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作业,要夏,汤,商朝的建立时间和毁灭时间

游戏攻略06

我们是一个作业,要夏,汤,商朝的建立时间和毁灭时间,第1张

我们是一个作业,要夏,汤,商朝的建立时间和毁灭时间
导读:1夏朝灭亡的原因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或者稍前一些。共传十四代、十七个王,有四百多年的时间。有一个推算的具体纪年是这样的——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也只是大概的推算。夏朝始于夏禹,终于桀。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

1夏朝灭亡的原因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或者稍前一些。共传十四代、十七个王,有四百多年的时间。有一个推算的具体纪年是这样的——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也只是大概的推算。夏朝始于夏禹,终于桀。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夏人的活动范围西起今河南西部的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南接湖北,北入河北。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夏朝的势力和影响达到黄河南北,直到长江流域。

在夏朝,社会已分化成为统治和被统治的阶级,即奴隶和奴隶主两大对抗阶级。夏朝统治者和贵族拥有相当数量的男女家内奴隶——臣妾,众等则是从事生产的奴隶。奴隶的大部分来自战争的俘虏,同时夏族的一部分也沦为奴隶。夏朝建立了国家机构,有牧正、疱正、车正(分别为管理畜牧、膳食、车族的官职)等一系列职官的出现,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修造了监狱。

下面通过夏王朝的十七个王的更替来概述夏王朝的兴衰史。

夏王朝的第一位王应该从夏禹开始,他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

在不断对外发动掠夺战争中,禹加强了他的统治地位,为了显示他的威严,不断到各地巡行。有一次在涂山召集氏族首领,相传有一万多个部落带来很多财宝来讨好禹。又有一次在会稽召集各部落首领,有一个防风部落的首领来晚了,禹当即把他杀掉。禹就这样一步步成了名符其实的“天子”,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建都,后又迁到阳翟(今河南禹县)。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第二个王:启,在位29年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第三个王:太康,在位29年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第四个王:仲康,在位13年。仲康是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第五个王:相,在位28年

相是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第六个王——少康:在位21年

少康,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第七个王——杼:在位17年

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第八个王——槐:在位44年

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第九个王——芒:在位18年

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第十个王——泄:在位21年

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第十一个王——不降:在位59年

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第十二个王——扃:在位21年

扃,不降的弟弟。

第十三个王——廑:在位21年

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第十四个王——孔甲:在位31年

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第十五个王——皋:在位11年

皋,孔甲的儿子。

第十六个王——发:在位11年

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

第十七个王——桀:在位52年

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暴虐嗜杀,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

有压迫就有反抗,从夏朝起,我国阶级斗争史的篇章正式揭开。夏朝奴隶主统治的四五百年间,阶级斗争始终没有间断过,奴隶相率逃亡,或起而暴动。奴隶主贵族不仅丧失自己的“臣妾舆马”,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

到了夏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起来。孔甲的*乱,激起四方奴隶和平民的反抗。以后,夏朝的统治可谓是江河日下,国势日弱。到孔甲的四世孙桀即位,他更加暴虐,无限制征用民力,残酷镇压奴隶和平民,是一个有名的暴君。人民十分痛苦,纷纷咒骂他,对他十分怨恨,已经是势不两产了。夏桀想出兵讨伐有缗氏,解脱自己的困境,结果却促使各方国部落更加离心离德。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商汤乘机灭夏。

商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子姓,其始祖名契,传说他母亲简狄吞食了玄鸟旦而生,大概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商部落居住在黄河下游,夏朝建立后,是夏朝的一个属国。从契到汤,已经传了十四世。商部落日益向着黄河中游发展势力,相土、王亥都是有名的王。汤即位后,任用伊尹和促虺为左右相,国力日益强大,汤积极做灭夏的准备。夏朝从孔甲以后日益衰败,到夏桀时国内阶级矛盾以及和部落属国的矛盾都十分尖锐。汤认为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汤采取了逐个翦除夏桀羽翼,逐步削弱夏桀统治,最后取而代之的策略。汤先灭掉附近的葛,接着又灭掉十几个小国和部落,又进而连续攻灭了韦、顾、昆吾。这三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特别是昆吾的灭亡,使夏桀失去了最亲近的依靠力量和东部屏障,夏朝处于正面受敌的地位。

夏桀想挽救他垂危的统治,号召属国联合攻汤。在有仍地方会盟,有缗氏带头叛夏,夏桀众叛亲离,陷于孤立。汤立即下令伐桀。夏、商会战于鸣条,桀战败南逃,死在南巢(安徽寿县东南)。汤乘胜西进,占领夏朝的统治中心,灭掉夏朝的属国。夏王朝就此灭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2夏朝国家性质 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

3商朝迁都原因 政治动乱,盘庚即位后所以那般极力主张迁都,主要是为了解决由于王位争夺而产主的王室内部的纠纷。

4商朝灭亡和西周强盛的原因 首先,商纣有个与市井小民相同的嗜好,那就是“贪”。市井小民的“贪”已经属于得陇望蜀、得寸进尺的类型了,但与商纣相比,却仍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商纣还有个优势——他是至高无上的君主,他有着无限的权力。正因为无法节制的权力才导致他的贪欲无限膨胀,才有了他的横征暴敛——“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才会激起平民的怨恨。更令人好笑的是,虽然文王是他的劲敌,威胁他的王位,但纣王一看到闳天等人献上的美女珍奇,立刻开心地头脑发胀:“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不仅释放了文王,还赐给文王弓矢斧钺,赋予文王代王征伐地权利。

第二,除了“拜金”,商纣还坚持“享乐主义”,没有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追求奢侈腐化地生活。他玩物丧志,搜寻大量狗马奇物,“充仞宫室”;他大兴土木,广建园林楼台,“大聚乐戏”于其中;他荒*无道,因酗酒无度、纵情声乐而颓废不止;因宠幸美女、“唯妲己之言是丛”而荒废朝政;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奢侈生活、醉生梦死却把全部负担加在百姓头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商纣无疑是给自己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第三,仍然是商纣自身的问题。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商纣固然有一定的资本,比如天资聪慧、力大无穷等等,可是他不能全面地认清自己,而是常常向大臣夸耀自己多么能干、过度提高自己地声望,孤芳自赏地认为别人都不如他。他的骄傲,导致他即使兵败,也宁愿穿上缀有珍珠宝玉的衣服自焚,而不要当俘虏。这是后来历代君主所不及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自认为系命于天。“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浓重的君权神授思想让他听不进忠良苦口婆心的劝谏。微子还算走运,逃走了,可是比干丞相却因为强谏而惨遭剖心,箕子假疯也仍被关进牢房。他的骄傲无疑是他和贵族、和臣子的一道高墙。高墙上还有着这样的标语:“纣不可谏矣!”纣不愿走出来,贵族和臣子们更无法攀援而上,于是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贵族和臣子们一起“向后转”、“齐步走”,商纣终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第四,商朝之所以亡在纣的手里,根本原因是商后期的社会矛盾已发展道空前尖锐的程度,群众的积怨和怒火再也控制不住了,要“一吐为快”!商纣则恰恰成为了那个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人,不仅不加以改革整顿,反而加剧种种的矛盾。至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日益动荡不安,我认为这都是商后期政治文明建设太落后、太糟糕所至,商纣又缺乏一种文明的政治理念。整个国家在“人治”下,自然产生种种的弊端:

其一是严刑峻法。商纣加重刑法、发明了“著名”的炮烙酷刑,是为了震慑百姓于诸侯,想让百姓不敢怨声载道、诸侯不敢背叛于他,可效果却恰恰相反。他的残暴,使其丧尽民心;他的酷刑,违背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律,连掌管文献典籍和乐器的大师、少师都逃跑了。整个社会“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其二,忽视民权。商纣容不得别人和他的意见的一丝不同!鄂侯看不过去纣亡“醢九侯”的行为,和纣王产生激烈的争论,就被纣王做成了肉干;西伯仅叹了口气,也被视为“不满朝政”而被囚囿里。诸侯尚且无发表言论的自由,何况百姓呢?一来他们辛苦而来的劳动果实会被剥削殆尽,二来法律又只能代表君主的一直,百姓受不到法律保障,现在连嘴也要被堵得严严实实。“防民之口,葚于防川”啊,百姓没有了民权,国家社稷又怎得长远呢?

其三,纣王虽然没任人唯亲,但也不是任人唯贤。他全是凭借个人的喜好:商容是个贤者,深受百姓的爱戴,他废之不用;微子、比干虽是“王父兄弟”,但也是贤臣忠臣,他仍打击不用。“费中善谀好利”、“恶来善谀谗”,纣王却重用二人,并令费中主持政务。如此,朝廷中的谏臣、贤臣都被排挤、打击完毕,没有了“逆耳”的忠言,纣王更加*乱不止。相比之下,文王、武王礼贤下士、广征博纳,政治清明,于是诸侯拥戴、贤者投奔、民心归顺,周人的力量自然一天天壮大,待到时机成熟,一场牧野之战就使得商王朝灭亡了。

终上,可以得出答案:

商纣无道x落后的政治文明建设=社会矛盾的平方=商朝的灭亡

5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 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内容主要涉及到作为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接受周王的册封和礼器,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如果诸侯间发生了争执或冲突,则由周王进行调结和处理。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对于不尽义务或反抗的诸侯,周王有权进行处罚乃至征讨。

6分封制目的作用 周公东征之后,完善了西周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和乐礼制度,加强了王权,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但昭王伐荆楚,使“王道微缺”。到厉王时,实行专制统治,防民之口,与民争利,结果引起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国人不堪忍受厉王的高压政策,纷纷暴动。厉王奔彘(今山西霍县),太子静逃至召公家中。这一年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国人暴动平息后,出现“共和行政”的局面,直到宣王即位才告结束。周宣王即位,整顿内政,稳定社会秩序,在对周边的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史称“宣王中兴”。宣王后期,对外战争陷于僵局。宣王死,其子幽王即位。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奢侈腐朽,内政黑暗,加之严重的天灾人祸,周王朝的统治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结犬戎和缯侯攻周,杀幽王于骊山之下。平王即位,迁都洛邑,西周结束。

奴隶社会:

1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 轩辕黄帝(炎黄齐名)

2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 (今山西临汾) 唐帝尧

3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 (今山西永济) 虞帝舜

4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 约前1933年-约前1559年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启 夏王少康

5有穷:约前1981年-约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县) 有穷王夷羿

6寒朝:约前1973年-约前1933年寒水(今山东潍坊)寒王寒浞

7商(殷)朝: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约前1559年-约前1300年(商) 约前1300年-约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阳)商王汤 商(殷)王盘庚

8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

9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发

10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平王姬宜臼

11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12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

1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始皇嬴政

2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苏徐州) 西楚霸王项羽

3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4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高祖刘邦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今陕西西安)玄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汉昭烈帝刘备 后主刘禅

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朝:265年-420年

西晋:265年-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年-420年

十六国末期:420年-439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武帝刘裕

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南齐高帝萧道成

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386年-589年

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唐中宗李显

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武周武后武则天

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汉高祖刘知远(暠)

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周太祖郭威

十国:907年-979年:

辽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赵构

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曲雕阿兰(今蒙古国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明朝: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 京师(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后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辽宁沈阳) 后金(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大顺:1644年-1644年京师 (今北京市) 闯王李自成

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中华帝国: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洪宪帝袁世凯

伪满洲:1932年-1945年新京 (今吉林长春)康德帝爱新觉罗·溥仪

扩展资料: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所以往往会有“朝代”存续时间与“王朝”的国祚重迭的情形。 

2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 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迭, 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

3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王朝的国祚相重迭,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的概念, “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 。

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与现代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同。

5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

6秦朝:统治残暴,相权过大

从秦始皇打败六国,实现一统之后,秦始王就成了至高无上的人物,他在统治方面是是相当残暴的,再加上“商鞅变法”的原因,可以说秦朝的统治过程中都是离不开“严刑”两个字。

哪个人稍为犯点错误,便使用酷刑,诛连九族,而且在修筑长城,阿房宫等巨大过程时,那些被劳务的百姓在繁重的徭役下难免会出现反抗的现象。

最著名的就是陈胜、吴广两个人喊出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百姓在秦始王的暴政下,无不想揭竿而起;还有个原因就是,丞相的权力太大,虽然说是三公九卿制,但权力仍然是丞相在握,世人都说秦国的灭亡是赵高造成的。

但是赵高如果没有丞相李斯这个后台,是不会让自己的计谋成功的,做了丞相后的他,握的权利更大,滥杀无辜的大臣,众叛亲离,最终使秦朝步入灭亡。

7汉朝:郡国并行,重用外戚

汉朝在完成一统后,也曾模仿秦朝的郡县制度,但后来为了彰显威严,而改为郡国并行制,实际上汉朝的统治制度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结合,大量的对外封侯,重用外戚。

结果不但没有得到效果,反而引发了”七国之乱“,之前对外封侯的各路人马权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朝廷,后来朝廷出兵跟各诸侯连年征战,把本来强盛的国力一步一步拖垮,最终汉王朝走向灭亡的深渊。

8唐朝:藩镇林立,危及中央

唐朝那个时候,在世界范围里,当称得上是最强大的国家,相当于现在的美国,在科技、武器、农业等方面都遥遥领先,然而它灭亡因素就是在于藩镇,唐朝实现统一后,在全国上下设藩,将大臣册封为节度使,分派到各个地方。

后来也是这些分派出去的大臣势力变得越来越大,不听朝廷使唤,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在此之后,唐朝在多次的动乱中,比如:黄巢起义、王仙芝起义等等,一次次的把国力消耗,最终崩溃。

9宋朝:重文轻武,兵力不足

宋朝见证了唐朝的灭亡因素,为防止再次出现藩镇割据的重现,以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夺权,再有就是防御辽、夏等外族的干扰,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以最大极限的统一集中到朝廷。

建立起一整套系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其中就包括职官、军事、科举、法律等制度,同时实行三司制,使我国古代从宋朝中央集权完胜地方分权,地方分权。

这样一来,各地方的官臣势力大减,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中央集权相抵抗。宋朝帝王认为,若要加强统治,就得削弱武将的兵权,因为手握重兵的大将始终是把刀,因此朝廷开始收精兵,兵权由朝廷掌握,这样一来,领兵打仗的将军没了兵权。

使得宋朝在与外族打仗中兵力弱小,士兵和将军的配合能力差,在和夏、辽、金、蒙古等国的战斗中,节节败退,经过长时间这样子耗损,最终亡国。

10元朝:民族歧视,统治黑暗

元朝还没建立之前,还是成吉思汗那个时期,成吉思汗便率领蒙古铁骑征战中原,每攻下一座城池,便要杀光汉族平民,在成吉思汗后,统治者对汉族人民就更加的仇视,处处施加压力。

在他们看来,汉族的人连一头牲畜都不如,把汉人当作劳动奴隶,这种情况一直到忽必烈时期,元朝建立,忽必烈改革制度,要求各族平等,仇视汉人这种情况才得以缓解,但汉族人的地位始终处于最下场。

忽必烈死后,元朝的统治者更是回到成吉思汗那个时期,对汉人更加的黑暗,导致民不聊生,因而才爆发了人民起义,推翻了元朝黑暗的统治。

10明:财政危机,用人不当

在之前宋朝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层层矛盾后,不料还有个更明显的矛盾也凸显出来,是什么呢?那就是皇权与相权。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明朝后,因胡惟庸党案而诛杀胡惟庸,更是废掉了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丞相制度。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明朝在各方面得到提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但是,在这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种种危机,由于天下良田土地比较集中,一些有心人开始出现隐匿赋税,明政府在财政收入这方面,一年不如一年,再加上与倭寇之间征战,军饷开支加重。

在后来郑和七下西洋,其强大的舰队更是消耗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再步加深了国家财政危机,然而出现财政危机就要对百姓增加赋税,这样引来百姓的不满,致使农民起义。

这是其一,再有就是明朝灭亡用人不当,首先是一个奸臣严嵩,后来又出现魏忠贤,他们两人都在不同时期在朝政掌握大权,无恶不作,滥杀精忠大臣,使得明王朝的统治秩序颠倒,最终使得明朝走下坡路,一步一步亡朝。

11清朝:闭关锁国,统治腐朽

清朝在专制主义这一块,也就是中央集权可以说用到了最高峰,为了增强效率,特设了军机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权力最集中统治,都没能摆脱灭亡的现象,最主要的灭亡原因就是闭关锁国,坐井观天,认为自己始终是霸主,时时刻刻沉醉在天朝的美梦中。

而此刻,西方发达国家的的实力不断提升,科技不断更新,西方国家经工业革命后,殖民侵略的心志不断加大,最终在1840年把侵略的方向锁定在中国。

在跟西方国家的文斗武斗中,清政府节节败退,于是就出现了:签订条约,割地赔款等侮辱之事,常年打仗,使得国库空虚,因此,清政府不得对大农民的纳税加重,导致民心不再,最终亡于辛亥革命。

从各朝代的灭亡原因不难看出,最终灭亡的原因无非就是得不到民心,导致农民起义,而百姓不拥戴的因素,无非就是统治者的政治方面,没有完善,没有考虑平民百姓的直觉感受。

从秦至清,历朝历代统治者无不是借前朝的兴盛与衰败来制定方针,然而中央集权又不断的变本加厉,越来越束缚百姓的思想,封建制度一直没有完全彻底的改掉,这就是从秦王朝至清朝不断更替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

朝代_

  1夏朝灭亡的原因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或者稍前一些。共传十四代、十七个王,有四百多年的时间。有一个推算的具体纪年是这样的——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也只是大概的推算。夏朝始于夏禹,终于桀。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夏人的活动范围西起今河南西部的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南接湖北,北入河北。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夏朝的势力和影响达到黄河南北,直到长江流域。

  在夏朝,社会已分化成为统治和被统治的阶级,即奴隶和奴隶主两大对抗阶级。夏朝统治者和贵族拥有相当数量的男女家内奴隶——臣妾,众等则是从事生产的奴隶。奴隶的大部分来自战争的俘虏,同时夏族的一部分也沦为奴隶。夏朝建立了国家机构,有牧正、疱正、车正(分别为管理畜牧、膳食、车族的官职)等一系列职官的出现,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修造了监狱。

  下面通过夏王朝的十七个王的更替来概述夏王朝的兴衰史。

  夏王朝的第一位王应该从夏禹开始,他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

  在不断对外发动掠夺战争中,禹加强了他的统治地位,为了显示他的威严,不断到各地巡行。有一次在涂山召集氏族首领,相传有一万多个部落带来很多财宝来讨好禹。又有一次在会稽召集各部落首领,有一个防风部落的首领来晚了,禹当即把他杀掉。禹就这样一步步成了名符其实的“天子”,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建都,后又迁到阳翟(今河南禹县)。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第二个王:启,在位29年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第三个王:太康,在位29年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第四个王:仲康,在位13年。仲康是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第五个王:相,在位28年

  相是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第六个王——少康:在位21年

  少康,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第七个王——杼:在位17年

  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第八个王——槐:在位44年

  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第九个王——芒:在位18年

  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第十个王——泄:在位21年

  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第十一个王——不降:在位59年

  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第十二个王——扃:在位21年

  扃,不降的弟弟。

  第十三个王——廑:在位21年

  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第十四个王——孔甲:在位31年

  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第十五个王——皋:在位11年

  皋,孔甲的儿子。

  第十六个王——发:在位11年

  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

  第十七个王——桀:在位52年

  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暴虐嗜杀,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

  有压迫就有反抗,从夏朝起,我国阶级斗争史的篇章正式揭开。夏朝奴隶主统治的四五百年间,阶级斗争始终没有间断过,奴隶相率逃亡,或起而暴动。奴隶主贵族不仅丧失自己的“臣妾舆马”,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

  到了夏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起来。孔甲的*乱,激起四方奴隶和平民的反抗。以后,夏朝的统治可谓是江河日下,国势日弱。到孔甲的四世孙桀即位,他更加暴虐,无限制征用民力,残酷镇压奴隶和平民,是一个有名的暴君。人民十分痛苦,纷纷咒骂他,对他十分怨恨,已经是势不两产了。夏桀想出兵讨伐有缗氏,解脱自己的困境,结果却促使各方国部落更加离心离德。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商汤乘机灭夏。

  商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子姓,其始祖名契,传说他母亲简狄吞食了玄鸟旦而生,大概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商部落居住在黄河下游,夏朝建立后,是夏朝的一个属国。从契到汤,已经传了十四世。商部落日益向着黄河中游发展势力,相土、王亥都是有名的王。汤即位后,任用伊尹和促虺为左右相,国力日益强大,汤积极做灭夏的准备。夏朝从孔甲以后日益衰败,到夏桀时国内阶级矛盾以及和部落属国的矛盾都十分尖锐。汤认为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汤采取了逐个翦除夏桀羽翼,逐步削弱夏桀统治,最后取而代之的策略。汤先灭掉附近的葛,接着又灭掉十几个小国和部落,又进而连续攻灭了韦、顾、昆吾。这三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特别是昆吾的灭亡,使夏桀失去了最亲近的依靠力量和东部屏障,夏朝处于正面受敌的地位。

  夏桀想挽救他垂危的统治,号召属国联合攻汤。在有仍地方会盟,有缗氏带头叛夏,夏桀众叛亲离,陷于孤立。汤立即下令伐桀。夏、商会战于鸣条,桀战败南逃,死在南巢(安徽寿县东南)。汤乘胜西进,占领夏朝的统治中心,灭掉夏朝的属国。夏王朝就此灭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2夏朝国家性质 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

  3商朝迁都原因 政治动乱,盘庚即位后所以那般极力主张迁都,主要是为了解决由于王位争夺而产主的王室内部的纠纷。

  4商朝灭亡和西周强盛的原因 首先,商纣有个与市井小民相同的嗜好,那就是“贪”。市井小民的“贪”已经属于得陇望蜀、得寸进尺的类型了,但与商纣相比,却仍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商纣还有个优势——他是至高无上的君主,他有着无限的权力。正因为无法节制的权力才导致他的贪欲无限膨胀,才有了他的横征暴敛——“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才会激起平民的怨恨。更令人好笑的是,虽然文王是他的劲敌,威胁他的王位,但纣王一看到闳天等人献上的美女珍奇,立刻开心地头脑发胀:“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不仅释放了文王,还赐给文王弓矢斧钺,赋予文王代王征伐地权利。

  第二,除了“拜金”,商纣还坚持“享乐主义”,没有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追求奢侈腐化地生活。他玩物丧志,搜寻大量狗马奇物,“充仞宫室”;他大兴土木,广建园林楼台,“大聚乐戏”于其中;他荒*无道,因酗酒无度、纵情声乐而颓废不止;因宠幸美女、“唯妲己之言是丛”而荒废朝政;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奢侈生活、醉生梦死却把全部负担加在百姓头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商纣无疑是给自己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第三,仍然是商纣自身的问题。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商纣固然有一定的资本,比如天资聪慧、力大无穷等等,可是他不能全面地认清自己,而是常常向大臣夸耀自己多么能干、过度提高自己地声望,孤芳自赏地认为别人都不如他。他的骄傲,导致他即使兵败,也宁愿穿上缀有珍珠宝玉的衣服自焚,而不要当俘虏。这是后来历代君主所不及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自认为系命于天。“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浓重的君权神授思想让他听不进忠良苦口婆心的劝谏。微子还算走运,逃走了,可是比干丞相却因为强谏而惨遭剖心,箕子假疯也仍被关进牢房。他的骄傲无疑是他和贵族、和臣子的一道高墙。高墙上还有着这样的标语:“纣不可谏矣!”纣不愿走出来,贵族和臣子们更无法攀援而上,于是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贵族和臣子们一起“向后转”、“齐步走”,商纣终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第四,商朝之所以亡在纣的手里,根本原因是商后期的社会矛盾已发展道空前尖锐的程度,群众的积怨和怒火再也控制不住了,要“一吐为快”!商纣则恰恰成为了那个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人,不仅不加以改革整顿,反而加剧种种的矛盾。至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日益动荡不安,我认为这都是商后期政治文明建设太落后、太糟糕所至,商纣又缺乏一种文明的政治理念。整个国家在“人治”下,自然产生种种的弊端:

  其一是严刑峻法。商纣加重刑法、发明了“著名”的炮烙酷刑,是为了震慑百姓于诸侯,想让百姓不敢怨声载道、诸侯不敢背叛于他,可效果却恰恰相反。他的残暴,使其丧尽民心;他的酷刑,违背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律,连掌管文献典籍和乐器的大师、少师都逃跑了。整个社会“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其二,忽视民权。商纣容不得别人和他的意见的一丝不同!鄂侯看不过去纣亡“醢九侯”的行为,和纣王产生激烈的争论,就被纣王做成了肉干;西伯仅叹了口气,也被视为“不满朝政”而被囚囿里。诸侯尚且无发表言论的自由,何况百姓呢?一来他们辛苦而来的劳动果实会被剥削殆尽,二来法律又只能代表君主的一直,百姓受不到法律保障,现在连嘴也要被堵得严严实实。“防民之口,葚于防川”啊,百姓没有了民权,国家社稷又怎得长远呢?

  其三,纣王虽然没任人唯亲,但也不是任人唯贤。他全是凭借个人的喜好:商容是个贤者,深受百姓的爱戴,他废之不用;微子、比干虽是“王父兄弟”,但也是贤臣忠臣,他仍打击不用。“费中善谀好利”、“恶来善谀谗”,纣王却重用二人,并令费中主持政务。如此,朝廷中的谏臣、贤臣都被排挤、打击完毕,没有了“逆耳”的忠言,纣王更加*乱不止。相比之下,文王、武王礼贤下士、广征博纳,政治清明,于是诸侯拥戴、贤者投奔、民心归顺,周人的力量自然一天天壮大,待到时机成熟,一场牧野之战就使得商王朝灭亡了。

  终上,可以得出答案:

  商纣无道x落后的政治文明建设=社会矛盾的平方=商朝的灭亡

  5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 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内容主要涉及到作为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接受周王的册封和礼器,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如果诸侯间发生了争执或冲突,则由周王进行调结和处理。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对于不尽义务或反抗的诸侯,周王有权进行处罚乃至征讨。

  6分封制目的作用 周公东征之后,完善了西周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和乐礼制度,加强了王权,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但昭王伐荆楚,使“王道微缺”。到厉王时,实行专制统治,防民之口,与民争利,结果引起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国人不堪忍受厉王的高压政策,纷纷暴动。厉王奔彘(今山西霍县),太子静逃至召公家中。这一年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国人暴动平息后,出现“共和行政”的局面,直到宣王即位才告结束。周宣王即位,整顿内政,稳定社会秩序,在对周边的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史称“宣王中兴”。宣王后期,对外战争陷于僵局。宣王死,其子幽王即位。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奢侈腐朽,内政黑暗,加之严重的天灾人祸,周王朝的统治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结犬戎和缯侯攻周,杀幽王于骊山之下。平王即位,迁都洛邑,西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