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之中刺客李白很是强大,李白连招如何出?

游戏攻略010

王者荣耀之中刺客李白很是强大,李白连招如何出?,第1张

王者荣耀之中刺客李白很是强大,李白连招如何出?
导读:王者荣耀可以说是我们最熟悉的一款游戏了,相信现在很多人都对它不陌生,成为了现在年轻人当中的潮流。而作为一款竞技游戏,里面的有些英雄大家对他的印象肯定是很深的,比如刺客李白就是其中一个。作为刺客的代表,多段的位移,还有自身的控制技能,加强高额

王者荣耀可以说是我们最熟悉的一款游戏了,相信现在很多人都对它不陌生,成为了现在年轻人当中的潮流。而作为一款竞技游戏,里面的有些英雄大家对他的印象肯定是很深的,比如刺客李白就是其中一个。作为刺客的代表,多段的位移,还有自身的控制技能,加强高额的伤害,可以说这个刺客是非常全能的了。对于这个英雄的连招,也是有很多的选择。

首先来了解下李白的技能。被动是能够攒四层的,只有攒够四层才能够释放大招。一技能是能够位移两段,而且命中敌人以后还能够造成眩晕,同样一技能命中敌人后也能够提供被动的效果,二技能是可以让自己无法被选中,大招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且能够造成不俗的伤害。正是由于多变的技能,才会有些很多的连招顺序。

比如,在团战的时候,我们可以一技能踩坦克,a一下对面的坦克积攒被动,然后再一个一技能,踩对面的后排,再a一下,就可以触发大招,这么一套技能只要是出了破军以后,对面的后排基本上是扛不住的。还有一种在团战的时候可以先用野怪积攒被动,然后一技能穿梭到对面后排的身边,利用自己的伤害可以轻松地秒杀后排。

王者荣耀作为一个多变的游戏,没有什么连招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也不能一尘不变的使用一个连招,更多的还是应该灵活运用,才能让英雄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一、我们从刺客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五个人。

第一看成功率。

在《史记》这五位刺客里面,曹沫在会盟的坛上劫持了齐桓公,逼迫齐桓公退回了侵占鲁国的土地。专诸刺杀了吴王僚,使得公子光政变成功。聂政在光天化日之下冲入韩国相府,刺杀了韩国的相国侠累。这三人都取得了成功。

而豫让刺杀赵襄子,两次被抓,最后被迫自杀。荆轲刺杀秦王,没能成功,被碎尸万段。这两人都失败了。

我们可以看到,聂政是成功的三个人中的一个。

曹沫劫持齐桓公

第二看行刺的难度。

刺客最难的一关是什么呢?就是接近目标。很多刺客就是在这个环节上遭到失败。如果能够接近目标,就算是个普通人都可能得志,何况是刺客。就如同毛遂对楚王说的那样:“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当是时,楚王也不得不听命于毛遂。

而在《史记》这五个人中,曹沫、专诸和荆轲都以堂而皇之的手段直到目标之侧。而剩下的豫让是不屑以阴谋手段达到目的。他不听从他人的指点,不愿意以假意向赵襄子效忠的机会接近赵襄子,然后刺杀赵襄子。因此豫让最后折戟在了接近赵襄子的过程中。而聂政更是没有如何接近韩相侠累的机会,他采取了最直接的办法,直接冲入相府,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警卫森严之中,刺杀了侠累。这个难度是在这五个人之中是最高的。

聂政刺侠累

第三,看个人的刺客技艺。

在五人之中,豫让是个书生,没有什么武艺。而曹沫本人是将军,有勇力,但并非是什么专业的刺客,技艺也可不计。

荆轲在史书中明确的写明,此人的剑术平平。在《史记》中记载: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於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虽然从小就喜好读书击剑,但是他的水平比起真正的刺客标准,还要差得很远。与当时的剑术大师盖聂、鲁句践都不能相提并论。以至于对方的一怒之威都承受不住。他最终任务失败也于此有关。

在荆轲和秦王单独面对,荆轲手持匕首,秦王手无寸铁,在这个时候荆轲居然制服不了秦王。可见技艺之低。难怪后来,鲁句践得知荆轲刺秦王失败后,感叹道,“嗟乎,惜哉其不讲於刺剑之术也!”

专诸刺杀吴王僚

剩下的专诸和聂政两位对目标都是一击必杀。两人如果从技艺上来说,可谓不相上下。专诸在群敌环伺之中,持鱼肠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吴王僚一举击杀。可谓集稳准狠于一身。

而聂政面对侠累的众多护卫,持剑直入,所向披靡。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侠累击杀,并且杀死侠累几十名护卫。从这里就能够看出聂政的武艺出众。所以说,如果从技艺上来说,聂政和专诸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并列五人之首。

二、我们从个人品德方面来评判五个人的高下。

首先是孝。我看这五个人,对聂政的孝心最为感动。虽然是市井之人,但以孝道为先。身怀绝技,但是为了奉养老母,心甘情愿的在底层做一名屠夫。面对严仲子的重金诱惑,不为所动,只单单一句“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足以愧杀那些不孝之人。如此之人,在那个乱世,实属难得。

荆轲刺秦王

第二是义。这五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以义为先,被对方的诚意打动。但从五人的所处的环境来看,我认为还是聂政要高出一筹。

曹沫本是鲁国将军,三战三败,鲁庄公依然让他做将军。为了夺回失去的土地,曹沫才铤而走险。专诸是吴国的公子光豢养的死士,为主尽忠,子孙得到封赏。而豫让,智伯以国士待他,他也以国士报之。荆轲,燕太子丹对之,“於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这四人,虽然都有舍生取义之举。但是,他们都是得到了主公的利益。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无可厚非。

而聂政与这四人不同。聂政当时是隐居在市井的屠夫,严仲子得知他的本领,想与他结交。在与聂政相识后,严仲子以黄金百溢为聂政母亲的寿礼。聂政推辞了厚礼。在得知严仲子的用意后,聂政以母在的理由拒绝了严仲子的要求。在母亲去世后,聂政因严仲子的厚谊,以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就去为严仲子杀了仇人。从始至终没有拿过严仲子一分一毫的好处,这种义气,要远胜于其他四位。

第三是勇。五人都是刺客,都可谓是勇士。在这一点上,五人不分伯仲。可聂政一个人单枪匹马直冲入戒备森严的相府,直接杀了韩国的相国。这种勇气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同后人所说,“虽千百人而我往矣。”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够做到这个样子。聂政之勇,冠于五人之首。

豫让刺赵襄子

第四是智。在这五个人之中,属豫让的智能最低。一个书生,去干他力所不能及的刺杀的工作,想出来的办法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办法。豫让的行刺,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失败是必然的。

而曹沫抓住齐桓公称霸的心理,孤注一掷,在盟坛之上劫持了齐桓公。当众威胁齐桓公,退还鲁国是失地。为了树立盟主的威信,齐桓公不敢失信,使得曹沫侥幸成功。这种做法也不是能够保证百分百成功,如果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反悔,曹沫的所作所为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专诸则是公子光的刺杀工具,他根本不必操心计划的制订,只是到时执行好自己的任务就行了。

还有一个荆轲。荆轲刺秦王是最鲁莽无能的举动。出于对太子丹的感激之情,荆轲对太子丹的计划盲目赞同,看不到其中的危害。刺杀一个秦王是否能推迟燕国灭亡,本身就很可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秦国的报复会来得更快更早。在大势上,荆轲不能辅佐太子丹,使得燕国陷入更大的危机。

荆轲刺秦王

在决定刺杀后,在刺杀的计划上,荆轲也可谓拙劣。为了接近秦王,荆轲提出要以樊於期将军首级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其实有贿赂和督亢地图就足以成事,白白搭进去一个樊於期。

在时间上,既然已经决定了刺杀的计划,荆轲依然优哉游哉的享乐,不做一点准备。直到敌人大兵压境,才决定动身。在动身前,依然还在等待所谓的帮手。在太子丹催促的时候,才一气而行。既然已经浪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如果真的有帮手,为什么不能多等几天?也不至于事到临头秦舞阳害怕而误了大事。

荆轲自身的能力又有限,剑术不精。到了关键时候,不能毕功于一刻。最终功败垂成。从整个荆轲的刺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荆轲的计划可谓漏洞百出,此人的智力堪忧。

而聂政,在决定为严仲子去死,去找严仲子问仇家的时候,就做好了一切的打算。首先老母亲已死,姐姐已经出嫁,没有了后顾之忧。然后问严仲子仇家的姓名,知道对方是韩国的相国侠累,便立刻决定去韩国为严仲子复仇。为了防止走漏消息,聂政一是推辞了严仲子多派帮手的建议,二是没有片刻犹豫,马上出发。果然杀了侠累一个措手不及,刺杀其于白昼广众之中。

而聂政为了不连累已经出嫁的姐姐聂荣,临死之时,聂政“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为了保护家人,聂政也是用尽了办法。如果不是他那刚烈的姐姐聂荣,不愿意让自己的弟弟无声无息的死去,亲自去认尸,天下没有谁会知道刺客就是聂政。聂政做事滴水不漏,可谓五人中的智者了。

聂政

三、《史记刺客列传》中,当以聂政为第一。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刺客列传》中列出的这五位刺客中,无论是刺客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的道德品质,聂政都名列前茅。聂政在这些刺客中,排名第一是当之无愧的。

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刺客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制订过一个政策。为六国执政之人,以重金收买,不被收买的,派刺客杀之。这就造成了秦国灭六国的优势。

因此,在那个乱世之中,人是生命是短暂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庸庸碌碌的苟活的,也有趁乱世而崛起的。在芸芸众生之中,总会有人用不同的方式活出自己的风采。

《刺客列传》里的这五个人就是如此。司马迁为他们列传,也是要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中国人舍生取义的精神。聂政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会永远光照史册。

到了现今的社会,刺客这种行为已经消失了。但是,中国古代的忠孝礼智信义的优良文化传统,依然流传到了现在。这种精神,依然是中国人的伟大的精神财富,照耀我们继续前行。

荆轲虽然是刺客列传中五个刺客中成就最低的一个,但却被人推崇至极,这也是得益于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对于荆轲的偏袒。在五个刺客之中,司马迁唯有在写荆轲的时候,他的笔墨才最富有感情,而且给予荆轲的文章篇目也是最长的,可以说在整个《刺客列传》之中,唯有对于荆轲,司马迁的文字才是充满着一种慷慨崇义的气氛的。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是荆轲他刺杀的对象可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可以说单单是荆轲他刺杀的对象的身份地位都远远高于其他人的。除此以外,荆轲在刺杀秦始皇的时候,他身上所代表的人格也是使得人是印象深刻的。

可以说当年荆轲刺杀秦始皇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他知道不管刺杀成功与否,他都是必死的,但荆轲仍然是义无反顾的前去了。所以荆轲他身上的那种不怕死气的气势便是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人。因此,荆轲仅仅是凭此,便是足以名传千古。

而且荆轲在易水临别之时所吟唱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太史公当年在写《刺客列传》之时,对荆轲的偏袒是十分明显的。他对荆轲的赞赏也是毫不遮掩的,他欣赏荆轲这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私的精神,也欣赏于荆轲这种敢于反抗的精神。最终也是因此,荆轲也就成为了荆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