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是指什么时候?

游戏攻略09

中世纪是指什么时候?,第1张

中世纪是指什么时候?
导读:中世纪是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中世纪是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

中世纪是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

中世纪是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

扩展资料:

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巴黎、里昂、都尔奈、马赛、科隆、特里尔、斯特拉斯堡、汉堡、威尼斯、热那亚等等,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

16世纪以后,兴起了工场手工业,最初是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尔,而圈地运动使英国迅速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加速了贸易,从而有了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工场手工业也使进行战争的武器产生了飞跃,火炮和燧发枪逐渐代替了骑士的刀剑,也使旧式的城堡丧失了防御能力。

而工场手工业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到17中世纪中后期,各种手工行业由个别经营,渐渐演变为成立工会,专业这个概念在这时期萌生。

—中世纪

3000年前的中国是处于周朝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

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

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

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发兵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无心战斗,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扩展资料

周人起源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

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

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王朝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王朝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体系,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

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再次梳理,成为治世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概念。

-周朝

问题一:使用逍遥模拟器,怎么缩小游戏屏幕 在夜神中放大缩小屏幕可以查看此快捷键:

问题二:逍遥安卓怎么放大缩小游戏 换一个吧,全民游戏助手,流畅不卡,简单容易上手,还有各种脚本。直接秒杀逍遥安卓

问题三:安卓模拟器怎缩放屏幕 5分 网页可以双击缩放 至于你说的游戏我也不知道 我用的bluestacks 一下是我在网上找的个教程 没试过 你可以看看

使用过BlueStacks安卓模拟器的朋友都知道,这款安卓模拟器非常好用,占用资源很少,但是有个缺点是占屏很大,首次安装后在我电脑24寸显示器16801050像素的分辨率上面感觉都是满屏的感觉,非常的不方便,BlueStacks内部却没有调整屏幕窗口大小设置,用鼠标拖拽边框也不能调整大小,下面将自己亲身体验过可用的调整BlueStacks安卓模拟器屏幕窗口大小方法告诉给大家。

工具/原料

BlueStacks安卓模拟器 电脑注册表编辑器

方法/步骤

首先当然是要安装好BlueStacks安卓模拟器了 打开注册表,方法:点击电脑“开始”按钮选择运行,或者按快捷键 win+r直接打开。

输入命令regedit点击确定或者直接按键盘上的回车键。

找到注册表地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BlueStacks\Guests\Android\FrameBuffer\0]

修改对应项:Width(宽),Height(高)。

默认为十六进制,

可以选十进制修改值(相对好调整些而已)。

修改完成后重启BlueStacks就可以看到效果了,可以右键点击电脑右下角BlueStacks图标,选择“重新开始”。

修改后的效果

修改成高600 宽400的效果图

问题四:天天模拟器 如何控制屏幕 缩放与阔放 我用的手游部落模拟器鼠标点击边框可以任意缩放窗口,操作非常简单呢

问题五:靠谱助手怎么缩放屏幕么求大神解 试试逍遥安卓吧,靠谱助手不行的。。。。无限多开无限挂机,性能也是最前关掉

问题六:天天模拟器部落冲突怎么缩小屏幕 逍遥安卓模拟器增加F2/F3缩放屏幕功能还可以CTAL+滚轮

问题七:东东模拟器部落冲突怎么缩小屏幕 不支持,换逍遥安卓模拟器,目前最好用的安卓模拟器

问题八:天天模拟器率土之滨怎样缩放屏幕 天天模拟器不好用的,换逍遥安卓模拟器,CTRL+滚轮就可以换了

问题九:逍遥android模拟器pc版在放大窗口播放时来回的横纵变换怎么回事 可能是没有固定窗口,你可以看看有没有这个选项,不行的话换雷电模拟器吧,比较稳定。

问题十:腾讯手游助手这么缩放游戏画面 腾讯手游助手不行,没这个功能,那个产品性能很一般。电脑上玩手游的向来都是用逍遥安卓模拟器,国内口碑和性能最好的。F2/F3或者CTRL+鼠标滚轮都可以缩放

游戏要求倒是不高,还是2015年10月开始公测的一款网游,安卓、IOS平台,配置要求如下图。如果是使用手机或平板玩的话只要是2010年以后的手机或2014年以后的平板都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是想用电脑玩的话需要模拟、具体可上百度搜索。看现在是什么配置,上百度搜索诸如鲁大师之类的检测软件安装后硬件检测-电脑概览看具体配置、然后截图上传,根据现有配置和预算选择是否要升级配件。如果是新装台式机,现在一般九代酷睿I3 9100F+B360主板+8G DDR4 2400内存+240G固态硬盘+GTX1050 2G显卡主机约2500左右。

西周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综述

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发兵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无心战斗,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其子继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他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突然病逝。从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后,继承了武王之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宅兹中国」。从这里对新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可大大缩短距离。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周)与武王所建的镐京(宗周)一起,成为西周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成王时还将殷顽民迁至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摄政,鲁侯之爵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鲁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已发现鲁城遗址;姜尚所封的齐国,在今山东临淄;召公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房山,也已发现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乱被平息后,该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为卫侯,已在河南浚县发现卫国遗址;纣的庶兄微子启未参预武庚叛乱,他作为商族的后裔被封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卫国的西边,还有个晋国,成王攻灭唐国后,以其地封给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与曲沃交界处已发现其遗址。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势,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在早期阶段对政治局面的稳定确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献中所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正说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周王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周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对域内实行有效的统治。制订的刑罚,比商代更系统。常备军的人数比商代还多,在宗周驻有六师,在成周驻有八师。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所封的诸侯国,要定期朝见周王,有保卫王室的义务。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渐渐将土地变为私有财产。同时,随着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私田的数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现,对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蚀和冲击的作用。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万件铜器上都铸刻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最多的一件铸有499个字,不亚于当时的一篇文献。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考古学家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人工冶制的铁器,说明至少在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这一发现,表明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又掌握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到了周厉王时,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厉王横徵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国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昭王率大军征伐南蛮,遭到蛮族的强烈抵抗,周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昭王也死于汉水之中。这是西周早期周王朝遭到的一次严重失败,从此失去了对南方各国的控制能力。穆王与宣王也曾南征,均未获得重大的战果。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穆王时,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想杀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王位继承人。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他迁居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简况

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周文王(昌)长子伯邑考被纣所杀。文王死后,周武王(发)即位。后来,商王纣更加暴虐,商朝矛盾急剧激化。周武王率军东征,渡孟津,与诸侯相会,声讨纣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军与纣兵于牧野决战。周军全胜。纣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周朝建立。

武王死后,周成王(诵)即位。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与武庚叛周。周公奉成王命东征,平定叛乱。东都成周建成,周公还政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时期。 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钊)死后,子周昭王(瑕)继位。昭王十六年,他亲率大军南征楚荆,直至江汉地区。南征共经3年,昭王还师渡过汉水时溺死,军队也遭覆没。继昭王而立的是其子周穆王(满),在位长达55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发展。穆王好游行,致使朝政松弛。东方的徐国率九夷侵周。穆王南征,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才得以平定。

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削弱。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周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到周厉王时期,连年战乱,给民间带来深重的疾苦。与此同时,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为压制国人的不满,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加杀戮。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起义。前841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县)。朝中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共46年。宣王励精图治,朝政有明显起色。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惨遭败绩。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南),惨败。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今地不详),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余臣在平王十一年,既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牧野之战

成康之治

共和行政

三监

宗法制

分封制

政权

周武王灭众多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强迫奴隶制的小邦国接受周朝的封建制,周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它是按照诸侯与周王室的亲疏关系而划分的。周王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众建诸侯、裂土为民”的分封制。“井田制”是周朝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贵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农业仍旧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

礼制和刑罚

周王朝有严格的礼制和刑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礼以父系社会体制之下形成的宗法制为基础,用以调解和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关系。刑罚是用来控制、镇压平民和奴隶的,有死刑、墨刑、流刑、鞭刑、罚金等刑罚和一套诉讼审判制度。

商业和交通

青铜农具使用比商代更为广泛,排水与引水技术掌握较好,农作物中桑麻瓜果都有栽培种植。手工业部门多,分工比商代更细,有“百工”之称,商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国”与“都”中,出现了更大的市场。

西周实行井田制。每个男性主要劳动力授田百亩(相当于现在31亩多),每隔3年耕作者之间更换一次分配的田地。当时普遍采用熟荒耕作制,使得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

西周时期,商业发达,有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海贝、海蚌和占卜用的龟甲等,往往都是从远方贡献和交换来的。海贝当时也作为货币,以朋为单位计算。舟船和马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社会生活

采集是当时平民的主要日常生活来源,而狩猎则是贵族的娱乐活动。

战争与交往

周王朝建立以后,仍不断用兵,常和荆楚、鬼方、严允、东夷、淮夷等邻邦发生战争,互有胜负。与此相反,更多的则是与邻邦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西周君主列表

周文王 姬昌(公元前1099年至公元前1050年) 50年

周武王 周武王(公元前1049年至公元前1043年) 7年

周公旦 姬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36年) 摄政7年

周成王 姬诵(公元前1035年至公元前1006年) 30年

周康王 姬钊(公元前1005年至公元前980年) 26年

周昭王 姬瑕(公元前979年至公元前961年) 19年

周穆王 姬满(公元前960年至公元前923年) 38年

周共王 姬繄扈(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 23年

周懿王 姬囏(公元前899年至公元前875年) 25年

周孝王 姬辟方(公元前874年至公元前866年) 9年

周夷王 姬燮(公元前865年至公元前858年) 8年

周厉王 姬胡(公元前858年至公元前841年) 16年

共和 共伯和(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828年) 摄政14年

周宣王 姬静(公元前828年至公元前782年) 46年

周幽王 姬宫涅(公元前782年至公元前771年) 11年

本列表周文王至周厉王在位年代及年数,依据郭伟[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夏商周年表疏证]作了修正。穆王、厉王的在位年数,懿王、孝王、夷王的年数,因无其他资料可查,暂定为25年、9年、8年。

奴隶制的强盛时期—西周

1、 周族的早期历史

周族是西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尧时,周族首领稷被举为农师,封于邰(武功),称“后稷”。夏末,不窟失职,弃走戎狄之间。不窟孙公刘迁豳,发展农业,周族开始兴旺起来。《史记》说:“周之兴自此始”(《史记·周本记》)。公刘下传九世,古公亶父迁至周原,《诗经·鲁颂·閟宫》:“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太王孙姬昌继位后,“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史记·殷本纪》),为灭商奠定了基础。

2、 武王伐纣与周公东征

武王姬发继位后积极准备灭商。经孟津之会和牧野之战,纣自焚,商亡。武王回师镐京,正式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病死,其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摄政,引起了“三监”(武王之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的不满,他们与纣子武庚及商朝在东方的残余势力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在这种情况下,周公毅然率兵东征,经三年苦战,平定了叛乱。接着在洛水北岸修建了一个陪都,称作雒邑(今河南洛阳),作为周统治者控制东方的政治、经济的中心。

3、 西周的强盛与衰落

周公东征之后,完善了西周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和乐礼制度,加强了王权,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但昭王伐荆楚,使“王道微缺”。到厉王时,实行专制统治,防民之口,与民争利,结果引起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国人不堪忍受厉王的高压政策,纷纷暴动。厉王奔彘(今山西霍县),太子静逃至召公家中。这一年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国人暴动平息后,出现“共和行政”的局面,直到宣王即位才告结束。周宣王即位,整顿内政,稳定社会秩序,在对周边的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史称“宣王中兴”。宣王后期,对外战争陷于僵局。宣王死,其子幽王即位。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奢侈腐朽,内政黑暗,加之严重的天灾人祸,周王朝的统治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结犬戎和缯侯攻周,杀幽王于骊山之下。平王即位,迁都洛邑,西周结束。

西周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与厉王一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

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 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

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

西周

目录·西周综述

·西周简况

·西周政权

·西周君主列表

·西周都城变更表

·周文化的特征

·西周历史地位

·东周时的东西周分治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另东周赧王时其地亦分为东西二周。

西周综述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趁商朝主力征战在外之际,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配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临时组织奴隶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无心战斗,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其子继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他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突然病逝。从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后,继承了武王之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宅兹中国」。从这里对新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可大大缩短距离。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周)与武王所建的镐京(宗周)一起,成为西周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成王时还将殷顽民迁至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摄政,鲁侯之爵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鲁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已发现鲁城遗址;姜尚所封的齐国,在今山东临淄;召公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房山,也已发现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乱被平息后,该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为卫侯,已在河南浚县发现卫国遗址;纣的庶兄微子启未参预武庚叛乱,他作为商族的后裔被封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卫国的西边,还有个晋国,成王攻灭唐国后,以其地封给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与曲沃交界处已发现其遗址。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势,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在早期阶段对政治局面的稳定确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献中所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正说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周王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周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对域内实行有效的统治。制订的刑罚,比商代更系统。常备军的人数比商代还多,在宗周驻有六师,在成周驻有八师。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所封的诸侯国,要定期朝见周王,有保卫王室的义务。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渐渐将土地变为私有财产。同时,随着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私田的数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现,对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蚀和冲击的作用。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万件铜器上都铸刻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最多的一件铸有499个字,不亚于当时的一篇文献。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考古学家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人工冶制的铁器,说明至少在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这一发现,表明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又掌握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到了周厉王时,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厉王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国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昭王率大军征伐南蛮,遭到蛮族的强烈抵抗,周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昭王也死于汉水之中。这是西周早期遭到的一次严重失败,从此失去了对南方各国的控制能力。穆王与宣王也曾南征,均未获得重大战果。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穆王时,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想杀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王位继承人。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西周简况

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周文王(昌)长子伯邑考被纣所杀。文王死后,周武王(发)即位。后来,商王纣更加暴虐,商朝矛盾急剧激化。周武王率军东征,渡孟津,与诸侯相会,声讨纣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军与纣兵于牧野决战。周军全胜。纣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周朝建立。

武王死后,周成王(诵)即位。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与武庚叛周。周公奉成王命东征,平定叛乱。东都成周建成,周公还政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时期。 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钊)死后,子周昭王(瑕)继位。昭王十六年,他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直至江汉地区。南征共经3年,昭王还师渡过汉水时溺死,军队也遭覆灭。继昭王而立的是其子周穆王(满),在位长达55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发展。穆王好游行,致使朝政松弛。东方的徐国率九夷侵周。穆王南征,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才得以平定。

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削弱。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周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到周厉王时期,连年战乱,给民间带来深重的疾苦。与此同时,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为压制国人的不满,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加杀戮。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起义。前841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县)。朝中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共46年。宣王励精图治,朝政有明显起色。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惨遭败绩。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南),惨败。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今地不详),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余臣在平王十一年,既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牧野之战

成康之治

共和行政

三监

宗法制

分封制

西周政权

周武王灭众多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强迫奴隶制的小邦国接受周朝的封建制,周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它是按照诸侯与周王室的亲疏关系而划分的。周王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众建诸侯、裂土为民”的分封制。“井田制”是周朝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贵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农业仍旧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

礼制和刑罚

周王朝有严格的礼制和刑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礼以父系社会体制之下形成的宗法制为基础,用以调解和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关系。刑罚是用来控制、镇压平民和奴隶的,有死刑、墨刑、流刑、鞭刑、赎刑等刑罚和一套诉讼审判制度。

商业和交通

青铜农具使用比商代更为广泛,排水与引水技术掌握较好,农作物中桑麻瓜果都有栽培种植。手工业部门多,分工比商代更细,有“百工”之称,商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国”与“都”中,出现了更大的市场。

西周实行井田制。每个男性主要劳动力授田百亩(相当于现在31亩多),每隔3年耕作者之间更换一次分配的田地。当时普遍采用熟荒耕作制,使得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

西周时期,商业发达,有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海贝、海蚌和占卜用的龟甲等,往往都是从远方贡献和交换来的。海贝当时也作为货币,以朋为单位计算。舟船和马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社会生活

采集是当时平民的主要日常生活来源,而狩猎则是贵族的娱乐活动。

战争与交往

周王朝建立以后,仍不断用兵,常和荆楚、鬼方、严允、东夷、淮夷等邻邦发生战争,互有胜负。与此相反,更多的则是与邻邦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西周君主列表

周文王 姬昌 (公元前1099年至公元前1050年) 50年

周武王 姬发 (公元前1049年至公元前1043年) 7年

周公旦 姬旦 (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36年) 摄政7年

周成王 姬诵 (公元前1035年至公元前1006年) 30年

周康王 姬钊 (公元前1005年至公元前980年) 26年

周昭王 姬瑕 (公元前979年至公元前961年) 19年

周穆王 姬满 (公元前960年至公元前923年) 38年

周共王 姬繄扈 (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 23年

周懿王 姬囏 (公元前899年至公元前875年) 25年

周孝王 姬辟方 (公元前874年至公元前866年) 9年

周夷王 姬燮 (公元前865年至公元前858年) 8年

周厉王 姬胡 (公元前858年至公元前841年) 16年

共和 共伯和 (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828年) 摄政14年

周宣王 姬静 (公元前828年至公元前782年) 46年

周幽王 姬宫涅 (公元前782年至公元前771年) 11年

本列表周文王至周厉王在位年代及年数,依据郭伟[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夏商周年表疏证]作了修正。穆王、厉王的在位年数,懿王、孝王、夷王的年数,因无其他资料可查,暂定为25年、9年、8年。

西周都城变更表

朝代 :西周

名称:洛邑

都城位置:成周, 瀍河两岸

所居帝王: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建都时间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1、 周族的早期历史

周族是西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尧时,周族首领稷被举为农师,封于邰(武功),称“后稷”。夏末,不窟失职,弃走戎狄之间。不窟孙公刘迁豳,发展农业,周族开始兴旺起来。《史记》说:“周之兴自此始”(《史记·周本记》)。公刘下传九世,古公亶父迁至周原,《诗经·鲁颂·閟宫》:“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太王孙姬昌继位后,“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史记·殷本纪》),为灭商奠定了基础。

2、 武王伐纣与周公东征

武王姬发继位后积极准备灭商。经孟津之会和牧野之战,纣自焚,商亡。武王回师镐京,正式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病死,其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摄政,引起了“三监”(武王之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的不满,他们与纣子武庚及商朝在东方的残余势力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在这种情况下,周公毅然率兵东征,经三年苦战,平定了叛乱。接着在洛水北岸修建了一个陪都,称作雒邑(今河南洛阳),作为周统治者控制东方的政治、经济的中心。

3、 西周的强盛与衰落

周公东征之后,完善了西周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和乐礼制度,加强了王权,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但昭王伐荆楚,使“王道微缺”。到厉王时,实行专制统治,防民之口,与民争利,结果引起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国人不堪忍受厉王的高压政策,纷纷暴动。厉王奔彘(今山西霍县),太子静逃至召公家中。这一年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国人暴动平息后,出现“共和行政”的局面,直到宣王即位才告结束。周宣王即位,整顿内政,稳定社会秩序,在对周边的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史称“宣王中兴”。宣王后期,对外战争陷于僵局。宣王死,其子幽王即位。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奢侈腐朽,内政黑暗,加之严重的天灾人祸,周王朝的统治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结犬戎和缯侯攻周,杀幽王于骊山之下。平王即位,迁都洛邑,西周结束。

4、西周陶器

西周隐患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最多,也有少量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泥质黑陶和白陶,到西周后期已经不见了。西周陶器的器形,作炊器主要有鬲、 甑,作饮器的主要有爵、 觚等。但已经很少,作食器用的重要有豆和簋,作盛器用的主要有勰、罐瓮、盆、盂等等。在造型上,西周陶器以袋状足、圈足、平底为主要特征。纹饰仍以纹理较粗的绳纹为主,另有一些划线纹、篦纹、弦纹、刻划三角纹等。这时附加堆纹已很少使用。西周时期烧造陶器的窑炉主要还是馒头窑,龙窑的使用还是相当少。

周文化的特征

周人在周原建国时,同时也形成了具有很大包容特征性的文化体系周文化,他们和商人的关系是并存的,可是他的势力不如商人大,国家不如商人大,人口不如商人多,但是他的文化有接受商人的影响,也有保存自己固有独特的色彩,同时还接受了草原的影响以及西边羌人的影响,它本身就是很有包容性的混合体。他以这种混合体的特点,在打败商人以后,由于人少,要治理这么大的国家是很困难的,所以就建立了许多驻防的点,每个驻防的点到后来都变成了一个国家;从考古学上看最显著的一个驻防点就是在今天北京附近的燕国所在地,从这里我们看得清清楚楚,里面有商人文化的地盘,有周人文化的地盘,也有土著民族文化的地盘,三者共存;由此可见周人又采取了所谓包容性极强的政策,对于旧日的敌人商人,采取尊敬、合作的态度,对于土著也采取合作、共存的态度,这种精神是很了不起的。

周人是同姓不婚的民族,它以通婚的方式和其他的族群联合在一起,同时以包容的方式来共存,不仅在燕国的地点如此,即使在长江边靠近下游的当涂县所出现的遗址也有同样的现象。这种包容性极强的情况使得周人可以继承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的传统,那个传统就是从一个交流混合体里面构成的共同体系,它在周人身上得到延续。

那么,周人为什么要用“华夏”称呼自己呢?可能在古代“华”和“夏”两个字是同一发音,读急了变成一个字,慢读了就变成两个字,说实话,梧溪人到现在对这两个字还是分不清,如果要他们念的话,这两个字的发音是完全一样的。“华夏”变成周人用来称呼整个的族群,不过他并不叫它“周”,因为他承认有别处不是周,这种精神很了不起,使得中华民族可以成型。在周人几百年的统治里,虽然它分出去的远征军或驻防军的基地一个个变成国家,一个个逐渐地发挥了地方的特性,可是那些特性只是小异,基本上还是大同的,大的同点就是远到新石器时代已经逐渐成型的共同体系;所以我们说中国文化的统一性比政治的统一性先出现,而且维持的时间相当长,等到周人强大的文化包容性与政治包容性出现以后,才造成了一个真正统一的政治秩序;这个政治秩序与刚才我们所讲的文化体系相辅相成,替中国构成了一个永远庞大而充实的核心体,这个核心体到了历史时代以后继续不断的有人口的移植与人口的收容,不断在吸收,也不断在扩大,内涵极丰富,而且扩张性也很强,因此变成一个非常结实的文化大民族,它不会被打散,在世界上是个少见的例子。

例如世界上另外一个庞大的印度古文明,在印度四大陆上也有一个广大的文化圈子,这个圈子的形成也是因为包容性很强、吸纳性很强,可是它之所以长久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治秩序,是因为它的政治秩序里没有像周人这样强大的包容性,它只有文化的包容性而没有政治的包容性,所以到今天,印度境内还是有种族的差异与宗教的差异存在。另外罗马帝国也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秩序,但是因为没有充实的文化共同性,所以到后来虽然成为欧洲最主要的传统,但仍无法维持长期的统一,因为它没有文化的统一,所以政治也无法统一。以这两个庞大的体系作为例证的话,我们可以看见中国的个案是很不一样的,它使中国人无论到哪里都称自己为中国人。同时是中国无论怎么打也打不散的一个原因,并且造成了中国人观念里所说的“分久必合”的影响。其实我们中国分裂的时期远比想象中长,可是在我们脑海里,从来都只是记得统一的时候,不记得分裂的时候,这个原因就是在我们文化的秩序与政治是合一的。

公元前781年,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繁,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引致西周灭亡的导火线是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今地不详),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余臣在公元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西周朝

(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4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西周朝皇帝谱

1,文王(在位51年),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2,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

3,成王(在位30年),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4,康王,——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5,昭王,在位2年,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6,穆王,在位55年,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7,共王,在位12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8,懿王,在位25年, 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9,孝王,在位15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10,夷王(前869-前857),在位12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11,厉王(前857-前841),在位16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在位16年,竟被国人放逐。

12,周(前841-前827),召共和,(庚申年),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13,宣王(前827-前781),(甲戎年)在位46年,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14,幽王(前781-前771)年在位,(庚申年),在位11年,幽王,姬宫湦(sheng),宣王的儿子。贪*无道,为博宠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从而亡国被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由来。

东周朝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公元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哀王和思王列在一起),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1,平王(宜臼)元前770年(辛未年)登基,元前720年去位 ,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而周室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

2,桓王(林)元前719年(壬戊年)登基 ,元前696年去位 ,去世:元前696年(在位23年)平王孙,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就是史书说的“箭射王肩”。

3,庄王(佗)元前696年(乙酉年)登基 ,元前681年去位 ,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杀庄王而要立王子克为王。辛伯告发,庄王杀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4,厘王(胡齐)元前681年(庚子年)登基, 元前676年去位,

厘王(胡齐),去世:元前676年(在位5年),庄王子厘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

5,惠王(阆)元前676年(乙巳年)登基, 元前651年去位,去世:元前651年(在位25年),厘王子即位初,庄王还有一子叫颓,而且很受宠。及惠王即位,颓联络众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计划召燕国、卫国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至郑国。颓称王。郑国、虢国国君大怒。四年,郑国和虢国发兵讨伐,杀死颓,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时候,赐齐桓公为伯。

6,襄王(郑)元前651年(庚午年)登基,元前618年去位,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3年),惠王子惠王王后生子叔带,很受惠王宠爱,襄王也很畏惧他的势力。三年,叔带勾结戎、翟讨伐襄王,襄王要杀叔带,叔带逃往齐国。齐桓公派管仲平灭威胁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灭威胁晋国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拒绝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礼的款待,回国。九年,齐桓公卒。二十四年,晋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7,顷王(壬臣)元前618年(葵卯年)登基,元前612年去位, 去世:元前612年(在位6年),襄王子

8,匡王(班)元前612年(己酉年)登基,元前606年去位, 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顷王子

9,定王(瑜)元前606年(乙卯年)登基,元前585年去位,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匡王弟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的敌人,第二年经过洛邑,让人问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让王孙满出使拒绝,楚兵退去。十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郑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庄王死。

10,简王(夷)元前585年(丙子年)登基,元前571年去位,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定王子简王十三年,晋国国君厉公被杀,晋国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为悼公。

11,灵王(泄心)元前571年(庚寅年)登基,元前544年去位,

灵王(泄心),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简王子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杀死齐国君庄公。

12,景王(贵)元前544年(丁己年)登基,元前521年去位,死亡:不详(在位23年),灵王子

13,悼王(猛)元前520年(辛己年)登基,元前519年去位,去世:元前519年(在位1年),景王子景王喜爱儿子朝,但景王死后国人立长子猛为王但被子朝杀死

14,敬王(丐)元前519年(壬午年)登基,元前475年去位,

敬王(丐),去世:元前475年(在位44年),景王子子朝杀猛后自立,但是晋国拥立丐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晋国率诸侯拥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齐田常杀其君简公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齐",也就是从这起,齐国的国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

15,元王(仁)元前475年(丙寅年)登基,元前468年去位,去世:元前468年(在位7年),敬王子

16,贞定王(介)元前468年(葵酉年)登基,元前441年去位,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这是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

17,哀王(去疾)元前441年(庚子年)登基,元前441年去位,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定王长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这里就将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

18,考王(嵬)元前440年(辛丑年)登基,元前425年去位,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死后,儿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儿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儿子在巩这个地方,号东周惠公。

19,威烈王(午)元前425年(丙辰年)登基,元前401年去位,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给与韩、魏、赵诸侯的身份

20,安王(骄)元前401年(庚辰年)登基,元前375年去位,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威烈王子即位这一年,楚国盗杀楚声王

21,烈王(喜)元前375年(丙午年)登基,元前368年去位,

烈王(喜)去世:元前367年(在位7年),安王子

22,显王(扁)元前368年(葵丑年)登基,元前320年去位,去世:元前320年(在位48年),烈王弟显王五年,秦献公称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后诸侯皆为王。

23,慎靓王(定)元前320年(辛丑年)登基,元前314年去位, 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显王子

24,赧王(延)元前314年(丁未年)登基,元前256年去位,赧王(延),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慎靓王子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