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与童话与神话(传说)与成语故事与成语故事与推荐个成语故事

游戏攻略010

寓言与童话与神话(传说)与成语故事与成语故事与推荐个成语故事,第1张

寓言与童话与神话(传说)与成语故事与成语故事与推荐个成语故事
导读: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缥缈。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安然无羔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解释:

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我希望我的知道这些对你有帮助。(^__^)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是新课标吗?

小学一年级成语

百花争艳 春 意 盎 然 春 暖 花 开 湖 光 十色

跋山涉水 亭 亭 玉 立 生 机 勃 勃 千 姿 百 态

花枝招 展 姹 紫 嫣 红 连 绵 不 断 莽 莽 苍 苍

无边无 际 江 山 如 画 汹 涌 澎 湃 锦 绣 河 山

崇山峻 岭 高 耸 入 云 巍 然 屹 立 赤 日 炎 炎

繁星闪 烁 皓 月 当 空 花 好 月 圆 群 星 灿 烂

旭日东 升 阳 光 明 媚 艳 阳 高 照 冰 雪 消 融

草长莺 飞 春 光 明 媚 春 回 大 地 春 色 满 园

春色宜 人 落 叶 纷 纷 鸟 语 花 香 秋 高 气 爽

天寒地 冻 万 籁 俱 寂 银 装 素 裹 莺 歌 燕 舞

雨后春 笋 白雪皑 皑 春 回 大 地 万 物 复苏

柳绿花 红 莺 歌 燕 舞 冰 雪 融 化 泉 水 丁 冬

百花齐 放 百 鸟 争 鸣 三 心 二 意 七 上 八 下

五颜六 色 山清水 秀 万 紫 千 红 和 风 细 雨

鸟语花 香 千 山 万 水 千 方 百 计 东 张 西 望

万里无 云 欢 歌 笑 语 春 暖 花 开 百 花 齐 放

春风拂面 古 往 今 来 尊 老 爱 幼 亭 亭 玉 立

美丽动人 花 枝 招 展 心 满 意 足 爱 不 释 手

长命百岁 小 巧 玲 珑 生 龙 活 虎 年 幼 无知

千奇百怪 日 里 万 机 人 命 关 天 勤 奋 好 学

废寝忘食 百 读 不 厌 相 敬 如 宾 团 结 友 爱

活泼可爱 五 谷 丰 登 欢 天 喜 地 热 血 沸 腾

经久不衰 垂 手 可 得 叶 公 好 龙 塞 翁 失 马

守株待兔 亡 羊 补 牢 画 蛇 添 足 蒸 蒸 日 上

飞黄腾达 呼 风 唤 雨 美 不 胜 收 滥 竽 充 数

小学二年级 成语

万象更新 抱头鼠窜 鸡鸣狗盗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 为虎作伥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抱头鼠窜 虎背熊腰 守株待兔 鹤发童颜 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盲人摸象 画蛇添足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胸无点墨 头重脚轻 手足轻深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手疾眼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手无缚鸡之力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螳挡车 丝马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成语和四字词语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喷薄而出,

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崇山峻岭,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苍翠欲滴,光彩夺目,万紫千红,挨挨挤挤,

小巧玲珑,成千上万,饥寒交迫,皑皑白雪,长途跋涉,

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沉默不语,不约而同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孤单失群,和颜悦色,连绵不断,恍然大悟,买椟还珠,各式各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受益无穷,鸦雀无声,情不自禁,人山人海,诚心诚意,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坚持不懈,竭尽全力,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异口同声,神气十足,四面八方,七嘴八舌,迫在眉睫,喜出望外,端端正正,如愿以偿,蹑手蹑脚,左顾右盼,匆匆忙忙 寸草不生,夜幕降临,古往今来,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应有尽有,恋恋不舍,无影无踪,荒无人烟,趔趔趄趄,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释手,清晰可辨,一模一样,

感激不尽,交口称赞,闻名遐迩,五官端正 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头头是道,源源不断,彬彬有礼,息息相关,蒸蒸日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天地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熊熊大火,零零星星,夸父追日,女娲补天,金光四射 四面八方,七嘴八舌,成千上万 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 异口同声,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小学四年级成语

德高望重 为人师表 因材施教 良师益友 言传身教 诲人不倦 良师益友 桃李满天下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 和蔼可亲 无微不至 亲密无间 形影不离 亲如手足 情同手足 一见如故 不分彼此 推心置腹 心心相印 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浩月千里、风清月朗 皓月当空 玉兔东升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风习习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一鸣惊人 足智多谋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亭台楼阁 富丽堂皇 雕梁画栋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高楼大厦 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门庭若市 高朋满座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水泄不通 络绎不绝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繁花似锦 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五颜六色 含苞欲放 百花齐放 五彩斑斓 迎风吐艳 姹紫嫣红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滥竽充数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哪吒闹海 四面楚歌、纸上谈兵、背水一战、负荆请罪、卧薪尝胆、 洛阳纸贵 数九寒冬、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鹅毛大雪 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大雪初霁 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喜上眉梢 兴高采烈 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心花怒放 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一色 山水相依 妙手回春华佗再世扁鹊重生悬壶济世、杏林高手 精忠报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如家、 为国捐躯 、碧血丹心、保国安民 忧国忧民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 多姿多彩 色彩斑斓 绚丽多彩 花红柳绿 流光溢彩 手不释卷 孜孜不倦 凿壁偷光 不耻下问 废寝忘食 悬梁刺股

六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云雾迷蒙 连绵不断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云横秦岭 孤风突起 目之所及 千山一碧 日益密切 兴国安邦 高不可攀 盛气凌人 万古长青 千锤万凿 排山倒海 一涌而出 翻天覆地 天之骄子 小心翼翼 颇负盛名 和蔼可亲 纹丝不动 居高临下 满腔怒火 一如既往 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一本正经 应接不暇 粉妆玉砌 彤云密布 返朴归真 苟延残喘 蹑手蹑脚 不拘一格 罪魁祸首 晨钟暮鼓 神秘莫测 遮天蔽日

五年级上册成语

临危不惧 披头散发 淋漓尽致 争先恐后 惊心动魄 近在咫尺 鬼斧神工 无与伦比 不可思议 浩浩荡荡 人声鼎沸 风和日丽 绚丽多姿:耀眼华丽,多姿多彩。 纵横交错 盘根错节 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昂首阔步 至理名言 暴风骤雨烈。心旷神怡。出其不意 可望而不可即 冥思苦想 汗流浃背 镇定自若 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人困马乏 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万籁俱寂。丢盔弃甲 眉开眼笑 神机妙算 叫苦连天 惊慌失措。 闻所未闻 围魏救赵 破釜沉舟 隔岸观火 调虎离山 烟熏火燎 翻来覆去 新陈代谢 吐故纳新 应接不暇 惊恐万状 汹涌湍急势不可挡不可开交井然有序舍己救人巍然屹立 生死攸关 不堪设想。不知深浅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懊悔不已 气急败坏 畏缩不前 和蔼可亲 闻明遐迩 落荒而逃 津津有味 郁郁葱葱

六年级语文下册成语

书声琅琅 议论纷纷 人才济济 大名鼎鼎 千里迢迢 风尘仆仆 文质彬彬 衣冠楚楚 世世代代 日日夜夜 原原本本 浩浩荡荡 曲曲折折 口口声声 聚精会神 千钧一发 五湖四海 满目琳琅 顶天立地 流光溢彩 沁透心脾 锱铢必较 悬崖峭壁 赞叹不已 嘘寒问暖 波澜壮阔 非分之想 初出茅庐 如饥似渴 成竹在胸 迫不及待 别具一格 不假思索 接二连三 莞尔一笑 始料未及 无拘无束 无价之宝 同心协力 伶伶俐俐 端庄典雅 富甲一方 困惑不解 出乎意料 腰缠万贯 解囊相助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忐忑不安 天涯海角 无济于事 无怨无悔 泣不成声 工艺精湛 宏伟杰作 阡陌纵横 波光粼粼 屋宇错落 古柳参差 宛若飞红 车水马龙 人声鼎沸 驻足观看 鳞次栉比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戛然而止 一丝不苟 惟妙惟肖 狂涛骇浪 暴风骤雨 腾云驾雾 壮志豪情 无 步履沉重

有关动物的:

四个带有反义词的:东兔西乌 龙跳虎卧 归马放牛 来龙去脉

四个带有近义词的:鸡鸣狗吠 狼心狗肺 虎背熊腰 獐头鼠脑

有关花鸟的:

四个带有近义词: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反义词:春花秋月 火树银花

关于动物的成语

走马观花 马不停蹄 叶公好龙 快马加鞭 鸡鸣狗盗

狼吞虎咽 兔死狐悲 龙腾虎跃 鸡犬不宁 生龙活虎

龙飞凤舞 猫哭老鼠 虎头蛇尾 龙潭虎穴 养虎遗患

羊入虎口 谈虎色变 如狼似虎 为虎作伥 虎视眈眈

调虎离山 虎口拔牙 虎背熊腰 降龙伏虎 龙争虎斗

万象更新 千军万马 声名狼藉 鸡毛蒜皮 鹤立鸡群

鱼目混珠 顺手牵羊 螳臂挡车 蜂拥而至 一箭双雕

鹤发童颜 鹏程万里 管中窥豹 兵荒马乱 九牛二虎

噤若寒蝉 虎踞龙盘 绳头微利 泥牛入海 哀鸿遍野

抱头鼠窜 狗急跳墙 如鱼得水 翁中捉鳖 黔驴技穷

放虎归山 虎口余生 一马当先 鼠目寸光 驷马难追

指鹿为马 蜻蜓点水 狗头军师 狐群狗党 狗屁不通

鞍前马后 守株待兔 百鸟朝凤 抱头鼠窜 打草惊蛇

杯弓蛇影 笨鸟先飞 狐假虎威

兔死狐悲、沉鱼落雁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九死一生、水深火热、文武双全、

反义成语

爱财如命——挥金如土 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第一册:

1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纷繁或式样繁多。

2 鹅毛大雪:形容雪下得非常之大。

第二册:

1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2 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得欢乐。

3 灯火辉煌:形容灯光耀眼而美丽。

4 兴致勃勃:兴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儿很高。

5 精卫填海:用以比喻意志坚决。

6 愚公移山:比喻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毅力。

7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前进。

8 情深似海:情义如同大海一样深。

9 恩重如山:形容恩情和的大山一样重。

10 日积月累:形容不断积累。

11 温故知新: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第三册:

1 金风送爽:秋天的风儿送来了凉爽。

2 日月如梭:形容时光迅速过去。

3 光阴似箭:比喻时间消逝得很快。

4 风吹草动: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5 雨过天晴:阵雨过去,天又放晴。比喻情况由坏变好。

6 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

7 学无止境: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教育人们要孜孜不倦地学习。

8 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9 地动天寒: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10 勤学苦练:比喻十分努力地学习、练习。

11 人一己百: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12 奋起直追:形容奋发起来,紧赶上去。

13 春暖花开:形容春景优美。

14 宁折不弯:形容不向敌人曲服。

15 大义凛然:形容令人敬畏的神态。

第四册:

1 普天同庆:天下的人都在庆祝。

2 喜气洋洋:比喻非常高兴。

3 狐假虎威:比喻借别人的威势吓唬人。

4 跋山涉水:形容走长路的辛苦。

5 餐风饮露:形容行军、野外生活的辛苦。

6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前人们精神饱满,跃跃欲试的样子。

7 生龙卧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8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9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集中。

10 春风化雨:能长要养万物的风和雨。

11 可歌可泣:值得人们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

12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极其艰苦。

13 惊天动地:形容使人十分震惊。

第五册:

1 骄阳似火: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2 根深固本:比喻基础牢固,不可动摇。

3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4 玉宇琼楼:指华丽的建筑物。

5 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规律。

6 万壑争流:有千万条小河流了下来。

7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8 美不胜收:好看的景物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9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得待。

10兴奋作浪:现比喻制造事端,无事生非。

11胡作非为:肆无忌惮地做坏事。

12老马识途: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工作中熟悉情况,容易做好。

13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4忍辱负重:能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15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16琳琅满目:比喻珍异的物品、文章或人才。

17郁郁葱葱:形容气象旺盛美好。

18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急是闪而过。

19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20气势汹汹:比喻样子和势头凶猛。

21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

22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用上去。

第六册:

1 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2 大汗淋漓:汗冒得很多。

3 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4 胸有成竹:很有把握。

5 出类拔萃:比喻超出常人的人或物。

6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7 束手就擒:形容无力反抗或脱身。

8 自由自在:形容不受约束,很安闲舒适。

9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功夫到达纯熟完美的境界。

10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11 栩栩如生: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演的很逼真。

12 喜出望外:出乎意料的高兴。

13 铺天盖地:形容来势凶猛,充满了整个天地。

14 暴跳如雷:形容非常愤怒。

15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勃勃而有风趣。

16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

17 义无反顾: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决不回头。

18 轻举妄动: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19 风平浪静:比喻平安无事。

第七册:

1 文思敏捷:形容思想很敏捷。

2 聪明过人:智力都超过了一般人。

3 桃李争妍: 比喻所教的学生不甘上下争第一。

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5 姹紫嫣红:形容各色娇艳的花。

6 横眉冷对:人以生气的面目对待别人。

7 浩气长存:正大刚直的精神永久长存。

8 嫉恶如仇:比喻非常他痛恨那些恶人,如同仇敌一样。

9 敢怒敢言:心里的愤怒敢说出来。

10 湖光山色: 形容美好的自然风光。

11 纵横交错:形容事物或情况很复杂,交叉点很多。

12 混沌不分: 天地浑然一体,分不清楚。

13 昏天黑地:形容天色十分黑暗,不辨方向。

14 与日俱增:随着时日一起增加。

15 顶天立地:形容雄伟豪迈或光明磊落。

16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

17 滚瓜烂熟:形容背诵得非常流利。

18 丰富多彩:形容不但数量多,而且品种又多又好。

19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20 满腹经纶:比喻人很有学问和才能。

21 博古通今: 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22 温文尔雅: 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动文雅。

23 文质彬彬: 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

24 浩浩荡荡: 形容规模很大,气势雄壮。

25 肝胆相照: 比喻真心相见,赤诚相待。

26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27 唇亡齿寒: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28 欣欣向荣:比喻事业蓬勃发展,繁荣兴旺。

第八册:

1 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可亲。

2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3 浅尝辄止:指学习、研究不下功夫深入钻研。

4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微,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5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6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7 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明白了

8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辞劳苦地、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10 滂沱大雨:雨下得非常大。

11 含辛茹苦:形容受尽艰难困苦。

12 舍生忘死:形容不顾性命危险。

13 万众一心:千千万万的人一条心。

14 处变不惊:遇到异常情况能镇定自若,不惊慌失措。

15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

16 成群结队:形容人或动物非常多。

17 一唱一喝: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18 昏昏欲睡:形容精神不振,非常疲倦。

19 妙语连珠: 形容说话非常精彩。

20 眉飞色舞:形容高兴或得意的神态。

21 唯才是举:只要有才就能举荐。

第九册:

1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说话,说起来很生动,使人爱听。

2 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3 迅雷不及掩耳: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4 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自相抵触。

5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

6 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7 不懈努力:一直不停的努力。

8 守株待兔:比喻不知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9 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

10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或以次货充好货。有时也表示自谦。

11 掩耳盗铃: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12 买椟还珠: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13 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14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15 哀鸿遍野:比喻到出是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灾民。

16 妻离子散:形容一家人被迫分离四散。

17 逆来顺受:对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遭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18 官逼民反:官府压迫百姓,迫使百姓起来反抗。

19 忍无可忍: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

20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

21 劫富济贫: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22 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采取冒险行动。

23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24 替天行道:代替天执行正道,即按照天意,在人世间做正义的事。

25 志存高远:形容志向远大。

第十册:

1 风流潇洒: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2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3 相貌堂堂:形容人的容貌庄严大方。

4 令初如山:命令一发出就一定彻底执行。

5 惊涛骇浪:吓人的大风浪。有时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6 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7 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

8 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或全国各地。

9 心悦诚服:心里喜悦而真诚佩服。

10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或做事有条有理。

11 夸夸其谈: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

12 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议论。

13 无稽之谈: 没有根据、无从查考的话。

14 无所不谈:没有什么不谈论。即什么都谈。

15 理直气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也很盛。

16 一元复始: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17 万象更新:宇宙间一切景象都更换了新貌,显出一派生气

18 桃红柳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19 芳草如茵:花草密密的,如铺上一层垫子。

20 骄阳似火:形容天气十分炎热。

21 大雨倾盆:形容雨打势急。

22 万里无云:形容天气晴朗。

23 风雪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

24 寒气袭人: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25 岁月如流: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26 一刻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27 信口开河:不经思索、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

28 娓娓而谈:形容说话不知疲倦,婉转生动。

29 胡编乱造: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

30 络绎于途:形容沿途过往的车马人船接连不断。

31 振臂一呼:挥动手臂,一声号召。

32 观风问俗:指观察了解风俗人情。

李凌佳琦同学打的九至十册

第九册成语

1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

2守株待兔:比喻不知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3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

4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或以次货冒充好或。有时也表示自谦。

5掩耳盗铃:比喻愚蠢的人欺骗自己。

6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7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8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9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10妻离子散:形容一家人被迫分离四散。

11逆来顺受:对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遭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12官逼民反:官府压迫百姓,迫使百姓起来反抗。

13忍无可忍: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

14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

15劫富济贫:夺取夫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16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

17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

18替天行道:代替天执行正道,即按照天意在人间做正义的事。

19志存高远:形容远大志向。

第十册成语

1风流潇洒: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2气宇轩昂: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3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4仪态万方:姿态美丽多姿。

5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6满面红光:形容精神舒畅,精力旺盛的样子。

7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8相貌堂堂:形容人的容貌庄严大方。

9风度翩翩:举止文雅优美。

10落落大方: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11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

12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

13令出如山:命令一发动就一定彻底执行。

14:振臂一呼:挥动手臂,一声号召。

15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

16络绎于途:形容沿途过往的人马车船接连不断。

17惊涛骇浪:吓人的大风浪,有时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18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19讲和通好:指互相和解,并建立友好的关系。

20观风问俗:指观察了解风俗人情。

21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

22互通有无:指互相交换。

23五湖四海:泛指世界各地或全国各地。

24心悦诚服:心理喜悦而真诚佩服。

25头头是道:形容说话或做事有条有理。

26娓娓而谈:形容说话不知疲倦,婉转生动。

27信口开河:不经思索,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

28夸夸其谈: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

29理直气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也很盛。

30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论。

31胡编乱造: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编乱造。

32无稽之谈:没有根据,无从考察的话。

33海阔天空:比喻想像说话等无拘无束,不着边际。

34无所不谈:没有什么不谈论。即什么都谈。

35拾人牙慧:比喻抄袭或因袭别人的言论或观点。

36老生常谈:原指老书生的平凡议论,今指常讲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大哥很累啊~!真辛苦~!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毛遂自荐: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平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平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平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办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当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邯郸学步:

河北邯郸 战国时期 燕国有几个青年 羡慕赵国人走路

去邯郸学 结果非但没学成 `连自己怎么走路也忘记了 只好爬回国

比喻生硬模仿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取长补短: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经过家国时拜访了孟 子。孟子给他讲善良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话题不离尧舜。 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拜访孟子。孟子说:“太子不相信我的 话吗?道理都是一致的啊。成脱对齐景公说:‘他是一个男子汉,我 也是一个男子汉,我为什么怕他呢?’颜渊说:‘舜是什么人,我 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 老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现在的滕国,假如把疆土‘截长补短’ 也有将近方圆五十里吧。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说 ‘如果药不能使人头昏眼花,那病是不会痊愈的。”

篇幅长短

微型小说 (数百至几

微型小说

千字)

比短篇更短的小说完全符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的阅读习惯,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们为这类的小说赋予一个新名词和新定义。例如极短篇、精短小说、超短篇小说、微信息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袖珍小说、焦点小说、瞳孔小说、拇指小说、迷你小说等,族繁不及备载,连专门的文学研究者也很难如数家珍分叙其定义,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总论之。一般认为小小说的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因为题材常是生活经验的片段,因此可以是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甚至无头无尾。高潮放在结尾,高潮一出马上完结,营造余音绕梁的意境。由于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练,题材能见微知著者为佳。一个意外的结局虽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还是要有伏笔呼应,甚至比起给予读者意外、应该更重视能否带给读者感动。

短篇小说(几

短篇小说

千至三万字)

一般认为,篇幅在几千到两万多字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谓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时,也就是减少角色、缩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动的时间。另外,虽然它们时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认为短篇小说仍应符合小说的原始定义、也就是对细节有足够的刻划,绝非长篇故事的节略或纲要。所有小说基础,其发展初期并无长短之分,随时代而区分。今短篇小说多要求文笔洗练,且受西洋三一定律一时一地一物观念影响,使其更生动详实但也限制其发展。

中篇小说(三万至六万字)

一般认为,篇幅在三万字至六万字之间的小说。也有少数十几万字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其容量大小、篇幅长短、人物多寡、情节繁简等均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通常只是截取主人公一个时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故事情节完整。线索比较单一,矛盾斗争不如长篇小说复杂,人物较少。所以,相比于长篇,中篇小说比较容易把握,也更容易成功。因为对于初涉创作领域的人而言,写作长篇易陷入多数的情节造成凌乱难收的困境,而写作短篇不是转折太少而单调、就是转折太多却显得拥挤。这时考虑将原本的构想修改中篇是一个广受推荐的建议。

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如果作者打算表现人生中常见的错综复杂关系,则必须使用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笔调轻松的长篇小说,也会有一个内里的严肃主题,否则很容易陷入无组织或是零乱。初涉者在写作长篇时最需注意全局对主题的呼应、结构的严密性,以及避免重复矛盾或缺漏。

注:篇幅长短并非明文规定,但按照情节内容丰富度可能会把部分字数多的划入字数少的类别,例如某些十几万二三十万字的小说会因为内容太过不紧凑而被归入中篇小说,而某些仅有六万多字让人觉得篇幅过短的小说会因为内容情节十分紧凑而归为小长篇。

内容题材

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传记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科幻小说,网游小说,玄幻小说,修真小说、军事历史小说、架空历史小说,穿越小说,魔幻小说,YY小说,耽美小说,黑道小说,同人小说,轻小说、校园小说等 。

武侠小说

也有叫武打小说,金庸为代表,可看做男性言情

武侠小说

和励志小说。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舶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小说发展出现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以及鸳鸯蝴蝶派;1930李寿民开始在天津的《天风报》连载,一长篇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并以还珠楼主为笔名。自此东南亚刮起了一股武侠风,在金庸手中发展到了巅峰。

恐怖小说

包含盗墓、鬼故事,灵异故事,以情节或者语言以达到让读者恐慌的目的。

言情小说

包括很多,如后宫文,穿越文,都市文,青春校园文等,以描述恋爱感情为主题。

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是指在故事的描述过程中带有足够的线索让读者可以推理出结局,也可以不加推理由小说中的“侦探”来推导出结局的小说。

悬疑小说

悬疑和推理的区别在于,推理小说会描

盗墓笔记小说封面

述足够的线索用以推断出结果,而悬疑小说则是遮掩各种关键线索,最后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

注:一般认为,悬疑小说与推理小说均源自于犯罪小说在发展中的变化,而脱离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小说。推理小说与侦探小说区别并不显著,可归为一类。广义上的悬疑小说包括恐怖小说(恐怖悬疑)、灵异小说(灵异悬疑)、探险小说(探险悬疑)等等类型。

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通常与军事小说不分家,严格说历史小说主要是以史实记录为蓝本,重新记述刻画历史人物和事件。网络上出现的历史小说大多是使用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穿越类小说。

军事小说

军事战争为主题。

科幻小说

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进行幻想的小说,并非

同人小说

凭空捏造。

网游小说

新时代的产物,源于网络游戏。

玄幻小说

和科幻小说有很大区别,很多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大多更具东方特征。

冶艳小说

类似于言情小说。

历史小说

大陆新派小说,以架空历史为特征。

穿越小说

同样是大陆新派小说,以时空交错为

特殊传说

特征。

魔幻小说

几乎等同玄幻,但魔幻更偏向于西方。

YY小说

非主流小说。

耽美小说

源于日本。

黑道小说

新时代的产物,源于武侠小

轻小说

说。

轻小说

近代很有前途的小说体系,起源于日本。

仙侠修真小说

以神话传说为基础二次创作的作品,封神演义和四大名著当中的西游记就是代表作品。

校园小说

一般以两个少年的纯真情感为主线,夹杂有青春期对生活的困惑,成长的烦恼,以及于家长老师之间的各种冲突于情感。一般比较唯美和理想化。

艺术表现

a文艺小说

b类型小说(如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爱情传奇小说等)

相比大篇幅、高产量的网络小说,实体书出版市场仍然是主流文艺小说的天下,郭敬明、韩寒、饶雪漫、郭妮等青春小说作家仍是畅销的符号,在文艺小说方面,余华、莫言、贾平凹等名家的作品也具有代表意义,作品销量一直高居不下。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本土(主要指大陆)的类型小说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写作科幻、悬疑、武侠等类型小说的优秀作家,如武侠小说家步非烟、沧月、小椴等人作品深受青年读者喜爱;悬疑推理类小说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如TV帝、蔡骏、周德东、王稼骏、上官午夜、天下霸唱、鬼马星、庄秦、青子、蒲岸等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涌现了新创作的类型,如新派爱情传奇类型小说,如木然千山、唐七等作者。

写作语言

纯文学小说

通俗小说

作品内容

现实小说

超现实小说(如魔幻小说、灵异小说等)

写作风格

传统小说 (包括笔记小说、传奇小说、平话小说、章回小说)

网络小说(包括网游小说、黑道小说、架空小说等)

21世纪(2003年以后),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大批网络作品涌现,如玄幻文学(起点为代表)、新言情(晋江和红袖为代表)等等,也出现了大批网络作家,玄幻领域如萧鼎、我吃西红柿、唐家三少、辰东、天蚕土豆、血红、梦入神机等,紫阳小魔,不用笔名,逍遥之天下唯我独尊,痴狂斋主,言情领域如四小天后(藤萍、桐华、匪我思存、寐语者)、六小公主(辛夷坞、顾漫、缪娟、金子、李歆、姒姜)、八小玲珑(沧月、木然千山、明晓溪、米兰lady、妖舟、唐七公子、媚媚猫、爱爬树的鱼)等。

文字语言

古白话小说

当代古白话小说

文言小说

白话小说

地方语言小说

作品载体

平面小说

电子小说

关于电子小说,包括手机小说 即是由手机作为载体来完成小说的创作或者阅读的形式,具有可传播性;以手机作为创作方式,即是指那些拇指文化的引领者通过手机键盘进行小说的创作形式,也称为手机小说。

按写作人称

第一人称小说

第三人称小说

书信体小说

对话体小说

日记体小说

意识流小说

类自传体小说,意指含有自传元素的小说,或虚构化的自传

主义流派

爱情传奇小说

古典主义小说

讽刺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浪漫主义小说

自然主义小说

形式主义小说

表现主义小说

存在主义小说

意识流小说

新小说派

魔幻现实主义

年代分类

古典小说

现代小说

当代小说

按创作进度分类

连载小说

全本小说

古代作品举例

(1)四大名著

被公认的

中国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一个将通俗小说排名的是金圣叹,按他的说法他当时计划评点六部才子书,《庄子》、《离骚》、

《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后清康熙年间毛宗岗父子委托金圣叹之名将修订的三国名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他们托金圣叹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说明一些问题)。那时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它的提出亦当是书商们的商业手段,再后红楼代替金瓶梅成为“明清四大奇书”,四大奇书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全称(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四大奇书”的现代说法,时间自然也不会早了。因此,“四大名著”(四大奇书)的提法一定是出现在《红楼梦》成书之后。

但又有人考证,“四大奇书”的说法应在明末清初就确立了。李渔曾在为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作序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可见,至晚明冯梦龙已经有四大奇书的提法了,李渔承其说,且以“第一奇书”冠三国而出版,则大概明末清初之际,“四大奇书”的提法已得到相当的固定且流行开来了。 但无论怎样,“四大奇书”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这一点应该确定,只不过清代《红楼梦》的出现,其被公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地位取代了《金瓶梅》,才形成了今天四大名著的说法。四大名著不是某个人定下来的,而是被广大读者所公认而在历史上形成的名称,四大名著对往后的文学发展有了很大的贡献。

(2)六才子书

《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

古典小说《水浒传》

(3)十大名著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杨家将》、《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岳飞传》、《聊斋志异》

(4)三言二拍

《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5)五大奇书

《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

(6)传奇小说

《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浮枕中记》、《南柯太守传》

(7)志怪小说

《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松隐漫录》、《萤窗异草》

(8)历史小说

《东周列国志》、《反唐演义全传》、《南史演义》、《两晋演义》、《大元演义》、《大清全传

》、《北史演义》、《隋唐演义》、《夏商演义》

《封神演义》

(9)神魔小说

《西游记》、《封神演义》、《女仙外史》、《绿野仙踪》、《平妖传》、《万世雷劫》、《婆罗岸全传》、《三宝太监下西洋》、《南游记》、《北游记》、《东游记》、《东渡记》、《八仙得道传》、《说唐三传》、《六部春秋》(左传春秋、吴越春秋、英烈春秋、银盒春秋、走马春秋、锋剑春秋)、《济公全传》、《月唐演义》

(10)传奇传记

《说唐全传》、《说岳全传》、《杨家将演义》、《说呼全传》、《狄青五虎将全传》、《薛刚反唐》、《赵太祖三下南唐》、《残唐五代史》、《楚汉争霸演义》《明英烈》、《水浒后传》、《东汉十二帝》

(11)公案小说

《包公案》、《新民公案》、《海公案》、《林公案》、《施公案》 《三侠五义》

《儿女英雄传》、《荡寇志》

(12)世情小说

《醒世姻缘传》、《岐路

灯》、《续金瓶梅》、《型世言》、《今古奇观》、《禅真逸史》、《禅真后史》、《觉世十二楼》、《无声戏》、《西湖二集》、《白蛇传》

(13)才子佳人

《五美缘》、《梅兰佳话》、《平山冷燕》、《飞花艳想》、《好述传》、《双凤奇缘》、《五凤吟》、《五色石》、《绿牡丹》

(14)才学小说

《野叟曝言》、《史》、《镜花缘》

(15)侠义小说

《小五义》、《大八义》、《七剑十三侠》《雍正剑侠图》《三侠剑》

(16)其它

《情史》、《经骗》、《笑林广记》、《岂有此理》、《荡寇志》、《万世雷劫》

现代作品举例

(1)玄幻仙侠

玄幻仙侠小说阅读

《异世偷神》《蛊圣》《斗破苍穹》《凡人修仙传》《诛仙》《造化之门》《不败之主[2] 》《划破苍穹传》《逆天小奴隶》[3]

(2)古代言情

《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西宫春怨》《云中歌》《还珠格格》《新月格格》《梅花烙》《倾世皇妃》《步步惊心》《东宫》《寂寞空庭春欲晚》《青鸾亦殇》《腹黑相公冷颜妻》《魅颜惑妖王》

(3)历史传奇

《康熙王朝》《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李自成》《张居正》《少年天子》《伪满洲国》《三国之偷香窃玉》

幻城

(4)民国言情

《芙蓉锦》《碧甃沉》《迷雾围城》《倾城之恋》

(5)现代言情

《千山暮雪》《佳期如梦》《星光璀璨》《最美的时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不到天亮等时光》《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柏拉图的晴空》《十年一品温如言》

(6)未来科幻

《三体》《球状闪电》《朝闻道》《巨人传说》

(7)惊悚恐怖

《鬼吹灯》《盗墓笔记》《门岭怪谈》

(8)旅行游记

《在地球上,春树旅行笔记》《文化苦旅》《千年一叹》

(9)侦探推理

《皆随水去》《幽灵船》《老谷探案》《黑背鱼之谜》

(10)风月世情

《废都》《围城》《白夜》《金粉世家》《京华烟云》

(11)奇幻魔幻

《镜》《羽》《幻城》《佛罪》

(12)都市小说

《都市猎鬼人》

你好!

我个人感觉,不委任,太守有些关系。不委任的时候,城市默认固定的用一个或者一队武将只干一项工作,除非你去任命。委任的时候电脑能分配工作,但是效率不好说。赶时间发展的话最好不委任,自己任命武将去工作。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以上就是关于寓言、童话、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全部的内容,包括:寓言、童话、神话(传说)、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推荐个成语故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