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为什么自甘堕落

游戏攻略06

柳永为什么自甘堕落,第1张

柳永为什么自甘堕落
导读:  柳永时代之前,士人自鸣清高,讲修为、重清誉、惜名声,历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求自己。柳永却是异数,自甘堕落,混迹于秦楼楚馆,莺歌燕舞,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日子过得放荡而窘困,几乎是靠给妓女们填填词打发日子。中国的传统文学史观

  柳永时代之前,士人自鸣清高,讲修为、重清誉、惜名声,历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求自己。柳永却是异数,自甘堕落,混迹于秦楼楚馆,莺歌燕舞,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日子过得放荡而窘困,几乎是靠给妓女们填填词打发日子。中国的传统文学史观认为:文章微言大义,所以要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还有文品即人品,所以文如其人,文章好坏是其次,关键是做人的态度要端正。柳永属于文人无行的典范,放荡不羁,只谈风月不关道义,有浓重的歌妓情结,这自然令道貌岸然的士大夫们所不屑。穷柳永之词作,确多为男女情事的歌妓词,《全宋词》收录柳词212首,其中歌妓词是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成。这些200多首词作中,有词牌120多个,大部分是前所未有,为柳永自度所创。就词牌自度而言就足以让人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柳永的作品多为歌妓词,但是作品情表直不露骨,词用俚不伤雅,真正做到了雅而能俗,雅俗共赏。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有多少恋爱中男女耳熟能详。在文学史上,能有几人能留下一句诗词让寻常百姓挂在嘴边,常引常用?如能做到,那足以称雄文坛,为一时之文才。就中国文学发展史而言,柳永的确是位开拓者,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引入了秦楼楚馆的歌妓和艳情俗事,将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人与事引入到高雅的文学创作之中,为中华诗词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柳永对宋词创新的意义堪与法国波德莱尔对诗歌革命相提并论。波德莱尔通过创新诗歌样式,“透过粉饰,掘出一个地狱”,将罪恶与妓女带入诗歌的视野,让诗歌面向真实,走向现代。柳永出生的年代要比波德莱尔要早好几百年,也可以这么说是波德莱尔是法国式的柳永。

  柳永在众多宋代文坛名家面前,是座无可逾越的山峰。同时代的王灼说柳词“浅近卑俗”但“自成一体”;稍后的李清照说柳词 “词语尘下”但“协音律”;清代著名词评名家冯煦批评柳词“词多媟黩”的同时称赞“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而豪放派领袖苏东坡虽更不屑柳永,但读到《八声甘州》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时,不得不说出“不减唐人高处”的话。其实,苏东坡得好好感谢前辈柳永,若不是这位婉约派词宗大开词坛风气于先,那么他所领衔的豪放派也许只能在小令中转圈子。于苏柳二人,我虽好苏但不抑柳,甚至认为柳的作词的造诣于宋人中为最高,即使是苏东坡也是望其项背。

为了全面的认知柳永,光去品读把玩他的作品是不够的,还要钻入史书典籍去寻找关于他的身世与生平的碎片。所谓“心由境生”,可以说“文境”就是“心境”的反映,而“心境”就是“处境”的写照,故可谓文境、心境源头在于“处境”。

  柳永所处的时代是有宋以来少有的开明之世,当朝皇帝宋仁宗治国驭民的口碑不差,温文尔雅,也喜欢词曲,不过喜雅鄙俗,但对柳永并不感冒。再说《阳春白雪》听多了自然想与民共乐听听《下里巴》曲。据宋人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说,“柳词骫骳(纤曲)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不管是垂青还是猎奇,柳永很荣幸的进入了皇帝的法眼。当今圣上“好其词”而且令侍从“歌之再三”,可见也是柳永的铁杆“粉丝”。然而,正是皇帝的“注意”,使得他的不合时宜之作——《鹤冲天》直达圣面,全词如下: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去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主要是泄落第之恨的。明明是没有久经“考”验,名落孙山,却埋怨起皇帝来,自比怀才不遇的明代遗贤,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甚至看穿了科举考试,说还不如到“烟花巷陌”去“依红倚翠”来得痛快,表了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的决心。

  宋仁宗玩味此词良久,心里很不是滋味,想想我乃当今圣上,本来对你印象很好,喜欢你的词作,以一国之君来做你的粉丝,令宫中侍从歌之再三,这是你多大的福气!而你却因为二次科举考试没上黄榜就埋怨起我来了?再说你榜上无名跟我有多大关系?明明是你缺乏“考”验,没有通过主考官这一关,我连你的考卷都没看到,就怎么怪起我来了?我息战养耕,广施仁政,扪心自问算有为之君,居然说我昏庸无能?

  这样指桑骂槐的发牢骚,是平头百姓也要有意见,何况是一国之君!

  这词一写,柳永的麻烦就来了,不再“偶失龙头望”,而是“长失龙头望”。第三次科举他总算过了主考官的关,只等仁宗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宋仁宗在名册薄上看到“柳三变”(后改名为柳永的)三字时,马上想到那首《鹤冲天》,顿时龙颜大怒,恶狠狠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看来皇帝对柳永芥蒂很深,一直赌着气。

  柳永就这样自作自受又一次落榜,自知自讨苦吃,遂自谑为“奉旨填词柳三变”。不过,这位柳兄话虽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追求功名之心却不死,居然还将“三变”之名改了单名“永”,表示将坚持不懈做科举之梦下去!皇天不负有心人,宋仁宗最终让这位一代词界才俊中了进士,不过那时已经是51岁了。虽然中了进士,但做不了大官,只混了个屯田郎闲职。

  声名在外而求功名之路坎坷,自然有怀才不遇之怅,所以要排忧解愁,失意间出入于秦楼楚馆之间也属正常,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柳永总是写些歌妓词了。如果皇帝早开恩,让他取得功名,想必柳永也不至于放流形骸,出入于烟花柳巷。

  宋仁宗毕竟也是柳永的粉丝,惜其才华,最后网开一面让他修成正果,中了进士。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百年之后、千里之外,还有一个著名的粉丝,他就是金国皇帝完颜亮。这一切都缘自于他的著名词作《望海潮·咏钱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相传此词不仅让柳永名声大振,更是让一座城市盛名远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据《鹤林玉露》宋代罗大经撰。)看来这词的魅力不可小嘘,能够让金主完颜亮起兵南渡,发出“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之狂言。世间文章哪有这般诱惑力?而此时柳永早已作古。可见人形之速朽而文章千古永在。

  即使到今日,如果杭州要征集城市形象广告词,我想柳永的《望海潮》可以脱颖而出,而且可以排名第一。有宋一代,豪放派词宗苏东坡留下了政绩工程苏堤,而婉约派词宗柳永留下了千古溢美之辞《望海潮》。杭州真的要好好感谢这两位词宗,足以立像竖碑。

  无论从词作的艺术造诣还是作品的影响力而言,能让一国之君龙颜震怒与一介书生赌气,能让一座城市的名声大噪甚至引来一场兵革,天下唯有柳永独步,无人与之比肩。

  但是柳永更值得我们去认识的是,他创造了文化传播的新的形式,即通过“歌词→歌妓→听众”文化动态传播形式,最终达到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避暑录话》,南宋叶梦得)的效果。也可以这么说,柳永是史上最早的词坛偶像。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疯狂“追星”。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就成了歌妓们的最高愿望:“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这顺口溜后来传到宋仁宗那里,《鹤冲天》的赌气未消,又添醋意,心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怎么能让这个风流浪子抢了我的头彩?但碍于一国之尊的身份,怎能和一介书生争风吃醋,只好闷在心里发狠。因此,从文化的传播而言,柳永是非常成功的开拓者。

  可惜柳永也逃离不了才高命蹇的宿命,最终他也只是一个风流自赏的才子词人、疏狂自傲的多情浪子,孤寂自伤的蹇运寒士。

  才子命蹇比比皆是,唐有李白,宋出柳永,明添徐渭,均潦倒一生,郁郁而终。这是什么原因?命蹇之人特别是才华横溢的人往往返及自身,顾影自怜,最后写下真性真情的文章,留给后人的不仅是文学瑰宝,还有无限的惆怅。

  中华文化史上演了一出“皇帝无情,婊子有义”的诙谐剧。内心孤独的柳永最后在孤独中凄凉而逝,身无分文的他竟然还是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歌妓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窃以为,柳永虽喜做小儿女姿态,其词却正是婉约派的正统大旗,说其自甘堕落,只是品评者立场不同而已。况豪放之资也是在人,在境,在心,而不在别人的口中。

  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近体诗(绝句、律诗、排律)之平仄,有其一定之规律,此种规律称之为平仄谱。大体说来,平仄谱安排之原则有:

  一:句中之字,两字或三字为一组,平仄相间。

  二: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唯首句如押韵,则下三字会有所变动。

  三:前联之对句与后联之出句平仄相协。由于押韵之故,下三字会有所变动。

  现在且以平起式七言绝句之平仄谱举例说明: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仄起式七言绝句之平仄谱则为: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首句如押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至于律诗或排律之谱式,原则上只是将前面之平仄继续延伸即可。(即第五句与第四句相协,第六句与第五句相反……)。而诗之平起仄起之分,乃是以首句第二字为依归。第二字如是平声即为平起,如是仄声即为仄起。又五言诗之谱式则是七言诗去其顶节(最上)二字即是。七言平起式去其顶节二字,即为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去其顶节二字,即为五言平起式。唯谱式可做如是观,于造句用词之法,则不当作此论,盖五言与七言之句法稍有不同也。

  然而前述乃最标准之平仄谱式,吾人翻开唐诗三百首,可说找不出几首完全合乎格律者。(就五言绝句论,唯李端听筝一首,七绝亦唯柳中庸征人怨一首)。此盖因有时于当用平声字处,无平声字可用;或者于当用仄声字之处,无仄声字可用。而不得不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然亦有所限制,并非可以完全相代。前人之于此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却因有几个应注意之要点未曾揭出,以致让后人如坠于五里雾中,而不知何所适从。为使读者确切明了,本文一一介绍于后:

  一:不可犯孤平:所谓“孤平”,即是句中前后字皆为仄声,而中间夹一平声之谓。犯孤平既俗称之“拗句”,然如“拗而能救,既不算拗”。且七言之第一字,因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故虽第二字“犯孤平”亦所容许。至于他处之犯孤平而未救者,可说少之又少。前人有自全唐诗之中去搜寻者,唯得以下两例:

  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二:不可有下三平(三平脚)或下三仄(三仄脚):所谓下三平或下三仄,即是每句之最末三字,同为平声字或仄声字,盖恐音节过于单调也。唯一可以例外者,为专有名词而不能移易者,且如出句为下三仄,则对句应为下三平以救之(按:此为 周师语)。如: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韦应物:简卢陟)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杜甫:秦州杂诗)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之句。然初学总以尽量避免为宜。切勿轻易尝试,盖恐养成习惯,而坏了格律也。以上为周师对下三平与下三仄所持之论点。然而观诸唐人之作品,其中颇多下三仄与下三平之例。尤以五言近体,其下三仄之例,更是不胜枚举。如: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刘慎虚:阙题)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春宫怨)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此在董文焕之声调四谱中,已引为定例。近人邱燮友教授,亦以为可以不救。而如于对句作下三平以救之,则又形成上下联皆为古体诗之格律,反为不妥。另有部分诗论家,则认为乃是以对句之首字该仄而平救之,然拗而不救者,其例亦颇多,即可证诸此论非确也。如: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许浑:早秋)

  至于下三平之例,为数则较少,盖因仄声字尚有上、去、入之分,不至于过分单调,而下三平则无法产生抑扬顿挫之致。然亦非绝无仅有,如: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

  即是。以上为五言近体诗,下三平与下三仄之例。至于七言诗,其下三平与下三仄之例,则为数较少。如: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杜甫:卜居)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独不见)

  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元好问:眼中)

  现且以七言平起格之平仄谱为例,说明于下: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式中有 ⊕ 记者为可平可仄之字,亦即不须救之字,或者不当做拗亦可。而 ※ 记者,为务必要救之拗,救法有当句自救,与对句相救两种。至于 ★ 记者,如该平而仄,即成下三仄,该仄而平,即成下三平。以下且以唐人绝句为例:

  下江陵(早发白帝城)李白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除第二句“千”字外,余皆合律。然因“千”字位于可平可仄之处,故不须救。(七言第一字,因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且第一、三、五字,该仄而平,皆毋须救,盖古人将“孤平”悬为厉禁,而孤仄则不论也)又如:

  逢入京使 岑参

  ⊕ ⊕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锺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中第一字“故”字该平而仄,然七言第一字可以不论。而第三字“东”字,第二句第一字“双”字,及第四句第三字“传”字,皆是该仄而平。诗中凡第一、三、五字之该仄而平者,皆毋须救。唯有造成下三平者例外。

  另外仄起式之平仄谱,只是将平起式之第三句,换成第一句,第四句换成第二句。第一句之不押韵式换成第三句,第二句换成第四句,如此顺序颠倒而已,皆不出此式范畴。故综合前面谱式看来,可知七言第一字之平仄,可以一概不论。

  --------------------------------------------------------------------------------

  拗与拗救

  而七言之第三字除“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式外,其余亦皆可不论,盖因此式如易平为仄,即犯孤平而成拗句,故不可不论。至于如何论法?即务必要救。而其救法为本句自救,即将第五字易“仄”为“平”以救之。如:

  题淮南寺□□程颢

  ⊕ ※ ◆ ⊕ ⊕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 ※ ◆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诗中第一句“北”字,该平而仄,则以第五字“休”该仄而平救之。(诗中◆符号者,乃因欲造成拗救之局面,而于该用仄声字处,改用平声字);第四句之“晚”字该平而仄,则以第五字“相”字该仄而平救之。至若七言第五字除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式可以不论外,如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一式里,第五字易平为仄,即犯“孤平”而成“拗句”。此种句型本句不能自救,须以对句相救。例如:

  三月晦日送春 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 ※ ◆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诗中第三句“不”字,该平而仄,造成“须”字孤平而不能自救,需以对句“犹”字相救。而“犹”字亦兼救本句之“晓”字,此称双救法,读者细心观察自能体会。现在再举出数则对句相救之例,以加深读者印象。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至于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一式中,若第五字易平为仄,即成下三仄。

  而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式中,若第五字易仄为平,即成下三平,故非论不可。如前例之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之例,到底少数,且出之于大作家之手,无人敢于非议。初学者如用此种拗句,易让人以为不懂格律。尤其是在击钵诗会里,一用此种格式,即被词宗刷掉而不屑一顾。读者不可不慎。

  --------------------------------------------------------------------------------

  特拗之例

  另外有两种“特拗”之例,分别说明于下:

  ※◆

  一:将七言定式“仄仄平平平仄仄”改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

  或五言定式“平平平仄仄”改成“平平仄平仄”。

  此种句式,称之为“单拗”或“特拗”。前人诗中屡屡见之,故与其谓之拗,毋宁称做另一种“定式”更为恰当。如(拗处以红字标志之):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大庾岭北驿)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风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杜甫:先主庙首联)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武侯祠)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此例句法,几已成为诗人之一种风尚,可以表现出诗之高古,例子之多不胜枚举。唯应注意者,即此种句式之顶节第一字,应避免用仄声字为原则,盖一用仄声字,则又形成头节亦犯孤平之病,然亦非绝对。如: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首联)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首联)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李白:听蜀僧浚弹琴次联)

  折取一枝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贡性之:涌金门见柳)

  等等,唯初学仍以尽量避免为宜。

  二:将七言定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成

  ※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或五言定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改成

  ※ ◆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即将七言出句之第六字,或五言出句之第四字,易平为仄。而以七言对句之第五字,或五言对句之第三字,易仄为平以救之。此类句式多数用于首联,间有用于其他二、三、四联者,唯机率较少。盖唐人于诗之起句,皆给予较大之发挥空间,不甚注重格律也。如: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出句“此”字该平而仄,而以对句“空”字该仄而平救之。又如: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王维:归嵩山作次联)

  出句“有”字该平而仄,而以对句“相”字该仄而平以救之。且“相”字亦救本句“暮”字,此称“双救法”。

  前述两种特拗之例,已经跳出“二、四、六分明”之规范,严格说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论,并非绝对正确。读者应有此认识,方不至误入歧途而不自知。王船山姜斋诗话亦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可恃为典要。‘昔闻洞庭水’,‘闻’、‘庭’二字俱平,正尔振起,若‘今上岳阳楼’,易第三字为平声,云‘今上巴陵楼’,则语蹇而戾于听矣!‘八月湖水平’,‘月’、‘水’二字皆仄,自可;若‘涵虚混太清’易作‘混虚涵太清’,则为泥磬土鼓而已。又如‘太清上初日’,音律自可,若云‘太清初上日’,以求合于律,则情文索然,不复能成佳句。又如杨用修警句云:‘谁起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烽烟’

  若谓‘安’字失粘,更云‘谁起东山谢太傅’,则拖沓便不成响”。观乎此,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语可知矣。

  除以上所谈之拗与拗救外,许多诗人,因不甘受律句之束缚,或故意求取高古之格调,而于节奏点用拗。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首联)

  出句连用四仄,而以对句第三字“成”字救之,且“成”字兼救本句之“往”字。又如: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首联)

  首句作“仄仄平仄仄”拗而不救等。清赵翼于陔余丛考云:“拗体七律,如‘郑县亭子涧之滨’,‘独立缥缈之飞楼’之类,杜少陵集中最多,乃专用古体,不谐平仄。中唐以后,则李商隐、赵嘏辈,刱为一种以第三第五字平仄互易,如: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望)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夕)

  之类,别有击撞波折之致。至元遗山又刱一种拗在第五六字,如:

  来时珥笔夸健讼,去日攀车余泪痕。(高平道中望陵川次联)

  太行秀发眉宇见,老阮亡来樽俎闲。(望苏门)(按疑为望蓟门)

  鸡豚乡社相劳苦,花木禅房时往还。(望崧少次联)

  肺肠未溃犹可活,灰土已寒宁复然。(过浊鹿城与赵尚宾谈山阳旧事次联)

  市声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出东平次联)

  冷猿挂梦山月暝,老雁叫群江渚深。(寄答商孟乡次联)

  春波澹澹沙鸟没,野色荒荒烟树平。(仆射陂醉归即事)

  东门太傅多祖道,北阙诗人休上书。(追用座主闲闲公韵上致政冯内翰二首之一次联)

  之类,集中不可枚举,然后人习用者甚少。瓯北诗话云:“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山谷因之,亦务为峭拔,不肯随俗为波靡,此其一生命意所在也。究而论之,诗果意思沉着,气力健举,则虽和谐圆美,何尝不沛然有余。若徒以生辟争奇,究非大方家耳”!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云:“鲁直换字对句法如:

  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赠别几复)

  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柘田园春向分。(道中寄公寿)

  独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送陈氏女弟至石塘河)

  平原晓雨半槐夏,汾上午风初麦秋。(奉送刘君昆仲)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无蕲三折肱。(寄黄几复)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次联)

  田中谁问不纳履,坐上适来何处蝇。(食瓜有感)

  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体,独鲁直变之”。苕溪渔隐则云:“此体本出于老杜,如: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江雨有怀郑典设三联)

  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自疏。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处郎?(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二次联)

  洲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三联)

  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柑犹自青。(即事次联)

  似此体甚多,聊举数联,证其非鲁直变之也。至于拗与拗救之法,历代诗家迭有着论。今更举其较为具体者,胪述于后。

  宋方虚谷(回)瀛奎律髓云:

  拗字诗在老杜集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正三按:应不只此)不只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格愈峻峭。今江湖学者,喜许浑诗“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销春水来”,以为丁卯句法,(许浑有别墅于润州丁卯桥故诗集名丁卯集)殊不知始于老杜,如“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处郎”?“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之类是也。如赵嘏“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亦是也。唐诗多此类,独老杜吴体之所谓拗,则才小者不能为之矣。五言律亦有拗者,止为语句要浑成,气势要顿挫,则换易一两字平仄无害也,但不如七言吴体全拗尔!

  清董文涣声调四谱亦云:

  五律拗体,赵谱(赵秋谷声调谱)言之屡矣,然终未分明者,以其误以古体当之也。今于正律之外,分为二格,一曰古律,一曰拗律。盖由于盛唐律体本宽,往往杂以古体,在尔时自有此一种,但究用古诗平仄而音节则律,此之谓古律,而非拗律之正式也。盖古诗多下三平,及中三平者,律体无之。拗律亦然,拗者何?不过宜仄而平,宜平而仄而已。然用拗用救,而黏对断断不可紊,故必有一定之处,大抵一三互易耳,世言一三五不论,非不论也,正拗救之法也。黏对之法,即所谓二四六分明者。此与七言拗律不同,七言有拗黏拗对,而五言则不可。惟“仄仄平平仄”可拗为五仄句,第四字不黏不为落调。余则不能,此其拗之极变也。其法有三:一曰拗字,一曰拗句,一曰拗联。拗句本句自拗自救,如“平仄仄平仄”句,与“仄平平仄平”句,三字拗而一字救,对句不救亦可。不必二句皆用拗也。拗联者本句拗下句救,如“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一联首句三字拗仄,首字不救,则下句三字必拗平救之也。若下句三字既平,则首句亦可拗仄,盖二三连平即不犯夹平。则首句首字又不必斤斤拗平以救之也。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二句谓之拗字,首字可救可不救,此在试帖犹然,不得谓之拗体,不论可耳!盖此联之拗法,不在首字而在三字。但下句三字不可拗平,若拗平则成古句。此其界之判然者。唯上句三字拗仄为“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首二连平亦无夹平之病。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

  总之,拗律之变极之夹平而止。而绝不用中下三平之句,此古律之分也。拗字者无论已,若偶用拗句拗联,则无诗无之,不得专为拗体也。至于前拗后正,前正后拗诸法,赵谱论之备矣,不复赘云。又七言拗律,唐人本不多见,老杜独创此格。其平仄与律体不同,亦与古体不同。集中此体富几至三十首,遂为后世所祖。但其法不传,鲜有窥其秘者。盖唐人律诗本有古律一种,虽系律诗体制,纯用古诗平仄行之。世人多见此种,遂误以古诗平仄即为拗律。纷纷祖述,转相传授,,由是古律毫无区分,而其法遂渐晦矣!宋人唯山谷此体尤多,大抵合者十之八九,其不合者亦间一二。至方虚谷特标“拗字”一格,似知所别矣,但所标者往往于句中一二小异者,即目为拗。于拗体痛痒绝不相关,殊无足论。赵谱于此体,颇亦列出单拗双拗,似欲苦为分明,但其所称双单拗法,终属隔膜。且不明拗黏拗对之法,则大体已不得其端。虽斤斤于字句间求之,终不能合,近时论诗诸公,又以老杜吴体即为拗体,则又混体裁于平仄,更属支离矣!大抵七律拗法与五律不同,五律虽通首单拗双拗互用,而黏对之法毫不可紊。七律则单拗双拗之外,又有拗黏拗对之法,此与五言迥然异者。人第知别乎律者为古,别乎古者为律。而不知既别乎律,又别乎古,更别乎拗古,方为拗律。且又别乎五言拗律。乃为七言拗律也………中三平(按:当指五律言)、下三平之句,无论五、七言,皆古诗正式,非拗律也。盖古律之分,全以下三字为主。末二字用连平者上字必用仄,此律诗正体,确不可易。不得杂入古句中,界限甚严,非可随意通用者也。至于孤平夹平诸句,律诗最忌。而拗体则独喜孤平,而忌孤仄,夹平亦然,此又相反之一道也。

柳永被称为烟巷诗人,常年流连于烟花柳巷之中,一身才华都留在了这上面,没能做个官或者是考个功名利禄之类的,因为第1次参加考试的时候失败了,然后写了首诗,诗的大致意思就是只要我个人有才华,当不当官又有什么差别呢?我同样很开心,没有朝廷的官服,我自己的衣服就是官服。本来就是他自己发个牢骚,但是被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这事就大了。

柳永确实是填了很多非常诗情画意的词,后来他也调侃自己是奉旨填词,因为他在后一次参加考试的过程中,他的成绩本身就已经可以拿个功名利禄了,但是宋仁宗看到这个柳三变的名字的时候,突然想起,当时这小子不是说当不当官都无所谓,我自身有才华一样开心的那个人吗?一笔就把他的名字划掉了,然后他就没能当个官。也因此受到了很比较严重的打击,本来是一个有为青年,后来变成了烟花柳巷的常年之客。

虽然他做的很多词都比较有诗情画意,但是他这个人的生活确实比较穷困潦倒,穷到什么程度呢?最后他死了没有钱下葬,还是那些青楼里的娼妓们提前把它葬了。由此可见他确实穷,但也由此可见他确实有才华,因为他做的那些词,做的那些曲,青楼里面的娼妓们非常喜欢,他确实就有这个才华,只不过不会出施展罢了。就是因为他发牢骚的那首诗被宋仁宗听到了,然后他的命运从此被改变了,从一个有志青年变成了三无人士,人生不同啊。

这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发牢骚可以,别让领导听见,这非常不好。因为隔墙有耳,有些话只能放在自己心里说,就想说说他也只能找个没人的地方。对于当时的刘勇来说,宋仁宗就是他最上面的顶头上司,给人家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那这个人基本就没有什么前途了。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还能去哪儿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报复呢?无从选择。

关于五一放假的诗句如下:

1、《七律五一节假日快乐游》舟子(库尔勒)

亲友相邀聚海边,观山看水话从前。千田麦碧书新史,万岭花红赋雅篇。

对月填词归兴到,吟诗作画别情连。踏青五一同欢唱,笔韵华章盛世年。

2、《五律五一游》舟子(库尔勒)

五一娇花绽,梨乡鸟语闻。博湖通活水,滨岸荡闲云。

烤肉香轻漫,游园邀友醺。踏青观景笑,歌舞女罗裙。

关于五一劳动的古诗整理

1、《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JAY》 01 可爱女人……………………词:徐若瑄 曲:周杰伦 编:周杰伦 02 完美主义……………………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3 星晴…………………………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4 娘子…………………………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周杰伦 05 斗牛…………………………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6 黑色幽默……………………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7 伊斯坦堡……………………词:徐若瑄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8 印地安老斑鸠………………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9 龙卷风………………………词:徐若瑄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10 反方向的钟…………………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周杰伦 ■《范特西》2001年09月20日 01 爱在西元前…………………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2 爸我回来了…………………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03 简单爱………………………词:徐若瑄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4 忍者…………………………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5 开不了口……………………词:徐若瑄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6 上海一九四三………………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7 对不起………………………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8 威廉古堡……………………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9 双截棍………………………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10 安静…………………………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Fantasy+Plus(EP)》2001年12月25日 Jay在演唱会上重新演唱过去他写给其它歌手的三首歌 01 蜗牛…………………………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吴庆隆 02 你比从前快乐………………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涂惠元 03 世界末日……………………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周杰伦 ■《八度空间》2002年07月19日 01 半兽人………………………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2 半岛铁盒……………………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3 暗号…………………………词:许世昌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4 龙拳…………………………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5 火车叨位去…………………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6 分裂(离开)………………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07 爷爷泡的茶…………………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8 回到过去……………………词:刘畊宏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9 米兰的小铁匠………………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10 最后的战役…………………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叶惠美》2003年07月31日 01 以父之名……………………词:黄俊郎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2 懦夫…………………………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周杰伦 03 晴天…………………………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周杰伦 04 三年二班……………………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洪敬尧 05 东风破………………………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6 你听得到……………………词:曾郁婷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7 同一种调调…………………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08 她的睫毛……………………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周杰伦 09 爱情悬崖……………………词:徐若瑄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10 梯田…………………………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周杰伦 11 双刀…………………………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寻找周杰伦EP》 2003年11月11日 01 轨迹…………………………词:黄俊郎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02 断了的弦……………………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发不下,等会儿补充,很难找的啊,不过杰伦的限量版《D调的华丽》里有所有的,你可以去看看!

欧阳炯词,艳而质,质而愈艳,行间句里,却有清气往来。大概词家如炯,求之晚唐五代,亦不多觏。其《定风波》云:“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此等词如淡妆西子,肌骨倾城。欧阳炯所撰《花间集序》展现了花间词的类型风格:“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便谐凤律。《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绣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请平乐》词四首;进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作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自弘基,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殊机杼之功。广会众宾,时延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以炯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序引。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名之为《花间集》。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广正三年(940)夏四月大蜀欧阳炯序。”专文论词,实始于欧阳炯此序。它不仅是词集序文之滥觞,庶几亦可视为词论之权舆。此序介绍了《花间集》编著时间、文化背景、编选目的、风格特点,以及唐以来词曲的演进轨迹。这无疑是花间艳词的一篇宣言或自供,表现出以艳为美的词学主张,用其“清艳之辞”以助歌妓演唱“娇娆之态”的创作功用,以及词体在艺术方面的和律、香艳、富贵等特征,同时也确立了温庭筠作为“花间鼻祖”的地位,准确地把握住了花间词人的创作心态和花间词风的总体风貌,具有弥足珍贵的词学思想史以及文学理论价值。《花间集》的命名,是对十八家词的赞颂,揭示了花间词人共同的风格倾向。本为美玉,犹加雕琢;本为鲜花,尚予剪裁。“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理悠远,山中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清词丽音的《白云谣》曲,偏由神仙中人西王母唱出;美酒佳酿,又使周穆王怡然心醉。花间词人的这类作品犹如歌于郢中的《阳春》《白雪》:或似鸾凤之鸣,优美动听;或如激扬清乐,声遏行云;而字字皆与十二韵律谐和。“昔郢人有歌《阳春》者,虽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故“花间”者,喻美文也。《花间集序》指出了花间词人所崇尚的审美追求及其词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富丽精工,美轮美奂,秾丽典雅。花间词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绮丽的画面。花间词人多写女性化了的香艳之情,描摹纤柔的心绪。花间词人也以极大的专心和乐趣去描摹精美的物象,表现美人的冶艳。其情感是纤细缠绵的,这样的情感凭藉细微精美的物象款款传递,往往把天地山川、鸟兽动物、居室用物、情状意态等描写得轻灵细巧,极尽精美之能事。他们用浓墨重色、镂金错彩、工笔细描、富丽精巧的笔调来塑造艺术形象。仅以温庭筠为例,其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由绮丽华艳的辞藻染就的斑斓绚烂的色彩和风神旖旎的景致。据《花间集》所收的六十六首温词进行统计,视觉方面用“红”字多达十六次,如“艳红”、“愁红”、“红袖”、“红粉”等,嗅觉方面用“香”字多达二十次,有“香车”、“香闺”、“香腮”、“香雾”等,这些诉诸感官的秾丽藻汇,使得其整个词作笼罩在金碧辉煌、暖香醉人的氛围之中。生活于此种环境里的富家女子,自然也是明艳动人的。温庭筠在描摹这些女性形象时,特别注重对其头饰、服饰的精雕细刻,仅只十余首《菩萨蛮》中就有“翠翅金缕双鸂鶒”、“宝函钿雀金鸂鶒”、“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等处,真是雕缋满眼,美不胜收,都是借物饰和环境的华美来烘托女性的雍容华贵。由温庭筠之词不难看出整个花间词偏重艺术感知、风流华美、熏香掬艳、眩目醉心的绮丽美质。

另一方面,《花间集序》借用乐府《杨柳》、《杨柳枝》、《大堤》、《大堤曲》、《大堤行》等历代相沿的名曲;或古诗中的“芙蓉”(《古诗十九首》其六)、“曲渚”(何逊《送韦司马别》)那样的名篇,说它们曾经使文豪大家,如楚国春申君的三千门客“皆蹑珠履”;如晋代石崇出示巨大的珊瑚树以竞争高下。这样引起“绮筵公子”、“绣幌佳人”或传抄或演唱,盛况空前。赞古以喻今,显然是对花间词而发的。

《花间集序》指出了花间词依声填词、娱宾遣兴的词体特点。音乐是声和鸾歌、偏谐凤律;歌词则是杨柳之句、芙蓉之篇。这一切都是为了“助娇娆之态”以“资羽盖之欢”。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煜时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所谓“伶工之词”,就是以温庭筠等花间词人为代表的应歌娱人之词,其因调成言,依声填词,反映了词体初期诗乐结合、雅俗合流的种种状况,词因此称作“曲子词”,花间词为“诗客曲子词”。

晚唐五代词所配合的“燕乐”,是一种新兴的融合了外来音乐因素内在的俗乐,它不像雅乐、清乐那样中正平和,讲究“乐而不*,哀而不伤”,而是很有刺激性和感染力。特别是堕入到晚唐五代上层社会的享乐生活之后,燕乐中的软媚性便大大地发展了起来。在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酒宴歌席上,软绵柔靡的曲调更能迎合欣赏者的口味。音乐的这种柔靡化也便促成了花间词作的软媚化。欧阳炯在《花间集序》里就详尽地描述当时的演唱盛况:“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正好反映了花间词的适俗性。

三是对“南朝宫体”诗的看法,也指出了唐以来词曲的演进过程。欧阳炯对唐以前的艳体诗虽无微辞,但于“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后,紧接着云:“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绣而不实。”对宫体诗有所批评,应该说还是相当客观的。王国维于《人间词话删稿》中曰:“读《花间集》、《尊前集》,令人回想徐陵《玉台新咏》。”唐代诗人与歌妓交往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谴怀》)。何止一个杜牧之!即使“奉儒守素”的杜甫,“唯歌生民病”的白居易,也从未讳言。“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守越艳;处处之红楼月夜,自琐嫦娥。”词当时是由歌妓来演唱的,是一种和乐之诗。这样,“绮筵公子”,“文抽丽锦”,“绣幌佳人”,“拍按香檀”,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在陈、梁宫体诗中,我们看到一些写女人的冶容媚态,锦衣绣衾,美玉佳玩。类此的人、物在花间词中也绝不少见。所异者,在意趣,在情味,在雅俗。前者抱的是狎邪态度,猥亵情怀;而后者则景真情切,典雅奇丽,多为佳构。因此,欧阳炯标举李白和温庭筠:“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并云“迩来作者,无愧前人”。赞许韦庄以及众多的诗客曲子词人。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欧阳炯 文学贡献

欧阳炯(896-971),益州华阳(今属四川成都市)人。他生于唐末,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时期。在前蜀,仕至中书舍人,国亡入洛为后唐秦州从事。后蜀开国,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六十六岁时官至宰相。广政二十八年(965)后蜀亡国,入宋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以本官分司西京卒,时年七十六岁。欧阳炯性情坦率放诞,生活俭素自守。他颇多才艺,精音律,通绘画,能文善诗,尤工小词。今存文两篇,见《全唐文》、《唐文拾遗》。诗五首,见《全唐诗》、《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词四十七首,见《花问集》、《尊前集》。

评价

欧阳炯词,艳而质,质而愈艳,行间句里,却有清气往来。大概词家如炯,求之晚唐五代,亦不多觏。其《定风波》云:“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此等词如淡妆西子,肌骨倾城。欧阳炯所撰《花间集序》展现了花间词的类型风格:“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便谐凤律。《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绣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请平乐》词四首;进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作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自弘基,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殊机杼之功。广会众宾,时延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以炯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序引。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名之为《花间集》。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广正三年(940)夏四月大蜀欧阳炯序。”专文论词,实始于欧阳炯此序。它不仅是词集序文之滥觞,庶几亦可视为词论之权舆。此序介绍了《花间集》编著时间、文化背景、编选目的、风格特点,以及唐以来词曲的演进轨迹。这无疑是花间艳词的一篇宣言或自供,表现出以艳为美的词学主张,用其“清艳之辞”以助歌妓演唱“娇娆之态”的创作功用,以及词体在艺术方面的和律、香艳、富贵等特征同时也确立了温庭筠作为“花间鼻祖”的地位,准确地把握住了花间词人的创作心态和花间词风的总体风貌,具有弥足珍贵的词学思想史以及文学理论价值。《花间集》的命名,是对十八家词的赞颂,揭示了花间词人共同的风格倾向。本为美玉,犹加雕琢;本为鲜花,尚予剪裁。“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理悠远,山中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清词丽音的《白云谣》曲,偏由神仙中人西王母唱出;美酒佳酿,又使周穆王怡然心醉。花间词人的这类作品犹如歌于郢中的《阳春》《白雪》:或似鸾凤之鸣,优美动听;或如激扬清乐,声遏行云;而字字皆与十二韵律谐和。“昔郢人有歌《阳春》者,虽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故“花间”者,喻美文也。《花间集序》指出了花间词人所崇尚的审美追求及其词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富丽精工,美轮美奂,秾丽典雅。花间词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绮丽的画面。花间词人多写女性化了的香艳之情,描摹纤柔的心绪。花间词人也以极大的专心和乐趣去描摹精美的物象,表现美人的冶艳。其情感是纤细缠绵的,这样的情感凭籍细微精美的物象款款传递,往往把天地山川、鸟兽动物、居室用物、情状意态等描写得轻灵细巧,极尽精美之能事。他们用浓墨重色、镂金错彩、工笔细描、富丽精巧的笔调来塑造艺术形象。仅以温庭筠为例,其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由绮丽华艳的辞藻染就的斑斓绚烂的色彩和风神旖旎的景致。据《花间集》所收的六十六首温词进行统计,视觉方面用“红”字多达十六次,如“艳红”、“愁红”、“红袖”、“红粉”等,嗅觉方面用“香”字多达二十次,有“香车”、“香闺”、“香腮”、“香雾”等,这些诉诸感官的秾丽藻汇,使得其整个词作笼罩在金碧辉煌、暖香醉人的氛围之中。生活于此种环境里的富家女子,自然也是明艳动人的。温庭筠在描摹这些女性形象时,特别注重对其头饰、服饰的精雕细刻,仅只十余首《菩萨蛮》中就有“翠翅金缕双㶉鶒”、“宝函钿雀金㶉鶒”、“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等处,真是雕缋满眼,美不胜收,都是借物饰和环境的华美来烘托女性的雍容华贵。由温庭筠之词不难看出整个花间词偏重艺术感知、风流华美、薰香掬艳、眩目醉心的绮丽美质。

另一方面,《花间集序》借用乐府《杨柳》、《杨柳枝》、《大堤》、《大堤曲》、《大堤行》等历代相沿的名曲;或古诗中的“芙蓉”(《古诗十九首》其六)、“曲渚”(何逊《送韦司马别》)那样的名篇,说它们曾经使文豪大家,如楚国春申君的三千门客“皆蹑珠履”;如晋代石崇出示巨大的珊瑚树以竞争高下。这样引起“绮筵公子”、“绣幌佳人”或传抄或演唱,盛况空前。赞古以喻今,显然是对花间词而发的。

《花间集序》指出了花间词依声填词、娱宾遣兴的词体特点。音乐是声和鸾歌、偏谐凤律;歌词则是杨柳之句、芙蓉之篇。这一切都是为了“助娇娆之态”以“资羽盖之欢”。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煜时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所谓“伶工之词”,就是以温庭筠等花间词人为代表的应歌娱人之词,其因调成言,依声填词,反映了词体初期诗乐结合、雅俗合流的种种状况,词因此称作“曲子词”,花间词为“诗客曲子词”。

晚唐五代词所配合的“燕乐”,是一种新兴的融合了外来音乐因素内在的俗乐,它不像雅乐、清乐那样中正平和,讲究“乐而不*,哀而不伤”,而是很有 性和感染力。特别是堕入到晚唐五代上层社会的享乐生活之后,燕乐中的软媚性便大大地发展了起来。在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酒宴歌席上,软绵柔靡的曲调更能迎合欣赏者的口味。音乐的这种柔靡化也便促成了花间词作的软媚化。欧阳炯在《花间集序》里就详尽地描述当时的演唱盛况:“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正好反映了花间词的适俗性。

生平

欧阳炯生于唐昭宗乾宁三年,卒于宋太祖开宝四年,年七十六岁。少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蜀亡,归后唐,为秦州从事。孟知详镇蜀替号,又为中书舍人。广政十二年,(公元九四九年)除翰林学士。累拜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后随孟昶归宁,历翰林学士,转左散骑常待。又善长笛,太祖曾召他在偏殿吹奏。后因事罢职。以本官分司西京卒。炯性好诗歌,尝拟白居易讽谏诗五十篇。所作词今四十八篇。见《唐五代词》又为赵崇祚所编花间集作序。

欧阳炯的诗文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五代·欧阳炯《春光好·天初暖》

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写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五代·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婉约 , 写景怀古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五代·欧阳炯《南乡子·岸远沙平》

南乡子·岸远沙平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原野暮色查看更多欧阳炯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