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禄制是什么时候有的?

游戏攻略05

俸禄制是什么时候有的?,第1张

俸禄制是什么时候有的?
导读:我国历史上俸禄制度的起源,据现存的史料来看,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虽然夏、商时期已进入了阶级社会,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和机器,有了国家,就会出现财政,《史记》说"自虞、夏时,贡赋备矣"。同时也就有了官吏,《礼记》记载"有虞氏官五十,夏氏

我国历史上俸禄制度的起源,据现存的史料来看,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虽然夏、商时期已进入了阶级社会,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和机器,有了国家,就会出现财政,《史记》说"自虞、夏时,贡赋备矣"。同时也就有了官吏,《礼记》记载"有虞氏官五十,夏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在这种情况下,俸禄制度就会随之产生,但是却没有记载。周之前的俸禄制是一种这么样的形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家机器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家的职能在不断扩大,事物更加繁忙,财政活动也越来越多,靠奴隶主等少数人是很难治理好国家的,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国家官吏来保证政权的正常运转。另外一方面,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社会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俸禄制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西周的经济基础是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国有制上,周天子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宗室和臣下,这既是西周奴隶制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也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主要形式。在这种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下,就产生了"分田制禄"制度,国家授给官吏的爵位共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职位除国君外,分为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国君按爵位分封给官吏一定的田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各十里。具体地讲,在朝内,三公有32000亩,卿有24000亩,大夫有16000亩;在列国,公侯有32000亩,卿有3200亩,大夫有800亩,上士有400亩,中士有200奴,下士(庶民在官者同)有100亩;伯;君有24000亩,卿有2400亩,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与列国同;子、男:君16000亩,卿1600亩,余同上。而且,这种分封是世袭制,即所谓的"世卿世禄"制。后代可以继承,是一种终身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出现,官吏的俸禄制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春秋时,官制还沿用着公、侯、伯、子、男、诸侯、卿、大夫、士的体系,俸禄也沿用着西周分田制禄的办法。但进入战国以后,取消了世官世禄制度,有才干的名学武士,也可取得重职高官。他们按军功受爵受禄,有50石之官,有100石之官。原来的卿、大夫、士名存实亡,只在封田上收取租税而已。封地上的农民,因土地日渐私有,除交纳官府赋税,余则为自己所有。从此,臣下无土地,在任上得禄,去任则为民。

由此可知,在这大变革时期,不论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也好,还是雇用制代替世袭制也好,官吏的俸禄皆由国家发给,任职地方的国家官员也由国家颁禄。但封国中的其他官吏俸禄,周天子一概不管,如当时的食客、幕僚都是由封君来供养。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代建立后,官职多因袭秦代,如相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博士、郎中令、卫尉、任尉、治粟内史等官职都是沿用秦制。汉代的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这类官中如"三公"每月有俸350斛,中二千石官月俸180斛,最低一百石官月俸16斛。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八斛。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第一类高官俸禄异常丰富,难怪他们"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小吏却俸禄甚薄,汉宣帝时,张敞反映小吏俸率不足,常有忧父母妻子之心,虽欲洁身为廉而不能,提议增加俸禄,宣帝乃增天下吏俸什二。

西汉官吏,汉武帝以前人数较少,武帝后大为增加。汉哀帝时,佐史以上至丞相共130285人。东汉时官员为7567人,其中内官1055人,外官651人。但在此以外,还有内外诸色职掌人145419人,合计152986人。工资实行俸禄制以后,官俸在国家财政开支中日益加大。国家为了应付官俸,汉高祖时漕转关东之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石。到汉宣帝时,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从汉高祖时转关中粟"给中都官"和汉宣帝时岁转关东谷"以给京师"来看,汉代国家财政只负责中央一级的官俸。但是,派往地方任职的国家官员中央财政还是要发给俸禄的,至于地方胥吏国家就不管了,由地方发放工资,或由地方官吏用其俸禄来雇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俸禄制内容十分丰富,官吏既有禄田,又有秩禄,还有品位俸禄制,有的时候几种制度混合实施。

曹芳时郎官及司徒领吏20000余人,在京师的中央官员竟达万人。蜀国有官吏40000人,吴国有32000人,这些指的是地方官。中央官员晋有6836人,宋有6172人,齐有2103人。北朝方面,北魏有7764人,北齐有2322人,北周有2989人。地方官员常为内官的5-6倍,所以全国官吏数动则数万,国家财政支出相当可观。

曹魏时官吏俸禄较薄,因俸不能养廉,西晋时开始增加官俸。第一食俸月五斛,绢春百匹,秋二百匹,绵二百斤。南北朝时期的宋,州、郡秩俸多随土所出,无有定准,其后一律给现钱。梁时俸禄分五级,一品万石,至五品二千石。北魏前期不设禄秩,每季各随近给公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6顷。这些地方官吏,只要上缴定额的租调,便可在区内大力搜刮。因此,北魏前期吏治腐败,官吏四处搜刮抢掠,"初来单鞭执马,返时从车百两"。所以,史书上对北魏官吏有"饥鹰饿虎"之称。因此,孝文帝时改行俸禄制。均田制颁布后,又对地方官员按职别高下,分别授予公田作为俸禄。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6顷。公田不许买卖,离职时交递下任官吏,北周北齐也大致如此。然而,这一时期不论是秩禄还是俸田,都是按照国家"九品中正制"来实行的,在九品之内的官国家才给予俸禄,不入品的和下属吏胥的俸禄国家并不负责,仍由地方政府筹措。 隋代官俸是很高的,地方州官正一品米620石,二品580石,三品540石,四品500石,五品460石,六品420石,七品380石,八品340石,九品300石;郡官一品340石,二品310石,三品280石,四品250石,五品220石,六品190石,七品160石,八品130石,九品100石;县官正一品140石,二品130石,三品120石,四品110石,五品100石,六品90石,七品80石,八品70石,九品60石。隋代官数为12576员,其中中央官员2581人,地方官员9995人。从隋代俸禄制度来看,地方上9995名官员,都属于国家官员,是由朝廷任命的,国家财政要发放俸禄。但地方上除了这一批国家任命的官员外,还有一批不是国家任命的胥吏,这些人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的俸禄制度,看来他们的俸禄是由地方政府发放的。

唐代与隋代官俸大致相同。在地方任职的国家官员无俸,但国家给职分田。正一品12顷,二品10顷,三品9顷,四品7顷,五品6顷,六品4顷,七品35顷,八品25顷,九品2顷。地方官的禄,一品650石,从一品550石;正二品470石,从二品430石;正三品370石,从三品330石;正四品280石,从四品240石;正五品180石,从五品140石;正六品95石,从六品85石;正七品75石,从七品65石;正八品645石,从八品595石;正九品545石,从九品495石。唐代内外文武官员,唐开元时为18800人,其中中央官2621人,地方官1685。到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统计,文武官员及诸色胥吏达到了368668人,平均每7户供奉2个官员,35户供奉1个官员。他上奏指出:"天下常以劳苦之人三,奉坐待衣食之人七,而内外官仰奉禀者,无虑万员,有职局重出名异事离者甚重,故财日募而受禄多"。这里所谓"内外仰奉禀者"的外,是指国家官员在地方任职者,并不是地方上一般的官吏。李吉甫把"诸色胥吏"也算到里面来计算官与民的比例,是因为地方官吏中央虽不发禄,但地方政府在发禄,因此也算作"坐待衣食之人"。

宋代初年,官无定员,员无专职。至宋真宗景德年间,有官10000余员,仁宗皇佑时增加到20000余员。就地方官员而论,哲宗元佑时比仁宗皇佑时,又增加了很多。节度使从3员增加到9员,两使留后从1员增加到8员,观察使从1员增加到15员,防御使从4员增加到42员。至蔡京专权,节度使增至50员,留后观察,下及遥郡刺史,多至数千员。学士待制,中外150员。这些都是朝廷在地方的封疆大吏,至于地方路、州、县的官员就更多了。宋代熙宁三年(1070年)开始制定天下吏禄,京师诸司岁支禄钱3834贯。至熙宁八年,岁支371533贯。而"京师旧有禄者,及天下吏禄,皆不预此数"。据户部估计,仅中都吏禄岁费达23万贯。从官禄的支出表明,宋代地方国家官员仍由中央发禄,地方官所属胥吏的俸禄还是地方官府自理。

元代至元世祖中统(1264-1264年)年间才开始制定官禄。从此,"内而朝臣百官,外而路府州县,微而府吏胥徒,莫不有禄"。但这里的"府吏胥徒"是指中央诸司而言,并不是指地方。大德时(1297-1307年),地方官无有职田者,益之以禄米。到了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又详定百官俸禄,各品分上、中、下三等,最多者得俸钞六锭、五锭,最少者35两。

明代文官分九品,品有正从,共18级,不入九品者叫"未入流",不能称为官。明洪武十年(1371年),给百官赐公田,以其租充俸禄。公侯省台部都司内外卫官760人,凡468993顷。外官赐田充禄,说明明代地方上的国家官员由中央直接发放俸禄。公田退还后实行俸禄制,正一品1044石,降至从九品为36石,未入流者为36石。

清代官僚机构,中央分军机处、内阁、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光禄寺等,地方上设有总督、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盐运使等等。这些人虽身在地方,但都是封疆大吏,属于国家高层官员,官俸自然由中央负责。百官之俸,文武官一品俸银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任职地方的文官俸与京官相同,但不给禄米;任职地方的武官低于文官。这说明清代国家官员任职地方者,由中央财政发放俸禄,地方任命的一般官吏仍然由地方政府发放俸禄。

我国历史上俸禄制度的起源,据现存的史料来看,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虽然夏、商时期已进入了阶级社会,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和机器,有了国家,就会出现财政,《史记》说"自虞、夏时,贡赋备矣"。同时也就有了官吏,《礼记》记载"有虞氏官五十,夏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在这种情况下,俸禄制度就会随之产生,但是却没有记载。周之前的俸禄制是一种这么样的形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家机器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家的职能在不断扩大,事物更加繁忙,财政活动也越来越多,靠奴隶主等少数人是很难治理好国家的,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国家官吏来保证政权的正常运转。另外一方面,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社会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俸禄制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西周的经济基础是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国有制上,周天子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宗室和臣下,这既是西周奴隶制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也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主要形式。在这种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下,就产生了"分田制禄"制度,国家授给官吏的爵位共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职位除国君外,分为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国君按爵位分封给官吏一定的田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各十里。具体地讲,在朝内,三公有32000亩,卿有24000亩,大夫有16000亩;在列国,公侯有32000亩,卿有3200亩,大夫有800亩,上士有400亩,中士有200奴,下士(庶民在官者同)有100亩;伯;君有24000亩,卿有2400亩,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与列国同;子、男:君16000亩,卿1600亩,余同上。而且,这种分封是世袭制,即所谓的"世卿世禄"制。后代可以继承,是一种终身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出现,官吏的俸禄制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春秋时,官制还沿用着公、侯、伯、子、男、诸侯、卿、大夫、士的体系,俸禄也沿用着西周分田制禄的办法。但进入战国以后,取消了世官世禄制度,有才干的名学武士,也可取得重职高官。他们按军功受爵受禄,有50石之官,有100石之官。原来的卿、大夫、士名存实亡,只在封田上收取租税而已。封地上的农民,因土地日渐私有,除交纳官府赋税,余则为自己所有。从此,臣下无土地,在任上得禄,去任则为民。

由此可知,在这大变革时期,不论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也好,还是雇用制代替世袭制也好,官吏的俸禄皆由国家发给,任职地方的国家官员也由国家颁禄。但封国中的其他官吏俸禄,周天子一概不管,如当时的食客、幕僚都是由封君来供养。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代建立后,官职多因袭秦代,如相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博士、郎中令、卫尉、任尉、治粟内史等官职都是沿用秦制。汉代的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这类官中如"三公"每月有俸350斛,中二千石官月俸180斛,最低一百石官月俸16斛。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八斛。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第一类高官俸禄异常丰富,难怪他们"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小吏却俸禄甚薄,汉宣帝时,张敞反映小吏俸率不足,常有忧父母妻子之心,虽欲洁身为廉而不能,提议增加俸禄,宣帝乃增天下吏俸什二。

西汉官吏,汉武帝以前人数较少,武帝后大为增加。汉哀帝时,佐史以上至丞相共130285人。东汉时官员为7567人,其中内官1055人,外官651人。但在此以外,还有内外诸色职掌人145419人,合计152986人。工资实行俸禄制以后,官俸在国家财政开支中日益加大。国家为了应付官俸,汉高祖时漕转关东之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石。到汉宣帝时,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从汉高祖时转关中粟"给中都官"和汉宣帝时岁转关东谷"以给京师"来看,汉代国家财政只负责中央一级的官俸。但是,派往地方任职的国家官员中央财政还是要发给俸禄的,至于地方胥吏国家就不管了,由地方发放工资,或由地方官吏用其俸禄来雇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俸禄制内容十分丰富,官吏既有禄田,又有秩禄,还有品位俸禄制,有的时候几种制度混合实施。

曹芳时郎官及司徒领吏20000余人,在京师的中央官员竟达万人。蜀国有官吏40000人,吴国有32000人,这些指的是地方官。中央官员晋有6836人,宋有6172人,齐有2103人。北朝方面,北魏有7764人,北齐有2322人,北周有2989人。地方官员常为内官的5-6倍,所以全国官吏数动则数万,国家财政支出相当可观。

曹魏时官吏俸禄较薄,因俸不能养廉,西晋时开始增加官俸。第一食俸月五斛,绢春百匹,秋二百匹,绵二百斤。南北朝时期的宋,州、郡秩俸多随土所出,无有定准,其后一律给现钱。梁时俸禄分五级,一品万石,至五品二千石。北魏前期不设禄秩,每季各随近给公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6顷。这些地方官吏,只要上缴定额的租调,便可在区内大力搜刮。因此,北魏前期吏治腐败,官吏四处搜刮抢掠,"初来单鞭执马,返时从车百两"。所以,史书上对北魏官吏有"饥鹰饿虎"之称。因此,孝文帝时改行俸禄制。均田制颁布后,又对地方官员按职别高下,分别授予公田作为俸禄。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6顷。公田不许买卖,离职时交递下任官吏,北周北齐也大致如此。然而,这一时期不论是秩禄还是俸田,都是按照国家"九品中正制"来实行的,在九品之内的官国家才给予俸禄,不入品的和下属吏胥的俸禄国家并不负责,仍由地方政府筹措。

隋代官俸是很高的,地方州官正一品米620石,二品580石,三品540石,四品500石,五品460石,六品420石,七品380石,八品340石,九品300石;郡官一品340石,二品310石,三品280石,四品250石,五品220石,六品190石,七品160石,八品130石,九品100石;县官正一品140石,二品130石,三品120石,四品110石,五品100石,六品90石,七品80石,八品70石,九品60石。隋代官数为12576员,其中中央官员2581人,地方官员9995人。从隋代俸禄制度来看,地方上9995名官员,都属于国家官员,是由朝廷任命的,国家财政要发放俸禄。但地方上除了这一批国家任命的官员外,还有一批不是国家任命的胥吏,这些人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的俸禄制度,看来他们的俸禄是由地方政府发放的。

唐代与隋代官俸大致相同。在地方任职的国家官员无俸,但国家给职分田。正一品12顷,二品10顷,三品9顷,四品7顷,五品6顷,六品4顷,七品35顷,八品25顷,九品2顷。地方官的禄,一品650石,从一品550石;正二品470石,从二品430石;正三品370石,从三品330石;正四品280石,从四品240石;正五品180石,从五品140石;正六品95石,从六品85石;正七品75石,从七品65石;正八品645石,从八品595石;正九品545石,从九品495石。唐代内外文武官员,唐开元时为18800人,其中中央官2621人,地方官1685。到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统计,文武官员及诸色胥吏达到了368668人,平均每7户供奉2个官员,35户供奉1个官员。他上奏指出:"天下常以劳苦之人三,奉坐待衣食之人七,而内外官仰奉禀者,无虑万员,有职局重出名异事离者甚重,故财日募而受禄多"。这里所谓"内外仰奉禀者"的外,是指国家官员在地方任职者,并不是地方上一般的官吏。李吉甫把"诸色胥吏"也算到里面来计算官与民的比例,是因为地方官吏中央虽不发禄,但地方政府在发禄,因此也算作"坐待衣食之人"。

宋代初年,官无定员,员无专职。至宋真宗景德年间,有官10000余员,仁宗皇佑时增加到20000余员。就地方官员而论,哲宗元佑时比仁宗皇佑时,又增加了很多。节度使从3员增加到9员,两使留后从1员增加到8员,观察使从1员增加到15员,防御使从4员增加到42员。至蔡京专权,节度使增至50员,留后观察,下及遥郡刺史,多至数千员。学士待制,中外150员。这些都是朝廷在地方的封疆大吏,至于地方路、州、县的官员就更多了。宋代熙宁三年(1070年)开始制定天下吏禄,京师诸司岁支禄钱3834贯。至熙宁八年,岁支371533贯。而"京师旧有禄者,及天下吏禄,皆不预此数"。据户部估计,仅中都吏禄岁费达23万贯。从官禄的支出表明,宋代地方国家官员仍由中央发禄,地方官所属胥吏的俸禄还是地方官府自理。

元代至元世祖中统(1264-1264年)年间才开始制定官禄。从此,"内而朝臣百官,外而路府州县,微而府吏胥徒,莫不有禄"。但这里的"府吏胥徒"是指中央诸司而言,并不是指地方。大德时(1297-1307年),地方官无有职田者,益之以禄米。到了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又详定百官俸禄,各品分上、中、下三等,最多者得俸钞六锭、五锭,最少者35两。

明代文官分九品,品有正从,共18级,不入九品者叫"未入流",不能称为官。明洪武十年(1371年),给百官赐公田,以其租充俸禄。公侯省台部都司内外卫官760人,凡468993顷。外官赐田充禄,说明明代地方上的国家官员由中央直接发放俸禄。公田退还后实行俸禄制,正一品1044石,降至从九品为36石,未入流者为36石。

清代官僚机构,中央分军机处、内阁、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光禄寺等,地方上设有总督、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盐运使等等。这些人虽身在地方,但都是封疆大吏,属于国家高层官员,官俸自然由中央负责。百官之俸,文武官一品俸银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任职地方的文官俸与京官相同,但不给禄米;任职地方的武官低于文官。这说明清代国家官员任职地方者,由中央财政发放俸禄,地方任命的一般官吏仍然由地方政府发放俸禄。

专业豆腐,鸡肉。基本概况的基本李剑阁位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钟

李剑阁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地貌。苍溪县元坝,东部和西部边界梓潼县,绵阳市,江油市,南充市阆中市,南部县,北青川,利州区,广元市,四川省管辖的南部。县占地面积吗? 3204平方公里,辖57个乡镇(23个镇,34个乡),总人口6800万(2009年)。宝鸡至成都铁路,绵广高速公路,108国道公路302线以及即将建设的西成高速铁路的县,嘉陵江县更加快速,便捷的交通。约束条件,如地形,交通,镇的前县座位的普拉特可以不符合县域经济的发展,9月28日,二零零三年,批准通过的州立委员会,人民政府剑阁县县居民搬迁普安镇的需求,在大溪。 ?总体规划面积?1651平方公里县,人口16万(2020年),普安镇城市总体规划区?的446平方公里,人口12万(2020年)。到2010年底,全县建成区面积? 5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0000人,普安镇建成区面积? 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0人。 2009年,该县被列为“县”试点县,四川省。

剑阁县历史

剑阁地图

剑阁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剑阁的祖先收集了散布在斯里兰卡,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川北和田园文明。东汉末年,剑阁,汉德县境内,形成了三(AD347)东晋永和县金销售剑阁县(治地寺镇位置坝)和汉德县梓潼县属于家庭。穗启动状态,然后更改普安复杂的再成立于唐代剑的国家,在开始的状态,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民国剑阁县剑的两个变化的状态,因为香港剑阁路“的美称。1949年12月18日剑阁解放,川北行政公署剑阁处处长,1953年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绵阳,广元的主持下,1985年5月。西北西山麓下的司法管辖区的 BR />县的恒河店河,白龙潭河贯穿整条河是670公里长,在两个进口嘉陵江气味。气候温和湿润,总的趋势可以描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情况下,旅游资源剑阁开放的森林,松树和橡树苓雅区,北部,四川盆地在柏林,马尾松区,县的森林覆盖率4506%。各种野生动物生活在这里,各种罕见的牛羚,豹,锦鸡,探明和发现的30余种地下矿物,石英砂,煤,铁等矿物储量,品位高,发展潜力可观。

剑门关12公里30的林麝,小熊猫,剑门画眉及其他。公里,距县城,从剑的国家的古老城市,在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

1992

300英里万树行业发布由财政部,国家森林公园。剑门关延长壁立千仞之所在。日屏障城堡,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云:“黄鹤楼不飞猿猱交叉担心爬”,,强烈,说明风暴保险剑门困难。“卷柏库在阆中西方梓潼县中心,南,北李大钊风,被称为”300英里,成千上万的树木沿三百年的古驿道古柏参天块了阳光,大部分的明王朝种植在世界上的保存最完好的和最大的古柏混合在一个奇怪的物种的松树和柏树叶子,被命名为“剑阁雪松,才发现这其中,作为国家的财富”。剑该国的古老城市在山上,的研究部门对文物的发祥地,中国道教著名的“三绝”,唐日元。陈,清的大手写唐市中兴颂下令摩崖碑;第二条剑的著名唐王朝诗人李商隐国家重阳亭铭并序碑,北宋唐代道教摩崖造像,其中21个石窟的石雕,精致,生动的人物和真实的,内博鳌深微,所以创业板在中国道教石窟艺术。明悟莲觉苑寺,武侯镇山脚下的“佛”壁画,共17,17358平方米的店,209的故事。框架是雄心勃勃的,特殊的成分,张澜,张大千,邵宇法师赞美“艺术画廊珍品。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的剑阁是一个农业大县,在县委,县政府,南梨北桃县桑,南禽北牛(羊)县猪(兔)下个世纪,农业</区位图

发展的战略实施以来,全县掀起了高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经济作物,畜牧业,加工业,农业结构的比例显着增加,也有一些小康家庭“,”小康村。

剑阁行业是一个小的轻工,食品加工,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印刷,文化,建设材料,金属制品,电力,化工,制药,水等20多个类别。李剑阁熏肉,火腿,猪蝴蝶县星毛巾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星王牌”系列之剑门牌毛巾,床上装饰县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剑棍剑阁专业被评为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省部级,“名牌”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国内外销售。

编辑本段地理条件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四川,陕西的北部边缘,甘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通道连接剑门关保险的维护。在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至105度,09分钟49分,北纬31度31分和32度17分,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

城市总体规划的

东南亚显著地貌特征的低山。在景观的差异,5034个,总面积宽阔的山谷的低山,海拔700-1000米长,狭窄的山谷,海拔500-700米,低山占4023%。

剑门山位于中低山地貌类型。侏罗纪时期(约2-14亿元年),四川周围隆起成山间盆地水入湖中,由于强烈的风化和侵蚀,高山湖泊盆地沉积物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四川盆地北部和北部边缘断褶带。Nanduo:仈垃坷(多巴湖) ,四川湖。白垩纪(14-065十亿年以来)剑门山在四川,湖北龙门山前山带的龙门山强势崛起剑门边缘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冲积堆剑门企业集团。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剑?门山今天再次强调,剑门山。

凉山剑门山古名,由大,小干山,30公里的前剑门山西南段剑阁县城,山高,高耸的悬崖,从东北延伸到西南风,只要一百年,蔚为壮观。干燥的山峰,峰如剑插在石壁的谎言,森城墙,峭壁中断,两崖对峙通过前线,形状的门,所谓的“剑门”。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五子山,五个手指也被称为古代的名称Wuhuashan笔架山,山,来到剑门地势险峻,秦交通咽喉。龙门山脉西南 - 东北方向拉伸,拉伸剑阁县江油县西西北界,东北巾子山,五峰的山,山上尖圆,高耸入云,锐利如剑,天然林山茂密的森林,山峦叠嶂,气势恢宏,数十里外就可以浏览高峰。西川,温江五个儿子和南部山区。五峰乡,老龙洞,孔,每孔,深孔,不可预测的,在石头上,布莱克浦和地狱之门的第一个高峰,阎王平一碗水和其他旅游景点,根据传说,怀抱的名称在新的一年里,由于丰富的水电预兆,因为“精神的沼泽”之一的“龙洞精神沼泽县八景之一。

剑州八景雷声大,雨点在山上两个不同的“五清澈的蓝色,这意味着这里的青杨展的一首诗:”前5个儿子和5个兄弟站在大坝利摩日

古城 />剑州 - 钟鼓楼,深绿色世界各地的学生没有任何限制。 “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山岭海拔千米,大致形,约13公里长,宽1-3公里,总面积?近34万平方公里。汕优,5个儿子和两个峰峰值,1330李剑阁内的最高点,海拔在海平面光米以上。

剑门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是比较合适的,有四季分明,是一个大陆性季风位置的垂直气候的影响和不断变化的地形,气候,海拔,气候,地区差异是不同的峰值温差大运河流域,气候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充分析出,但陡峭的单峰分布,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往往东边日出西边雨“山剑门一般年平均气温154°C,年平均降水量10394毫米在风中随季节变化,夏半年盛行偏南风盛行偏北冬季6个月。全年无霜期约270天。有雾的秋天和冬天,年平均日照时13283小时

剑门山在本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季气温回升迅速,春季干旱,寒冷,风,沙,夏天天气较热的夏季干旱频繁,洪水,秋季气温下降快,往往是棉雨有雨,雾和冰冷的冬天白雪皑皑的山脉,气候干燥。

春天:本赛季迅速崛起的冷暖空气南北交换领土的温度,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阴雨天,当迟来的春天月份开始,气温升高,轻度宜人,杏,桃,梨开到山上的野花盛开,鲜花,眼睛春天。

夏季高温,降雨主要盛夏最高温度在30-36℃之间,蒸发的水,高温和高湿度,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经常大雨,山洪暴发保险,但热气候底部的海拔高度,气候,山,山顶有凉爽的气候,尤其是在初夏的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看彩虹飞架山,提醒我们地球上的天堂的场景。梁山寺的童话从业剑门关,今天游客的避暑山庄在古老的土地上。

秋季:在夏季和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侵,撤退的暖湿气流,增加国内和雾雨日山云,美妙的风景,秋天的滚动,或行为山,漫步翠云廊,景观。清晰,剑已知的状态乔碗诗云:“莫斯的华银雨水打湿的衣服,回族垂直叶凉风度。的

冬季:国内和干冷空气在它的高度,冻结状态,气候干燥,增加风最冷的一月天,温度低于一些零度以下的天气,冷短,初霜在过去的一年,12月份和三月初开始,奶油,平原,少雪,但之间的山脚下,最高的山,看雪,山,白雪皑皑,裹银妆素张问陶剑阁的情况下,雪诗:“克服泥浆,红,旧的爪痕,寒冷的云眺交付的选秀村,关山正常化的梦想冰铃声剑门,分离今晚

李剑阁丰富的土地资源,全县人均面积? 78亩,8034万多亩耕地1301亿元英亩的土地可供开发,有利于林业的发展,牧,副,各种不同的业务领域。全县已证实,发现超过30个地下矿物,石英砂,煤,铁等矿产储量,品位高,发展潜力可观。剑阁县全省重点林业森林资源,林业用地面积? 167000公顷覆盖的总和的522%,占吗? ?320000公顷,153,000公顷的林地,占916%,林业用地,包括:区域的面积?木材蓄积约150万立方米左右;59000公顷区防护林体系? 86000公顷,积累的3300000立方米;薪炭林面积?05000公顷,积累十万立方米米;特殊用途的森林面积? 11万立方米的堆积,表面

经济林AAAA级景区 - 翠云廊

面积01000公顷? 01000公顷林地,约600万立方米,全国森林面积的的集体森林蓄积量的162000公顷? 03000公顷累计26万立方米方,其中:的国有森林01600公顷,积累135000立方米的。林地,天然森林面积? 88000公顷,积累的3629000立方米;种植面积?65000公顷,积累2647000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627600000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590万立方米左右,占了总积累量的955%。全县有20000多株古树名木,古树驿道8007。森林覆盖率496%的

的李剑阁森林植被是非常丰富的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和植物资源,共173种,其中包括:8科21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59科,142种,10种。国内单子叶植物和森林植物资源。桤木,马尾松,主要森林物种柏木,麻栎种子保存林下植物,“一切围绕”绿化树种和经济林木。

李剑阁的“雪松之乡,说:”雪松森林面积,蓄积居全省第一。柏木5属10种的雪松树站,覆盖80%以上,比8000驿道千年古柏县县城中心现有的应变西部,北部和南部扩展站在高高的三道绿色生态队列积累在说谎剑阁大地最古老的街道在世界和中国的秦汉文化,所以保留最完整的老化过程中树的树 - 剑阁博作为世界唯一的。 Cypress的木材纹理直,薄,坚韧和耐用的材料,建筑,家具和其他细木,种子,根,树枝和树叶中含有丰富的芳香油,天然香料的优质原料,经济价值高。县60,000公顷,蓄积250万立方米,年生产能力2万立方米的木材直径商品雪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内置的林源香料公司具有生产能力1000吨的雪松油,雪松油产品的国际市场的生产和雪松天然香料生产基地,成为龙头企业在全县形成。大多数

剑阁县森林面积,优异的林下生态环境,是开展森林种植,养殖的好地方;县清港镇和丰富的松树资源丰富,高品质的天然木耳,贝母。林下植被丰富,为林业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和利用的物种的前景是的最重要的集团在该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剑阁县是一个次要森林灌溉,的的农田动物群的统计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专业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在

区划图

县,21个省级保护野生动物146种,包括29种保护的情况下,在国家一级的现有类型保护最常见的两栖类动物,青蛙,蟾蜍,泽蛙数量超过10万个,少数大鲵分布较广,黑眉锦蛇乌梢蛇,国王的现场鉴人口约3-6万蛇的分布和数量在少量的玉斑锦蛇赤链蛇,青蛇指出,日本腹蛇,竹叶青分布;经济价值的鸟类绿头鸭,绿翅鸭人口约500人,竹鸡,的野鸡红腹锦鸡广泛分布的人口约8000-3000,其余的鸟类和迁徙鸟类中的隼形目小杂食性动物,食虫鸟类生活中最典型的森林野兽,只保存在少数小规模的森林分布广泛,豹猫,黄鹿,野兔。

历史上的“剑阁领土”剑阁路。

李剑阁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剑阁聚集了传播在斯里兰卡的祖先,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一个非常独特的川北和田园诗般的文明。

东汉末年,剑阁境内手动县形成东晋永和2033年(公元347年),金的寿县新的家中奖额(治理地下寺镇大仓坝)属于手县梓潼县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建立国家的剑,要改变过去两年共和国的状态县因境内“剑阁剑阁道。

1913年,1949年,全国剑阁县剑是剑阁机构,绵阳的机构广源在1953年和1985年。

1997李剑阁面积3,2266平方公里,人口67万,23个镇,34个乡:下寺镇,普安镇,龙源镇,北镇盐店镇,刘珍,吴哩案王鹤龄镇,镇,东宝开封市,镇元镇,发挥公共王兴镇,金仙镇,闳折嗯镇,白龙镇,杨村枕头,羊的朝圣之城岭镇剑门城镇,江口镇木马城镇,汉阳的镇江市石乡,镇,家乡,闻到乡,姚家乡,北庙乡,西庙乡,义兴乡,毛坝乡,凉山乡,垂直泉乡,时钟乡,泉乡正兴乡灯笼乡高池乡,碗英国和水城国家

龙王庙

光乡,柘坝乡公店乡,吼狮乡,龙高岭土山圈龙乡通过镇,纪念碑,宽萍乡市,鹤峰乡,店子乡,摇铃乡,樵店乡,锦屏乡,柏垭乡,高的概念,张王乡,镇寺之乡。县政府在普安镇90公里,从广元。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67978人,其中:22,098盐地震,刘震云,北镇85539361镇武连镇东宝13,241 13,414 16,062 44,156龙源镇普安镇开封镇朝圣镇15680元的29,782镇,金仙镇14593白龙镇,王鹤龄镇18483 24,391 11,437公众兴镇,王震10411 12168,9496香港山猫啊镇羊村枕头11,835羊岭镇17993江口镇14369木马11,505的剑门关石乡,6798,22216的EDA家乡镇,汉阳镇,下寺镇镇,17,349,17,390,8238姚家乡北庙乡的文本镇,西庙乡,7977 8981兴乡义兴乡824495517471 8502毛坝乡6072凉山乡8697垂直泉乡4848显示时钟乡,6469灯笼乡5944高池乡泉乡7172碗8097,麦?8346到8123国光乡水村柘林镇。秭归7472,狮子吼乡公用存储市长凌7376942910103涂发烧11759圈龙乡9020碑乡9996广平乡8254鹤峰乡8887店11687摇铃乡,镇,锦屏镇8179柏垭乡上寺乡6967高概念乡99619662 44578709 10547王镇的樵店乡BR />年12月二零零三年,批准由“政府,四川省(四川大厦的主页[2003] 34)剑阁的北方城市之一,2,3附近被放置&P安镇下。

2004年,23的李剑阁镇(下寺,普安,龙源,开封,鹤龄,东宝,江口,兴和城北,盐店,元山,汉阳,柳沟王河辖发挥大街金仙, ,吴莲,龙,洪深,羊白岭杨村剑门关,木马),34个镇(天温江,姚明,易建联星,张,王,的高概念凉山,北寺,鹤峰,摇铃,纪念碑通行证,咆哮石狮钟一碗泉寺展迎水高位水池毛坝垂直弹簧,西祠,正兴的圆龙土山,长岭,锦屏,柘坝,广平,国光公开的商店的店子,河石,柴店,柏垭元宵)。

编辑本段剑门的民俗阳海关充分发挥BI的名字玩,教了积极五羊花戏,傩戏的形式和内容,场上的信的内容仪式,仪式是愿打(许愿也必须愿意字母的)。亲爱的上帝接下来的三教:主要土壤主要药王四川三大宗教:文昌,观音,神秘的皇帝,前三大宗教:老君,教师,释迦牟尼佛是在单主博和PO 32众神。年轻的现场演唱会,上帝负责。语音杨剧,面具。“在上帝的代表。演唱会的过程,”“书诗经”,“醉”, “野鸭”书中所描述的类似。

剑门山沟深亚历山大,将超过寺,山一年四季会有庙会风情。第一个月文昌个月女神三月清明,四月佛的年轻人将在7月,6月的阳光绫,死者皇帝的意志,在八月和九月重阳,十月牛王会发送

冬天,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

御寒衣物,火炉除了玉观音。文昌,姚望,土地,青苗会,在时间的人很多强大的发展动力。王山,剑门猪2月25日,猪王的的腊月剑表演。谁做猪叫上面。

文昌,也被称为“肉”。文昌梓潼标题叫皇帝和皇帝的位置。一年一次的巡回检查,清除街道到另一个地方,是村被称为“香港。确定的选举日期的一人或多人(主要),通常是作为一个当地的乡绅仪式主礼,其实是第一次,来了请购单的钱,谁许下了愿,应报告将是第一个支持的庙会?开销仪式的破坏猪的肉钱生钱和粮食。文昌菩萨香八个扶轮社提前柏树树枝燃烧的汽车账面旅游村,村里的人看游行的文昌菩萨“漂移香港信夫的好女人。每家每户熏房间,如果有人,猪,牛,狗,猫生亲爱的宝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了以避免女性在月经逃生。菩萨穿过村庄,是等于了扫爆炸的,给魔鬼,并减少了有利条件。每个家庭插头香碗食品碗被称为交接仪式的学术食物的主人。

菩萨跸的时间来运行一个家庭所在地的食物和酒都愿意护送一行菩萨的承诺招聘?待去的地方。

自查的旅程菩萨播放寺庙是主要的肉的时候了。“肉”的时候,参加了50桌,碗,周围表1604肉,一碗肉单独的秋天表4公斤,香料的晚餐和雕刀刀蘸调味食用,吃了一半的一块肉“强劲的对手将举行。

地方文昌宫文昌,文昌分公司文昌,坐在木雕,坐在在文昌线文昌泥雕。文昌行,行香,文昌,只有剑门关常年奔波。

青苗,牛王会,这是自然和人为灾害,以及小规模的寺庙的情况下,将成功作为一个“逗号头”,举行一次。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全县经济总量在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58363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9三个行业的30八二亿万元,52825万元和96156万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43%,387%和119%,分别,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464:166:370调整为2006年423:204:373受干旱和牲畜行业的价格,这一比例比2005年,第二个的

剑门旅游景点映射

回落41个百分点,这两个行业的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所占的比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38%,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56%,500%和344%,分别为20,64和4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到4531元,同比增长了583元,比上一年增长137%。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8032元/人,比上一年增长117%,比上年同期。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三六二三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至112;民营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4%,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价值,分别为37830万元,30238万元和44168万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75%,360%和112%,三次产业结构为民营经济?为337:269:394受税基增加,因此,民营经济贡献税收2270万元,同比下降357%,占3967%,县税,减少了076个百分点。发展个体工商户,64,053私营部门的金额分别为10758和257名员工分别为13440和4461。

财政收入继续增加,全县实现财政收入8826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95%,其中包括: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363十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121%;中央政府税收收入2103万元,同比下降116%;省级计划收入1020万元,年,上,今年减少102%,基金的收入2340万元,增长677倍。财政支出54722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353%。越来越多的收支缺口,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839%,与去年同期相比,农业○○年至1996年,县委,县政府要突出发展畜牧业,林业,烟草,以及其他特殊行业,加强结构调整,克服受干旱影响当地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每年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服务业产值189974 10亿?元,同比增长46鸟瞰视图。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服务业为5000万元,90168万元,90101万元,2498万元,2207万元,

可儿

老县城增长为-33%,44%,118%,285%和125%,分别

受干旱影响的农业产量下降。贯穿全年的粮食播种面积10647万多亩,比去年同比增长17%,经济作物? 53740000英亩,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5%。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0100吨,减少26%;中国中药材生产5050万吨,同比下降279%,石油生产77700吨,减少53%;烟叶生产的5095吨,比去年同比增长396%,水果产量324亿吨,同比增长321%。

林业生产稳定增长,并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森林393公顷,其中377公顷的木材面积的年终自动关闭?自动10666公顷关闭的面积1000公顷。

牧县970500年同比增长133%;家禽屠宰13765800,比去年同比增长147%,羊出栏455300,比去年同比增长147%;屠宰31,000牛,兔屠宰108,100的快速发展生猪屠宰,肉类总产量,猪肉,牛肉和羊肉产量944万吨,同比增长132%,比去年同比,达到77100吨的禽蛋产量085万吨,比去年同比增长07%,产茧150吨,下降133%,比去年同比增长129%。增长。

渔业生产。水一年四季2050公顷,水产养殖,水产品生产5010吨,同比增长143%。

农业为基础,不断加强在水利建设资金的年度总投资1197万元,新扩建和改造各种液压工程3779,比去年同比增长546%,其中包括:整治病险水库18日,新山平塘三个新的维修石河堰维修池塘于1765年,在2012年新的微反应池,30公里,80公里的标准防渗排水渠系统建设的支持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1万多亩,最终的实际有效灌溉面积? 38970000英亩,再解决260万牲畜的饮水困难,29000新堤达标长度为08公里的饮用水。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最终在2006年,361600千瓦农机总动力,同比增长191%;排灌机械5765,同比增长22%,联合收割机320台,同比增长928%;耕整机21500台,同比增长525%,去年一年,全年的化肥(净额)30200吨不变;农村用电量的38470000千瓦小时,比去年同比增长60% ;农药使用量是932万吨,保持不变。强大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建筑行业。投资11976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863%,工业企业技改。价格的行业的产值目前在天普市

角落

1043亿元,同比增长477%;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01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比增长36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116%,上升19个百分点。:17状态,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新完成的输出,目前的价格539820000亿元,同比增长671%,实现销售收入53577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517%,实现利润总额422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44%,价值一实现利润1328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148%;增加值13844万元,同比增长570%,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亿元,目前的价格,一比上一年增长313%,增加值14397万元,同比增长198%。 <BR /工业产品,快速增长的水泥79200吨,同比增长620%;143600吨原煤比去年同比增长436%;发电量的89100000千瓦小时,同比增长414%,农业磷肥11307吨,一年上一年增长814%; 3799千酒类升,同比增长185%;食用植物油18859吨,同比增长86%。

1286600元产值在全县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增加值4297万元,住宅施工面积? 238600平方米,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工作稳步推进一年四季县实施了50个投资项目,总投资1024亿人民币,46个新项目,总投资899亿元的资金39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比增长了121%。引进资金到位506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35达到了19%。数以百计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项目,比上一年增加的3:1000 - 4999万元投资项目13个,5000 - 9999万元的三个项目,以减少亿的三个项目,基本上是相同的 BR />

,剑门工业园区,检查商品生产和销售的70多家企业,50多个批次(贸易),检查各类生产超过10个样品的抽样检查建设单位16,钢木门和窗户,门和窗加工个体户,6,13家具生产和流通企业,机砖厂和抽查的20个批次的七个案件的侦查,调查和处理的导线数量,而不是强制性认证的价值2000万元,捣破一间酒吧坯“窝点,17吨的货物,农业专项打假行动,抽检16个批次的化肥,并检获超过80吨不合格磷肥1000吨,少施化肥以上,伪造衡量农业生产许可证的32。的年度药物管理局(FDA)系统调查20毒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况下,禁止药店无照经营,300万美元,上缴罚没收入,责令整改14,检查食品生产经营10,762户,110调查,并没收了600亿美元的食品,386000元的罚款,并予以取缔无照经营113,涉及559000元。县,环保局共处理了36例,涉及水和其他类型的环境污染投诉。

完整性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县人民政府命名为“信用乡镇,信用村,大力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乡30村,今年的5 ABC级信用等级A单位,184 B级和C级信用单位,银行系统评级AAA级信用单位,AA级信用单位。工业和商业系统认真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和信贷标准。今年,22家企业被认定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2006年,包括市级。

河黑色产业园:黑龙江吗?省对口援建剑阁县重点项目。基于剑门工业园区规划面积? 4500亩,集中在医药,家具,机械,食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李剑阁,准时保险剑门关通道连接四川,陕西,甘肃,四川盆地北缘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从地理上看,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北纬31度31分和32度17分之间。

阿尔法

Alpha

我国历史上俸禄制度的起源,据现存的史料来看,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虽然夏、商时期已进入了阶级社会,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和机器,有了国家,就会出现财政,《史记》说"自虞、夏时,贡赋备矣"。同时也就有了官吏,《礼记》记载"有虞氏官五十,夏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在这种情况下,俸禄制度就会随之产生,但是却没有记载。周之前的俸禄制是一种这么样的形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家机器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家的职能在不断扩大,事物更加繁忙,财政活动也越来越多,靠奴隶主等少数人是很难治理好国家的,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国家官吏来保证政权的正常运转。另外一方面,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社会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俸禄制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西周的经济基础是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国有制上,周天子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宗室和臣下,这既是西周奴隶制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也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主要形式。在这种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下,就产生了"分田制禄"制度,国家授给官吏的爵位共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职位除国君外,分为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国君按爵位分封给官吏一定的田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各十里。具体地讲,在朝内,三公有32000亩,卿有24000亩,大夫有16000亩;在列国,公侯有32000亩,卿有3200亩,大夫有800亩,上士有400亩,中士有200奴,下士(庶民在官者同)有100亩;伯;君有24000亩,卿有2400亩,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与列国同;子、男:君16000亩,卿1600亩,余同上。而且,这种分封是世袭制,即所谓的"世卿世禄"制。后代可以继承,是一种终身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出现,官吏的俸禄制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春秋时,官制还沿用着公、侯、伯、子、男、诸侯、卿、大夫、士的体系,俸禄也沿用着西周分田制禄的办法。但进入战国以后,取消了世官世禄制度,有才干的名学武士,也可取得重职高官。他们按军功受爵受禄,有50石之官,有100石之官。原来的卿、大夫、士名存实亡,只在封田上收取租税而已。封地上的农民,因土地日渐私有,除交纳官府赋税,余则为自己所有。从此,臣下无土地,在任上得禄,去任则为民。

由此可知,在这大变革时期,不论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也好,还是雇用制代替世袭制也好,官吏的俸禄皆由国家发给,任职地方的国家官员也由国家颁禄。但封国中的其他官吏俸禄,周天子一概不管,如当时的食客、幕僚都是由封君来供养。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代建立后,官职多因袭秦代,如相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博士、郎中令、卫尉、任尉、治粟内史等官职都是沿用秦制。汉代的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这类官中如"三公"每月有俸350斛,中二千石官月俸180斛,最低一百石官月俸16斛。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八斛。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第一类高官俸禄异常丰富,难怪他们"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小吏却俸禄甚薄,汉宣帝时,张敞反映小吏俸率不足,常有忧父母妻子之心,虽欲洁身为廉而不能,提议增加俸禄,宣帝乃增天下吏俸什二。

西汉官吏,汉武帝以前人数较少,武帝后大为增加。汉哀帝时,佐史以上至丞相共130285人。东汉时官员为7567人,其中内官1055人,外官651人。但在此以外,还有内外诸色职掌人145419人,合计152986人。工资实行俸禄制以后,官俸在国家财政开支中日益加大。国家为了应付官俸,汉高祖时漕转关东之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石。到汉宣帝时,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从汉高祖时转关中粟"给中都官"和汉宣帝时岁转关东谷"以给京师"来看,汉代国家财政只负责中央一级的官俸。但是,派往地方任职的国家官员中央财政还是要发给俸禄的,至于地方胥吏国家就不管了,由地方发放工资,或由地方官吏用其俸禄来雇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俸禄制内容十分丰富,官吏既有禄田,又有秩禄,还有品位俸禄制,有的时候几种制度混合实施。

曹芳时郎官及司徒领吏20000余人,在京师的中央官员竟达万人。蜀国有官吏40000人,吴国有32000人,这些指的是地方官。中央官员晋有6836人,宋有6172人,齐有2103人。北朝方面,北魏有7764人,北齐有2322人,北周有2989人。地方官员常为内官的5-6倍,所以全国官吏数动则数万,国家财政支出相当可观。

曹魏时官吏俸禄较薄,因俸不能养廉,西晋时开始增加官俸。第一食俸月五斛,绢春百匹,秋二百匹,绵二百斤。南北朝时期的宋,州、郡秩俸多随土所出,无有定准,其后一律给现钱。梁时俸禄分五级,一品万石,至五品二千石。北魏前期不设禄秩,每季各随近给公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6顷。这些地方官吏,只要上缴定额的租调,便可在区内大力搜刮。因此,北魏前期吏治腐败,官吏四处搜刮抢掠,"初来单鞭执马,返时从车百两"。所以,史书上对北魏官吏有"饥鹰饿虎"之称。因此,孝文帝时改行俸禄制。均田制颁布后,又对地方官员按职别高下,分别授予公田作为俸禄。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6顷。公田不许买卖,离职时交递下任官吏,北周北齐也大致如此。然而,这一时期不论是秩禄还是俸田,都是按照国家"九品中正制"来实行的,在九品之内的官国家才给予俸禄,不入品的和下属吏胥的俸禄国家并不负责,仍由地方政府筹措。

隋代官俸是很高的,地方州官正一品米620石,二品580石,三品540石,四品500石,五品460石,六品420石,七品380石,八品340石,九品300石;郡官一品340石,二品310石,三品280石,四品250石,五品220石,六品190石,七品160石,八品130石,九品100石;县官正一品140石,二品130石,三品120石,四品110石,五品100石,六品90石,七品80石,八品70石,九品60石。隋代官数为12576员,其中中央官员2581人,地方官员9995人。从隋代俸禄制度来看,地方上9995名官员,都属于国家官员,是由朝廷任命的,国家财政要发放俸禄。但地方上除了这一批国家任命的官员外,还有一批不是国家任命的胥吏,这些人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的俸禄制度,看来他们的俸禄是由地方政府发放的。

唐代与隋代官俸大致相同。在地方任职的国家官员无俸,但国家给职分田。正一品12顷,二品10顷,三品9顷,四品7顷,五品6顷,六品4顷,七品35顷,八品25顷,九品2顷。地方官的禄,一品650石,从一品550石;正二品470石,从二品430石;正三品370石,从三品330石;正四品280石,从四品240石;正五品180石,从五品140石;正六品95石,从六品85石;正七品75石,从七品65石;正八品645石,从八品595石;正九品545石,从九品495石。唐代内外文武官员,唐开元时为18800人,其中中央官2621人,地方官1685。到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统计,文武官员及诸色胥吏达到了368668人,平均每7户供奉2个官员,35户供奉1个官员。他上奏指出:"天下常以劳苦之人三,奉坐待衣食之人七,而内外官仰奉禀者,无虑万员,有职局重出名异事离者甚重,故财日募而受禄多"。这里所谓"内外仰奉禀者"的外,是指国家官员在地方任职者,并不是地方上一般的官吏。李吉甫把"诸色胥吏"也算到里面来计算官与民的比例,是因为地方官吏中央虽不发禄,但地方政府在发禄,因此也算作"坐待衣食之人"。

宋代初年,官无定员,员无专职。至宋真宗景德年间,有官10000余员,仁宗皇佑时增加到20000余员。就地方官员而论,哲宗元佑时比仁宗皇佑时,又增加了很多。节度使从3员增加到9员,两使留后从1员增加到8员,观察使从1员增加到15员,防御使从4员增加到42员。至蔡京专权,节度使增至50员,留后观察,下及遥郡刺史,多至数千员。学士待制,中外150员。这些都是朝廷在地方的封疆大吏,至于地方路、州、县的官员就更多了。宋代熙宁三年(1070年)开始制定天下吏禄,京师诸司岁支禄钱3834贯。至熙宁八年,岁支371533贯。而"京师旧有禄者,及天下吏禄,皆不预此数"。据户部估计,仅中都吏禄岁费达23万贯。从官禄的支出表明,宋代地方国家官员仍由中央发禄,地方官所属胥吏的俸禄还是地方官府自理。

元代至元世祖中统(1264-1264年)年间才开始制定官禄。从此,"内而朝臣百官,外而路府州县,微而府吏胥徒,莫不有禄"。但这里的"府吏胥徒"是指中央诸司而言,并不是指地方。大德时(1297-1307年),地方官无有职田者,益之以禄米。到了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又详定百官俸禄,各品分上、中、下三等,最多者得俸钞六锭、五锭,最少者35两。

明代文官分九品,品有正从,共18级,不入九品者叫"未入流",不能称为官。明洪武十年(1371年),给百官赐公田,以其租充俸禄。公侯省台部都司内外卫官760人,凡468993顷。外官赐田充禄,说明明代地方上的国家官员由中央直接发放俸禄。公田退还后实行俸禄制,正一品1044石,降至从九品为36石,未入流者为36石。

清代官僚机构,中央分军机处、内阁、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光禄寺等,地方上设有总督、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盐运使等等。这些人虽身在地方,但都是封疆大吏,属于国家高层官员,官俸自然由中央负责。百官之俸,文武官一品俸银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任职地方的文官俸与京官相同,但不给禄米;任职地方的武官低于文官。这说明清代国家官员任职地方者,由中央财政发放俸禄,地方任命的一般官吏仍然由地方政府发放俸禄。

概述

洛宁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洛河中游,居北纬34°05′~34°38′,东经111°08′~111°49′之间。最高海拔为2103米,年平均气温137℃,日照2217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0---800毫米。东与宜阳县接壤,南与嵩县、栾川县为邻,西与卢氏县、灵宝市相连,北与陕县、渑池县比肩。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59公里,总面积2306平方公里,占洛阳市总面积的152%。自然特点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全县辖18个乡镇,386个行政村,445万人。县城居县境东部川区地带,北依凤翼山,南临洛河水,西至中原村,东到北寨桥,总面积1006平方公里。东距郑州195公里,洛阳89公里,宜阳县城55公里;西距卢氏县城134公里,灵宝市176公里;南距栾川县城176公里,嵩县县城90公里;北距陕县县城86公里,渑池县城73公里。境内交通干线为郑州至卢氏公路(省道八官线),洛宁至三门峡、栾川的省道三邓线、洛宁至宜阳(省道安虎线)、洛宁至渑池(洛渑路)。郑卢高速公路S85,县城通往各乡(镇)有班车和公车,民众出行比较便利。

地理位置

洛宁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洛河中游,洛河横贯全境,落差达250m,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38万KW。目前已建成故县、张村、长水、崛山四座水电站,总装机856万KW,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梯级开发,是全国2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之一。电力充足,水电费用价廉,特别适合于发展高耗能产业。境内大小河流35条,水资源总量16亿立方米,全县具有大中小型水库34座,总库容125亿立方米,拥有洛南、洛北、沟口三大万亩灌区,总灌溉面积138万亩。

自然气候

年平均气温137℃,日照2217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洛宁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地处寺河山南麓(阳坡)的苹果以个大、色鲜、味美、可溶性固型物含量高等特点,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旅游景区

王范清真寺 该寺又称王范礼拜寺,始建于明末,具体年代不详。当时仅有瓦房3间,至清初人口繁衍,财力亦及,始新建大殿3间,面积117平方米,为单檐卷棚歇山式建筑,飞檐高举,单挑斗拱,龙脊瓦兽,沥金绘彩,显得典雅庄重,气势非凡。同期还建有南北讲堂、门房各3间,成四合院格局。  当时,寺内曾藏有清皇圣旨及钦赐“万岁牌”等珍贵文物,民国以来,均已散失。解放初期基本维持原貌,十年动乱始遭破坏,损失严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曾两次大修,再现原貌。现全寺总建筑面积为957平方米.  寺内现存“开天古教”古匾1块,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所制,其字迹雍容典雅,结构规整,苍劲有力,为清代盛行之馆阁体书法。另有乾隆时期用以练武的“抱石”1块,重300斤,可知当地回族素有尚武练功之传统。本寺还曾编有《穆民基础》(油印本)、《穆民常识》(铅印本)等小册子,以教化指导民众。  著名阿訇《古兰经》音韵学家买俊三(1888—1967年)为本坊人,少家贫,及长则辗转河南、山西、甘肃、陕西各地求学,后赴麦加朝觐,经印度留加尔各达学习印度语。侨居麦加期间,专攻音韵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国,曾在上海、西安、郑州、开封等地讲学、任教长,并与达浦生、哈德成等人一起致力于伊斯兰事业。曾创立“中国回教书局”,并自任经理兼发行,编印了《阿文初级课本》、《礼拜必读》、《正教真拴》等书籍,同时与埃及哈勒比书局签约经销原版阿文经典。出版了留埃及学者马坚、张秉锋等人的著作数十种,并翻译介绍了大量外国文学、法律、哲学、历法及字词典等著作,为促进伊斯兰事业及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中原清真寺 该寺创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先后经历同治、光绪、民国等朝代,风雨沧桑,屡经毁建、规模形制逐渐完善,1958年以后长期关闭,1983年重新开门恢复活动。寺占地面积约9亩,总建筑面积435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为282平方米。大殿为传统古典式建筑。有教民127户,658人,回族。尊行老格迪国教礼。寺有阿訇1人,念经满拉2人,并有少量藏经。

旅游指南 美食

洛宁酸牛肉

上世纪90年代,洛宁县城西白师傅在村边开了一家有4张小桌的烩面馆。1992年冬,白师傅正在忙碌,两名客人嫌牛肉太凉,让给他们“热热再吃”。白师傅将牛肉放入锅中,加上高汤调料,不料放醋时失手倒多了,牛肉味道顿时变得酸。

白师傅怕客人不满意,把牛肉端上桌后,便站在一旁观看。没想到,客人吃后非常满意:“在别处还从没吃过这样的酸牛肉,好吃!”客人走后,白师傅又做了一碗偏酸的牛肉,一尝味道还真不错。第二天,他就在店外打出了酸牛肉的招牌,一直流传至今。

特色  烂而不化,入口酸,回味香。编辑本段原料及配料  5千克生牛肉(可出成品牛肉25千克);花椒150克,大茴香50克,小茴香80克,桂皮10克,白蔻10克,肉蔻15克,草果10克,糖50克,醋300克,荜茇(bìbá,一味中草药)、良姜、大葱、大蒜、小磨香油、盐、辣椒、味素等少许。编辑本段做法与步骤  1把牛肉切成块儿,用冷水浸泡6至8小时。2把浸泡好的牛肉块下锅,放入花椒、大茴香、小茴香、荜茇、良姜等20多味中药材,煮大约8个小时。3捞出牛肉放凉,切成3厘米长、2厘米宽的薄片备用。4将锅烧热,放入适量植物油,把葱花、姜末切碎下锅爆香,放入高汤,煮开后,加入味素、辣椒、白糖、醋少许。5将肉片放入锅内,大火翻炒3分钟~5分钟,再放入食盐、葱段、蒜末,淋上小磨香油,即可出锅。

历史文化 历史

洛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版图似灵龟翘首迎曦,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仓颉造字台、洛书出处碑彰昭历史悠久,仰韶、龙头文化遗址凸显底蕴厚重。历代骚人墨客、学士名流在此流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富饶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这片土地成为镶嵌在豫西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人文资源方面不胜枚举,而河洛文化又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有饮誉中外的河洛文化标志“河图洛书”的洛书之源“洛出书处”,汉文字之源“仓颉造字台”;乐津之源黄帝乐师伶伦取竹为管之“嶰溪谷”,大禹劈山导洛之龙头山、禹门河和大禹治水遇鹿之处夏鹿台,元惠宗敇赐匾额之“洛西书院”,清帝敇修之程颢、程頣祠及其后裔总兵程福亮故居,元代朝廷所建规模最大、以英宗尊号命名的寿安山昭孝寺主持光禄大夫大司徒释源宗主云麓和尚塔;明末清初神笔王铎与其姻亲张鼎延书信往来酬答之墨宝琅华馆贴碑刻珍藏之所琅华馆;隋炀帝陵,工部尚书宋礼墓、吏部尚书耿裕墓等百余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陵墓;明末李闯王义军女将红娘子长眠山川之青冢和保存完好的多处官宦故宅和古民居,以及独具风格的古寺宇等等。

洛出书处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相传,伏羲氏时,洛阳孟津境内从黄河中浮出一龙头马身的怪物,背上的镟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伏羲。玉版上的数字是;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这就是河图。伏羲依照这个图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的洛宁西长水的洛河中浮出一神龟,背上排列的数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这就是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后收入《尚书》,名《洪范》。《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幅图式。河图上,排列成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相加之和都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是河洛文化的标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洛书出处

“洛书”65个字  

初一曰五行(金、火、水、木、土),次二曰羞用五事(貌、言、看、听、思),次三曰农用八政(食、货、事、空、司徒、司寇、宾、师),次四曰时用五纪(星辰、历数、岁、月、日),次五曰建用皇极(行为最高的准则),次六曰艾用三德(正直、刚克、柔克),次七曰明用稽疑(聪明、明智的人,办什么事情都有充分的考虑和计画),次八曰念用庶征(预兆天气),次九曰飨用五福、畏用六极(五福:富、康宁、攸好、德、寿考终篇),畏用六极(凶、短、斩、忧贫、恶、弱)

苍颉造字 洛宁县标

与洛出书处相连的另一传说,是苍颉造字台,造字台在西长水西南的八公里处阳峪河东(古称阳虚河),台高34米,上顶直径33米,周长135米。台上刻有“苍颉造字处”。传说黄帝南巡命史官苍颉在此造字,因此今兴华乡古取名“苍圣乡”并在下阳虚建有“苍台国小”,邻村夏千头建有“苍圣国小”。传说苍颉到阳虚河后,沿洛河观察地形,寻找鱼龟。到了双崖坡下遇一渔翁在那里捡鱼,苍颉询问渔翁有无鱼可捡?渔翁答:“无鱼”。苍颉说:“你怎么知道无鱼?”渔翁又答:“你没见老鹳在这里过去了,都把鱼吃光了。”苍颉细看河岸上有无数的老鹳趾印,苍颉顿悟,他琢磨老鹳的趾爪印痕纵横错杂,遍布软滩之上,可以象形为简单的符号,构成支鳞片爪的雏形文字。苍颉就把这些支鳞片爪的符号记录下来,便成了原始的文字,至今当地的人民广为传说。虽为传说也颇接近实际。证明古代先民早已在这一带活动了,它也是一个佐证。鲁迅在他的《门外之谈》中对此分析的精辟:“但在社会里苍颉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有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蛋,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的。”因此说:洛出书,造字台,不神秘,也不离奇,它是洛宁远古时代先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洛宁西长水  

中原地区是伏羲氏活动的中心,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更是其活动的主要地区。传说伏羲的女儿宓妃为义而溺死于今洛宁西长水处洛水中,该传说是:  

洛神

在伏羲时代,有河氏部族活动在黄河之滨,其首领称河伯,有洛氏部族活动在洛河之滨,其首领称洛伯。伏羲将自己善良而美貌的女儿宓妃下嫁给洛伯为妻,因此宓妃又称洛嫔和洛妃。宓妃给有洛氏带来了希望,能和伏羲联姻,也给洛伯带来了无比的荣耀。这一切使河伯无比嫉恨。本来这两个相邻的部族曾因战争而留下了世代仇恨,这时河伯便对洛伯发起了一场欲夺宓妃为己有的战争,洛伯被迫迎战,河伯的率部迅速攻取了有洛氏的多处要塞、营地,洛伯节节败退,最后,洛伯和他的族众被逼到洛河川尽山绝的头龙头山下的洛河南岸,再往西去便是层峦叠嶂的山峡,已无处可退。这时河伯派出使者,向洛伯下最后通牒:要么献出宓妃,要么全族被诛灭。洛伯告诉使者,宁愿全部战死,也决不使自己的爱妻受辱。眼看一场生灵涂炭的恶战就要发生,宓妃劝下暴怒的洛伯,请使者转告河伯,请他划来迎亲的花船。河伯闻报大喜,遂在将士的护卫下亲驾花船来迎宓妃,宓妃在族众的哭声中登上了河伯的花船。船至河心,宓妃对着得意的河伯冷笑三声,纵身跳入波涛汹涌的洛河而香消玉殒。河伯乘兴而来,扫兴而去。  

洛宁西长水龙头山有伏羲庙,西长水村有洛神庙。传说伏羲之女善良而又美丽。居住在黄河之滨的有河氏贡河图;居住在洛河边的有洛氏贡洛书,同时向宓妃求婚。伏羲最终将女儿嫁给了有洛氏,世人称其为宓妃。后来有河氏攻杀有洛氏,欲占宓妃为妻。在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危胁的情况下,宓妃向有河氏说:不要打了,我已属于你了,你可用花船来迎我。当花船到达洛河北岸,宓妃大笑三声坠河而死。当地先民尊其贤淑爱民遂盖洛神庙,每年正月十五在洛河上放花船、河灯,以示纪念  

曹植在《洛神赋》中确立了夫妻关系。

伶伦制管

黄帝的乐师伶伦,聪明过人,黄帝想听什么歌和什么调,伶伦就能指挥歌咏队唱出来。黄帝欢心极了。  

淡竹

黄帝在出游昆仑山下,正在听歌。忽然从昆仑山上飞来一只凤凰说道:“这歌怎么敢在昆仑唱?”  

黄帝一惊:“这歌怎么就不能在昆仑唱?”  

“那当然了。”凤凰骄傲起来,“要不,咱们就赛赛歌吧。”  

“赛就赛”黄帝很自信,“我们的歌你已经听了,挨住你唱了。”  

凤凰清了一下嗓子,仰起头就唱了起来。  

百鸟听了不敢开口,行云听了不再飘动,流水听了停止喧哗,有生灵的听了都竖起耳朵……  

凤凰唱完了问黄帝:“我唱得怎么样?”  

黄帝是第一次听到这样好的歌,要不是凤凰问他,他还醉在歌中醒不来呢。他看了看乐师伶伦,郑重其事地说:“我们准备准备,会赛过你的。”  

“嘿、嘿、嘿,”凤凰冷笑几声,“你们要是赛过我的歌,我头朝下走路。”  

黄帝当然不服气的说;咱们约定时间在下月十五,你看怎样?”  

“就是定在下月二十,我也是会赢你的。”凤凰展开金翅一跃,飞向昆仑山。  

“这个事情就交给你。”黄帝给伶伦下令“要人有人,要财有财。这歌,我们非赢他不可。”  

伶伦三天三夜没敢合眼,终于想出了办法,用竹做成笛、笙、箫三种管乐器,演奏比凤凰的歌更美妙!  

于是伶伦骑着最快的枣红马,跑遍南方和大半个北方,接触的竹林不知有多少,不是薄就是厚,不是粗就是细,根本做不成管乐器。眼看离赛歌的时间没有多少天了,可不能叫黄帝丢面子啊!正在伶伦皱眉不展时,远处传来歌声:  

金门紧锁金门山,翠竹成海缘浪翻;  

小桥流水四季春,留住仙景在人间。  

伶伦抬眼一看,只见山坡上一白胡子大爷,一边挖药,一边唱,就急忙奔上前,下马双手掬揖道:“大爷,请问你所唱的金门山可在何处?”  

“我是学别人唱的。”大爷回答,“听说金门山在永宁境内。要去,一直往西,还有几千里路哪!”  

“谢谢大爷指点。”伶伦翻身跃上枣红马,日夜兼程,就像一朵红云,在广阔的大地上飘起来。  

伶伦不知翻过多少座大山,也不知跨过多少条大河,饥饿和劳累,一齐向他袭来,他在马背上实在支持不住了,只觉眼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一位大伯在地里拾柴,看见有人从马上掉下,晕倒在地,立即发落到家,和老伴精心照料起来。  

伶伦醒来,只见自己躺在农家床上,跟前守着大伯大娘,大吃一惊:“我怎么在这儿?”  

大伯就把救他的情况说了一遍。  

“谢谢大伯大娘。”伶伦挣扎要起,大伯大娘急忙劝道:“慢著,慢著,人身体弱,不禁风怎么能起床?身体养好了,你走,我们也就放心了。”  

“好我的大伯大娘,”伶伦叫苦道,“ 我有特别重大事情,岂能在这儿养身体呢?”  

“再有重要事情,也得养好身体。”大伯说:“没有一个好身体,能办成事情吗?”  

伶伦叹了一口气说:“真想不到半路出事,给你们添麻烦了。”  

“说那叫啥!”“出门人只要到咱这山,咱这儿就是家,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有啥客气呢?”  

伶伦想了想问:“大伯大娘,你们这儿是哪儿?”  

“永宁!”大伯脱口而出。伶伦大喜,想不到可到永宁了,永宁人真是好啊!急不可待地问:“永宁有个金门山,二老是否知道?”  

“咋能不知道,”大伯笑了,“离咱这儿四五里,我经常去呢。”  

伶伦一跃而起,身体一下子就恢复如初,激动得浑身发抖:“我现在就去,我现在就去。”  

大伯大娘劝不住,不得不送到洛水边上。  

清澈的洛水,从西往东。有人放舟捕鱼,有人坐船游玩,歌声笑语,飘荡在水面上。岸上杨柳依依,水上波光闪闪,伶伦急于赶时间,哪有心情观望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呢?扬鞭催马过了洛水,便是南北一条峪,顺北往南而进。没行多远,只见金光灿灿的大金门,缓缓而开,一片竹海展现在伶伦眼前,清风吹来,起伏的浪涛涌向金门山。金门山昂首插入篮天,腰间缠绕着彩云。花儿芬芳,百鸟争鸣。玲珑桥下,溪水潺潺,翠竹含情,空气清新,青草铺出厚墩墩的绿地毡。枝头果子散香味,山崖猴子蹦得欢。伶伦目不暇接,赞叹道:“好个金门山的仙境,要是能生在这儿住在这儿,那该是多幸福啊!”  

伶伦采竹一看,不薄不厚,不粗不细,好象这竹海里的翠竹,专门为黄帝制作管乐器而生长的。  

人有精神马有劲,伶伦带着几株翠竹,连夜赶到月宫,找嫦娥学歌,歌学得差不多了,十五时间已到,便踌躇满志地赶到昆仑山下与凤凰赛歌。  

先是凤凰得意洋洋放歌喉,声音更清脆更嘹亮,更婉转真乃是“此歌只有天上有,人间才能几得回。”  

后是伶伦舞起指挥棒,笛、笙、萧一齐响,比过了百鸟朝凤好曲子,声声悦耳人心醉。如果闭着眼睛定会疑是天上仙女下凡来歌唱。  

赛歌一赛就是三天三夜,凤凰把吃奶劲都用上了,嗓音也快哑了,没得赢下来,可也没输了。  

以后又经过多次比赛,都是平分秋色。不过,凤凰再也不目中无人和骄傲自大了。椐说,现在凤凰的沙哑声就是和伶伦赛歌赛哑的。  

陈吴乡金门山,又叫律管山。  

《后汉书·五行志》、《九州纪要》记载:“金门之竹,可为笙管。”  

以上(四大文明)资源在洛宁的传说,古有史籍记载今有古碑作证。黄河是一条母亲河,洛河是一条文明河。洛宁是洛河出山入川之地,自古以来是人类繁衔生息之所,因此,在这里蕴藏着很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类的文明。

政治经济

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9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567亿元,增长278%;第三产业增加值894亿元,增长1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1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亿元。商品出口创汇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5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5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67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283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99亿元。  特色农业蓬勃兴起。菸叶生产综合评比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全县种植菸叶686667公顷,实现菸叶特色税1500万元。苹果生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总产15亿公斤,产值17亿元,“上戈”牌红富士苹果被评为果品系列“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完成退耕还林3000公顷、封山育林2000公顷、通道绿化123公里、村庄绿化73个,新植速生杨树400万株、林业育苗200公顷,被确定为全省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试点县。  工业骨干项目建设迅速推进。完成了干树金矿、虎沟金矿选厂技改项目;上宫金矿深部开拓、黄金冶炼厂、禹门河反调节水库、温庄水电站等建设项目正在施工。年产15万吨电解铅和年产10万吨铁精粉项目已建成投产。全县黄金企业累计完成黄金产量709万两,实现产值198亿元。县属水电企业累计发电7645万千瓦时,实现产值1943万元。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25亿元、增加值171亿元,实现利税3100万元,上缴财政17165万元,分别增长399%、32%、24%和31%。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共签订市外引资项目契约48个,总投资732亿元,其中契约利用市外境内资金585亿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实际到位13亿元;契约利用外资5035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95万美元。全县新上非公有制项目85个,全年非公有制经济营业收入1045亿元、增加值209亿元、税金1700万元,分别增长321%、277%和78%。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县城建设完成投资5970万元,城区面貌明显改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26亿元,新建、改建公路里程376公里;投资44976万元,完成了94个村2686公里“村村通”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6667公顷;完成人畜吃水工程97处,解决了22万人和6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投资592万元,完成144所农村中国小D级危房改造任务,顺利通过省 检查验收。投资4714万元,实施16个中心乡镇卫生院改造,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洛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洛书出处在洛宁”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认可。  旅游开发步伐加快。举办了“发现之旅·走进白马涧”大型生态探险自助游活动和“爱在山水间,走进神灵寨”文艺专场演出。洛宁神灵寨被命名为省级地质公园。全县各旅游景点共接待入境游客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0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100%。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就业再就业2651人。为1821户、3408个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984万元,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实施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制度,救助农村特困人口5973人。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资助建房282间。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对20户、100人进行搬迁式扶贫开发。新建了西花坛综合市场、延寿河商业步行街、二轻购物广场、众志超市、明珠家具广场等高档次商品交易市场和网点,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区域政治 姓名​ 职务​ 工作分工​ 周东柯​ 县长​

主持县 全面工作

赵红艺​ 常务副县长​ 协助周东柯同志主持县 常务工作​ 史展翔​ 副县长​ 负责教育、文化市场管理、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全民健身等方面工作​ 李杰​ 副县长​ 负责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扶贫开发、减轻农民负担、菸叶生产、造林绿化、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动物防疫、农机管理、气象等方面工作​ 陈路楠​ 副县长​ 负责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科技、质监、工商管理等方面工作。协助赵红艺同志抓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马怀庆​ 副县长​ 主持县公安局工作,负责平安建设、消防安全、信访稳定等方面工作,协助张根苗同志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韩丽莉​ 副县长​

负责民政、双拥、旅游、爱国卫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画生育、粮食、物资、供销、保险等方面工作​

张清涛​ 副县长​

负责公路建设和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县城创建、小城镇建设、人民防空、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方面工作​

唐东斌​ 副县长​

负责农业综合开发,联系同心实践行动工作。协助李杰同志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杨盛​ 副县长​ 分管循环经济、通讯等方面工作。协助韩丽莉同志抓好教育、卫生工作。协同高铁拴同志抓好工业经济、服务业发展、企业改制工作​

我国历史上俸禄制度的起源,据现存的史料来看,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虽然夏、商时期已进入了阶级社会,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和机器,有了国家,就会出现财政,《史记》说"自虞、夏时,贡赋备矣"。同时也就有了官吏,《礼记》记载"有虞氏官五十,夏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在这种情况下,俸禄制度就会随之产生,但是却没有记载。周之前的俸禄制是一种这么样的形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家机器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家的职能在不断扩大,事物更加繁忙,财政活动也越来越多,靠奴隶主等少数人是很难治理好国家的,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国家官吏来保证政权的正常运转。另外一方面,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社会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俸禄制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西周的经济基础是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国有制上,周天子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宗室和臣下,这既是西周奴隶制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也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主要形式。在这种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下,就产生了"分田制禄"制度,国家授给官吏的爵位共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职位除国君外,分为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国君按爵位分封给官吏一定的田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各十里。具体地讲,在朝内,三公有32000亩,卿有24000亩,大夫有16000亩;在列国,公侯有32000亩,卿有3200亩,大夫有800亩,上士有400亩,中士有200奴,下士(庶民在官者同)有100亩;伯;君有24000亩,卿有2400亩,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与列国同;子、男:君16000亩,卿1600亩,余同上。而且,这种分封是世袭制,即所谓的"世卿世禄"制。后代可以继承,是一种终身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出现,官吏的俸禄制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春秋时,官制还沿用着公、侯、伯、子、男、诸侯、卿、大夫、士的体系,俸禄也沿用着西周分田制禄的办法。但进入战国以后,取消了世官世禄制度,有才干的名学武士,也可取得重职高官。他们按军功受爵受禄,有50石之官,有100石之官。原来的卿、大夫、士名存实亡,只在封田上收取租税而已。封地上的农民,因土地日渐私有,除交纳官府赋税,余则为自己所有。从此,臣下无土地,在任上得禄,去任则为民。

由此可知,在这大变革时期,不论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也好,还是雇用制代替世袭制也好,官吏的俸禄皆由国家发给,任职地方的国家官员也由国家颁禄。但封国中的其他官吏俸禄,周天子一概不管,如当时的食客、幕僚都是由封君来供养。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代建立后,官职多因袭秦代,如相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博士、郎中令、卫尉、任尉、治粟内史等官职都是沿用秦制。汉代的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这类官中如"三公"每月有俸350斛,中二千石官月俸180斛,最低一百石官月俸16斛。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八斛。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第一类高官俸禄异常丰富,难怪他们"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小吏却俸禄甚薄,汉宣帝时,张敞反映小吏俸率不足,常有忧父母妻子之心,虽欲洁身为廉而不能,提议增加俸禄,宣帝乃增天下吏俸什二。

西汉官吏,汉武帝以前人数较少,武帝后大为增加。汉哀帝时,佐史以上至丞相共130285人。东汉时官员为7567人,其中内官1055人,外官651人。但在此以外,还有内外诸色职掌人145419人,合计152986人。工资实行俸禄制以后,官俸在国家财政开支中日益加大。国家为了应付官俸,汉高祖时漕转关东之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石。到汉宣帝时,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从汉高祖时转关中粟"给中都官"和汉宣帝时岁转关东谷"以给京师"来看,汉代国家财政只负责中央一级的官俸。但是,派往地方任职的国家官员中央财政还是要发给俸禄的,至于地方胥吏国家就不管了,由地方发放工资,或由地方官吏用其俸禄来雇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俸禄制内容十分丰富,官吏既有禄田,又有秩禄,还有品位俸禄制,有的时候几种制度混合实施。

曹芳时郎官及司徒领吏20000余人,在京师的中央官员竟达万人。蜀国有官吏40000人,吴国有32000人,这些指的是地方官。中央官员晋有6836人,宋有6172人,齐有2103人。北朝方面,北魏有7764人,北齐有2322人,北周有2989人。地方官员常为内官的5-6倍,所以全国官吏数动则数万,国家财政支出相当可观。

曹魏时官吏俸禄较薄,因俸不能养廉,西晋时开始增加官俸。第一食俸月五斛,绢春百匹,秋二百匹,绵二百斤。南北朝时期的宋,州、郡秩俸多随土所出,无有定准,其后一律给现钱。梁时俸禄分五级,一品万石,至五品二千石。北魏前期不设禄秩,每季各随近给公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6顷。这些地方官吏,只要上缴定额的租调,便可在区内大力搜刮。因此,北魏前期吏治腐败,官吏四处搜刮抢掠,"初来单鞭执马,返时从车百两"。所以,史书上对北魏官吏有"饥鹰饿虎"之称。因此,孝文帝时改行俸禄制。均田制颁布后,又对地方官员按职别高下,分别授予公田作为俸禄。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6顷。公田不许买卖,离职时交递下任官吏,北周北齐也大致如此。然而,这一时期不论是秩禄还是俸田,都是按照国家"九品中正制"来实行的,在九品之内的官国家才给予俸禄,不入品的和下属吏胥的俸禄国家并不负责,仍由地方政府筹措。 隋代官俸是很高的,地方州官正一品米620石,二品580石,三品540石,四品500石,五品460石,六品420石,七品380石,八品340石,九品300石;郡官一品340石,二品310石,三品280石,四品250石,五品220石,六品190石,七品160石,八品130石,九品100石;县官正一品140石,二品130石,三品120石,四品110石,五品100石,六品90石,七品80石,八品70石,九品60石。隋代官数为12576员,其中中央官员2581人,地方官员9995人。从隋代俸禄制度来看,地方上9995名官员,都属于国家官员,是由朝廷任命的,国家财政要发放俸禄。但地方上除了这一批国家任命的官员外,还有一批不是国家任命的胥吏,这些人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的俸禄制度,看来他们的俸禄是由地方政府发放的。

唐代与隋代官俸大致相同。在地方任职的国家官员无俸,但国家给职分田。正一品12顷,二品10顷,三品9顷,四品7顷,五品6顷,六品4顷,七品35顷,八品25顷,九品2顷。地方官的禄,一品650石,从一品550石;正二品470石,从二品430石;正三品370石,从三品330石;正四品280石,从四品240石;正五品180石,从五品140石;正六品95石,从六品85石;正七品75石,从七品65石;正八品645石,从八品595石;正九品545石,从九品495石。唐代内外文武官员,唐开元时为18800人,其中中央官2621人,地方官1685。到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统计,文武官员及诸色胥吏达到了368668人,平均每7户供奉2个官员,35户供奉1个官员。他上奏指出:"天下常以劳苦之人三,奉坐待衣食之人七,而内外官仰奉禀者,无虑万员,有职局重出名异事离者甚重,故财日募而受禄多"。这里所谓"内外仰奉禀者"的外,是指国家官员在地方任职者,并不是地方上一般的官吏。李吉甫把"诸色胥吏"也算到里面来计算官与民的比例,是因为地方官吏中央虽不发禄,但地方政府在发禄,因此也算作"坐待衣食之人"。

宋代初年,官无定员,员无专职。至宋真宗景德年间,有官10000余员,仁宗皇佑时增加到20000余员。就地方官员而论,哲宗元佑时比仁宗皇佑时,又增加了很多。节度使从3员增加到9员,两使留后从1员增加到8员,观察使从1员增加到15员,防御使从4员增加到42员。至蔡京专权,节度使增至50员,留后观察,下及遥郡刺史,多至数千员。学士待制,中外150员。这些都是朝廷在地方的封疆大吏,至于地方路、州、县的官员就更多了。宋代熙宁三年(1070年)开始制定天下吏禄,京师诸司岁支禄钱3834贯。至熙宁八年,岁支371533贯。而"京师旧有禄者,及天下吏禄,皆不预此数"。据户部估计,仅中都吏禄岁费达23万贯。从官禄的支出表明,宋代地方国家官员仍由中央发禄,地方官所属胥吏的俸禄还是地方官府自理。

元代至元世祖中统(1264-1264年)年间才开始制定官禄。从此,"内而朝臣百官,外而路府州县,微而府吏胥徒,莫不有禄"。但这里的"府吏胥徒"是指中央诸司而言,并不是指地方。大德时(1297-1307年),地方官无有职田者,益之以禄米。到了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又详定百官俸禄,各品分上、中、下三等,最多者得俸钞六锭、五锭,最少者35两。

明代文官分九品,品有正从,共18级,不入九品者叫"未入流",不能称为官。明洪武十年(1371年),给百官赐公田,以其租充俸禄。公侯省台部都司内外卫官760人,凡468993顷。外官赐田充禄,说明明代地方上的国家官员由中央直接发放俸禄。公田退还后实行俸禄制,正一品1044石,降至从九品为36石,未入流者为36石。

清代官僚机构,中央分军机处、内阁、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光禄寺等,地方上设有总督、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盐运使等等。这些人虽身在地方,但都是封疆大吏,属于国家高层官员,官俸自然由中央负责。百官之俸,文武官一品俸银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任职地方的文官俸与京官相同,但不给禄米;任职地方的武官低于文官。这说明清代国家官员任职地方者,由中央财政发放俸禄,地方任命的一般官吏仍然由地方政府发放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