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附近 有哪些景点和好玩的地方?

游戏攻略09

北京故宫附近 有哪些景点和好玩的地方?,第1张

北京故宫附近 有哪些景点和好玩的地方?
导读:中山公园(社稷坛),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在故宫左右,后面景山、北海,在后面什刹海、后海,南面前门、大栅栏。一天游北京故宫和周围景点故宫非常大,里面有9000多间房屋,周边也太泛泛了。故宫有四个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西华门不对外

中山公园(社稷坛),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在故宫左右,后面景山、北海,在后面什刹海、后海,南面前门、大栅栏。

一天游北京故宫和周围景点故宫非常大,里面有9000多间房屋,周边也太泛泛了。故宫有四个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西华门不对外开放)。午门外正对着就是国旗班战士的营房,可以看战士们出操。午门外西侧是中山公园,也就是明清皇帝的社稷坛;午门外东侧是劳动人民文化宫,也就是明清皇帝的太庙。武门往南是端门,一座和天安门一模一样的城楼,再往南就事天安门和广场了,广场对面是前门城楼及箭楼。神武门外正对面是景山,也版就是故宫的后山,明朝崇祯皇帝自刎的地方,景山的五龙亭最著名。景山旁边是北海及团城,北海永安寺的白塔最为著名。北海对面就是中南海国务院,透过栏杆可以看到中南海的景色。东华门出来附近是皇史宬,也就是皇帝藏书的地方,现在正在修权理,不要票,跟人家说一声就可以进去看。如果稍微远一点,从东华门出来往东走就是老舍故居了,就在马路北边儿,门票10元。故宫周边(除了午门外)都是小饭馆,在那里吃就可以了。

颐和园,天安门广场,圆明园,天坛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景点简介: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1、名称考义

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2、营建原则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3、建造过程

北京本来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

4、明朝时期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扩展资料:

故宫的建筑布局:

整体格局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如今故宫左前面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面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人们进行交易的市场 。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三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

故宫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故宫

没找到

兰亭八柱乃圆明园遗物,于1910年(宣统二年)被移到颐和园,后置于耶律楚材祠中。1915年,江朝宗致函溥仪内务府,请求拉运圆明园兰亭碑及山石,以供社稷坛开拓公园之用。其后,兰亭碑及八根石柱,分别于1917年前和1941年之后运至中山公园,直到1971年,始用八根石柱,在唐花坞西侧新建成重檐八角亭,额曰“景自天成”。八根石柱之兰亭帖,多有风化,半数帖尚好,仍可辨读。

  第一根柱子上,刻的是唐初书法家虞世南的临摹;第二根柱子上,刻的是褚遂良的临摹;第三根柱子上,刻的是冯承素的临摹;第四根柱子上,刻的是唐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兰亭诗”真迹;第五根柱子上,刻的是唐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写的“兰亭诗”原本;第六根柱子上,刻的是清乾隆进士于敏中补修柳公权所写的兰亭阙笔;第七根柱子上,刻有明书画家董其昌仿柳公权所写的“兰亭诗”;第八根柱子上,刻的是乾隆皇帝临摹董其昌仿柳公权所写的“兰亭诗”。

  兰亭八柱及兰亭碑皆为圆明园“坐石临流”亭之旧物,今为中山公园内“景自天成”亭重要组成部分。

  坐石临流亭,位于同乐园西北,建成于雍正五年(1727年)前,仿自绍兴古兰亭意境,时称流杯亭。于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作亭据胜处。亭为重檐三开间,乾隆帝弘历命名为“坐石临流”。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春,弘历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帖》墨迹六帧(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摹《兰亭序》,唐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后序,明董其昌临柳公权《兰亭诗》,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阙笔,及乾隆御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合为“兰亭八柱册”。弘历为了“一永其传”,即将坐石临流亭改建成八方重檐亭,并易以石柱,每柱刻帖一册,此即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

  坐石临流亭中有一石屏(即兰亭碑),屏由屏身、屏座两石组成,屏高六尺,阔五尺、厚一尺;须弥座高约一尺半。屏的正面镂刻有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兰亭修禊》图,碑阴刻乾隆御笔诗四首(九年“坐石临流”诗,四十四年、四十七年、五十年“题兰亭八柱册”)。

  北京中山公园唐花坞迤西,有座八根石柱筑成的重檐蓝色琉璃瓦八角亭,亭额题曰“景自天成”。该亭建于1971年,亭内置有石碑一块,名为兰亭碑。石碑的正面刻有《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图,图的上方还刻有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己亥年(乾隆四十四年)暮春题写的兰亭八柱册并序的全文。碑阴刻有甲子年(乾隆九年)、己亥年、壬寅年(乾隆四十七年)、乙巳年(乾隆五十年)所作的御制诗和诗注。该碑及八根石柱,均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坐石临流”景区的遗物。

  据钦定《日下旧闻考》载:“坐石临流在水木明瑟东南,澹泊宁静之东,溪水周环,轩宇三楹,西向”。“兰亭”是坐石临流景区的一个景点,该亭在早期原是一座三开间的长方形敞亭,后来在改建时建成了重檐八方亭,它是清代雍正初年仿浙江绍兴兰亭意境而建的。对此,乾隆皇帝在其中一首诗中作了说明:“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贴贴泛金荷。年年上巳寻欢处,便是当年晋永和。”该诗将此亭曲水流觞的景观,引伸到东晋永和年间,王羲之在绍兴古兰亭每年上巳日(即三月初三)的雅事,以此说明该亭的园林渊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于永和九年春,与群贤儒士聚会宴咏时,席间饮酒赋诗,王羲之为32人诗作,写了一篇324字的《兰亭序》,又称《兰亭诗序》或称《兰亭集序》。该序在书法上有很高的价值,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这次历史上的聚会,也被称为兰亭会。酷爱书法艺术的乾隆皇帝,对于文人雅士游兴会稽古兰亭和王羲之所书《兰亭序》帖深表赞许,而坐石临流景区的兰亭,其文化内涵尚显不足。于是从内务府藏帖中,尽搜历代名家的兰亭墨迹,共收集到兰亭帖墨迹六帧:唐虞世南摹、褚遂良摹、冯承素摹《兰亭序》、唐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后序、明董其昌临柳公权《兰亭诗》、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加上清大学士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所缺部分,及乾隆御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合为“兰亭八柱册”。同时于乾隆四十四年,在兰亭改建时,将原亭的木柱,改为八根石柱,每根石柱均为方形,每面宽半米,长约四米有余。乾隆帝在他所作的题记中写道:“己亥春,辑兰亭八柱之册,就此亭易以石柱,而各刻一册一柱”,其目的是“以永其传”。所以,在他的诗中强调“钩摹传八柱,盖欲永其龄。即此千秋宝,因他一序馨。”

  如今,坐石临流景区的兰亭,早已无迹可寻,成为了野草丛生的废墟。英法联军将圆明园焚毁后,兰亭和兰亭八柱这两件重要文物被弃于荒野。至1914年,将北京城内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为充实公园内的文物,于1917年将该文物运到中央公园,并在“绘影楼”前建前厅三间,四出廊,作为陈列碑石之用。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一重要文物,于1971年,利用这八根石柱,在中山公园内建起了“兰亭”,同时也将原来的石碑置于亭中。今天,兰亭碑仍完好,字迹图像清晰,八根柱石之兰亭帖虽有风化,但仍可辨读。这座重檐八角的兰亭碑亭,成为中山公园的重要景观之一,同时也成为人们凭吊圆明园沧桑历史的一件重要文物。

  《兰亭八柱帖》册(初拓本)

  中国清刻兰亭集帖的善本。托裱经折装,两函 8册,每册内为一卷,包括一种兰亭序帖,共 175开,每开纵298厘米,横342厘米。

  八卷按八卦之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为序,第一卷,虞世南摹兰亭序;第二卷,褚遂良摹兰亭序;第三卷,冯承素摹兰亭序;第四卷,柳公权兰亭诗墨迹;第五卷,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第六卷,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第七卷,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第八卷,乾隆皇帝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其中虞、褚、冯摹本和柳书兰亭诗为内府所藏。八帖帖首有乾隆撰写题记,帖后附刻历代名人题跋。因以墨迹钩摹上石,刻工精良,使笔意墨趣神采毕现。每册前后有“乾隆御览之宝”印章,现藏故宫博物院。

  兰亭八柱刻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置于圆明园文源阁。圆明园被毁后,1917年将兰亭碑及碑亭石柱移入北京中山公园,现存该园兰亭碑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