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的古诗怎么写

游戏攻略011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的古诗怎么写,第1张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的古诗怎么写
导读: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姜镶领导的山西反清大起/义蔓延到了三晋,并波及陕西山东。多尔衮的嫡系和京畿清御林军倾巢出动仍不能很快扭转战局,又谴谭泰大军紧急返京,湖南济尔哈朗也回到襄樊待命。显然,全部八旗都被拖住,没有多余兵力了。郑成功如果在山东或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姜镶领导的山西反清大起/义蔓延到了三晋,并波及陕西山东。多尔衮的嫡系和京畿清御林军倾巢出动仍不能很快扭转战局,又谴谭泰大军紧急返京,湖南济尔哈朗也回到襄樊待命。显然,全部八旗都被拖住,没有多余兵力了。郑成功如果在山东或天津登陆,清庭就要卷铺盖回家了。

中文名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郑成功

第一次

,1649年 :

第二次

,1652年 :

快速

导航

北伐成功机遇

分析形势

前言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明·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北伐成功机遇

多尔衮的嫡系和京畿清御林军倾巢出动仍不能很快扭转战局,又谴谭泰大军紧急返京,湖南济尔哈朗也回到襄樊待命。显然,全部八旗都被拖住,没有多余兵力了。郑成功如果在山东或天津登陆,清庭就要卷铺盖回家了。

然而这个仅有的良机被错过了。不是因为郑成功军队没训练到位,也不是因为当时舰队没有远航能力。即便发动金陵之役,光复江南也是不难的。

李定国光复西南四省,“两镢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3战3捷光复四川。 清廷已经向永历当局提议“划江而治”,如果这时发动金陵之役,江南清军很可能不战自逃,至少不会有什么抵抗。可是郑成功只是争夺东南沿海城市。后来李定国在湛江、新会浴血奋战时刻,郑未派片帆增援。

分析形势

再看看永历十二年-永历十三年(1658-1659年)形势:

孙可望投敌给永历政权致命打击,实力严重损失有滇黔地图和叛将带路,清军3路进攻贵州。这时候李定国状态显然不佳,遵义、贵阳、独山皆失守。

不久清军背后一度失利,万州、达州被李来亨攻克,重庆告急。但不幸因谭诣叛变重庆不克。清军3路继续西进,李定国分兵阻击失败,敌进入云南。

郑成功发起金陵之役时,昆明已经失守。

西南战场节节败退,东南战场频频捷报

据金厦郑成功登克漳浦、海澄。清闽浙总督陈锦攻舟山,鲁王败退,经张煌言感言,郑成功收鲁王入金门,迎头痛击来犯清军,陈锦几乎全军覆没,逃回浙江也被部下杀了。

接着郑又连下4县,清恼羞成怒,派来3万八旗,带队的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儿子定远大将军济度,来势汹汹。结果厦门围头海域登船清军片甲未归,济度狼狈回京,不久也死了,享年24岁。

郑成功是在福建全境沦陷下惊人复苏,这种复苏能力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形下是非常宝贵的。郑军战斗力也令人惊讶,清军叹其“尤加李定国一等”。不过本人以为郑成功是优异海军-海军陆战队将领,却没有纵深陆战经历,尤似缺乏象李锦、李定国等千里转战和长沙、新会那样攻坚胆略。而且刚愎自用、生活奢靡,不是光复国家的统帅优秀人选。

张煌言第8次沿江潜至金陵东郊,祭明孝陵。闻鲁王死讯赶到金门吊唁,见郑成功,鲁唐两系终于冰释前嫌共同抗敌。

显然对长江三角-金陵轻车熟路的张煌言是金陵之役筹划者。

金陵之役是在不利条件下发动的:郑张联军17万,以福建海岛和沿海几县为依托。清军有100万,全国几乎所有经济战略要地尽被其占据。

但有利条件也不少:清军也遭复明力量不小打击,围头海战时18万满州兵战死致残已达6万,伪军容易补充满州兵很难,这对带民族压迫的清朝是难安危机。李定国云南游击战将15万清军定在偏远之地;云贵乃贫瘠之地,四川湖南经多年拉锯式争夺战已成“死地”,这么多军队粮食主要来自遥远汉中和长江中下游,这两漫长运输线正从李来亨根据地旁经过,屡被截击,又不得不用近20万围困巫山和护粮;太湖义军阻隔了浙江清军,金陵战败后半部仍坚持了3年;南明虽近黄昏却依然夕阳无限,反清起义这里按下葫芦那里浮起瓢,使清军疲于奔命,守备金陵部队大大有限。清廷也陷入财政危机,官员工资几乎发不出,吴三桂以“滇匪未尽”为由拒不裁军,还每年向清廷索要银900万两,顺治帝似乎也意识到即使打败了复明力量还有新战争,哀叹这样皇帝“当不下去了!”

看来金陵之役胜负难测,就看统帅智慧了。可惜郑成功

北伐计划运筹之际,郑成功接到永历帝召书,被封“延平王”。这对战役有利也有弊:有垢言郑封王才出兵,但远也利中原义士响应,近巩固鲁唐两系团结,而且解决联军谁指挥谁问题:郑成功是统帅,张煌言成为高参。

永历十三年(1659年)5月,大军浩浩荡荡出发,先锋甘辉领来自福建广东各地义军将士组成的“铁军”1万,是北伐军精锐部队。马信、万礼率第二队,郑亲统后援大军。

北伐开始就出现不利之兆,郑成功前脚出发,黄梧、施琅就叛变,海澄又落入敌手;行至羊山遇飓风,毁船多艘飘走将士近千。但郑成功并不畏惧而退,占舟山修好战船继续北上!

北伐过程意外顺利:铁军突袭吴淞口缴获清舰13艘,崇明岛清守备部队不值一扫,长江门顺利打开。但张煌言建议在崇明等地建立据点以备不测,郑成功不听,为日后兵败退出长江埋下隐患。

郑谴北伐军主力溯江而上,部分走陆路,直捣金陵。抵瓜洲,张煌言谴水手斩断长江铁链防线“滚江龙”。瓜洲清军管效忠千人拦截被全歼,管凫水而逃,被擒而斩之。

北伐军焦山登临,北固山清兵迎战,被杀得人仰马翻壕平尸积,北伐军进镇江。郑成功随即下令向金陵进军,甘辉急呼不可!

甘辉认为进攻金陵难免四面受敌,提议北占杨州,南占常州,阻断大运河清军粮道并阻挡南北清军支援,郑言金陵唾手可得,拒绝。6月,铁军抵金陵神策门。

仪征清军来援金陵,在镇江被歼千余。北伐军击毙罗明升,活捉朱依佐,很快将金陵包围。郑成功派朱依佐进金陵劝降,赴东郊祭拜明孝陵。

江南百姓或手举义旗或荷壶箪食迎王师,他们见到15年未见大明朝服官员兴奋异常。应天镇江2府广德州各县或降或被义军接管,太湖义军占宜兴。一时间各县纷纷重建明政权,人民剪辫畜发脱旗袍换汉服。苏杭各府州县关闭城门观察形势,如果及时拿下金陵,恐怕他们大多数甚至全部投降,清在江南统治就告崩溃。但遗憾的是,这一切只是回光返照!

郎廷佐让朱依佐回话,答应投降,但城里军民甚多,需要逐步说服,请给半月时间,郑成功因过于自信,误中缓兵之计,予以答应。

张煌言及众将劝告郑成功防郎廷佐诈降,应尽快拿下金陵。 郑认定大局已定不妨一等,派张煌言继续西进芜湖宁国等地。

一向动作果断麻利的郑成功这次却如此拖泥带水!从6月到8月,金陵周围北伐军无事可作,郑成功与部将饮酒作乐,官兵泛江游玩。甚至清松江总兵梁化风带兵1万经常州进入金陵城也不以为然!

与此同时张煌言深入安徽,一路上响应义军如雨后春笋,很快光复皖南4府3州24县。达安庆后,张煌言分兵两路:陆路北上与霍山英山义军会师,准备挺进中原;水路继续逆江西进,拟和夔东13家军会师。显然张煌言痛感以往屡战屡败教训,他决意让各反清复明力量从此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才能将靼虏驱逐。

北伐重大胜利震动了清廷。清廷急从云贵战场调回重兵,达岳州乘船而下直扑苏皖;同时顺治亲征集结京畿八旗从运河南下。出发前,顺治发布罪己昭,“后悔不该推行满汉平等”,并坦言此役不胜就要出家了。

能掐会算的郎廷佐推测云贵战场援军快到了,让梁化风出击。实际上云贵战场清援军在徽宁被张煌言所阻,然京畿八旗前锋到杨州,形势也一样。

梁初战获小胜俘郑将余新。郑成功大愤,调舰队至下关拟合击金陵,然郑8月27日生日晚仍大宴众将。28日拂晓,梁化风带兵从神策门杀出,郎廷佐、朱依佐从仪凤门杀出,北伐军夜梦惊醒各部又无将指挥,营以下单位各自为战,伤亡惨重。甘辉赶回神策门组织起残余铁军与敌短兵相接并肉搏,1万人全部阵亡,甘辉受伤被擒,在金陵城内不屈而死。清军来追郑成功,郑在500王卫队相护下奔幕府,登王船时梁化风追上,火球、火箭纷纷射来,最后几王卫队战士舍命将王船推向江心,自己却没于江水。

退至瓜州,镇江已被八旗兵占领,幸存战舰不能靠岸,郑成功急令陆路撤退官兵赶崇明上船,慌乱中却忘了派人告张煌言。撤退官兵一路遭截击损失甚大,然也奋勇杀伤六千满兵,还带来30个活的。

幸崇明没有清军,不见岸边有人后郑成功率领余部退回厦门根据地。

郑成功撤退前后,张煌言在徽宁与云贵来清军遭遇,连续击沉和凿沉敌舰。 忽闻神策门惨败,忙写信告郑成功“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乱阵”,并拟重新东西合击金陵。但郑成功已经远遁,张煌言独木难支,被清军顺风夜袭,战舰全焚。上岸后也被杀得大败,逃回浙江海岛,安徽及南京附近的地方又被清军占领。次年张煌言化装潜到霍英山,这里义军已被镇压只剩寨堡废墟。江南最大规模反清复明斗争失败了!

郑成功因轻敌而功败垂成,在厦金祭牺牲将士。郑亲致悼词,毫不保留自责惭悔,捶胸大恸,军民万众哭声动地。郑请削王号,但永历已失去联系了。郑成功性格虽暴,却如此勇于承担责任,实难能可贵。人民原谅了他,历史原谅了他。

盘距粤闽的清耿、尚部见郑成功败归,想来捏一把软柿子,被郑军一阵杀得大败而归。郑成功短期迅速复苏让清廷大吃一惊,尤其金陵之战损那么多满兵如盛宴中吃进苍蝇般不甘。即命苏皖清军乘胜南下“务灭郑逆”。次(1660)年,抵达福建归达素所率,清军以满蒙铁骑为主力,伪军也多来自金陵、新会等战场精锐,气势汹汹直扑厦金。将士早就等待复仇雪耻,大餐既来岂能不受在郑成功指挥下背水向前以一挡十,一举歼灭清军4万,达素自杀。俘虏中有200满兵,军威复振。

称郑成功是诸葛和项羽的合成并不为过。

此役正清朝更换皇帝时,被歼清军成了顺治雄壮殉葬队,震耳欲聋炮火成康熙登基隆重焰火,此礼不可谓不重!

被俘虏230满兵在震撼和感召下全部愿留下,他们在军中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后参加了下一轮厦金保卫战和收复台湾之战。

永历十六年(1662年)是灰暗一年,3月永历帝落入吴三桂手,5月郑成功在台病逝,8月李定国在滇病逝。大明夕阳落下地平线,双子星光供人景仰评说。

即亲清学者蔡东藩也认为是“天不欲其救明”,既如此就不必对英雄们苛求了。

 古诗词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那么人教版中考有哪些必考的古诗词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中考必考古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中考必考古诗词:七年级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教版中考必考古诗词:八年级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登岳阳楼(其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书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二)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苏轼•北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明)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课外部分

 赠从弟(刘桢•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人教版中考必考古诗词:九年级

 五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六九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诗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课外古诗词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题一: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下一句是? 自唐代诗人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问题二:迥戍危烽火,打一动物 ,,,,

问题三:与烽火有关的诗句 1、烽火连三月

杜甫

《春望》

2、烽火照西京

杨炯

《从军行》

3、沙场烽火连胡月

祖咏

《望蓟门》

4、烽火动沙漠

李白

《塞下曲六首》

5、城头烽火不曾灭

魏晋

蔡琰

《胡笳十八拍》

6、烽火入咸阳

南北朝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

7、烽火夜烧原

南北朝

庾信

《咏怀》

8、烽火被冈峦

杜甫

《垂老别》

9、汉家还有烽火燃

李白

《战城南》

10、烽火燃不息

李白

《战城南》

11、白日登山望烽火

李颀

《古从军行》

12、古戍苍苍烽火寒

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13、烽火照高台

陆游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

14、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5、烽火城西百尺楼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16、烽火昼连光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

17、烽火连朔方

李白

《北上行》

18、千岩烽火连沧海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19、东郊尚烽火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20、怅望但烽火

杜甫

《遣兴三首》

21、怅望但烽火

杜甫

《遣兴五首》

22、西征问烽火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23、烽火未全停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

24、迥戍危烽火

李世民

《饮马长城窟行》

25、远戍报烽火

戎昱

《从军行》

26、江城烽火连三月

李弥逊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27、烽火连空明灭

陆游

《水调歌头 多景楼》

28、万里中原烽火北

张孝祥

《浣溪沙》

29、烽火平安夜

崔与之

《水调歌头 题剑阁》

30、烽火平安

李曾伯

《八声甘州・怅浮生》

31、烽火传音耗

方岳

《喜迁莺・淮山秋晓》

32、烽火日夜惊

孟郊

《感怀》

33、烽火起云间

李宣远

《并州路》

34、烽火未许换年华

当代

梁羽生

《浣溪沙》

35、应无烽火照甘泉

陆游

《读史》

36、烽火望祁连

南北朝

何逊

《学古诗》

37、妾惊甘泉足烽火

南北朝

庾信

《燕歌行》

38、烽火名园窜狐兔

吴伟业

《鸳湖曲》

39、骊山烽火成焦土

黄遵宪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40、烽火来千里

汪元量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问题四: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这首诗代表什么动物 出自唐代诗人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问题五:素和尚不踏俗尘的句子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问题六:祝唐伯父生日快乐的藏头诗,,,急!,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问题七:帮我把李光美三个字镶在诗句中 谢 急 李陵赋诗罢,

光随锦文发。

美人旷遥伫,

开轩引云雾。

李陵降未归,

光影暗相催。

美人兮美人,

歌迎鸟路尘。

李陵没胡沙,

光飘神女袜。

美人何处所,

迥戍危烽火。

李斯鹰犬人,

光浮空似粉。

美人金梯出,

风烟出绮疏。

李陵没胡沙,

光砑吴绫袜。

美人愁烟空,

花残菊破丛。

李斯未相秦,

光景赖闲林。

美人金梯出,

弦歌振长屿。

问题八:李世民写的采芙蓉最后一句的解释 小重山罗绮生香娇上春。金莲开陵海,艳都城。宝舆回望翠峰青。东风鼓,吹下半天星。万井贺升平。行歌花满路,月随人。龙楼一点玉灯明。箫韶远,高宴在蓬瀛。念奴娇雅怀素态,向闲中、天与风流标格。绿锁窗前湘簟展,终日风清人寂。玉子声乾,纹楸色净,星点连还直。跳九日月,算应局上销得。全似落浦斜晖,寒鸦游鹭,乱点沙汀碛。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敌。玳席欢余,芸堂香暖,赢取专良夕。桃源归路,烂柯应笑凡客。金莲绕凤楼绛烛朱笼相随映。驰绣毂、尘清香衬。万金光射龙轩莹。绕端门、瑞雷轻振。元宵为开圣。景严敷坐、观灯锡庆。帝家华英乘春兴。搴珠帘、望尧瞻舜。探春令帘旌微动,峭寒天气,龙池冰泮。杏花笑吐禾犹浅。又还是、春将半。清歌妙舞从头按。等芳时开宴。记去年、对著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聒龙谣紫阙苕,绀宇邃深,望极绛河清浅。霜月流天,锁穹隆光满。水精宫、金锁龙盘,玳瑁帘、玉钩云卷。动深思,秋籁萧萧,比人世、倍清燕。瑶阶迥。玉签鸣,渐秘省引水,辘轳声转。鸡人唱晓,促铜壶银箭。拂晨光、宫柳烟微,荡瑞色、御炉香散。从宸游,前后争趋,向金銮殿。满庭芳寰宇清夷,元宵游豫,为开临御端门。暖风摇曳,香气霭轻氛。十万钩陈灿锦,钓台外、罗绮缤纷。欢声里,烛龙衔耀,黼藻太平春。灵鳌,擎彩岫,冰轮远驾,初上祥云。照万宇嬉游,一视同仁。更起维垣大第,通宵宴、调燮良臣。从兹庆,都俞赓载,千岁乐昌辰。声声慢宫梅粉淡,岸柳金匀,皇州乍庆春迥。凤阙端门,棚山彩建蓬莱。沉沉洞天向,冕宝舆、还花满钧台。轻烟里,算谁将金莲,陆地齐开。触处笙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万家帘幕,千步锦绣相挨。银蟾皓月如昼,共乘欢、争忍归来。疏钟断,听行歌、犹在禁街。声声慢欺寒冲暖,占早争春,江梅已破南枝。向晚阴凝,偏宜映月临池。天然莹肌秀骨,笑等闲、桃李芳菲。劳梦想,似玉人羞懒,弄粉迟。长记行歌声断,犹堪恨,无情塞管频吹。寄远丁宁,折赠陇首相思。前村夜来雪里,东君、须索饶伊。烂漫也,算百花、犹自未知。临江仙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买就船鱼。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金朝皇帝诗词  世宗完颜雍  作品:减字木兰花  内容:  但能了净。  万法因缘何足问。  日月无为。  十二时中更勿疑。  常须自在。  识取从来无碍。  佛佛心心。  佛若休心也是尘。  章宗完颜  作品:蝶恋花  内容:  几股湘江龙骨瘦,  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  金缕小钿花草斗,  翠条更结同心扣。  金殿珠帘闲永昼,  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  忽听传宣颁急奏,  轻轻褪入香罗袖。  念奴娇  完颜亮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  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  须拚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完颜亮  作品:鹊桥仙  内容: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  完颜亮  作品:喜迁莺  内容:  旌麾初举。正力健,嘶风江渚。射虎将军,落雕都尉,绣帽锦袍翘楚。怒磔戟髯,争奋卷地,一声鼙鼓。笑谈顷,指长江齐楚,六师飞渡。此去。无自堕,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

文王拘而演《周易》。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子昌为西伯,即周文王。文王仁义,礼贤下士,很多人都去投奔他。此时有人就对纣王说:文王积德行善,诸侯归心,这样对纣王您是不利的。于是,纣王就把文王囚禁在羑里。文王在监狱里,也没闲着。他整天研究伏羲发明的先天八卦,结合自己的占卜、政治、军事等经验,在此基础上 发明了后天八卦,即六十四卦。 他编排了六十四卦的卦序,并作了卦辞。后来,周公为六十四卦作爻辞。这样,就形成了《周易》。《周易》或《易经》被誉为 “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是文人必读、科举考试必考的书籍,可见其内容多么丰富高深、地位多么高、影响多么深远!孔子非常推崇它。 这些都为后世易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后来,文王的下属通过纣王的宠臣费仲,向纣王进献美女、骏马及珍奇之物,纣王大喜,就释放了文王。

孟津会盟。 文王死后,武王继位。此时,他有太公望(姜子牙)、周公旦、召公、毕公等人辅佐。武王起兵,渡黄河,船到河中间的时候,有白鱼跳到船上,武王用它来祭祀。渡过黄河,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在武王的屋顶上,凝固成乌鸦的形状,落下的时候发出红色的火焰,声音很大,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诸侯不约而同前来会盟,共计有八百个诸侯来到此地孟津。诸侯都说可以讨伐纣王了,但武王说现在还不行,还不知天命。于是,武王率军返回。这次会盟, 虽然没有正式讨伐纣王,但武王测试及赢得了诸侯的人心,清楚了自己的实力。

武王伐纣。 两年后,纣王更加残暴,杀死比干,囚禁箕子,太师疵、少师疆都去投奔周。此时武王向诸侯宣布,殷犯下大罪,必须合力讨伐。于是,武王秉承文王遗志,率战车三百辆、虎贲勇士三千人、穿戴甲胄的士兵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诸侯都来参加。

牧野之战。 武王大军来到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武王誓师,准备开战。纣王发兵七十万抵抗。武王的将士勇猛,纣王的军队临阵倒戈,武王联军很快就攻下都城朝歌。纣王自焚,妲己等两个宠妾上吊而死。武王用箭射、用剑砍他们的尸体,用钺砍下他们的头颅,挂在白旗杆上,百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

马放南山。 武王伐纣取得成功后,营建了都城,然后 放马于华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 整顿军队,解除武装,向天下表明不再用兵,百姓也得到休 养生 息的机会。这是马放南山的最早出处,寓意 天下太平,不再打仗;但后来形容思想麻痹,不思进取。

周公辅政。 武王死后,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周公怕诸侯反叛,就摄政主持国家大事。( 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前,想把王位传给周公,但周公推辞不受 )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勾结武庚作乱。周公奉成王之命,讨伐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周公摄政七年,待成王长大了,就把政权还给成王,自己向成王称臣。( 商朝的伊尹、汉朝的霍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都与此类似,他们都以国家百姓利益为重,都是贤臣

成康盛世。 成王颇有作为,营建洛邑,安放九鼎(代表九州,是天子权威的象征,后来楚庄王、秦武王都曾问鼎之轻重大小);讨伐淮夷,灭奄;制定礼乐,百姓安宁和睦,颂歌四起,诸侯归顺。成王死后,在召公、毕公的辅佐下,康王即位,向天下诸侯反复宣传文王、武王的功业。 成康两代,天下安宁,刑罚弃置不用达四十多年。

长寿天子。 穆王即位时已经五十岁,他痛心成康之后文武之道的缺损,命伯臩为太仆,以国家政事反复告诫他,作《臩命》, 天下又重新安宁 。他想征伐犬戎,大臣劝谏不可,认为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一旦用兵就要有威力,但如果一味使用武力,就会使人漫不经心,就会失去威望。穆王不听,出兵讨伐, 结果只获取了四只白狼和白鹿回来 ,此后边远诸侯就不来朝见了。针对诸侯之间不太和睦的情况,他制定刑罚 《甫刑》 ,规定了 “五辞 ”(法官要从当事人的言语、表情、呼吸、听觉反应、目光眼神来判断他们说话的真假)、“ 五刑 ”、“ 五罚 ”、“ 五过 ”等, 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那么,据此推算,穆王死时年龄应该在105岁左右,在中国 历史 上应该算是 非常罕见、非常长寿的天子 了。

国人暴动。 厉王即位三十年,贪图财利,任用奸臣,暴政无道,骄傲奢侈,因此,国都中的人都非议厉王。厉王派人监视民众,有敢非议的,就杀掉。虽然此后非议减少,但诸侯不再来朝见,民众都不敢讲话,走在路上只能以目光示意。召公劝谏,其中一句话很有名:“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后来演变成: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意思就是,堵百姓的嘴,不让他们讲话,比堵水还要危险)厉王不听。过了三年,国都中的人一起叛乱,袭击厉王,厉王逃跑到彘。太子静躲在召公家里,民众包围了召公的家。召公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了太子,太子静才幸免于难。

周召共和。 国人暴动之后,群龙无首,周公、召公共同执政,年号“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在彘这个地方死去,太子静即位,即宣王,周公、召公辅佐他,修明政治,遵循先王遗风,诸侯重新归附。

烽火戏诸侯,只为美人一笑。 宣王之后是幽王。幽王宠爱美人褒姒,与她生下一子伯服。褒姒虽然漂亮,但不喜欢笑。幽王想尽一切办法逗她笑,但都没有效果。一次,幽王点燃烽火台上的烽火, 这个烽火是周天子与诸侯之间联络的信号,是敌军来犯的危难时刻紧急召集诸侯来救的生死信号 。诸侯看到烽火台起火,都以为敌军进犯,就都率兵来都城救驾,但来了之后却没看到敌军一兵一卒,才知道被戏弄了,只好率军回去。褒姒此时却大笑。后幽王多次点燃烽火,都是如此情况,次数多了,诸侯也就不来了。幽王废黜太子宜臼、王后(申侯之女),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这下惹怒了申侯,他联合缯、犬戎部落攻打幽王。幽王点燃烽火紧急召集诸侯勤王,多次被戏弄的诸侯没有派兵前来。都城被攻破,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下,褒姒被掳走,都城的财物被抢劫一空。这就是幽王 拿天子信用、权威当儿戏、只为美人一笑的下场

平王迁都,周室日衰。 幽王被杀后,犬戎等部落退走,诸侯拥立前太子宜臼即位,即平王。为躲避戎寇入侵,平王将都城东迁到雒邑。平王开始,诸侯之间强大者吞并弱小者,齐、楚、秦、晋开始强大,政令往往出于实力强大诸侯,周天子渐渐不能号令诸侯。

郑国小霸,箭射天子。 平王之后,其孙子桓王即位。(平王的儿子即太子洩父早死,桓王是洩父的儿子)桓王三年,郑庄公来朝见,桓王不予礼遇。郑庄公由此怨恨天子,就私下与鲁国交换许田(许田,是周天子用来祭祀泰山的土地。 此事与周天子祭祀有关,本应得到周天子的允许。可见,郑庄公已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 )桓王十三年,桓王因郑庄公不来朝见,就联合诸侯讨伐郑国,没想到 郑庄公拉弓射箭,射伤了桓王,结果桓王落败而归,天子颜面扫地。

诸侯争霸,王室内乱。 釐王三年, 齐桓公称霸 。惠王夺取大臣的园林作为自己的猎场,边伯等五人作乱,策划征召燕、卫军队讨伐惠王,惠王出逃。叛军立惠王的弟弟颓为王;郑国、虢国国君不满,率兵讨伐,杀死王颓,重新迎立惠王。襄王三年,叔带谋反,襄王欲杀之,叔带逃到齐国。 齐国派管仲等大臣出来调停 ,后叔带回到周。襄王十三年,郑国讨伐滑国,襄王派使臣为滑国求情, 郑国囚禁了天子的使臣 。十五年,襄王发怒,派翟国的军队去讨伐郑国;为表示感谢,襄王立翟国的女子为王后。十六年,襄王废黜翟国女子的王后称号,翟国派兵攻打襄王,杀死谭伯。襄王出逃到郑国,子带即位为王。十七年, 襄王向晋文公求救告急 ,晋文公送襄王回国继续为王,并杀死叔带。襄王赏赐晋文公。二十年, 晋文公召襄王在河阳、践土会见,诸侯都来朝见 。(本次会见,实质是由晋国主导,天子没有主导权,反而屈从于晋国。 说明晋国的霸主地位 。)

楚王问鼎,觊觎中原。 定王元年,楚庄王讨伐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一带)的戎族,驻军在洛(周王室都城附近, 有向周王示威的用意 ),就派人去周王室问九鼎的轻重大小,想把九鼎搬到楚国去。定王派王孙满对答(“ 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即: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周朝虽然衰落,但仍然是天命所归,所以,九鼎的大小轻重,不是你所能问的),楚王才撤兵(王孙满的话,使他知道 虽然自己有实力,但德行还不够 )。十年,楚庄王率军包围郑国国都,郑伯投降,不久又恢复了郑国。

权位之争。 景王十八年,太子圣早死。二十年,景王宠爱子朝,欲立他为太子,但不久景王驾崩。子丐一伙人与子朝争夺王位,大臣们立长子猛为王,即悼王。子朝攻打并杀死猛。晋国攻打子朝,立丐为王,即敬王。敬王元年,晋国人送敬王回国,子朝与他争位,敬王不能回国,住在泽(地名)。四年,晋国率诸侯护送敬王回到周朝都城,子朝称臣,诸侯帮助修筑都城城墙( 都城城墙都要诸侯来修,天子自己都修不了,可见,天子没什么兵力 )。十六年,子朝等人再次作乱,敬王逃奔晋国。十七年,晋国护送敬王还朝。

三家分晋。 晋文公时,在三军分设六卿,六卿一直把握着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灭掉范、中行氏。定王十六年,赵、魏、韩三家联合起来,灭掉智,瓜分其土地。 晋国已经名存实亡,被赵、魏、韩三家瓜分。

秦国崛起。 显王五年,周天子祝贺秦献公,献公称伯。九年,赐送祭祀文武二王的祭肉给秦孝公。二十五年, 秦国在周朝都城大会诸侯 。二十六年,赐秦孝公为伯。三十三年,祝贺秦惠王。三十五年,赐送祭祀文武二王的祭肉给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此后诸侯都称王。

东周西周分裂。 赧王时,东周西周分裂,各自为政。赧王迁都于西周。八年,秦国攻打宜阳,楚国去救。秦国借道于东、西周之间,准备攻打韩国。 周害怕借道会得罪韩国,不借道会得罪秦国,两难。 东周与西周交战,韩国救西周。四十二年,秦军攻破华阳要塞。周的大臣马犯奔走于秦国与魏国之间,游说魏王派兵帮周朝修筑都城。五十八年,三晋抵抗秦。秦国信任周的使臣的游说,发兵攻打三晋。五十九年,秦国夺取韩国的阳城和负黍。西周害怕,背叛秦,与诸侯合纵,率天下精兵出伊阙山攻打秦,使秦军不能通往阳城。秦昭王大怒,派将军摎攻打西周。 西周国君逃奔秦国,叩首认罪,献上城池三十六座、人口三万人。 秦国接受其所献,释放西周君回到周。

秦灭两周。 周君、赧王死,周的居民就逃到东方。秦取得九鼎等贵重物品,把西周君迁往惮狐。七年后,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都被并入秦。周朝灭亡。

周朝是我国 历史 上 持续时间最长 的一个朝代,所谓 八百年江山 。当然,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经逐渐丧失了权威,不能号令诸侯。 周朝的文化非常丰富 ,比如周礼,就是周朝的一个典型标志和象征。孔子非常推崇周礼,甚至一生都想恢复周礼。礼制,是一种秩序。周朝恰好经历了 一个礼乐井然到礼崩乐坏的过程 。想当初,武王率八百诸侯讨伐纣王,是何等威风!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康盛世,百姓安宁;诸侯归附,四海宾服。 后来,诸侯称霸,天子颜面扫地,无可奈何!

自古盛衰都有它的法则,不是一般的人力所能强求。 比如,明朝的崇祯皇帝,他是 历史 上最勤劳的皇帝,一心想挽救大明,可明朝到他即位时已经腐朽不堪、无可挽救了,加上他疑心很重、冤杀大将,最终只能是走向灭亡。回到周朝,从天下一统,到诸侯割据,再到秦灭六国,经历了一个 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的过程。正应了 《三国演义》 开篇的那句名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朝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它仍然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及宝贵惨痛的经验教训: 《周易》的博大精深,大公无私的周公,天子的公信力不能丧失、不能儿戏,得民心者得天下,梦见周公,最早出现了“共和“,天子无实力、无权威则诸侯不能号令……

参考资料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1 附庸风雅古文的译文是什么

〔译 文 〕明人吴俨,官做到部长,家里非常富有他儿子酷好书画,购买收藏的名画很多一个朋友家里有宋宫处所藏《唐人十八学士》一卷,每次想得到它,但他家非千金不卖吴俨的弟弟富有的也可与他兄长相匹敌,只积存粮食丝绸,然而文人常轻视他一天,他弟告诉画主说:“《十八学士》果真要千金吗?”主说:“是的”于是按千金之数买下了它后来安排酒席宴请他的兄长和其他那些一向轻视他的人,酒喝到一半,故意谈画,并拿出来欣赏有人说:”你凭什么知道这是一幅名画呢?”他弟弟就环顾四周说别的的事当时人们传为笑话

〔原 文 〕明人吴俨,官至尚书,家巨富其子酷好书画,购藏名笔颇(很,十分)多一友家有宋宫所藏唐人《十八学士》一卷,每欲得之,而其家非千金不售吴俨之弟富亦匹(匹敌)兄,惟粟帛是积,然文人常鄙(轻视,瞧不起)之一日,其弟语(对……说,告诉)画主曰:“《十八学士》果欲千金耶?”主曰:“然”遂如数市(购买)之后置酒宴(宴请,招待)兄与其素(一向,素来)鄙已者,酒半,特(故意)谈画,并出示所购以玩(欣赏)或曰:”君何(凭)以知其名画?”其弟顾(环顾)左右而言他时人传为笑话

2 附庸风雅的翻译

明人吴俨,官至尚书,家巨富。

其子酷好书画,购藏名笔颇(很,十分)多。一友家有宋宫所藏唐人《十八学士》一卷,每欲得之,而其家非千金不售。

吴俨之弟富亦匹(匹敌)兄,惟粟帛是积,然文人常鄙(轻视,瞧不起)之。一日,其弟语(对……说,告诉)画主曰:“《十八学士》果欲千金耶?”主曰:“然。”

遂如数市(购买)之。后置酒宴(宴请,招待)兄与其素(一向,素来)鄙已者,酒半,特(故意)谈画,并出示所购以玩(欣赏)。

或曰:”君何(凭)以知其名画?”其弟顾(环顾)左右而言他。时人传为笑话。

译文:明人吴俨,官做到尚书,家里非常富有。

他儿子酷好书画,购买收藏的名画很多。一个朋友家里有宋宫处所藏《唐人十八学士》一卷,每次想得到它,但他家非千金不卖。

吴俨的弟弟富有的也可与他兄长相匹敌,只积存粮食丝绸,然而文人常轻视他。一天,他弟告诉画主说:“《十八学士》果真要千金吗?”主说:“是的。”

于是按千金之数买下了它。后来安排酒席宴请他的兄长和其他那些一向轻视他的人,酒喝到一半,故意谈画,并拿出来欣赏。

有人说:”你凭什么知道这是一幅名画呢?”他弟弟就环顾四周说别的的事。当时人们传为笑话。

3 〈附庸风雅〉的译文

〔译 文 〕明人吴俨,官做到部长,家里非常富有。

他儿子酷好书画,购买收藏的名画很多。一个朋友家里有宋宫处所藏《唐人十八学士》一卷,每次想得到它,但他家非千金不卖。

吴俨的弟弟富有的也可与他兄长相匹敌,只积存粮食丝绸,然而文人常轻视他。一天,他弟告诉画主说:“《十八学士》果真要千金吗?”主说:“是的。”

于是按千金之数买下了它。后来安排酒席宴请他的兄长和其他那些一向轻视他的人,酒喝到一半,故意谈画,并拿出来欣赏。

有人说:”你凭什么知道这是一幅名画呢?”他弟弟就环顾四周说别的的事。当时人们传为笑话。

〔原 文 〕明人吴俨,官至尚书,家巨富。其子酷好书画,购藏名笔颇(很,十分)多。

一友家有宋宫所藏唐人《十八学士》一卷,每欲得之,而其家非千金不售。吴俨之弟富亦匹(匹敌)兄,惟粟帛是积,然文人常鄙(轻视,瞧不起)之。

一日,其弟语(对……说,告诉)画主曰:“《十八学士》果欲千金耶?”主曰:“然。”遂如数市(购买)之。

后置酒宴(宴请,招待)兄与其素(一向,素来)鄙已者,酒半,特(故意)谈画,并出示所购以玩(欣赏)。或曰:”君何(凭)以知其名画?”其弟顾(环顾)左右而言他。

时人传为笑话。

4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及翻译

原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 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编辑本段题解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题目是编者加的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江西彭泽北,安徽宿松东长江中,与南岸彭浪矶相对,俗讹小姑山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潘阳湖出口处,与小孤山遥遥相对 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译文: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依次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