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地理复习提纲

游戏攻略07

初一上地理复习提纲,第1张

初一上地理复习提纲
导读:wwwpepcomcn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

wwwpepcomcn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尼日利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50、居民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的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边缘海。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平原主要是莱茵河以东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欧平原。北部有纵贯斯 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边境上勃朗峰是欧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气候 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降水量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耐旱。多瑙河发源流经九个国家,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西部的居民与经济 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其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国的石油主要靠进口。北海油田对经济有促进作用。首都伦敦,过去曾叫做“雾都”,是游览胜地,大英博物馆,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内安眠着马克思。

55、法国 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尤以出产葡萄著名,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目前,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艾菲尔铁塔,凯旋门、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巴黎还是著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法国的烹调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国 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国的“黄金水道”。货动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

57、欧洲东部和北亚 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俄罗斯 领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中央。伏尔加河发源了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二战后,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位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以及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其农业不稳定。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脉组成。东部高原、山地区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中部平原区有中央大平原。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以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北美气候除了受纬度位置影响,降水分布和天气变化还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北美当地原来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国 美国国旗内有50颗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国人口中白色人种占80%以上。美国的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华人与华侨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的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区: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视工业中心,旧金山和洛杉矶也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岛屿中最大的是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墨西哥和南美大陆之间,有狭长的中美地峡,有“美洲大陆桥梁”和称号。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有“河海”之称。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智利和秘鲁的铜,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闹前列。秘鲁附近的海洋,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阿根毛廷出口的牛肉,占世界第一位。南美大陆还有一些独特的动物,如哺乳类的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巨嘴鸟。

 导语: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高中地理答题思路集锦

  一、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判定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实际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

 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1)流域广,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3)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

  八、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九、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

  十、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一、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二、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十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6。工业基础

 十四、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沙性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十五、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星优势的条件。

 注: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十六、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

  十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2。交通;

 3。政治、军事、宗教;

 4。科技和旅游。

  十八、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助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

 (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 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

 ② 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十九_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

 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索是不同的。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

 (2)筑港条件: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3)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4)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注: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应用: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④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体地说,要考虑以下4个要素:①路宽;⑦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

 4。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少云雾。

 (2)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3)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二十、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典型案例与区位选择

 1。京九线、南昆线和青藏线区位选择的异同

 (1)从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自然条件、科学技术5个方面加以比较。

 (2)突出共同点: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

 (3)不同地位:京九线是全国南北干线,南昆线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有利于开发边疆,加强西藏和内地联系。

 (4)不同的自然条件:京九线突出沟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线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铁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气候区,此处地质地貌复杂。

 2。“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1过度砍伐森林

2向空气中排放CO2,等各种有毒气体,形成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

3过度开采石油和煤

4对大量濒危动的灭绝负有直接责任

5污染水源

1992年,全国废气排放量 l05万化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 1111万吨,比上年增长 76%;二氧化硫排放量 1685万吨,比上年增长 39%;工业粉尘排放量 576万吨,比上年下降 05%。

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围为 90一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 8%。据67个城市统计,51% 的城市年日均值超标,尤以吉林、济南、太原、兰州、包头、延安、西安等城市为重。

据66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8一558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略有增加,比方城市明显重于南方城市。降尘年月均值在 30吨/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长春、大同、石家庄、哈尔滨、银川、吉林、鹤岗、沈阳、兰州和唐山。

据72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围为 7—]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9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重庆、太原、乌鲁木齐、宜宾、南充、济南、石嘴山、青岛、天津、长沙和大同。

据72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日均值范围为 l1一129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5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长春、济南和运城污染明显加重,兰州、宝鸡和南充咯有好转。

2000年,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58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85一74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52%,均为南方城市。赣州、长沙和厦门市酸雨出现频率高达90%以上,南充、宜昌、南昌、怀化、百色、南京、重庆和广州市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高三地理精品选择题100题 (精品选择题100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图,读图完成1~3题。

1.从地形上来看,以下四幅剖面图与上图甲乙线段经过地最相符的是 (

2.根据近地面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分析,该地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对高差

可能在 ( )

A .60—80米B .100—800米C .1000—1300米D .1800—2000米

3.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三方面来看,a 、b 、c 、d 四点降水最多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为发展旅游,1998年我国某旅游公司购买了某国已退役的航空母舰,但必须首先由甲海驶抵乙海,然后续航到我国。读图完成4~6题。 4.该海峡是( ) A .土耳其海峡 B .直布罗陀海峡 C .曼德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 5.由甲航行到乙( ) A .一直顺水 B .一直逆水 C .先顺水后逆水 D .先逆水后顺水 6.以下不属于乙海沿岸盛产的水果是( )

A .柑橘 B .无花果 C .荔枝 D .葡萄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臵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9-11题。

乙断层

甲褶皱 丙侵入

石灰岩

岩脉

砂 岩 页 岩 侵入岩

断 层

7.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8.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A .沉积岩 B.岩浆岩 C .变质岩 D .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9.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花岗岩 D .玄武岩

近年来中国新增9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4处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什海、纳帕海和碧塔海4块高原湿地(如图)。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环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想方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沼泽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据此完成10—13小题。

28°

4 8 ℃

26° 湿地 等温线

山峰

河流

10.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 )( ( (

B .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 .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 .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11.与图中4处湿地形成无关的条件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12.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 .影响着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

C .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

D .完全改变了植被的垂直分布,破坏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3.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 .固定耕地、保护天然林、退耕种草 B .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 . 加大投入,进行人工改造,建设湿地公园

D .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完成14—16小题。

乙 甲 丙

14.对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赤道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最小

B . 每条经线上的气温年较差都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C . 热带沙漠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最大 D . 海洋上的气温年较差大于陆地

15.图中从甲到乙一线气温年较差变化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季风气候的影响 B.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大 C .冷暖洋流的影响 D.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共同影响 16.图中丙处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产生这一现象的气候原因是

A.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B.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C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濒临海洋,全年降水量大 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数据(注: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耕

17.表中四个国家耕地在国土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 .甲 B.乙 C.丙 D.丁 18.从表中资料来看,粮食压力最小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为了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 并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结合右图,回答19-20小题: 19.与现在的首钢相比较,钢铁联合企业的区位因素中,影响减弱的是 A .原料 B.技术 C .市场 D.资金

2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首钢搬迁有利于唐山的环保

B . ◆、 两处分别为工业区和住宅区 C .处有丰富的锰结核

D .⌧处的时间更接近北京的地方时,而不接近北京时间

下图是某地夏至日全天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图。回答21-23题。

21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78°17′N ,120°E B66°34′N ,120°E

C78°17′N ,116°E D23°26′N ,120°E

22 当天,该地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位分别是

A 正北升起,正南落下 B 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C 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D 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23 该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为

下图是沿30°纬线的4条河流的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后回答24-26题。

30° 50° 120° 90° ① ② ③ ④

24 四条河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25 河口附近地区气候相似的配对,正确的是

A ①与③ B②与④ C③与④ D②与③ 26 关于四条河流河口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河河口处因寒暧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B ②河河口附近海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C ③河河口潮汐现象世界闻名,潮差巨大 D ④河河口三角洲有旅游景观—金字塔

下图是68°N 某地在一天内太阳高度和该地某河流量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27—29题:

27.由图中可知,该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 .地下水 B .雨水 C .湖泊水 D .冰雪融水 28.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一般都是主要的农耕区,但是该河流下游却几乎没有农业,其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不足 B .气候寒冷 C .远离消费市场 D .种植技术落后 29.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 .90°E , 0° B .150°E , 18°N C .90°E , 18°N D .120°E , 0°

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区)分布图及某区农业活动流程图。回答30—32题。

乙 农

30、哪一个农业带(区)的土壤,因受第四纪大陆冰河的影响,冰碛土的分布最为普遍?( )

A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B、小麦区 C、乳畜带 D、棉花带 31、图八所示农业活动最可能出现在哪一个农业带(区)?( ) A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B、乳畜带 C、棉花带 D、混合农业区 32、如果在图中“

该区最恰当的名称是( ) A、水稻种植区 B、热带经济作物区 C、园艺区 D、大豆区

右图甲中MC 、MD 分别为树木一年正午投影最长和最短时的影长,它们与河流AB 段正好垂直,图中C 所在河岸比 BD 岸冲刷严重,图乙中两曲线A 、 B 分别代表图甲中 A 、 B 两处测得的河流全年流量曲线,据此回答33~34题。

市 场

33、关于图中河流的正确说法是( )

A 、该河位于热带地区

B 、该河AB 段有发生凌汛现象的可能

C 、河流AB 段自北向南流 D 、河流AB 段自东向西流

34、若图中河流流量大小与树影长呈反相关,则该地气候可能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读图,回答35~36题。

35.C 港与D 港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 .沿岸都有暖流经过 C .多雨期一致

36.关于四国间贸易的正确叙述是:

①甲国从丁国进口铁矿石 ②丁国从甲国进口煤炭 ③乙大量出口小汽车到丙国④丙国大量从乙国进口粮食

B .沿岸都有寒流经过 D .高温期一致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右图是巴黎(采用东一区区时)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37—38小题:

太阳高度

9037.从图中可判断出巴黎的经度是( )

A .27°30′W B .27°30′E 60C .2°30′W D .2°30′E 38.这一天巴黎的夜长约是 30A .8小时 B .10小时 C .12小时 D .16小时

000时 12时

下图为河流发育示意图,河流横断面①②③

24时

分别是河流上的a 、b 、c 三点中的点,读图回答39—40题: 39.流横断面①②③与a 、b 、c 对应正确的是:

A .a ——② B .b ——① C .c ——③ D .d ——③

40.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 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e 岸相连 B .a 、b 、c 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a 处

C .a 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 河段 D .c 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

下图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41—43题:

41.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

A .①油菜②大豆③棉花④甘蔗 B .①大豆②油菜③甘蔗④棉花 C .①甘蔗②大豆③棉花④油菜 D .①棉花②大豆③油菜④甘蔗 42.读图判断,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省区是( )

A .新、川、豫、贵 B .湘、鄂、皖、赣

C .冀、鲁、豫、晋 D .黑、吉、辽、内蒙古

43.三江平原作为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其主要的区位条件是( ) A .便利的交通运输 B .土地广阔,人口稀少 C .充足的水源 D .充足的光照条件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下图为四个国家人口性别比例曲线,读图回答44—46题: 44.俄罗斯1950年性别比低的原因主要是

A .战争 B .移民 C .疾病 D .国家政策 45.图中曲线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例,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 .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 .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C .不同性别死亡率不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D .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

46.①峰值的出现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①人口老龄化 ②男女比例失调 ③婚姻困难等社会问题 ④劳动力缺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7.表中分析,发达国家

A .1950-1980年,城市化速度快,是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生产

力水平迅速提高,大批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B .1980年-2000年,城市化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 C .1950年-2000年,城市化水平比较高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展中国家高 D .1980年-2000年,城市人口增长缓慢是因为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流向发展中国家城市

读“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图2),分析判断48~49题。

4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o

A.点M 表示30N 处6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

o

B .点M 表示30S 处12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

o

C .点N 表示30N 处12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

o

D .点N 表示30S 处6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

49.当M 点为一年内太阳辐射最强的季节时,下列地区发生的现象可信的是

A .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舶是顺风顺水而行 B .南非开普敦港已进入多雨季节

C .长江入海口海水的盐度为一年中的最低值 D .西安地区正午的日影为一年中最短的时期

50.该地的典型植被是

A 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1 该地所在的地形区

A 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畜牧业 B地表特征是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C 主要农产品是水稻、柑橘等 D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分布广泛 图3是“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2~53题。

52.图中Q 代表的水体可能是

A .雨水 B.潜水 C .承压水 D.冰雪融水 53.箭头a 、c 代表的现象最集中出现的月份是

A .1~2月 B.3~4月 C .6~7月 D.9~10月

o

54.读“沿38N 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图4),结合有关图示地区所在大洲

的气候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B .地面状况对东部地区的天气影响极大 C .降水由西部沿海向东部内陆逐渐减少 D .大部分地区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比较明显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据此回答55~56题。

55.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B.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加剧 C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D.造成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 56.今后我国城市化的侧重点是

A .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建设新开发区 B .新增非农业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C .大城市的人口逐步向中小城市转移 D .结合经济建设,发展一批小城镇 甘肃省吉浪县黄羊川乡海拔3500公尺,年雨量约300mm ,

为中国最贫

困的农乡之一。台湾已故温世仁先生创办的某科技公司损赠电脑给该乡的黄羊川职业中学,透过网际网路师生接触到各种外界资讯及教学资源,学生还设计了网页,登载农民委托出售的农特产品,为当地带来新的财源。据此回答57—58题。

57.中国西部偏远农村过去在农业产销上所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应是( ) ①劳动力不足 ②市场资讯封闭 ③交通不便 ④耕地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8.透过网路订购并以邮政或货运公司交货的运销方式,被认为有助于中国西部偏远农村的发展,是因为它具有的优点有( ) ①农民可专业化大量生产农特产品

②农民可协调运作成为系统化的生产队伍 ③农民可少量多样化生产农特产品

④农民可直接面对无地域障碍的广大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右图是亚欧大陆60°N 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59—61题。

59.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 B .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C .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D .乙地濒临海洋,丙地深居内陆 60.在正常情况下,此时

A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B .南极洲的温度低于甲地 C .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动 D .亚欧大陆上受高压控制

61.以下关于甲、乙、丙的正确说法是 A 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 甲地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甲乙之间的地带每年都有凌汛现象 D .丙地是人口密集区

右图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过程。回答62—63题。 62.阶段Ⅰ水果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阶段Ⅱ水果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 .地形平坦、城市规模扩大 B .市场区位、交通运输便捷 C .气候优越、城市居民收入提高

D .水源充足、国际市场需求扩大

63.若甲城市为纽约,乙城市位于中美洲,则阶段Ⅱ运输量大的季节是纽约的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新华网温州2004年8月20日电,8月13日凌晨,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泥石流灾害袭击了乐清市龙西乡、福溪乡、仙溪镇的9个村庄。据材料回答64—65题。

64.此次泥石流的自然成因是 ①山体岩石破碎

②遭遇强度较大的连续性降水

③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受重力作用下滑 ④地震诱发所致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5.当今世界某些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和强度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壳运动近期十分活跃 B.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 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 D风化、侵蚀作用加强 下图为某国一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某种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决定在中国北京投资建厂。分析回答66—67题。

66.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可能是

A .自行车厂 B.汽车制造厂 C .彩色电视机厂 D.手表厂 67.选择在中国北京建厂的原因是 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②水源、动力充足③劳动力价廉质优④市场前景广阔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表示夏至日四地昼长时数和正午太阳高度。据图回答68~70题。

68 图中标注有明显错误的一地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69 当北京时间为8时45分时,①地正好 日出,则①地的地理坐标是( )

A60°N ,30°E B45°S ,30°W C60°N ,75°E D13°S ,75°W 70 关于该图的正确叙述是( )

A ①与②两地纬度相同,但经度不同

B 除标注错误的一地外,其余三地均能直射 C 每年③地有9个月昼长大于夜长

D 除图所示外,其余时间②地正午太阳高度均大于①地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三地均为重要农业区。据图回答71~74题。

71 甲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 全年气温高,干湿季节明显 B 区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 多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D 光照较弱,日照时间较长

72 城市P 是在新原料基地出现的新工业中心,该 原料是( )

A 非金属矿 B 有色金属矿 C 棉花 D 石油和天然气

73 甲、乙、丙三地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 A 小麦 B 水稻 C 棉花 D 青稞

74 丙地与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 A 灌溉条件较差 B 日照时间太长 C 气温低,热量不足 D 土壤盐碱化严重

下图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75~77题。 75 图中反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76 我国耕地所占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

B 山区多,平地少

C 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D 城市建筑、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77 我国增产粮食切实可行的主要途径( )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大力开垦草原、沼泽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78.天然气作为能源,它属于( )

①清洁能源 ②非可再生能源 ③优质常规能耗源 ④新能源 ⑤二次能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⑤ D .②③

读某海域图,图中曲线为等年降水量线,AB 为晨线。完成79—80题。

79 图示时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A0∶40 B11∶20 C11∶40 D19∶20

80 从图示等值线分析,甲海域年降水量较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 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C 秘鲁寒流的影响 D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图2是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箭头表示风向) ,判断81~82题。

81 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图1 A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C 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D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82 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无关的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佛教自东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石窟造像艺术也由此而入。中国的石窟,大体是随印度佛教的东渐路线,自西向东分布,总数近百处之多。最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和龙门石窟。据此回答83—84题。

83.石窟的开凿要求有硬度较低的沉积岩,下列岩石符合要求的是 A .花岗岩 B .大理岩 C .玄武岩 D .砂岩 84.四大石窟中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A .龙门石窟 B .麦积山石窟 C .云岗石窟 D .敦煌石窟

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 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 机场正值日落。读下图3,完成85题

120°E

图3

A .6小时 B .10小时 读下图4,回答第86-87题。

120°

W

85.从A 机场飞行到B 机场经历的时间是:

C .14小时 D .22小时

86.B 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 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影响这种分布 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土壤

C .水分 D .经济发展水平 87.河流①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它与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河流相比, 最大的区别是

A .河水流量十分丰富 B .河流落差巨大 C .河水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D .河水流量年际变化小

阅读回答88-89题:红水河是我国12大水电基地之一,被誉为水力资源的“富矿”,是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中的重点河流,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规划,红水河干流可建成10座梯级电站。

88、下列水电站属于红水河水电基地的是:( )

A 二滩、岩滩 B 龙滩、天生桥 C 乌江渡、岩滩 D 龚嘴、大藤峡 89、不能正确说明红水河特征的是:( )

A 、含沙量大是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B 、常年有地下水的稳定补给 C 、 河流强烈下切,水能巨大 D、每年4月就进入汛期

根据表和图,判断90~92题:

北京市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

90.北京市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所占比例居前三位的省份是河北、辽宁、山东,原因是( )

A .这三个省的经济距离较短

B .和其他省份比这三个省的居民收入最高 C .居民中老年人多,闲暇时间多 D .北京有众多风景名胜,吸引力大

91.根据图20-2,你认为在今年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大多数北京高考考生可能选择的旅游地是( )

A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B.北戴河海滨

C.哈尔滨冰灯、亚冬会场馆 D.天涯海角、西双版纳

92.3月21日,从三江平原去北京的旅游者上车时,太阳刚好落入地平线下,途中经过了10小时,其到达北京的时间可能是( )

A .17时 B.18时 C.3时 D.4时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 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93、94题

293.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 .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 .荒漠化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94.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止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 .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95.读“世界区域划分图”,作正确选择( )

①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由 于地处大陆东部,因此全属季风气候区 ②区域物产富饶,盛产天然橡胶、油棕、 椰子、蕉麻、锡矿、石油、稻米等 ③区域以白种人为主,又是佛教和印度 教的发源地

④区域为世界第二亚欧大陆桥通过的地 区之一,该地区盛产棉花

⑤区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上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业为主

⑥区域无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均与⑤区域有相似之处 ⑦区域热带沙漠和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世界最广

⑧区域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因此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⑨区域最大国家的主要工业区分布在东欧平原

⑩区域气候上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除纬度位置外,地形因素相当重

11区域气候由于暖湿,盛产咖啡、甘蔗、香蕉、铁矿、银矿等物产 ○

12区域中最大的岛屿为热带雨林气候 ○

13区域比北冰洋寒冷的主要原因是伟度因素 ○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⑦⑧⑨ 11D .⑩○

12○13 ○

下图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回答96-97题。

96.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

A .33‰ B .43‰ C .27‰ D .15‰

97.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 A .人口总量稳定 B .人口老龄化加速

C .人口自然增长率约在17‰左右 D .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98.上表列出的地震中,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是 A .①④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⑥

99.地震发生时,震中地点位于昼半球的是 A .①⑤ B .②⑥ C .④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一时刻的天气系统图,判断1-2题。

D .③④ D .③④

( )

( )

1.下列气压场中,与右图所示天气系统相应的是

地理必修Ⅲ复习提纲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3 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 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 南方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4 区域经济联系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东线 中线 西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扬州附近 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 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 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 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 较大 较小 大

水质 差 较好 最好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3、产业转移

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4、治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突出问题 治理措施

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能退化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防治水污染

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23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3、治理经验:①设置全流域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④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合理布局,规模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主要农业带:

农业带 分布 区位因素

乳畜带 东北部五大湖沿岸 气候冷湿,适于牧草生长;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玉米带 中部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多、热量充足

小麦带 中部(冬小麦) 北部(春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势低平

棉花带 南部 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3、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25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等。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③治理环境污染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对外开放政策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阶 段 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 城市化进程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 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问题: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①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②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③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④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⑤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

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由5个部分组成:硬件、GIS软件、地理数据、GIS人员、应用模型。工作流程:地理数据输入、存储(数字化过程)→地理数据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地理数据分为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不同的图层储存不同的地图要素。)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略)

32 遥感(RS):一种探测技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波谱特征)→传感器收集→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应用成果。现代遥感优点: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类型 概念 优点

航天遥感 利用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 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重复不定期观测等

航空遥感 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 机动性强,分辨率较高

近地遥感 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的遥感 分辨率高、范围小

3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用户系统(接收设备)。GPS信号接收机主要有三种: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接收机。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

33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热点问题:

1、工程建设: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杭州湾大桥

2、宇宙: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大行星,降等为太阳系矮行星

3、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厄尔尼诺

5、环境问题: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北方的荒漠化与沙尘暴、太湖蓝藻暴发

6、重点区域: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7、GPS、北斗导航系统

8、珠穆朗玛峰测高

9、国家或地区:美国、德国、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

浙江省情: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位于东经118°01'—123°08',北纬27°01'—31°10',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人口4679万,城市人口比重超过55%。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海之滨,北与上海、江苏相连,西 与安微、江西接壤,南邻福建,东临东海。山多岛多,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浙江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丘陵山地广布,因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梅雨),7、8月常出现伏旱天气。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台风、暴雨、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冻害、龙卷风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土壤为红壤,耕作土壤为水稻土。农牧林渔业发达,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油菜、棉花、棉花、茶叶、蚕丝、柑橘、毛竹等。浙江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浙江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

现代化交通网络发达,以省会杭州为枢纽,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南昌)、萧甬(杭州萧山—宁波)、金温(金华—温州)等铁路构成了浙江铁路运输网络。重要港口有宁波北仑港。

产业结构多年来以轻型工业为主,目前重化工产业开始成为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浙江经济的主体是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众多。全省的区域性块状经济颇具特色,浙江海宁的皮革,桐乡的羊毛衫,嵊县的领带,永康的小五金都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浙江专业市场繁荣,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

旅游资源丰富,有雁荡山、普陀山、天目山等名山,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等名湖,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湖——千岛湖水库。京杭大运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州与钱塘江汇合。低山丘陵多有岩溶奇景,金华三洞、庐瑶琳仙境令人叹为观止。全省旅游重点则为杭州,素以“人间天堂”驰誉世界,文物古迹遍布城内外,因此成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和五大旅游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