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怎样加塞拜托各位大神

游戏攻略06

台球:怎样加塞拜托各位大神,第1张

台球:怎样加塞拜托各位大神
导读:[db:摘要]

台球加塞技术-加塞原理许多人都知道,瞄准主球的非中心点击球,就可以打出塞球。但是,无需击打主球的非中心点也可使球带塞。 摩擦是加塞的基础支撑,正是由于杆头与主球、台呢与球、库边与球或球与球之间的摩擦力,才能够使台球产生旋转和滚动,才能使台球改变符合弹性碰撞原理的常规。可以想像,如果在没有摩擦力的球台上击球,主球就会在台子上一直滚动或滑动下去,永不停止。说到这里,有必要讲一下“旋转”、“滚动”与“滑动”三个词的内涵和区别,这是加塞中最重要的原理。可以说,理解了这三个词也就理解了加塞。而对于台球爱好者来说,这种理解的更大意义就在于,它是正确判断加塞球运行轨迹的理论基础。而掌握了球的运行轨迹,也就掌握了瞄准 *** 和走位。①“旋转” 旋转就是指台球本身的转动。比如有时在大力击球后,会发现某个台球原地不动的急速旋转,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水平旋转。这时,台呢与台球的底部之间就产生了一个与台球旋转方向相反的摩擦力,这种力不断削弱台球的旋转力,最终使台球停止旋转。水平旋转不会改变台球本身的运动状态,竖直旋转则不然。用一根手指轻轻击打球台上一颗处于静止状态的台球的中心靠上位置(上塞),会发现台球开始向手指击打的方向旋转,由于台呢的摩擦力,球体无法保持静止状态,便向前滚动起来。是的,在这里竖直旋转造成了滚动。②“滚动”滚动无疑是旋转造成的。表面看,滚动着的台球必定也在旋转,两者似乎没有区别。但是,两者之间有一个更大的区别。这就是旋转可以原地不动,而滚动一定会使台球移动,即产生距离。如果一个台球的周长是15厘米,则当它在球台上以竖直的方向旋转一周时,它在台呢上滚动的距离就是15厘米。 在台呢上竖直旋转的台球,由于台呢的摩擦力而滚动,滚动一定会产生距离,但产生距离一定要滚动么?答案是否定的。③“滑动”滑动是指台球在台呢上运动时,不是依靠台球本身的旋转和台呢的摩擦力,而是由于它受到的其他力。这种力有可能来自球杆也有可能来自其它球的碰撞。滑动分二种,一种是台球本身不旋转。比如把球杆放平,稍微发力击打主球的正中心,会发现主球在向前运动时并没有旋转,那当然也就没有滚动。或者击打主球的两侧,让主球在水平方向旋转的同时向前运动,这也是滑动。说到这里,似乎可以说,如果台球在台呢上按本身旋转的方向产生距离的话就可以称之为滚动了,但其实不然。 在上文中②中介绍滚动时,举了一个“15厘米”的例子,这才是关健。由于滚动是台呢的摩擦力阻止台球的旋转才迫使台球向前运动,因此,旋转线上某个点经过的距离必然等于台球的滚动距离,不相等,就是滑动。滚动是竖直滚动,现在说一下斜向滚动。斜向滚动用平面图很难表现,我试图尽量用语言来表达清楚。 用一个教学用的地球仪来模拟一颗周长15厘米的台球,北极洲在上,与台呢的接触点是南极洲。让地球仪竖直滚动一周的话,它移动的距离是15厘米。可让它斜向旋转时,比如以欧洲和大洋洲为周长线上两个点的旋转,它移动的距离则是欧洲和大洋洲组成的小圆周长,移动距离小于或大于这个小圆周长则是滑动。对台球实际经验比较多的人,可能会知道,斜向滚动,其移动轨迹不是直线而是曲线了。说了一大堆,其实就是想详细的解释一下这三种运动之间的区别,让大家能够知道的更清楚些,从而更深的理解加塞的内涵。下面举一个三者结合的例子,看一下这三种运动是如何把加塞球的整个运动状态体现出来的。 在球台的开球区,用球杆稍微发力击打一颗台球的中心点偏下(下塞),使其向底库运动,仔细观察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现,首先台球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向后旋转(滑动),然后逐渐停止向后旋转变为静止(滑动),接着开始向前旋转(滚动)。其实可以简单的说:塞就是旋转,加塞的实质就是使球“旋转”,利用“滚动”与“滑动”二者之间的变化来获得所需的运动轨迹。

台球加塞的口诀:一是左、右塞或称左、右偏塞,二是高、低塞或称上、下塞,三是顺、逆塞或称正、反塞。

之一、二种叫法都是根据球手正面面对主球时的击打位置命名,只是一个从上下来划分,一个从左右来划分。左上塞(即左高塞)、左中塞、左下塞(即左低塞)可以统称为左塞。左高塞(即左上塞)、中高塞、右高塞(即右上塞),统称为高塞,低塞亦然。第三种叫法则是以正常击打主球中心与目标球碰撞后,主球的分离角度方向来命名,与分离角度方向相同叫顺塞(正塞),反之亦然。

加塞球的瞄准 *** :

加塞球的准度问题

常见问题:

加塞击球非常容易影响准度

两个技巧(原理相同):

1、靠平移

可以先瞄准,然后向加塞的击球点平行偏移,这样打出的球基本准度还能保持,见图5、6

2、想象粗杆的 ***

想象你拿的是一根很粗的杆在击打,你的杆只是它的一个边,见图7

  关于加塞:之一种,也是我认为最诡异的一种。就是在我刚开始学加赛的时候,朋友教我说:按击打主球中心点瞄好后,支架不动,加赛的话以支架为支点和杠杆原理一样转一下球杆,右赛杆头就往右偏。我说这样击球路线不就偏了吗,他笑了笑说:“你试试?”然后就走了,我试过之后,百试不爽,加赛进球率迅速从基本不进提高到相当于正常击打进球率五成以上,但一直没搞明白是为什么。。。

  第二种,就是上面朋友说的,加赛的话瞄准点也要变。如果向我说的之一种 *** 那样分拆动作的话就是:按击打主球中心点瞄准后,整根杆进行平行位移,同时支架也根着位移,然后进行击打。但这种 *** 我没怎么试过,也不熟,经常看他们这么打,呵呵。。。

  第三种,就是我现在用的一种。是不是感觉上面那两种 *** 比较笨拙呢?但是要多打多练习多总结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击球 *** 的。我从之一种开始练的,然后突然有一天有感觉了,现在我加赛一般不找点,其实我正常击球也不找点,而是架构击球路线,想象一个球通过的通道,相当于把球看成是两个大点来击球。感觉主球刚碰到被击球时其连线的延长线与袋口中线重合。这样击打便比较自然,多加揣摩练习吧。

  关于走位,一般的角度球,不管是高中低杆,不管加不加赛,主球在碰触目标球后运行的一段距离,都是由平行滑行中产生(请注意观察),主球离开目标球后运行的路线——与目标球和袋口形成的线段垂直。通俗地说为分离角90度。

  加高杆力度大则滑行距离越长,力度小则越短,之后主球在向前运动,分离角小于90度;低杆同样,之后主球向后运动,分离角大于90度。

  这是线路问题,还有很关键的就是控制力度。

  后话:我一般走位都是想一两颗球,有时球势比较好的时候或许多想想。母球最终所要到的位置我都大概给其设想一个区域,大概走到哪个区域可以让我舒服。更多的还是靠力度的控制。倘若参加个比赛的话就是要掌握好不能失误,该进的球得进就差不多了。另外加塞,对于我这种业余的来说,其实真正打起台球来很少用的着,掌握好基本的推杆,高低杆,或许还有刹车球,做到出杆平稳自然就很好了。

加塞要让点的,比如说加左塞,瞄球时要相应的往左瞄一点。白球与目标球距离越远这种修正要越大。至于走位么,正方向吃库之后,左塞吃库后会增加往左的角度,右塞增加右边的角度。低杆吃库的话则相反,左塞增加右边的角度。根据你的高低杆和力度来控制线路,再通过加塞来控制吃库后白球的方向。两方面一起考虑,就可以走到你需要的位置。多加练习就好。PS:如果你不是很厉害的高手,就打打八球,一般不要常常加塞,除非你是打斯诺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