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支航母战斗群都有哪些舰艇?

游戏攻略03

我国首支航母战斗群都有哪些舰艇?,第1张

我国首支航母战斗群都有哪些舰艇?
导读:我国首支航母战斗群都有哪些舰艇中国空军轰-6K战略轰炸机数次经西太平洋绕行台湾,在海上,中国海军的“辽宁”舰携带舰载机也这么干了。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中国之一艘航母“辽宁”舰与数艘驱护舰组成编队,携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

我国首支航母战斗群都有哪些舰艇

中国空军轰-6K战略轰炸机数次经西太平洋绕行台湾,在海上,中国海军的“辽宁”舰携带舰载机也这么干了。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中国之一艘航母“辽宁”舰与数艘驱护舰组成编队,携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正在开展“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

“辽宁”舰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首次开展远海训练,以歼-15战机的装备数量和全部放飞情况来看,该机已达两个中队满编,显示 *** 已具备远洋作战实力。

这也代表中国航空母舰从渤海湾、黄海、东海等的周边海域,前进到西太平洋的菲律宾海,已具备远洋作战实力,能够进入蓝水作战。

从中国先后组织海空力量由西太平洋绕行台湾来看,这不但是对 *** 势力的严厉警告,更是对美国和日本的无声宣示,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战斗力已今非昔比,不再对侵犯中国利益的事情不当回事了!

作为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必由之路,中国的首艘航母“辽宁”舰奔赴远海训练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在技术上必须走出关键一步”,还可能进一步进行环球航行。

“辽宁”舰的首次远海训练,在航行途中进行了舰载机起飞、空中加受油、空中对抗等多项训练任务,这些战术演练充分表明中国大陆首支航母编队具备战斗力,包括具备制空、对海突击和反潜等基本作战能力。

而在训练中,“辽宁”舰一次性将全部12架歼-15舰载机全部放飞出去,不但证实了该舰具有操作一支完整舰载机联队的能力,也表明其既可执行近海防御,也可执行远海防卫任务。

最为外界关注的是,经过四年的严格摸索式训练,“辽宁”舰已完成了使用舰载武器和指挥与留驻数十架舰载机进行完整训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正式完成了中国海军首支航母战斗群的组建与巡练。

从“辽宁”舰率领的航母战斗群的成员来看,主要由8艘舰艇组成,包括1艘航空母舰——001型16号航母“辽宁”舰、3艘驱逐舰——052D型173号“长沙”舰+052C型171号“海口”舰和151号“郑州”舰、2艘大型护卫舰——054A型538号“烟台”舰和547号“临沂”舰。

1艘056型护卫舰594号“株洲”舰和1艘903A型966号“高邮湖”补给舰,形成了完整的制空防空、反舰突击和反潜等联合作战能力。

从这支中国海军首个航母战斗群的火力来看,由中国海军更先进的052C/D型导弹驱逐舰和054A型导弹护卫舰组成的海上护卫力量,它们均配备垂直发射系统,最多可携带约200枚“海红旗-9”和“海红旗-16”中远程防空导弹。

此外,其反舰和反潜了能力也不错,鹰击-18超音速反舰导弹和鹰击-62重型反舰导弹的威力早已为外界所熟知,当然还有一定数量的“红旗-10”近距防卫导弹,从而组成了强大的护卫火力网。

这些水面战斗力量,再加上歼-15舰载机的制空和反舰能力,基本能确保中国海军首个航母战斗群的安全,也足以对一些中小国家形成巨大的威慑。

可以说,在当前海峡两岸纷争、中美博弈日趋激烈局势的催化下,中国海军派出首个航母战斗群前出西太并绕行台湾进入南中国海的举措有警示台湾、警告美国的作用,可称为一次“战备性质的巡航”。

郑重表明的中国航母形成战斗力,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提高中国海军中远海的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维护海洋和平与稳定、海上航行自由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通过以航母战斗群远海训练的形式证实中国航母形成战斗力,是对全球以及亚太地区的冲突和潜在战争趋势形成遏制,十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海军现有2型3级12艘大型航空母舰,其中包括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3艘、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8艘。其中,除“小鹰”号母港设在海外的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外,其余11艘的母港均在美国本土的五大航空母舰基地。

美海军规定,和平时期,每艘航母一个标准的训练、执勤和休整周期为18个月,并各占1/3时间。因此,正常情况下,美海军现役12艘航空母舰,有1/3在海湾地区、西太平洋、地中海等海外前沿地区执勤或担负作战任务,1/3进行海上训练,另有1/3在港内休整或进厂维修保养。当然,战时其训练、休整和维修周期会缩短,能执行作战任务的航空母舰将比平时增加50%至1倍左右,可能会集结6-8艘航空母舰投入作战。目前部署如下:

CV63“小鹰”号常现动力航母该舰为小鹰级首舰,1961年4月服役,常驻西太平洋执勤;标准排水量60100吨,舰长3236米;飞行甲板长318.8米、宽768米;动力装置为8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28万马力;航速32节;续航力为12000海里/20节;可搭载各型飞机80-90架;编制5480人;当时造价为2652亿美元,设计使用寿命30年。该舰原是作为重型攻击航空母舰设计建造的,1973年改装为多用途航母,1987年至199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服役期延长15年,满载排水量增至83960吨。“小鹰”号服役后一直在太平洋舰队,长期以圣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参加过越战,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海湾执勤,1998年7月接替退役的“独立”号航母部署至日本横须贺、常驻西太平洋。目前,该舰由美海军第7舰队第5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5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6架,包括F-14战斗机14架、F/A-18战斗/攻击机36架、EA-6B电子战机和E-2C预警机各4架、S-3B反潜机8架、SH-60F反潜直升机6架、HH-60H救援直升机和ES-3电子侦察机各2架,计划于2008年退役。

CV64“星座”号为小鹰级航母的第2艘,1961年10月27日加入太平洋舰队服役,性能与“小鹰”号一样。该舰服役后一直以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1964年8月4日美军挑起“北部湾”事件后,“星座”号航母便于次日出动舰载机轰炸北越,是美军发动全面侵越战争后之一艘参战的攻击航母。此后,“星座”号于1975年改装为多用途航母,1990年至1993年完成了延长服役期的改装,并计划于2003年退役。该舰目前隶属于太平洋舰队,舰上搭载第2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6架,通常由2艘导弹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导弹护卫舰。2艘核潜艇和1艘快速战斗补给舰担负护航。

CV67“肯尼迪”号这是小鹰级航母的第4艘,也是美国建造的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命名,母港设在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州的海波特海军基地。该舰于1964年至1967年建造,1968年9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与前3艘同级舰相比,“肯尼迪”号的机库和飞行甲板布置有改进,斜角飞行甲板由倾斜11度20分改为11度,机库由长225米、宽30米改为长210米、宽32米,结构更趋合理,满载排水量减至80940吨。该舰曾参加了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并于1990年9月14日至199年3月12日连续6个月部署在波斯湾,是参加海湾战争时间最长的美国航母。1993年至1995年9月进行了延长服役期改装,之后转入海军后备队,担任训练航母,2000年又回到大西洋舰队转为现役航母,现在是美国海军唯一一艘训练航母,主要用于训练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同时电可以进行现役部署,执行作战任务,计划2018年退役,届时将有50年的服役史。

CVN65“企业”号为美国海军之一艘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1958年至1960年建造,当时造价为45亿美元,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太平洋舰队,1990年至1994年进行为期4年的更换核燃料和现代化改装,之后加入大西洋舰队,目前母港设在弗吉尼亚州美国更大的海军基地诺福克。该舰标准排水量73570吨,满载排水量93970吨,全舰长3425术,飞行甲板宽7688米,载机约90架,由8台A2w型核反应堆为4台齿轮传动式汽轮机提供蒸汽,航速33节,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航行20万海至。1964年8至10月,“企业”号航母在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和“班市里奇”号的护航下,组成世界上之一支全核动力特混舰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没有加油和再补治,历时64天,总航程32600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开创了航空母舰发展的新纪元。该舰曾参加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以及越南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先后四次更换核燃料。现隶属于大西洋舰队,执行任务时搭载第3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8架。

CVN68“尼米兹”写这是继“企业”号之后的第二艘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以二战时期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命名,1968年动工,1972年下水,1975年5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87年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设在布雷默顿,1998年3月进入位于诺福克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进行历时3年的大修,计划2002年完成。该舰标准排水量74042吨,满载排水量91487吨,总长333米,飞行甲板,宽768米,由2座A4W型压水式核反应堆提供动力,28万马力,航速30节以上,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运行13年,续航力达80-100万海里,可载各型舰载机90-100架,编制舰员5930人。“尼米兹”导采用了功率更大、结构更完善、寿命更长的A4W型核反应堆,并装备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和“海麻雀”舰空导弹,服役时间可长达50年。1997年9月5日至1998年2月28日,该舰隶属太平洋舰队,搭载第9舰载航空联队,从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出发。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在炎热的波斯湾执勤3个月,参加了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然后又穿越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大西洋,抵达美国东海岸的梅波特海军基地,在175天内环球航行一周。

CVN69“艾森豪威尔”号为尼米兹级的第2艘,以美国第34任总统命名,性能与“尼米兹”号一致,1977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曾参加波黑战争空袭波黑塞族武装,多次前往地中海和海湾执勤。该舰目前隶属太平洋舰队,搭载第7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80架。

CVN70“文森”号该舰以二战前海军的坚定支得者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主席“卡尔•文森”命名,性能与尼米兹级前二艘一样,1982年3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83年部署至太平洋舰队,母港为布雷默顿海军基地。该舰曾多次在海湾执勤,参加过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目前由第3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11舰载航空联队,装奋各型飞机78架。

CVN71“罗斯福”号是尼米兹级的第1艘,以美国第26任总统命名,性能略有改进,满载排水量增至97574吨,1986年10月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该舰曾参加海湾战争,1999年又参加了科索沃战争,在同级舰中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目前搭载第8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80架.并由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2艘核潜艇和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担负护航。

CVN72“林肯”号以美国最受拥戴的林肯总统命名。性能进一步改进,装载2900吨航空弹药和350万加仑航空汽油后,满载排水量达102000吨,是世界上之一艘超过10万吨的航空母舰。该舰1989年服役,先部署在大西洋舰队,1990年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由诺福克移至华盛顿州的埃弗雷特。目前由,搭载第14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配属2艘导弹巡洋舰、6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核潜艇和3艘后勤舰,正在波斯湾执勤,每天出动舰载机对伊拉克进行空中监观和封锁。

CVN73“华盛顿”号以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命名,性能与“林肯”号一样,1992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目前隶属于第2巡洋舰驱逐舰大队,搭载第17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正在地中海执勤,由导弹巡洋舰“诺曼底”号、驱逐舰“布里斯科”号和“加农”号、护卫舰“辛普森”号、核潜艇“安纳波利斯”号和“阿尔巴尼”号、快速战斗支援舰“供应”号担负护航。

CVN74“斯坦尼斯”号,这是尼米兹级的第7艘,1995年12月服役,是美海军之一艘装备IT-21“21世纪信息技术”系统,实现 *** 化的现代航空母舰,核动力装置也得到进一步改进,一次加注核燃料可连续运行23年,因此在45-50年的服役期内只需要换一次核燃料。该舰加入现役后先部署在大西洋舰队,1998年8月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也由梅波特移至圣迭戈海至基地。2000年上半年,该舰搭载第9舰载航空联队各型飞机74架,首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波斯湾进行为期6个月的海外执勤。

CVN75“杜鲁门”号为美海军20世纪最后服役的航母,造价高达45亿美元。该舰以美国第33任总统命名,1993年至1996年建造,1998年7月服役,部署在了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目前,该舰正在中大西洋进行作战部署前的最后一次海上训练,由第2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3舰载航空联队的飞机74架。

保持12艘大型航母编队,是美国国防部为“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战区战争”而确定的更低标准。在21世纪初,美海军将继续维持这一计划,到2008年,等10艘尼米兹级航母CVN77将接替“小鹰”号;而在研的CVNX级将于2006年开始建造,2013年接替“企业”号;第2艘CVNX级航母将于5年后取代“肯尼迪”号,届时,美海军航母将全部核动力化。

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c00da0ec8898383d26979181html

中国要多久才能形成航母战斗群?

福建舰已经下水舾装,但是我们的具体编制的航母战斗群似乎十多年来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并不像是美国在编有11个航母打击战斗群一样,而我们似乎并没有固定的航母战斗群编制?是不是我们还不能形成打击能力呢?

首先先了解下什么是航母战斗群或者航母打击群。

最早的航母航母打击战斗群其实是出现在日本帝国海军,你想的没错,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过程中派出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其中包括: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23艘潜艇、5艘袖珍潜艇,这支舰队搭载了414架飞机。

空袭珍珠港的联合舰队的主体架构:特遣队:空袭部队:之一航空中队((AV)赤诚、(AV)加贺);第二航空中队((AV)苍龙、(AV)飞龙);第五航空中队((AV)瑞鹤、(AV)翔鹤)。

警戒中队:第1鱼雷中队:(CL)阿武隈、第17驱逐舰队((DD)谷风、(DD)浦风、(DD)滨风、(DD)矶风)。

第18驱逐舰队:(DD)阳炎、(DD)不知火、(DD)霞、(DD)阿拉蕾。

(DD)秋云。

支援部队:第3中队((BB)比睿、(BB)雾岛)。

第8舰队:((CA)音、(CA)竹马)。

巡逻部队:((SS)伊19号、(SS)伊21号、(SS)伊23号)。

补给部队:之一补给舰队((ARO)极斗丸、(ARO)研洋丸、(ARO)国洋丸、(ARO)新国丸)。

第二补给舰队:((ARO)东邦丸、(ARO)东映丸、(ARO)日本丸)。

先遣队:(SS)伊16号、(SS)伊18号、(SS)伊20号、(SS)伊22号、(SS)伊24号、特殊作战小队(袖珍潜艇X5)。

这次空袭中真正实施作战的只有6艘航空母舰,而警戒中队分布于航母四周进行防空和反潜的任务,支援部队中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在准备随时打击忽然遭遇的敌方舰队(在空袭珍珠港的任务中其实就是在打酱油);巡逻队其实都是潜艇,提前出发到各个不同的方向监视水面状况;补给舰跟在航母不远的位置对航母上的油料进行补给,这次很有意思,两个补给中队派出的都是油料船;先遣队则是由微型潜艇构成负责潜入珍珠港获得攻击前的最后一波情报,在日本公布的资料中先遣队一共派出5艘微型潜艇最终只回来了1艘。

在袭击发生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哈斯本·金梅尔是这样评价日本帝国海军的安排的:不得不说,这次空袭是一次计划巧妙、执行出色的行动。不幸的是,我不得不承认他们赢了。一旦他们开始,他们就做了很棒的事情。——哈斯本·金梅尔,太平洋舰队前司令。

也正是因为美军在二战中遭受过航母战斗群的打击,在二战之后才开始逐步的搭建出了自己的航母战斗群。其实在国际上看,美国和二战时期的航母战斗群都是很特别很特殊的一种舰队组织形式。其目的就在于远程奔袭对敌方进行打击。

尤其在二战期间,其实美国是没有航母战斗群的,二战美国海军所经历的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中还没有组织起来一个真正的航母战斗群。大多数时间就是一艘航母和两艘护航的驱逐舰一起执行任务。直至1944年年底美国制造了大量航母之后,才出现了第38快速航母特遣队(Fast Carrier Task Force),这才初步有了航母打击群的雏形。

津津乐道的“航母战斗群”这一术语其实年头并不久,这是在2004年最新的美国海军作战纲要中做出明确的解释的。之前的所谓的“航母战斗群(Carrier battle group)”的叫法其实是相当民间的叫法,并没有被美国军方作为术语使用后来美海军只是在总结历史战法的时候引用过90年代开始以航母为中心的作战方式叫做航母战斗群。2004年美国海军作战纲要中明确了美国海军的四种作战模型,其中包括:

1航母打击群(Carrier strike group);

2远征打击群(Expeditionary strike group);

3战列舰战斗群(Battleship battle group);

4海面行动群(Surface action group);

这是针对于不同态势所组织的不同级别的舰队行动框架。特别有意思的是group这个词在英文中是有对应中文的“群”、“组”、“集团”等不同含义的在中文中我们会给不同等级聚合物划分不同的级别,而Group的最正的解释叫做“团体”,没有大小级别的划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美军海面行动群出动只派出两艘巡逻艇的原因了。

所以说“航母战斗群”也好“航母打击群”也罢都只是一种海军舰只的组织形式,并不是成建制的海军作战单位。至于美国为什么维持了11个航母战斗群?原因也很简单——连年征战不得已而为之。

至于其他国家,在运营航母的过程中只要随行舰船可以满足涵盖防空、反舰、反潜、水下作战、补给这五大领域的基本任务,其实美军就会将之视作一个航母战斗“群”,看看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珍珠港的架构,是不是就明白一个典型的航母战斗“群”的架构到底是什么样子了吧?

法国、英国这两个美国盟友也是有航母战斗“群”的,如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出动的时候通常是这样的配置:

1艘伊莉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2艘45型驱逐舰;1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属美国海军);2艘23型巡防舰;1艘七省级巡防舰(属荷兰皇家海军);1艘机敏级核潜艇;1艘维多利亚级补给舰;1-2艘潮级舰队油船;

其中还包括了美国和荷兰的随行军舰,但是以伊丽莎白女王号为作战核心,也就被称为了“航母打击群”。

法国更有意思,当戴高乐号出来的时候通常的阵容是:

1艘戴高乐号航母;

1艘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

2艘反潜驱逐舰;

2艘防空驱逐舰;

1艘隐形巡防舰于前方巡逻;

1艘补给舰(杜兰斯级油轮);

航母战斗群姑且就这么叫,其实是看性质不看规模的。

中国航母战斗群:性质一样的,早就有很多国外媒体在报道中国的航母战斗群了。

中国航母战斗群其实早就有了,而且配置并不比美军差,只不过是咱们的摄影师总是把咱们的航母拍成辽渔16号或者鲁渔17号,让咱们的战斗群曝光太少。

但话说回来,航母战斗群在现代战争中还有效果吗?

海军学术界其实对航母战斗群在 21 世纪海战中的生存能力存在争议。支持者认为航母战斗群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火力和力量投射能力。反对者则认为,航母战斗群越来越容易受到武库舰艇和巡航导弹的攻击,尤其是那些具有发射超音速甚至高超音速飞行能力的舰艇尤为危险。还值得注意的是,航母战斗群本身是为冷战场景设计的,在建立对靠近海岸区域的控制方面用处不大。

此外,事实证明,航母战斗群容易受到许多小型海军部队拥有的柴电潜艇的攻击。例如常规动力的德国U24 ,它于 2001 年在加勒比海的JTFEX 01-2演习中通过发射照明弹并通过其潜望镜拍照,近距离拍摄了美国航母的照片;

事隔五年,在2006年的JTFEX 06-2演习期间,瑞典哥特兰岛“击沉”美国企业号,瑞典的常规动力潜艇突破了第 7 航母打击群的防御措施,未被发现并拍摄了几张里根号航空母舰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