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志向远大的诗句

游戏攻略05

诗经中志向远大的诗句,第1张

诗经中志向远大的诗句
导读:1 诗经里面关于志向的诗句 诗经里面关于志向的诗句 1诗经中有关理想和志向的句子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

1 诗经里面关于志向的诗句

诗经里面关于志向的诗句 1诗经中有关理想和志向的句子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天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希望您采纳。

2求诗经里面描写青春美好或者远大志向的诗篇 加上翻译 谢谢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对象。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正在河水那一方。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奔家乡,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3古诗中关于志向的诗词有哪些,并且请详细解释一下

竹石·郑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4表示诗人志向的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

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

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

5有关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够了吧?应该是这些,呵呵!

6有关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够了吧?应该是这些,呵呵。

7关于远大志向的古诗要五首,要全篇

行路难 李白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秋词 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赠白马王彪》 曹植 其六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 篇1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荒废则在于贪玩。这里,“勤”和“嬉”是条件“精”和“荒”是结果。

 “勤”,就像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可以促进学业的发展,可以促使美好愿望的实现。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不“勤”。美国作家海明威成名了,但他还是给自己规定了每天的写作字数。这种写作上的“勤”,使他写出了《老人与海》等不朽着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勤”,造就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那样的伟大文学家,造就了镭元素发现者居里夫人那样的伟大科学家,造就了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那样的伟大画家。

 “嬉”,就像一种腐蚀剂,它使有志者变得消沉,使聪明者变得愚蠢,使大有希望者变得无所作为。为“嬉”所腐蚀是可悲的。中国古代有个农民的儿子叫方仲永,他5岁时就能“指物作诗”,被人们誉为“神童”。人们纷纷请他们父子俩作客,又是招待,又是送钱。而其“父利其然”(他父亲认为这样很有好处),于是把这位“神童”带到各处吃喝玩乐。这样,过了六七年,“神童”再也写不出诗——变成庸才了。“嬉”的教训,难道还不足以记取吗?

 我们是80年代的中学生,大都懂得韩老夫子“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更懂得为了“四化”大业,必须勤奋学习;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掌握过硬的本领;只有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为四化建设作出贡献。大家以“勤”为径,以“苦”作舟,攀登文化科学的珠穆朗玛峰,遨游浩瀚的知识海洋。但也有一些同学,唱着“少年不美,老来后悔”的调调儿,一时蓄长发,一时剃光头;忽儿迷恋了舞场,忽尔热心于穿耳;今天喜欢“紧、露、透”,明天追求“长、阔、厚”,……也有一些同学,念着“不吃烟酒茶,枉在人间走”的词儿,吸烟、喝酒、坐茶馆,打着“追求美的享受”的旗号,早恋、看**录相……总之,他们蹉跎岁月,虚度年华,荒废学业。这是不可取的,值得我们警惕。

 有人说得好,勤奋带来硕果累累,贪玩使人两手空空。年轻的朋友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你是要“勤”,还是要“嬉”,值得深思!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 篇2

 星期六早晨,妈妈带着我早早地来到了海亮学校,参加第十九届“海亮杯”少儿棋类比赛。

 我的第一个对手是云石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女生。我想这么一个小不点,赢她还不是绰绰有余?谁知她真人不露相,下得一手妙棋,真是人不可貌相。你看她,突然把车送到我的马口,我只顾眼前利益,忙着抓车,谁知她反手一炮,把我的老将炸得血肉横飞。只得乖乖举起手来投降。

 最后几局,我完全不在状态,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总共九局,我只赢了四盘,得了第七名。上一届的第四名,这次只得了第七,唉!下棋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家都在进步,我还在原地不动,最后只能落后“挨打”了。

 “语文园地七”中有这么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说的是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则在于嬉戏游乐。这次比赛让我真正明白了它的含义。从去年到现在,我很少有时间摆弄“车、马、炮”,不退步才怪。我想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了,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否则你会输得很惨。

 同学们,不要让时间从你的手里随随便便地流走了,要分秒必争,投入到火热的学习中去吧!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 篇3

 以前,我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敷衍了事。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我总是不耐烦的把书一扔,去看喜爱的动画片或去玩游戏。我想:反正老师会讲的,明天再做也不迟。于是,我就上床睡觉了。到了学校,我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妈妈说:你啥时候能改一改这个坏毛病啊?’’我说:我也想改啊。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勤奋诗童。上面说到白居易十几岁的时候,在父亲的带领下,他来到了当时著名诗人顾况的府上,希望得到他的指教。傲慢的顾况让白居易念一首自己写的诗,于是白居易便抑扬顿挫的朗诵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听了,说白居易是神童。白居易的父亲说:这孩子哪里是神童啊。只见他卷起白居易的衣袖说:他从五六岁就开始学诗,到八岁就能写出合乎要求的格律诗了。他手上的茧子都是他抄写诗文磨出来的。为了学诗,他可吃了不少苦。顾况非常感动,留下白居易做了他的学生。有志者事竟成。白居易长大后,成为了和李白,杜甫齐名的伟大诗人。我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了启迪:世上没有神童,他们的成功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和汗水。我下决心一定要学习白居易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精神。

 现在我比以前认真多了,不像以前一样一放学就看电视,而是先专心致志的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我先复习课本或查资料,我会好好学习。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 篇4

 暑假。我把作业写了一半,就去了公园里滑旱冰。

 那一天,天气很热,公园里的人们都穿着中裤。我来到了公园边上的平地上开始滑来滑去。地很平,我觉得这样滑来滑去一点儿也不好玩儿。于是我就来到上面有些不平的地方玩,却不想被一块小石子儿绊到了,膝盖被划破了皮,血一直流,我艰难地站起来,慢慢地走回家。这时候,我深深地知道了一个道理:莫以恶小而为之。

 回到了家,爸爸妈妈看见了我,心疼地说:你的膝盖怎么了?”我说:“被石头绊倒了。”爸爸生气地说:“你不去平地滑,去不平的地方干什么?”

 “在平的地方滑不好玩,所以我才去不平的地方玩的。”

 爸爸说:“生命在于运动,不是为了玩,而是指锻炼自己。对了,你的作业做完没有?”

 我低声地说:“还没有。”爸爸生气了,说:“去把作业做好,不做好你今晚就不用睡了。”

 8点了,我才把作业做好。我的作业本上写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韩愈说的,这短短的句子让我知道,要想有好成绩,就要勤学各门科目,这样才能有好成绩。好成绩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靠努力学习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生命在于运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件事和这三个道理我都深深地记住了。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 篇5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的这句名言是我上学以来记住的第一个名言。告诉我的人是我的小学老师刘老师。

 记得有一次,我没有认真完成作业,为了多玩一会儿,字迹很潦草。她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你是一个从不让老师操心的好学生,可是你今天写的作业让我很失望……”此刻,我感觉到她那充满智慧的眼神变得严厉了,使我不敢与她对视。从她的话语中,我听出了她对我的愤怒与失望。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刺痛着我的心。我羞愧万分,并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惹她生气了,一定要认真完成作业。她仿佛读懂了我的心,鼓励我说;“不要因为这件事打消了你对学习的积极性,你依然是个好学生!”这时她的眼神又变得温柔了。她又鼓励了我几句,让我好好学习。我很痛快的答应她,以后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

 还有一次,她在讲台上讲一篇文章,而我却沉浸在小说中。过一会儿,我感觉她的声音突然变大了,这声音把我从小说中拽回了课堂。我抬头一看,原来她就站在我身边。她的目光向我射来,我从目光中读出了她对我的提醒、谴责、劝阻。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的目光让我感受到了她对学生的严厉,也让我感受到了她的良苦用心和对学生们的爱,使我感动不已。我在心底里暗暗发誓:以后上课再也不开小差了。她时常用眼神鼓励我,使我对自己更有信心。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 篇6

 如是我闻,勤为华夏之风,故老相传,绵延千古,以至于今。尝为国人颂之,国人亦为之自矜,故无名氏尝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管窥蠡测,可见一斑。

 然则时移事异,风俗自改。华夏之地,自皇权贵胄消隐于世始,民智已然大开;加之物产丰饶疆土辽阔,遂有葳蕤勃发之势。然物阜民丰之余,稍有倦怠者,其行若闯王入京师,似北洋操黄海,业已乐不思蜀,不求上进。或曰,吾辈奇*巧技,何不乘器物之利以资安逸之境?又曰,吾等劳心费神者不堪重负。何不以财帛求匹夫于乡野?又语之曰,君子以手不释卷为荣,岂能身若草芥寄于田园?

 诸君之言,颇有章法,亦粗通情理。然则视其根本,一语以蔽之,则劳作之苦,莫之能受也。

 勤于古今中外,其意多有不同。

 鸿蒙初开,人迹罕有之时,勤为生存之本。盖因蒙昧无能,人族之中,病患弱小者,多不得长存于世。勤勤恳恳者,方享饮啄之资。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流毒,流转至今。命之贵贱,分之权责,是为一夫之怒,流血千里。勤于此地,已成浑噩者按部就班之囹圄,举全境之力以资一人之欲。

 至于今日,勤之意亦大为改观,亦不可以常理揣度。巧夺天工之外物,若千里之驹,终须明之者方可运作;许之以重利代为劳作者,若隔靴搔痒,终不能明了劳作之欣慰;远庖厨之君子,若一屋不扫者,何以运筹帷幄荡平天下?

 勤于今人,不在于闻鸡起舞,而在于格物致知得工事之要领;不在于鸡鸣狗盗欺上瞒下,而在于身体力行孜孜不倦;不在于墨守成规顾左右而言他,而在于与时俱进君子不器。

 如吾等天朝子民,蒙清明盛世,万象更新。当感平安喜乐亦为生之大幸,当以君子不器振兴中华为己任。当此之时,诸君不应贪图享乐,以古旧之姿迎缤纷盛世。当以勤劳之传统为根本,励精图治策马奔腾,希求以匹夫之力凝万众之愿,以成天下大治之势。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勤于劳作,乐于格致,皆可大利于己。窃以为,有识之士陈陈相因之下,必有开天辟地之力。若国民皆存勤于劳作乐于格致之心,实乃华夏之大幸耶!

 中华民族之复兴,尚远否?

 计日程功,前途可期。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 篇7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大凡事业有成者,都崇勤忌懒。

 然而,发明创造技法中居然有“琢磨偷懒”一招,岂不怪哉!约瑟夫一边放羊、一边看书。当时,他的工作是,只要把羊看好,不要让它们越过牧栅去损害农作物就行.约瑟夫既要放羊,又不想放弃读书,便不得不思考“能偷懒就偷懒”的对策。受蔷薇的启发,用细铁丝做成带刺的网。富有商业头脑的牧场主建议与约瑟夫合伙,开设工厂专门生产这种新的围栅以满足牧场的需要。为了偷懒,约瑟夫又发明了一些制作铁丝网的工具和设备,既提高了产量,又降低了成本。带刺铁丝网的应用效果,不久也引起了陆军总部的重视、他们认为将其用作战场防御网是一种好工具。也正是军界的垂青,约瑟夫发明的铁丝网更带来滚滚美金。

 这便是“偷懒”,为什么偷懒,为的是可以好好学习而偷,但却“偷”出了一项发明!大凡事业有成者,不一定崇勤忌懒。

 可是,仅仅只是为了“偷懒”而“偷”,那么就必定“业荒于嬉”。战国时期的`苏秦,开始虽有雄心壮志,但由于学识浅薄,跑了许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有时读书读到深夜,实在疲倦、快到打盹的时候,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刺得鲜血直流。他用这种“锥刺股”的特殊方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坚持学习。后来终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如果当时苏秦偷懒而没有发奋图强,那么他不会当上政治家,历史就会改变。

 所以,这“懒”就要琢磨着偷,并不是想偷就偷,他是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善于思考钻研的精神才可以的,否则只是守株待兔的运气,终会一事无成。

 然,一个没有抱负的人,很难有所成就,而仅仅有抱负的人,也只是纸上谈兵。无论你想从事什么样的事业,都不要忘记付出努力,勤奋劳作。只知道嬉戏打闹的人不是社会的渣滓,便是社会的“废物”。 请精于勤,让我们把它当作一种座右铭挂在心上,印在脑中,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向着何种事业奋斗,付出努力,勤奋劳作,充实了自己,才有可能琢磨着“偷懒”。

 偷点懒,需业精于勤,的的确确!

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文 篇8

 今天,我在回家的路上,走在小区里湿滑的石子路上,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想着回到家又能看到我亲手种的那一盆绿绿的小辣椒,我恨不得马上飞到家里。

 回到家,一边欣赏着似乎又长了个子的辣椒秧,一边听着姥爷讲他年轻时受单位表彰的故事。忽然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的征文比赛。于是,我的思绪被拽了过去:

 二年级快结束的时候,马老师告诉我及其他同学:二年级结束之前还要完成一篇征文,如果初赛得了奖,就可以参加决赛。

 这对于爱阅读、爱写点东西的我是个好消息。但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写,所以我付出了很大努力,很认真的对待这次比赛。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习作在初赛获了奖。还记得,我们班有四五个人获了奖,是全年级获奖人数最多的一个班。当时,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同学们赞许的目光,心中充满了喜悦。

 领取完证书后,马老师告诉我们获奖人决赛地点和时间,又对我们说了个加油,就步履匆匆的离开了教室。那天晚上,我回到家后,发现我前两个月种的小辣椒竟然长出了几个枸杞般大小的绿辣椒。我马上飞奔到父母跟前,把这个好消息一起分享了。

 又过了两周,终于到了我一直期盼的日子——决赛的时间,一个星期六。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怀着能得第一名的心态去迎接这次决赛。进了考场,老师就先说的内容……过了两个小时,我顺利的完成了决赛的。

 一个月过去了,也许是没有精心呵护,我的小辣椒有些枯萎。我打算爸爸下班回家后问爸爸。于是,我就边写作业边等爸爸。一个多小时后,爸爸下班回来了。我一下子冲到门口,给爸爸开门。爸爸刚进屋,还没等我开口,爸爸就把没有名次的事情告诉了我。看着枯萎的小辣椒,听到爸爸说的坏消息,我的心就像一块大石头,一下子跌入了深谷。看着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爸爸给我打气道:“这只是你写作生涯的开始,我认为这一次的失败只会让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文学小天才更加爱好写作,你说对吗?”

 进入三年级,正式加入到了语文学习的阵容。我对吕老师每次的要求以及写作方法都认真听取,不断增加阅读量,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写作作业,从而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因此,我的十有八都得到了很高的分数。

 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其实,征文比赛决赛的那次失败和爸爸的一席话,确实让我醒悟,又或者说是模模糊糊地懂得了:写作就是这样的,学习也是这样。同时,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小辣椒总是那样绿着。

[(二)单项选择

31949年是( )

A19世纪40年代初 B19世纪40年代末

C20世纪40年代初 D20世纪40年代末

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它发生在( )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三)多项选择

5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和来源是( )

A历史故事 B历史传说C古迹和遗址 D文物和文字纪录

第2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填空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在云南发现的 人,距今约有 多万年。

220世纪前期,在北京西南 龙骨山山洞里发现的远古人类的遗骨,就是 。

3氏族是按 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 人就处在氏族公社时期。

(二)单项选择

4"旧石器"指的是( )

A已经用坏的石器工具 B原始人使用的工具C敲打而成的粗糙石器 D磨制而成的石器

5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第3课 氏族公社时代的居民

(一)填空

1氏族公社是按 关系结合起来的生活集体。

(二)单项选择

2首先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距今约五六千年,我国长江流域的 原始居民和 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处在 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

2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一带原始居民进入了 氏族公社时期。他们的制陶工艺显

著进步,有了 和 。

(二)单项选择

3下列选项中,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处在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的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出

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出现了私有财产 B贫富分化加剧C由于生产的发展 D人们有了贵贱之分

第4课 夏商奴隶制王朝

(一)填空

1从公元前 世纪到公元前 年,我国处在奴隶社会时期。 、 、 三个朝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2 做部落联盟长的时候,我国 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 社会来临了。

(二)单项选择

3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是在( )

A父系氏族公社前期 B父系氏族公社中期

C父系氏族公社后期 D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公元前21世纪,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朝,其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 和 的工具。公元前16世纪,商汤建立商朝,后人又称为 朝。

2商朝后期制造的 ,是今天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单项选择

3"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对这一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 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

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 D禹刑极为残酷

4开始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5殷墟是在今天的( )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陕西西安 D陕西咸阳

第5课 奴隶制发展的西周

(一)填空

1公元前21世纪, 建立夏朝,由于 的暴政,夏朝于公元前 世纪被商朝灭亡。商朝的建立者是 ,他把都城建在 。到商王盘庚时,又迁都到 ,所以后人又称商朝为 朝。

(二)单项选择

2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制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三)多项选择

3商朝达到较高水平,得到很大发展的手工业有( )

A青铜冶铸业 B纺织业 C制陶业 D玉石雕刻业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商朝末年,渭水流域的 族,迅速发展,首领 重视农业生产,任用有才能的 等人,势力逐步强大。公元前11世纪中期, 即位,他得到姜尚、 的辅佐,国家兴盛。

2 年,周平王迁都 ,东周开始。

(二)单项选择

3率兵灭纣的周王是( )

A文王 B武王 C厉王 D幽王

4《诗经》中"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5西周后期的"共和行政"指的是( )

A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B两个国王并立C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 D地方行政机构

6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是在( )

A公元前11世纪 B公元前841年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

(三)多项选择

7下列选项属于商纣王暴政的有( )

A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 B霸占山林川泽C创造"炮烙"之刑 D用严刑峻法镇压人民

第6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夏、商、西周的科学和文化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古书上关于夏朝时候 和 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记录。

2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 "。此外,商周一些青铜器上也铸刻有文字,叫做" "。

3传说中舜作的" "在 朝盛行。

(二)单项选择

4商朝青铜器中名闻中外的精品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合金铜器 D象尊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

A开始有了史书 B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C开始有了史官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第7课 春秋五霸

[内容]

前提测评

(一)填空

1公元前 年,周平王迁都 , 开始。

2 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是我国 社会瓦解和 社会形成时期。

(二)单项选择

3西周灭亡的原因是( )

A周厉王的暴政 B国人暴动C犬戎族攻破镐京 D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齐桓公任用 为相,以 为号召,发展齐国势力,并于公元前651年在 会盟诸侯,成为霸主。

(二)单项选择

2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王室中兴,推广井田制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管仲改革的内容是( )

A改革内政 B发展生产 C尊王攘夷 D改革军制

(三)多项选择

4春秋末年,加入争霸战争的江南两个国家是( )

A楚国 B越国 C吴国 D宋国

5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攻破楚国都城,任用的大将是( )

A管仲 B孙武 C孙膑 D伍子胥

第8课 战国七雄

[内容]

前提测评

(一)填空

1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五个霸主是 、 、 、 和 。

(二)单项选择

2我国奴隶社会瓦解于( )

A西周时期 B东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战国时期,除秦国的商鞅变法外,还有 在魏国变法, 在楚国变法。经过变法或改革, 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阶级和 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单项选择

2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 )

A齐、韩、魏 B楚、赵、韩 C齐、燕、赵 D韩、赵、魏

3战国时期在楚国实行变法的是( )

A韩非 B李悝 C商鞅 D吴起

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

A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 B商鞅变法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D商鞅变法按军功大小授爵赐田

(三)多项选择

5下列选项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有(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改革军制,加强训练 D建立县制

第9课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内容]

(一)填空

1 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 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二)列举

2列举战国七雄。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春秋后期,我国已经发明 技术。这比欧洲早 年。

2战国时期,人们吃的粮食主要是 和 ,穿的是 和 品做的衣服。

3战国时期,著名的冶铁中心是楚国的 和赵国的 。

(二)单项选择

4春秋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工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农业技术的进步 D水利式程的兴修

5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属于( )

A防洪工程 B灌溉工程 C水路航运工程 D防洪灌溉工程

(三)列举题

6列举战国时期各国新兴的封建城市。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内容]

(一)填空

1 是我国 社会瓦解和 社会形成的时期,是古代历史上的 时期。

(二)单项选择

2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 )

A商鞅 B老子 C孔子 D屈原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 》一书里。

2孔子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 》一书。他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 》一

书。

3 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 "的局面。

(二)单项选择

4下列选项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 )

A因材施教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温故而知新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吴起 B孙膑 C庞涓 D孙武

(三)多项选择

6韩非的主要主张有( )

A以法治国 B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实行改革 D"兼爱","非攻"最新回复

初中历史 at 2008-11-11 09:43:27

第11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学艺术

[内容]

(一)填空

1相传早在4000多年前的 朝,就已经有了历法。到 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二)单项选择

2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在我国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精通各科医术,他采用的 一直为中医沿用 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战国初期杰出的建筑师 ,被后人奉为建筑工匠的 。

(二)单项选择

3人们已经定出一年的24个节气是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 )

A西周时期的诗歌 B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C春秋时期的诗歌 D春秋到战国时期的诗歌

(三)多项选择

5春秋战国时期,在天文学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

A关于流星雨的记载 B关于日食的记载

C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D《甘石星经》的问世

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

(一)填空

1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 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一大统的时期。

2战国七雄中的七个国家分别是 、 、 、 、 、 、 。

(二)单项选择

3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彻底而又确立了封建制度的改革是( )

A管仲在齐国的改革 B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C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 年,秦王 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朝,都城在 。

2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3秦统一后,将军 率军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为抵御匈奴,又修筑了西起 、东到 的万里长城。

4秦始皇派兵征服越族后,在那里设置了 、 、 、 等数郡。为了解决运输困难,又派人开凿了。

(二)单项选择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始皇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内容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全国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6秦统一后,掌握官吏任免权的是( )

A皇帝 B丞相 C太尉 D御使大夫

(三)列举

7列举秦朝的疆域四至。

第13课 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

(一)填空

1公元前 年,秦王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的封建国家。

(二)单项选择

2秦朝的都城在( )

A镐京 B洛邑 C咸阳 D邯郸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公元前 年,陈胜和吴广发动了秦末农民战争,建立了 政权。

2公元前 年, 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 。

(二)单项选择

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剧烈的土地兼并 B沉重的赋税

C繁重的徭役、兵役 D严酷的刑法

4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垓下之战

5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三)多项选择

6楚汉战争的双方是( )

A陈胜 B刘邦 C吴广 D项羽

(四)列举

7列举秦始皇的暴政。

第14课 西汉的兴盛

(一)填空

1公元前 年, 、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在蕲县 爆发。

2公元前 年, 建立汉朝,定都 ,历史上称为 汉。

(二)单项选择

3楚汉战争中"楚"指的是(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三)多项选择

4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反败为胜的原因有( )

A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羸得民心 B有山东作为根据地

C得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辅佐 D有谋士范增出谋划策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 的教训,对农民采取轻徭薄赋的 政策。

2武汉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进入 时期。

3汉武帝时,在长安兴办的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一代名君唐太宗

出身贵族世家的青年闯将

唐太宗即李世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谥号为“文皇帝”,但后人称呼最多的是“唐太宗”,有时也称“文皇帝”。“世民”的含义是“济世安民”。

从公元599年1月(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出生到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去世,唐太宗终年仅五十岁,他是一个在隋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成熟早、功绩高、寿命也短的封建名君,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

李氏家族是关陇贵族集团之一,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这是最高武官。后来因辅佐北周代替西魏有功,被封为八柱国之一,死后追封为唐国公。祖父也任北周的柱国大将军,父亲李渊还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姨侄。

母亲窦氏,聪明而善于书法,模仿父亲李渊的笔迹,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李世民兄弟四人,哥哥建成,弟弟玄霸、元吉和智云,玄霸幼年早亡,智云在太原起兵后被隋朝官吏杀死,年仅十四岁。

李世民十六岁时和十三岁的长孙氏结婚,这就是后来贤明的长孙皇后。少年时期的李世民虽然也读书,但他最喜欢的还是练武。

在十八岁时,李世民应募参军,当时隋炀帝被围在雁门,就在这次解围战中李世民初露过人的军事才华。

公元615年(隋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巡查北方要塞时,突遭突厥始毕可汗几十万骑兵袭击,雁门一带四十一座城失陷三十九座,隋炀帝困守雁门城内,将求救的诏书捆在木板上放进南流的汾水中,命令各地募兵救援。李世民就在这时应募入伍,隶属屯卫将军云定兴部下。李世民向云定兴献出疑兵之计:“始毕胆敢领兵围困天子,一定是估计到我们仓促应战无法增援解围,我们应当在白天遍设旌旗几十里,在夜里则擂鼓相应,敌人必定会以为大量救兵已到,便会望风而逃。如若不然,现在敌众我寡,万一敌军倾巢出击,我们就难以支撑了。”

云定兴立即依计行事,突厥人果然中计,匆忙引兵退去。

在太原随父亲李渊起兵后,李世民和李建成领兵首战西河郡,西河郡在太原的西南面,是以后进兵长安的必经之路。兄弟二人治军严明,长驱直入,攻下西河并生俘郡丞贪官高德儒,李世民怒斥道:“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然后将其斩首。西河首战大捷,李世民兄弟往返只用了九天,李渊迎接凯旋而来的两个儿子时兴奋地说:“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此后,在南下攻霍邑时,李世民又哭劝父亲放弃回撤太原的打算,下决心攻占霍邑,取得骑兵战胜步兵的胜利。当时,李渊留李元吉守太原,自己率李建成和李世民等将士三万人南进到贾胡堡,离霍邑五十里。霍邑有隋兵两万固守,这时李渊粮草将尽,又逢阴雨连绵,背后则传来突厥将要趁虚袭击太原的消息,李渊决定先回太原从长计议。李世民则分析形势,说守军并不可怕,应攻下后直捣咸阳号令天下,才能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与优势。

李渊听不进李世民的意见,下令班师。李世民急切之下放声大哭,帐中的李渊听到了,出来问他,李世民说:“现在我们起兵是正义之师,前进则战无不胜,后退必将溃散。溃散在前,敌人乘虚攻击于后,兵败身亡再所难免,所以如此悲痛而哭泣。”

李渊终于醒悟,下令追回已经回撤的军队。不久,粮草也运到了,李渊父子领兵直捣霍邑。李世民和李建成各领几千精骑兵去挑战。守将贸然出城迎战,先被骑兵挫败,后又被骑兵截断退路,受到夹击的守军很快溃散,霍邑终于落入李渊父子之手。

在围攻关中门户河东时久攻不克,李世民主张先入关直取长安,长安一下则河东不战自降。李渊采纳了他的意见,兵分两路,一路取长安,一路继续围困河东。果然在长安攻陷之后,河东守将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统一天下,无人匹敌的赫赫战功

公元618年(隋大业十四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哥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唐朝的建立并不等于全国的统一,事实上当时正是各派军事势力分裂与混战的高峰期。如果说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之前的战功还不十分显著的话,那建立唐朝之后统一全国的军功则无人能与其匹敌,也正因为有了如此的赫赫战功,李世民才有了要帝位的强烈愿望,才导致哥哥建成的嫉妒与谋害,才有了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在称帝之后就不便于亲征了,而建成也要在长安辅佐父亲处理政务,这样,平定各方势力统一全国便成了李世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二十来岁的李世民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前后用了十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项艰巨的统一战争任务。

唐太宗的统一战争包括三部分,一是平定薛举父子,二是击溃刘武周,三是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在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十二月,金城郡富豪薛举率领十万军队进犯渭水,攻打扶风,和李渊争夺关中。李渊命李世民为帅与薛举战于扶风,斩首万余人,大胜薛举,将唐的势力扩充到了陇右一带,进一步稳定了关中的局势。第二年的六月,李渊又封李世民为西讨元帅,继续讨伐薛举。七月,和薛举战于泾州,因为当时李世民正患疟疾,在军中养病,而属将急于决战。由于战争准备不足,被薛举偷袭,结果大败而归。八月,薛举死后,其子薛仁杲(音高)领兵进犯。李世民继续出征,他先固守六十天,不准部下迎战,还下令:“敢言战者斩!”这主要是为了使自己的军队士气得到恢复,同时也挫敌锐气。等时机成熟时,李世民便命令属将先诱敌深入,然后全军出动聚歼。浅水原这一战,大破敌军,结果薛仁杲投降,陇右地区宣告平定。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三月,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大举南下,攻打并州,就是太原地区。并州的总管李元吉支持不住,逃回了长安。致使晋州等地也失守,关中地区震动。李渊想放弃河东的这个地区,遭到李世民等人的反对,他认为河东是富庶之地,也是京城的重要依托,还是起兵之地,所以不能放弃,他愿意领兵夺回来。李渊便命李世民领兵出征,十一月,李世民趁黄河结冰的机会顺利渡河,然后用“坚壁挫锐”的战术来和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对峙。李世民坚守不出,挫敌锐气,待机而动,因为他知道敌军深入,必定会粮草不济。次年的二月,在宋金刚军粮草缺乏时破敌于介休城,刘武周也放弃太原北逃。至此,关中的东北部也宣告稳定。

618年(大业十四年)五月,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传到洛阳后,守将拥立越王杨侗称帝,改元皇泰。619年(武德二年)四月,王世充夺取了政权,改国号为郑,割据关东地区。第二年七月,李世民进军洛阳,开始平定王世充。

从这年的八月完成对洛阳的包围,到下一年的二月,虽然经常昼夜攻城,但终因洛阳城坚固而无法取胜。将士思归心情迫切,李世民却坚定意志,鼓励将士说:“这次我们领重兵而来,应当一劳永逸,东边各州已经望风而降,只剩下了洛阳一座孤城,从现在形势来看很难再坚守多长时间了,大功马上就要告成,你们为什么又要放弃无功而返呢?”在李世民的坚持下,众将表示随他决战到底。

此次决战,李世民总是身先士卒,有一次,他带五百骑兵巡视前方地形,结果被敌人骑兵包围。敌将单雄信挺槊直取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而出,将单雄信刺落马下,掩护李世民突出了重围。

此后,便是有名的虎牢之战。

在王世充被围将败的紧要关头,河北的窦建德领兵十万,号称三十万,为救王世充而大举南下。当时窦建德自称夏王,占据河北和山东。他开始也不愿意相救,坐观龙虎相斗。后来看到王世充处于下风即将被歼,便听从了部下刘彬的建议,出兵相救,以免在王世充灭亡之后,自己也一样力单势孤,难逃厄运。

窦建德开始时写信给李世民,要他退到潼关,讲和修好。李世民断然拒绝,开始部署如何对付窦建德。

李世民的部下分为两派意见,以薛收为主的一派认为,王世充现在只缺粮草,万一得到接济,战争的胜败就很难预料了。应该在围困洛阳的同时,由秦王李世民亲自领精锐骑兵抢占虎牢关。在击败窦建德之后,王世充也就不攻自破了。

但是,屈突通等将领却反对,他们认为去虎牢关会腹背受敌,应该先退守新安,再寻机而战。

李世民最后说:“王世充粮草已将用尽,内外离心,我们就应当坐收余利,不必劳师动众去攻击。而窦建德则将士骄横兵卒懒惰,我们必须进占虎牢,扼守险要之地。窦建德如果要和我交锋决战,一定能一战取胜,如果他们畏缩不战,那么王世充十日之内必然溃败。假若现在不速战速决,让窦建德占据虎牢,那刚归降的各城就又无法守卫,我军就很难再有现在的良机取胜了。”

李世民最终还是采纳了薛收的意见,他命令屈突通和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则率领精锐骑兵三千五百火速奔袭虎牢,历史上有名的虎牢之战正式开始了。

620年(武德三年)的三月,李世民领兵到达了虎牢关,他亲自东进二十里侦察敌情,窦建德无法进军,只好就地筑垒固守。四月,窦建德军队几次作战失利,将士思归心理日益加重,军心开始涣散,而运粮道又遭到了突袭,大将张青也被俘。这时,部下建议,渡河攻打怀州,再向西穿越太行山,趁虚攻占上党,然后再南下,占据河东的广大地区,不但能占疆土补充兵力,还能威胁关中,从而迫使李世民退兵自救,洛阳之围不攻自破。但窦建德一心想找李世民决战,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说这是书生之见。

五月一日,李世民渡河,在黄河北岸牧马,并留下战马千匹,给窦建德一种粮草已尽的假象,他本人则在晚上返回虎牢。

第二天早晨,窦建德果然中计,觉得李世民有机可乘,他全军出动,排兵二十里击鼓而进,想用气势吓倒唐军。李世民登高观望,然后对部将说:“窦建德过险关鼓噪而进,这是毫无纪律 ,临城而列阵,是在轻视我军。我们如果按兵不动,他们的勇气必然渐渐衰退,列阵久了将士就会饥饿疲劳,不攻自退,等那时我们再乘势追击,将战无不胜。”果然不出所料,到了中午,窦建德的军队因为没有开战,士卒又饥又渴,开始争着喝水,很多人坐在地上,没有了开始时的阵形,一副败相。

李世民看时机已到,便下令攻击,此前已将战马悄悄赶回,军令一下,全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军,窦建德大败,自己也中了枪伤,后退途中被唐军俘虏。

窦建德一败,洛阳的王世充成了惊弓之鸟,想突围又遭到众将的反对,只好开城投降。

窦建德被押送到长安之后,李渊将他处死,结果使他的部将又起兵叛乱,刘黑闼(音踏)恢复了窦建德原有的地区,李世民又领兵将其击溃,不久,刘黑闼又起兵,被李建成击败,后来刘黑闼被杀害。窦建德的势力才最后平定。

李世民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经验,从这些经验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唐太宗是一个很突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

第一, 坚壁挫锐,这是杜佑在《通典》中为他总结出来的。在浅水原一战,就用这种战术挫败了刘武周。内容主要是坚壁对垒,搞持久战,拖住敌军,然后寻机歼敌。

第二, 是准确利用骑兵,在敌后反击。在两军相持的时候,由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特别是在敌人败退时,用骑兵火速追击,力求全歼,不给敌人喘息休整的机会。在虎牢之战中,大战正酣时,李世民率领秦叔宝等大将在敌阵后突然猛攻,高举旗帜来回冲杀,窦建德军一见,立刻溃不成军。

第三, 勇追穷寇。在追击宋金刚军时,李世民日夜行军二百里,将士疲惫不堪,连总管刘弘基也劝阻休整之后再追击,李世民却说:“乘胜逐之,破竹之义也。”接着继续追击,又大破敌军。如果自己休整,就等于给了敌军逃跑的时间,给以后攻城留下后患。

第四, 亲自侦察,部署作战计划。李世民每次作战都要亲自到前沿侦察,深入到敌营附近,获取真实的情报。有一次,李世民被王世充的骑兵包围,等突围回来时,尘土蒙了一脸,连卫兵都认不出他来了,正想阻止,李世民将甲胄脱了下来,这才认清是谁。和窦建德决战时所使用的牧马之计便是在实地侦察之后部署的计划。

其他方面的经验也有很多,特别是作战时身先士卒,休息时与将士同吃同行,同甘共苦,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这对于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在追击宋金刚军夜宿时,李世民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甲胄也有三天没有解了。将士都很疲劳饥饿,但当时只有一只羊,李世民和将士们同吃,这时将士感恩不已,在追击时个个争先。

玄武门之变夺帝位

唐太宗的即位是通过兵变得到的,而且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但从古至今极少有人对此指责他,主要是因为他在这场帝位争夺战中并没有用残忍的手段去加害对方,而是到最后才被迫自卫的。虽然如此,但亲兄弟之间这样的结局总让人有些心寸芥蒂,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历史就是有这种过多的血腥味儿,无毒不丈夫,用这句话形容帝王位置的血腥争夺战看来还是比较准确的。

由于唐太宗统一全国的赫赫战功,使其在朝野上下的威信日增,高祖李渊也给了他相当重的权力,他的官职是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之首,因为唐朝没有宰相和丞相这种官职,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都视同宰相,再加上用其他名称如“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来参加政事会议行使宰相权力的人还有不少,但唐太宗的权力是其他人无法相比的。正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的职务,所以在唐太宗正式做了皇帝之后,就没有人敢担任这个职务了,最后就将尚书令取消,尚书省的长官由左仆射来担任,右仆射为副职。

唐太宗除了官职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军队,他的哥哥即太子李建成和他一样都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加上一些大臣分成两派,分别归入太子集团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秦王集团。中国古代社会在继承方面只在代表家族的家长权方面实行了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制,至于特殊的王位和帝位继承历来都是儿子们竞争,虽然有时候也按照嫡长子继承的传统立太子,但经常发生的废太子事件使得这个传统没有产生稳固的制度。在这方面唐太宗和哥哥太子李建成的争夺最为典型。等到了清朝,就有了在位的皇帝秘密指定继承人并写成诏书藏起来,等去世后再当众打开宣读,所以清朝就避免了为了地位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局面发生,而且这样也保证了有才干的儿子做皇帝,以便使江山长治久安。

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建成和李元吉便多次想除掉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随李渊到齐王李元吉府上,李元吉就打算趁机刺杀李世民,大概李建成觉得不好当着父亲的面做此事,所以制止了李元吉。

624年(武德七年)六月,庆州总管杨文干叛乱,牵涉到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命李世民讨伐,还许诺在平定后立他为太子。但事后,李渊又听从李元吉和后妃的话,改了主意,这无异加剧了兄弟之间的争夺。

626年(武德九年),双方已成剑拔弩张之势。有一次,太子李建成晚上找李世民去喝酒,在酒里下了鸩毒,李世民心痛剧烈,吐了几升血,幸亏淮安王李神通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才得救。这次谋害可能使李世民下了决心除掉对方,属臣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也表示支持。

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没有就此罢休,相反更加紧了行动。虽然收买秦王府将领的阴谋没有得逞,但在李渊的支持下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出了秦王府,削弱了李世民的力量。在激烈争夺继承权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时机到来,便由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李渊同意了,然后,他们就进一步提出,调秦王的部下大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随同出征,还要求将秦王的精兵划归李元吉统领。这很明显是想孤立李世民,然后再下手除掉。李渊也同意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议在出兵饯行的时候,派人将李世民刺死。太子李建成的一个属官得知后,马上向李世民报告了这个机密消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以免后患。

六月三日,李世民向李渊报告了二人的阴谋,还趁机告发他们*乱后宫,李渊答应第二天早朝时对质,处理此事。李世民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父亲的处理上,因为先前父亲总是偏袒他们。他果断部署了行动计划。李世民去见李渊的事被倾向李建成的后宫张婕妤得知,马上派人密告李建成,但李建成认为京城守卫都是自己的人,没想到出了意外。

六月六日清晨,李世民命属将伏兵于长安宫城北门口即玄武门。李建成没有收买成李世民的将领,李世民却成功地收买了李建成的将领,玄武门守将便是被收买的李建成的属将。正因为李建成认为有自己的人在,才敢于上朝去,结果走进了死路。

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时,发觉守门的士卒不是自己的属下,便想回头。但此时李世民骑马赶来,双方发生了激战,李元吉射了三箭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却一箭将李建成射死,尉迟敬德领骑兵将李元吉射死。然后,尉迟敬德向李渊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造反,已经被秦王杀死,李渊只好下诏平息了两派的激战。

六月六日,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李渊传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

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兄弟并没有做得太过分,相反采取措施挽回一些不良影响,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生前和自己是死敌,但毕竟是兄弟,所以,李世民又主持礼葬二人,在当天,李世民在千秋殿西边宜秋门痛哭致哀,缓和了与原来李建成和李元吉手下人的矛盾。此后,李世民又让魏征去山东宣抚,因为李建成曾结交山东窦建德的部下,而魏征又是山东人,曾经是窦建德的部属。

贞观政绩流芳千古

唐太宗在位共二十三年,虽然他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远远比不上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但其业绩却是在历史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当时的世界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古代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几乎是唐朝的翻版,至今日本中央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就是来源于唐朝中央的三省制。所以,后来人就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

一、总结经验教训,选官任贤,大度纳谏。

唐太宗在即位之后便听从了尉迟敬德的建议,这主要是如何处理原来属于太子李建成东宫集团的人,尉迟敬德说杀人过多了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因此,唐太宗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来太子一派的人,有才干的还委以重任,魏征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唐太宗的宽容化解了许多矛盾,也使许多原来站在对立面的人能够有机会转变过来,成为治理国家的有用之才。

因为唐太宗采取了宽容的政策,使得新的中枢决策班子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来,除了唐太宗的原来属下,还有李建成原来集团的人,在新的领导集团里,因为李建成的消失,使原来互相之间的矛盾得以消除,共同为国家筹划方略,人才的最大限度的保留是贞观之治能够出现的很重要的原因。

领导集团顺利组成之后,唐太宗又和大臣们共同总结了隋朝的灭亡教训。对于隋朝的兴亡,唐太宗是亲眼所见,有亲身体会的,在他眼里,隋朝本来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大帝国,经济实力尤其雄厚,所以隋炀帝才能有条件向西域商人炫耀,请他们来,还用上等的物质生活招待,最后还赏赐很多财物。据估计,隋朝当时储备的粮食够五十年用的,但隋炀帝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使这个庞大的实力雄厚的帝国分崩离析,自己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为了使唐朝长治久安,唐太宗认真地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他总结出了三种原因。第一,奢华浪费,劳民伤财。隋炀帝为了享受,大修宫殿,为到南方巡游,大征民工修造运河。第二,生活腐化堕落,荒*无道。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让全国进献珍奇宝物和大量美女。第三,战争太多,耗费国力。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东征高丽,得不偿失,加上其他战争使得民不聊生,最终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的灭亡。

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唐太宗下决心进行彻底治理,加上下属大臣们的通力协作,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

治理国家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官员的选拔和任用,这是唐太宗治理国家的第一出发点。在唐朝建立之初,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重武轻文的传统还没有改变,许多大臣都是行伍出身,作战时勇猛无敌,但治理国家处理政务就不再是内行了。因此唐太宗将选官的标准定在了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才干,一是德行。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唐朝的选官制度和考课制度,唐朝六品以下官吏由吏部和兵部选拔,以身(体貌丰伟)、言(言辞辨正)、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为基本的四个标准,除此之外,还用德、才、劳三个标准逐级次第选拔。五品以上的官吏根据政绩考核,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定。正因如此,唐朝的楷书才在历史上首屈一指,出了颜真卿这样的楷书书法家,也因为科举考试靠的内容是诗词歌赋,唐朝才有了那么多的诗人。

唐太宗选拔官吏时虽然如饥似渴,但他没有因为求贤而降低了标准,他是用才干和贤能严格衡量的。他有句名言,就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得很有道理,但后来的一些贪官污吏却以此作为自己任人唯亲高裙带关系的借口。在正确标准的衡量下,许多有才干的人被唐太宗纳入高层领导集团,这包括原来太子李建成手下的许多人,在李建成死后,东宫集团里有很多人想找机会加害唐太宗,最少也是在心理上和唐太宗处于对立地位。唐太宗却将这些人看成自己人来真诚对待,根据才干大小委任官职,从而争取了许多人为其效力,魏征的例子是最好的证明,他的直谏说明他对唐太宗是很感激的。我们现在有句话叫做“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教坏。”这原是说民间教育孩子的,是恨铁不成钢。这和魏征的进谏相比似乎不太恰当,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直言进谏说明魏征是真正的忠臣,不进谏只知道讨好皇帝的人才是历史上常出现的奸佞之臣、误国之臣、亡国之臣。

对于官吏的个人品德唐太宗也非常重视,尤其是地方官吏的选拔更为严格,他认为地方官是代表国家直接管理百姓的,他们的素质高低关系到百姓对国家的态度。他下令,县令由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吏推荐,而刺史则由他亲手选派。为了选好刺史,唐太宗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将全国刺史的名字等情况让人写在了自己寝室中的屏风上面,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地记录他们的功过,作为以后考核的重要参考。另外,地方官还要在每年的年终进京述职,其政绩则由吏部全权考核,最后根据平定的等级来决定升级或降级。

除了这些选拔和考核的措施之外,唐太宗还利用了在隋朝便开始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度,这使选官的途径增多了,选择的范围也扩大了,为一般的读书之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比原来的推荐制度更有它的合理性。有一次,唐太宗看着众多新考中的人,高兴地说,天下的良才都来为我服务来啦。科举考试分两种,一是常举,定期举行,一是制举,由皇帝决定临时举行,考中后,原来有官职的人便可以升官,原来没有官职的由吏部考核之后再授予官职。后来在武则天时期,还曾经举行过武举,考步马武艺,作为武官选任的条件之一,后来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的名将郭子仪便是从武举中脱颖而出的。

同时,唐太宗又精简了机构。在隋朝时,中央的官员达二千五百人之多,李渊建立唐朝后基本上没有变动。李世民命房玄龄负责调整精简机构,最后确定官员的编制为六百四十人,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也大量地节俭了政府的开支。

为严肃地方吏治,唐太宗还依照地理形势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然后从京城的高官中选任观风俗使,巡行四方,考核地方官,以定奖惩。

唐太宗对人才的任用也很有特色,他能知人善任,做到人尽其才,而且是充分发挥其长处。对于历史上有名的房玄龄杜如晦就是一个典型,他们不善于断案和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用为宰相,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而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赏识。

有了正确严格的选官标准,加上君臣的共同努力,使贞观时期出现了众多贤良有才干的名臣。在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这就是贞观时期的杰出大臣,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柴绍、李靖、秦叔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阎立本、欧阳询。这些名臣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也共同促成了盛唐的灿烂文化。

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纳谏方面他也是最突出的。他和魏征成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

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至今还被我们经常引用,当时,唐太宗就将魏征的这句忠言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魏征被唐太宗重用和他的宽容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初唐太宗质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并不求饶,反而倔强地说:“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一定不会是今天的结局。”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的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

唐太宗的大度宽容也体现在对待尉迟敬德上,原来尉迟敬德是刘武周手下的大将,在620年(武德三年)他和另一员大将寻相一起向唐太宗投降。时间不长,寻相便又叛乱,众将便疑心尉迟敬德也将要叛乱,就囚禁了他,还建议唐太宗杀掉他。唐太宗却说:“他如果要叛乱,难道还会落在寻相的后边吗?”然后就放了尉迟敬德,安慰道:“大丈夫以意气相许,请不要将这点小误会放在心上,我绝不会听信旁人之言加害忠良勇士的。”尉迟敬德深受感动,以后为唐太宗屡建奇功。

为了鼓励大臣进谏,唐太宗还有 一句名言:“直言鲠议,致

中国美术历史源远流长。

出于经济的原因,中国美术的载体局限于宫廷和学院之中。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孤独的艺术家,他们在田园和山林当中进行创作。这常常是一些学者和被贬的官员,他们对社会现状不满,从而逃避现实。每逢朝代更替时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比如,明末清初,满族入侵之际。

中国艺术的影响在整个东亚文化圈都可以观察得到。尤其在曾经在中国统治下的地区,像朝鲜,越南这些藩属,或者有中国人移民的地方,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日本艺术同样不能摆脱中央帝国的影响。在一些领域,日本的追随者甚至超越了他们的先师,比如在日本达到鼎盛的漆器手工艺。16世纪以来,中国的工艺品——-尤其是瓷器,大量向欧洲出口,这对欧洲艺术也产生了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公元1世纪进入中国。到8世纪,它在艺术领域已经展现了卓著的效应,尤其在大型宗教塑像方面。 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勃兴,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相继开凿,大量的壁画和泥塑,在描绘宗教内容的同时,反映着现实的生活;除民间画工外,士林画家大量涌现。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用笔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形神兼备,格调古逸,内容是宣传封建女性的德行修养。中国传统人物画注重“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隋唐时期

隋唐则“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尤以绘画、雕塑成就辉煌。就绘画而言,唐代周昉、张萱的仕女画标志着人物画的进一步完善。山水画已摆脱了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属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隋代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游春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幅以风景为主题的绘画,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已经形成了中国画山水画的北派和南派的雏形。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也说明花鸟画已开始兴起。隋唐雕塑最引人注目的当推陵墓雕刻。昭陵石刻中那组以描绘李世民生前所骑六匹战马的浮雕像(习称“昭陵六骏”)雕工精细,形体准确,造型生动,是中国雕塑史上的杰作。

五代两宋时期

五代、两宋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期。随着画院的设立,宫廷绘画呈现兴旺活跃的景象,后世文人画通常将绘画传统回溯至此时。新的绘画内容如民俗画也开始出现,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式构图,生动地描绘汴京(今开封)的繁华景象,如实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这一时期山水画最后人着墨最多的部份,五代时生活在中原的荆浩、关仝,活动于江南的董源、巨然,分别以不同的笔墨技法描绘不同地域的山川景象,画风各异,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北宋李成的平远画风,范宽的崇山峻岭,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的巨嶂高壁,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使北宋山水画呈现高度成熟的状态。到了南宋,大山堂堂的绘画风格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留白的绘画方式,李唐继承前朝,但开展出了独特的斧劈皴技巧来画山石,后来的院画家如马远、夏圭基本上追随李唐的风格,然而在画面上注重剪裁、大片留白渲染,呈现空气感,被称作是诗意山水,一变为纤巧,反映了山水画的不断变革和发展。 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进步。五代时徐熙的汀花野竹,黄筌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逸和富贵两种不同的风格。到了北宋,花鸟画从对称的装饰性转变为写实生动,强调拟真,赵昌的折枝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败荷凫雁可以看作是北宋早中期的代表。到了赵佶主政,刻意经营画院,仿效科举考试纳才,增加画院的待遇,让徽宗朝成为宋代绘画的高峰,其院体花鸟画,强调精细写实,栩栩如生。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鸟画已水墨写意之先河,文同的墨竹可说是最早没骨花鸟的杰作。陶瓷方面,宋代亦到高峰。此时的单色瓷工艺到达极致,北宋末期所烧制的汝窑是迄今认为单色瓷发展的极致,色泽温润,有珠玉光泽,以枝钉满釉烧造,工艺技术高超,今日传世品稀少,不足一百件。其他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建窑都有非常高度的发展,并有大量外销,影响周边东亚等地。南宋官窑则被认为是继承汝窑,供给宫廷使用的高级瓷器,龙泉窑与景德镇此时也有大量生产

元代

元代未逾百年,然在中国绘画发展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水画方面,由于蒙古朝廷轻视汉人,多所贬抑,汉人知识分子有不愿出仕异族朝廷者,多避居山林,与友朋往来,其中不乏有以书画交谊。此时的绘画脱离了宫廷气氛,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文人画多取材山水、花鸟,借以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画家标举士气,崇尚品藻,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开启重视诗、书修养的文人条件。此类画家以“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为代表,并开启后来中国山水画主流。 入仕元朝的画家也对中国绘画有重要影响。如赵宋后嗣的赵孟頫,官拜刑部尚书的高克恭,以及如朱德润、柯九思、任仁发、唐棣等。赵孟頫提倡复古,主张青绿设色和古朴的山水构图,著名的作品如《鹊华秋色图》可为代表。而由于道教艺术在元代颇为活跃,多有壁画及外销画作流传,《永乐宫壁画》是此类绘画的代表作。 元代是景德镇真正驰名的时期,最著名的瓷器即为青花瓷和釉里红。此时的瓷器外销极为畅行,所以有研究认为青花的纹样是伊斯兰教客户的要求而出现。龙泉窑的青瓷也非常著名,外销日本与朝鲜半岛的数量甚多,亦大量外销到东南亚一带。

明代

明代初期,宫廷画家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称之为“浙派”(代表画家为戴进和吴伟),虽然被晚明董其昌等人贬低,但是影响范围广及日本朝鲜等地,并一直透过民间画师的传承下来,今日台湾地区庙宇壁画仍是浙派的延续。 另一方面,文人官僚以元四大家为学习对象,出现后来成为文人画传统的“吴派”(代表画家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与浙派为明代画坛的两大主要派别。由于晚明崇尚吴派而贬低浙派,致使吴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影响力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甚至国民政府迁台初的绘画教育,依然以吴派绘画为主。 此外,陈淳、徐谓的大写意花鸟,创泼辣豪纵一格,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新的活力。陈洪绶和崔子忠是明末有名的人物画家,号称“南陈北崔”。前者作品,形象夸张甚至变形,格调高古,对版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此一画风,后世学者常称为变形主义。

清代

清代延续晚明以来尊崇吴派的传统,出现所谓四王,称其画风为“正统画派”。然而民间出现一种崭新的画风,构图大胆,别开生面,以前朝遗民八大山人及石涛最为人所知。清代中叶江南地区富裕,扬州一带出现以卖画为生计的文人画家,书画均不落俗套,奇特新颖,后来学者将其中重要的八位称之为扬州八怪。 清代亦为西方绘画逐渐进入的时期,最著名的就是乾隆时期任职于宫廷的郎士宁,然而这种西方的风潮并没有影响到民间。但中国当时唯一对外的口岸广州,出现专门替欧洲商人以油画作画的画工,此是西方绘画进入中国民间之始。晚清上海辟作通商口岸,由于地处辐辏,成为重要港口,也带动油画的需求与发展,中国画家逐渐学会透视法等西洋绘画方式,并使用进口颜料作画,影响传统绘画的风貌。 清末上海取代扬州为商业中心,职业画家群也从扬州转移到上海,出现了海派风格,可谓中国传统绘画的最后一脉。民初高剑父兄弟吸收日本画的西洋式画风,开创出岭南画派。两者均代表了中西结合的新画风,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清代民间美术的兴隆值得称道。木版年画这一传统民间美术品种在清代获得了前所末有的发展。其制作地区遍及大江南北的一些城镇乡村,并形成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县杨家埠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画。与此同时,南京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美术高等教育院校。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传统的中国美术又随着时代的骤变而发展。

大家都在问

艾青诗选 内容人物性格特点 写作方 法简洁?

1个回答940阅读

高冷金桔m

2021-06-08•Ta已获得305赞同

关注

主要人物形象是下层的人民,他们困苦,为国家民族受苦难而担忧。

艾青诗选的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赞扬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分享

评论

1

已展示全部回答

相关问题

艾青诗选人物性格特点

艾青诗歌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下层的劳动人民,他们朴素单纯,生活困苦,为国家民族受苦难而担忧。 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

2021-02-20

全部2个回答

艾青诗选10个人物性格特点,主要事迹

1大堰河 大堰河是位童养媳,她卑微得没有姓名,没有人生自由,只靠出卖乳汁和汗水为生。她对艾青极其疼爱,她勤劳宽厚、仁慈无私,不向艰难的生活低头,但丑恶的旧社会让

2021-07-11

全部2个回答

艾青诗选主要人物及性格

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

 根据《姓纂》记载,赵姓的由来是这样的:“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

  由此可见,最初以赵为姓的人,是颛顼帝的子孙造父,他以善于驾御,于周穆王的时候,得到了赵城这个地方为封地,就以封地的名称做为自己家族之姓,而世代相传下来。当时的赵城,现在的位置大致是在山西省赵城县西南。后来,这个家族曾繁衍到天水(今甘肃省)、南阳(今河南)、金城(今甘肃)、下邳(今江苏)、颍川(今河南)一带。

  这是赵姓的由来。而这个家族,从一开始便十分显赫,在春秋时代,自从赵衰辅佐晋文公定霸,赵氏子孙就世代为晋国的大夫,权倾当朝。

  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周威烈王的时候,赵家的权势更大,进一步与同为大夫的韩家和魏家瓜分了晋国,而分别自立为一个诸侯,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家分晋”。

  后来,赵国的国势越来越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都城设在晋阳,也就是现在山西省太原县的北面。由此可见,现在所有姓赵的人,最早都是山西人,后来才逐渐移居他处,“五百年前是一家”,以姓赵的人来说,如果像这样认真的推溯,又岂止是500年而已?

  在历史上,姓赵的人真是名人辈出。早期最负盛名的,是战国时代的平原君赵胜。

  再如,在汉朝建立了屯田制度的营平侯赵充国;唐代被大文豪韩愈聘为士子师的“天水先生”赵德。到了宋,黄袍加身的赵匡胤,那是更不必说了。还有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名相赵普;以及元代鼎鼎大名的大书画家赵孟�等等,都是足以使赵氏子孙引以自傲的伟大历史人物。

  翻开《百家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赵钱孙李”,赵姓为什么能在《百家姓》的五百多个姓氏中位居首位,成为《百家姓》中的第一姓呢原来,《百家姓》是宋朝初年编订的,而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既然“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赵姓居《百家姓》中的首位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由此可见,赵姓作为帝王之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极为显赫的。但是,赵家天下的结局似乎过于悲惨,先有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后来南宋又被蒙古人所灭,整个赵宋王朝彻底崩溃。

  一、周穆王赐赵城,因邑为姓

  赵姓是中国的一个小姓,排在百家姓的第一百一十位。据历史记载,赵姓的血缘祖先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少昊金天氏。传说,少昊的女儿女修因吞玄鸟卵而生皋陶。皋陶的第十四世孙造父生活在周朝,因善于驯马和驾车,深得周穆王的宠爱。后由于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护送周穆王回京城,周穆王就赐给造父赵城(在今山西洪桐)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世子孙以封邑赵城作为姓氏,形成赵姓。由此,中华民族姓氏大家族中最早的一支——赵姓形成。

  此外,在赵姓发展史上,因帝王赐姓、冒姓,或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赵的也不少。

  二、两度立国,名人辈出

  周朝末年,造父的第七世孙叔带因受排挤,率领部分宗族投奔晋国,而没有迁往晋国的赵氏宗族仍居住在赵城。从此,赵姓不但在晋国扎下根来,而且逐渐昌盛壮大,“三家分晋”后所建立的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被秦灭亡后,赵姓出现了两大分支——天水赵氏和涿郡赵氏。赵国末代君王赵嘉被秦始皇迁往西戎,赵姓一部分随之迁往甘肃,居住在天水,形成天水赵氏;赵悼襄王之子赵迁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其后裔在汉时又自房陵迁居到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形成赵姓另一支派——涿郡赵氏。此后赵氏又不断向外扩展,甚至到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

  到了宋代,随着赵姓王朝的建立,赵姓的地位更为显赫,且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宋朝时300多年,有18位赵姓皇帝。

  赵姓中不但出帝王,而且贤士名人也不少,是一个声名显赫、人才济济的姓氏。帝王有赵武灵王雍、南越国王赵佗、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等;名臣有平原君赵胜、宋宰相赵普等;将帅有战国时的名将赵奢、三国时蜀国被先主赞为“一身都是胆”的赵云等;文人有著名的书画家赵昌、赵孟、赵原等。此外,赵姓中还有一些特殊人物,如“纸上谈兵”、祸害赵国的赵括,“指鹿为马”、搅乱秦政的宦官赵高,以色媚人的汉宫皇后赵飞燕等。 [编辑本段]赵氏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

  ①出自嬴姓(一说出自偃姓。按:中国上古时期嬴幸即偃姓),形成于西周,远祖为伯益,得姓始祖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九世孙,是周穆王时著名的驾驭马车能手,因功被周穆王赐予赵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其后在战国初年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赵氏是我国六大姓氏(李王张刘陈赵)之一,有“王张李赵遍地流(刘)”的说法。望出天水郡、南阳郡、金域郡、下邳郡。

  ②皇帝赐姓。如北宋太宗时,党项族拓拔部首领李继捧和李继迁先后归顺,朝廷分别赐姓名赵保忠和赵保吉;宋神宗时赐木荣姓名赵思忠;宋哲宗时赐河湟羌族隆赞青唐陇拶姓名赵怀德;其弟邦啐勿丁受赐姓名赵怀义;辽政权光禄卿马植因有功于宋室,宋徽宗赐他姓赵,名良嗣;南宋初年,鲜卑族人宇文虚中图谋救出被金朝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因寡不敌众被杀,南宋朝廷赐他姓赵。另外,自唐代起,就有大批犹太人进入中国,尤以宋朝为最,犹太移民的姓氏均由皇帝亲赐,据明弘治二年(1489)碑记,当时的犹太人有李、俺、艾、高、穆、赵、金等十七姓,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加入中国籍的犹太医生俺诚,以“奏闻有功,钦赐赵姓”。清朝康熙年间福建漳南道按察司赵泱乘也是犹太人。明太祖朱元璋对归顺的蒙古贵族宽大优待,分别赐予汉族汉名以示褒扬。有个蒙古贵族其巴图,受赐名叫赵忠美,他们后代也就姓赵了。在古代,一人受赐国姓,举族以为荣耀,全体族人均改姓国姓,这极大地扩充了赵姓人口。

  ③少数民族改姓赵氏。随着历史发展,本为汉姓的赵姓,满、蒙古、回、布依、苗、藏、阿昌、土家、朝鲜、瑶、壮、哈尼、德昂、佤、景颇、鄂伦春、锡伯、彝、白、傣等族中也有了赵姓。在古代匈奴人、唐代时云南白蛮部落、唐代胖柯蛮等中也有赵姓。如西汉匈奴人赵安稽,越族人赵光;五代白族人赵善政;元代蒙古族人赵国宝,藏族人赵阿歌昌;南宋瑶族人赵瑞封;清代壮族人赵克广、赵荣正、赵荣章等。辛亥革命后,满族爱新觉罗氏、喜塔喇氏、阿颜觉罗氏、觉尔察氏、伊尔根觉罗氏、阿塔觉罗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络氏等均有改姓赵姓者。此外,历史上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赵的也不少。

  始祖:造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