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到底指的啥?是如何区别的?

游戏攻略07

春秋和战国到底指的啥?是如何区别的?,第1张

春秋和战国到底指的啥?是如何区别的?
导读:春秋战国指的是两个历史时期,春秋是指自周平王东迁到三家分晋这一段的历史,战国是指从三家分晋到始皇统一之间的历史时期。周平王东迁后,天子权威日渐衰落,而且失去了镐京后,天子所属的周王几方圆仅六百无力,在周桓王举兵伐郑失败后,天子威信一落千丈,

春秋战国指的是两个历史时期,春秋是指自周平王东迁到三家分晋这一段的历史,战国是指从三家分晋到始皇统一之间的历史时期。

周平王东迁后,天子权威日渐衰落,而且失去了镐京后,天子所属的周王几方圆仅六百无力,在周桓王举兵伐郑失败后,天子威信一落千丈,天子无论从实力上还是威信上都无法再制约诸侯,各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打着天子旗号的春秋五霸。诸侯征战不修,搞得民不聊生。但战争都以争霸为主,灭国之战很少。最后各国都无力再战的时候,出现了两次弭兵之会,这两次会盟不止暂停了一下诸侯的战争,更反应向战国过度的趋势。第一次弭兵之会,晋楚两大国达成协议暂停战争,随后各国之间迎来的短暂的和平,但是晋国内部公卿做大,在四年后的鄢陵之战后,晋国国君被公卿所杀,楚国被重创。随后出现了第二次弭兵之会,这一次秦楚齐晋四大国郡派使臣参加,达成协议,和平长达十年。随后就出现了三家分晋。

晋国本来是中原强国,但是国内大权被六个家族掌控,全国土地多是这六家封地,最后这六家自相残杀只剩下三家,晋公甚至需要去朝见这三家大夫。后来在齐国的斡旋下周天下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灭亡(此时晋公还保留少量土地,真正的灭亡要等到十几年三家把晋国最后的土地瓜分)。战国时代开启,这一阶段战争以攻城略地为主,霸权什么的都不重要了,春秋大约140多个诸侯国,到了战国初期只剩下20多个,战国策有云此时千乘之国五,万乘之国七。

喔,这个说的是礼崩乐坏的事情。

西周时期大国之卿皆命于天子,到了春秋,这个制度名存实亡。详言之就是西周森严等级的分邦建国制度,在诸侯征战中日渐崩坏,从而引起的秩序上的混乱,人心制度皆不古。

东周时期的诸侯是仍是由西周初分封而来,根据西周的分封制度,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包括了周天子的兄弟以及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都被分封到领地去了,这些得到封地功勋贵族王室成员也就成了当地的诸侯王,而诸侯王在他自己的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所以东周时期,周天子兄弟仍然是被分封出去。不管东周天子权利是否衰落,分封制度仍是周朝不变的国策。

“ 周朝的士立了功有可能提拔为卿大夫吗?”

可以,但是前提是,所提拔的“士”,是由士的领导直接上级,而非周天子。

比如:“周穆王任命姬冏当太仆正,吩咐他说:物色你的部属,要特别谨慎。这是让各单位自行选”

周朝的选拔官员和人才的制度与以后的汉朝相似,都是由部门的上级直接选择部下,君主只要遴选各部门的主管者就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趁乱起兵,割据一方。而除了后来三分天下的魏吴蜀三家以外,诸如武艺超群的吕布、出身名门的袁绍、袁绍等各路诸侯,大都在连年的征战中走向覆灭。

有意思的是,在众多汉末诸侯当中,有一位存在感极低的诸侯——公孙度,出身微寒的他却在各路诸侯杀伐不休时就在辽东地区开创了一独立王国,不仅早在三国鼎立前就独霸一方,而且这一独立王国还维持了几十年,就连以奸雄自诩的曹操都拿这位存在感很低的诸侯没办法,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吏出身,借势上位

据《后汉书》记载: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人也。”

而公孙度之所以会成为辽东人,竟是因为他的父亲公孙延在中原犯了事,不得不逃到辽东来避难。客居辽东的公孙家虽然入籍,却在当地没有什么势力。

公孙度长大成人后,只能在郡里做个小官吏,迎来送往,似乎看不到什么前途。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当时的辽东太守公孙琙有一个儿子名为公孙豹,不幸因病夭折。而公孙度早年曾名为公孙豹,而且年龄与郡守的儿子大致相仿,公孙琙偶然看到了这位酷似王子的公孙度,“见而亲爱之”。

于是,公孙琙开始热切地栽培公孙度,不仅给他找来名师教授他学问,还亲自给他物色妻子,帮助他成家立业。就这样,公孙度无比幸运地借助太守大人的爱护和栽培,改变了自己命运,得到了向上晋升的机会。

同乡推举,镇守辽东

在太守的悉心栽培下,学业有成的公孙度得到了朝廷的征辟,离开辽东入朝任职。公孙度入朝后担任尚书郎,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但也正是在朝为官这段日子里,公孙度看到了朝廷的腐朽与虚弱。

后来,公孙度计划离开朝廷外出任职,公孙度原本得以升任冀州刺史,却因为流传有作乱的谣言而被罢免。所幸公孙度的同乡好友徐荣在董卓手下担任中郎将,恰逢辽东太守出现空缺,于是徐荣出面顺水推舟推举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当时,汉末各路诸侯都以讨伐董卓为名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只有公孙度反而是凭借着董卓的任命得以担任辽东太守,自此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或许正是由于公孙度与各路诸侯的轨迹背道而驰,又或许是辽东地处偏远,公孙度阴差阳错地成为存在感很低的一路诸侯,却最终闷声发大财。

整肃豪强,威震辽东

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后,由于他之前的小吏身份和上位的原因在辽东人尽皆知,当地的许多人都瞧不起这位新任太守,豪强们对他更是嗤之以鼻。公孙度在这方面可谓睚眦必报,刚一上任,就抓捕了曾经欺负自己的襄平县令公孙昭,将他于闹市之中鞭打至死。

此后,公孙度又罗列罪名,先后抓捕了辽东地区的百余家豪强,统统予以诛杀。一方面,公孙度狠辣的手段为自己在辽东地区建立了极高的微信,再也没有人敢对他无礼;另一方面,公孙度也借此机会扫除了辽东地区的豪强势力,为自己独霸一方奠定了基础。

东征西讨,割据一方

在对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后,公孙度不满足于辽东的疆域,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战。当时,与辽东接壤的高句丽,国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常常为祸辽东。公孙度在担任小官吏期间就对高句丽有所了解,此时手握辽东军政大权的公孙度决定将扩张矛头指向高句丽。

经过一番战斗,高句丽向公孙度表示臣服,此后,公孙度又先后出兵攻打扶余、富山、乌丸等地,开疆拓土,形成了“雄张海东”的局面,威震海外各国。就在关内诸侯为地盘争斗不休的时候,公孙度却早早地凭借着日渐强大的势力割据一方,无人敢犯。

招揽人才,自立为王

由于中原地区的动荡不安,许多有识之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往辽东避难,如管宁、太史慈等人,就主动投向辽东避难。公孙度趁机招抚流民,招揽人才,谋求更大的发展。公孙度任用士人王烈,“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呈现出一片难得的景象。

正因如此,公孙度眼见自己势力强盛,又得到众人拥护,有意在辽东自立为王。于是,公孙度在辽东改变行政规划,把偌大的辽东分为几个郡进行治理,自己则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甚至设立祖庙,举行只有天子才有资格进行的郊祭礼仪,辽东俨然成了独立王国。

曹操曾经派遣使者加封公孙度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公孙度却对曹操的赏赐嗤之以鼻,公然声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把曹操给予的印绶锁进了仓库中。

作威作福,寿终正寝

此后,公孙度在辽东地区的声望达到顶点,而他对此仍然感到不满足。于是,公孙度趁着中原各诸侯征战不休,又派遣部队渡海攻取山东半岛的莱州等地,在当地设立营州刺史听命于自己,把手伸到了中原地区。

而在已成了独立王国的辽东地区,公孙度更是日渐骄横,开始作威作福起来。原河内太守李敏只是因为没有接受公孙度的任命出来做官,就被他下令诛杀满门,来辽东避难的名士们也被他相继监视,噤若寒蝉。

建安九年,以一己之力开创辽东独立王国的公孙度因病去世,结束了他的传奇人生。而公孙家此后在辽东割据五十余年,直到魏明帝时期才被消灭。

纵观公孙度的一生,以小官吏起家,却阴差阳错地凭借着太守和同乡的帮助得以成为一路诸侯,此后又一步一步地建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虽说存在感很低,开创基业却早于后来鼎足而立的三家势力,应当说让人看到了他不亚于其他人的雄才伟略,也更让人体会到“时势造英雄”的魔力。

关于"战争"的古诗还是很多的,提供一部分供参考:

1、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唐·高适·《燕歌行》)

4、疆场征战何时歇(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

5、不知征战几人还(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6、征战无已时(唐·李白·《战城南》)

7、旧业已随征战尽(唐·卢纶·《晚次鄂州》)

8、动干戈兮征战频(唐·刘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9、弯弓征战作男儿(唐·杜牧·《题木兰庙》)

11、天涯静处无征战(唐·常建·《塞下曲四首》)

13、年年征战不得闲(唐·张籍·《塞下曲》)

14、谁惮三边征战苦(唐·骆宾王·《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15、古来征战虏不尽(唐·李益·《塞下曲四首》)

16、一到征战处(唐·高适·《蓟中作》)

17、不劳征战屈人兵(宋·王庆升·《入道诗十九首》)

18、楼船习征战(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19、壮年征战发如丝(唐·张说·《巡边在河北作》)

20、已为征战丘(唐·元结·《闵荒诗》)

21、年年征战(唐·温庭筠·《蕃女怨》)

22、岁岁年年事征战(唐·冯待征·《虞姬怨》)

23、清平快乐无征战(元·马钰·《踏云行》)

24、天子好征战(唐·曹邺·《捕渔谣》)

25、朝廷无事忘征战(唐·元稹·《望云骓马歌》)

26、便从征战老汾阳(唐·薛逢·《开元后乐》)

27、征战几人归(唐·高适适·《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28、一身事征战(唐·刘长卿·《从军六首》)

29、十年征战城郭腥(唐·孟郊·《伤春》)

30、太平朝野无征战(宋·无名氏·《万年欢慢/万年欢》)

31、生逢圣代无征战(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32、惟恐征战不还乡(唐·施肩吾·《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

33、苍生偃卧休征战(唐·高适·《古歌行》)

34、此地有征战(唐·雍陶·《答蜀中经蛮后友人马艾见寄》)

35、征战莫蹉跎(唐·徐彦伯·《春闺》)

36、四夷朝贡无征战(宋·陆游·《凉州行》)

37、若到西陵征战处(唐·李嘉祐·《送朱中舍游江东》)

38、老无征战轩辕国(唐·谭用之·《贻南康陈处士陶》)

39、似两家征战(元·马钰·《满庭芳 赠姚守清李守静》)

40、老无征战轩辕国(宋·谭用之·《贻南康陈处士陶》)

41、山东征战苦(唐·刘长卿·《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钱》)

42、若问行人与征战(唐·李嘉祐·《送皇甫冉往安宜》)

43、征战初休草又衰(唐·李嘉祐·《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

44、免劳征战力(唐·崔涂·《过昭君故宅》)

45、未道休征战(唐·赵嘏·《那能惜马蹄》)

46、荡子从军事征战(唐·贺兰进明·《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47、征战何年定(唐·戎昱·《入剑门》)

48、征战穷外域(唐·吴筠·《览古十四首》)

49、征战从此始(唐·刘湾·《云南曲》)

50、终日见征战(唐·岑参·《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51、试问疲人与征战(唐·崔峒·《送皇甫冉往白田》)

52、征战未应休(宋·邓仁宪·《次廉布书事三首呈郎中机宜韵》)

53、昔时征战回应乐(唐·李益·《暮过回乐烽》)

54、征战几时归(唐·高适·《蓟门行五首》)

55、遥闻征战起云梯(唐·刘元淑·《杂曲歌辞·妾薄命》)

56、此地有征战(唐·马乂·《蜀中经蛮后寄陶雍》)

57、与他征战(元·马钰·《满庭芳 赠曹八先生》)

58、于今四海无征战(清·乾隆·《萨尔浒》)

59、城南征战多(唐·刘驾·《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

60、征战二庭深(唐·乔知之·《拟古赠陈子昂》)

61、十年征战老胡尘(唐·刘长卿·《疲兵篇》)

62、为国罢征战(宋·程公许·《劳农安德镇古刹过句德华园二首》)

63、尚忆诸侯征战多(元·傅若金·《邯郸行》)

64、行看汉月愁征战(唐·朱放·《江上送别》)

65、旦暮唯闻语征战(唐·许棠·《秦中遇友人》)

66、本是征战邀殊勋(唐·李涉·《濉阳行》)

67、天地久无征战声(元·杨维桢·《内人吹笛词》)

68、年年征战无时休(宋·曹勋·《陇头吟》)

69、古今征战立奇功(宋·方回·《筑城谣》)

70、此是昔年征战处(唐·顾况·《临海所居三首》)

71、永无征战(元·马钰·《清心镜 赠裴大器》)

72、边头尚征战(宋·苏泂·《次韵刍父试罢有述》)

73、恰到前年征战处(宋·王之道·《早发橐皋》)

74、君王未是忘征战(宋·张耒·《李广》)

75、征战是平生(唐·卢象·《磐蛭>22_5 杂诗二首》)

76、征战年年箫鼓喧(唐·武元衡·《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77、山东征战苦未平(宋·刘宰·《和陈倅田妇刈麦韵因解嘲》)

78、六朝征战尚依稀(宋·宋庆之·《武昌怀古》)

79、征战盍郎行(宋·宋无·《戊妇言》)

80、可议轻征战(宋·赵蕃·《初到舒州》)

81、乾坤征战久(宋·刘子翚·《出郊》)

82、老来不忍闻征战(宋·詹初·《闻胡人入寇》)

83、征战偏从老岁闻(宋·詹初·《闻胡人入寇》)

84、征战无时歇(明·象元淑公·《关山月》)

85、十年征战兼羁系(明·茅元仪·《赴狱旅中示客》)

86、伊昔关河事征战(明·孙蕡·《送何都阃济南省亲至京还广》)

87、十年征战度天山(明·王直·《邻有戍将未归观其家人寄书为述所怀》)

88、苦处曾征战(··《生查子》)

89、自古多征战(唐··《杂曲歌辞·采桑》)

90、缅想边庭征战苦(唐··《杂曲歌辞·回纥》)

91、隔河征战几归人(唐·刘长卿·《送耿拾遗归上都》)

92、荡子从军事征战(唐·高适·《塞下曲(贺兰作)》)

93、二年征战剑山秋(唐·吴融·《坤维军前寄江南弟兄》)

94、野无征战时堪望(唐·齐己·《春晴感兴》)

95、愿郎征战早有功(宋·徐照·《征妇思》)

96、旧业已随征战尽(明·李桢·《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

97、愿言海内无征战(元·谢应芳·《至正丁酉冬昆山顾仲瑛会客芝云堂适时贵自海》)

98、男儿事征战(明·徐有贞·《古从军行(三首)》)

99、却笑古来征战苦(明·曾棨·《陈员外奉使西域周寺副席中道别长句》)

 

太多太多了~

 

1、战争多(宋·辛弃疾·《鹧鸪天》)

2、闻说英雄苦战争(宋·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

3、寒北安南几战争(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4、黑白纷纷小战争(宋·舒亶·《浣溪沙》)

5、问南北战争都不知(宋·陈人杰·《沁园春》)

6、南北战争(宋·陈人杰·《沁园春》)

7、战争场(宋·辛弃疾·《最高楼》)

8、恰重战争名(元·王冕·《漫兴 其一》)

9、战争收拾归(宋·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10、曾与禅家作战争(宋·释重显·《颂一百则》)

11、算战争蛮触(宋·李昴英·《水龙吟》)

12、总是战争收拾得(宋·释玿·《颂古三十一首》)

13、何州无战争(宋·刘子翚·《论俗十二首》)

14、龙虎方战争(唐·李白·《商山四皓》)

15、百战争霸王(现代·马一浮·《晚钟》)

16、群雄方战争(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17、战争五代几百年(宋·欧阳修·《晋祠》)

18、战争北云始(宋·黄彦平·《乐府杂拟》)

19、兵马休战争(唐·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20、战争有古迹(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21、掩此战争地(宋·董嗣杲·《春游》)

22、干戈起战争(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

23、岂得无战争(唐·于濆·《古征战》)

24、七雄战争时(唐·皮日休·《正乐府十篇·路臣恨》)

25、新闻多说战争功(唐·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

26、何曾劳战争(唐·方干·《赠功成将》)

27、古来何代无战争(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28、昔日中原几战争(宋·吕定·《戏马台》)

29、几见承平话战争(清·魏源·《寰海后十首》)

30、西风回首战争场(宋·方回·《六十吟五首》)

31、昔日中原几战争(宋·吕定·《戏马台》)

32、未能忘战争(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33、三龙纷战争(唐·李白·《留别金陵诸公》)

34、天下无战争(唐·孟郊·《自叹》)

35、敢为流离厌战争(现代·老舍·《贺冰心先生移寓歌乐山》)

36、诸侯各战争(唐·王贞白·《经故洛城》)

37、昔日战争场(宋·文天祥·《过邵伯镇》)

38、曾经古战争(宋·陈舜俞·《客意五首》)

39、百战争王公(唐·刘济·《横吹曲辞·出塞曲》)

40、人爱战争功(唐·刘威·《塞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