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研人员有哪些级别?

游戏攻略06

美国科研人员有哪些级别?,第1张

美国科研人员有哪些级别?
导读:  科技人员  1990年,美国共有95万专门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科技人员,居世界首位。该年美国每万人口中有科研人员39人,每万劳动力人口中有科研人员76人。同1980年相比,全国科研人员总数增加了46%。  科技人员的分布  1990年美国

  科技人员

  1990年,美国共有95万专门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科技人员,居世界首位。该年美国每万人口中有科研人员39人,每万劳动力人口中有科研人员76人。同1980年相比,全国科研人员总数增加了46%。

  科技人员的分布

  1990年美国科研人员7%在联邦 *** 机构工作,76%在工业企业,14%在高等院校,3%在其他非赢利机。同1980年相比,各部门科研人员在全国所占的百分比,只有工业企业上升了4个百分点, *** 机构减少了2个百分点,高等院校和其他非赢利机构各减少了1个百分点。

  科技人员的培养

  美国科技人员主要由大学培养。1992年,美国共有238所主要的培养博士的大学,其中前35名大学所培养的博士占该年全美博士授予总数的43.45%。1992年培养博士最多的前10名大学是: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厄班那香滨伊利诺伊大学、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安阿伯密歇根大学、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双城明尼苏达大学、洛杉肌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各校当年授予的博土学位数在560-796个之间,合计占该年全美博士授予总数的16.33%。这10所大学,除斯坦福外,均为州立大学。

  1991—1992学年,美国共授予博士学位40历9个,其中理工医农博士学位22689个,占55.8%;硕士学位352838个,其中理工医农硕士学位97575个,占27.7%;此外还授予各类医药高级专业学位27965个。该学年理工医农博士学位授予人数最多的学科为:工程(不含建筑等)5499人,物理科学(含物理、化学、天文等)4391人,生命科学4243人,医药卫生1661人,农业和自然资 源1214人;硕士学位授予最多的学科为:工程25977人,医药卫 生23065人,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不含通信等)9530人,物理科学 5374人,生命科学4785人。

  1992年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者的中位年龄,物理科学为 307岁,生命科学为32.7岁,工程为31.5岁;从获得学士学位到 获得博士学位的中位年数,分别为8.1年、9.4年和8.7年;注册攻 读研究生的中位年数,分别为6.5年、6.7年和6.2年;博士学位和 学士学位专业一致的比例,分别为68.4%、53.5%和81.8%;女性 比例分别为‘19.7%、39.3%和9.3%;美国公民比例,分别为 54.2%、65.7%和38.7%。从毕业后的就业意向看,工程博士之一 位的选择是工商业,其次是学校;生命科学博士之一位的选择是学 校,其次是工商业;物理科学持有这两种选择的人大致相当。大约 56%的博士就业后主要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

  美国 *** 每年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3000多名博士生、1 万多名硕士生及l万多名主要的青年研究人员。从1984年起,国 家科学基金会还设立“总统青年科技奖”,奖励优秀的青年研究人 员,每年授奖200个,每个得奖者在5年内可获得奖金10万美元。 此类措施在造就美国优秀科技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经费

  1993年,美国科研经费总额达1608亿美元,超过 了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总和。美国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例,目前约为2.8%。近10年来,美国科研经费(按不变美元 计算)增长速度约为5%,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科技经费的来源

  美国1993年的科研经费,43%来自联邦政 府,51%来自工业企业,6%来自其他方面。同1983年相比,工业 企业多提供了占总额3%的科研经费,其他方面多提供了2%,联 邦 *** 则减少5%。但联邦 *** 仍是美国科技经费的最重要的来 源之一。即使扣掉国防科研费, *** 仍负担全国科研经费的 25%,这一比例较日本和德国高出许多。尤其是基础研究经费,在 美国主要由联邦 *** 提供。

  美国工业企业33%的科研经费来自联邦 *** (享有联邦 *** 科研经费的近一半);非赢利研究机构62%的经费来自联邦 *** ,14%来自工业企业,其余34%来自自身;就高等院校而言,不计设在大学内的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1993年科研经费总额达206亿美元,其中联邦 *** 提供55.5%(即高等院校使用了联邦 *** 该年科研经费总额的16.5%),州 *** 提供7.9%,工商企业提供7.3%,其他机构和个人提供9。7%,自身提供19.6%。同1983年相比,美国高等院校来自联邦 *** 的科研经费相对少了,但来自州 *** 、工业企业、社会各界和自身的科研经费相对增加了许多。1992年受到联邦 *** 科研资助最多的10所高等院校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5.34亿)、麻省理工学院(2。50亿)、斯坦福大学(2.47亿)、华盛顿大学(2.45亿)、密歇根大学(2.10亿)、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2.03亿)、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2.02亿)、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1.95亿)、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1.92亿)、哥伦比亚大学(1.90亿)。以上学校占联邦 *** 对高等院校科研资助总额的22.72%。据美国科研经费前20名大学统计,它们的科研经费61%来自联邦 *** ,占联邦 *** 对它们各类资助总额的82%。

  科技经费的分配

  美国的科研经费,联邦 *** 研究机构使用11%,工业企业使用72%,高等院校使用13%,其他非赢利机构使用4%。1993年同1983年相比,各部门在全国科研经费使用分布中的相对比例,高等院校和其他非赢利机构各增加了1个百分点,联邦 *** 机构和企业各减少了l个百分点。

  美国研究开发3个阶段经费的分布,基础研究占16%,应用研究占25%,开发研究占59%。1993年同983年相比,基础研究上升了3个百分点,应用研究上升了2个百分点,开发研究减少了5个百分点。就各部门而言,3个阶段经费的分布,在 *** 科研机构,分别约占20%、28%和52%;在工业企业,分别是5%、20%和75%;在高等院校,分别是66%、26%和8%;在其他非赢利机构,分别是37%、29%和34%。值得注意的是,高等院校承担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工业企业则不仅是开发、应用研究的主体,而且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其地位仅次于高等院校。

  1993年美国联邦 *** 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按学科 分,4064%用于生命科学(包括生物科学、医学、农业科学、环境生 物学等),2127%用于工程科学(包括冶金、材料、化工、机械、土 木、航空等学科),1717%用于物理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天文 学等),897%用于环境科学(包括地质、大气、海洋学等),4.35% 用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7.60%用于其他科学(包括心理科学等)。 联邦 *** 对大学的科研资助,5283%用于生命科学,9.86%用于 物理科学,5.96%用于环境科学,5.36%用于工程科学,2.31%用 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23.67%用于其他科学(含国防研究)。

  美国 *** 提出的1996年联邦科研预算,总额只比1995年增 加2.4%,但各类研究和各部门所分配的经费呈现出不同走向,其 中基础研究增加3。2%的经费,应用研究增加了不到 l%,开发研 究减少了将近1%。国家科学基金会主要资助大学科研。国立卫 生研究院1996年预算118亿美元的科研经费如%也用于资助高 等院校等机构的生物医学研究。

  科研管理体制

  联邦 *** 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更高决策权在总统。克林顿总统在内阁中设立了部一级的由他亲自挂帅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在总统办公厅内设有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和科技政策办公室,为总统处理有关科技事务提供咨询。总统的首席科技顾问相当于总统助理级别,为白宫专职人员,兼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主任及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直接向总统汇报工作并参加国家经济会议和国家安全会议的更高决策。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联邦机构也参与国家科技政策及规划的制定。

  除了上述机构外,还有许多非官方的机构在制定和执行科学技术政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咨询作用。其中包括: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科学院、国家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各种科学技术协会;美国大学协会、全国州立大学和赠地学院协会,以及一些主要的大学、高技术公司和组织,如电子工业协会、国防工业协会、化学制造商协会等。它们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为总统和联邦 *** 在科学技术上提供广泛的咨询服务。国家科学院具有双重职能,既是学术荣誉机构,也是联邦 *** 的科学咨询机构,目前约有1500多名院士,下设23个专业部门。国家研究理事会是其领导机构;由17名理事组成,理事由总统提名并任命。国家工程科学院(目前有院士1,500多人)和国家医学科学院(目前有院士700多人)的性质与国家科学院类似。

  美国国会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也相当重要。 *** 的科技立法草案、重要科技机构的设置、重要科技官员的任命以及科技预算等都需要通过国会参、众两院的审议和批准。目前,众议院设有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参议院没有商业、科学与运输委员会。

  科研机构体系

  美国的研究开发工作是分散在联邦 *** 实验室、私人工业公司、高等院校和其他非赢利机构这4大类研究机构中独立进行的。联邦 *** 通过研究合同、采购合同和其他政策,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 *** 以外的科研机构,使全国科技工作成为一个整体。除联邦 *** 外,自80年代以来,各州 *** 为发展本州经济也开始关心和参与本州重大科技计划的管理,但一般并不直接成立研究机构。

  联邦 *** 研究机构

  美国联邦 *** 现共有13个部和50多个独立职能部门,其中大约有17个部或独立职能部门与科学技术关系比较密切。在这17个部门中,尤以其中的6个关系最为密切。美国联邦 *** 1996年的科研预算总额为720亿美元,其中国防部占54%,卫生与公共事业部占14%,国家航空航天局占12%,能源部占10%,国家科学基金会占3%,农业部占2%。以上6个部门合计,就占该年联邦 *** 科技预算的95%。

  据不完全统计,联邦 *** 各部门所属的研究单位共有750多个。其中国防部所属陆、海、空三军共设l08个研究试验机构,卫生与公共事业部的国立卫生研究院设有20个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国家航空航天局设有9大研究中心,农业部在国内外设有146个试验研究机构,商务部下设国家标准局、国家海洋大气局、专利与商标局、国家技术情报服务中心、国家通讯与信息管理局等科技机构,环境保护局下设14个研究机构。

  在联邦 *** 所验属的实室中,有一种称为“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的机构,这些机构的经费全部来自联邦 *** 的有关部门,如能源部(它有53家此类机构)、国防部、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这些研究机构的人员均为 *** 雇员。但这些机构的行政管理却由 *** 以合同形式交由高等院校、私人工业企业或非赢利机构来负责。这些研究机构一般规模庞大、经费充足,主要从事高风险的、长远的研究和开发。

  联邦 *** 的科研经费实际上只有三分之一拨给自己所属的研究单位(其中的四分之一以上又拨给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另外三分之二则以不同形式,主要是以研究合同和研究资助的形式,拨给 *** 以外的研究单位。以1993年为例,该年联邦 *** 科研开支为698亿美元,其中联邦内部机构用去23.86%,如加上全部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9.41%),则为33.27%;工业企业用去44.73%,如加上由工业企业管理的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3.07%),则为47.8%;高等院校用去16.86%,如加上由高等院校管理的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5.31%),则为22.17%;其他非赢利机构用去4.24%,如加上由非赢利机构管理的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l.03%),则为5.27%;此外,州和地方 *** 用去0.41%,外国用去0.48%。

  工业企业研究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私人工业企业目前有不同规模的实验室大约2万个。它们的研究开发活动大致有两类:之一类是联邦 *** 通过研究合同或采购合同委托企业进行的研究。此类研究开发工作约占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少数工业领域,而且集中在大型公司。第二类是工业企业本身投资进行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化工、医药、电子、工业仪器和科学仪器等领域。一般来说,美国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在高技术产业。例如前些年美国整个制造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只有3.7%,而航空航天工业的这一比例高达18.3%,通讯产业的比例也达11.5%。

  大型工业企业在美国的工业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0家更大公司的研究经费占全国工业研究经费的75%。职工10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约占全国工业研究经费的80%。工业公司的基础研究更集中在少数大公司。10家大公司的基础研究就占全国工业基础研究的一半左右。

  多数大型工业公司都设有中央实验室或研究开发部,拥有雄厚的研究资金、完善的研究设备和众多的科技人员。例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纽约州设有中央实验室,拥有研究人员3000多人,其中4人曾获诺贝尔奖。1992年,该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高达66。44亿美元,占其销售额的10%。有些公司则设有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例如,贝尔实验室是1992年研究开发经费高达31.14亿美元的美国 *** 电报公司所属的独立研究机构,被誉为美国的“发明工厂”,曾经获得2万多项专利,发明了晶体管、激光、太阳能电池、之一颗通信卫星,创立了射电天文学等。该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2万多人,其中曾有7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它对基础研究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开支占研究开发经费总额的10%左右。除上述两家公司外,下列公司1992年科研经费也名列美国前茅:杜邦公司(19亿美元),数字设备公司(1754亿),惠普公司(16.2亿),伊斯曼柯达公司(15.87亿),道氏化学公司(11.59亿),联合技术公司(11.4亿),默克公司(11.12亿),施贵宝公司(9.93亿)。

  过去,由于受反垄断法的限制,美国大企业之间很难合作进行研究。美国国会为了增强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于1984年通过《国家合作研究法》,为企业之间合作研究扫清了道路。到1987年,在美国司法部注册的联合研究公司达360多家。例如,半导体研究公司由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英特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等35家公司组成。

  除大型公司的技术创新外,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近年来也很受重视。美国每年约有6万个小型技术企业创建。据统计,小企业每年获得颁发专利的60%,其人均技术成果为大企业的2.6倍。在一定程度上,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中比大企业更具有活力。

  高等院校研究机构

  美国1992年共有高等院校3638所,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125所研究型大学,其中前40名大学的研究经费占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经费的52%,前10名大学拥有全国高校:研究经费的20%,它们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7.36亿美元)、 密歇根大学(393亿)、斯坦福大学(3.68亿)、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3.53亿)、麻省理工学院(3.24亿)、明尼苏达大学(3.17亿)、华盛顿大学(3.14亿)、得克萨斯农机大学(3.05亿)、康奈尔大学(2.99亿)、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2.96亿)。

  科学研究在美国高等院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美国高等院校的研究支出占学校总支出的比例,1930年只有3.55%,1940年提高到4.04%,1950年提高到10%,1960年高达18%,1970年又回到10%,1980年为9%,目前约为12%。

  美国大学的研究机构大体上可分为4类:①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各院系实验室,全美约有6000多个;②拥有众多专职研究人员的独立研究所,全美约有5000个;③ *** 在大学中设立的各种研究中心;④工业与大学的合作研究机构。目前在美国高等院校共有19个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其中能源部所设最多,以研究经费计算,占75%左右。又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组织筹建并提供资助,由大学或大学集团进行管理。每个中心在5年内可从 *** 得到1000-1500万美元资助,同时鼓励工业界对这些研究中心提供资助。从1985年开始兴建,到1990年已建成25个。后来联邦 *** 又决定,以工程研究中心为模式,在大学创办更多的跨学科的科学技术中心,鼓励大学和工业公司在双方急需的研究领域进行合作。该类中心亦由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部分资助,目前已建成100多个。从1985年起,国家科学基金会还拨款2亿多美元,在大学中建立了5个超级计算机中心。例如,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超级计算机中心,由19所大学组成的大学集团进行管理。从1973年起,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大学实施“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计划”。目前,已建立了45个由国家科学基金会、州 *** 和工业界共同集资在大学中兴建的此类中心。

  其他非赢利研究机构

  此类机构既不隶属于 *** 部门,又不设在大学或由大学管辖,也不像工业企业那样以赢利为目标。这主要是指各种私人非赢利研究所或公司、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医院以及某些学会和私人基金会等。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年经费预算在200万美元以上的非赢利研究机构目前大约有200多个其中有的年度经费预算高达近亿美元,比较著名的有:国际斯坦福研究所、德拉皮尔实验室、巴特尔研究所、兰德公司、米特公司、麻省总医院等。此类研究机构虽然数量不多,但对美国科学技术的 发展很有影响,是其他3类研究机构的有益补充。

  科技政策

  长期以来,美国 *** 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实现和保持美国经济增长和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研究开发经费占联邦 *** 年度预算的比例长期保持在6%左右。当前,提高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成了全国关注的中心。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日益依靠科学技术创新的条件下,经济竞争力问题实质上归结为科学技术领域内的较量。

  80年代以来,美国 *** 科技政策的要点如下:①国防研究是 *** 研究开发的主要支柱。近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防研究开发经费在美国 *** 科研经费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1988年为 67%,1991年降到60%。美国与国防有关的行业聘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也分别由1987年的16%和 11%下降到1992年的13%和8%。但加强军事实力,研究和开发先进的武器装备始终是美国 *** 在研究和开发领域的首要任务。 ②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经费在 *** 民用研究开发经费中的比例目前已扩大到40%。1995年,费密实验室发现顶夸克,是基础研究领域的一个最新重要成果。为寻找这种稍纵即逝的顶夸克,美国 *** 组织了440名优秀科学家协作攻关。③扩大对大学 教学和研究的投资。④加强对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美国现有 600家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本总额超过240亿美元,支持3000 家新技术企业。⑤调动工业对研究开发的积极性。⑥促进 *** 实验室、工业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⑦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1980年国会通过《史蒂文森·威尔德勒法》,规定将技术向工业和商品化转移是联邦 *** 的实验室的一项任务, 拿出经费总额的0.5%用于这个方面。1986年国会又通过《联邦 技术转移法》,允许私人公司或个人享有在 *** 资助的研究中产生的专利权,并依法成立了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集团。⑧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美国 *** 特别强调维护美国的利益,尤其是要保护其知识产权。国务院专门设有海洋、国际环境和科学事务局,主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全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大气环流的作用下,形成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夏长冬短,四季宜耕,但灾害频繁、旱涝突出的气候特征。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为 2376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247%。东西更大跨距约 771 千米,南北更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 634 千米。

(一)地质地貌

1 地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濒太平洋构造带与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的结合部位,南岭构造带的中西段。在漫长的地质时代中,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形成沉积地层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质特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发展历史可上溯到距今 167 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历经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乃至近代。

广西壮族自治区出露的岩石有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沉积岩分布最广,遍及全自治区各县(市、区),其中以碳酸盐岩为主,主要分布在桂中、桂西和桂西北,构成全国乃至世界上典型的岩溶地区之一,面积占全自治区的 8800%。沉积岩在特定的沉积条件下,往往形成各种沉积矿产,某些质纯的沉积岩本身就是非金属矿产。岩浆岩也分布较广泛,主要位于桂东南、桂东北和桂北,面积占全自治区的 903%;形成时代多,有喜马拉雅期、燕山期、华力西-印支期、加里东期、四堡-雪峰期,岩类齐全。岩浆活动有利于成矿和矿质富集。变质岩仅见于桂北及桂东南局部地域,岩石种类简单,变质作用程度低,形成矿产较少,面积占全自治区的 297%。

在地球内部地质营力作用下,地壳及其岩石发生以褶皱和断裂为主的各种构造形变,形成隆起、凹陷及内陆盆地 3 种构造型式。褶皱和断裂非常发育,主要断裂或断裂带共 21 条,北偏东向、东北向和西北向断裂构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构造的基本框架。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古以来发生过构造运动共 19 次,主要的有四堡运动、广西运动、东吴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属造陆运动或褶皱运动。

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呈现周期性的起伏变化,显示相对平静和显著活跃相互交替的特点。一个地震活动周期为 360 ~ 400 年,其中,平静期为 160 ~ 200 年,活跃期约为 200 年。从 19世纪 50 年代以来地震资料看,475 级以上的地震平均约 5 年发生一次,但时间分布很不均匀,有时数十年一次,有时则连年发生。

在目前地震活动周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其相邻省份有两个主要中强地震区域,即平果—乐业—云南省富宁和灵山—容县—广东省廉江,约 69% 的 5 级以上地震和所有 6 级以上地震发生在这两个区域,现代仪器记录的微震也多在这两个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震分布是由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决定的,尤其与活动性断裂的分布有着内在联系。自治区的活动性断裂有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近南北向和近西向 6组,其中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为主,构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活动性断裂的“X”形格架。北东向断裂主要分布于桂东南,北西向断裂分布于桂西北,这两组断裂活动导致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一系列中强以上地震发生。近代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强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桂东南和桂西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活动的另一特点是小地震频度较高,中强以上地震较少,震源深度较浅,因此,地表破坏烈度相对较高,这种小震级高烈度的地震现象以河池市较为典型。

2 地貌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体呈现出山地多、平原少的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其特征如下:

(1)盆地大小相杂。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萌渚岭,海拔一般为 1500 ~ 1800 米,2000 米上下的山峰也不少。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西部为桂西岩溶高原,海拔为 1000 米左右,高原之上有六韶山。西北部为金钟山、岑王老山、青龙山、东风岭,组成云贵高原的南缘,海拔为 1000 ~ 1500米。北部分布着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海拔为 1500 米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海拔多为 200 米以下的平原、盆地。因受中部弧形山脉(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都阳山、大明山、莲花山)的分隔,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为右江区、武鸣县、南宁市区、玉林市区、荔浦县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 4 列,之一列为大苗山—九万大山,第二列为大南山—天平山—凤凰山,第三列为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镇龙山—大明山—都阳山(此列亦称广西弧),第四列为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山系走向明显呈现东部受太平洋板块挤压、西部受印度洋板块挤压迹象。山地以海拔 800 米以上的中山为主,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 2350%;海拔为 400 ~ 800 米的低山次之,占总面积的 1590%。桂东北猫儿山主峰海拔为 2141 米,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之一高峰,也是南岭更高峰。越城岭—猫儿山与海洋山之间的湘桂走廊是中国三大走廊之一。

(3)丘陵错综(海拔为 200 ~ 400 米)。丘陵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 1030%,以高丘陵居多,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

(4)平原分布零散,规模不大。海拔为 200 米以下的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 2690%。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两类。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中河流沿岸,较大平原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其中,浔江平原更大,面积达 63000 公顷 。

(5)喀斯特地貌广布,类型众多。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着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 3780%,集中连片,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其岩溶地貌类型有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峰丛洼地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峰林谷地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和桂西南,孤峰平原主要分布在桂中及桂东南。

(二)气候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低纬度地区,四周多山,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南临热带海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各地年平均气温 1650℃~ 2310℃,等温线基本呈纬向分布,气温由北向南递增,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各地历年极端更高气温为 3370℃~ 4220℃,历年更低气温为 -840℃~ 290℃。日平均气温≥ 10℃积温为 5000℃~ 8000℃,持续日数 240 ~ 330 天,是全国积温更高省份之一。无霜期长达 280 ~ 360 天,南部有些地方终年无霜。按平均气温< 10℃为冬季、> 22℃为夏季、10℃~ 22℃为春季的标准划分,梧州市、武宣县、来宾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百色市一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冬季长 1 ~ 3 个月,此线以南,冬季长不足 1 个月,丰富的热量资源,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熟 *** 物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均在 1080 毫米以上,大部分地区为 1200 ~ 2000 毫米,是全国平均降水量 630 毫米的 1 倍多,降水最多的东兴市可达2840 毫米,降水最少的田阳县也有 1086 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在地域分布上以北部、南部、东部多,中部、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在季节分配上由于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属湿润和半湿润气候。4 ~ 9 月为雨季,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 ~ 85%,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 月~次年 3 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 15% ~ 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各地年平均日照时数 1200 ~ 2200 小时,其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除百色市南、北山区春季多于秋季外,其余地区是秋季多于春季。夏季,各地日照时数为 355 ~ 698 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 30% ~ 40%;冬季为185 ~ 380 小时,仅占全年日照时数的 14% ~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频繁,经常受到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大风、冰雹、热带气旋和雷电的危害,其中以旱涝最突出。按干旱发生的季节划分,有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但主要是春旱和秋旱。春旱的地域差异十分明显,出现频率由桂东北向桂西南逐渐增大。秋旱的地域差异也很明显,出现频率由桂西南向桂东北逐渐增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出现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暴雨往往是造成洪涝的主要原因(图 1-2 ~图 1-6)。

图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图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图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日照时数分布示意图

图 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蒸发量分布示意图

图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无霜期分布示意图

(三)土壤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花岗岩、紫色岩等的风化物以及少量第四纪红土、冲积物、沉积物等。其中,砂页岩类(包括砂、砾、页岩)风化物占5615%,各地均有分布;石灰岩风化物占 1323%,主要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和桂东北的岩溶地区;花岗岩风化物占 1177%,主要分布于桂东南、桂东北及南宁盆地北部昆仑关一带;紫色岩风化物占 531%;第四纪红土母质占 528%;其余为冲积物、沉积物、硅质岩风化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丰富。山谷、平原区多为冲积土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水稻土,主要的土种有潮沙泥田、黄泥田等;山间谷地冲田、低洼垌田多为各种冷浸田;丘陵区的山坡多为由地带性土壤发育而成的各种梯田、旱田和旱坡地,主要土种有壤土田、泥肉田、紫泥田、红壤土等;滨海区为海滨沙土田(地)和咸酸田;岩溶石山区为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棕泥土、石灰泥田、黑泥田、鸭屎田。在这些土壤中,以壤土田、泥肉田、潮沙泥田的生产性能较好,有机质较丰富,一般达 2% ~ 3%,土壤肥沃,产量也较高;各种冷浸田,水温低,土性冷,酸性;桂东北、桂中及桂西南大部分岩溶区的各种石灰性土,质地土壤黏重,通透性差,耕性不良,有机质含量低,有效磷、钾养分也较缺,易旱易涝;咸酸田含 *** 盐类致酸物质多,土壤酸性强,有毒物质多。桂西北、桂中和桂西南的大部分岩溶区、高寒山区以及滨海地区土质较差,耕作也比较粗放,农作物产量较低。桂东和桂南以及右江河谷平原土质好,农业生产水平高,农作物产量也较高。

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域广阔、气候多异、地貌复杂,土壤形成受地形、生物、气候因素及成土母质等因素影响,地带性差异明显,因此,可将其土壤划分为地带性土壤(显域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隐域性土壤)两大类。地带性土壤有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是石炭岩土、紫色土和水稻土。其分布规律如下:

(1)纬向地带性分布:在水平分布上,大约以北纬 23°30′为分界,以北地区大致为红壤分布带,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林红壤;以南至沿海地区为赤红壤分布带,主要为亚热带季雨林赤红壤和砖红壤;在南部沿海地区还有少量砖红壤分布。红壤受富铁铝化成土过程的影响,呈酸性,养分含量较少,但土层较厚,有机质量则因植被覆盖度不同而异,覆盖率高的有机质含量可达 3% ~ 5%,反之,可少于 1%;赤红壤和砖红壤受富铁铝化成土过程的影响更大,风化程度比红壤更彻底,养分含量更少,土壤黏重瘠瘦。

(2)垂直分布:在垂直分布上,自低至高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山地红黄壤,山地草甸土或山地矮林草甸土。山地红壤的植被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风化度较赤红壤和砖红壤低,土壤养分较多,但土层浅薄。

黄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垂直带谱性土壤,多分布在海拔 700 米以上。不同的基带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谱,北部地区主要由红壤—黄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构成,南部地区主要由赤红壤—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粗骨土构成垂直带谱。桂西气候比较干燥,干湿季节明显,土壤垂直分布一般比东部高,例如西部的基带土壤为红壤,分布高度可达海拔 1300 米,其山地黄壤的分布下限也由东部的海拔 1400 米上升到 1850 米,并且一般不出现山地黄棕壤。

(3)非地带性土壤(隐域性土壤)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石灰岩土、紫色土和水稻土。其中,水稻土面积更大,广泛分布于冲积平原、沿海围田、山地丘陵宽谷、山涧盆地垌田及丘陵坡地梯田和窄谷冲田等,其中,桂东南多于桂西北,例如,玉林市、梧州市、南宁市、桂林市等地的水稻土占耕地的比例较大,均在 75% 左右,而百色市、河池市两地的水稻土占耕地的比例较小,分别为 42% 和 46%。石灰岩土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区,发育于碳酸盐岩类风化物,由于各地气候及成土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主要种类有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等。紫色土则发育于紫色砂岩和紫色砂页岩上,分布零星,面积不大。

(四)自然资源

1水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低纬度区域,降雨量比较充沛,河流发育,水资源丰富,河流大多沿着地势呈倾斜面,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了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的横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以及支流分布于两侧的树枝状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在 5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986 条,总长度约 34000 千米,河网密度 014 千米 / 平方千米 ,分属珠江、长江、桂南沿海独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珠江水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更大水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流域面积为202424 平方千米,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 8520%,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 4440%,其中,集雨面积 5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833 条,主干流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自西北折东横贯全境,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初称南盘江,经红水河段、黔江河段、浔江河段及西江河段,从梧州市出境经广东省入南海,全长 1239 千米。其中,红水河段 658 千米,河流比降大,滩多水急,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水电资源的“富矿”;而西江在广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郁江、柳江和桂江,其中以郁江为更大支流。长江水系分布于桂东北,流域面积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 350%,集雨面积 5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30 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内的主要河流有湘江和资江,属洞庭湖水系上游,经湖南汇入长江,其中,湘江在兴安县附近通过秦代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桂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主要河流有南流江、钦江、防城河、茅岭江、北仑河等,流域面积 22900 平方千米,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 970%,其中,更大河流为南流江,南流江、钦江、北仑河等均注入北部湾。粤西沿海诸河主流九州江发源于陆川县,经文地流入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 2300 平方千米,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 097%,诸河有流程短、坡度陡的特点。那坡县境内的百都河属越南红河水系,经越南红河注入北部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流域面积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 060%。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地下河众多,有 433 条,其中长度超过 10 千米的有248 条,坡心河、地苏河等均自形成地下河水系。2007 年,全区年径流量 122120 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 2133 万千瓦。

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与广东省英罗港接壤;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其大陆海岸线约 1500 千米,岛屿岸线 461 千米。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及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广西壮族自治区近海滩涂广大,面积达 1005 平方千米。0 ~ 20 米浅海广阔,面积达 6488 平方千米。整个北部湾的面积约 129300 平方千米,东起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湾内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 2°,水深一般为 20 ~ 50 米,最深不超过 90 米。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有 697 个岛屿,总面积约 6690 平方千米,其中更大的涠洲岛面积约 2470 平方千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形特点大致呈西北高、东南低,四周为山地环绕的盆地,加上充足的降水形成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地下水贮存条件。全区的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 3916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 24870 亿立方米,其中,碳酸盐岩岩溶水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 6150%,基岩裂隙水占 3640%,松散岩类孔隙水占 140%。

2生物资源

1)植物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是各种植物和陆栖动物分布最集中的区域。自北至南分布着 3 个植被带,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带、北热带季节性林带,以热带和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特有树种较多,在分布上存在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差异。植被的纬度地带性变化,自南至北依次为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典型常绿阔叶林。植被的经度、纬度地带性变化受雨量的东西变化的影响,东部为湿润常绿阔叶林,而西部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在暖性针叶林中也存在着东部湿润区为马尾松林,而西部半湿润区为细叶云南松所替代。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变化,自低到高,在南部山地为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矮林,在桂中山地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山顶矮林,在桂北山地为典型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山顶矮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被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植被的次生性质上,大部分地方已不存在原生植被,次生植被主要有灌草丛、灌丛、藤刺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据统计,天然植被有 5 个植被型组(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丛)、14 个植被型、301 个群系。14 个植被型是暖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次生季雨林、红树林、暖性竹林、热性竹林、暖性灌丛、热性灌丛、禾草草丛、蕨类草丛。暖性针叶林由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演变而来,是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较大的森林类型。

根据 2000 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年度清查统计资料,全自治区现有森林面积9819100 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4149%,有各种动物、植物自然保护区 59 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总面积1646400公顷,有林面积752000公顷,两者分别占自治区总面积的700%和 320%。到 1992 年底,野生植物物种和珍稀种类,确认有维管束植物 288 科、1717 属、8354 种,仅次于云南省和四川省,居全国前列。在各类植物中,按用途分,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水果 12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 2426 种,野生淀粉植物 109 种,野生化工原料植物 210 种,野生纤维植物400 多种,野生芳香植物 156 种,栽培的果树约 700 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37 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61 种,主要分布在 3 处,以弄岗自然保护区及十万大山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以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桂中地区以及以花坪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桂北、桂东北地区。银杉被称为“活化石”,是一种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世界上仅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花坪林区、大瑶山林区以及重庆金佛山。

2)动物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野生脊椎动物资源丰富,动物种类多,共发现野生陆栖脊椎动物 929 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 4330%,海洋及淡水的鱼类 700 多种,占全国总数的 3000% 以上。在这些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有 150 个,约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的 4450%。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26 种,占全国的 2680%;二级保护的有 124 种,占全国的 5170%。此外,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的动物有 82 种,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动物有 18 种。在兽类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10 种,二级保护的有 16 种(其中,灵长类动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6 种,二级保护的有 3 种);鸟类资源的品种数约占全国总数的 4500%,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9 种,二级保护的有 78 种;爬行、两栖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4 种,属二级保护的有14 种;野生鱼类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3 种,二级保护的有 16 种。此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宽阔的滩涂和浅海地带还生长着大量浮游生物、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

3北部湾水产资源

北部湾属高生物量海域,是我国著名渔场之一,有鱼类 500 多种、虾类 200 多种、头足类50 多种、蟹类 20 多种,此外还有种类繁多的贝类和其他海产动物及藻类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地区是北部湾的重要渔区,其浅海面积广阔,水质肥美,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以大风江口为界,东边浅海底质平坦,除了涠洲岛与北海间有分散岩礁外,其余大部分为沙质和沙泥质海底;以西多属泥质和沙泥质。良好的底质条件加上适宜的水温和入海河流携带大量的有机物及营养盐类,为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养料,这些浮游生物是鱼虾的主要饵料。浅海有主要经济鱼类 50 多种,资源量约 6900 吨;主要经济虾类 10 多种,资源量约 8000 吨;主要经济贝类有珍珠贝、日月贝、牡蛎、文蛤、毛蚶、栉江珧等,资源量约 38000 吨;主要经济蟹类有青蟹、梭子蟹等;主要藻类有江蓠、马尾藻等。沿海珍珠以马氏珍珠为主,著名南珠分布在北海营盘海域,及防城珍珠港、钦州三娘湾一带。涠洲岛、斜阳岛附近海域产鲍鱼。

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合浦营盘港—英罗港儒艮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等。涠洲岛珊瑚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珊瑚礁资源,也是北部湾沿岸珊瑚生长的北界,有 21 属、45 种珊瑚,资源宝贵。

4旅游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分布广,洞穴众多且景观优美,素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之称;区域内峰林发育完美,是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据统计,溶洞约有 10 万个,在这些瑰丽多姿的溶洞里,石乳、石笋、石幔、石柱、石花、石莲、石林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而石灰岩峰林在桂东北、桂中、桂东南、桂西等地也随处可见;海拔高于 1500 米的山峰有数十座,山地景观气势磅礴,山体雄伟,林木葱郁,景色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适于科学考察、远足攀登;位于中越交界的归春河上游的德天瀑布闻名遐迩,其瀑面宽超过 100 米,高约 80 米,呈三叠状飞泻而下,水声轰鸣,势若奔马,非常壮观。其他著名的瀑布还有资源县的宝鼎瀑布、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冷水瀑布、靖西县的三叠岭瀑布、龙州县的响水瀑布、上思县的应天府瀑布等。在八桂大地上,泉流众多,分布广泛,冷、热、温、沸四泉均有;海岸线长达 1595 千米,岛屿众多,海水清澈,沙滩洁净平缓,滨海风光十分诱人,沿海城市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主要的滨海旅游景点有国家4A级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北海海底世界、山口红树林生态旅游区、“七十二泾”风景旅游区、麻蓝岛海洋生态旅游度假区、金滩京族风情旅游度假区、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合浦南国星岛湖旅游度假区、廉州城历史文化及古迹旅游区以及涠洲岛、斜阳岛旅游区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同时,也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成为自治区观光旅游业的一大特色。特别是近年来,注重对以桂林山水和百色大石围天坑群等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以北海银滩、钦州三娘湾和防城港金滩为代表的滨海情韵,以大新德天跨国大瀑布和凭祥友谊关为代表的中越边关览胜,以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俗风情,以及以兴安灵渠、宁明花山壁画、刘三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风采和红色旅游这 6 种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旅游的开发,充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问题一:大庆有多大面积 多少人 大庆,中国更大的石油、天然气基地,是一座因油而生、由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位于黑龙江中西部、松嫩平原中部,紧邻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现辖四个县和五个行政区,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人口110万。

问题二:大庆地区到底有多大面积?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盆地大庆城区位置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叮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中央坳陷区北部。市区地理位置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东与绥化地区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江(松花江)相望,西部、北部与齐齐哈尔市接壤。滨洲铁路从市中心穿过,东南距哈尔滨市159公里,西北距齐齐哈尔市139公里。全市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市区建成区面积207平方公里。 [7]

问题三:大庆的 大庆的面积多大 大庆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面积:22161平方公里。

问题四:大庆占地面积是多少 大庆市地处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中部,黑龙江省西部。现辖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四个县,萨尔图、让胡路、龙凤、红岗、大同五个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622万人,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城市搐口1212万人。全市耕地面积468万公顷,草原689万公顷,水面269万公顷,湿地120万公顷,地热183平方公里

问题五:上海和大庆的地理面积谁大 上海和大庆的地理面积相比,大庆大。

大庆位于黑龙江西部中心,地理 面积 22161平方公里, 人口 2815508人(2011年普查数据)。

上海市地理面积63405平方公理, 占我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 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4306平方公里,郊县面积369744平方公里。2014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568万人。

问题六:大庆有多少人口 henduo

问题七:哈尔滨市市区与大庆市市区面积、人口分别是多少? 10分 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更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面积531万平方公里,辖8区7县,代管3个县级市。户籍总人口1063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879万人

大庆市,下辖五区四县,22161平方千米 总人口2904532万人

问题八:大庆的面积是多少 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

大庆市地处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中部,黑龙江省西部。现辖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四个县,萨尔图、让胡路、龙凤、红岗、大同五个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622万人,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212万人。全市耕地面积468万公顷,草原689万公顷,水面269万公顷,湿地120万公顷,地热183平方公里。

大庆市始称安达市。1960年5月26日,安达县撤销,设置安达市(地级),安达市人民委员会驻安达镇隶属松花江专区。同年10月,松辽石油会战指挥机关移驻萨尔图。1964年6月23日,撤销安达市,恢复安达县,设立安达特区,对外仍称安达市。1979年12月14日,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由黑龙江省直辖。

1959年9月25日,新中国建国10周年大庆前不久,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遂以“大庆”命名油田。

从1960年起,经3年多努力,探明了大庆油田地质储量并投入开发。

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大庆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不仅粉碎了“中国贫油论”,展示了石油工业的广阔前景,而且证明了我国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陆相沉积”生成大油田的理论)的正确性。

大庆地区清初为蒙旗杜尔伯特的游猎地,一直设有定居村落。

1898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在此建立了萨尔图站。1904年开始放荒招垦,村屯渐多。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在安达任民镇设置了安达抚民府,1913年改为安达县。伪满时萨尔图被改为兴仁镇。1946年又恢复萨尔图名字。1947年人民民主政权在萨尔图一带建立了几个牧场,1955年合并为红色草原牧场。1955年松辽石油勘探局开始在安达县大同一带进行石油资源钻探。1959年9月26日,在大同北面高台子附近的“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把这个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后来在大庆油田上崛起的新兴石油城亦被命名为大庆市。

大庆市始称安达市。1960年5月26日,安达县撤销,设置安达市(地级),安达市人民委员会驻安达镇隶属松花江专区。同年10月,松辽石油会战指挥机关移驻萨尔图。1964年6月23日,撤销安达市,恢复安达县,设立安达特区,对外仍称安达市。1979年12月14日,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由黑龙江省直辖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市区地理位置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东与绥化地区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江(松花江)相望,西部、北部与齐齐哈尔市接壤。滨洲铁路从市中心穿过,东南距哈尔滨市159公里,西北距齐齐哈尔市139公里。全市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

大庆市土壤是在特定的地貌、成土母质、气候、水文、植被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据《大庆市志》记载,草原土壤占市区总土地面积的1864%,是主要的耕地土壤;水成土壤主要有草甸土和沼泽土,其中草甸土占市区总土地面积523%。全市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的影响,总的特点是:冬季寒冷有雪;春秋季风多。全年无霜期较短。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生长。

大庆,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松嫩平原。全市下辖五区四县,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622万,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人口1212万。在近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中,英雄的大庆人,一次创业,在一片荒原>>

问题九:大庆的油田有多大呢 双城也算大庆的周边?双城也有油田?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更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其中大庆油田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油层为中生代陆相白垩纪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渗透率。原油为石蜡基,具有含蜡量高(20%~30%),凝固点高(25℃~30℃),粘度高(地面粘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点。原油比重083~086。1959年,在高台子油田钻出之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1976年以来,年产原油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1983年产油5235万吨。大庆油区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庆油田我国目前更大的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482亿立方米,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价差1万多亿元,特别是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1999年底,大庆油田重组改制、分开分立。2000年1月1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并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和香港上市。注册资本475亿元,现资产总额1089亿元,员工总数90427人。公司成立六年来,累计生产原油294亿吨,天然气130亿立方米,年均油气当量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840亿元,利税总额4795亿元,连年荣登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榜首。

问题十:丹东市 市区面积多大? 伊春市 市区面积多大? 大庆市 市区面积多大? 丹东市区面积834平方公里,伊春市区面积32759平方公里,大庆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

地名由来:

《金史·太祖本纪》:“穆宗亲迓太祖于阿勒锦村。”哈尔滨系阿勒锦的音转。《钦定金史语解》卷3:阿勒锦“名誉也”。“阿勒锦”系女真语“荣誉”之意。另一说为满语“晒网场”之意。

《哈尔滨考》考证:“哈尔滨”是女真语“阿勒锦”一词的译转,是“荣誉”的意思;《​满州​地名考》记载:据说沙俄设置哈尔滨市街建设局时,曾经对地名的设置花费了很多的脑筋,巡视了松花江沿岸的一些小村落,,并向当地人​寻问​了地名,当地人称此地为哈欧滨。同时沙俄也曾设想了许多名称,但都未采用。最后取名为哈鲁滨。1900年 *** 的地图上就出现了“哈鲁滨市街”的名称。“哈鲁滨”系满语“鱼网”的意思。据说很早以前这一带是满人的一个较大的捕鱼区, *** 称之为晒网场。后哈鲁滨音讹为哈尔滨。

天鹅论: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意是“天鹅”之意,认定其为现今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

满语“打鱼泡”或“晒渔网”说:这一说法1898年出自一个俄国采矿工程师之口,1922年《哈尔滨指南》和1929年《滨江尘嚣录》都沿用了此说。

蒙语“平地”说:这是1913年魏声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从发音角度跟蒙语相碰得出的结论。

俄国“大坟墓”之俄语“大坟墓”说:见于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书,说明俄国人一开始就有永久占有此地之意。

满语“锁骨”说:完全的音译,因满语“哈拉吧”是锁骨之意,由此推论。

满语“哈勒费延”及“扁”说:这个译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费延”在满语中是“扁”的意思,引申为“狭长”,象形之意。

通古斯语“渡口”说与“船渡场”说:俄国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哈尔滨一词源于通古斯语,含义为船只停泊之地。

女真语“阿勒锦”说:“阿勒锦”译为汉语有名誉、荣誉、声誉等含义。此说依据在《金史·本纪·卷二》中。

历史沿革:

早在两万两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

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西周时期属肃慎地;公元三世纪为挹娄属地。

南北朝时为勿吉地。

隋唐时期归靺鞨。

宋代为女真族完颜部的属地,当时将这里命名为阿勒锦村。

金收国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为两大汉军万户居住地。

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为陪都。

元、明时,哈尔滨又成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领地和奴尔干都司的辖地。

明末清初时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遗存的建筑材料在原地修筑阿勒楚喀要塞。

清朝建立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哈尔滨为其所辖,属于吉林将军。清末民初哈尔滨属于吉林省滨江县治。清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大量满汉百姓移居哈尔滨地区。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嘉庆以后,随着“京旗移垦”以及此后的开禁放垦政策的实行,到了十八世纪末,在哈尔滨地区已建立了更多的满族移民和汉族垦民的村落,有许多满、汉族人民在这里从事耕种和渔业,故此地曾有“鱼村”之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三日由于清 *** 的腐败,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密约》,使沙俄获得了东清铁路的修筑权。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八月在东清铁路修筑的同时,于旧哈尔滨(土名香房,当时主要是俄国人居住的地方)设置监督所。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沙俄1900年开始在新市街(当时土名秦家岗)进行施工建筑,之后,将沙俄设置的各种行政机构迁移此处。同年,我国人民为了反抗沙俄的侵略,摧毁了沙俄的铁路以及建筑,使沙俄苦心经营的成就与建筑​化为无有​。

1901年沙俄要求清 *** 进行赔偿,重新复兴原状。

1903年松花江岸的部分地方也被沙俄侵占,变成沙俄铁道的附属地,属东支铁道长官所管辖。

1905年10月31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清廷批准,添设哈尔滨关道(即滨江关道),翌年5月11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式设置道署,驻滨江城(今道外区)。

1907年1月14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清廷决定“哈尔滨开为商埠”。同年1月23日(农历十二月初十日),吉林将军与黑龙江将军奏准,设置滨江厅,隶属滨江关道;4月18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六日),设署启用关防,首任滨江厅江防同知在傅家甸(今道外)“开篆任事”。同年11月23日(农历十月十八日),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公布非法的《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章程》,将埠头区(今道里)、新市街(今南岗)7平方千米土地划为市区,归公议会管辖。

宣统年间(1909—1911年),将双城府和阿城县沿江的一部分村屯划归滨江厅管辖。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将滨江厅改为滨江县。

1918年十月革命以后,沙皇俄国的努力逐渐消退,但这一时期的哈尔滨仍为沙俄残余势力蹂躏时期,但此时中国开始陆续收回了沙俄时期一些特权。

1919年12月,黑龙江省长公署决定,于哈尔滨江北设置马家船口市政局,翌年1月31日改为松北市政局。

1920年收回铁路界内的司法权,同时由司法部将中东铁路用地划作了东省的特别区(包括哈尔滨东至绥芬河,西至​满州里​、南至长春宽城子)。全区域共分五个区,每区各设总署分署及派公所分驻所,哈尔滨为之一区。

1921年2月5日,成立哈尔滨市政管理局,掌握中东铁路沿线各地方行政。

1922年11月24日,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宣布,所有东省特别区内之军警、外交、行政、司法等均归护路军总司令兼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监督节制。

1922年12月8日,北京 *** 公布“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办事条例大纲”,于哈尔滨设行政长官公署。

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

民国十二年(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之一个党组织。3月1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正式成立,驻哈尔滨埠头区。

民国十四年(1925年)9月,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松北市政局改为松浦市政管理处,旋改松浦市政局。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下令解散白俄霸占的市公议会及董事会,所有卷宗、票照及市有财产线由市政管理局接收。3月30日,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发布布告,取消哈尔滨市公议会,宣布成立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6月17日,《哈尔滨特别市自治试办章程》公布实施,将埠头区、新市街划为哈尔滨特别市管辖区域,其余马家沟、老哈尔滨(今香坊)、新安埠(偏脸子)、八区、顾乡、正阳河等仍归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管辖,称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哈尔滨市。至此,被沙俄及其残余侵占达二十八年之久的哈尔滨行政权全部收回。

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将滨江县马路工程局与卫生局合并改设滨江市政公所。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之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将滨江市政公所改为滨江市政筹备处,划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桥等地归滨江市管辖,隶属吉林省。至此,哈尔滨形成了5市、县并存的局面。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同年7月11日便成立了“哈尔滨市政筹备所”。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7月,成立哈尔滨特别市,属于伪中央直辖市。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伪市制改革废除了特别市。变哈尔滨为伪滨江省的直辖市,并为滨江省公署所在地。

1938年7月1日,伪哈尔滨市公署公布市区条例,废除保甲制,实行区制,全市划分为埠头、新阳、南岗、马家、东傅家、西傅家、顾乡、香坊、太平、松浦10个区。1940年10月1日,伪满进行国势调查,哈尔滨市总人口6455万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年8月31日, *** *** 颁布《收复东北各省处理办法要纲》,重划东北行政区划,哈尔滨市为中央直辖市。人口70余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28日,5月建立人民政权,隶属 *** 北满分局领导。同年11月18日,改为哈尔滨特别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尔滨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

1948年4月21日,哈尔滨市改为省辖市,为松江省省会。

1949年2月6日,东北政委会决定,各特别市一律取消“特别”二字;3月1日哈尔滨特别市改为哈尔滨市。同年4月21日,东北政委会决定,改为松江省辖市。同年10月,哈尔滨市分设9个区。

1953年7月18日,中央人民 *** 政务院批准,从8月1日起改为中央直辖市。1953年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116.3万人,已经达到特大城市的标准。

1954年6月19日,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哈尔滨市改为黑龙江省省辖市,为黑龙江省省会。

1956年8月,将东、西傅家区合并为道外区;撤销天恒区,并入朝阳区;撤销顾乡区,并入道里区;平房区改为城区;全市共划为道外、道里、南岗、香坊、太平、平房6个市区和朝阳、王岗、松浦3个郊区。

1958年,哈尔滨市市郊属的14个乡改为农村人民公社。8月25日,原由省直辖的宾县(驻宾州镇)、阿城、肇东3县及原绥化专区所属呼兰县划归哈尔滨市管辖。9月27日,建立了城市区级香坊人民公社、机电人民公社。同年设立松花江专区,专署驻哈尔滨市,原绥化专区所属绥化、望奎(驻双龙镇)、绥棱、海伦、庆安(铁力县撤销并入)、通河、木兰、兰西、巴彦等9县和原由省直辖的伊春市及五常、双城、肇源、肇州4县划归松花江专区,辖1市、13县。

1960年5月12日,原属松花江专区领导的通河、木兰、巴彦、五常、双城5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原由哈尔滨市领导的肇东县及原嫩江专区所属青冈、明水2县划归松花江专区;设立安达市,属松花江专区;哈尔滨市共辖阿城、宾县、呼兰、双城、五常、巴彦、木兰、通河8个县,松花江专区辖2市、11县。

1962年恢复铁力县,松花江专区辖2市、12县。

1963年3月8日,恢复滨江区,将郊区各公社划归滨江区管辖。

1964年伊春市改由省直辖,松花江专区辖1市、12县。

1965年安达市改由省直辖,原松花江专区改名为绥化专区。同年10月14日,由哈尔滨市所属宾县(驻宾州镇)、阿城、呼兰、通河、五常、木兰、双城、巴彦等8县设松花江专区,专署驻哈尔滨市。

1967年4月,撤销哈尔滨市人民公社,成立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平房区改为“新曙光”(区)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接着,各区相继成立区级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0年松花江专区改称松花江地区,原属牡丹江地区的尚志、方正、延寿3县划入松花江地区,辖11县。

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79年9月-11月,市革命委员会先后撤销区革命委员会名称,恢复了各区人民 *** 称谓。

1980年1月5日-11日,召开哈尔滨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之一次会议,决定将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改称哈尔滨市人民 *** ,并先后撤销市区各城市人民公社分社名称,恢复街道办事处称谓。

1983年9月3日,国务院批准将松花江地区呼兰、阿城二县划归哈尔滨市管辖(10月18日正式实施)。

1985年10月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计划单列,并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1984年1月20日,除太平区团结公社外,郊区21个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开,撤销人民公社,建立21个乡 *** 。

1987年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987]85号)撤销阿城县,设立阿城市(县级),以原阿城县的行政区域为阿城市的行政区域。

1987年5月,市区88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83个,辖区人口在两万人以上的62个街道办事处晋升为处级建制。

1988年9月14日,民政部批准(民[1988]行批30号)撤销双城县,设立双城市(县级),以原双城县的行政区域为双城市的行政区域。

1988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尚志县,设立尚志市。

1991年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1]4号)将松花江地区的方正县、宾县和佳木斯市的依兰县划归哈尔滨市。哈尔滨市的行政管辖区域从7区1县1市扩大到7区4县1市(县级)。

1992年末,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中游,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黑龙江省省会。北邻呼兰县,东接阿城市,南界双城市,西与肇东市毗连。全市总面积1675平方千米。总人口28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68万人;满、朝鲜、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5%。市 *** 驻地道里区。

1993年6月1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3]117号)撤销五常县,设立五常市。

1996年8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64号),松花江地区和哈尔滨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哈尔滨市。新的哈尔滨市辖原哈尔滨市的呼兰县、方正县、宾县、依兰县和道里区、南岗区、动力区、平房区、香坊区、太平区、道外区,原松花江地区的延寿县、木兰县、巴彦县、通河县。原哈尔滨市代管的阿城市和原松花江地区的尚志市、双城市、五常市由省直辖,委托哈尔滨市代管。合并后的新哈尔滨市辖7区12县(市),265个乡镇、89个街道,1541个居委会、3532个村委会。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哈尔滨市总人口9413359人。其中:道里区748313人、南岗区977432人、道外区383718人、太平区421806人、香坊区367382人、动力区410842人、平房区172011人、呼兰县632204人、依兰县364108人、方正县225513人、宾县538710人、巴彦县611556人、木兰县258972人、通河县203515人、延寿县237655人、阿城市638894人、双城市749182人、尚志市582764人、五常市888782人。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10号),调整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1)撤销哈尔滨市太平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哈尔滨市道外区管辖。道外区人民 *** 驻北十四道街。(2)哈尔滨市设立松北区,辖原属道外区的松北、松浦、万宝3个镇,太阳岛、三电2个街道,以及原属呼兰县的乐业、对青山2个镇。松北区人民 *** 驻松北镇松北一路。(3)撤销呼兰县,设立哈尔滨市呼兰区。以原呼兰县的行政区域(不含乐业、对青山2个镇)为呼兰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 *** 驻呼兰镇南京路。区划调整后,哈尔滨市辖8区11县市,总面积53万平方千米,市区面积由原来的166025平方千米,增加到4272平方千米,总人口954万人,市区总人口由过去的3152万人增加到380万人。

2004年9月2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80号):哈尔滨市人民 *** 驻地由道里区石头道街迁至松北区世纪大道(2004年11月1日黑龙江省人民 *** 黑政发[2004]83号文件批准)。原市 *** 驻地石头道街107号,邮编150010。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调整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6]73号):(1)同意撤销哈尔滨市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以原动力区和香坊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香坊区的行政区域。香坊区人民 *** 驻香坊大街。(2)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哈尔滨市道外区管辖。(3)撤销阿城市,设立哈尔滨市阿城区。以原阿城市(不包括永源镇、巨源镇)的行政区域为阿城区的行政区域。阿城区人民 *** 驻民权大街。8月28日,省 *** 下发了《黑龙江省人民 *** 转发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调整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批复的通知》。哈尔滨市行政区划由原来的8区、11县(市)调整为8区、10县(市),市区面积由4272平方千米增加到7086平方千米,市区人口由39896万人增加到46424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哈尔滨市常住总人口10635971人,其中:道里区923762人,南岗区1343857人,道外区906421人,平房区190253人,松北区236848人,香坊区916408人,呼兰区764534人,阿城区596856人,依兰县388319人,方正县203853人,宾县551271人,巴彦县590555人,木兰县277685人,通河县210650人,延寿县242455人,双城市825634人,尚志市585386人,五常市881224人。

2013年9月,哈尔滨成为国务院发改委《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4年,《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调整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55号):同意撤销县级双城市,设立哈尔滨市双城区,以原双城市的行政区域为双城区的行政区域,双城区人民 *** 驻双城镇新兴大街99号。

2017年8月7日哈尔滨市当选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11月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23位;12月获得“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2018年10月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地理环境:

哈尔滨市,简称“哈”,别称冰城,古称上京、会宁府、阿勒锦、滨江,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全市共辖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县,总面积531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63万人,城镇人口7093万人,城镇化率659%。

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之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金朝之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尔滨阿城,清朝肇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哈尔滨依兰,金源文化由此遍布东北,发扬全国,是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

哈尔滨话原属东北官话哈阜片肇扶小片。根据最新的东北官话标准,哈尔滨话被划分为东北官话松辽片,是全国最接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普通话发音的方言之一。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具有表达标准、清晰、明了的特点。哈尔滨的普通话普及程度明显好于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其他大部分城市。一些外国人认为,哈尔滨话好听、地道、没有奇怪的语调。哈尔滨人的发音与东北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哈尔滨市区与近郊区的发音都有明显区别。也正是这个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哈尔滨为全国各地的电台、电视台、文学艺术组织培养了大批成功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一定影响。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原当地居民喜食大馇子、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河北人喜食米饭,爱喝高粱米粥。哈尔滨人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黏糕和黏豆包、“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等,喜欢喝“苏波汤”(俄式红汤)。

哈尔滨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处东北亚中心区域,是之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哈尔滨东与牡丹江市、七台河市接壤,北与伊春市、佳木斯市接壤,西与绥化市、大庆市接壤,南与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接壤。哈尔滨市总面积531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千米。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区、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之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之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哈尔滨是中国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大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4-6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7-8月份为夏季,气候温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3℃,更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为各季之最。9-10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11-次年3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有时也会出现暴雪天气。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更低气温曾达零下377℃(1985年1月26日)。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哈尔滨铁路局是全国十五个铁路局之一,北起古莲、南至兰棱、东达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外与俄罗斯接轨,内与沈阳铁路局相通。36条干线贯穿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构成了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2005年3月18日开始根据铁道部的统一部署,铁路局(集团公司)撤销下辖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海拉尔5个铁路分局,实行直接管理站段的管理体制,截至201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6854千米,线路计长125169千米。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是黑龙江省水运的指挥运输中心。哈尔滨港口对俄开放,有中俄水运贸易。1990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东北内河更大的哈尔滨航运站,引进和制造了平均时速高达65千米的水翼船,并投入松花江营运。1992年,开通江海联运,船队首次从松花江经黑龙江下游出海,驶抵日本,开始了冲出内河、走向海洋的新纪元。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由于松花江水位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松花江的航运。2005年,水路运输各种货物309万吨。

如需了解松花江地区、哈尔滨原(东傅家区、西傅家区、新阳区、马家区、顾乡区、松浦区、王岗区、朝阳区、天恒区、滨江区)历史沿革,请阅读文章《我的家乡在哪里之哈尔滨市区划沿革》,谢谢阅读。

任世事变迁,终不改绿水青山,看风云变幻,永不忘万里家乡!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 *** ,如有不足与疏漏之处,欢迎指正,如发现文章有违反国家政策等规定,欢迎指导,本人将及时予以更正或删除!

黑龙江的省会是哪里

黑龙江省会是哈尔滨。

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的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北部地区更大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更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仅次于成都),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辖8区10县(市)。

户籍总人口9983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952万人,48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共和国长子”、“冰城”、“天鹅项上的珍珠”、“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以及“冰城夏都”等美称。

黑龙江的省会是什么?

黑龙江的省会是哈尔滨。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是东北北部交通、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更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之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黑龙江的省会

在中国的版图上;黑龙江省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市就是在这只天鹅的项,人们赞美她是天鹅项下的珍珠,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东北北部更大的中心城市哈尔滨这个名字,是由女真语“阿勒锦”转化而来的,包含名誉,荣誉的意思,她的历史纪元始于公元1097年。

据考古证明,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哈尔滨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八百年前是这里是女真族所建早期都邑,金上京会宁府建在哈尔滨所辖阿城市境内,至今仍留有许多遗迹,元代在之里设过驿站,清代中后期,大量的满、汉族人涌向此地,十九世纪未这里有村屯近百个居民五万多人,初具城市规模。 哈尔滨作为一个现代地市,是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崛起的,其后几十年里,哈尔滨成为以沙俄为首,日法,美,意,英等列强盘踞的充满殖民地色彩的国际城市特别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沦为日本统治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46年4月28日,中国 领导下的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从此哈尔滨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哈尔滨的地理位置 哈尔滨,坐落于中国东北部,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带来了无尽的秀美和丰饶。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的方位赋予得天独厚的黄金时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之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外,松花江黄金水道可直达俄罗斯,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00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家的客货联运业务。

哈尔滨的行政区划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2004年,哈尔滨市由原辖7个区、12个县(市),调整为辖8个区、11个县(市),即撤销太平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道外区,仍称道外区;设立松北区;撤销呼兰县,设立市呼兰区。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8个区、11个县(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

2004年末,人口97023万,其中市区人口39454万,是全国省辖市中面积更大的城市,是黑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哈尔滨的经济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中心,具有雄厚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基础,己形成一个以机电工业为主体,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城市,闻名全国的”动力之乡(电机厂,锅炉厂,汽轮机厂)为我国生产了之一台大型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和高压锅炉,生产的发电设备目前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此外,还有一些大中型企业,如轴承轻合金加工,量具刃具飞机制造,电表仪器,林业机械,工程机械,木材加工,**机械,亚麻纺织,涤绵纺织,电碳,毛纺,食品等工业也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一度的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吸引了无数国内外客商。

哈尔滨的交通与旅游 哈尔滨交通方便,水,陆,空四通八达,是中国东北北部的物资集散地和经济商业贸易中心,也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之间里程最短的大陆桥枢纽,哈尔滨机场雄居东北之首,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哈尔滨火车站是我国集结铁路干线最多的车站之一,松花江是中国内河通航的第三大河流哈尔滨港则是这条江上的更大中心港,哈尔滨更是一座风光椅旎,独具特色的旅游名地她不仅以松花江的秀丽多姿,太阳岛的妩媚绚丽饮誉世界,而且以其中西合壁的城市建筑及日本折衷主义建筑外,绝大部分是欧式建筑,其中有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的省美术馆和东北烈士纪念馆,新艺术学派式的省博物馆和哈尔滨铁路局,哥特式的基督教堂,拜占廷式的东正教堂,圣索菲亚教堂,俄罗斯式的铁路江上俱乐部。 哈尔滨的气候 哈尔滨的夏天气候宜人,绚丽多姿,别具迷人的魅力是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美丽的松花江宛如一条彩带,给城市增了无限风光:江南岸在十里长堤上,船坞公园,斯大林公园,九站公园彼此襟连,岸边柳暗花明,游人如织。

江北水环抱的疗养胜地太阳岛,幽雅静溢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引得中外著名歌唱家,音乐家纷来献艺,使哈尔滨赢得了“北方音乐城”的美誉。 哈尔滨的冬季,处处琼搂玉字,的雪皑皑,富有诗情画意,被人们称为“冰城”,这里举办的冰灯游园会,菩革冰雪艺术之精华,每年都以新的风姿迎接海内外大批游客,闻名中外的“哈尔滨冰雪节”从每年的1 月5日起持续一个多月,各种有趣的冰上活动,如乘冰帆,打冰撬,冬泳,滑冰比赛等丰富多彩。

观赏冰灯,参加冰雪文艺晚会或冰上婚礼,参加经济贸易交流会,这些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共度冰雪盛会。 在世界众多的大城市中,哈尔滨以她特有的风貌蜚声中外,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

黑龙江的省会是哪里

在哈尔滨

哈尔滨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更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24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755万人,总人口9874万人,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哈尔滨入选二00六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排行榜。哈尔滨还是唯一代表中国申办冬奥会的城市!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沿边开放带上更大的中心城市。始于1990年,连续举办了十五届的 “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为哈尔滨市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东欧等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正在向国际博览会迈进。

哈尔滨市花为丁香花,因此,它还有个雅称叫“丁香城”。

哈尔滨市标志建筑物为圣 索菲亚教堂、龙塔、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市邮政编码是150000; *** 区号:0451;地区编码:230100。

黑龙江的省会是哪

哈尔滨市,具体介绍一下哈尔滨市的历史及旅游齐齐哈尔旅游概述 位于黑龙江中西部松嫩平原,紧邻黑河市,达斡尔语中的齐齐哈尔意为“天然牧场”,是黑龙江省西部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现已发展成为新兴的旅游城市。

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南26公里处,因此,这里又被誉为“鹤的故乡”。 齐齐哈尔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齐齐哈尔”,为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1674年清 移吉林水师驻齐齐哈尔。

1683年定齐齐哈尔为水师营制。1684年于齐齐哈尔设火器营。

1691年齐齐哈尔建城。1698、1699年黑龙江的副都统和将军先后由墨尔根移驻齐齐哈尔。

1895年在齐齐哈尔设黑水厅。1907年齐齐哈尔为黑龙江省省会。

1936年齐齐哈尔实行市制。新中国成立后,齐齐哈尔先后为嫩江省、黑嫩省、黑龙江省的省会,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省会设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改为省辖市。

齐齐哈尔是一个开发潜力巨大的新兴城市。齐齐哈尔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家最早兴建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重型机械、冶金工业为主体,包括化工、轻工、纺织、建材、食品、电子、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齐齐哈尔是跨黑龙江、吉林、内蒙三省区的交通、通讯枢纽。

齐齐哈尔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典雅的古建筑、悠久的历史遗迹。齐齐哈尔旅游景观独特。

特别是闻名中外的世界珍禽丹顶鹤之乡——扎龙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更大的水禽、鸟类保护区。世界珍禽丹顶鹤就在这里休养生息。

因此齐齐哈尔被誉为鹤乡之城。 四面环水、景色宜人、天然成趣的明月岛;湖光山色、亭阁别致、风景秀丽的龙沙公园;新石器时代的昂昂溪文化遗址、大乘寺、 寺、关帝庙、石碑山、塔子城等历史文物遗迹,为旅游者所青睐,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中外宾客前来观光、旅游。

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驰名中外的更大的水禽、鸟类保护区,吸引了世界珍禽丹顶鹤在这里休养生息。因此齐齐哈尔又被誉为鹤乡。

得天独厚的冬季冰雕雪景更是蔚为壮观。齐齐哈尔市交通便捷,通讯设施完备,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

重要数据区号:0452邮编:161000位置:齐齐哈尔市地处东经122至126度、北纬45至48度,位于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东临大庆市和绥化地区,南接吉林省白城地区,西靠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北与黑河、大兴安岭接壤。气候:齐齐哈尔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十分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暂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长。

齐齐哈尔南部属温暖干旱农业气候区,中部属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北部属温凉半湿润农业气候区。更佳旅游时间:夏、秋两季。

面积: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人口500多万。

行政区划分:全市辖七个区、一个市、八个县。景观:扎龙自然保护区、明月岛、大乘寺、青年山鸡狩猎场、万善寺、 寺、昂昂溪遗址、滕家岗子遗址等交通概况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西部的交通枢纽,民航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大连、黑河、海拉尔等航线。

水上运输北通黑河、东通哈尔滨、佳木斯等地。每周一、五有发往北京的航班;每周二、五有发往上海浦东的定期航班;每周二、五有发往广州的定期航班。

铁路:游客前往扎龙自然保护区,大多从齐齐哈尔出发。搭乘京哈、齐北线,在齐齐哈尔站下车。

住宿介绍齐齐哈尔住宿较为方便,有鹤城宾馆、富丽宾馆、中铁宾馆、和平宾馆、民航大厦等宾馆酒店可供选择。餐饮简介齐齐哈尔饮食文化也很有特色。

蒙古族的“手把肉”,是把整羊煮熟,用大盘端上桌。在大块地品尝手把肉的同时,烈酒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族人民诚心城意地用烈酒招待客人,男女老少随着马头琴声,翩翩起舞,到处是欢乐祥和的场面。

娱乐介绍蒙古族“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之意,历来是蒙族的盛大节日。而今,逐渐演绎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除“三勇绝技”(骑马、射箭、摔跤)外,还增添了**放映、体育表演等项目。敖包会又称“封堆”,最早是大草原辨别道路和交界的标志。

敖包始见于清代,逐渐演变为民间祭祀山神、路神等活动的场所。每逢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敖包活动。

摔跤、射箭,尤其以赛马夺羊最为热闹。剽悍的骑手相互追逐,人欢马叫,争抢一只羔羊。

抢到羊又更先到达目的地,就是胜者。夜幕降临,月挂中天。

男女老少围着篝火跳起“罕伯舞”。一曲优美的《敖包相会》唱出心声……旅行提示冬季齐齐哈尔十分寒冷,照相机一定要保持温度以防快门失灵,由于地势开阔清选用广角镜头。

由于东北地区太阳较早升起,请注意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黑龙江的省会及主要城市,人口,面积,风土人情等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

黑龙江东部和北部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与俄罗斯为邻,与俄罗斯的水陆边界长约3045公里;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吉林省。介于北纬43°26′~53°33′,东经121°11′~135°05′,南北长约1120公里,东西宽约930公里,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辖1个副省级市、1个较大的市、10个地级市、1个地区,以及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黑龙江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

黑龙江是中国重工业基地,工业门类以机械、石油、煤炭、木材和食品工业为主,省会哈尔滨市。

截至2013年,黑龙江省下辖13个地级市行政辖区。分别是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绥化、七台河、伊春、黑河[7] 和大兴安岭地区。其中,副省级城市一座:哈尔滨;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一座:齐齐哈尔;具有独立立法权的城市两座:哈尔滨、齐齐哈尔;区域性中心综合型城市四座: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资源型城市七座: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伊春、大兴安岭;农业城市一座:绥化;边贸城市两座:黑河、绥芬河。省会哈尔滨市。另有两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绥芬河、抚远。

口总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黑龙江省总人口为3689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3522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67万人,增长475%。平均每年增加1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5%。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黑龙江总人口为38312224人。黑龙江13个市(地)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的3689357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418648人,增长385%。平均每年增加14186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38%。

文化

2012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4个,文化馆131个,公共图书馆107个,博物馆10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有线电视用户5600万户,比上年增长17%;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150万户,增长17%。黑龙江共有档案馆16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40万卷、66万件。2012年出版报纸79472万份,出版杂志5673万册,分别比上年增长03%和31%,出版图书6931万册(张),比上年下降163%。[12]

冰雪旅游

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山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120天左右),雪质好,适于滑雪旅游。滑雪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大区域:哈尔滨市、伊春市、牡丹江市和大兴安岭地区。[16]

避暑旅游

黑龙江省夏季凉爽,众多的江河湖泊和浩瀚的林区是避暑的好去处。[16]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哈尔滨 、齐齐哈尔。[17]

其中哈尔滨市,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有代表世界多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近百处,素有“东方小巴黎 ”、“东方莫斯科”之称。而齐齐哈尔市,有着8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黑龙江省省会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且文化多元,遗存丰富,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原来黑龙江省会这么多呀?

现在省会也应该搬迁到黑河地区,嫩江、黑河、北安。

3个城市里任何一个当省会都可以!好处是非常明显的!以高铁为例。如果黑河市当省会,高铁就得从长春市修建到黑河市。

绥化、绥棱、海伦、北安、孙吴都跟着借光!如果嫩江当省会,高铁就得从长春市修建到嫩江,如果北安当省会,高铁也得从长春市修建到北安市。绥化、绥棱、海伦都借光!只有哈尔滨当省会,黑龙江省是最吃亏的!所以我希望黑河市、北安市、嫩江县当省会,是真心实意地!希望北安人也呼吁北安当省会!有了省会的地位,北安的打造200万人口大城市就有希望了!否则打造北安200万人口城市,只能是一句JJ糊弄北安人的忽悠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