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每个市都有哪些县

游戏攻略05

辽宁省每个市都有哪些县,第1张

辽宁省每个市都有哪些县
导读: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南濒黄海、渤海二海,西南与河北接壤,西北与内蒙古毗连,东北与吉林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总面积1486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43517万人。共辖14个地级市(其中沈阳、大连为副

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南濒黄海、渤海二海,西南与河北接壤,西北与内蒙古毗连,东北与吉林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总面积1486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43517万人。共辖14个地级市(其中沈阳、大连为副省级市),59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17个县,8个自治县。

沈阳市 一说:沈水之北谓之沈阳。过去人们把浑河称为沈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因其座落在浑河北面,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叫沈阳。二说:金末,这个地方叫沈洲。蒙古大军攻取辽东,沈州毁于战乱。元朝 *** 又在沈州旧址重建城池,渐复旧貌。后来又将辽阳、沈州并存的两个总管府合并为一,称沈阳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至此,在历史上之一次出现了沈阳的名字。

辽中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析新民、辽阳、海城三县地置辽中县,治阿司牛录镇(今辽中镇)。因处辽河中游,故名。

康平县 清光绪六年(1880年)设县,县治康家屯,取其首字康,兼取太平之意,故名康平。

法库县“法库”亦称“发库”,是满语音译,意为“鱼粱”,即捕鱼的矮堰。法库原称“法库门”,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盛京北境的边口门。故址在今法库镇南七十五公里的“旧门”。“旧门”乃清室皇庄故地,濒河产鱼。“法库”是以其地民族语言,因筑有捕鱼之梁而得名。

新民市 名称源于新民屯。当时大批灾民从关内来此垦荒,这些汉民被称为“民人”。先来的“民人”居住地称“民屯”,后来的故称“新民屯”。

大连市 大连湾口外有两岛相连,形状酷似前后搭肩的“褡裢”(盛装钱币的布口袋),当地居民便称其岛为“褡裢岛”,将该岛以北的海域称为“褡裢湾”。清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的奏折中,有“金州、大连湾”字样。后大连湾之名该地流传开来。沙俄统治时期,叫做“达里尼市”。达里尼系俄语,是远处的意思。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当局通告,将当时沙俄所起的达里尼市改名为“大连市”。

金州区 金贞佑四年(1216年),升化成县为金州,“金州”之名始于此。明洪武八年(1375年)筑金州卫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宁海县为金州厅,设海防同知衙门。民国二年(1913年),改金州厅为金县,1987年设大连市金州区。以濒临金州湾得名。

普兰店区 原名新金县。有元代石城,城门额上刻“孛兰铺”三字,这是该地最早的名称。孛兰为蒙古族的姓氏之一,以姓氏为地名。此外,还曾经叫过勃兰堡、孛兰店、孛萝铺等,多与“孛兰”音相近。1901年,沙俄修建南满铁路,俄国人按照孛兰的语音在此设站,名普兰店。

瓦房店市原名复县。辽时,扶余城(今吉林农安)的居民被迁至今复州城。并将此城命名“扶州”,后改为复州。复州城历史上曾几度繁荣,为明代复州卫和清代复州治所。1913年,民国 *** 改复州为复县。1925年,县公署由复州城迁往瓦房店。传清康熙年间,有人在此地开客店,店房是瓦房,被称为瓦房店。

庄河市 明朝至清初一直叫红崖子。因城北天秤山一带土岗呈红色,远望如丹霞得名。清末,红崖子改为大庄河。对庄河地名的由来,一说,天秤山东麓大河东岸居人逐年增多渐成村落,渔舟、商船由海溯河至此停泊装卸,因此称其为“大河庄坞”简称“大庄坞”。后乡民集资在大河西岸修庙,铸钟工匠误将“大河庄”铸成“大庄河”。一说,“大庄河”本为今“庄河”之旧称,因县城处庄河之滨,所以,取其河为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庄河厅,民国二年(1913年),庄河厅改为庄河县。

长海县 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是黄海北部的岛屿县。1949年设长山县。1953改为长海县。取长山群岛首字,又因深居黄海之中而得名。

鞍山市 鞍山之名源于明代鞍山驿堡,城南有山形状类似马鞍,取名鞍山。

海城市 据《满洲地名考》有关资料记载,传此地很早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因地质结构变迁,地壳上升,渐成陆地,设治之时,取名为海城。一说,“海城”之名源于“海州”。公元925年,辽灭渤海国,改渤海之地为东丹国。公元928年,辽太宗诏徒东丹国民于梁水(今太子河),南海府之民随之西迁。人移,地名也随之而移。这就是临溟、海州的由来。清顺治十年改“海州”为“海城”。

台安县 1913年在八角台开始建治,取驻地八角台的“台”字,安宁的“安”字,设台安县,意思是期望建县后能得到安宁。民国《台安县志》卷1则称:“以八角台、西佛牛录等地合镇安东南之一部置县,即台安也。”县名系由八角台与镇安各取一字为名。

岫岩满族自治县 一说,岫岩位于黄海之滨,沿海有很多海潮冲击岩石形成的洞穴(有洞的山名岫),故名。一说,金代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辽东刑狱王寂巡按至岫岩境内,见境内大山“连绵不绝,数峰侧立,状如翠屏,秀色可掬”,誉名:“况秀岩”。设县时,遂以“秀岩”命名,意为山多秀丽。明代又据境内峰峦重叠的自然地理位置,改“秀”为“岫”,其名沿用至今。

抚顺市(县)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防范东北女真族袭扰,明朝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修筑城池,名“抚顺城”。取“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

新宾满族自治县 原名兴京,因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创业于新宾老城,即今赫图阿拉。故含有龙兴京城之意,所以尊赫图阿拉为“天眷兴京”。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八月所刻《新兵堡九圣神词碑》记载:“盖我皇大启鸿图,诒谋燕冀路径如兹,得新兵一旅,冲锋对垒……而有力此堡,故称之为新兵堡”。民国时,欲赋新意。根据“人事日繁,商辏有四方来宾之象,遂名改为新宾堡”,新宾县得名于此。

清源满族自治县 清原地在清代曾为各县边境之地,盗匪经常出没,建县时,为正其本,清其源,命名为清源(含清河源头,大清根基之意)。后因与山西省的清源县重名,便于1928年改“源”为“原”。命名清原,含有“大地清平”之意。

本溪市 得名于本溪湖。本溪湖位于市内,湖面不及15平方米,此湖四周峰峦回抱,外阔内狭,极似犀牛角做的酒杯,故称“杯犀湖”,谐音“本溪湖”。曾被列入关东十景。1939年以湖名市。设本溪湖市。新中国成立后,定名本溪市。

本溪满族自治县 县驻地小市镇, 因该地灌木丛生,茨榆遍地而得名。当时只有 7户人家。后修建一座永宁寺。故改小茨为小寺,至光绪年间,开荒垦田者逐渐增多,商号也因此猛增,磨香和冶铁业随之兴起,小市形成人们交换产品的贸易集市,当地人称为小市,并沿用至今。

桓仁满族自治县 以历史上古国的州府之称而命名。唐朝渤海国时代和高句丽时代此地曾设桓州、桓都,都是现在桓仁名称之渊源。据记载,清光绪三年(1877年)置怀仁县。因与山西省怀仁县重名,民国二年(1914年)改名桓仁县,以古桓州得名。

辽阳市 古称襄平。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曰辽阳。辽阳名称始于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载:“大梁水(太子河)西南至辽阳入辽(指辽河)莽曰辽阳,(小辽)水出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会。”小辽水即现在的浑河。

辽阳县 县驻地首山镇。首山一名千山之首或因山下城镇“守”山谐音故称首山还有一种说法是薛仁贵在此安营得名

灯塔市 名称来源于驻地。其前身称烟台,因车站与山东烟台站重名,由于原来河中有一个红色的灯塔,因而得名灯塔。

锦州市 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意为“锦绣之州”。

凌海市 原名锦县。据《奉天通志》载:“小凌河,辽称小灵河,金、元易灵为凌,明迄今仍之,源出热河省凌源县,迳锦县城西北三里左受二郎泉河,又东南过北宁铁路,绕城西南而东,以其回旋如锦名锦川,县名亦取于此”。1993年撤锦县置凌海市,以地处大凌河入海口得名。

北镇市 据《广宁县乡土志》记载,“舜封十二山以医巫闾山为幽州之镇故名北镇”。在明、清有广宁大山之称。两汉的无虑县,唐代的巫闾守捉,都是由医巫闾而得名。金代开始改为广宁,沿用至清末。因为与湖南广宁县重名,民国二年 (1913年)改名北镇县。1995年设北宁市(县级)。2006年更名为北镇市。

义 县 辽置宜州,置弘政县为州治。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为义州。元省弘政县入州。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置义州卫。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义州。1913年改为义县。因义州为名。

黑山县 明代名镇远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析新民厅和广宁县地建镇安县,驻小黑山(今黑山镇)。因与陕西镇安县重名,民国二年(1913年),依驻地名改称黑山县。县城东北隅有小黑山,古上帝庙建于其巅。该山虽不甚高,但登临其上,远望群山,近瞻县街,如在足下。黑山之名系依此山而得。

盘锦市 此地盛产芦苇,芦苇又为造纸原料。1950年,为强化对盘山县和锦县交界处的苇场管理,择两县首字设“盘锦苇场”。“盘锦”一名就是从那时产生的,一直沿用到现在。1984年设盘锦市。

大洼区 取自大洼镇,因地势低洼而得名。大洼镇原是一普通小村落,后由于盐、苇、渔业兴起,始成一集镇。至今大洼镇周围还有小洼、西洼、北洼等屯名沿用。

盘山县 盘山源于盘山驿。盘山驿是明初修筑辽河套边墙时所建的一个驿站,当时属广宁卫,以广宁境内有十八盘山得名。是明代的边防重地。清代废除驿站,当地居民在故站旧址聚集成村,习惯称城子街,以后原街逐渐西移,因广宁境内有蛇山,又称 “盘蛇驿”。

铁岭市(县) 辽代时以富州冶炼白银为最,改富州为银州。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置铁岭卫于银州,铁岭卫是明朝军事组织之名。有人推测此地或有铁矿,因铁而得名。也有传说,城内钟鼓楼附近的那的街道坚硬如铁,春天从不翻浆,所以叫做铁岭等。

开原市 元太宗七年(1235年)曾在黑龙江境内设置开元万户府,后来治所移到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元成宗元贞二年(1286年)改开元万户府为开元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开元路治所又移到咸平府(今辽宁开原老城),并改元为原,“开原”名称由此而来。

调兵山市 原名铁法,因地处铁岭、法库二县之间,故各取二县首字为名。2002年更名调兵山市,相传北宋时期金国兀术曾在此调兵遣将,调兵山因而得名。

西丰县 明属于叶赫部,清初征服叶赫后为封禁围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大围场“西流水垦地”之淘鹿地方置西丰县。清《西丰乡土志》载:“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奏请弛禁招垦,本境隶分水岭之西,因称为围场西流水,二十八年秋设县治,名其县曰西丰。”

昌图县 昌图系蒙古语“长突额尔克”前两个音节的谐音。其意众说纷纭:其一曰:永不干涸或不结冰的湖。其二曰:高低不平的旱湖。其三,“绿色的草原”或“水草丰盛”的地方。民国《昌图县志》称:“昌图者,俗名榆树城,蒙古之长突额尔克也。”“长突额尔克”,又作“昌图额尔克”,昌图县乃取首二字为名。

营口市三国时称辽口,两晋时称历抹口,明朝时称梁房口,清代称没沟营。《营口市志》载:“巴尔虎人以窝棚为居室,窝棚相连状似军营,因名营子。又因潮水沟在潮退时沟涸(无水),涨潮时沟没于水,故称没沟营。” 清同治五年(1866年)改称营口。是没沟营口岸的简称。1867年1月,“增设营口海防同知厅”,清 *** 首次直接以营口命名地方衙门。

盖州市 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明盖州卫设盖平县。因汉时曾设平郭县,金、元、明代设盖州。取“盖州、平郭”两个历史地名的首字得名。1965年更名盖县,1992年改设盖州市。

大石桥市 原名营口县,因市内有唐朝建石桥而得名。1992年,以驻地名改设大石桥市。

阜新市(县) 阜新市名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此地设置的阜新县。其含意有二说。一说是“山阜日新”。二说是“物阜民新”。当为此地物产丰富、人民逐年兴吐之意。1940年置市时,以此得名。

彰武县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县,以地处柳条边栅彰武台门之北,故取名彰武县。“彰武”含有表彰武功之意。

丹东市 原名安东。“安东”一名源于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的安东都护府。意有安抚东部或东部安宁之意。清光绪二年(1876)首置安东县(治所今沙河镇)。民国23年(1934年),在安东县的基础上置安东市。1965年,安东市改为丹东市,意为红色的城市。

东港市 因境内有大东港口得名。原名安东县,1965年以驻地大东沟改为东沟县。民国《安东县志》卷1载:大东沟为“鸭绿江之一港。旧时东边百货咸集于此,盖安东西南水路要冲也”。东沟县因大东沟为名。1993年改设东港市。

凤城市 名源于明代凤凰城堡。据《明史·地理志》记载,“定辽中卫……,东有凤凰城,在凤凰城山东南(应为北),成化十七年筑”。清置凤凰厅,民国二年 (1913年)改厅置凤凰县,后因与湖南省凤凰县重名,于1914年去“凰”添“城”,故名凤城县,1985年改为凤城满族自治县。1994年改为凤城市。

宽甸满族自治县 名源于宽甸子。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宜于耕种、狩猎而取其名。明时曾写作“宽佃”,后改为“宽奠”(堡)。取稳固内地与边疆联系,据膏腴,扼要害,边防永定之意。清光绪二年设宽甸县。“甸、佃、奠”都是一字音转,是根据自然地理特征而命名。

朝阳市(县) 古城龙城,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另据民国二年《朝阳县志》记载,取《诗经》大雅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引“凤鸣朝阳”之句乃取“朝阳”二字命名。

北票市 因煤矿得名。《辽宁省县名志》载:“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有人发现了小扎兰营子、兴隆沟、木多土鄂赖(北票工农村)和大梁岗子(现和尚沟煤矿工井)等处地下含煤,由当时的土默特旗长向热河都统报奏此事,都统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后)发下龙票四张(即窑照)许可开采,因四地皆在朝阳北,故称北四票,简称北票。”

建平县 因旧属建昌(今凌源)和平泉(今河北平泉县)两县辖境,设县时取两县首字设建平县。1954年,县治由原建平迁到叶柏寿镇,县名未变。据《盛京通志》记载,叶柏寿,原名“夜不收”。明末,军营多次派侦探在此村落侦探敌情,他们昼伏夜出。时间久了,大家便把这个村子叫成了“夜不收”。民国年间编修的《建平县志》已不见“夜不收”之名。叶百寿取的是斜音。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喀喇沁左翼之名始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喀喇沁”,原为部落名称,蒙古语是“保为、看守”之意。据《蒙古游牧记》载:“苏布地从叔父色楞,初为所部塔布囊,天聪九年(1635年)诏编佐领以色楞掌管左翼,授扎萨克,顺治五年(1648年)叙功封镇国公,世袭罔替。”

葫芦岛市 原名锦西,因位于锦州之西得名。葫芦岛最初为海岛名称明《全辽志》卷一山川,列有葫芦岛、觉华岛、桃花岛。对葫芦岛则注明:“在海岸四十里,半山入海”。因形状像葫芦而得名,又称“葫芦套”或称“断冈”、“折冈”。

兴城市 辽圣宗时设兴城县。明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宁远卫。清代撤卫建宁远州。民国二年(1913年),宁远州改为宁远县。1914年1月,因与山西、湖南、甘肃、新疆等省的宁远县重名,遂沿用辽时之名改称兴城县。

建昌县 清乾隆三年(1738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取建德、昌黎两古郡字头,合并得名建昌县。故治即今凌源县。今建昌县清时为建昌县辖地,1914年后为凌源县地,1931年由凌源、朝阳二县析置凌南县,治蟒牛营子。1949年,仍用旧名改为建昌县。

凌源市 清乾隆三年(1738年)置塔子沟厅。后改厅为建昌县。1914年因与江西省建昌府同名,改称凌源县,以依大凌河发源地得名。民国《凌源县志》:“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土金塔,谨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请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

绥中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月,清廷批准分县设置。县取名绥中,出于求安靖平。绥,即安抚绥靖;中,即县治在中后所。“绥中”乃永远安宁的中后所之意。

运城有哪些旅游景点

1、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解州镇西关,距离运城市区约20余公里;

2、永乐宫,始建于公元1247年,是现存更大的元代道观;

3、历山风景区,位于运城市垣曲县分为黄河小浪底库区游览区、历山舜王坪等分景区;

4、李家大院,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建于清末民初,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

5、雪花山,是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民族英雄杨振邦抗日革命根据地;

6、普救寺,是我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的建筑富丽堂皇;

7、五老峰,素有东华山的称号,山中观庵簇拥,寺院林立,香火缭绕;

8、鹳鹊楼,位于运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该楼始建于北周,废毁于元初,1997年重建;

9、神潭大峡谷,在距今五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由地壳运动而形成的一个大裂谷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10、舜帝陵景区,占地1778亩,以古柏广场为界,分为风景区和陵庙区两大部分。

山西运城有哪些旅游景点?

山西运城最著名的十大 旅游 景点,你有去过吗?

运城位于山西省最南端,西临黄河,古称河东。因“盐”而设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经过千百年来的 历史 风雨洗礼,关公文化已深深植入到在这块古老而又现代的土地上,并已经演变成凝聚海内外华人的一条重要的精神文化纽带,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宾客。

1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解州镇西关,距离运城市区约20余公里。因为解州附近的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故乡,所以这座关帝庙也被称为“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代,现存的建筑基本都是清代重建的。整个关帝庙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进入景区后,先是来到结义园。园中有结义坊、君子亭等主体建筑,园中种植了不少古柏,还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是个休闲的好地方。

2永乐宫

永乐宫,始建于公元1247年,是为了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共用了110多年才修建完工,是现存更大的元代道观。永乐宫原建在芮城县城以西的永乐镇,建国初期由于水库工程而搬迁到现在的位置。永乐宫游玩起来非常方便,当你进入大门后,沿着中轴线由南至北向前步行游玩即可。

3普救寺

普救寺的建筑富丽堂皇,“红墙匝绕,古塔高耸,绿树丛中,殿宇隐现”,建筑由寺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大致分布在三条轴线上。西轴线上的建筑有大钟楼、塔院回廊、莺莺塔、大雄宝殿,最后为花园;中轴线上有天王殿、菩萨洞、弥陀殿、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东轴线上有前门、僧舍、枯木堂、正法堂、斋堂、香积厨等。

4神潭大峡谷景区

神潭大峡谷景区是永济市东南方向中条山北麓的一个山谷,它的范围包括整个水峪口村以及村后的深山、峡谷和森林。奇石、瀑布、特殊的地质地貌,溪水、森林、自然的民俗村落,构成了神潭大峡谷景区的独特吸引力。

5运城盐湖

中国死海(运城盐湖)景区,地处山西晋南盆地,因其湖中的黑泥蕴含七种常量和十六种微量元素,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湖中黑泥可以美肌活肤,可与以色列死海相媲美,因而也有中国“死海”之称。运城盐湖南依苍翠高峻的中条山,西接黄河古渡,湖光山色,景色奇特。与美国犹它州大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 *** 钠型内陆盐湖。

6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建于清末民初。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李家大院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

7五老峰

运城永济的五老峰,素有“东华山”的称号,唐宋以来,宗教的兴盛进一步繁荣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观庵簇拥,寺院林立,香火缭绕。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明神宗亦慕名而至,朝山进香,于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朝山庙会。五老峰也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称,被誉为我国北方道教文化名山。如今的五老峰,吸引游客的更多是它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纯净清新的空气,是游山运动的好地方。

8鹳雀楼

又名鹳鹊楼,位于运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一起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580年),废毁于元初,1997年重建。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堪称千古绝唱。

9历山风景区

历山风景区,位于运城市垣曲县历山镇的东、南部,距离垣曲县城约25公里,风景区面积比较大,分为黄河小浪底库区游览区、历山舜王坪、皇姑幔、猕猴源等分景区,各个风景区都是独立售票,而且相距都比较远。历山风景区内有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华北地区更大的人造水面、更大的可观赏性亚高山草甸,景区内山峦起伏,林木茂盛。

10雪花山

雪花山位于永济市东2公里处,三晋更大的内陆湿地伍姓湖以南,是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民族英雄杨振邦抗日革命根据地。由永济市雪花山景区 旅游 开发有限公司投资逾亿元、历经九载精心打造的集休闲、度假、酒店、会议、民俗博览、水上挑战、石雕艺术展及自然山水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 旅游 项目。

中国死海运城盐湖,黑泥洗浴。

山西运城有哪些 旅游 景点

运城,简称运,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

山西运城主要 旅游 景点有:

1、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解州镇西关。

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代,现存的建筑基本都是清代重建的。整个关帝庙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

门票:50元/人。

开放时间:4月1日-10月31日08:00-18:00,11月1日-3月31日09:00-17:00。

2、运城盐湖,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城南(距离池神庙3公里处)。

因其湖中的黑泥蕴含七种常量和十六种微量元素,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可与以色列死海相媲美,因而也有中国“死海”之称。

开放时间:12月7日_次年3月31日10:30-21:30。

门票:疫情期间,暂停营业。

3、李家大院,位于运城市万荣县阎景村。

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建于清末民初。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

4、永乐宫,位于运城市芮城县以北约2公里古魏镇上。

始建于公元1247年,是为了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共用了110多年才修建完工,是现存更大的元代道观。

门票:28元起/人。

开放时间:08:00-18:00。

5、鹳雀楼,位于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

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一起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门票:22元起/人。

开放时间:4月1日_10月31日08:30-18:00,11月1日_3月31日09:00-19:00。

6、普救寺,位于运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

是我国 历史 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的建筑富丽堂皇,建筑由寺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

门票:25元起/人。

开放时间:4月1日_10月31日08:00-18:00,11月1日_3月31日09:00-17:00。

7、蒲津渡遗址,位于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

蒲津渡遗址于1989年发掘出土。1991年,联合考古发掘队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科学地清理发掘,完整出土了唐开元十二年(724年)铸造的铁牛四尊、铁人四尊、铁山两座、铁镦柱四个、七星铁柱一组、明代护岸石堤70余米、明正德16年(1521年)记事碑一通。

门票:25元起/人。

开放时间:4月1日_10月31日08:30-17:00,11月1日_3月31日08:30-16:30。

8、神潭大峡谷,位于运城永济市永济电机厂南2公里处水峪口村。

景区奇峰、怪石、翠海、叠瀑等组合成神奇幽美的自然风光,景区内有高空玻璃栈道、镂空玻璃桥和高空钢索桥等惊险的挑战项目。

门票:30元起/人。

开放时间:08:00-17:30(最晚入园16:00)。

9、圣天湖,位于运城市芮城县城东南方20公里处的陌南镇黄河之滨。

景区既有江南水色,又有黄土高原风光,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修心 养生 为一体的 旅游 圣地。

门票:25元起/人。

开放时间:8:30-17:30。

此外,山西运城还有五老峰、古今天下景区、舜帝陵、南风广场、风陵渡等大量 旅游 景点。

山西运城有哪些必去的 旅游 景点?

解州关帝庙

解州作为关公的故乡,关帝庙兴建的 历史 颇早。据有关碑刻记载,远在陈隋之际,解州关帝庙已经修建。宋元到明清,随着 社会 各界对关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断高涨,又对解州关帝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和扩建。清朝末叶,该庙曾数次失火,损失惨重,但在民国年间又予以修复和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 *** 对解州关帝庙这座古老的建筑群落极为重视,不仅将它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单位予以保护,而且一再拨款,对这座庙宇进行维护修复,使之基本上恢复了 历史 的原貌。

永乐宫

永乐宫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在南北长1000米的中轴线上耸立着六座古建筑:山门、文瀛湖、宫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西部为民俗博物馆、服务区、假山、凉亭、吕公祠、王母娘娘殿、东部为停车场、商肆区、午台、长廊、真武庙、石 *** 坊及后园的聚仙园,吕祖坟。整个建筑布局显明,主次有序。

永乐宫现存元代壁画100528平方米,分布在无极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大殿内。永乐宫壁画的精品,以无极殿的《朝元图》为代表。

舜帝陵庙

据庙内明清重修碑记载,创建于唐开元年间,元末毁于兵火,明万历年间重建,清顺治十年,康熙三十五年,雍正六年,乾隆八年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布局。

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积27万平方米,由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组成。庙内砖砌方形墓冢即帝陵,高3米,周长51米,正面立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刑其任书“有虞帝舜陵”石碑。陵前嵌“有虞氏陵”石碣一方。享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前后檐敞朗,西山墙嵌“鸣条舜陵者略”石碑4通。后部为皇城,中轴线上布列戏台、献殿、正殿,两厢为配殿、钟鼓楼,主从有序,布局严谨。

五老峰国家风景名胜区

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永济市东南16公里的中条山上。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名。《周易》成书之前,这里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唐宋以来,宗教的兴盛进一步繁荣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观庵簇拥,寺院林立,香火缭绕,仙人飞升,朝客云集。大明万历19年,明神宗亦慕名而至,朝山进香,于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朝山庙会,所以,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称,被誉为我国北方道教文化名山。

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天然大公园历山,传说中舜耕治的地方,然而历山并不仅仅靠这传说吸引世人,而是它的自然、原生态和珍稀的动植物。历山纳九州俊秀,奇峰、怪石、清涧、溶洞、水帘称为“五绝”,林涛、山风、冰雪、雾雨、古迹、光影、动物、植物、药材和村庄称为“十胜”。历山森林覆盖率达90%,境内各种植物多达1400多种,其中有8种属国家二、三类保护植物。这里,有800公顷的原始森林,是华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原始森林。这里野生动物达330余种,占山西境内动物种类的80%以上。有38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鹳、金雕等9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白鹭、大天鹅、猕猴、娃娃鱼等29种。这样来看,称这里为“天然大公园”一点也不过分吧?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 旅游 开发有限公司是南风集团积极响应市委、市 *** 大力发展 旅游 的号召,依靠盐湖资源优势投资开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集人文、生态、绿色、 养生 为一体的新型 旅游 公司。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金4000万元,现有员工200余人,公司立足运城,面向全国、雄揽全球,本着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否定,在否定中前进”的原则,在原有古老性、奇特性、广博性的基础上,依靠得天独厚的盐湖资源,着力打造 旅游 精品项目“死海漂浮、黑泥 养生 、矿泉水疗”,被称为“死海三绝”。公司目前开发的景点有大自在黑泥 养生 城、盐池神庙、凤凰谷森林公园三大景点。开业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年均收入达2000余万元,被誉为运城 旅游 的龙头,成为本地 旅游 业的一面旗帜。

万荣李家大院

晋南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位于运城市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阎景村。西临209国道,东靠桃花谷,北依奇峰突兀的孤峰山,南眺百里盐湖,堪称风水宝地。

李家大院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笑话博览园六大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吃、住、游、 娱乐 、购物、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 旅游 胜地。

普救寺

普救寺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处黄河金三角,是驰名中外的 旅游 观光和爱情圣地。它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座落在山西省西南边陲永济市境内的峨嵋塬头。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开阔,南望巍巍中条山翠若屏障,与中条之一禅林“万固寺”南北对峙、遥相呼应。西眺滔滔黄河水,白如银带,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和国宝“唐开元铁牛”也近在咫尺。因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动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座千年古刹早已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游览和爱情圣地。

神潭大峡谷

景区位于山西永济市南中条山内,原名水谷,距今已有千年以上 历史 。山势巍峨,溪流山泉遍布,自然植被独特,万亩天然柏林郁郁葱葱,为中条山区所罕见。整个景区林木密布,山花烂漫。主峰“九洲疙瘩”海拨17783米,突兀于群山之中,山坡陡峭,山顶平缓,云雾天九个峰顶平浮于云海之上,亦真亦幻,自古被寓为“九洲太平”。据考证,景区内有关王庙、娘娘庙、牡丹庙、柏神庙、香花寺、玉皇庙、观音庙、药王庙、龙王庙、庵院、唐朝的罗成点将台、呼延瓒练武馆、清朝孟家园古堡、尚书孟世芳避暑山庄等遗址。

鹳雀楼

鹳雀楼景区位于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中国魅力城市---山西省运城市境内的黄河岸畔。景区内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兵燹。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前瞻中条太华山,下瞰巍巍黄河水,-留诗者甚多。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唱《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诞生于此。

新建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唐代风韵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景区规划以古典园林式分布,形成“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是一个国家级 旅游 景区。

运城景点多到数不清,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0多处,自然风光也不输国内任何景区,但是至今没有一处5A级景区,也没有一处国家级的文化遗产。粗犷的发展模式,只看短期经济效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懂得利用悠久的 历史 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落后,白白浪费了宝贵的 旅游 资源。

举个例子:当不远万里来到关公故里运城常平村,站在世界更大关公像下,想祭拜一下关公圣像,抬头看见的却是与周围的景色和关公像的古韵格格不入的七个血红色的大字“关公故里欢迎您”,朝圣的心情顿时当然无存,发誓再不去常平拜关公了。

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 历史 留下丰富的 历史 遗存,如果不是因为元代洪洞和清康熙临汾两次八级大地震加上陕西华县明嘉靖八级地震的原因,运城会留下更多的文物遗迹。即便这样,运城的丰富遗存也会让您大开眼界,虽然现在运城的景点相比较而言在全国并不十分出名,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游客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1永乐宫: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乐宫现存为元代遗构,论建筑年代在山西连前一百也排不到,但是永乐宫有中国最美的壁画,如果敦煌壁画为佛教最美,那永乐宫就是道教最美,也许就是最美。永乐宫的万圣朝元图只能用美轮美奂这个词来形容。所有的神仙竟然好像一笔画成,找不到续笔处。如果不是因为修建黄河小浪底水库对其进行了整体搬迁,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认为不是原址建造,那么永乐宫早就成世界文化遗产了。当时国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专门拨付专款,用米汤和鸡蛋清混合物涂在壁画表面,用锯条一块一块切割下来,用棉花包住,一件件运到这里重建,多么的不容易啊,而且是周总理亲自指示,所以我认为,永乐宫的在运城价值更高。

2关帝庙: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庙之祖,武庙之冠。作为关羽的老家,解州关帝庙无疑是更大的。关帝庙在运城地区是之一景点,人气更高。

3秋风楼:因汉武帝所写的《秋风辞》碑存于此而得名,是山西三大名楼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飞云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大名楼,与应县木塔齐名,号称南楼北塔,当然价值差很多,但是现存古楼里的确是最美了,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除了岳阳楼保留一些古代构建,剩下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新建,所以飞云楼能保留到现在的原建,一定要看一下

5普救寺:《西厢记》的发生地,有唐代莺莺塔一座。

6鹳雀楼: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名闻天下,与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古代四大名楼。不过现在也是在旧址新建。

运城还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景点,由于时间关系就先写这么多,等着大家自己去当地发掘。

运城市是黄河流域的一座 历史 文化名城,辖区 旅游 资源丰富,景点集中,快速路贯通全市各县区,非常适合休闲度假 旅游 !下面推荐几个著名的 旅游 景点:

1,解州关帝庙

这可是全球更大、最正宗的关帝庙,解州可是关二爷的家乡!文有曲阜孔夫子,武有解州关云长!

2、永济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你可记得!就在永济!

3、永济的普救寺景区

这里是元代爱情剧《西厢记》爱情故事发生地,被誉为爱情圣地!张生,崔莺莺、红娘这些人物的故事千古流传。红娘一词就来源于此,对于今天都有深远影响!

4、芮城永乐宫

永乐宫是元代道教圣地、元代壁画是国宝!吕洞宾,王重阳,丘处机,你还记得这些道教大师吧?

4、芮城大禹渡景区

大禹渡是万里黄河的一个千年古渡口,流传着大禹治水的动人故事!这里还是芮城人民艰苦奋斗修成的大禹渡扬水工程,十分壮观!

5、中国死海

到运城的中国唯一死海玩漂流,洗无机盐澡!

运城的 旅游 景点还有很多,欢迎来大运之城 旅游 !

运城市位于位于山西省南端,它也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运城的 旅游 资源很丰富,主要的景点有 解州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 运城盐湖, 神潭大峡谷, 李家大院 , 鹳雀楼, 五老峰, 历山风景区 等。

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坐落在运城市解州镇,距离运城市大概20余公里。这里是关羽的家乡,可以来关帝庙朝拜或者欣赏关帝祖庙, 解州关帝庙面对的是中条山,景色优美。崇宁殿是里面的主要建筑,技术精湛。

地址: 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五一路145号

建议参观时间: 2小时左右

*** :0359-2808369

开放时间: 08:00-18:00

运城盐湖

运城盐湖坐落于山西晋南盆地,盐湖的面积有132平方公里, 在 历史 上运城盐湖就因为盛产“潞盐”而著名, 它也被称为 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 孕育了我国的盐文化, 景区的设施别致,服务良好,里面的温泉也是很不错的。

地址: 运城市盐湖区城南

*** :0359-8968888

欢迎点赞关注花儿户外。

1、运城解州关帝庙,4A景区;在关羽的家乡,朝拜武圣人关羽,瞻仰关帝祖庙。_这里是国内始建最早、规模更大最完整的关帝庙。

2、神潭大峡谷4A景区景区位于山西永济市南中条山内,原名水谷,距今已有千年以上 历史 。山势巍峨,溪流山泉遍布,自然植被独特,万亩天然柏林郁郁葱葱,为中条山区所罕见。

3、鹳雀楼鹳雀楼景区位于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中国魅力城市---山西省运城市境内的黄河岸畔。

4、舜帝陵庙

5、五老峰

6、普救寺

7、历山

8、运城盐湖(中国死海)

9、万荣李家大院

10、芮城永乐宫

山西运城旅游景点大全 山西运城旅游景点

1、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解州镇西关,距离运城市区约20余公里。因为解州附近的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故乡,所以这座关帝庙也被称为“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代,现存的建筑基本都是清代重建的。整个关帝庙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进入景区后,先是来到结义园。园中有结义坊、君子亭等主体建筑,园中种植了不少古柏,还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是个休闲的好地方。

2、永乐宫,始建于公元1247年,是为了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共用了110多年才修建完工,是现存更大的元代道观。永乐宫原建在芮城县城以西的永乐镇,建国初期由于水库工程而搬迁到现在的位置。永乐宫游玩起来非常方便,当你进入大门后,沿着中轴线由南至北向前步行游玩即可。

3、普救寺的建筑富丽堂皇,“红墙匝绕,古塔高耸,绿树丛中,殿宇隐现”,建筑由寺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大致分布在三条轴线上。西轴线上的建筑有大钟楼、塔院回廊、莺莺塔、大雄宝殿,最后为花园;中轴线上有天王殿、菩萨洞、弥陀殿、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东轴线上有前门、僧舍、枯木堂、正法堂、斋堂、香积厨等。

4、神潭大峡谷景区是永济市东南方向中条山北麓的一个山谷,它的范围包括整个水峪口村以及村后的深山、峡谷和森林。奇石、瀑布、特殊的地质地貌,溪水、森林、自然的民俗村落,构成了神潭大峡谷景区的独特吸引力。

5、中国死海(运城盐湖)景区,地处山西晋南盆地,因其湖中的黑泥蕴含七种常量和十六种微量元素,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湖中黑泥可以美肌活肤,可与以色列死海相媲美,因而也有中国“死海”之称。运城盐湖南依苍翠高峻的中条山,西接黄河古渡,湖光山色,景色奇特。与美国犹它州大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 *** 钠型内陆盐湖。

6、李家大院,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建于清末民初。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李家大院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

7、运城永济的五老峰,素有“东华山”的称号,唐宋以来,宗教的兴盛进一步繁荣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观庵簇拥,寺院林立,香火缭绕。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明神宗亦慕名而至,朝山进香,于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朝山庙会。五老峰也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称,被誉为我国北方道教文化名山。如今的五老峰,吸引游客的更多是它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纯净清新的空气,是游山运动的好地方。

8、鹳鹊楼,位于运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一起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

北宋时地方行政区划管理系统,中央以下基本设立三级,更高一级为路(相当于现在的省),下辖府、州、军、监等。初期设15路,到咸平四年(1001年)时划分为17路,因此1007年的路共有17个。其中与陕西、青海、甘肃有关的有三个路——永兴军路、秦凤路、利州路(西宁、兰州、岷州、洮州均属秦凤路):

永兴军路:治长安(今陕西西安)。下辖的属陕西、甘肃地区的府、州、军有:

京兆府:治长安。

延安府:治肤施(今陕西延安)。

河中府:治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

商 州:治上洛(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

同 州:治冯翊(今陕西大荔县)。

华 州:治郑县(今陕西华县)。

耀 州:治华原(今陕西耀县)。

坊 州:治中部(今陕西黄陵)。

邠 州:治新平(今陕西郴县)。

宁 州:治定安(今甘肃宁县)。

庆 州:治安化(今甘肃庆阳)。

环 州:治通远(今甘肃环县)。

鄜 州:治洛交(今陕西富县)。

丹 州:治宜川(今陕西宜川)。

绥德军:治今陕西绥德。

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

定边军:治今陕西吴旗县铁边城。

秦凤路:治成纪(今甘肃天水)。下辖的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地区的府、州、军有:

秦 州:治成纪(今甘肃天水)。

凤 州:治梁泉(今甘肃西凤)。

凤翔府:治天兴(今陕西凤翔)。

泾 州:治保定(今甘肃泾川)。

陇 州:治(氵开)源(今陕西陇县)。

渭 州:治平凉(今甘肃平凉)。

原 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

西会州:治敷川(今甘肃靖远)。

巩 州:治陇西(今甘肃陇西)。

岷 州:治佑川(今甘肃岷县)。

成 州:治同谷(今甘肃成县)。

阶 州:治福津(今甘肃武都)。

洮 州:治今甘肃临潭。

熙 州:治狄道(今甘肃临洮)。

兰 州:治兰泉(今甘肃兰州)。

河 州:治今甘肃临夏。

湟 州:治今青海乐都县城河南。

廓 州:治今青海尖扎县北。

西宁州:治今青海西宁。

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

怀德军:治今宁夏海原。

顺德军:治今宁夏隆德。

积石军:治今青海贵德。

利州路: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下辖属于陕西、甘肃地区的府、州有:

兴元府:治南郑(今陕西汉中)。

洋 州:治兴道(今陕西洋阳)。

兴 州:治顺政(今陕西略阳)。

文 州:治曲水(今甘肃文县)。

在北宋时期,除以上为北宋所辖外,今宁夏北部、甘肃大部等地为西夏占据。

土尔扈特回归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早在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土尔扈特人始终保持着与清朝 *** 的关系。

  

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主要原因来自沙俄帝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

  

首先是政治,土尔扈特的体制是汗王决定一切,在汗王的下头有个叫扎尔固的这么一个机构。俄国 *** 要改组扎尔固,并把它的权力上升到和汗王一样,在权力上,对汗王渥巴锡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从经济上,沙俄 *** 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不断缩小土尔扈特的游牧地,意味着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

  

从文化方面来说,土尔扈特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沙俄 *** 迫使他们信仰东正教,这一条对土尔扈特人,在精神上绝对承受不了。

  

沙俄 *** 对土尔扈特人强制实行人质制度,目的就是控制土尔扈特人,一切听沙皇指挥,叫你向东,不能向西,叫你去打仗,你就得上前线。

  

18世纪,沙俄帝国竭力控制出海口。随着沙俄侵略势力不断扩大,战争越来越多,其中跟土耳其就打了很长时间。

  

俄国当时就征用土尔扈特的青壮年,作为俄国的军队跟土耳其打,那么这个战争中间,土尔扈特的人员伤亡也很大。而且这个战争打了21年,土尔扈特每次比如说去上10万人,几乎打仗回来就一、二万人,当时土尔扈特人说,如果再这么打下去的话,土尔扈特就没有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尔扈特强盛时期,他们的汗国与沙俄地位是平等的,沙俄强大以后,要求他们俯首称臣。综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尔扈特人,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

  

在1767年,当时的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就决定要东归故土。

  

土尔扈特人毕竟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那里的草原、牧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撒下了他们的汗水。马上要放弃那块土地,说走就走,在老百姓中也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能想通的。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离开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

  

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反抗,脱离沙皇俄国,就将沦为奴隶的种族,这次总动员,点燃了土尔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

  

尽管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国人保密,消息还是泄露了。形势的急剧变化,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

  

他们本来计划携同左岸的一万余户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不巧当年竟是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左岸的人无法过河。只好临时决定,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第二天凌晨,寒风凛冽。当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着的伏尔加草原时,伏尔加河右岸的三万三千多户的土尔扈特人出发了,离开了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用他们的话说:到东方去、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

  

渥巴锡率领一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他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之举,表现了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同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

  

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圣彼得堡。沙皇俄国女皇叶卡德林娜二世认为,让整个部落从她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土尔扈特人的队伍,很快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了。由于土尔扈特人是赶着牲畜前进的,来不及把散布在广阔原野上的队伍集中起来抵抗,九千名战士和乡亲壮烈牺牲。

  

东归队伍必经的一个险要山口,是奥琴峡谷。一支庞大的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了这个山口。面对强敌,渥巴锡镇定指挥:他组织五队骆驼兵从正面发起进攻,后面派枪队包抄,将哥萨克军队几乎全歼,为牺牲的九千名同胞报了仇。

  

一路上除了残酷的战斗,土尔扈特人还不断遭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土尔扈特人由于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人口大量减员。有人对能否返回祖国丧失了信心。

  

在这最困难的时刻,渥巴锡及时召开会议,鼓舞士气,他说:我们宁死也不能回头!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事前清 *** 一点也不知道。土尔扈特人无法和清 *** 沟通,更不可能得到清 *** 的任何援助。英勇的土尔扈特人,仍然只有再次抖擞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去。

  

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公元1771年4月),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向朝廷奏报说俄方派人来通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清 *** 才得知这一消息。

  

土尔扈特人归来的消息在清朝朝廷中引起了争论,是把他们挡回去,还是把他们接回来意见不一致。

  

最后清 *** 决定:之一,这件事如果俄国 *** 要出面交涉,要坚决挡回去;第二,土尔扈特人回来以后,一定要好好安置。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

  

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就是说,约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

  

在五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土尔扈特人终于到达了祖国西陲边境伊犁河畔。当时任伊犁将军的伊勒图,派锡伯营总管伊昌阿等官员在伊犁河畔迎接刚刚抵达的渥巴锡、舍楞等人。

  

不久,渥巴锡随伊昌阿到伊犁会见参赞大臣舒赫德,舒赫德向渥巴锡转达了乾隆的旨意,让渥巴锡等人在秋高气爽时节前往避暑山庄面见乾隆皇帝,并转交了乾隆皇帝颁给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的敕书。

  

乾隆的敕书是用满文和一种古老的蒙古文字托忒文写成的。 这份敕书充分表达了乾隆对土尔扈特人的赞扬与欢迎。不久,渥巴锡等十三人及其随从四十四人,在清朝官员的陪同下,自察哈尔旗来到避暑山庄。

  

这一年,恰好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举行盛大的法会。乾隆下令在普陀宗乘之庙竖起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用来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土尔扈特人,举部回归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各地纷纷捐献物品,供应土尔扈特人民。清 *** 也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接济贫困中的土尔扈特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及《满文录副奏折》都有详细记录。

  

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众,清 *** 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最后确定的游牧地为“渥巴锡所领之地”,也称旧土尔扈特,分东西南北四路,设四个盟,各任命了盟长,舍楞所领之地,称新土尔扈特,舍楞为盟长; 还有和硕特恭格部,下设四个旗,恭格为盟长。

  

时间虽然过去了二百多年,然而,人们没有忘记东归的英雄,他们的事迹成为经久不衰的学术研究课题。

  

中外很多学者,都赞颂土尔扈特人民,重返祖国的英雄壮举。 东归英雄们的史诗将永远被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