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都死光了,宋江到最后是不是后悔招安了?

游戏攻略013

兄弟们都死光了,宋江到最后是不是后悔招安了?,第1张

兄弟们都死光了,宋江到最后是不是后悔招安了?
导读:1、宋江没有后悔。通读完《水浒传》这个小说之后,大概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先分析一下宋江这个人吧,宋江能组织一百零八个好汉上梁山,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做的决定也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把兄弟们的性命都赔进去吧,这样也太不负责任

1、宋江没有后悔。

通读完《水浒传》这个小说之后,大概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先分析一下宋江这个人吧,宋江能组织一百零八个好汉上梁山,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做的决定也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把兄弟们的性命都赔进去吧,这样也太不负责任了,也对不起那么多兄弟对宋江的信任吧。宋江为人豪爽,又讲信义。不能白白就做出让兄弟们牺牲,成全自己当前利益的决定,所以不存在后悔这一说。

2、这个决定对于当时来说,已经是最好的了。

‍招安意味着什么呢?他之前好不容易聚集的那么多兄弟,又收服了周边的民心,相当于给自己圈了一大块地,给自己封了个官职与朝廷相抗衡。可是当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各位好汉的积极性已经大不如前,因为早已过了那个激烈的斗争年代,一片风平浪静的祥和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很安逸。

舒服久了就会懒惰,这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利的。这个时候,朝廷就派大把人马来到此地,试图把这片也收服了,想让他们归顺朝廷。如果宋江不同意,那么就将面临一场极大的战斗,劳民伤财,更何况他们已经不是鼎盛时期了,人心也逐渐散漫。

如果打仗,就没什么好结果了,他的权力也全没了。如果他同意招安,那朝廷有顾虑,还是会保留他的权力,尽可能让他们安逸。

 《水浒传》之中宋江的结局是比较凄惨的,宋江的一些兄弟或者战死沙场,或者出家隐居,虽说死得都不是太值得,但是都是死的比较壮烈。宋江的死则是比较憋屈的,那么宋江是怎么死的呢?宋江是被高俅用毒酒毒死的。

  说宋江怎么死的之前,我们要说一下梁山好汉征方腊,梁山好汉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损失惨重。虽然之后的战斗是胜利了,但是梁山的众多好汉死得只剩27人,其他的人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脱离隐居。

  宋江征方腊回来之后,徽宗为了表彰宋江的功劳,决定赐御酒给宋江。皇帝赐酒在古代是非常大的恩宠了,皇帝的恩宠,给奸臣高俅带去了危机感。当时的高俅在朝廷之中,权势巨大,宋江仕途不顺,都是拜高俅所赐。所以,皇帝表现出对宋江的赏识,就让高俅感到很不舒服,所以他就串通赐酒的宦官,将御酒换成了毒酒,毒死了宋江。

  宋江知道了自己中毒后,就送了李逵一杯毒酒,因为他知道,当自己死后,什么都会没有,唯有的只剩下一个虚名,而李逵会造反,为兄弟报仇,于是给了李逵一杯毒酒。两人死后,吴用晚上做梦,梦到李逵、宋江手牵手说,我们已经死了。第二天,吴用去了两人托梦给他的一个地方,看到了两人的坟墓,准备在宋江坟墓旁的树上吊死,花荣也来到了,原来他也做了跟吴用一样的梦,两人在宋江的坟墓旁的树一起吊死。

《水浒传》中什么样的人能够上梁山?首先你得了解“好汉”二字的含义,也许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好汉就是那些行侠仗义为民惩奸除恶的好人,如果单纯的这么认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至少在《水浒传》中“好汉”二字绝不等同与好人,这是一个恶人横行的世界,朝廷有贪官,民间有恶霸,虽然“以恶治恶”是不对的,但是在《水浒传》的世界中若是不比恶人更恶,就只能任人鱼肉,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了一条能够让自己生存下去的路,即是落草为寇,既然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就一定会做一些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比如武松就曾经杀死了无辜道童,鲁智深曾经因为肚子饿抢走了老和尚的粥,此时的他们还算是好人吗?但无论如何,他们最终都上了梁山,成了所为的好汉,为何?因为他们讲义气,认了宋江当大哥。

(宋江剧照)

纵观梁山上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大致可以将这些人分为三类,一类是武将类的角色,他们武艺高强,比如官军代表关胜、呼延灼,又如草寇中的武松、鲁智深等人;第二类则是有特殊技能的人,比如安道全、金大坚等;第三类则存在感相对较弱,有关系户嫌疑,比如宋清、穆春、孔明、孔亮等人,但无论是哪一类,你会发现他们都还算是讲义气的人,即便是白胜这种出卖过兄弟的人其实也是讲义气的,他怕死是本能,毕竟实力摆在那,若是硬撑只怕是要被衙门打死。

所以梁山这一团体能够聚集在一起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讲义气,若是失去了义气,梁山这个由草寇、官军、罪犯、闲汉、窃贼等不同身份组成的团体也不过是一盘散沙,在原著的前半段,宋江起到了一个粘合剂的作用,将大家聚拢在一起,纵然在招安一事上有些分歧,但大伙最终还是被宋江说服,这也是他能够一路披荆斩棘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原因。

(金大坚、安道全剧照)

那么宋江最后的死合理吗?从古代帝王多爱做鸟尽弓藏之事来看,宋江这等被招安的贼寇,已经帮朝廷解决了大敌,那的确是留不得,他能落草一次,保不准就有下一次,所以从朝廷的角度来看毒死宋江是十分合理的,但你若是仔细的读过原著,从原著的逻辑来看,宋江的死又是极其不合理的,原因就在于书中是存在一些“神话元素”的,宋江这人不止一次面临生命危险,却都被救了。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虽然征田虎一役的结果是梁山未损一员头领,然而从过程来看却是无比艰难的,甚至那“幻魔君”乔道清一度要让梁山覆灭,他将平原化为大海,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悉数被他活捉,宋江被逼得想要自刎,原著却道:“宋江等已掣剑在手,都欲自刎,猛见一个人走向前来,止住众人道:休要如此,众人勿忧。我位尊戊己,见汝等忠义,特来克那妖水,救汝等归寨。”是谁救了宋江?吴用解释了,原著道:“位尊戊己,土神也。兄长忠义,感动后土之神,土能克水。”等于说是宋江等人的忠义感动了后土之神,对方才出面帮宋江化解了危机。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征方腊时,那邵龙君也曾在乌龙岭一役帮助宋江,很明显,这是宋江的“主角光环”,那为何到了最后宋江却是倒在了一杯毒酒之下?答案很简单,你看看他对两位梁山兄弟的做法就知道了。

第一位是武松,武松虽然曾反对招安,但他绝对不是反对宋江,他对宋江是打心里敬佩,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武松是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当然,吃人嘴短也是他的缺点,所以他才会服宋江,跟着宋江走南闯北。

(武松、鲁智深剧照)

宋江在武松还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是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而当武松被包道乙斩掉手臂之后,他对武松的态度就显得冷淡多了,原著道:“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长篇大论道出苦衷,宋江不冷不热一句敷衍,不知各位是否遇上过和人聊天,你说了一大串,对方回个“哦”时的那种郁闷,简言之就是对不在乎的人才会如此,宋江是愧对武松的。

而宋江最对不起的人要数这第二位好汉了,他就是那“黑旋风”李逵。李逵是个不折不扣的恶人,他杀红眼后是连无辜百姓也能够下得去毒手,是个典型的畜生,但无论他对别人如何,他对宋江可是一片忠心呀,知道宋江给自己喂了毒酒之后,他没有愤怒,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而宋江给出的理由是什么?原著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宋江这说的是人话吗?

(李逵剧照)

感情自己兄弟的性命也不及他自己忠义的人设重要?留住青名对他来说就如此重要吗?连自己兄弟都能下得去毒手,他比李逵都要可恶百倍,他以为自己保住了忠义,其实同时也是失去了忠义,这也就解释了之前那些因为宋江忠义而保护他的神仙为何没再保他一次,他对不起武松和李逵,他已不是那个孝义黑三郎,只是一个自私的大宋官员罢了。

结局如下:

1、宋江平方腊后,被封为楚州安抚使,后被高俅用毒酒毒死。

2、卢俊义平方腊后,被封为庐州安抚使,后被皇帝召回京城,被高俅用水银毒伤,乘船回庐州时失足落水而死。

3、吴用平方腊后,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得知宋江被毒死之后,和花荣一起在宋江、李逵墓前上吊而死。

4、公孙胜受招安后,回蓟州出家。

5、关胜平方腊后,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酒后落马而死。

6、林冲平方腊后,得了风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看,半年后而亡。

7、秦明征讨方腊时阵亡。

8、呼延灼平方腊后,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

9、花荣平方腊后,被封为应天府兵马都统制,后纳还官诰,得知宋江被毒死之后,和吴用一起在宋江、李逵墓前上吊而死。

10、柴进平方腊后,被封为沧州都统制,后纳还官诰,回沧州为民,无疾而终。

11、李应平方腊后,被封为中山府郓城都统制。

12、朱仝平方腊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

13、鲁智深平方腊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

14、武松征讨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和寺出家,并照看患病的林冲,后至八十而亡。

15、董平征讨方腊时阵亡。

16、张清征讨方腊时阵亡。

17、杨志征讨方腊时病故。

18、徐宁征讨方腊时阵亡。

19、索超征讨方腊时阵亡。

20、戴宗平方腊后,被封兖州府都统制,后到泰安岳庙陪堂,终了此生。

21、刘唐征讨方腊时阵亡。

22、李逵平方腊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中毒后便让李逵也喝毒酒一起被毒死了。

23、史进征讨方腊时阵亡。

24、穆弘征讨方腊时病故。

25、雷横征讨方腊时阵亡。

26、李俊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途中假装生病和童威、童猛投奔海外去了。

27、阮小二征讨方腊时阵亡。

28、张横征讨方腊时病故。

29、阮小五征讨方腊时阵亡。

30、张顺攻打方腊时阵亡。

31、阮小七平方腊后,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因穿着方腊龙袍戏耍被削职为民,后回石碣村打鱼去了。

32、杨雄征讨方腊时病故。

33、石秀征讨方腊时阵亡。

34、解珍征讨方腊时阵亡。

35、解宝征讨方腊时阵亡。

36、燕青平方腊后,不愿进京面圣,与李师师一起浪迹天涯去了。

37、朱武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38、黄信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39、孙立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40、宣赞征讨方腊时阵亡。

41、郝思文征讨方腊时阵亡。

42、韩滔征讨方腊时阵亡。

43、彭玘征讨方腊时阵亡。

44、单廷珪征讨方腊时阵亡。

45、魏定国征讨方腊时阵亡。

46、萧让未出征,留在京城。

47、裴宣平方腊后,被授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48、欧鹏征讨方腊时阵亡。

49、邓飞征讨方腊时阵亡。

50、燕顺征讨方腊时阵亡。

51、杨林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2、凌振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3、蒋敬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4、吕方征讨方腊时阵亡。

55、郭盛征讨方腊时阵亡。

56、安道全未出征,留在京城。

57、皇甫端未出征,留在京城。

58、王英征讨方腊时阵亡。

59、扈三娘征讨方腊时阵亡。

60、鲍旭征讨方腊时阵亡。

61、樊瑞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后拜公孙胜为师,学习道法去了。

62、孔明征讨方腊时病故。

63、孔亮征讨方腊时阵亡。

64、项充征讨方腊时阵亡。

65、李衮征讨方腊时阵亡。

66、金大坚未出征,留在京城。

67、马麟征讨方腊时阵亡。

68、童威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与弟弟童猛和李俊一起,从太仓港乘船到海外去了。

69、童猛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与哥哥童威和李俊一起,从太仓港乘船到海外去了。

70、孟康征讨方腊时阵亡。

71、侯健征讨方腊时阵亡。

72、陈达征讨方腊时阵亡。

73、杨春征讨方腊时阵亡。

74、郑天寿征讨方腊时阵亡。

75、陶宗旺征讨方腊时阵亡。

76、宋清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77、乐和未出征,留在京城。

78、龚旺在征讨方腊时阵亡。

79、丁得孙征讨方腊时阵亡。

80、穆春征讨方腊时阵亡。

81、曹正征讨方腊时阵亡。

82、宋万征讨方腊时阵亡。

83、杜迁征讨方腊时阵亡。

84、薛永征讨方腊时阵亡。

85、施恩征讨方腊时阵亡。

86、周通征讨方腊时阵亡。

87、李忠征讨方腊时阵亡。

88、杜兴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89、汤隆征讨方腊时阵亡。

90、邹润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91、邹渊征讨方腊时阵亡。

92、朱富征讨方腊时病故。

93、朱贵征讨方腊时阵亡。

94、蔡福征讨方腊时阵亡。

95、蔡庆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后返乡为民。

96、李立征讨方腊时阵亡。

97、李云征讨方腊时阵亡。

98、焦挺征讨方腊时阵亡。

99、石勇征讨方腊时阵亡。

100、孙新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101、顾大嫂平方腊后,被封为东源县君。

102、张青征讨方腊时阵亡。

103、孙二娘征讨方腊时阵亡。

104、王定六征讨方腊时阵亡。

105、郁保四征讨方腊时阵亡。

106、白胜征讨方腊时病故。

107、时迁征讨方腊时病故。

108、段景住征讨方腊时阵亡。

《水浒传》“忠义”的悲剧精神

纵观《水浒传》整部作品,可以说“忠义”二字是全文的中心主题,也是其所有人物的精神支柱。然而,前面讲到,《水浒传》的“义”有别于正统的道德伦理,它更多地指向民间义气。

这种义气传递的思想是“有仇报报”、“有恩报恩”,而这种思想价值的存在与君权的阶级性是矛盾的,背道而驰的。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虽说有情有义,但却未真正地表现出“忠义”的道德伦理行为。他们以 “忠义”之名,为朋友两肋插刀,出生入死,为朝廷君主碧血丹心,但是所做的一切,并非都是泾渭分明的。

其实,在那样一个奸臣当道、昏君无为的年代,《水浒传》的绿林好汉再怎么英勇无畏,“替天行道”,其最终也注定是个悲剧,因为他们无力改变那个荒谬的现实。

历史上确实有宋江这个人,但是与《水浒传》不同,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的规模要小的多。《水浒传》中宋江等梁山好汉打的朝廷毫无还手之力,最终接受朝廷的招安,招安之后奉命攻打方腊,在攻打方腊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惨重,宋江本人也被高俅下毒害死,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宋江的结局又是如何,宋江是否也如《水浒传》中的那般接受招安呢?

历史上的宋江原型

与《水浒传》一样,历史上的宋江原型也是山东郓城县人。宋徽宗年间,政府腐败,奸臣当道,由于政府要向梁山泊收为“公有”,入湖捕鱼,采藕等人都需要按照船只大小缴纳重税,这引起了梁山泊附近百姓的不满,宋江等人因此揭竿而起,许多附近的渔民,百姓也纷纷加入。

《水浒传》中,梁山拥有三十六位天煞,七十二位地煞等众多好手,历史上的宋江及其心腹手下仅仅只有36人,但是因为宋江本人才能过人,手下的36位下属也都是强悍猛勇之辈,因此在与朝廷的对抗之中不处下风。

《水浒传》中,宋江等人以梁山作为根据地,以此发展壮大,但是历史上的宋江等人没有以梁山作为根据地,给宋江这伙人定义为“流寇”可能更为准确,他们主要以山东为中心,活动范围北至河北,西至河南北部和东部,南至江苏、安徽。

《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

历史上的宋江结局如何

《水浒传》中,宋江等人主动接受朝廷的招安,梁山好汉随后奉命攻打方腊,在攻打方腊期间,折损了超过一半的梁山好汉,宋江本人也被高俅下毒害死。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结局如此,那么历史上的宋江及其跟随的兄弟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水浒传》中,宋江等人与朝廷对战屡战屡胜,对于宋江这伙悍匪,朝廷迫于无奈,只能采取招安的策略。但是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规模要小的多,在与朝廷的对抗中也吃过不少败仗,历史上宋江等人先后败于沂州知府蒋圆,海州知州张叔夜等人。在与张叔夜对抗中,宋江的副将被擒,宋江也被迫投降。

《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但是,在宋江投降之后的结局,投降后是否被杀害,还是招安,是否和水浒传一样,招安后攻打方腊,史书上却没有明确的记载。对于历史上宋江等人的结局,小龙个人认为宋江等人在投降之后被杀害的可能性比较大。

《夷坚志·蔡侍郎》”帅郓时,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

夷坚志中在介绍蔡居厚时,有一段是蔡居厚剿灭梁山泺贼的经历,基本上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大宋朝廷对于流寇的态度,尽管从时间上来看这边的梁山泺贼并不一定指的是宋江等人,但是从梁山泺贼投降后被诛杀的情况来看,朝廷对宋江等人很有可能也是采取了同样的做法。

北宋期间梁山泊地区确实存在宋江起义,但是宋江起义与同一时期的方腊起义起义相比规模要小得多。施耐奄以宋江等人为原型,加上民间传说和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水浒传》这一历史名著,尽管史书上对宋江的结局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推算,历史上的宋江很有可能和《水浒传》中的宋江一样,为朝廷所害。

在正史中,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一次农民起义的首领。他的真实结局,是接受了朝廷招安,然后就此“转正”成为宋朝官军的一员,还参加了围剿江南方腊起义的作战。此后的人生归宿,史书没有记载,不知所踪。

一、宋江起义

宋江,字公明,山东郓城县人。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昏聩不明,重用“六贼”等奸臣,大兴土木营建“艮岳”,在全国范围内横征暴敛征收“花石纲”,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山东梁山泊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宋史》记载,宋江起义之初,连战连胜,“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宋徽宗屡次调集重兵,试图围剿宋江,始终未能如愿。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性格“勇悍狂侠”,和《水浒传》里那个有些迂腐和书生气的宋江判若两人。宋江还结拜了三十六个兄弟,都是行侠仗义、彪悍善战的猛人,他们的事迹也成为日后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原型。

二、宋江归降宋朝

宋徽宗屡次调集重兵进攻梁山,宋江最终在梁山无法立足,于是他带领人马离开梁山,乘船下海,到达江苏一代。1121年,宋江在海州一带沿海登陆,试图攻占海州。海州知州张叔夜足智多谋,他先派精兵在海州城外设下埋伏圈,然后派遣一支小部队把宋江诱入包围圈,同时派人乘机把宋江的海船全部烧毁,切断了宋江退路。

海州城外,宋江陷入重重包围,伤亡惨重,最终被迫接受了张叔夜的招安,就此投降宋朝,宋江起义就此失败。宋江和众头领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官军,还参加了围剿江南方腊起义的作战。

此后宋江的人生归宿,史书中没有相关文字记载,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