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曹植是如何争太子之位的??

游戏攻略05

曹丕和曹植是如何争太子之位的??,第1张

曹丕和曹植是如何争太子之位的??
导读:同胞兄弟的曹丕与曹植,为了争得父亲的欢心,勾心斗角,由来已久,儿童时代的手足之情已经蜕尽。在他们的周围,各有一批人为其效力,出谋划策,集中到一点是赢得继承权。杨修、丁仪是曹植的拥护者。丁仪投向曹植,乃出于对曹丕的怨恨。曹操听说丁仪才干非凡,

同胞兄弟的曹丕与曹植,为了争得父亲的欢心,勾心斗角,由来已久,儿童时代的手足之情已经蜕尽。在他们的周围,各有一批人为其效力,出谋划策,集中到一点是赢得继承权。杨修、丁仪是曹植的拥护者。丁仪投向曹植,乃出于对曹丕的怨恨。曹操听说丁仪才干非凡,准备把爱女嫁他。征询曹丕意见时,曹丕说:“丁仪有只眼晴瞎了,妹妹嫁他不会有幸福的。”于是作罢。后来,曹操召见丁仪,交谈之后,十分钦佩,相见恨晚,说:“像这样的人才,就是两只眼晴都瞎了,也应该把女儿嫁他。”可惜,这时曹操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都送进汉献帝宫中了。丁仪知道了前后情况,恨曹丕从中作梗,好事未谐,自然倒向曹植一边。 杨修在曹操身边办事,对曹操的言行举动、思想感情最了解,深知曹植受到尝识。曹植也知道杨修的地位和作用,并钦慕他的才智。因此,双方主动靠拢,建立起不同寻常的友谊。曹植给杨修的信中说:“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说明了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爵为魏王,曹丕与曹植争立太子,进入了决定性阶段。此时发生了一件事,对曹植很不利。一次,曹操在铜雀台上,看到园林中游逛的曹植妻子崔绣花的绸衣,立即下令赐死。曹操这人非常节俭,不好华丽之物。他规定家属不准穿绣衣。他南下江陵,得了一批各种花色的丝鞋,带给家人,但明确规定,穿完为止,不准仿作。崔氏违背诫令,曹植有治家不严之责。  虽然如此,倾心于曹植的丁仪兄弟俩,仍旧向曹操进言,主张立曹植为太子。两人很有才学,深为曹操尝识。弟弟丁异向曹操进言:“曹植聪明通达,学富五车,才华卓异,文章绝伦。普天之下的贤人君子不问少长,都愿意为他效死。这是上天的赐与,要大魏事事绵延,永无穷尽。”福泽绵延、大魏无穷这层意思,说到了曹操的心上。他早就表示效法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天意在曹家,取东汉而代之,是下一代的事了。那么,选择一个能担当如此重任的继承者至关重要。因此,他对丁异说:“曹植确实是我喜欢的。果真像你所说,我就把他立为太子,你看如何?”丁异回答:“这是国家兴衰、天下存亡的大事,不是我辈愚劣琐贱者所敢议论。古人说得好,知子莫若父,贤君能够了解臣下,慈父能够了解儿子,是由于相知非一事一物,相处非一朝一夕。你英明圣哲,洞察一切。今天提出这样的措置,可谓上应天命,下合人心,片刻而得,永垂万世,可喜可贺。”曹操听了非常高兴。  从此,曹操对曹植经常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感情。曹丕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急欲与朝歌长吴质商量对策,但无缘无故,吴质无法进邺宫。急中生智,吴质躲进大竹篓子,放在车上,装作拖运垃圾,进入宫中。这事被杨修知道了,马上向曹操报告,曹操很恼怒,曹丕很快得知此事,十分惶恐,与吴质密商对策。吴质说:“不怕不怕,明天再来一次,把绸子放进竹篓就行了。”第二天,车子进入宫中,杨修报告曹操,立即派人查看。篓子里只有绸缎,没有吴质。这下适得其反,曹操对杨修有怀疑,而曹植结交杨修,诬告曹丕,也是心术不正。 到底立谁为太子?曹操狐疑不决。他已经六十三岁了,再不立嗣,也许会措手不及。曹丕与曹植,各有党羽,出谋划策,你争我夺。如果名份确定,斗争自然停止,局面改观,官员齐心。找谁来商量此事?只有贾诩,老成持重,不偏不倚。于是召来贾诩,屏退左右,两人密商。  贾诩城府甚深,表面上在兄弟争立太子过程中持中立态度,实际倾向曹丕。现在,曹操当面发问,如果一味为曹丕说好话,结果必得其反,因此,当曹操问他立谁做太子时,他默然不答。曹操急了:“跟你说话,怎么一言不发?”贾诩这才开口,“我正在思考。”曹操又问:“你想什么呢?”贾诩说:“我想当初袁绍、刘表父子。”曹操一听哈哈大笑。  原来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袁绍偏爱小儿子袁尚。袁绍死,未立嗣子。逢纪、审配与袁谭不谋,伪造遗命,立袁尚为主。发展到后来,兄弟分裂,袁谭、袁尚兵戎相见,互相攻杀,终于被曹操消灭。刘表有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刘表先是偏爱刘琦,后来又不喜欢他了。刘表死,立刘琮为嗣主,刘琦十分不满。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刘琦追随刘备,兄弟俩分道扬镳。袁绍父子、刘表父子之事,曹操洞若观火。贾诩含而不露,意思却十分明白,一是及早立嗣,避免是非;二是立长子、立嫡子,自然选择,避免争夺。曹操哈哈一笑,主意已定。  正在此时,又传来了曹植私开司马门的消息。邺宫宫门称司马门,是正式的宫门,只有曹操车驾起程才打开。曹植因为妻子穿锦绣之衣违制,被曹操赐死后,心情非常郁闷,常在宫中饮酒自谴。一次喝得醉熏之际,乘马行至邺宫西门,喝令开门。守门司马不敢不开。但打开之后,立即向曹操报告。这时,曹植已经从司马门跑到邺城的金明门了。凉风一吹,清醒大半,赶紧回宫,正好曹操找他。一顿训斥,曹植忧郁地回自已的宫中了。第二天,曹操正式宣告,立曹丕为太子。曹植加封五千户,成万户侯。兄弟之间的争立,至此结束。

政坛生涯: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曹操赞赏其文采,宠爱有加。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临淄侯。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曹操大怒。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文学造诣:

曹植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扩展资料: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话说三国中曹操、刘备这两位大佬,生平较量无数次,不相上下,但到了下一代,却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都知道刘备称帝后,传到了儿子刘禅手里,就再没能传下去,蜀国被灭,就是被曹操的后人所灭。

而曹操的儿子不仅能文能武,还曾有过以命护曹操脱险,堪称三国最孝的儿子。

那么,为何都是叱咤风云的大佬,下一代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

小编下面和你好好聊一聊区别那么大的原因。

首先是儿子数量上,曹操获胜。

刘备儿子不多,亲生儿子一共有三个:刘禅、刘永、刘理。

但曹操可就不一样了,曹操的儿子有25个之多,其中卞皇后所生的几子最为出名,继承人也集中在这一房里产生。

在数量上,曹操处于八比一的领先,东窗不亮西窗亮,概率自然高很多。

二是下一代的压力不同。

身为曹操的儿子,虽然衣食无忧,但竞争压力也很大,自古帝王家的内斗就是充满腥风血雨,曹操有这么多儿子,大多数人想要保住自己,自然要展现出高于别人的才华,以得到父亲的欣赏。

斗得最为激烈的两个人,曹植和曹丕,谁不是暗地里拼命地努力着,曹植在才华上碾压曹丕,曹丕在事业上吊打曹植,成为曹操的左右手。

有压力才有成长和进步的动力,相反身为刘备的儿子,刘禅虽然小时候被父亲抛弃过,但刘备包括丞相诸葛亮一直都不怎么给刘禅等人体验政治生活的机会,也相对比较和谐。

说白了就是惯着宠着,把他们当普通孩子来养,没有当他们是一个帝王,以后要管理国家的水准来要求他们。

三是政治经验不同。

曹丕生长在兄弟争宠的环境下,机变权谋这些政治手段,在他与同胞相互内斗的过程中,即已见识、练就和熟悉了,且组建了自己的智囊和执政团队。

而刘禅,蜀汉确立的唯一皇储,一直又被先主刘备溺爱,养尊处优,静待接班在他这儿,是铁板钉钉的事,是故缺乏复杂权力争斗的历练,内心尚天真而质朴。

四是事业心不同。

曹操的儿子大多自小即怀扬名立功的理想,以曹丕为例,政治上的地位未确立前,他和弟弟曹植首先学着父亲的样子,在文学领域勤奋耕耘,展示出非凡的才华。三曹的文章词赋,至今传唱。所以说曹家子孙功名事业心要远远强于刘氏。

刘备自知儿子是个贪图享乐的主,了解自己儿子的能耐几斤几两,故有能干则干、不能干则由诸葛取代的遗言。

一、曹操的儿子

曹操有25个儿子,比较有名,同时又有才能的主要是五个儿子,分别是庶长子曹昂、嫡子曹丕、曹植、曹彰、庶子曹冲。

1、曹昂

曹昂是曹操的庶长子,生母是刘夫人,地位低微,只是个侍女,而且是曹操第一个正妻丁夫人的侍女,丁夫人不能生育子女,所以曹操与丁夫人的侍女生了第一个儿子,就是曹昂,被丁夫人当成自己的儿子,非常喜欢。

曹昂聪明、有胆略、孝顺,20岁的时候就被举为孝廉,与曹操同岁被举为孝廉,曹操早年四处征战时,经常把曹昂带在身边,公元197年,曹操征宛城张绣,张绣投降,随后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娘,张绣不堪忍受,于是突然反叛,曹操措手不及,被打得大败。

当时曹昂为了救曹操,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曹操,然后步行断后,结果与曹安民、典韦一起战死宛城,丁夫人听说后,非常伤心,同时也怨恨曹操,并离开了曹操,曹操临死前,也想起了自己的长子曹昂,还说如果自己去世了,曹昂问我他的母亲在哪里,我怎么回答啊?这说明曹操对于曹昂被杀一事,也是耿耿于怀的。

曹昂不死,曹操的继承人可能就是曹昂,后来曹丕当上皇帝之后,也说过类似的话。这说明曹昂也是有才能的。

2、曹丕

曹丕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才能最均衡的,曹丕与曹操、曹植父子三人合称建安三曹,这是曹丕的文学才能,虽然不如曹植,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曹丕的诗歌和散文写得很好,也有很多作品流传至今,比如《燕行歌》,这是最早的七言诗。

同时在武的方面,曹丕也是毫不逊色,曹丕6岁学射箭,8岁学骑马,10岁开始就跟着曹操四处征战,宛城之战,曹昂战死的时候的,10岁的曹丕也在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逃走,曹丕当上皇帝后,能够看出夷陵之战刘备会失败,同时还三次亲征孙权。

曹丕能在与曹植的争储事件中取胜,这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曹丕为人稳重低调,不像曹植那么浮夸冲动,这也是曹丕能够成为继承人的原因之一,论综合才能,曹丕是曹操25个儿子中排名第一的

3、曹植

曹植的特长主要在文学,除此之外,曹植一无是处,曹植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曹植的赋写得最好,比如《洛神赋》,词藻华丽、文风优美,堪称一绝。

但是,曹植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很冲动,任性,曹植曾经擅自闯入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司马门,侵犯了皇帝的权力,这是重罪,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不代表曹操就能公开侵犯皇权,毕竟还得掩饰低调,而曹植做的这事,简单是给曹操找麻烦。

曹植经常喝酒误事,曹操在襄樊之战期间,曾想让曹植率军救援曹仁,但在前一天晚上,曹植喝得大醉,第二天就没赶上部队出发,这是任性的表现,视军国大事如同儿戏,也难怪曹操不会选择曹植为继承人。

曹植当个文学家是非常不错的,建安三曹之一,文学才能不输曹操,做别的就不行的。

4、曹彰

曹彰的特点就是有武力,喜欢征战沙场,除了武力之外,曹彰也啥优点了,头脑甚至有点跟不上,曹丕教他谦虚,他也照做了,难道曹彰自己不懂谦虚,还得靠人教吗?也许还真是不懂,不过曹彰的武力还是可以的,曾经亲自率军讨伐乌桓和鲜卑,并成功平定叛乱。

曹彰当一个将军是可以的,也是合格的,也算个军事人才,但做其他事就不好使了。

5、曹冲

曹冲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最聪明的,堪称神童,著名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曹冲想出来的办法,曹操非常喜欢曹冲,但曹冲的寿命太短,13岁就因病去世,曹冲的事迹很少,如果他真是神童的话,也许曹操会还当成接班人培养。

二、孙坚的儿子

孙坚一共有5个儿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最有才能的就是孙策与孙权,一个武功惊人,一个政治成熟,两人奠定了东吴政权的基础。

1、孙策

孙坚被刘表手下的黄祖在战争中射杀,孙坚死的时候,孙策只有17岁,还是虚岁,把孙坚安葬后,孙策开始独自打天下,他向袁术要回父亲生前的旧部,就带着这比人渡过长江开始在江东打天下,仅仅用了6年时间,孙策就打下了江东六郡的地盘。

扬州刺史刘繇、吴郡太守许贡、会稽太守王朗、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全部败在孙策手下,孙策以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只有6年时间,就打了一片富庶之地,实在是军事天才,要知道在此之前,孙策并没有跟随父亲孙坚四处征战,他只是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然而他自己独立创业后才知道他就是军事天才。

孙策的主要才能集中在军事与用人,孙策在打江东的过程中,提拔并发现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太史慈、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等人都是孙策发现并提拔的,孙策还建立了江东政权的文人集团,比如张昭,此外还有周瑜也是孙策发现并提拔的,都成为后来东吴政权的骨干。

孙策26岁就被刺客所杀,这是他大意和杀人太多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孙策是一位杰出的人才,他的军事才能超过周瑜,政治才能也不差,能把一个政治集团发展到江东六郡之地,也实属不易。

2、孙权

孙权是孙策的弟弟,孙策之所以选择孙权作为接班人,主要是设想孙权能守住江东六郡,孙策不指望孙权开疆拓土,只希望孙权能守住自己打下的江山,而孙权不仅守住了,而且还发扬光大了,把孙权打大的江山扩大了3倍还不止,这就是孙权的才能。

孙权的才能主要体现在政治与用人上,政治方面,孙权积极抵抗曹操南下,听从鲁肃的建议联合刘备与曹操为敌,阻止了曹操统一天下,稳定了政权,并不断对外扩张,拿下了交州,并且偷袭了荆州,将刘备势力彻底赶出荆州,最终建立了东吴政权。

在用人方面,孙权也提拔一大批人才,主要有:诸葛瑾、鲁肃、吕蒙、陆逊、步骘、徐盛、顾雍等人,同时大力拉拢吴郡四大豪族,稳定了政权内部,如果说孙策是军事天才的话,那么孙权就是天生的政治家

三、刘备的儿子

刘备除了养子刘封之外,还有三个亲生儿子,分别是:刘禅、刘永、刘理。

1、刘禅

刘禅虽然不算昏君,但绝对是个平庸的人,没啥能力,就是一个普通人,如果做个普通人,那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把平庸的普通人放在皇帝的位置上,就显得无能了。

刘备为了能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禅坐稳这个皇位,甚至把他的养子刘封赐死了,如果刘禅能力强的话,何需如此,知子莫若父,诸葛亮当政期间,由于能力超强,掩盖了刘禅这个皇帝的光芒,但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仍然是当他的甩手掌柜,明明可以亲政,仍然是蒋琬、费祎在执政。

作为皇帝来说,如果刘禅真有能力,是一定要政从己出的,但是他并没有,也许是刘禅安于现状只想享乐的思想,他当了几十年的甩手掌柜皇帝,不处理具体的事项,都由大臣来处理,结果还引出黄皓这个小人来,刘禅重用宦官这个责任是脱不了干系的,任何朝代,只要宦官专权,一定是皇帝没有能力。

刘禅毫无进取之心,比起他的父辈刘备来说,不及百分之一,刘备创业一辈子,到60岁的高龄还要东征孙权,以便给蜀汉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条件,但是刘禅呢?在蜀军四处还在抵抗的时候,由皇帝下命令投降,这是莫大的耻辱,也是无能的表现。

总有人说刘禅大智若愚,能骗过司马昭,求得活命,我只想说,司马昭是何许人也,其政治军事能力不比诸葛亮差多少,遭遇过多少政治斗争,司马家就是靠计谋起家的,能被刘禅这样的平庸之人欺骗吗?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刘禅能活命,那是因为当时没有杀亡国之君的传统,从汉献帝开始,到刘禅、孙皓、曹奂都是善终,这是当时的政治风气,跟刘禅本身是谁,能力如何没有关系。

司马昭是这样评价刘禅的:

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一个人的无情,怎么可以到这个地步,即使诸葛亮在,也不能辅佐,更何况是姜维了。司马昭的评价印证了刘禅真是个平庸之君。

2、刘永和刘理

刘备这两个儿子在历史上几乎是低调到无视的存在,连事迹都没有多少记下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平庸低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操和孙坚的儿子都是人才,而刘备的儿子都这么平庸无能呢?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出身与生活环境原因。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从养祖父曹腾开始,曹家就是高官,父亲曹嵩官至大司农,九卿之一,出身好代表着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进入更好的学堂,可以聘请很好的老师,这就叫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一点上,刘备的儿子是远远比不上曹操的儿子。

孙坚虽然出身不如曹操,但是孙坚很早就进入仕途,因为作战勇猛,打过黄巾军,后来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孙坚一直在外征战,他的儿子们都留在寿春居住,孙坚在当时的天下也是小有名气的,是关东联军中唯一打败董卓的人,而且后来还依附袁术。

孙坚的儿子从小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条件,由于孙坚有名,所以他的儿子在寿春也受到不少人的欢迎,这也是孙策十几岁就能在寿春结交名士的原因,周瑜就是这个时候认识孙策的,在当时能够结识名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孙策十几岁就能利用这种资源,也是他后来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比较之下,刘备就差多了,刘备父亲早逝,很可能刘备都是独生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刘备在24岁时用商人提供的资金起兵,开始打黄巾军,之后刘备的一生都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刘备本人都没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他的子女同样也没有,而且还经常在战争中被俘虏。

刘备的亲生长子刘禅出生在公元207年,这是刘备人生中最稳定的时期,没有之一,也就是刘备投靠刘表之后的6年间,到了208年,赤壁之战就来了,刘备又开始颠沛流离,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才有了稳定的地盘。

没两年刘备又进入益州,到215年刘备夺取益州,又把儿子接到益州,才正式稳定下来,长期不稳定的生活条件,给了儿子们一个不利于成长的环境,这是刘备儿子平庸的原因之一。

2、家庭教育问题。

刘备与曹操、孙坚都不同,刘备的儿子太小了,出生太晚了,而且刘备还没有儿子陪在儿子身边教育,刘备也不太懂教育。

刘备这个人不喜欢读书,喜欢漂亮的衣服、音乐、骑马、遛狗,这些性格特点,无疑也会反映在后人身上来,虽然刘备在称帝后,让刘禅学习很多书籍,并让伊籍作刘禅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但为时已晚,刘禅这个时候都已经十几岁了,已经定型了,再怎么学习,也很难摆脱平庸了。

一个人能否成才,除了先天的优势之外,还有后天的学习,曹操的儿子不仅得到了严格的理论知识学习,而且经常跟随曹操一起征战的丰富经历,这能激发一个孩子的学习热情,有一个更好的学习过程,所以就能成才。

再一个就是曹操的儿子非常多,有25个之多,有才能的只有5个,其实比率也不算高,曹操打仗,常年把儿子带在身边的,比如曹丕6岁就会射箭,8岁会骑马,10岁就跟着曹操外出打仗,这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学习,刘备呢,从来也没有带过儿子一起外出打仗,从来也没有,刘备一生都忙着创业,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教育儿子,这很像现代社会中那些忙于事业没空教育孩子的家长一样。

父亲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孙坚虽然打仗在外,但那个时候他的儿子已经十几岁,在此之前,孙坚是陪伴在身边的,之后才开始外出打仗的,也不像刘备,刘禅2岁时,被赵云从长坂坡护送到刘备身边,5岁时,差一点被孙权妹妹抱走,八九岁时才被刘备接到成都,而刘备一生也没有陪伴过刘禅,这是刘禅及几个儿子平庸无能的一个原因。

3、母亲教育问题

曹操先后有16位妻妾,正妻是卞夫人,也就是曹丕、曹植、曹彰的母亲,曹丕、曹植、曹彰三人能成才,与卞夫人的严格管教是分不开的,卞夫人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自己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同时主持曹操的家事也是相当公平公正的。

孙坚也是如此,孙坚也有一个好妻子吴夫人,也就是孙策、孙权的生母,吴夫人才貌双全,出身世家大族,自己本身就有才能,又有文化,教育子女更是严厉,并且还能为孙坚及儿子们出谋划策,孙策想诛杀江东英雄时,吴夫人甚至利用自己的身份去解救,在母亲的合理教育之下,孙策和孙权才能成才。

相比之下,刘备的妻子大多数时候都不能保证性命,还经常被敌人俘虏,哪来的闲工夫教育子女。刘备的妾糜夫人后来不知去向,有可能被曹操抓了,刘备的妾甘夫人在刘禅只有二三岁的时期病逝,刘备的妾孙夫人只跟刘备待了一二两年,就被孙权接走了,刘备更早时期的妻妾大多数时间活得不长,不是被敌人俘虏了,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去世了。

刘禅小时候没有母亲管教,父亲刘备也常年在外,自然就缺少亲情与家庭教育,再加上本身资质也不太好,所以后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