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滨绝版武将十常侍好用吗

游戏攻略06

率土之滨绝版武将十常侍好用吗,第1张

率土之滨绝版武将十常侍好用吗
导读:率土之滨游戏中的武将是根据三国人物为原型而来的,每位武将根据自身背景故事有不同的技能和定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绝版武将十常侍的玩法和思路吧!十常侍乱政距离6100%顺发单体1使敌军单体获得10个负面状态中的一个(4个伤害6个控制),该效

率土之滨游戏中的武将是根据三国人物为原型而来的,每位武将根据自身背景故事有不同的技能和定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绝版武将十常侍的玩法和思路吧!

十常侍

乱政距离6

100%顺发单体

1使敌军单体获得10个负面状态中的一个(4个伤害6个控制),该效果只能生效3次持续2回合每次独立判断

思路:

白板谋略(全谋加点)为201速度为118

自带战法不吃面板加成导致伤害并不高只能算是一个控制武将

自身组队都是10C所以只会考虑在3队以后

S3XP拿来过度还是不错的因为没法满红C值过高导致了能和他组上队的武将较少

1搭配落雷迷阵等控制战法近一步加强控制能力

2搭配各种与谋略挂钩的战法

3搭配减伤恢复战法防止蒸发活着才能发光发热

队伍:

1S3(张角甄洛十常侍)有伤害有恢复有控制

2S3(蔡文姬十常侍黄月英)需要空城措手不及或形兵之极让前锋减损

3S3(蔡文姬十常侍何太后)需要带妖术弥补伤害

4十常侍获取容易无固定搭配

拆解战法:

不建议拆解绝版武将

浑水摸鱼

距离435%需要准备群体(2)

1每回合敌方行动时陷入混乱状态持续2回合

除了靠指挥被动战法武将都要自闭

推荐兵种:

1弩兵增加输出本身速度较快不需要长弓兵

这次的介绍就到这了,祝大家游戏愉快!

有加成,谋略高,燃烧妖术等技能伤害高。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仗着皇帝的宠信,独断专权,使得朝纲腐败。在黄巾军起义后,和大将军何进对立,企图谋杀何进,后来在袁绍攻入都城时全部被诛。

cost:15兵种:弓攻击距离:2

初始谋略:80初始攻击:50初始攻城:9

初始防御:42初始速度:78

武将组合:(宦官斗外戚)

扩展资料:

十常侍技能:

宦官斗外戚(成员武将:何太后(汉)、十常侍(汉)、何进(汉)

加成属性:射程)

激活条件:以上任意三将(非同名)组合激活

基础战法:

乱政:在本场战斗中,使敌方群体每回合都随机获得如下10个负面效果:动摇、恐慌、火攻、妖术、混乱、犹豫、暴走、怯战、挑衅、围困,每个效果独立判定

可拆战法:

浑水摸鱼:1回合准备,使敌军群体陷入混乱状态,持续2回合

  晁错(?~公元前154年),颍川(今中国中部河南禹县)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8年)文景时期著名的政论家。他年轻时曾学过法家学说,后来又学今文《尚书》,不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升任博士。他很得当时的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的赏识,被称为刘启的“智囊”。

  晁错对于匈奴的不断侵扰、土地兼并等问题非常关心,几次上书主张积极备战,迎击匈奴,以及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他还详细地剖析了西汉兵制与匈奴兵制,进而提出迁移百姓充实边境主张,他还建议让商人贡献粮食到边塞,然后用拜爵和免罪的方式给以奖励和补偿,受到汉文帝的赞赏,后来升任中大夫。

  然后,他又向文帝提出了削夺诸侯王、修改法令等主张,这都是当时急需解决的国家大事。在景帝即位之后,晁错升为内史,不久任御史大夫,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重臣,很受景帝器重。他依旧主张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达到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削藩策》一文中,他提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意思是晚削藩不如早削藩。景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要削夺吴王刘濞的封地。在这时候,晁错的父亲从颍川赶来,劝他小心行事,免得树敌,引火烧身。晁错意志坚决,不愿屈从。到了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一起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这就是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外戚窦婴等人原来就和晁错矛盾很深,此时见有机可乘,于是提议景帝杀晁错来平息叛乱。景帝听信了窦婴之言,将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他的父母、妻子、同族不分老少也都被杀。晁错死后,吴楚七国之乱并没有平息,最后景帝还是派名将周亚夫出征,才很快将叛乱平定。

  晁错削地

  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áo cuò),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是所谓同姓王。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音bì),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诸侯大多不是荒*无度,就是横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他对晁错说:“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竟是为的什么?”

  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老了,不愿意看到大祸临头。”

  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可是老人不体贴晁错的心意,回到颍川老家,服毒自杀了。

  晁错正跟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他打着“惩办奸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甾音zī)、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吓了。他想起汉文帝临终的嘱咐,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尉,统率三十六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那时候,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侯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回去。”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接着,就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竟昧着良心,批准了这个奏章。

  一天,中尉来到晁错家,传达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议事。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立刻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

  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下车听诏。中尉宣布了汉景帝的命令,后面一群武士就一拥而上,把晁错绑起来。这个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汉军营里有个官员名叫邓公,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汉景帝问他说:“你从军营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

  吴楚愿不愿意退兵?”

  邓公说:“吴王为了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这次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错呢?陛下把晁错错杀了,恐怕以后谁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他先不跟吴、楚两国的叛军正面作战,却派一队轻骑兵抄了他们的后路,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楚两国军队没有粮食,自己先乱起来。周亚夫才发动精兵出击,把吴、楚两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国家也很快地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汉军就把七国的叛乱平定了。

  汉景帝平定了叛乱,虽然仍旧封了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是打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汉朝的中央政权才巩固下来。

  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曹余章 著)

  晁错是西汉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学贯儒法,知识渊博。深受文、景两帝的器重和宠信。景帝前元三年,晁错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巩固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向汉景帝上书《削藩策》。汉景帝为了汉朝的长治久安,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开始了“削藩”。但是就在晁错的政治理想就要实现之时,他却被腰斩于长安东市。他的蒙冤而死与文帝时代青年政治家贾谊的夭折,成为文、景时代最著名的两大政治悲剧!晁错蒙冤而死是因为朝廷大臣给他拟定的罪名是无臣之礼,大逆不道。朝廷大臣给晁错拟定的罪名虽然很重,但并不是晁错被杀的真实原因,那么晁错被杀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七国之乱”爆发后,朝廷的这一政策,立即激起了各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吴王刘濞首先决定起兵反叛,用晁错的观点来说,他提出《削藩策》是因为吴王必反。因为当时的吴国地处长江中下游,富饶之国,鱼米之乡,吴王煎矿得钱,煮水得盐,富甲一方,势可敌国,这样下去,必有尾大不掉之势,成为中央政权的隐患,因此必须削减其势力。当汉景帝推行晁错的削藩策时,吴王刘濞跳起造反,这再次肯定了晁错的削藩政策。对于削藩策,文景时代朝中大臣也曾提出削藩政策,但未被采纳。很多人都意识到藩王的尾大不掉之势。问题是当晁错提出削藩的时候,几乎遭到朝中一片反对,而到了最后,当提出要诛杀晁错时,朝廷几乎是一片喊杀。那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全文)

  大汉这个王朝严格地说,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因为在它之前的秦,持续的时间很短,而汉王朝强大、持久、影响深远,比方说我们现在是汉人,汉族,我们说的是汉语,都是以这个王朝为标记的。这个王朝持续了四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当然由于王莽篡汉,这个王朝被一分为二,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历史上称为前汉和后汉,又叫西汉和东汉。那么汉王朝四百多年,应该说最精彩的是在西汉,而西汉王朝两百多年,最精彩的是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这一段,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轰轰烈烈。在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人才辈出,英雄辈出,人物辈出。遗憾的是,这些英雄人物和风流人物,并不是都有一个好的历史结局。他们有的身败,有的名裂,有的身败兼名裂,甚至死于非命,今天我们要讲的晁错,就是其中的一个。

  晁错的死,是西汉初年的一大冤案,西汉这个王朝应该说冤案还是不少,比方说晁错之前的韩信,韩信的死是一个冤案,晁错之后的窦婴,窦婴的死也是一个冤案,但是比较而言,晁错死得最冤,为什么呢?晁错是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而死,而他的这个政治理想,又是在他死后实现的,而且是正在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的时候,被冤杀了,所以他死得特别冤,这个冤呢,也不是我们现在人看他是冤的,当时就有人说他冤。

  当时有一个叫邓公的人就跟汉景帝说过,晁错死得太冤了。邓公是一个什么人呢?邓公当时的官职叫做“谒者仆射”,“谒者仆射”它的级别是叫做秩比千石,那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相当于副部级。

  吴、楚之乱的时候,汉景帝派“谒者仆射”邓公到前线去打仗,邓公从前线回来,向汉景帝汇报军情,汉景帝就问了他一个问题:说这个晁错已经被朕杀了,吴、楚两国应该退兵了吧?汉景帝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我们如果看过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大家都应该知道,所谓吴、楚之乱,就是当时一个叫吴的王国,还有一个楚的王国,联合了另外的五个王国,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京师。他们当时打出的口号叫做“诛晁错,清君侧”,什么叫做清君侧呢?就是皇帝身边有小人,要把他清理掉,小人是谁?晁错。所以汉景帝就说:既然你们的口号是“清君侧”,说我身边有小人,小人是晁错,我把晁错杀了,你们应该退兵了吧?邓公说:怎么会退兵呢?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吴王想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好容易逮一个机会,你杀了晁错就退兵了,不可能。邓公还说了一句话,他说,反倒是我认为天底下的人都会把自己的嘴巴闭起来,汉景帝就问他说:为什么呢?邓公说:陛下想一想,晁错是为什么死的?晁错是主张削藩,也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政权,这是我们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但是他的计划刚刚实行的时候,自己却被冤杀了,以后还有人说话吗?还有人说真话吗?还有人愿意向你们提建议吗?汉景帝听了这个话以后呢,漠然良久,呆了很长时间,然后叹了一口气说:朕也是后悔莫及呀。

  那么现在看起来汉景帝的后悔,我估计还是真的,为了表示这个汉景帝杀晁错是出于万不得已。我们看到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安排了一场汉景帝和晁错两个人喝酒话别的这么一个场面。这个情节在历史上恐怕是没有记载的。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晁错被杀的时候,他是不知道自己被杀的,而且被杀的也不是晁错一个人,是他们全家,而且诛杀晁错,是朝廷的大臣正式打了报告的,牵头打这份报告的是三个人,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这个张欧就是欧洲的欧,但是根据古书的记载,这个欧字应该念(qu),应该叫张区。他们三个人是正式向汉景帝打了一份报告的,拟定的罪名也很重的。

  这三个人是什么人呢?我们要知道,汉代的中央政府它实行的制度叫做“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三个宰相,九个部长,三公:首先第一个是丞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第二个叫太尉,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最高军事长官;第三个叫做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管监察,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兼监察部长。那现在好了,一个政府总理,一个公安部长,一个司法部长,三个人联名弹劾晁错,这个分量那是很重的,拟定的罪名也很大,叫做:“亡臣子礼,大逆不道”。所以当时拟定的处分是晁错腰斩。腰斩就是一刀从这儿切下去,腰斩是一种很残忍的刑罚,腰斩以后人没有马上死,他还会动,非常惨,所以这个刑罚一直到雍正的时候才废掉,因为雍正皇帝杀了一个人,腰斩,看了以后他觉得非常惨,他自己用手蘸着血写了三个字,惨、惨、惨,把这个刑罚废掉了,晁错是腰斩。另外他的父母、妻子、家人,凡是没有分家的统统杀头,所以是判得非常重。在当时这个报告打上去,汉景帝马上批了一个字“可”。

  我们现在读史书上面是这样记载的:“制曰可”,皇帝批示同意了。而且晁错的死,是他事前完全不知道的。司马迁在给晁错做传的时候,用的是这样一句话:“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那么从这个字面上看呢,我们好像觉得汉景帝给晁错一个面子,就穿着上朝的衣服,上刑场。实际上不是,如果我们读《汉书》,我们就会发现《汉书》上晁错传里面写得很清楚,叫做“绐载行市”,这四个字从哪里来的,从《史记》来的,《史记》也写了这四个字。但是问题是司马迁他没有写在晁错传里面,他写在哪儿呢?他写在《吴王刘濞列传》里面,叫做“绐载行市”,绐是什么意思呢?骗,也就是说当时这三个人打一个报告给汉景帝,汉景帝批了可以后,马上就派中尉陈嘉,就是那个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驾了一辆马车,找到晁错,就是说皇上叫你,晁错以为叫他开会呢,穿上朝服,兴冲冲地上了车,上了车以后,一车拉到“东市”立即腰斩。我们现在不知道,在杀晁错之前,是否向他宣读了判决书,但是肯定有一条,没有给他自我辩护的机会,当然也没有给他请律师,所以他死得惨,死得冤,死得窝囊。

  是主张削藩,晁错是非常坚决地主张削藩,而且一有机会就跟汉景帝说削藩了,削藩了,可以说削藩这个事儿是晁错一手鼓捣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晁错是不是死得冤,我们来把削藩这个事儿来交代一下,而我们要弄清楚削藩是怎么回事儿,我们要大致地讲一下中国国家制度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秦汉之前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呢?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人,也有中国这个概念,但和我们现在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中国,那不是一个概念。当时人们讲到的中国是什么?是中央之国,当中的那个国,而中央这个国外面周边呢,还有很多的国,我们现在中国的这块地方,当时叫做天下,也就是说当时的人认为,天底下也就这么大块地方,也就这么多人,天下这块地方,要有一个领袖,这个领袖就是天的儿子,叫天子,这是一个概念。

  然后在天下当中有很多的国,有同民族的,有不同民族的,最当中的这个天,最正中的这个地方,这个叫中国,周边最远的少数民族东边的叫夷,南边的叫蛮,西边的叫戎,北边的叫狄。另外还有一些华夏族的国家,很多的国家,他们叫做什么呢?他们叫做国,每个国都有自己的元首,这个元首叫做诸侯。那么天子和诸侯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反过来看,我们觉得当时就是秦以前的那个状况,应该叫做国家联盟,他们共同拥戴一个天子,就是国家联盟的盟主,当时称为天下共主,但是我们要弄清楚这个天下共主是名义上的,虽然周代就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我们要清楚,这个“莫非”是名义上的,天子呢,它名义上所谓天的儿子,拥有了上天授予他的这块土地,然后他把这个土地封分下去,这个就叫做封建。封,是什么意思呢?封是划定疆域,封的办法,是国与国之间有个国境,由周天子派人在那里犁一条沟,把这个沟里边的土翻上来,然后在这个土上面种树,这个叫做封,把这一片划给你了。建,是什么意思呢?建就是任命国君,不但给你封了一块土地,然后还给你指定一个国家元首,这个叫做建,合起来就叫做封建。这个封建是可以再封建的,就是天子呢,封建诸侯国,诸侯得了这块领土以后,怎么办呢?他再封建,他又把他的土地,又把它分下去,分给谁呢?分给大夫,那么大夫拥有的那块地方叫什么呢?叫家,所以这个时候是三个层次的机构,就是天下、国、家,国和家是分开的,这个制度就叫做封建制,一个天下,许多国家,一个天子,许多国君。

  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就把这个制度给废除了,代之以郡县制,什么叫郡县制呢?就是原来诸侯的国,现在我把它改成郡,原来大夫的家,我把他改成县,郡管县,郡和县都直属中央政府,不再分封,也就是一个政府,一个主权,一个领袖,一个国家,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那么秦始皇实行这个制度大概十几年。

  秦始皇死了以后,这个王朝实际上就已经灭亡了,取而代之是汉王朝,那么汉灭秦以后,是实行原来周代的封建制呢?还是实行秦的郡县制呢?这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最后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个妥协的方式,一个中间路线,就是在中央周围,京畿地区,京师周围这个地区,实行郡县制,就是实行秦的制度,在边远一点的地方呢,实行周的封建制,依然再封一些王国出去,就是一个王朝,两种制度,我们不妨称之为一朝两制。那么分封在京师周围的这些国家呢,就称做藩国,为什么叫藩呢?藩是什么呢?藩就是篱笆,藩篱意思就是说你们像篱笆一样地,在周围保卫中央,所以这些王侯都称之为“藩王”,他们回到自己王国去,叫做“归藩”,也叫“之国”,但是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这些分封出去的王国是各自为政的,是有主权的,也是有财源的。

  不过汉高祖刘邦虽然实行一朝两制的这样一个方案,他还是留了一手,做了一个规定,只能封同姓王,不能封异姓王,就是只有我们姓刘的,你可以封他一个国王,不姓刘的,姓吕的或者姓别的,那你只能封一个侯,所以你看汉代的贵族,王侯是很清楚的,王都是姓刘的,其他人就可以封侯,卫青,霍去病都封侯了,你可以封侯,留了这一手。那么后来刘邦去世以后,吕后执政,就破坏这个规矩了,她就封姓吕的做王,所以在历史上就被视为乱政。最后吕后死了以后,大臣们就起来商量说要把这个事,我们要把他摆平,那么请谁来摆平呢?太尉周勃,因为周勃手上有军权,于是找到周勃,说周勃出来,你看把这个事情摆平吧。周勃摆平了以后,所以周勃是一个大功臣。周勃是谁呢?周勃就是我们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看到的,平定“七国之乱”的太尉周亚夫的父亲。

  但是同姓封王就可靠吗?现在看到同姓封王也不大可靠,比方说吴王刘濞,就靠不住吧,造反了嘛,吴王刘濞是什么人?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是刘邦哥哥刘仲的儿子。古人这个排行,叫做“伯仲叔季”,伯就是老大,仲就是老二,叔就是老三,季就是老四,刘邦的哥哥叫刘仲,就是刘二,这个刘二,他是个没用的,刘邦当时也封了一块地方给他,他守不住,他儿子刘濞很能干,也很勇敢,会打仗。刚好那个时候吴楚那个地方刚刚收归中央,刘邦一想,吴楚这地方也不能不派个能干的人去管管,那好吧,刘濞你去吧,就把刘濞封了吴王,封完了以后,刘邦就后悔,他说,刘濞这个人,我怎么看他有“反相”,这小子将来是要造反的,但是君无戏言,你封都封了,你怎么能收回来呢?刘邦只好摸着刘濞的背说:“孩子五十年以后,东南有人作乱,那不会是你吧,咱们天下姓刘的可都是骨肉啊,你可别干这个事”,刘濞马上跪下来说:“臣不敢”。

  那么事实证明,刘濞是造反的,但是刘濞造反到底是他存心要反呢?还是叫晁错逼出来的呢?晁错的理论是认为必反。因为我们知道,当时的藩国,它是独立王国,它是有独立主权的,有自己的财税,有税收,有军队,有领土,有政府,这么一个东西,你说它在这个中央政府外面,说它能保卫中央,这个事情不大靠得住,这就要抑制它,抑制的办法就是削减它的领地,不要让它这么大,今天切一点,明天再切一点,后天再切一点,一点一点把它的地方切小,这个就叫做削藩。

  那我们想了,这个削藩,这些藩王们会愿意吗?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不愿意,因为这是他们的既得利益,你说一个王侯他拥有这么多既得利益,谁甘心情愿把它供奉出去,就是阿猫,阿狗嘴巴里一条鱼,一块骨头,你也夺它不走,一个王爷,一个国王的既得利益,你拿走就拿走了,不造反才怪,所以晁错提出削藩策以后,大家都不赞成,这个事情搞不成。汉景帝也很担心,说你看这个事情弄下去是不是会造反,晁错回答的话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削之亦反,不削亦反,你削他也是反,你不削他,他也反,如果你现在削,他反得快,他马上就反,但是危害小,将来削,他反得是要晚一点,但是危害大,为什么他越做越大了嘛!他越来越强大了嘛!你要趁他羽翼还没有丰满的时候就把他掐死,等他羽翼丰满了,他等着你打他,哪有这么好的事。那么这句话说下去以后,汉景帝就下了削藩的决心,这就惹出了吴楚之乱,或者说七国之乱。

  现在看起来,晁错提出削藩策有一个前提,就是吴王必反,就是不削亦反,反正是要反,还不如去削,吴王真的造反吗?现在从史书上,我们查不到他存心造反的证据,后来“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政府军在吴楚两国也没有找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证据,只有这个邓公说了“吴王为反数十年矣”。那也就是说想当然了,当然有一些蛛丝马迹,比方说吴王干什么事呢?他干了这么件事,因为他不是自己会铸钱嘛,他不是自己要产盐嘛,他不是很有钱嘛,于是他就把这笔钱,抵了老百姓的赋税,就是他吴国老百姓是不要上税的,这个上缴给中央政府的税收,我刘某人给你交了,这是叫收买人心;第二个证据就是他专门收买亡命之徒,就是哪个地方犯了罪的人,你只管往吴国逃,逃去以后他都收容下来,就像后来《水浒传》里面的小旋风柴进似的,一个大庄园,谁犯罪都躲我这儿来,官府不敢抓,那不就是要造反嘛,干了这些事。

  但是实际上你说抓他这个谋反的证据,这个是证据不足的。当然晁错也抓了他们一些岔子,比方说楚王,这个我们在电视具体里面也看到了,他去抓楚王,说楚王,你在太后丧期内乱搞男女关系,罪大恶极,抓起来了,说实在的,一个王爷搞了两个女人,恐怕算小节吧,不能算是谋反的证据吧。另外还有胶西王,卖了官,卖官这个事是从秦始皇就开始了,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秦始皇可以卖官,我就不能卖官,这都不能算是太多的证据。

  但是反过来我们如果站在后人的立场,站在历史的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晁错的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吴王刘濞不反,不等于他儿子不反,吴王刘濞今天不反,不等于他明天、后天不反。你看曹操没有反,曹操儿子反了吧,还有明成祖朱棣他也是藩王,他是燕王,封到北京了,朱元璋一死,朱元璋的孙子,因为他的皇太子,是已经先死了,皇太孙建文帝继位,建文帝一上台,朱棣就反了,打出的旗号刚好就是吴楚之乱的旗号:“清君侧”,反了嘛,所以这个藩国太强大,对于中央政权是个危害,这一点肯定是对的。

  当然我们不能说因为曹丕反了,朱棣反了,就证明刘濞是反的,我们不能这样反推,但是应该说晁错这个提防是有他的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深谋远虑,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长痛不如短痛,吃柿子也不能专拣软的捏。既然要削藩,既然要真正推行削藩的政策,确实应该拿吴国这个最强大的藩国开刀,就是吴王刘濞,我们不管他是反,还是不反,都要拿他开刀,这个冤大头他当定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何况吴王刘濞最后一削他,他就跳起来,也从某种程度上反证了他多多少少还有一点,至少有谋反的条件。那么在那样一个时代,你具备谋反的条件,是可以视为谋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说晁错对于巩固那样一种国家制度,巩固汉代的中央政权,他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且对于这个观点,实际上是很多人有共识的。晁错之前的贾谊是最先提出削藩的。贾谊向汉文帝提出削藩,没有被汉文帝采纳,汉文帝觉得他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到这个时机,所以汉文帝接见贾谊的时候,就问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不跟他谈政治,所以后来有诗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觉得这个事情他做不成。另外晁错的死都是因为袁盎,也是主张削藩的。所以你要说整个汉代朝廷当中只有晁错一个人清楚,这个也不是事实,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问题在于晁错一提出削藩的时候,几乎遭到一片反对,挑头反对的是窦婴,窦婴是公开反对的,其他人是私下反对的,而到了最后提出来要诛杀晁错的时候,朝廷是一片喊杀,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于汉王朝的治国理念。我们知道,一个统一的国家,它要有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秦王朝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法家的学说,汉王朝武帝之前的国家形态是道家学说,汉武帝以后是儒家学说,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就是一个笃信黄老的人。窦太后有个规定,就是自己的儿子和窦家的人只准读老子,只准读老子的《道德经》,不准读别的,所以整个这一些人,都是道家派,只不过汉景帝态度比较温和,窦太后态度比较强硬。

  有一天,汉景帝主持一个学术讨论会,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汤武革命是否合法,什么叫汤武革命呢?汤就是商汤起兵打败夏桀,由商朝取代夏朝,武就是周武王起兵革命,由周朝取代商朝,说这个事情对不对。道家说不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叫做黄生,一个姓黄的先生,黄先生,黄先生说:他说,这个帽子再破也要戴在头上,鞋子再

率土由战法、武将、武器、地图组成。其中最变化莫测的就是战法 。而战法之间存在着一丝微妙,既能相辅相成,也可能互相排斥,今天我们来研讨一下战法的冲突都有哪些?另外,一般只要同种类型的战法才会才是冲突,不同类的战法是很少出现冲突的情况的。所以我们就按照战法类型来一一说明。

1指挥战法

指挥战法几乎都是在准备回合就释放的,故出现的冲突状况也就是最多的。而在游戏里,很多新手玩家并不知道这些状况,这里详细列举一下。

101 持续型休整类恢复效果:常见的冲突战法有援军之策、援军秘策、重整旗鼓、洛水佳人,这些战法是不能出现在一个队伍里的,否则其中只会有一个战法能够生效,

102持续型急救类恢复效果:常见的冲突战法有皇裔流离、金匮要略、遗志,这三个战法都是武将自带的战法,故此三位武将最好不要一起搭配,因为其是急救型与休整类恢复战法并不冲突,所以与前面一小节的战法是可以搭配的。

103攻击距离提高:常见的冲突战法有远攻之策、远攻秘策、帝灵回光、魏武之世

104降低敌方攻击属性降低:常见的冲突战法有魏武之世

105降低敌方谋略属性:常见的冲突战法有魏武之世、明其虚实

106降低敌方速度属性:常见的冲突战法有魏武之世、辅王抑寇

107降低敌方防御属性:常见的冲突战法有魏武之世、辅王抑寇

108连击效果:红颜铁骑、魏武之泽、其疾如风、穷追猛打、先驱突击、将门有将、疾战、连击

此效果有点特殊,无论是主动战法还是主动战法的连击效果都是不能叠加的。故我将;两个主动战法也列在其中了。

109提高我方速度属性:常见的战法就有张辽的其疾如风、其他常见的战法中并没有与这个效果冲突的。

110使我方造成的策略伤害增加: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大赏三军、不攻、始计、胜兵求战、形兵之极、美人计、统军畏慎

111使我方造成的攻击伤害增加: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大赏三军、轻侠妄为、竭忠、孟获主战法、虎豹督军、胜兵求战、形兵之极、令明负榇、美人计、国士无双、统军畏慎

112使敌方受到的攻击伤害提高:常见的冲突战法有攻其不备、神兵天降

113使敌方受到的策略伤害提高:常见的冲突战法有攻其不备、神兵天降、竭忠

114使敌方造成的主动战法伤害减少:常见的战法有反计之策

115使敌方犹豫无法发动主动战法: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反计之策、明其虚实

116使敌方怯战:常见的冲突战法有战必断金、白衣渡江、措手不及

117使敌方造成策略伤害减少:常见的冲突战法有母仪浮梦、无心恋战、始计、白刃、青丘媚祸、反间、美人计、单骑救主、以直报怨、白楼独舞、配酒池肉林

118使敌方造成攻击减少:母仪浮梦、无心恋战、始计、白刃、青丘媚祸、反间、美人计、单骑救主、以直报怨、白楼独舞、配酒池肉林

119使我方受到策略伤害减少: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六宫无怨、避其锋芒、王佐之才、一夫当关、金匮要略、形兵之极、磐阵善守、鸟云山兵、鱼鳞

120(援护)为友军抵挡普通攻击:常见的冲突战法有桃园结义、一夫当关

121战法发动几率提升: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形兵之极、难知如阴

122减少战法发动所需要准备回合数:常见的冲突战法有胜兵求战、难知如阴

123使我方谋略增高:常见的冲突战法有辅王御寇、国太威仪、远攻秘策

124使敌方暴走:常见的战法青丘媚祸、白楼独舞

125使我方规避:常见的冲突战法有空城、母仪浮梦、美人计、磐阵善守

126使自身陷入怯战状态: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不攻

127使追击战法发动几率提升:常见的战法有形兵之极、难知如阴

128优先行动: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先驱突击、节镇关东、疾风迅雷、西乡武功

129使己方普通攻击降低:常见得冲突战法有方圆、锋矢、鹤翼

130使我方主动战法攻击伤害增高:常见得冲突战法有方圆、锋矢

131使我方追击战法攻击伤害增高:常见得冲突战法有方圆、锋矢

132造成(恐慌)持续谋略伤害:常见得战法有帝临回光、匠心不竭

上述29种情形是常见的冲突状况,皆属于指挥战法间的冲突。

2主动战法

201使敌方受到攻击增加:常见的冲突战法有银龙冲阵、威震逍遥

202使敌方受到策略伤害增加:常见的冲突战法有银龙冲阵、威震逍遥

203使敌方陷入混乱(无法行动):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乱政、金吾飞将、鬼谋 、方阵突击、斩铁、落雷、浑水摸鱼、苦肉计、疾风迅雷、奇佐鬼谋、落首箭、河内世泽、当阳桥

204使敌方陷入(围困)无法恢复兵力: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乱阵、驱虎吞狼、鬼谋、将门虎女、了如指掌、凤仪亭、绝水遏敌、人中吕布、剑关叛立、将出关西

205使敌方陷入怯战状态: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乱政、玄武洰流、修罗返姬、鬼谋、八门金锁、奇佐鬼谋、平壑拒吴、当阳桥

206使敌方陷入犹豫状态: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乱政、强势、鬼谋、反计、奇佐鬼谋、樊渊泅囚、当阳桥

207使敌方暴走: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乱政、闭月、鬼谋、幻花乱舞、破魂、迷阵、妖术、白楼独舞、双艳、奇佐鬼谋、河内世泽

208使我方规避伤害: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九锡黄龙、其徐如林、规避、十二奇策、谋主

209使自身陷入怯战状态:常见的冲突战法有拒战言和、巾帼战阵

210使我方造成的物理伤害增加:常见的冲突战法有诸葛锦囊、巾帼战阵、破魂、黄须虎子、虎步关右、全军突击、凤仪亭、鼎足江东

211使我方造成的策略伤害增加:常见的冲突战法有诸葛锦囊、鼎足江东

212使我方受到的策略伤害减少:常见的冲突战法有诸葛锦囊、迟智难酬

213使我方受到的物理伤害减少: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定军扬威、拒战言和

214使敌方造成的物理伤害减少:常见的冲突战法有辕门射戟、强势、密谋定蜀、十面埋伏

215使敌方造成的策略伤害减少: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密谋定蜀、十面埋伏

216使我方防御增高: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义勇军、移花接木、黄天余音、地公将军、兵行巧变

此类战法并不会指挥战法那样子冲突,不会以速度快的来计算,而是以一种数值替换的方式。

比如,我方武将有两位携带增加防御的战法,一回合甲给大营增加10防御,而乙给大营增加20防御,则大营的防御则会刷新为乙为他增加的那一部分,如果乙没有释放战法,则大营武将的防御为甲给他增加的防御。

217使我方谋略增高: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其徐如林、黄天余音、奇佐鬼谋、地公将军、兵行巧变

218使我方速度属性增加: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其徐如林、黄天余音

219使我方攻击属性增加: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其徐如林、黄天余音、枪阵、闪击、兵行巧变、铁戟金戈

220镇静(移除有害效果):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九锡黄龙、安抚军心、移花接木、十二奇策、全军突击、谋主、明法御秋

221使敌方攻击属性降低:常见的数值替换战法算无遗策、太平异道、幻花乱影、箭岚、溃堤、水淹七军、虎痴嗔怒、伐谋、黄天余音、武峰、花中秀、河内世泽、兵行巧变、三术奇谋

222使敌方谋略属性降低:常见的数值替换战法算无遗策、幻花乱影、虎痴嗔怒、伐谋、黄天余音、武峰、花中秀、河内世泽、兵行巧变、三术奇谋、雄兵破敌、道行且阻

223使其防御属性降低:常见的数值替换战法有闭月、幻花乱影、枪阵、危崖困军、雄兵破敌、虎痴嗔怒、道行且阻、黄天余音、地公将军、三术奇谋、兵行巧变

224使追击战法发动几率提升:常见的战法有动如雷震

225使我方造成追击战法伤害增加:动如雷震、魏武之泽

227造成(妖术)持续谋略伤害: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乱政、黄天当立、算无遗策、索命连环、破凰、密谋定蜀

228造成(燃烧)持续谋略伤害: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乱政、复誓业火、猛火、火烧连营、焰焚箕轸、极火佐攻

229造成(恐慌)持续谋略伤害: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乱政、楚歌四起、密谋定蜀、河内世泽、风声鹤唳、计谕废立

3追击战法

301使敌方陷入混乱(无法行动):常见的战法是方阵突击

302使敌方陷入(围困)无法恢复兵力:常见的战法有世仇,追击战法就王异能造成围困效果。

303使敌方陷入怯战状态:常见的战法有钝兵挫锐

304使敌方陷入犹豫状态:常见的战法有怯心夺志

305使敌方暴走:常见的冲突战法有破阵强袭

306使自己策略伤害增加:常见的战法有破阵强袭

307使敌方攻击伤害降低:常见的战法有方阵掩杀

308使敌方移除有益效果:常见的战法有火积

309使敌方受到策略伤害增高:常见的战法有文伐

310使自己攻击属性提高:常见的战法有掠敌之利

追击战法常常是随着普通攻击而产生的,而且追击战法的数量比较少,另外追击战法的效果常常是单体效果,效果也比较单一,故追击战法几乎很少存在冲突的的情况。

4被动战法

401使自身陷入犹豫状态:常见的冲突战法有血溅黄沙、霸王渡江、枭雄

402使自身造成的物理伤害增加:愈战愈勇、击势、血溅黄沙、侵略如火

其中后面两个是马超和甘宁自带的占战法,不能学习,所以这两人不能携带前面两种战法。

403使敌方的策略伤害减少:常见的冲突战法有藤甲突击、断首何怒 这两战法是突兀骨与延颜分别携带,故此二位最好不要组队。

404使敌方的物理伤害减少:常见的冲突战法有藤甲突击、断首何怒

405使我方受到的策略伤害减少:常见的冲突战法有步步为营、健卒不殆、兵无常势、分险、 疮痍累身、奉令护蜀、断首何怒

406使我防受到的物理伤害减伤:常见的冲突战法有步步为营、健卒不殆、兵无常势、分险、 疮痍累身、奉令护蜀、断首何怒

407援护(为友军抵挡普通攻击):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垒实迎击、 疮痍累身援护类战法不仅仅实同种类型步叠加,其与指挥战法的援护效果也是相互冲突的,不会出现叠加的情况,如一夫当关

408规避(免疫伤害):常见的战法有垒实迎击虽然其是被动战法,但是他与指挥战法引起的规避效果是不能叠加的。

409连击效果:常见的战法有红颜铁骑任何类型步叠加,先驱突击不能放在马妹身上。

410使我方攻击属性提高:常见的冲突战法有红颜铁骑、百战精兵、兵无常势、谋定后动、训练有素、 疮痍累身

411使自身策略伤害提高:常见的冲突战法有深谋远虑、远攻奇略

412移除有害效果: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不动如山、垒实迎击

413使我方防御属性增高:常见的冲突战法有百战精兵、兵无常势、不动如山、谋定后动、训练有素、 疮痍累身

414使我方谋略属性提高:常见的冲突战法有百战精兵、兵无常势、不动如山、谋定后动、训练有素、 疮痍累身

414反击(受到普通攻击后能进行反击):常见的冲突战法有天下无双、遗志、反击之策、回马、健卒不殆、人公将军

415优先行动:常见的冲突战法有侵略如火、合众

5总结

上述共有指挥、主动、追击、被动四种战法,其中冲突最大最多的就是指挥型战法、而出现冲突最少的也就是追击战法,而主动战法大多都是单次攻击造成伤害的此类型并不存在冲突。

冲突的战法一般都是给武将施加效果的此类战法容易起冲突。

总结完毕,希望能够帮到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