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推荐

游戏攻略09

小说推荐,第1张

小说推荐
导读:楼主,您好。鉴于多次被人认为我是抄袭、复制他人答案,我在此申明:本人回答,有一定参考、借鉴别人『书评』,而绝非抄袭、复制他人的回答。嗯,所以,如果楼主觉得我的回答多少有点用,希望能采纳一下,这是对我的肯定o(∩_∩)o。

楼主,您好。鉴于多次被人认为我是抄袭、复制他人答案,我在此申明:本人回答,有一定参考、借鉴别人『书评』,而绝非抄袭、复制他人的回答。

嗯,所以,如果楼主觉得我的回答多少有点用,希望能采纳一下,这是对我的肯定o(∩_∩)o。

——Ж缘起凡尘

玄幻

《搜神记》《蛮荒记》:大荒风雨正飘摇,沧海横流人荡覆;太古尚遗旧爱恨,蛮荒又埋新情仇。乱世中欲望与道义的碰撞,传奇般刻骨铭心的情感,上古传说时代的故事,请观《搜神》《蛮荒》二记。当年魔法风正盛,狐狸可谓开东方玄幻之风,当赞其过人才情、非凡眼光,莫言其文不成熟与俗套。

《紫川》:《紫川》是一卷英雄史诗,以如椽大笔书写乱世沧桑。刻骨铭心的爱情、真挚动人的友情、杀机弥漫的政治、尸横遍野的战场,加之幽默诙谐的语言,奠定了其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

《风姿物语》:玄幻奠基作之一,塑造了一批值得感动的人物,哭过、笑过,怎能忘记?这大概就是此书魅力所在吧。

《神墓》:《神墓》是一曲铁血战歌,青锋碧血燃起满腔豪情,凄壮沉郁中唱尽万代苍茫!几分幽默诙谐不时体现,通篇不乏连珠妙语,虽然辰东此时文笔还嫌不够成熟,且《神墓》确后期过于空泛,但用心看下去,一股神气贯穿全文,荡气回肠,精彩纷呈。

《无限恐怖》:虽有所借鉴《杀戮都市》,但自成一家的将推理流、循环流和人性研究熔为一炉,此书成就毋庸置疑。

《巫颂》:我认为这是血红最好的小说。狂野苍茫的文风,挥洒自如的文笔,出色的人性刻画,铸造网文经典。

《仙楚》:树下野狐的作品皆属精品,此书也非常精彩。就是情节过于紧凑了,战斗、疑团层出不穷,看的有点累人,且主角似乎颇多艳福,不过也不乏动人之处,而且不真的是后宫小说。

《长生界》:和《神墓》相比,《长生》确实缺少情感的震撼,后期过于追求场面之宏大而压制了人物形象的展现,造成情节有空洞之感,这是明显不足。但在文笔上确实较《神墓》有进步,前半部精彩纷呈,还是值得一读。

《朱雀记》:猫腻自言是YY文,其实可以接受,看的挺有感觉的。

《飞升之后》:前期练级打怪偏多,之后表现了一些精神,人物的铮铮傲骨令人热血沸腾,虽有点狭隘、偏激,但毕竟在当今网络小说里能真的有内涵实属难得,也算是一本好书。

《师士传说》:机甲类始祖,此书突出刻画了主角,配角塑造不是很好。方想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想象力使作品颇具创意,稍YY而不后宫,奈何其喜吹牛、夸口,最后却收不住,留烂尾给读者。

《卡徒》:请楼主参考上则后半部分。

《斗罗大陆》:无一贯之恶心,有较充实情节,实乃三少最佳之作。

《不死不灭》:作为辰东处女作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且迫于出版社压力后期写得很匆忙,不过在此书中辰东已展现出了自己的不凡。

《真相堕落》:说实话,兰帝的书我很喜欢的只有《高手》,但兰帝的作品确实有水平。

《魔法世纪》:zhttty早期的一部作品,大体上还是很不错的。

《天魔神谭》:早期玄幻之一,颇负盛名。前期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可惜后期实在是很平庸。

《海王祭》:海底大冒险,带点YY,不过挺有意思。

《中国龙组》:风华爵士有积累、缺文笔,小说情节多狗血,这本算较好的了。

《空速星痕》:唐家三少哗众取宠,此书的异能马甲实在无聊,而且简介让我恶心的很,可惜简介我是后来才看到的,不然当初肯定不会看的,后宫流的。但情节还是不错的,虽然依旧是老套路,倒不算难看,不介意唐三之恶心的可以考虑。

《邪帝苍龙传》:武侠转玄幻的,人界篇和异界篇风格差距很大,人界篇雕琢痕迹太明显,异界篇落入俗套,所以显得都一般般了。但是本后宫小说 囧。

《莲花宝鉴》:YY小说我看的不多,因为不喜YY。不过毕竟这本书我是看了,楼主慎重考虑。

《魔法通行证》:十分YY的小说我大概就看过这三本了,这本是最早看的,没经验啊。也算是YY的有点特色的吧,别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说了,楼主自己考虑吧。

仙侠、修真

《蜀山剑侠传》:现代意义上仙侠的始祖代表作,实乃笔力恢弘的巨著,便是古龙、倪匡这样的大家也明言对还珠楼主之敬佩。虽作者因故未能完本便去世,空留残卷传世甚为可惜,然此书形式近古,若《三国》《水浒》,本非拘泥于一人一事,仍颇为可读,对仙侠钟爱者不应当放过——当然,传统全知视角式写法也导致了人物感情比较苍白,请注意。

《诛仙》:“一部《诛仙》,情撼九天”实非虚言。飘逸出尘的仙侠,承载的却是似水柔情,作为仙侠,重点却不是仙缘奇珍、仙家斗法,只为让情感更显得梦幻纯净,可谓天人之恋。虽后期失于缺少变化,但仙侠类不读此书实不应该。

《仙剑神曲》:古典仙侠佳作,故事瑰丽,情节一路铺展,几乎涉及了整个天陆、正魔两道所有高手。作者颇有功力,就是把仙侠写的忒像武侠了。

《仙羽幻境》:此时牛语者功力比《仙剑神曲》时更为精进,然还是前作给我留下更深印象,故此书只好“屈居”其下了。

《尘缘》:相比《亵渎》,其实我更喜欢《尘缘》那如醇香美酒的味道,文笔华丽,情缘纠缠。

《黑山老妖》:梦入神机融神话于其书,开仙侠新气象,读之令人赞叹,此书尤为精彩。然其所谓“以力证道”云云实在过分,深不得余心。

《风起紫罗峡》:荆柯守心气高、定位高,所以写到后来有些吃力吧,但终究成就不凡。

《逍行纪》:血红的小说,以走流氓路线著称,这对我并无吸引力,但血大的小说从不种马且表现的是有原则的,我还是很欣赏的。

《邪风曲》:血红的书在严谨上颇为不足,但质量在网文中算较高的了。虽然逐渐趋向YY了,但现有作品尚值得一读。

《仙路烟尘》:古典仙侠佳作,确实有古风古韵,一扫主流网文之喧嚣浮躁。虽然情节发展有些滞缓,且作者以为古味浓就得文字古板些,但还是很有味道的一本小说。

《灵山》:徐公子的书虽然向来种马,却体现了不少小道理,属于内涵型的。

《佛本是道》:如果说大部分仙侠仅是挂个名,那此书就是名副其实的少数仙侠之一。前半尚颇不成熟,其后乃成力作,然煞气满篇,神机赞赏的人性我也不敢苟同。

《升龙道》:虽然我不喜欢修真小说,不过以“比较级”论,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修真小说了。血大其它作品还没读过,楼主有兴趣可以自己考虑。

《大猿王》:蛤蟆文笔圆润练达,于仙侠一道足当还珠楼主隔代传人,虽爱扯淡令我无奈,但其书实在值得一读。

《暂命名》:兰帝的文笔算不上非常出色,意境却极高妙,可此书就有些过于飘渺了。

《阳神》:梦入神机的小说煞气太重,可被开头一股浩然正气所骗,以为此书有所改观,却不料煞气比《佛本》更甚,杀伐无度,洪易实在猪狗不如。但抛开此点,虽后期接近小白文令人叹息,但大半尚有质量。

《神游》:《神游》《鬼股》《人欲》是徐公子的三部曲,共同构建一个思想体系。虽皆逊于《灵山》,却仍都是可看的。

《左手仙缘》:可能不算是特别精彩的小说吧,但因为是最初我看的小说之一,所以印象很好,推荐给楼主,觉得还是挺值得一看的。

《洪荒玄松道》:最初对洪荒封神类颇有兴趣,今已失望,写来写去基本上就那样了。这本在其中是很不错的了。

《中华仙魔录》:我一向讨厌修真的,但对所谓逆修真也没兴趣。这书不是小白文,却也只能说还行吧,可看。

《飘渺之旅》:萧潜此书真的只是消遣的,文笔、布局、人物刻画、内涵皆乏善。但毕竟是修真小说始祖,且人物虽装比,但比后来的小白文强大多了,无种马,且多少装出了素质。

《一仙当千》:不同于《星辰变》一类的修真体系,虽然还是我不喜欢的修真……感觉前边挺精彩的,继承了《飘渺之旅》的可取之处,可后来大概作者力有不逮,后期有些烂,郁闷!

《寸芒》:番茄之小白文,无文笔、内涵,人物刻画与所谓创新亦不足道,余不赏之。然此子于情节把握上确有些许天赋,观之聊胜于无也。

《星辰变》:评价见《寸芒》条。

魔法、西方奇幻

《魔戒》《冰与火之歌》《时光之轮》:西方三大奇幻,奇幻界的三座圣山。网文的西方奇幻类的世界构造大多太低水平,但看多了可能倒不习惯这三本的,但我以为还是这样的更值得称道。

《亵渎》:这是一部颇受争议的小说,一定程度上确实过于阴暗了,但其实《亵渎》只是从一个独到的角度,深入浅出的表现出人性,深刻而不深奥。作为奇幻,在供书友解闷时,还能给人启迪、引人思考,显得耐人寻味,《亵渎》实在可以称作在末路中揭示人生玄秘的黑暗圣典。

《佣兵天下》:可说此书是童话。战场征伐、战斗厮杀虽不少,却无始终煞气笼罩、不停杀戮之感;不乏恶搞,内涵却足以秒杀一般小说;追求理想的世界,又不显其幼稚。唯惜行文拖泥带水。

《魔法学徒》:此书在魔法世界设定、魔法文明体现上堪称经典,前期情节安排也不落窠臼,相当好;但稍啰嗦,后期俗套烂尾。本书较有水平,然多少有些YY及后宫。

《魔盗》:蓝晶以优雅的翻译体风格将奇幻世界展现给读者,这份功力是少有的,相比当下大部分低水平小说更显难得,此书不少地方尚超越《魔法学徒》。

《历史的尘埃》:虽人物形象不够饱满,阴谋安排略有不妥,仍不失为本有水平的作品。

《最后的地球战神》:书名烂了点,然而书本身却绝不烂,虽然我不怎么喜欢荆柯守的书,但无法否认其作品质量。

《恶魔法则》:跳舞确实较有水平,但我很不喜欢其书中的那种“猥琐”。据说他最好的书是都市类的《邪气凛然》,但没看过,不好评价。

《魔武士》:蓝晶这本书虽比前面两本略差一些,仍是不错的,可看。

《龙龙龙》:(仅是对男道友:)这是本女频的书,但平心而论真的不错,不介意换换口味的推荐看。

《恶魔狂想曲之明日骄阳》:有点《魔法学徒》《赫氏门徒》混合的感觉,但也算是写出自己特点的好书。

《光之子》:三少的小说其实都是小白文,但这本处女作尚有一分清纯,看的有点意思,仅此而已。

《盘龙》:评价见《寸芒》条。

《善良的死神》:三少的小说多有其独特的恶心,此书相对来说要好得多了,可以打发时间。

《魔兽领主》:穿越异世的西方奇幻,感觉还行,足以磨时间了,就是YY相对多了点。

奇幻、武侠及其它

武侠宗师,金古黄温:老书友勿喷,其实不少新书友未必清楚黄易、温瑞安的,不过还是从简介绍吧。金庸的推荐看《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古龙的推荐《多情剑客无情剑》《陆小凤传奇》《白玉老虎》《名剑风流》。黄易对情节有卓越的构架力与整合力,作品与玄学、政治、战争结合,自出机杼,但文笔明显逊于另三位,前期作品多含H,推荐《大唐双龙传》《破碎虚空》《边荒传说》。温瑞安作品文笔优雅、辞藻华丽,情节不落窠臼,但时常会出现些不负责任的内容,推荐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杀楚》《四大名捕逆水寒》。

小椴、凤歌:和沧月同为新派武侠****。小椴才情甚高,文字洋溢着空灵与出尘,《洛阳女儿行》《长安古意》《杯雪》都是武侠佳作;凤歌《昆仑》《沧海》神气完足,读来荡气回肠,金庸道统后继有人矣。

《镜》:沧月以其空灵文笔、独有才情谱写一曲云荒万载沉浮的史诗,奇幻巅峰之作!沧流、空桑、海国三大帝国间复杂而深沉的仇恨,在民族夙仇下的爱恨、对子民的守护、对自由的追求相交织,谁不是在这网中挣扎?一部奇文,愿与君共赏。另,云荒系列丽端的《越京四时歌》、《云泥变》也很好看。

《九州缥缈录》:九州系列是一群青年才子们一起书写的具有东方神韵的奇幻作品,《缥缈录》则是其中的代表作,放眼整个幻想文学,能与之相比的并不多。另,江南的《此间的少年》、《逐鹿》、《龙族》也很优秀。

《悟空传》:此书虽短,却是闪烁人性光辉的经典。今何在其余作品,《若星汉》建议看实体版(起点有,免费),《九州·海上牧云记》亦为佳作。

《天行健》:虽然写到最后燕垒生自己都有些难以把握,此书仍是本史诗巨著。燕垒生的丰富阅历、深厚积累、质朴文笔令人赞叹。除这部长篇外,燕垒生还有不少作品,如短篇《噬魂影》也极优秀。

听雪楼、《七夜雪》:沧月优美的文字中蕴藏着浓浓的感染力,让人很难不将心神沉入其中。听雪楼系列是典型的月氏武侠,结构安排颇为奇巧,成功勾勒出了听雪江湖。个人以为护花铃最好,火焰鸢尾(属《血薇》)、荒原雪略差,其余皆佳。鼎剑阁系列,最打动我的是《曼珠沙华》,但最优秀的当是《七夜雪》了,意境上突破听雪楼的又一力作。

《高手寂寞》:起点有神,名兰帝魅晨,余观其《高手寂寞》,始知网游类亦可出感人心、引人思之大作也。《高手》当与《神墓》《诛仙》同列,抑或胜之。

《英雄志》:所谓“金庸封笔古龙逝,天下唯有英雄志”吹太过了,但这是有实力保障的,的确是极优秀的小说。

《银河英雄传说》:一本日本科幻小说,它的优秀我不想多说,倒是有必要提一句,这种有深度的书,若无基本的鉴赏能力或是抱着YY心理,还是不看为好。

《兰帝魅晨系列之饮》:如果《高手》是虚幻的完美,《饮》就是真实的残缺。其实我不太喜欢《饮》,但它比之《高手》也是不遑多让的。

《鬼吹灯》:这是本很经典的小说,因为我对探险盗墓类兴趣不大,故排位居中。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此书文风雅致、文笔出色、计谋设计精妙,是历史类的上乘之作。

《江山美色》:穿越历史类。此书其实也颇具水平,但相对一些经典大作之厚重,可说是较为舒缓、轻松的。墨武此人,确实是不YY、不YD

《庆余年》:猫腻的书虽有YY,但读起来很舒服,历史类上品。

《蜀山》:蛤蟆圆润的文笔,把蜀山体系演绎的淋漓尽致,虽基本可说消遣而已,也足称网游类佳作。

《绝地反击》:风华爵士知识积累可谓丰富,然文笔较差,这本纵横历史间的小说是他最优作品。

《移猎蛮荒》:文笔不算优秀,相比小白文就绰绰有余,情节构造上颇有可称道之处。

《尘劫录》:历史的厚重和奇幻的瑰丽浑然一体,确实适合形容本文,以符合历史的世界做基础,却给人一种光怪陆离之感。在起点就是全本免费的。

《战国逆风记》:看此书根本是是出于我对日本战国的兴趣,不知楼主有无此闲情 ^o^

最后补充几句:(1)我在每一类内排序是有意识的,但个人好恶成分不小,并非要强排座次、评判优劣,尤其最后一类全部都是精品小说;(2)奇幻也是幻想文学,不过无主流网文那么夸张及成系统的练功升级罢了;(3)小说归类时有些为本人主观臆断,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Ж缘起凡尘祝楼主阅读愉快!

  一、《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二、《李开复自述高中第一次创业经历》

  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 Achievement(JA)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

  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的推出,以及目标客户。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

  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  有了这次的切身参与,15岁的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来拉住你的手,来恳求你,而我们的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不过,这已经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础。

  1979年年中,我已经对建立公司的整个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样地撰写了公司的财务报告,不但包括《收入报告》(statement of earning)、《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还有《清算报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运转需要现金流的顺畅,我们知道批发商对于付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他们需要30天才给我们结账。我也第一次知道,当我们把商品销售到田纳西州以外的公司时,田纳西州的税率是不适用的。在写财务报告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股东得到6490美元的回报,这个结果创造了我们高中有史以来最高回报率的公司。让我更自豪的是这个公司经过评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为了那一年的“Company of the Year”(年度最杰出公司)。

  这次小小的成功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收获,而且是收获一种“我可以成功的”信念。

  三、《被拒绝了1009次的肯德基创始人》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拥有的所有财产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饭店。饭店虽小,但颇具特色,与众不同。可最受欢迎的、也是客人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他发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鸡,仅此就给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多年来,他的客人一直对他烹制的炸鸡赞赏有加。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饭店的生意突然间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关门歇业。被逼无奈,桑德斯上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制作炸鸡的配方,以换取微薄的回报。

  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并且还不时地嘲笑他。一个人在任何年龄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况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被人嘲笑,这就更令人难以接受了。而这恰恰发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连不断地被人拒绝,可见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没有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吃住都在车上,就在被别人拒绝了1009次后,才有人终于同意采纳他的想法,购买他的配方。从此后他的连锁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这就是肯德基的由来。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话说:“神枪手是一枪一枪打出来的!”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认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两者都是阻碍大多数人勇于改变的关键原因。如果你能够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不放并坚持不懈,那么很快你就会超过大多数人。记住,是你掌握着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达到一个目标,就一定会有办法取得成功。

  四、《比尔·盖茨放弃哈弗创立微软》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620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91000人。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William HGat 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 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

  五、《霍英东的创业故事》

  在港台的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的。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大约有130亿港元,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然而,霍英东的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

  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的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过,早年的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的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天!

  赚到第一笔大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

  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香港的“土地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

  一个偶然的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以采取房产预售的方法,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当别的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的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的“土地爷”!

  六、《从小事做起的王永庆》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七、《腾讯五兄弟的创业故事》

  这是一个难得的兄弟创业故事,其理性堪称标本。12年前的那个秋天,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这5个创始人的QQ号,据说是从10001到10005为避免彼此争夺权力,马化腾在创立腾讯之初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马化腾是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是COO(首席运营官),许晨晔是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将腾讯的创业5兄弟称之为“难得”,是因为直到2005年的时候,这五人的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的合作阵形,不离不弃。直到腾讯做到如今的帝国局面,其中4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COO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的虚职而退休。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业迅速壮大的过程中,要保持创始人团队的稳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这个背后,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从一开始对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设计功不可没。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元,占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的“合理组合”。

  如果说,其他几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档级人物”的话,只有曾李青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个,与温和的马化腾、爱好技术的张志东相比,是另一个类型。其大开大合的性格,也比马化腾更具备攻击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过或许正是这一点,也导致他最早脱离了团队,单独创业。

  可以说,在中国的民营业中,能够像马化腾这样,既包容又拉拢,选择性格不同、各有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并在成功开拓局面后还能依旧保持着长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见的。而马化腾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八、《郑裕彤的创业故事》

  首创制造九九九九金

  金店算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不知底细的人,老板是绝对不敢滥用的。周家曾与郑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给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赶上“周大福”金铺正好缺可靠的伙计,便接纳了小阿彤。

  郑裕彤从杂役干起,每天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等一切准备停当后,他再和姗姗来迟的大伙计们一起开店门做生意。懂事的小阿彤一个心眼想着不辜负老板的“不弃之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周大福”金铺因入行较晚,因此店面在当时名气不大。入店后不久,阿彤的勤劳和在工作中体现的智慧逐渐被周至元所赏识。此后仅半年时间,周至元就提升郑裕彤正式在金行当学徒了。

  当时,由于广州、香港沦陷,不少金铺迁移澳门,金铺几乎随处可见,竞争十分激烈。郑裕彤似乎天生便是为黄金珠宝而生,他对做珠宝生意极有兴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营销的要领并痴迷似的钻进了行当。

  后来郑裕彤才知道,父母亲与同在广州绸缎庄做过伙计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难之交,情同手足。周、郑之妻又同时有喜,于是两家“指腹为婚”约定了亲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儿,郑家生了男儿,恰好成了天生一对。到“周大福”金铺学徒时,父亲担心儿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进,没有告诉他这件事。

  三年后,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郑裕彤果真与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结为连理。那年夫妇俩同是18岁,其后50余年直至今日,夫妻俩始终相敬如宾。

  1946年,21岁的郑裕彤到香港设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银珠宝行,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郑裕彤并不满足,他清醒地认为:“在商场上‘守业’就等于‘败业’,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同事,组建“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这也是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

  当时在香港,金铺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那时,黄金成色一律为九九金,而郑裕彤却大胆投入资金,首创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开创了金饰制造的新工艺,同时也领导了消费领域的新潮流,此项壮举为“周大福”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郑裕彤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新市场,短短几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

  当郑裕彤将“周大福”推上一个新台阶后,他又开始向新的领域进军了。

  把目光转向钻石业

  郑裕彤具有极强的驾驭市场的能力。在香港,郑裕彤享有“珠宝大王”的美称,而这还不仅仅指他的金饰,更有后来使他进入世界珠宝之林的钻石业。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持有“戴比尔斯”牌照,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只有500张这种牌照。一些业内人士称:“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郑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却,他绞尽脑汁,顿生主意,他决定在南非买下了一间持有“戴比尔斯”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顺利拥有“戴比尔斯”牌照,并且到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

  郑裕彤先生今年76岁,翻开“周大福”的创业史,每一页都有他60年如一日的奋斗足迹:60年代初,一手握着黄金,一手伸向钻石,叱咤风云于急风暴雨刺刀见红的商场上,稳操胜券。70年代,兴建香港新世界中心,这痤恢宏的大厦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筑。80年代。与香港贸易局合作建成香港会展中心,名列亚洲同类建筑之最。90年代,率先大举进军祖国内地,投资祖国的建设事业。此外,收购亚洲电视股权、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团,收购美国Stouffer集团海外28间酒店和欧洲penta集团9间酒店。

  十、《马云的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

  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名人创新创业小故事

 创业是很多年轻人心中所想的。但是大家心中都明白,创业不单单只是资金的问题,更多的还要考虑创业内容,营销策略,经营目标、新意……接下来我搜集了名人创新创业小故事,欢迎查看,仅供大家参考。

一、李嘉诚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二、李开复

 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 Achievement(JA)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

 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的推出,以及目标客户。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

 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  有了这次的切身参与,15岁的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来拉住你的手,来恳求你,而我们的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不过,这已经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础。

 1979年年中,我已经对建立公司的整个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样地撰写了公司的财务报告,不但包括《收入报告》(statement of earning)、《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还有《清算报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运转需要现金流的顺畅,我们知道批发商对于付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他们需要30天才给我们结账。我也第一次知道,当我们把商品销售到田纳西州以外的公司时,田纳西州的税率是不适用的。在写财务报告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股东得到6490美元的回报,这个结果创造了我们高中有史以来最高回报率的公司。让我更自豪的是这个公司经过评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为了那一年的“Company of the Year”(年度最杰出公司)。

 这次小小的成功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收获,而且是收获一种“我可以成功的”信念。

三、陈天桥

 1973年出生于中国绍兴,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1999年,陈天桥与妻子、弟弟等一起,用50万元创办了盛大网公司,公司的草创人员只有五名,一间小小的工作室,陈天桥他们扛着自己做的招聘板,坐火车到南京大学招毕业生,说要做网络上的迪斯尼,没有人理睬他们。

 2001年,盛大网络正式进入互动娱乐业,网络游戏当时在中国还知者寥寥,陈天桥认为它一定会成功。于是,当年盛大和韩国公司签订《传奇》中国代理权时,陈天桥力排众议,把仅剩的30万美元全部投了进去。没钱就用自身专业技能在口袋兼职工作,平均日入千元,上口袋,赚外快,其后,盛大以优质的服务、严格的密码保护等核心竞争力一举成为中国的网络游戏业的领头羊。

 他用50万创业5年身家就达到100亿成中国首富,平均每天赚1000万!

 2002年的时候,盛大基本上每个月都有死一次的可能。任何企业可能遇到的灾难,盛大几乎都遇到过:投资方突然撤资、被黑客的大规模袭击、遭竞争对手举报偷漏税,甚至有青少年因为迷恋盛大的游戏而玩到心脏病发身亡。

 2002年下半年,韩国Actoz的源代码泄漏,“SF事件”使Actoz和盛大对簿公堂,当时盛大自己的游戏《传奇世界》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阶段,韩方在网络上放出风来,称《传奇世界》有抄袭的嫌疑。后来跟韩国公司谈判了8个月,陈天桥的强硬性格,注定了他不会认输。《传奇》为盛大积累了资源、经验和资金,软银4000万美元的投资,以及上市融得的数亿美元,让盛大加快了收购兼并的速度。

 他用50万创业5年身家就达到100亿成中国首富,平均每天赚1000万!

 2003年6月,中国的网络游戏人口已有1500万,但只占网民总数的22%,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到2006年网络游戏直接产值将达80亿,对周边产业的带动将超过1000亿,陈天桥则是第一个在这座金矿里寻到了金脉。没钱就用自身专业技能在口袋兼职工作,平均日入千元,上口袋,赚外快,2004年,盛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5年陈天桥财产到达150亿,跻身中国首富行列。

 今天,中国互联网产业最火的三家公司,被人称为“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相比之下,曾经的中国首富陈天桥和他的盛大网络,仿佛锋芒不再。但是,玩过盛大游戏的年轻一代,都会永远记得当年那份单纯而又美好的回忆。

四、霍英东

 在港台的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的。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大约有130亿港元,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然而,霍英东的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

 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的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过,早年的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的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天!

  赚到第一笔大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

 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香港的“土地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

 一个偶然的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以采取房产预售的方法,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当别的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的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 300名,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的“土地爷”!

五、腾讯五兄弟

 这是一个难得的兄弟创业故事,其理性堪称标本。12年前的那个秋天,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这5个创始人的QQ号,据说是从10001到10005为避免彼此争夺权力,马化腾在创立腾讯之初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马化腾是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是COO(首席运营官),许晨晔是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将腾讯的创业5兄弟称之为“难得”,是因为直到2005年的时候,这五人的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的合作阵形,不离不弃。直到腾讯做到如今的帝国局面,其中4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COO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的虚职而退休。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业迅速壮大的过程中,要保持创始人团队的稳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这个背后,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从一开始对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设计功不可没。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元,占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的“合理组合”。

 如果说,其他几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档级人物”的话,只有曾李青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个,与温和的马化腾、爱好技术的张志东相比,是另一个类型。其大开大合的性格,也比马化腾更具备攻击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过或许正是这一点,也导致他最早脱离了团队,单独创业。

 可以说,在中国的民营业中,能够像马化腾这样,既包容又拉拢,选择性格不同、各有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并在成功开拓局面后还能依旧保持着长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见的。而马化腾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