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卷七 本纪第七(3)

游戏攻略010

《旧唐书》卷七 本纪第七(3),第1张

《旧唐书》卷七 本纪第七(3)
导读:二月壬午,曲赦咸阳、始平,改始平为金城县。便幸长安令王光辅马嵬北原庄。癸未,至自金城。庚戌,令中书门下供奉官五品已上、文武三品已上并诸学士等,自芳林门入,集于梨园球场,分朋拔河,帝与皇后、公主亲往观之。三月甲寅,幸临渭亭修禊饮,赐群官柳棬以

二月壬午,曲赦咸阳、始平,改始平为金城县。便幸长安令王光辅马嵬北原庄。癸未,至自金城。庚戌,令中书门下供奉官五品已上、文武三品已上并诸学士等,自芳林门入,集于梨园球场,分朋拔河,帝与皇后、公主亲往观之。三月甲寅,幸临渭亭修禊饮,赐群官柳棬以辟恶。丙辰,游宴桃花园。庚申,京师雨木冰,井溢。壬戌,赐宰臣已下内样巾子。夏四月丁亥,上游樱桃园,引中书门下五品已上诸司长官学士等入芳林园尝樱桃,便令马上口摘,置酒为乐。乙未,幸隆庆池,结彩为楼,宴侍臣,泛舟戏乐,因幸礼部尚书窦希宅。五月辛酉,秘书监、赐虢王邕改封汴王。乙丑,皇后请加嗣王三品。丁卯,前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言皇后干预国政,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同危宗社。帝怒,召钦融廷见,扑杀之。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

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秘不发丧,皇后亲总庶政。癸未,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依旧东都留守。吏部尚书张喜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命左右金吾卫大将军赵承恩、右监门大将军薛简帅兵五百人往均州,备谯王重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甲申,发丧于太极殿,宣遗制。皇太后临朝,大赦天下,改元为唐隆。见系囚徒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长流任放归田里,负犯痕瘕咸从洗涤。内外官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加一阶。以安国相王旦为太子太师。进封雍王守礼为邠王,寿春郡王成器为宋王,宗正卿晋封新兴王。丁亥,皇太子即帝位于柩前,时年十六。皇太后韦氏临朝称制,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内外兵马诸亲掌,仍令韦温总知。时召诸府折冲兵五万人分屯京城,列为左右营,诸韦子侄分统之。壬辰,遣使诸道巡抚,纪处讷关内道,张嘉福河北道,岑羲河南道。庚子夜,临淄王讳举兵诛诸韦、武,皆枭首于安福门外,韦太后为乱兵所杀。九月丁卯,百官上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十一月己酉,葬于定陵。天宝十三载二月,改谥曰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史臣曰:廉士可以律贪夫,贤臣不能辅孱主。诚以志昏近习,心无远图,不知创业之难,唯取当年之乐。孝和皇帝越自负扆,迁于房陵,崎岖瘴疠之乡,契阔幽囚之地。所以张汉阳徘徊于克复,狄梁公哽咽以奏论,遂得生还,庸非己力。洎涤除金虎,再握璇衡,不能罪己以谢万方,而更漫游以隳八政。纵艳妻之煽党,则棸、楀争衡;信妖女以挠权,则彝伦失序。桓、敬由之覆族,节愍所以兴戈,竟以元首之尊,不免齐眉之祸。比汉、晋之惠、盈辈为优,苟非继以命世之才,则土德去也。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高宗第八子,中宗母弟。龙朔二年六月己未,生于长安。其年封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及长,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乾封元年,徙封豫王。总章二年,徙封冀王。上初名旭轮,至是去「旭」字。上元二年,徙封相王,拜右卫大将军。仪凤三年,迁洛牧;改名旦,徙封豫王。嗣圣元年,则天临朝,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仍临朝称制。及革命,改国号为周,降帝为皇嗣,令依旧名轮,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圣历元年,中宗自房陵还。帝数称疾不朝,请让位于中宗。则天遂立中宗为皇太子,封帝为相王,又改名旦,授太子右卫率。长安中,拜司徒、右羽林卫大将军。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神龙元年,以诛张易之昆弟功,进号安国相王,迁太尉,加实封。其年立为皇太弟,固辞不受。

景龙四年夏六月,中宗崩,韦庶人临朝,引用其党,分握政柄,忌帝望实素高,潜谋危害。庚子夜,临淄王讳与太平公主子薛崇简、前朝邑尉刘幽求、长上果毅麻嗣宗、苑总监钟绍京等率兵入北军,诛韦温、纪处讷、宗楚客、武延秀、马秦客、叶静能、赵履温、杨均等,诸韦、武党与皆诛之。辛丑,帝挟少帝御安福门楼慰谕百姓,大赦天下,见系囚徒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内外文武官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加一阶,亲皇三等已上加两阶,四等已下及诸亲赐勋三转,天下百姓免今年田租之半。进封临淄王为平王,以薛崇简为立节郡王。钟绍京为中书侍郎,刘幽求为中书舍人,并参知机务,加实封。其余封赏有差。遣使分行诸道宣谕,仍令往均州慰劳谯王。壬寅,左千牛中郎将、宋王成器为左卫大将军,司农少卿同正员、衡阳王成义为右卫大将军,太府少卿同正员、巴陵王隆范为左羽林卫大将军,太仆少卿同正员、彭城王隆业为右羽林卫大将军。黄门侍郎李日知同中书门下三品。癸卯,殿中兼知内外闲厩、检校龙武右军、仍押左右厢万骑平王讳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颍川郡公钟绍京为中书令。中书令、酂国公萧至忠为许州刺史,兵部尚书、逍遥公韦嗣立为宋州刺史,中书侍郎赵彦昭为绛州刺史,萧、韦、赵特置位。诛吏部尚书张嘉福于怀州。其日,王公百僚上表,咸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以帝众望所归,请即尊位。

甲辰,少帝诏曰:「自古帝王,必有符命,兄弟相及,存诸典礼。朕以孤藐,遭家艰难,顾兹蒙识,未洽治途。茫茫四海,将何所属,累圣丕基,若坠于地。王室多难,义择长君,思与群公,推崇明圣。叔父相王,高宗之子,昔以天下,让于先帝,孝友宽简,彰信兆人。神龙之初,己有明旨,将立太弟,以为副君。为王恳辞,未行册命,所以东宫虚位,至于历年。彻缀在辰,祸变仓卒,后掖称制,计立冲人。钦奉前怀,愿遵理命。上申天圣之旨,下遂苍生之心;俯稽图纬之文,仰跂祖宗之烈。择今日,请叔父相王即皇帝位。朕退守本籓,归于旧邸。凡百卿士,敬承朕言,克赞我天人之休期,光我有唐之勋业。布告遐迩,咸使闻知。」相王上表,让曰:「臣以宗社事重,家国情深,诛锄巨逆,奉戴嗣主。今承制旨,猥推宸极。在臣虚薄,不敢祗膺。循环震惊,无任感哽!」制答曰:「皇极大宝,天下至公,王者临之,盖非获已。王先圣旧意,苍生推仰,龙光紫宸,贵允系望。请遵前旨,勿或推让。」于是少帝逊于别宫。是日即皇帝位,御承天门楼,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免并原之。内外官四品已上加一阶,相王府官吏加两阶。流人长流、长任未还者并放还。立功人王承晔已下千余人,赐爵秩有差。封少帝为温王。其日,景云见。乙巳,中书令钟绍京为户部尚书、越国公,实封五百户;中书舍人刘幽求为尚书左丞、徐国公,实封五百户:并依前知政事。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为太子太师、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加实封二百户。宫人比来取百姓子女入宫者,放还其家。丙午,新除太常少卿薛稷为黄门侍郎,参知机务。丁未,许州刺史、梁县侯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兵部尚书韦嗣立为中书令。追削武三思、武崇训官爵。戊申,萧至忠、韦嗣立、赵彦昭、崔湜并停刺史。衡阳王成义封申王,巴陵王降范封岐王,彭城王隆业封薛王。己酉,镇国太平公主加实封五百户,通前一万户。

秋七月癸丑,兵部侍郎兼知雍州长史崔日用为黄门侍郎,参知机务。丙辰,则天大圣皇后依旧号为天后。追谥雍王贤为章怀太子,庶人重俊曰节愍太子。复敬晖、桓彦范、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成王千里、李多祚等官爵。丁巳,河南、洛阳、华州并依旧名。以洛州长史宋璟为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岑羲为右散骑常侍。壬戌,以萧至忠为晋州刺史,韦嗣立为许州刺史,赵彦昭为宋州刺史,兵部尚书姚元之兼太子右庶子,吏部尚书宋璟兼太子左庶子。癸亥,吏部侍郎崔湜为尚书右丞,罢知政事。甲子,右仆射许国公苏瑰、兵部尚书姚元之、吏部尚书宋璟、右常侍判刑部尚书岑羲并充使册定陵。丙寅,姚元之兼中书令。丁卯,苏瑰为尚书左仆射,仍旧同中书同下三品。宋国公唐休璟致仕。右武卫大将军、摄右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三品、韩国公张仁亶右卫大将军。戊辰,崔日用为雍州长史,薛稷为右散骑常侍,并停知机务。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赵国公李峤为怀州刺史。废司田参军。己巳,册平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改元为景云。内外官九品已上及子为父后者各加勋一转,自神龙以来直谏枉遭非命者咸令式墓,天下州县名目天授以来改为「武」字者并令复旧。废武氏崇恩庙,其昊陵、顺陵并去陵名。

景云元年七月己巳,制自今授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六尚书已上官听让,其余停让。追废皇后韦氏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丁丑,改太史监为太史局,隶秘书省。八月癸巳,新除集州刺史、谯王重福潜入东都构逆,州县讨平之。先是,中宗时官爵渝滥,因依妃、主墨敕而授官者,谓之斜封,至是并令罢免。癸卯,改门下坊为左春坊,典书坊为右春坊,左右羽林卫依旧为左右羽林军。九月庚戌,封皇太子男嗣贞为许昌郡王,嗣谦为真定郡王。冬十月甲申,诏孝敬皇帝神主先祔太庙,有违古义,于东都别立义宗庙。丁未,姚元之为中书令,兼检校兵部尚书。十一月己酉,葬孝和皇帝于定陵。辛亥,太子太师、宋王成器为尚书左仆射。苏瑰为太子少傅,侍中、郧国公韦安石为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公,并罢知政事。戊辰,宋王成器为司徒,兼领扬州大都督。庚午,太子少傅苏瑰薨。

是岁,韦庶人、悖逆庶人并以礼改葬,武三思父子剖棺戮尸。二年春正月丁未朔,以山陵日近,不受朝贺。癸丑,改泉州为闽州,置都督府,改武荣州为泉州。突厥默啜遣使请和亲,许之。己未,太仆卿郭元振、中书侍郎张说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甲子,改封温王重茂为襄王,迁于集州。乙丑,追尊皇后刘氏为肃明皇后,墓曰惠陵;德妃窦氏为昭成皇后,墓曰靖陵。

二月丁丑,令皇太子监国。甲辰,姚元之左授申州刺史,宋璟左授楚州刺史。韦安石为侍中。丙戌,刘幽求为户部尚书,罢知政事。戊子,诏中宗时斜封官并许依旧。庚申,复置太子左右谕德、太子左右赞善,各置两员。戊戌,郭元振为兵部尚书,仍依旧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己未,改修文馆为昭文馆。黄门侍郎李日知为左台御史大夫,依旧同中书门下三品。

夏四月庚辰,张说为兵部侍郎,依旧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癸未,分瀛州置郑州。诏以释典玄宗,理均迹异,拯人化俗,教别功齐。自今每缘法事集会,僧尼、道士、女冠等宜齐行道集。甲申,韦安石为中书令;宋王成器为太子宾客,仍依旧遥领扬州大都督。丙申,李日知为侍中。壬寅,大赦天下,重福徒党放雪。京官四品已下加一阶,外官赐勋一转,三品已上各赐爵一级。天下滥度僧尼、道士、女冠并依旧。又令内外官依上元元年九品已上文武官,咸带手巾算袋,武官咸带七事占鞢并足。其腰带一品至五品并用金,六品七品并用银,八品九品并用鍮石。鱼袋着紫者金装,着绯者银装。景龙三年已前逋悬并放免。天下大酺五日。

五月庚戌,复武氏昊陵、顺陵,仍量置官属,太平公主为武攸暨请也。庚申,韦安石加开府仪同三司。辛丑,改西城公主为金仙公主,昌隆公主为玉真公主,仍置金仙、玉真两观。壬戌,殿中监窦怀贞为左台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六月壬午,依汉代故事,分置二十四都督府。闰六月,初置十道按察使。

秋七月,新置都督府并停。唯雍洛州长史、扬益荆并四大都督府长史阶为三品。八月乙卯,诏以兴圣寺是高祖旧宅,有柿树,天授中枯死,至是重生,大赦天下。其谋杀、劫杀、造伪头首并免死配流岭南,官典受赃者特从放免。天下大酺三日。丁巳,皇太子释奠于太学。己巳,韦安石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宾客,礼部尚书窦希玠为太子少傅。庚午,改左右屯卫为左右威卫,左右宗卫率府为左右司御府,浑仪监为太史监。九月丁卯,窦怀贞为侍中。

榊原康政(1548年-1606年6月19日)是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时代的武将和大名,上野国馆林藩初代藩主。德川氏重臣,江户幕府成立后,为十万石谱代大名。康政流榊原家初代当主。

幼名为于龟、龟丸。通称小平太。德川三杰、德川四天王、德川十六神将之一。人称"刚毅大将"。与本多忠胜同年生,被人合称为"德川双壁之猛将"。

康政出生时,父亲长政臣属于上野城城主酒井忠尚(酒井忠次之兄),但由于忠尚与松平广忠(德川家康之父)不和,故两家因此对立抗战,康政的童年在上野城渡过,不久成为忠尚的侍童。另一方面,松平广忠被属下刺杀,松平家迅即陷入危机,野心勃勃的今川义元立即以松平广忠的长男竹千代(家康的幼名)为人质,三河冈崎被今川氏"接管"。

永禄三年(1560),今川义元见时机成熟,遂起兵上洛,号令全日本,但在五月十九日,在尾张桶狭间,被织田信长奇袭身亡,今川家也因此顿时不安。由于新当主氏真无能,与其他反今川的诸势力一样,松平元康(后改名为德川家康)决定起兵反倒氏真,然而氏真以为回送冈崎城可拉拢元康,可是却增加元康反抗的决心。

同年末,家康宣布重整三河,重招三河旧臣,不久来到大树寺与酒井忠尚会谈,康政与父亲长政陪侍;在会谈中,家康看到当时十三岁的康政,说康政"气量不凡",并请求忠尚的同意之下,收康政为近侍,正式改名小平太,从此开始了康政的征战一生。

三河统一

康政在会谈后随家康到冈崎,并认识了当时同样是十三岁的本多忠胜,永禄四年(1561),家康出战攻打今川氏守将小原镇宾,是战中,康政只在家康身旁侍候,并未出战。康政的初阵在两年后,即永禄六年(1563),由于家康重整三河过急,最终引发三河国人的一向一揆(三河一向一揆之乱),其中发起叛乱的,是康政的前主上酒井忠尚,由于熟知地利,康政受家康之命出阵镇压,并与忠胜一同为先锋,迅速在上野合战中打败乱军,因此立下大功,被家康称赞,并得到高度的评价,更受领家康的"康"字,元服后改名"康政"。

初战立功的康政并未因家康的称赞而自夸,永禄七年(1564),康政与忠胜及鸟居元忠同为先锋,攻打今川氏在三河的另一要城吉田城,并且成功落城,之后先后协助攻下田原等城,最终完成家康统一三河的目标,由于康政在诸战中都有立功,故在永禄九年(1566)起,被晋升为松平(德川)家军团的侍大将。永禄十二年(1569)十二月,家康再次起兵,攻打远江挂川城,康政于三河率水军于挂川附近登陆,与家康军形成陆海包围,迫使氏真投降,但由于守将朝比奈泰朝奋战不懈,最终形成拉锯战,正在此时,等候机会的武田信玄在甲斐出兵远江,家康得知后,只好与氏真立即议和,最后挂川城落。不久,家康再出兵天方城、曳马野及高天神(第一次)诸城,康政与忠胜在诸战 同出兵,终于基本上统一远江,康政更与忠胜成为好友。

姊川合战

反今川氏后,家康便与童年时的好友织田信长亲好,并于永禄五年(1562)一月于清洲城订立著名的"清洲会盟",并表达共同进退的立场。正当家康努力于三河攻略时,信长也竭力于上洛,先后与武田信玄及浅井长政联姻,元龟元年(1570)五月,织田势出兵越前朝仓义景,正当万事顺利之时,妹婿浅井长政却寝返到朝仓氏,迫使信长撤退。当时家康及康政不久接到信长的出兵要求,最终在六月二十八日爆发著名的姊川合战。

德川联军二万五千人与朝仓。浅井联军共一万五千人于姊川南北对峙,二十八日黎明,两军布阵后开始交战,朝仓势以一万人与只有五千人的家康军大战,由于兵力相差一倍,使德川势陷入逆境,有见及此,家康接纳康政的建议,并命康政分兵沿下游迂回渡姊川突袭,正在作战的朝仓势不知情况,仍然猛攻德川势,由于熟于野战,康政成功率小队渡过姊川,并突然出现在朝仓景健及前波新八郎本阵的左面,景健势及前波势顿时不知所措,康政立即下令突袭,使朝仓势立即大乱,加上本多忠胜打败朝仓大将真崎直隆,使朝仓势面临崩溃的危机,与此同时,由美浓赶来援助的稻叶一铁、氏家卜全突袭浅井长政的侧翼,使已开始疲于奔命的浅井势更见败迹,最后姊川之战结束,朝仓。浅井联军大败。是战中,康政率小队作战,并因此在混战中负伤,事后家康予以问候,但在此战中,康政的能力被德川家所承认及赞赏,也得到了信长的赞赏,因此,康政之名开始被广传。

决战武田

姊川之战后,家康回到三河,与此同时,武田信玄鉴于家康与上杉谦信联络,并准备夹攻武田,再加上要完成上洛大业,故于元龟三年(1572)出兵,攻打远江、三河,由于兵力悬殊,家康也只好尽力一战,最终在三方原之战大败而回,家康逃向滨松城,作为先锋的康政协助忠胜率残兵阻挡武田势的攻击,以换取时间使家康平安回到滨松,不久先行撤回。正当德川家面临灭亡之时,信玄因病情恶化,被迫暂缓行军,最后因此病死,武田军秘不发丧后撤退。

不久信玄的死讯正式公告,家康为此感到高兴,之后派康政等出兵攻打远江犬居城,收复武田氏所占领的旧地。天正元年(1573)武田氏新家主胜赖出兵,准备收复被家康夺去的旧领,当中包括长筱城,在包围半年后,康政与忠胜、鸟居元忠等出兵救援,并成功击退武田势。天正三年(1575)五月,信长与家康一同出兵攻打武田胜赖,十五日,与胜赖谈判不果后,两军于到达设乐原,二十日夜,由于受到酒井忠次的夜袭,二十一日武田、织田。德川军于设乐原布阵,不久由大久保队与山县队冲突开始了著名的"长筱会战"。由于信长早已布置火枪队于马棚之后,武田军冲进时,受到火枪队的猛烈攻击,内藤昌丰、山县昌景等先后战死,另一方面,康政与敌大将真田信纲于右翼大战,康政虽然奋战,但取不到优势,却有不少家臣部下战死,在康政的指挥,终于击败信纲,斩取首级十余个,自身虽因此负伤,但却换来惨胜,动摇武田的左翼,不久,马场信房在保证胜赖安全撤走后,便率百余名残兵与康政、忠胜及大须贺康高拼死一战,最后战死,长筱之战就此以武田军全军覆没作为结束。大战后,康政的英勇作战,受到家康及信长的赞赏。

武田的精兵基本上已全葬身在设乐原中,武田家因此陷入衰弱,德川家康派兵连陷多个主城,武田。德川之间的形势逐渐逆转,但与此同时,德川家中却出现了危机,天正七年(1579),家康妻筑山殿与长男信康被指与武田胜赖私通,在信长的下令下,信康与筑山殿先后自尽,康政的兄长清政乃是信康的家臣,当信康自刃后,清政自请放弃家督之位,最后在家康的命令下,康政成为新一代家督。天正八年(1580),家康再次出兵,攻打高天神城(第二次高天神城之战),康政与忠胜等为先锋攻打,由于高天神城已被家康军包围,加上井伊直政断水源的策略下,高天神城被攻陷只是时间问题。三月二十二日,康政、忠胜及鸟居元忠作为先锋,抢先攻入高天神城,最后守将之一的冈部元信被杀,另一守将横田尹松被迫突围,高天神城陷落,康政得首级十余。天正十年(1582)二月,德川家康联同织田信忠出兵,准备歼灭武田胜赖,二十日,康政与忠胜等协助泷川一益及织田信忠攻陷田中城,三月十一日,走投无路的武田胜赖与及长男信胜等于天目山自刃,源氏名流出身的武田氏正式灭亡。武田氏灭亡后,家康积极兼并武田的旧领,向信浓进军。

晚年生活

关原之战胜利后,天下实在德川家康之手中,故家康开始进行重臣的分封,对于康政,家康主张改封康政到水户二十万石,但康政回答:"水户离江户三十里,而馆林只离江户仅十多里,如江户有危险,我在馆林,则可一日内赶到协助主公!"以此婉拒。

后来家康在庆长七年(1602)称大将军后,有意请康政出任幕府老中一职,但由于当时康政等武臣与本多正信、正纯父子对立,为免引起冲突(也有说是对家康倚重文治派的不满),对家康说:"老臣争权乃亡国之兆也!"而拒绝了。

不久康政开始隐居,但却一直受到疾病的威胁,庆长十一年(1606)二月,康政因直肠癌恶化,二代将军秀忠为康政请来最好的医师都回救乏力,五月十四日,康政于馆林城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法名"养林院殿上誉见向大禅定门"葬于馆林善导寺。康政死后,家督之位由三男康胜继立,但由于康胜死后无嗣,故家督由康政长男(过继到大须贺)忠政之子忠次继立,被获赐姓松平,之后藩主被改封到陆奥白河、播磨姬路、越后村上、越后高田,最后回到姬路城,直至藩末。

崔浩,当之无愧的北魏第一大神,中国 历史 上的神级人物之一,比之诸葛亮和王猛,绝对不遑多让。

简而言之,天文、地理、 历史 、政治、军事、文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此人长相白净清秀,宛如女子,谈吐雅致隽永,翩若君子,如果 历史 上要找个人物来比拟,那也只有汉朝的 张良 了,便是三国的 周郎 ,也远远不如。崔浩也确实自比为张良,先后经历太祖 拓跋珪 、太宗 拓跋 、世祖 拓跋焘 三朝,为北魏强盛壮大运筹帷幄,立下了不世功勋。纵观整个北魏崛兴的 历史 ,曾经多次面临重要抉择,每次都是崔浩慧眼独照,指点迷津,北魏这艘航船才能最终驶到洛阳,融入中华民族浩浩汤汤的大潮之中,所以此人对后世华夏子孙,都有荫庇恩泽之功,值得所有中华子孙仰瞻叩拜。

见识一下,这位绝世高手的通天本事。

道武帝天兴年间,崔浩先后担任给事秘书和著作郎,拓跋珪因为他善于书写,经常安排在身边。当时的拓跋珪为人非常严峻,侍臣稍有不对就会怪罪,所以左右大都逃离隐藏起来,只有崔浩恭谨于职,勤快于事,有时整天都不回家,拓跋珪知道了,还特意命人赐粥给他喝。面对如此严苛的君主,竟然一点都不担心害怕,执着于自己的工作,可见 此人极具风骨和节操,刚直不阿,绝对是孟夫子笔下的儒家君子。

接替道武帝拓跋珪的是明元帝拓跋嗣。此人比拓跋珪文雅好学,特别喜欢阴阳术数,常听崔浩讲授易经和洪范五行之说,还让崔浩占卜算卦,参悟天文,崔浩正好借此大展才华,穷究天人之际,推理事物演化,竟然大都得以应验,这样就由大儒变成了大神。拓跋嗣对崔浩近乎迷信了,什么军国大事都要跟他商量,然后再做出决定。

神瑞二年,公元415年 ,这一年北魏发生了很大的饥荒,当时一些官员和皇亲国戚就建议迁都河北的邺城,也就是今天邯郸东南部的临漳县。这样, 北魏第一次面临了国运选择:到底是留守北部草原,还是迁入东部平原。

崔浩和另一位官员 周澹 就谏言说:“如果国家迁都邺城,也许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不是长久之策,因为东部人大都认为我们国家处于广阔的草原之地,牛羊等牲畜不可胜数,号称是牛毛之众,如果分家南迁的话,我们的人数和家产就露底了。而且百姓流亡于途,肯定沮丧不堪,周边敌人听闻后,肯定也会轻视我们,周围的 屈丐 柔然 等蛮族也必然会先后杀来,我们的都城 云中 平城 就会陷入危险处境,届时我们东部兵力隔着恒山和代州一带的千里险路,想要回援也很困难。所以不如留守北方,假设东部有变,我们就轻骑南出,炫耀威慑,谁都不知道我们的底细,百姓肯定也望尘慑服,这才是国家控制中土的长远之策。”拓跋嗣听后深觉有理,他又让人问崔浩:“如果熬到明年秋天还不成熟,那该怎么办?”崔浩等人回答道:“可以先安置穷苦百姓到山东三州去分食,如果还不行,那就再另谋他途。”拓跋嗣听从了两人的建议,安顿贫民去了山东三州,分出三州的储备粮来安顿他们,结果到了来年,果然碰到了大熟年。

第一次全国性的大灾荒就这样被崔浩等人巧妙化解, 这算是地理危机,接下来便是天文了。

当初西秦姚兴死的前一年,北魏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上奏说:“荧惑星突然一夜之间消失了,不知道所在,国家恐怕要陷入传言中的灾祸之中了。”荧惑也就是火星,因为颜色发红,所以在古代象征着战争烽火和死亡鲜血。拓跋嗣听后非常吃惊,就召集了十多位饱学大儒和史官一起求证到底是怎么回事。崔浩根据古代天文历法做了一番推理后,得出结论是荧惑入了秦地,也就是 姚兴 占据的咸阳,换言之,姚兴要倒霉了。当时诸人都变色说,天上丢了星星,凡人怎知道去了哪里,怎能妄言乱说呢。崔浩笑而不答。八十多天后,荧惑果然出现在了秦地,秦地也确实遭遇了大旱灾,赤地千里,昆明池的水都干涸了,然后各种传言就出现了。第二年,姚兴病死,两个儿子发生内讧,三年后终被刘裕的北伐军消灭。这下众人无不叹服,承认崔浩学识渊博,绝非他们所能企及。

这是大神登场的第二掐,有掐必准,专治各种不服。

地理天文后,该轮到军事了,这次北魏政权迎来的是超级强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 刘裕

这时姚兴已经病死, 姚泓 继位,南面东晋的实权人物刘裕按捺不住寂寞,发动了伐秦之战,要求借道北魏,从黄河下游溯流而上,西入咸阳。这下北魏朝廷吵翻了,公卿们纷纷议论说:“函谷关号称是天下之险,便是一人操戈,万夫也难进入,刘裕的舟船步兵怎能进入呢?假设我们断其后路,他们别说进攻了,就是想要回撤都难。但是如果他们想要北上河岸,那就非常容易,也许他们只是对外扬言攻打姚泓,真实的目的却很难猜测,如今借给他们水道,就纵容了他们的目的,那肯定是不行的,应该派兵据守黄河水道,阻止他们西行。”拓跋嗣一听似乎有理,想要听从这些建议。崔浩却说:“这不是上策,当年 司马休之 等人一直骚扰东晋的荆州,刘裕早已切齿痛恨,如今姚兴已死,儿子又不行,刘裕正想趁其危亡进行讨伐,我看他们之意就是想要入关。这帮强悍暴狠之徒,往往不计后患,如果我们堵其西进之路,他们必然上岸北向攻击我们,这样姚泓没事,我们却面临了强敌。如今柔然不断侵扰,百姓又缺少粮食,如果我们发军堵截南人,北面的柔然必然发动进攻,如果解救北面则东部诸州又危险了。所以不如借给他们水道,放纵刘裕西进,然后派兵堵塞他们的东归之路,这才是卞庄刺虎一举两得啊。假设刘裕胜了,必然感恩于我们借道之惠,假设姚泓得胜,我们也不失救邻之名。即使刘裕得到了关中,如此远隔千里之遥,也肯定是守不住的,终将为我们所有,所以如今不用劳动兵马,只要隔山观虎斗,坐看其成败,这才是上策。”

崔浩分析得如此透彻,群臣们还是听不进去,认为如果刘裕入了关中,再北上进攻北魏的话,姚泓的军队必然不会帮忙,所以刘裕扬声西进,实际上是北向攻击北魏。拓跋嗣叹服于崔浩的天文地理之能,却没相信崔浩的军事才华,于是听从了群臣们的意见,派司徒 长孙嵩 带兵攻击刘裕西进的水军,也就是说,要去会一会那个时代的军事主神——刘裕了。

这决定有多愚蠢我们暂不管他, 这一仗最大的意义在于:让后人有机会见识了当时最为强悍的“六镇军”的前身北魏铁骑和江南最为强大的北府军之间的正面较量。

战争大体是这么进行的: 公元417年 ,刘裕水军沿着黄河一路西进,北魏骑兵沿着北岸一路追赶,一路骚扰,南军落水的纤夫一旦被冲到北岸,当即被北军杀死,这样,双方终于迎来了交手时刻。刘裕舰队先是选择了一块平整的河岸登陆,七百名士兵驾控着一百辆战车,在岸边组建起了一个 “却月阵” ,圆弧面向外,盾牌围得水泄不通,一直到两端临水处封死,然后2000名士兵携带着强弓利弩进入了“却月阵”中央。

北军起初看不明白,不知道南军捣什么鬼,这时才反应过来,于是发动了强攻。南军最初的弓箭很弱,引诱北军进攻,北军也确实被南军欺骗了,三万大军蜂拥而上,想要一气吃掉南军。就这时,南军的强弩开始发力,矢如飞蝗,北军大量中箭倒下,但这反而激起了北军的士气,拼死攻到战车前。

下面的战事至关重要,但 《资治通鉴》 的介绍恰恰很抽象,说是主将 朱超石 让人将长槊断成三四截,然后用锤锤之,这似乎有点难以理解,猜测大致有两种可能:一是将断槊用强弩射出去,用锤锤动弩机机关;但后一种可能似乎更大一点,北军已攻至阵下,挤在了战车前,一时挤不进去,这时候,南军从盾牌孔中刺出了断槊,后人用锤敲击,这样一根断槊就能贯穿几个北军——战争场面极为恐怖,北军就像糖葫芦一样被串在了一起。史书记载大体如此,反正南军派出了三千人不到,就将强悍的北魏铁骑串成了一个个糖葫芦,北魏军队大败。

事实证明,刘裕时期的北府军绝对天下无敌,拓跋嗣输得心服口服,只是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崔浩的建议,这样,天文地理之外,崔浩在军事上一样料敌如神。

但一场战争还不能说明什么,马上就有人来检验崔浩的军神成色,那就是东晋降将 王懿 ,他建议拓跋嗣出兵断绝刘裕的东归后路。这话挺令拓跋嗣心动,然而有了前车之鉴,他再也不敢造次,就询问崔浩:“刘裕前锋已到潼关,能否攻下关中呢?”崔浩回答:“当年姚兴好虚名而无实用,如今儿子姚泓多病,早已众叛亲离,刘裕乘人之危,而且兵精将勇,攻克是肯定的事。”

拓跋嗣又问:“刘裕和慕容垂的军事才能谁更出色?”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南北朝两位战神谁更厉害 ,作为北魏统帅,拓跋嗣一样也很感兴趣。崔浩回答刘裕胜出,拓跋嗣追问原因。崔浩说:“慕容垂是沿承了父祖等世代的资本,生来便地位尊贵,同类纷纷来投,稍稍发力便能立功,而刘裕出身寒微,没有一寸土地资本,没有一个士兵听从号令,却能奋臂一振消灭 桓玄 ,北擒 慕容超 ,南灭 卢循 孙恩 。刘裕若能平定姚秦而还,必定篡位司马氏的东晋政权,这是肯定的。只是秦地戎夷混杂,风俗不同,人情难变,想要用荆扬等南方之地的风化来治理三秦之地,好比无翅却想飞,无足却想走,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派人留守,那也只是资助敌人而已。所以我们只要强军练兵,休 养生 息,等他们一朝回归,秦地就将成为我们所有,可以非常轻松地把控守卫。”拓跋嗣又问:“刘裕现已入关,不能进退,如果我派精兵南袭 彭城 和 寿春 ,刘裕又怎能自立?”崔浩说:“现在西北还有两大强敌没有消灭,陛下还不能亲自带军出征,我国虽然兵马强盛,但没有韩起和白起这样的名将,司徒长孙嵩虽有治国之用,却没进取之能,还不是刘裕的敌手,我认为应该等待,别嫌时机太晚。”

崔浩这段时事分析精准到什么程度呢?

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姚秦面对刘裕,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很快就被消灭;刘裕占领关中后,没等屁股坐热,很快就回师建康,篡夺了司马氏之东晋政权,建立起了刘宋王朝;刘裕离开长安后,委派年少的儿子刘义真和王镇恶、沈田之等一众大将留守,很快就被北部的赫连勃勃击败,四万大军损耗殆尽—— 简直是神了,绝对比瞎子算命要准得多。

听完崔浩上述分析,拓跋嗣笑着说:“看来爱卿早已深入揣度分析过了。”崔浩说:“臣曾私下分析过近世以来的人物,不敢不告诉皇上, 王猛 治国理政,那是 苻坚 管仲 慕容恪 辅助少主,那是 慕容暐 霍光 ;刘裕平定逆乱,那是 司马德宗 曹操 。”拓跋嗣问:“爱卿对先帝来说又是怎样?”这话直奔主题,那你崔浩对本朝先帝来说又是什么?崔浩无法自卖自夸,只能谦恭说道:“太祖用漠北淳朴之人,南入中土之地,移风易俗,融合四海,可与伏羲神农同列,我怎敢仰仗他的名望呢?”拓跋嗣又问:“ 屈丐 怎样?”这个屈丐在《魏书》中还有另一个称谓:“ 屈孑 ”,都是指在 统万城 建立 夏国 的匈奴族首领 赫连勃勃 (刘卫辰之子),拓跋嗣极度鄙视其为人,改其名为“屈丐”、“屈孑”,意为卑下无耻。崔浩说:“屈丐家国被灭后,一人孤身寄托于他人,为姚兴所封,不想着怎么壮大自我,报仇雪恨,却结仇于柔然,背叛了姚兴,实在是小人一个,既无谋略,又为人残暴,终将为人所灭。”拓跋嗣听了非常开心,和崔浩聊到深夜, 赐给了崔浩十斛酒和一两精盐 ,说道:“我听卿言,就好比这盐和酒一样有味啊。”

泰常三年 ,有彗星横扫中天,这下又有事了,古人向来忌讳彗星,认为那是扫帚星——灾祸的象征。拓跋嗣于是召集各位儒生和方士,询问灾祸将要降临于哪个国家。谁知有过荧惑星的经历,这下大伙倒也省事了,全都推举崔浩来回答。崔浩也就不再客气,一番托词后直奔主题,认为 《汉书》 曾经记载,当年 王莽 篡位之前,曾有彗星出入,和如今的情况一模一样,应该是刘裕将要篡夺东晋的天象先兆。众人没谁能够反驳崔浩的观点。

泰常五年,刘裕果真废掉其主 司马德文 而取代之,建立起了 刘宋王朝 。当时拓跋嗣正好在东南的 泻卤池 射鸟,听说此事后,立马召见崔浩说:“往年爱卿所说的彗星之事果真应验了,我今天终于相信天道了。”

没办法,神得不能再神了!

《魏书》 记载,当时朝廷的相关文诰和书诏也大都由崔浩把关,然而崔浩并不喜欢写文章,而是专心研究国家制度和法律以及经术,撰录各种 社会 秩序,俨然有法家传统,所以不喜欢老庄之术,认为那都是虚妄之说,不符合人情。 这里埋下一个伏笔:拓跋嗣时候的崔浩并不认同道家学说,自然更不认同道教,为何到了拓跋焘时候,却对寇谦之的道教推崇备至呢?

这处伏笔留到后面再说。

拓跋嗣向来有头昏眼花恍惚多梦的毛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点心志不宁,于是派宦官私下里问崔浩说:“我这病拖了很多年了,什么治疗方法都没用,只恐突然发生什么不测,现在儿子们都还小,该怎么办呢,且为我设想一下今后之计。”崔浩先是安慰一下拓跋嗣:“陛下正当年轻有为,国家正当欣欣向荣,只要施以德政,消除灾祸,龙体自然也就康复了,实在要我说什么,那我就瞎说了。自从我族龙兴以来,一直不注重建立储君,所以您登基之初,(因为没经历储君培养过程),社稷已经相当危险了。所以如今还是应该早立东宫,选择那些陛下平时仰仗的忠贤公卿为太子之师,选择那些陛下看得上的忠信之臣充当太子宾友,太子在内则总理万机,外出则统帅三军,监国和抚军等大权集于一身。这样,陛下您就可以悠游无为,怡神养心,服药治疗了。将来您万岁之后,国家也有了现成国主,万民安心臣服。太子要立长子,这也是历代的大礼,如今 皇长子 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如能登上储君之位,那才是天下的幸事啊。”

拓跋嗣听从了崔浩的建议,于是让崔浩制作诏书告知宗庙,任命 拓跋焘 为储君,正殿临朝听政,司徒长孙嵩、山阳公 奚斤 、北新公 安同 为左辅,崔浩与太尉 穆观 、散骑常侍 丘堆 为右弼,拓跋嗣则避居西宫,经常悄悄地窥探情况,听闻拓跋焘现场决断。偷听以后,拓跋嗣非常高兴,对左右侍臣们说:“有这六人辅助,我和你们就可以游行四境,得志于天下了。”群臣还不时有前来上奏疑案的,拓跋嗣说:“这不是我所知道的,应当取决于你们的国主啊。”

看得出来,拓跋嗣这是一副重担甩掉了,难得有这么嫌弃皇帝宝座的,很像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也是得了头痛目眩之症,只能由皇后武则天垂拱听政,甚至一度想传位给武则天,可想而知那是厌弃到了什么程度,看来皇帝之位也不是随便能坐的,必须得有一副好身板。

纵观拓跋嗣传位,其实全是按照崔浩开的方子来抓药的, 在拓跋嗣眼里,崔浩 “精于天人之会” ,那已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近乎神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拓跋嗣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决定放手一搏了。这时候恰好南朝那位不可一世的刘裕死了,拓跋嗣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兴兵南伐,这遭到了崔浩的反对。锐意进取的拓跋嗣有点生气,责问崔浩说:“为什么当年姚兴死了,刘裕可以讨灭其国,如今刘裕死了,我却不能讨伐?”这是套用崔浩的逻辑思路,逆向进行反责。崔浩回答说:“当时姚兴死时情况跟如今不同,两个儿子相争,兄弟阋墙,所以刘裕可以借机讨伐。”拓跋嗣很是生气,不听崔浩,派遣奚斤南伐,并在监国众人前商议说:“先攻城还是先掠地呢?”奚斤认为应该先攻城,崔浩则认为:“南人擅于守城,如先攻城的话,万一不克,则会挫伤己方士气,不如先掠地,一路派人镇守经营,这样 滑台 和 虎牢 等雄关就反而陷在我们北面了,他们绝望之余,必定沿河东走,否则就成了我们的瓮中之鳖。”

但北魏当时的主要头面人物都认为应该攻城,于是奚斤就渡过黄河,率先攻打滑台。这位奚斤是北魏一代猛将,冲锋陷阵正面作战那是所向无敌,但是攻城却不是他的长项,滑台攻打了很久也没能拿下,只能请求援军。拓跋嗣很生气,于是亲自帅军南巡,崔浩作为谋主随行。

等到车驾回来之时,崔浩跟随拓跋嗣来到了 西河 和 太原 ,站在高台上远眺山河,一时颇有感慨,于是和同僚们谈论起各地得失和历朝是非。天师 寇谦之 每次与崔浩交流,听他谈古论今切脉时弊,经常彻夜达旦而无倦容,忍不住赞叹说:“这些话太有道理了,只是今人大都看重当下而忽视长远,不能认真省察啊,我长久以来一直隐居修道,不理世务,因缘际遇才得以获授 “神中之诀”, 如今听了你这些话语,实在是获益匪浅,从此当兼修儒教,辅助皇帝。然而所学古人思想实在太少,碰到事情难免疑惑,希望你能为我撰写历代王者的治理典范,列出要旨来。”崔浩于是写书二十余篇,道尽古往今来变革图强的人物事迹。

是年拓跋嗣逝世,拓跋焘继位。

这是崔浩人生的上半场,从拓跋珪到拓跋嗣,崔浩先由一个踏实敢为的秘书和著作郎,演化为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大神人物,其才华由天文地理扩展到军事判断,推理无不神准。

这样,北魏拓跋氏在他的匡扶下,有效渡过了最初的饥荒,正确面对了东晋和西部姚秦之争,避开了军神刘裕的风头,甚至确立了太子人选,搭建起了朝堂辅政格局,保证了政权稳定过渡,为下半场拓跋焘的军事征战奠定了极佳的局面。

同时,崔浩也不失时机地支持了道教,助推道教上升为了北魏国教,为我们今日能见着这座悬空寺打下了政治基础。

三清: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 。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顺风耳 、金童 、 玉女、 雷公、 电母、风伯、雨师、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大力鬼王、 七仙女、太白金星、赤脚大仙 、广寒仙子、玉兔、玉蟾 、 吴刚、 天蓬元帅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日游神 、 夜游神 、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金吒、 木吒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巨灵神 、月老 、 左辅右弼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紫阳真人、 文昌帝君 、天聋 、 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值月神黄承乙 、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长江 、淮河、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 、赵元帅 、温元帅 、关元帅 

五方谒谛:

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扩展资料:

《封神演义》中的宝物,用以号令天庭八部三百六十五正神。

因昊天上帝天庭无人,周天三百六十位星辰缺少众神管理。便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

人教太上老君、阐教元始天尊、截教通天教主,商议两次,最后第三次在师尊鸿钧老祖的紫霄宫中定下了封神榜(约定凡入三教门下皆封神榜上有名,上榜之人各凭机缘造化,死后弥封才知端的)。

封神之战进行时,元始天尊敕令姜子牙在岐山张挂封神榜,引渡众神。由于封神之战尚未结束,天机不显,故而封神榜上面的名额谁也不知道。元始天尊为了能让姜子牙知道哪些人是封神榜上有名之人,于是制造出了专打三百六十五名众神的打神鞭赐给姜子牙。

封神之战结束后,封神榜由昊天上帝执掌。(封神演义原文中无玉皇大帝字样)

参考资料:

封神榜-

 丽妃赵氏(?—726年),唐玄宗嫔妃之一,生废太子李瑛。赵丽妃出身倡家,在唐玄宗李隆基为临淄郡王时就被他所宠爱,其子李瑛被立为太子。

  ·相关史料·

  《旧唐书 列传第五十七 玄宗诸子》

  玄宗三十子:元献杨皇后生肃宗(唐肃宗),刘华妃生奉天皇帝琮(李琮)、靖恭太子琬(李琬)、仪王璲(李璲),赵丽妃生废太子瑛,钱妃生棣王琰(李琰),皇甫德仪生鄂王瑶(李瑶),刘才人生光王琚(李琚),贞顺武皇后(既武惠妃)生夏悼王一(李一)、怀哀王敏(李敏)、寿王瑁(李瑁)、盛王琦(李琦),高婕妤生颍王璬(李璬)、郭顺仪生永王璘(李璘),柳婕妤生延王玢(李玢),钟美人生济王环(李环),卢美人生信王瑝(李瑝),阎才人生义王玭(李玭),王美人生陈王珪(李珪),陈美人生丰王珙(李珙),郑才人生恒王瑱(李瑱),武贤仪生凉王璿(李璿),汴哀王璥(李璥),余七王早夭。

  《新唐书 卷七十六》

  初,帝在潞,赵丽妃以倡幸;有容止,善歌舞。开元初,父兄皆美官,及妃进丽妃,恩亦弛,以十四年卒。

  这就是说,和汉武帝的李夫人、汉成帝的赵飞燕一样,赵丽妃也是“倡女”出身,就因为能歌善舞,美丽非凡、楚楚动人,震撼了李隆基那颗年轻的心,另外,玄宗在潞州还发生过一件蹊跷之事:开元14年,太原尹张孝嵩奏:有人名李子峤,自称是皇子,生于潞州,母曰赵丽妃;玄宗下诏,将其杖杀之。

  于是在沁县就与赵丽妃有了亲密接触。赵丽妃春风得意,不久就怀上了李隆基的孩子,再一次赢得其青睐;于是,登基不久就被册封为“丽妃”。原来,唐代后宫的“内官”,玄宗时设定“三妃制”,即:惠妃、丽妃、华妃,皆为正一品;故沁县丽人,能由倡家女册封为“丽妃”,实属破格晋封,成为玄宗最初喜欢的“第一女人”,故将所生儿子瑛封为“太子”。后来,王皇后被废,玄宗移情别恋上了武则天的侄孙女,册封为“惠妃”,赵丽妃渐渐失宠,于开元14年抑郁而终。

  《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一十一 唐纪二十七》

  乙丑,立皇子嗣真(李嗣真既李琰)为鄫王,嗣初(李嗣初既李瑶)为鄂王,嗣玄(李嗣玄既李琬)为鄄王。辛巳,立郢王嗣谦(李嗣谦既李瑛)为皇太子。嗣直(李嗣直即李琮),上之长子,母曰刘华妃。嗣谦,次子也,母曰赵丽妃;丽妃以倡进,有宠于上,故立之。 [编辑本段]明宣宗袁丽妃  丽妃袁氏(?—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妃嫔之一。明宣宗宣德帝死后,袁丽妃与何贵妃、赵贤妃、吴惠妃、焦淑妃、徐顺妃、曹敬妃、诸淑妃、李充妃、何成妃等为宣宗殉葬,后被追封为恭定丽妃。 [编辑本段]明世宗阎丽妃  阎皇贵妃(?—1540年),明世宗嘉靖帝嫔妃之一。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嘉靖帝选方氏、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杜氏、九人册封为九嫔。 嘉靖十三年,明世宗的第二位皇后张氏被废。方氏因“端慎不怠,甚称帝意”,被册立为皇后。与方皇后册立的同时,册沈僖嫔为宸妃,阎丽嫔为丽妃以副之。阎丽妃于嘉靖十二年八月生皇长子朱载基(既哀冲太子),十三年正月进封为贵妃。阎贵妃逝世于嘉靖十九年正月,享年二十余岁,追封为皇贵妃,赐溢荣安惠顺端禧,葬于孝洁陈皇后陵侧。 [编辑本段]清文宗丽妃  丽妃(1837年—1890年)他他拉氏,清文宗咸丰帝嫔妃之一。丽妃、丽皇贵妃、庄静皇贵妃皆指一个人,三个称呼为三代皇帝封的不同册谥。主事庆海之女,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比咸丰帝小六岁。初入宫号丽贵人;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谕内阁,贵人他他拉氏著封为丽嫔;五年五月初九日谕内阁,丽嫔著晋为丽妃,十二月二十八日命大学士文庆为正使、署礼部尚书麟魁为副使,行册封礼。咸丰五年五月丽妃生皇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咸丰十一年十月登极后的同治帝感念丽妃侍奉咸丰帝多年,又诞育大公主,谨尊封为丽皇贵妃,其时居住在永和宫。同治十三年谕内阁;联奉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安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慈禧太后)懿旨,丽皇贵妃等位侍奉文宗显皇帝均称淑慎。丽皇贵妃著封为丽皇贵太妃。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丽皇贵太妃薨,时年五十四岁;十八日光绪帝亲诣奠酒行礼,大臣以下、宗室以上并王公文武官员著于是日素服一日。内务府档案赠谥:庄静皇贵妃。光绪十九年四月十八日葬入清东陵之定陵妃园寝。其坟墓不仅居中,也是最前的一座。

  丽妃所生的皇长女即大公主,于同治五年九月破例封为荣安固伦公主,同治十二年八月下嫁一等雄勇公额驸,原名瑞煜,奉旨更名为符珍。同治十三年荣安固伦公主薨,时年只二十岁。

  许多野史或戏剧中,将丽妃描写成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丽妃冒险保留咸丰帝的遗诏,事情败露后,她含恨而死。有的文艺作品将丽妃之死处理为慈禧效法两千年前吕后残害戚夫人的手段,拔其发,断其肢,哑其声,剜其目,熏其耳,示为“人彘”,置于厕中受尽凌辱而惨死,只不过将茅厕改为酒缸。这是有悖于史实的。实际上而妃并非死于咸丰十一年,而是死于二十九年之后的光绪十六年;更非惨为“人彘”而是因病谢世。据宫中档案所载,丽皇贵妃体质虚弱,经常头痛口渴,肢体酸软,胸肋胀满。有时攻冲作痛,烦躁少寐,气道阻滞,停饮火盛;以致腹痛未减,夜不得寐。所以常服犀角上清丸、清肺抑火化痰丸、和肝理脾丸、疏风止嗽丸、殊砂安神丸。最常用的一剂为灯心、竹叶、薄荷、菊花、芦根各五钱,三仙饮一份。而且从丽妃在咸丰皇帝死后仍然得到不断的晋封,女儿又被破例封为固伦公主和丽妃在园寝中埋葬的位置来看,丽妃在咸丰帝死后不仅未受到迫害,反而受到了一系列优礼相待,说明丽妃和慈禧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