翠霓之华旌。绝紫霄而高鹜,飘弭节于天庭。披轻云而下观,览九土之殊形。顾南郢之邦壤,咸芜秽而倚倾。骖盘桓而思服,仰御骧以悲鸣。纡予抉而长涕,仆夫感以失声。履先王之正路,岂*径之可遵!知犯君之招咎,耻干媚而求亲。顾旋复之无轨,长自弃于遐滨。与麋鹿以为群,宿林薮之威蓁。野萧条而极望,旷千里而无人。民生期于必死,何自苦以终身!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践蹊隧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见失群之离兽,觌偏栖之孤禽。怀愤激以切痛,苦回忍之在心。愁戚戚其无为,游绿林而逍遥。临白水以悲啸,猿惊听而失条。亮无怨而弃逐,乃余行之所招。

《叙愁赋》

时家二女弟,故汉皇帝聘以为贵人。家母见二弟愁思,故令予作赋。曰:嗟妾身之微薄,信未达乎义方。遭母氏之圣善,奉恩化之弥长。迄盛年而始立,修女职于衣裳。承师保之明训,诵六列之篇章。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英皇。委微躯于帝室,充末列于椒房。荷印绂之令服,非陋才之所望。对床帐而太息,慕二亲以憎伤。扬罗袖而掩涕,起出户而彷徨。顾堂宇之旧处,悲——别之异乡

朗朗齐鲁月·胶东之旅·蓬莱阁·人间仙境

蓬莱阁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殿阁凌空,下临大海,主要由吕祖殿、三清殿、蓬莱主阁、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六个建筑单体组成,整个建筑面积达328万平方米。阁内建筑布局得当,楼殿亭阁,层层迭迭,错落有致,显示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技巧。廊壁之间,楹联碑文、名人书画等琳琅满目,有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的手迹刻石、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的石刻肖像、爱国将领冯玉祥所题“碧海丹心”四个大字的手迹刻石等。

蓬莱海滨古来以风景雄奇幽美、意境飘渺虚无而闻名,尤其是它那“海市蜃楼”奇观,吸引了历代的人们。秦时,方士徐福等看到这奇观,上书秦始皇,“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史记·秦始皇本纪》)汉时,“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因筑城以为名。”(唐杜佑《通典》)这是蓬莱得名之始。宋嘉祐年间,郡守朱处约见这里山势雄伟,风景优美,便建阁于丹崖山上,取名蓬莱。明万历十七年、清嘉庆二十四年又先后进行增建、扩建,蓬莱阁才具现在的规模。

海市蜃楼与海上仙山

据说,我国有四个地方可以看到海市蜃楼:北方的蓬莱,南方的潮汕神泉港,东方的普陀,西方的玉门,其中蓬莱开发最早。海市蜃楼的奇景引发了古人对于海上仙山的幻想。《史记·封禅书》对古人心目中的海上仙山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以后,海上仙山的境界不断地出现在文人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叙述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绞死以后,飞升到“海上仙山”“蓬莱宫”当“仙子”。诗中写道,一位“临邛道士”“为感君王展转思”而“殷勤觅”杨贵妃,但“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时——

《人间仙境》古诗句出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海市蜃楼奇观飘飘渺渺,神秘多姿,也倾倒了历代文人墨客。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东坡知登州(今蓬莱),很想一见海市蜃楼奇景,但一直没有如愿。十月间,他已接到诰命,就要回京担任礼部员外郎,便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据说,第二天,他果真见到了海市,并写了著名的《登州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超蛰鞭鱼龙。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但苏东坡是否真的见到海市蜃楼是个谜,因为一般来说,十月中旬这种奇景是不会发生的。不过,蓬莱有此奇景则是真的。1981年7月10日下午2时40分,蓬莱阁上数百游人即有幸目睹了这种奇观:只见庙岛南侧的海面上,隐约出现两个新岛。十分钟后,它的轮廓越来越清楚,岛上道路、树木、山峰清晰可辨,有时还能看到高台楼阁、行人车辆,时间持续长达四十分钟。

徐福寻仙

蓬莱一带流传着不少关于寻仙求仙的传说,徐福的故事便是较早的一个。

当年,徐福上书秦始皇以后,秦始皇又听说此三神山“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便命令徐福带人出海找三神山,求不死之药。徐福带人出海转了一圈,回来对秦始皇说,海上有大鲛作怪。秦始皇又派人装备连弩,从成山角到蓬莱沿海射大鲛,真的在海边射杀了大鱼。于是,徐福再次出海。这次,徐福带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一去没了消息。据说,他们后来漂流到一个海岛上定居下来,那个海岛就是现在的日本。

民间传说,徐福带童男童女出海寻仙是一个计。当年,秦始皇灭六国称始皇以后,想长命百岁,便当着满朝文武下道圣旨:上从大臣,下至百姓,人人都要为他寻不老之药,找来的有重赏,找不到的判重罪。没几个月,好多大臣太医方士百姓因献方无效而被杀头。有个叫徐福的小官深感不安,一天趁百官上朝时冒险上奏:“下官听说东洋大海有个瀛洲仙岛,遍长仙草,愿领三千童男三千童女三年粮草漂洋过海,为皇上取那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当场准奏。没半个月,一百五十条三篷十橹大船、六千俊秀的童男童女和大批粮草都备齐了。徐福领着这些童男童女赶到海边两个小岛上安营扎寨,童男操习水性,童女学做女红。两个月后,童男个个能使帆摇橹,童女人人会做饭缝衣。徐福选定了一个黄道吉日,一声令下,一百五十条大船载着六千童男童女和皇粮皇草,向东海出发了。听说,他带着船队出近海,下远洋,经高丽,过琉球,在汪洋大海上漂泊了一年零五个月,最后来到一个大岛边。他上岸看看觉得不错,便叫童男童女配成三千对夫妻,定居下来,传说这个海岛就是现在的日本。而秦始皇从徐福出海后,年年春夏巡视全国时都要来海边眺望,想迎到徐福采药回来,但年年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最后一次回京的路途中,死在龙辇上。就这样,徐福设计阻止了秦始皇乱杀臣民,又为三千对童男童女开创了新的生活。

徐福东渡之史事,在日本史书和民间也广为传颂。日本首肯徐福其事的著作《神皇正统记》中载:“(孝灵天皇)四十五年乙卯,秦始皇即位,始皇好神仙,求长生不死之药于日本,日本欲得彼国之五帝三王遗书,始皇乃悉送之。其后三十五年,彼国因焚书坑儒,孔子之全经遂存于日本。”此书出版之后,对日本学者影响很大,对徐福事迹的考证和研究骤热,一时著述颇多。如《罗山集》,“徐福之来日本在梵书坑儒之前六七年矣,想蝌蚪篆籀章漆竹牒,时人知者鲜矣”。《同文通考》一书中言:“今熊野附近有地曰秦住,土人相传为徐福居住之旧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其间古墓参差,相传为其家臣之冢。如斯旧迹今犹相传,且又有秦姓诸氏,则秦人之来往乃必然之事也。”

除日本史书记载外,在日本地方志中亦有不少徐福东渡的记述。如《日本名胜地志》载:“旧城东之海岸,熊野之田圃中,有老樟二株,德川赖宣建一坊,题曰:‘秦徐福之墓’。去墓三町,有小垄七,为徐墓从者之墓。邻郊东南牟娄郡木町之东,有秦须浦,为徐福船泊于矢贺矶而暂住之地。后虽移居新宫,惟秦须浦尚有秦氏。”另《和歌山县史迹名所志》亦载:“相传往昔秦始皇帝时,徐福率童男女五百人,携五谷种子及耕作农具至日本在熊野浦登岸,从事耕作,养育童男童女,子孙遂为熊野之子,安隐度日”。

1929年日本出版《徐福》一书;后和歌山县曾形成一保护徐福史迹的“史迹保胜会”。1930年举行“徐福来朝二千年祭”纪念会,以怀徐福东渡之事。另外,日本历史上曾有“日本之学始于徐福”(见《原始秘书》)之说,可见徐福在日本的影响与地位。故有诗云:“继岸风凛著舳舻,里人犹自说秦须。三千入海童男女,知否当时尽到无”

八仙过海

蓬莱阁下面,有一结构精美、造型奇巧的“仙人桥”,这就是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地方。

这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元杂剧里更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允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才确定为以上八人。铁拐李相传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得道。其游魂附一饿死者尸身而起,蓬首垢面,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杖,故称铁拐李。汉钟离相传姓钟离名权,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兄简同日升天,度吕纯阳而去。张果老久隐中条山,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何仙姑原为唐广州增城女子,年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蓝采和传说真名许坚,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持拍板,行乞闹市,周游天下。吕洞宾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两举进士不第,浪迹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传说其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韩湘子相传为韩愈族侄,性狂放,曾在初冬时于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曹国舅相传因其弟仗势作恶,恐受牵累,遂散财济贫,入山修道。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

相传有一年春天,八仙游览了崂山、蓬莱一带的山山水水以后,在蓬莱阁饮酒聚会,准备漂洋过海。这时,为首的张果老说:“都怨我老兄无能,辜负了众仙的嘱托,一没准备好彩船,二没扎好竹筏,要过海只好靠大家各显其能了!”七仙听后,都说:“凭着咱们这闻名天下的八仙,跨个东洋大海还不是易如反掌”只见袒胸露腹的汉钟离把手中遮月卷日、收雾行云的大巴蕉扇往外一抛,念道:“乾坤扇,乾坤扇,九道颜色鲜又艳。借来东风千钧力,驮我过海到天边。”念完,汉钟离跳到扇里,那扇随风一转便腾空,如同一朵云彩乘风而去。铁拐李也急不可待地把宝葫芦取下,说:“宝葫芦,顶儿尖,一天行程三万三,让我骑上过东海,穿云破雾去游玩。”说完骑上宝葫芦。那葫芦飞起来,驮着他紧随汉钟离飞去。接着,道貌岸然的吕洞宾身背宝剑,手执拂尘;神采俊逸的韩湘子横吹玉笛;聪明睿智的蓝采和手擎大花篮;纱帽官服的曹国舅手捧玉板;婀娜俊秀的何仙姑手拿粉莲,各人借助各自的宝物,漂洋过海,凌波而去。张果老见七位都已安全过海,便满面笑容地手抱渔鼓,“咚咚咚”地敲了三下,唱道:“哎——打起渔鼓唱起歌,唤声神驴快出窝,勒紧肚带备好鞍,驮我快快把海过。”随着渔鼓声,那神驴“扑通”一声跳出来,站在张果老的跟前。张果老翻身一跳手抱渔鼓倒坐在驴背上,那神驴踏着彩霞扬蹄向东,与七仙会合去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五帝:

黄帝: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颛顼(zhuān xū):

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子穷蝉是虞舜的天祖。后来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孙。

颛顼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在流传下来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帝喾(kù):

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帝挚、弃、契、帝尧之父。

尧:

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人(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

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尧母庆都。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

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

主要成就:完善政治,治理水患,制定历法

舜:

三皇五帝之一。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后世以舜简称之,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舜禅让王位给大禹传了十六字心传,即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华心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论。

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扩展资料:

五种五帝:

1、《五帝德》所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其说根据《国语·鲁语》对他们的赞誉而定。《帝系》为其编造了以黄帝为始祖的世系。《吕氏春秋》及《史记·五帝本纪》承用了此说。

2、《战国策·赵策》与《易·系辞》提出的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庄子》、《淮南子·淑真训》及《三统历》亦承此说。《通鉴外纪》反对三皇五帝说,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3、《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载的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亦同此说。王符《潜夫论》并将古代各帝王部分别纳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统之下。

4、《世经》所编排的古史系统依《十二纪》与《月令》,在黄帝与颛顼之间有少昊,郑玄注《中侯敕省图》即加少昊于第一个五帝说,谓五帝有六人,俱合于五帝座星。

然东汉以来《稽命徵》等之说,把黄帝升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纪》从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为五帝。于是伪《尚书序》即据以将《世经》前面三名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接着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5、《通鉴外纪》及《路史发挥》引梁武帝萧衍画像碑述,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说。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余卷,据陈立《白虎通疏证》,以为画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画像碑述》之讹,则此说仍出自汉人。

至于神话中的天神,《山海经》中皆称帝,其后亦有“五帝”之称。

参考资料:

三皇五帝_

《正统道藏》明确记载太上老君乃先天地而生的至尊神灵,住在太清圣境无极宫(也作太极宫)。且太上老君无世不出:老君在天皇时,降世号通玄天师,一号玄中大法师。……地皇时降为师,号有古先生。人皇时降为师,号盘古先生。伏羲时降於田野,号郁华子。祝融时降於恒山,号广寿子。神农时降於济阴,号大成子。黄帝时降於崆峒,号广成子。少昊子复降崆峒,号随应子。颛帝时降於衡山,号赤精子。帝喾时降於江滨,号绿图子,帝尧时降於姑射山,号务成子。帝舜时降於河阳,号尹寿子。夏禹时降於商山,号真行子。殷汤时降於潜山,号锡则子。帝纣丁卯老君降於岐山之阳,号燮邑子……成王时号经成子,康王时号郭叔子,仍柱下之职。… 商周之时,老君降世名曰李耳,即老子。

2元始天尊居住在玉清圣境玄都玉京府,另外在大罗天也有居所。(附:三清、四御、五老、十大天尊、三官大帝、女娲、盘古等高等神灵均在大罗天有居所)

3灵宝天尊居住在禹余天上清圣境。

4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圣境的太微玉清宫

5天皇大帝居住在紫微宫中

6紫微大帝也居住在紫微宫中

7后土娘娘即女娲,居于大罗天

8长生大帝,居住在玉清圣境的高上神霄玉清府

9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等五方五老君居住在大罗天

10东华帝君(传说吕洞宾即东华帝君降世)居住在东华紫府

11太一救苦天尊(即太乙真人,东皇太一)居住在太微玉清宫,辅佐玉皇大帝

以上均为先天尊神,生于天地之前,为道教高等神仙。

三国时期 魏国人 (如果非要较真儿 那么他还是一个中国人)

曹植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丹霞蔽日行 飞龙篇 薤露行 惟汉行 鰕{鱼旦}篇 吁嗟篇 豫章行二首 浮萍篇 野田黄雀行二首 门有万里客

泰山梁甫行 怨歌行 圣皇篇 灵芝篇 大魏篇 精微篇 孟冬篇 当欲游南山行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马篇 升天行二首 五游咏 远游篇 仙人篇 盘石篇 驱车篇 种葛篇 妾薄命行 平陵东行

当来日大难 桂之树行 当墙欲高行 当事君行 当车已驾行 苦思行 飞龙篇 飞龙篇 远游篇 善哉行

对酒行 苦热行 艳歌行 艳歌行 结客篇二首 天地篇 长歌行 亟出行 妾薄幸 妾薄相行

艳歌行 陌上桑 两仪篇 秋胡行 对酒行 乐府十首 歌 甘露讴 时雨讴 嘉禾讴

白鹊讴 白鸠讴 木连理讴 责躬 应诏 朔风诗五首 矫志诗 矫志诗 正会诗 闺情诗

公燕诗 侍太子坐诗 斗鸡诗 赠徐干诗 赠丁仪诗 赠王粲诗 赠丁仪王粲诗 赠丁翼诗 赠白马王彪诗 送应氏诗二首

三良诗 代刘勋妻王长杂诗 弃妇诗 游仙诗 杂诗七首 杂诗 杂诗 七哀诗 怨诗行 情诗

喜雨诗 诗 七步诗 离友诗三首 妬诗 四言诗 四言诗 离友诗 诗 诗

芙蓉池诗 言志诗 诗 诗 七哀诗二首 离别诗 诗 诗 述仙诗 诗 寡妇诗 诗 洛神赋

--------------------------------------------------------------------------------

丹霞蔽日行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周室何隆。一门三圣。牧野致功。天亦革命。汉祚之兴。阶秦之衰。虽有南面。王道陵夷。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飞龙篇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台。金楼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薤露行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轮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求。慷慨独不羣。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

惟汉行

太极定二仪。清浊如以形。三光照八极。天道甚着明。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鰕{鱼旦}篇

鰕{鱼旦}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豫章行二首

穷达难豫图。祸福信亦然。虞舜不逢尧。耕耘处中田。太公未遭文。渔钓终渭川。不见鲁孔丘。穷困陈蔡间。周公下白屋。天下称其贤。

鸳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周公穆康叔。管蔡则流言。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

浮萍篇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野田黄雀行二首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门有万里客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

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圣皇篇

圣皇应历数。正康帝道休。九州咸宾服。威德洞八幽。三公奏诸公。不得久淹留。蕃位任至重。旧章咸率由。侍臣省文奏。陛下体仁慈。沉吟有爱恋。不忍听可之。迫有官典宪。不得顾恩私。诸王当就国。玺绶何累缞。便时舍外殿。宫省寂无人。主上增顾念。皇母怀苦辛。何以为赠赐。倾府竭宝珍。文钱百亿万。采帛若烟云。乘舆服御物。锦罗与金银。龙旗垂九旒。羽盖参班轮。诸王自计念。无功荷厚德。思一効筋力。糜躯以报国。鸿胪拥节卫。副使随经营。贵戚并出送。夹道交辎軿。车服齐整设。韡晔耀天精。武骑卫前后。鼓吹箫笳声。祖道魏东门。泪下沾冠缨。扳盖因内顾。俛仰慕同生。行行将日暮。何时还阙庭。车轮为徘徊。四马踌躇鸣。路人尚酸鼻。何况骨肉情。

灵芝篇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暴子见陵悔。犯罪以亡形。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乱曰。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户有曾闵子。比屋皆仁贤。髫齓无夭齿。黄发尽其年。陛下三万岁。慈母亦复然。

大魏篇

大魏应灵符。天禄方甫始。圣德致泰和。神明为驱使。左右宜供养。中殿宜皇子。陛下长寿考。羣臣拜贺咸悦喜。积善有余庆。宠禄固天常。众喜填门至。臣子蒙福祥。无患及阳遂。辅翼我圣皇。众吉咸集会。凶邪奸恶并灭亡。黄鹄游殿前。神鼎周四阿。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白虎戏西除。含利从辟邪。骐骥蹑足舞。凤皇拊翼歌。丰年大置酒。玉樽列广庭。乐饮过三爵。朱颜暴己形。式宴不违礼。君臣歌鹿鸣。乐人舞鼙鼓。百官雷抃赞若惊。储礼如江海。积善若陵山。皇嗣繁且炽。孙子列曾玄。羣臣咸称万岁。陛下长寿乐年。御酒停未饮。贵戚跪东厢。侍人承颜色。奉进金玉觞。此酒亦真酒。福禄当圣皇。陛下临轩笑。左右咸欢康。杯来一何迟。羣僚以次行。赏赐累千亿。百官并富昌。

精微篇

精微烂金石。至心动神明。杞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子丹西质秦。乌白马角生。邹衍囚燕市。繁霜为夏零。关东有贤女。自字苏来卿。壮年报父仇。身没垂功名。女休逢赦书。白刃几在颈。俱上列仙籍。去死独就生。太仓令有罪。远征当就拘。自悲居无男。祸至无与俱。缇萦痛父言。荷担西上书。盘桓北阙下。泣泪何涟如。乞得幷姊弟。没身赎父躯。汉文感其义。肉刑法用除。其父得以免。辩义在列图。多男亦何为。一女足成居。简子南渡河。津吏废舟船。执法将加刑。女娟拥棹前。妾父闻君来。将涉不测渊。畏惧风波起。祷祝祭名川。备礼飨神只。为君求福先。不胜釂祀诚。至令犯罚艰。君必欲加诛。乞使知罪諐。妾愿以身代。至诚感苍天。国君高其义。其父用赦原。河激奏中流。简子知其贤。归聘为夫人。荣宠超后先。辩女解父命。何况健少年。黄初发和气。明堂德教施。治道致太平。礼乐风俗移。刑措民无枉。怨女复何为。圣皇长寿考。景福常来仪。

孟冬篇

孟冬十月。阴气厉清。武官诫田。讲旅统兵。元龟袭吉。元光着明。蚩尤跸路。风弭雨停。乘舆启行。鸾鸣幽轧。虎贲采骑。飞象珥鹖。钟鼓铿锵。箫管嘈喝。万骑齐镳。千乘等盖。夷山填谷。平林涤薮。张罗万里。尽其飞走。趯趯狡兔。扬白跳翰。猎以青骹。掩以修竿。韩卢宋鹊。呈才骋足。噬不尽绁。牵麋掎鹿。魏氏发机。养基抚弦。都卢寻高。搜索猴猨。庆忌孟贲。蹈谷超峦。张目决眦。发怒穿冠。顿熊扼虎。蹴豹搏貙。气有余势。负象而趋。获车既盈。日侧乐终。罢役解徒。大飨离宫。乱曰。圣皇临飞轩。论功校猎徒。死禽积如京。流血成沟渠。明诏大劳赐。大官供有无。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余。绝纲纵麟麑。弛罩出凤雏。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陛下长欢乐。永世合天符。

当欲游南山行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良木不十围。洪条无所因。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大匠无弃材。船车用不均。锥刀各异能。何所独却前。嘉善而矜愚。大圣亦同然。仁者各寿考。四坐咸万年。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鬬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鸟。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盻遗光采。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幷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升天行二首

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玄豹游其下。翔鹍戏其巅。乘风忽登举。彷佛见众仙。

扶桑之所出。乃在朝阳溪。中心陵苍昊。布叶盖天涯。日出登东干。既夕没西枝。愿得纡阳辔。回日使东驰。

五游咏

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逍遥八纮外。游目历遐荒。披我丹霞衣。袭我素霓裳。华盖芬晻蔼。六龙仰天骧。曜灵未移景。倏忽造昊苍。阊阖启丹扉。双阙曜朱光。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微堂。上帝休西棂。羣后集东厢。带我琼瑶佩。漱我沆瀣浆。踟蹰玩灵芝。徙倚弄华芳。王子奉仙药。羡门进奇方。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

远游篇

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承浪相经过。灵鳌戴方丈。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琼蕋可疗饥。仰首吸朝霞。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

仙人篇

仙人揽六着。对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知。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回驾观紫薇。与帝合灵符。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闲。人生如寄居。潜光养羽翼。进趋且徐徐。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盘石篇

盘盘山巅石。飘飖涧底蓬。我本太山人。何为客淮东。蒹葭弥斥土。林木无分重。岸岩若崩缺。湖水何汹汹。蚌蛤被滨涯。光彩如锦虹。高彼凌云霄。浮气象螭龙。鲸脊若丘陵。须若山上松。呼吸吞船欐。澎濞戏中鸿。方舟寻高价。珍宝丽以通。一举必千里。乘飔举帆幢。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常恐沉黄垆。下与鼋鳖同。南极苍梧野。游眄穷九江。中夜指参辰。欲师当定从。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乘桴何所志。吁嗟我孔公。

驱车篇

驱车掸驽马。东到奉高城。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隆高贯云霓。嵯峨出太清。周流二六候。间置十二亭。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东北望吴野。西眺观日精。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王者以归天。效厥元功成。历代无不遵。礼记有品程。探策或长短。唯德享利贞。封者七十帝。轩皇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同寿东父年。旷代永长生。

种葛篇

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下有交颈兽。仰有双栖禽。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襟。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妾薄命行

携玉手。喜同车。北上云阁飞除。钓台蹇产清虚。池塘观沼可娱。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日既逝矣西藏。更会兰室洞房。华镫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促樽合坐行觞。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袖随礼容极情。妙舞仙仙体轻。裳解履遗绝缨。俛仰笑喧无呈。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手形罗袖良难。腕弱不胜珠环。坐者叹息舒颜。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晞。

平陵东行

阊阖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乘飞龙。与仙期。东上蓬莱采灵芝。灵芝采之可服食。年若王父无终极。

--------------------------------------------------------------------------------

当来日大难

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广情故。心相于。阖门置酒。和乐欣欣。游马后来。辕车解轮。今日同堂。出门异乡。别易会难。各尽杯觞。

桂之树行

桂之树。桂之树。桂生一何丽佳。扬朱华而翠叶。流芳布天涯。上有栖鸾。下有盘螭。桂之树。得道之真人咸来会讲仙。教尔服食日精。要道甚省不烦。淡泊无为自然。乘蹻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高高上际于众外。下下乃穷极地天。

当墙欲高行

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间。不辩伪真。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当事君行

人生有所贵尚。出门各异情。朱紫更相夺色。雅郑异音声。好恶随所爱憎。追举逐虚名。百心可事一君。巧诈宁拙诚。

当车已驾行

欢坐玉殿。会诸贵客。侍者行觞。主人离席。顾视东西厢。丝竹与鞞铎。不醉无归来。明灯以继夕

《登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殿]之嵯峨兮,浮双关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功)(垣)(坦)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节游赋》

览宫宇之显丽,实大人之攸居。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凌虚。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于城隅。亢高轩以回眺,缘云霓而结疏。仰西岳之松岑,临漳滏之清渠。观靡靡而无终,何渺渺而难殊。亮灵后之所处,非吾人之所庐。于是仲春之月,百卉丛生,萋萋蔼蔼,翠叶朱茎;竹林青葱,珍果含荣。凯风发而时鸟欢,微波动而水虫鸣。感气运之和顺,乐时泽之有成。遂乃浮素盖,御骅骝,命友生,携同俦,诵风人之所叹,遂驾言而出游。步北园而驰骛,庶翱翔以解忧。望淇池之滉漾,遂降集乎轻舟。浮沉蚁于金罍,行觞爵于好(亻丸)。丝竹发而响厉,悲风激于中流。且容与以尽观,聊永日而志愁。嗟羲和之奋迅,怨曜灵之无光。念人生之不永,若春日之微霜。谅遗名之可纪,信天命之无常。愈志荡以*游,非经国之大纲。能曲宴而旋服,遂言归乎旧房。

《临观赋》

登高墉兮望四泽,临长流兮送远客。春风畅兮气通灵,草含于兮木交茎。丘陵崛兮柏青,南园薆兮果载荣。乐时物之逸豫,悲予志之长违。叹《东山》之溯勤,歌《式微》以咏归。进无路以效公,退无隐以营私。俯无鳞以游遁,仰无翼以翻飞。

《游观赋》

静闲居而无事,将游目以自娱。登北观而启路,涉云际之飞除。从熊罴之武士,荷长戟而先驱。罢若云归,会如雾聚。车不及回,尘不获举。奋袂成风,浑汗如雨。

《东征赋》

建安十九年,王师东征吴寇,余典禁兵,卫宫省。然神武一举,东夷必克。想见振旅之盛,故作赋一篇。登城隅之飞观兮,望六师之所营。幡旗转而心异兮,舟揖动而伤情。顾身微而任显兮,愧任重而命轻。嗟我愁其何为兮,心遥思而悬旌。师旅凭皇穹之灵佑兮,亮元勋之必举。挥朱旗以东指兮,横大江而莫御。循戈橹于清流兮,汜云梯而容与。禽元帅于中舟兮,振灵威于东野。

《籍田赋》

营畴万亩,厥田上上。奇柳夹路,名果被园。司农实掌,是谓公田。

《述行赋》

寻曲路之南隅,观秦政之骊坟。哀黔首之罹毒,酷始皇之为君。濯余身于秦井,伟汤祷之若焚。 [恨西夏之不纲]

《感节赋》

携友生而游观,尽宾主之所求。登高墉以永望,冀消日以忘忧。欣阳春之潜润,乐时泽之惠休。望候雁之翔集,想玄鸟之来游。嗟征夫之长勤,虽外逸而怀愁。惧天河之一回,没我身乎长流。岂吾乡之足顾,恋祖宗之灵丘。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耀。慕牛山之哀泣,惧平仲之我笑。折若华之翳日,庶朱光之常照。愿寄躯于飞蓬,乘阳风而远飘。亮吾志之不从,乃拊心以叹息。青云郁其西翔,飞鸟翩而上匿。欲纵体而从之,哀余身之无翼。大风隐其四起,扬黄尘之冥冥。鸟兽惊以求群,草木纷其扬英。见游鱼之涔灂,感流波之悲声。内纡曲而潜结,心怛惕以中惊。匪荣德之累身,恐年命之早零。慕归全之明义,庶不忝其所生。

[商风入帷]

《娱宾赋》

[感夏日之炎景兮,游曲观之清凉]。遂衎宾而高会兮,丹帏晔以四张。办中厨之丰膳兮,作齐郑之妍倡。文人骋其妙说兮,飞轻翰而成章。谈在昔之清风兮,总贤圣之纪纲。欣公子之高义兮,德芬芳其若兰。扬仁恩于白屋兮,逾周公之弃餐。听仁风以忘忧兮,美酒清而肴甘。

《潜志赋》

潜大道以游志,希往昔之遐烈。矫贞亮以作矢,当苑囿以呈艺。驱仁义以为禽,必忠信而后发。退隐身以灭迹,进出世而取容。且摧刚而和谋,接虔肃以静恭。亮知荣而守辱,匪徇天以为通。

《玄畅赋》

夫富者非财也,贵者非宝也。或有轻爵禄而重荣声者,或有反性命而徇功名者。是以孔、老异情,杨、墨殊义。聊作斯赋,名曰玄畅。[庶以司马相如为《上林赋》,控引天地古今,陶神知机,擒理表微……]夫何希世之大人,罄天壤而作皇。该仁圣之上义,据神位以统方。补五帝之漏阙,缀三代之维纲。[口口口口口口,絙日际而来王。]侥余生之幸禄,遘九二之嘉祥。上同契于稷卨,降合颖于伊望。思荐宝以继佩,怨和璞之始镌。思黄钟以协律,怨伶夔之不存。嗟所图之莫合,怅蕴结而延伫。希鹏举以抟天,蹶青云而奋羽。舍余驷而改驾,任中才之展御。望前轨而致策,顾后乘而安驱。匪逞迈之短修,取全贞而保素。弘道德以为宇,筑无怨以作藩。播慈惠以为圃,耕柔顺以为田。不愧景而惭魄,信乐天之何欲。逸千载而流声,超遗黎而度俗。

[众才所归]

《闲居赋》

何吾人之介特,去朋匹而无俦。出靡时以娱志,入无乐以(消)(销)忧。何岁月之若骛,复民生之无常。感阳春之发节,聊轻驾而远翔。登高丘以延企,时薄暮而起雨。仰归云以载奔,遇兰蕙之长圃。冀芬芳之可服,结春衡以延伫。入虚廊之闲馆,步生风之高庑。疏密迩之修除,即蔽景之玄宇。翡翠翔于南枝,玄鹤鸣于北野。青鱼跃于东沼,白鸟戏于西渚。遂乃背通谷,对绿波,藉文茵,翳春华。丹毂更驰,羽骑相过。

[愬寒风以开襟。]

[愿同衾于寒女。]

《九愁赋》

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践南畿之末境,越引领之徘徊。眷浮云以太息,顾攀登而无阶。匪徇荣而愉乐,信旧都之可怀。恨时王之谬听,受奸枉之虚词。扬天威以临下,忽放臣而不疑。登高陵而反顾,心怀愁而荒悴。念先宠之既隆,哀后施之不遂。虽危亡之不豫,亮无远君之心。刈桂兰而秣马,舍余车于西林。愿接冀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因流景而寄言,响一绝而不还。伤时俗之趋险,独怅望而长愁。感龙鸾而匿迹。如吾身之不留。窜江介之旷野,独渺渺而泛舟。思旅客之可悲,愍予身之翩翔。岂天监之孔明,将时运之无常!谓内思而自策,□乃昔之愆殃。以忠言而见黜,信毋负于时王。俗参差而不齐,岂毁誉之可同。竞昏瞀以营私,害予身之奉公。共朋党而妒贤,俾予济乎长江。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愁慊慊而继怀,怛惨惨而情挽。旷年载而不回,长去君兮悠远。御飞龙之婉蜒,扬翠霓之华旌。绝紫霄而高鹜,飘弭节于天庭。披轻云而下观,览九土之殊形。顾南郢之邦壤,咸芜秽而倚倾。骖盘桓而思服,仰御骧以悲鸣。纡予抉而长涕,仆夫感以失声。履先王之正路,岂*径之可遵!知犯君之招咎,耻干媚而求亲。顾旋复之无轨,长自弃于遐滨。与麋鹿以为群,宿林薮之威蓁。野萧条而极望,旷千里而无人。民生期于必死,何自苦以终身!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践蹊隧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见失群之离兽,觌偏栖之孤禽。怀愤激以切痛,苦回忍之在心。愁戚戚其无为,游绿林而逍遥。临白水以悲啸,猿惊听而失条。亮无怨而弃逐,乃余行之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