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早期症状有哪些?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

游戏攻略04

小儿麻痹症早期症状有哪些?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第1张

小儿麻痹症早期症状有哪些?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
导读:虽然现在医学越来越健全,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小儿麻痹症患儿仍然在山村中极为常见,那么小儿麻痹症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其早期症状是什么样的呢?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预防和杜绝这种疾病的产生。1、小儿麻痹症虽然随着预防措施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小

虽然现在医学越来越健全,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小儿麻痹症患儿仍然在山村中极为常见,那么小儿麻痹症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其早期症状是什么样的呢?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预防和杜绝这种疾病的产生。

1、小儿麻痹症

虽然随着预防措施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小儿麻痹症已经较为少见了,但在有些偏远地区仍有出现。这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能够在婴幼儿以及儿童中广泛传播的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

2、早期的症状

小儿在感染后,是有可能出现以下小儿麻痹症早期症状的,家长平常应该注意观察小儿的表现。

(1)当会引起小儿麻痹症的这些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有5到14天的潜伏时间,绝大多数患者在此期间是没有任何症状出现的。在潜伏期过后,患者会逐渐出现一些症状,主要有发热多汗、食欲不振、烦躁不安以及全身感觉过敏的症状,还有些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腹痛、便秘或腹泻、咳嗽等症状。通常这些症状根据小儿的情况不同,会持续1到4天。

(2)此外,小儿麻痹症早期症状还有哪些在以上这些症状消失1到6天后,患者会再次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的症状也会更加明显和剧烈。还会出现全身肌肉疼痛,尤其是颈部、背部以及四肢的肌肉疼痛最为明显。这时小儿会因为难受而不愿与他人有肢体接触,小儿的囟门部位还会出现紧张并且饱满的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会持续出现3到5天。

3、主要的症状

1、患者肢体瘫痪为软瘫(即四肢松弛、无力),肌肉萎缩,肢体变细。

2、、患儿出生后正常,成长到6个月以后因发烧而出现肢体瘫痪。

3、肢体瘫痪畸形多种多样,在四肢的病变程度不对称,有病的肢体因血运不好而发凉,但感觉正常。

4、患者周围人群中有小儿麻痹症患者。5岁以下的小儿,有与小儿麻痹症病儿的密切接触史。这也属于小儿麻痹症的诊断要点。

5、也会出现关节和肌肉痛性痉挛、继发性骨关节炎以及渐进性软弱疲乏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口吃、吞咽困难、呼吸功能不全等症状。

4、治疗的方法

1、理疗

可采用水疗、电疗、蜡疗、光疗等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2、其他治疗方法

可用拔火罐(火罐、水罐、气罐)及中药熏洗、外敷以促进瘫痪肢体恢复。另有报导应用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促进瘫痪较久的肢体增强肌力。畸形肢体可采用木板或石膏固定,以及用手术矫治。

3、功能锻炼

瘫痪重不能活动的肢体,可先按摩、推拿,促进患肢血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及神经调节,增强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而肌力极差者,可助其作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鼓励患者作自动运动,进行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

4、推拿疗法

在瘫痪肢体上以滚法来回滚8~10分钟,按揉松弛关节3~5分钟,搓有关脊柱及肢体5~6遍,并在局部以擦法擦热,每日或隔日1次,可教家属在家进行。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多见于1~5岁的小儿。病毒由口腔、咽部及胃肠道进入体内,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其临床表现多先出现高热、头痛等,继而呈四肢持续性瘫痪等,故属于中医“痿证”范畴。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主濡润全身之宗筋,约束筋骨而利关节。病毒首先入侵胃肠,再流注于经络、四肢、百骸,从而逐渐发生麻痹症状。

方一组成木瓜、透骨草、麻黄、当归、地肤子各12克,制甲珠、桂枝各9克,红花、川牛膝各15克,露蜂房1只。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面盆煮沸后,加入白酒、黄酒各60毫升,继续煮沸后,倒入盆中,趁热烫洗患肢。必须使药力热透,方可有效。每剂可洗3次。

功用温经祛湿,活血通络。

适应证小儿麻痹症(待热退后,方可用)。

说明木瓜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疗风湿痿痹之要药,配伍透骨草祛风活络,当归、红花活血,桂枝、牛膝通络,甲珠养血,麻黄温经等。

方二组成生草乌、干姜、桂枝、伸筋草、当归、丹参、络石藤、鸡血藤各9克。

用法将上药煎汤,待稍温后加白酒100毫升,浸浴患处,每日1次。

功用温经散寒,化瘀通络。

适应证早期小儿麻痹症。

说明草乌性味苦温,有大毒,功能祛风湿,散寒止痛。配伍干姜、桂枝温经散寒,伸筋草、络石藤、鸡血藤舒筋活络,当归、丹参活血化瘀,故可用于麻痹症早期。

方三组成当归、赤芍、木瓜、桑枝各15’克,制附子、桂枝各9克,穿山甲(代)6克,蜈蚣1条,桑寄生、土牛膝、川芎各1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面盆,煎沸5分钟,加入白酒、黄酒各25~30毫升,煎沸,倒入盆内,趁热熏蒸患处10分钟,熏时上以盖布围住。待觉温后用洁净纱布蘸药水,反复在瘫痪部位浸泡擦洗30分钟。每日熏洗2或3次。

功用温经散邪,活血通络。

适应证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期属轻、中型)。

说明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木瓜、牛膝祛风除湿,桑枝、桂枝散寒通络,穿山甲、蜈蚣活血通络,制附子祛寒止痛,桑寄生补益肝肾,养阴除邪。诸药合用,有温经散邪、活血通络功效,适用于麻痹后遗症瘫痪者。

方四组成川断、防风、羌活、独活、当归各9克,杜仲、黄芪各21克,五加皮15克,木瓜、赤芍各1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5分钟,倒入盆内(去渣),待温时浸泡擦洗患肢30分钟。每日2次。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益气通络。

适应证小儿麻痹后遗症中期。

说明川断既能补肝肾,又能行血脉,有补而不滞的优点,配伍防风、羌活、独活祛风除湿,当归、赤芍活血化瘀,黄芪益气,杜仲补肾,五加皮、木瓜舒筋活络,故可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

方五组成荨骨风根、威灵仙各30克,半边莲24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2 000毫升,煎沸后,将上药液倒入桶内,趁热洗患处。每日早中晚各1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通络。

适应证小儿下肢麻痹症。

说明荨骨风性味辛苦,功能祛风湿,通经络,常配伍威灵仙等祛风湿药治疗风湿痿痹证。半边莲功能清热解毒消肿。

方六组成麻黄、杜仲、川乌、草乌、红花各10克,花椒6克,川断、党参各12克,黄芪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肢。每日1或2次。

功用益气活血,温经通络。

适应证小儿麻痹症后期。

说明方中麻黄温散寒邪,川草乌温经助阳,红花活血化瘀,党参、黄芪益气,杜仲补益肝肾以养筋脉,川断既养肝肾又能活血,花椒祛风除湿。诸药合用,有益气补肾,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功效,故对小儿麻痹症后期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苏柏儒小儿麻痹症源自于一种名叫小儿麻痹病毒(Poliovirus)的感染,这种病毒会感染幼童而造成中枢神经的破坏,进而导致许多身体麻痹的症状。 小儿麻痹病毒是什么? 小儿麻痹病毒是一种人传人的肠病毒。 小儿麻痹病毒(Poliovirus)是一种肠病毒,它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这种病毒由口中进入人体,接着在感染者的消化道中生长,少数病毒可能借由淋巴和血液侵入中枢神经,对神经细胞造成伤害,因此造成身体麻痹的症状。

小儿麻痹病毒一定会让身体麻痹吗?

其实不然,反而是大多数的感染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大约九成以上小儿麻痹病毒的感染者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像是发烧、疲倦、头痛等等,而更加少数的人才会发生身体麻痹的症状,比率大概在1%或小于1%左右。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以运动功能受损为主。 (1) 运动反射降低或消失(2) 肌肉痉挛和疼痛(3) 四肢不对称的瘫软或瘫痪(4) 四肢变形

小儿麻痹症如何治疗? 目前仅能针对正在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 小儿麻痹症导致的神经破坏很难借由治疗而恢复正常,只能进行减缓不适的支持性疗法,所以目前的疗法是以治疗正在感染的病患为主,或是采取某些手段来预防小儿麻痹病毒的感染。

小儿麻痹症如何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最佳手段。

1 早期症状

小儿麻痹症的早期症状是发烧、全身不适、多汗、烦躁不安,有消化道病症(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和上呼吸道病症(如咽痛、流鼻涕、咳嗽等),家长往往认为是伤风感冒,或是消化不良。

2 肌肉疼痛

患儿经过1-4天以后退烧,退烧几天以后,再次发烧,而且比第一次还高,体温可达38-39℃。全身或四肢肌肉有疼痛感觉,不愿让亲人抚抱,不愿盖被子,因这些都会增强肌肉的疼痛感,同时伴有烦躁、多汗、面颊潮红、头痛,接着还出现嗜睡等症。

3 肢体萎软

再经过3-7天以后出现麻痹,常见的部位是下肢,肢体萎软、肌肉弛缓。麻痹出现后1周,如果不继续发展,则可以逐渐恢复。

4 萎缩畸形

有些肌群因神经损伤过重,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易恢复,出现持久性瘫痪,并可导致肢体畸形。若患儿经1年半以上尚未恢复正常,则成为有后遗症。小儿麻痹症,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期病情控制好,通过治疗可完全恢复;若没有及时治疗,严重者则可留有终身残疾。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就是走路不正,口齿不清,头歪,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再进行治疗啊

解析:

小儿麻痹症是什麽?

小儿麻痹症乃是由小儿麻痹症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病毒有三种型,即1,2,3型。潜伏期是由五至三十五天,但通常是七至十四天,尤以有瘫痪症状的病例。病者可有轻微症状如发烧、头痛、喉痛、呕吐、肚泻、或便秘。小部份会出现肌肉疼痛,和四肢及面部的肌肉无力。呼吸和进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因而威胁生命。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该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病毒主要由饮食污染或飞沫传播,损害部位为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表现为在瘫痪前期发热3-4天后或体温下降后出现瘫痪,可为脊髓型、延髓型、脑炎型或混合型。经过1-2周进入恢复期,病肌复元,或形成持久性麻痹后遗病

一般来说,伤残比死亡更普遍。结果乃因不同病状(瘫痪或无瘫痪)和受影响的部份有所不同。有九成以上的病例,脑部及脊髓不受影响,故多可完全康复。

小儿麻痹症是怎样传播的?

小儿麻痹症主要是因病毒经粪便入口而传播。亦可通过受粪便污染了的食品及奶传播。并无证据证实疾病可由昆虫传播。

怎样预防小儿麻痹症?

旅游者应在出发前完成防疫接种。小儿麻痹疫苗可保障大部份人士免受感染(有效性达百份之九十以上)。疫苗分为口服及注射两种。婴儿期便应开始接受预防接种。最基本要接受三剂,更佳为四剂(於此病流行的地区,可能需要更多剂次)。若旅游者未曾完成接轰程序,便应谘询家庭医生。旅游期间,若怀疑食物(包括奶产品)已受污染,必须避免食用。

如何治疗小儿麻痹症?

治疗的主旨在於控制徵状,以期感染自然消退。徵状性的治疗有止痛药、物理治疗、支具及矫形鞋,甚或要动手术来促进肌肉功能的康复。当病严重时,可能需要依靠附助仪器进行呼吸,以确保性命。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残疾是怎么形成的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残疾是怎么形成的

小儿麻痹症患儿在病的早期,肌肉发生萎缩和肢体瘫痪,但瘫痪的肢体并无畸形,而是随着病程的延长,才慢慢出现各种畸形。主要的原因是:①部分支配肢体的肌肉瘫痪,造成不同肌肉之间的力量不平衡。比如支配足外翻的肌肉瘫痪,而支配足内翻的肌肉未瘫痪,造成足两边的力量不平衡,内侧有力,外侧无力,就会发生足内翻。②患肢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挛缩,造成畸形。比如膝关节后面的软组织挛缩,就会造成膝关节屈曲伸不直的畸形。③不正常的行走等负重活动,加重畸形。比如上述的肌肉不平衡或软组织挛缩的畸形,早期是可以纠正的,但是患者不了解这一点,而是在不正常姿势下继续行走或做其它活动,就会使畸形加重;相反,如应用夹板把肢体固定在健康人的姿势,就可防止畸形的发生。④肢体的废用不活动是造成畸形的又一重要原因。发病后患儿肢体瘫痪,不活动,而肢体的生长发育与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肢体瘫痪不活动的结果就造成了患肢的骨骼、肌肉及其它软组织的发育迟缓,甚至退化,而出现患肢短小、细瘦、关节松弛,甚至发生脱位。⑤长期不良姿势的维持是产生肢体畸形的又一重要因素。比如患儿瘫痪后长期盘腿坐位,就会造成髋、膝关节屈曲伸不直的畸形。长期胸、腰挺不直的弯曲坐姿就会造成脊椎弯曲畸形等。

另外患儿长期麻痹致使肢体残疾和畸形,其原因主要有:

1.肌力的失衡:正常的肢体,一部位的伸肌和屈肌、内收肌与外展肌、内翻肌与外翻肌等,均处于对抗而平衡的状态。当某一部位、某一组肌肉发生瘫痪,而对抗组肌力正常,则生理性平衡受到破坏。初期随着肌肉的单向运动收缩,久之则发生肌肉、筋膜和关节囊等软组织萎缩,进一步发展为骨与关节的畸形。

2。肌肉、筋膜的变性:由于肌肉长期瘫痪,肌肉发生变性,筋膜增厚、挛缩,导致肢体畸形。

3.不正常的负重:肌力失衡与筋膜挛缩,是引起肢体畸形的重要因素,而不正常的负重,则促使畸形恶化。

4.肢体的废用:肢体的生长发育与正常的生理活动有密切关系。肢体瘫痪废用,使其营养较差,肌肉进一步萎缩。骨质疏松脱钙,皮质萎缩变薄。由于肢体供血差,引起肢端发凉,严重者在冬季出现冻疮。

16、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原则是什么?

小儿麻痹后遗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发病的结果造成患儿的肢体终生残疾。影响患儿的生活、生长和发育成熟,不仅造成小儿身体畸形还为小儿生活自理、学习以及进入社会造成了严重障碍,使患儿的身心各方面都受到了打击。

所以对这种疾病的治疗要从患儿的全面障碍和需要来处理,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康复治疗,即患儿不仅身体而且精神和社会生活都应得到康复照顾和治疗,使他们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全面康复一般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

17、什么是医疗康复?

应用医疗手段对儿麻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工作,称为医疗康复。医疗康复是患者在全面康复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贯穿于患者康复的全过程。这种工作包括:手术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心理康复、矫形器、助行器等康复工程,针灸、 等中医疗法等等。

18、什么是教育康复

应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对儿麻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工作,称为教育康复。这项工作可以促进他们成长发育,最后能进入社会生活并参加工作。尤其对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来说,他们肢体虽然有残疾,但头脑是健全的,智力是正常的,因此应该有和正常儿童一样受教育的权利,任何在入学等方面的歧视行为都是错误的。相反由于患儿受过严重疾病的摧残,他们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更需要我们健全人的关心、支持与鼓励。

19.什么是职业康复

促进儿麻后遗症患者获得职业技能,并胜任职业的工作,称为职业康复。残疾人希望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要求经济独立,这是残疾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课题。目前残疾人就业仍有困难,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在全国人均水平以下,所以全社会应共同关心残疾人就业问题,提高认识,纠正个别人的歧视观点,使残疾人真正有用武之地,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实现回归社会的理想。

对残疾儿童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重视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不要歧视他们。除了提高其文化知识,还要根据残疾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比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双下肢瘫痪者,可以训练他们从事上肢活动的工作,像操纵电脑、雕刻、绘画、会计等等。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对患儿的心理教育,树立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任何悲观、消极、失望的情绪,以乐观的精神努力拼搏,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20、什么是社会康复

提高儿麻后遗症患者对社会的适应和生活能力,改造环境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工作,称为社会康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是人际关系的准则,发扬扶弱助残的优良传统,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鼓励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奋力拼搏,以健康的心态参与社会,是实现社会康复目标的重要方面。总之,残疾人的社会康复就是从社会环境及残疾人本身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各个方面,真正享有应有的社会权益.成为社会的主人。

21.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能未能结婚、生孩子

年轻人交异性朋友,进而结婚、组成家庭,生儿育女是人天性的需要,也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和健康人一样,也需要交朋友、结婚、组成家庭,这是毫无疑问的,医学专家早已指出小儿麻痹后遗症残疾人家庭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是一样的,而且这种疾病并不遗传给下一代。但是由于存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残疾,他们确实在交异型朋友、实现家庭生活的愿望上存在一定困难,很需要大家的关心、理解和帮助。许多工作单位和社区关心残疾人,为他们牵线搭桥介绍对象,有的组织残疾青年联谊会,为他们扩大接触面,还有的地方建立了残疾人婚姻介绍所,这些都为残疾朋友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能够组成家庭。但有一点应该提出,那就是残疾人本身有残疾,生活自理方面多少存在一些困难,有的甚至需要别人照顾,所以在生育上要实行计划生育,以免增加自身困难和压力,又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发育。尤其对女患者更应注意:有的女同志如患有脊柱侧弯、骨盆倾斜或者骨盆发育不好,这样在胎儿出生时可能会发生困难,因此怀孕时最好定期做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决定如何生孩子,以确保母子平安。

重型小儿瘫的治疗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问题:其一首先是手术适应证,其次是手术效果,其三是患者及社会因素。现就此三方面加以讨论。

31 关于手术适应证问题:重型小儿瘫由于受累肌肉广泛,可利用的肌肉十分有限,加上长期的被动性体态,患者多有关节畸形甚或骨盆倾斜、脊柱侧弯等继发性病理改变,这就给医生在确定手术适应证时带来困难。一些专业性不强的基层医生恐怕很难确定此类患者能否治疗,故很可能作出无法医治的结论。本组有1例爬行了15年方来我院就诊,就是因为听信了当地医生给他下的不可治结论而放弃进一步诊治的。实际上,手术适应证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在广泛性瘫痪的肢体中尚有一组甚或一根4级肌力的肌肉,医生就可以加以利用替代主要功能肌。本组1例下肢广泛瘫仅可利用的肌肉只有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在为其做了代股四头肌术后,患者不但部分恢复了伸膝功能,而且由于髂胫束挛缩造成的膝关节屈曲外旋畸形也得到了矫正,患者可扶拐行走。重型小儿瘫的手术适应证虽然不易确定,但只要术后能使患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如可扶拐行走或弃拐行走,就应积极进行治疗。

32 关于手术效果问题:重型小儿瘫的手术效果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方法的设计,实施密切相关。由于重型小儿瘫的肌力丧失严重,且多伴有明显的畸形,一次或两次手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故病人入院后就要通过仔细的肌力检查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但要注意局部情况,还要考虑到病人的性别,职业及生活环境上的特殊要求等。治疗小儿瘫理论上或原则上是首先矫正骨性畸形,后再行肌力平衡手术。但由于重型小儿瘫的特殊性,如按上述原则处理,患者则很可能难以接受多次的手术。故主张“软硬结合”,即行软组织手术的同时,一期完成同侧或对侧的骨性手术。这当中的矛盾是固定问题,即软组织手术的固定时间要比骨性手术短,这就要求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合理安排,相互兼顾。一般是在行一侧软组织手术的同时行对侧骨性手术,或行大腿、髋部骨性手术的同时行同侧小腿以下的软组织手术。本组病例的手术方案基本上是遵循此一观点制定的,结果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手术次数,同时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手术疗效。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而且治疗十分困难,有时就算痊愈了也会留下后遗症,所以说小儿麻痹症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到底小儿麻痹会有哪些表现症状呢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呢?

1、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

1前驱期

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

多数患者由前驱期进入本期,少数于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本期,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本期开始。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小婴儿拒抱,较大婴儿体检可见:

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

③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此时脑脊液出现异常,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腱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3瘫痪期

临床上无法将此期与瘫痪前期截然分开,一般于起病后2~7天或第二次发热后1~2天出现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迟缓性瘫痪,随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多无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少见。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以下几型。

(1)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较少见,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脑型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4恢复期

一般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5后遗症期

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上述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小儿麻痹症的早期、中期、恢复期等不同时期的一些表现。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发现。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呢

2、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

1接种灭活疫苗

优点:(1)安全实用:疫苗安全实用。

(2)适用性广:通常用于患有免疫功能缺陷疾病的人群和家庭成员,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也可以使用。

缺点:(1)价格昂贵

(2)免疫时间短

(2)需要多次注射

(4)肠道难以产生免疫力

2注射减毒活疫苗

优点:(1)快捷方便

(2)免疫效果好:绝大多数接种的人群都能长期免疫,接触者也有免疫效果。

缺点:免疫功能缺陷者会产生瘫痪的并发症

3及时隔离

当患儿被发现后,需要立刻隔离至少40天,亲人和家属应被隔离以预防传染。

4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不仅要注意保护环境卫生,还要培养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多喝水,睡眠足,人多不去凑热闹。

总结:上文小编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小儿麻痹症不同时期的一些表现症状以及预防方法,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了解了呢做好预防保健工作,让每一个宝宝都健健康康!

3、小儿麻痹症治疗方法

一、无瘫痪型

1多休息:宝宝应该多多休息,躺在床上静养,减少活动。

2湿热敷:出现肌肉酸痛和项背强直时,家长应在疼痛区域湿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

3口服镇静剂:可以口服盐酸哌替啶及可待因,具体用药咨询医嘱。

4静脉注射: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和维生素来减弱神经性水肿。

5肌注丙种蛋白肌:有些宝宝会发高烧,温度难以退下的时候可以肌注丙种球蛋白。

6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医生治疗,注射激素。

二、瘫痪型

1卧床休息:患儿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注意床垫的厚度和肢体护理。

2导尿:患儿此时四肢行动不便,难免会出现便秘,这时候需要家长配合灌肠、导尿。

3恢复神经传导:通过药物治疗使神经系统得到修复。

4中药治疗:通过饮用独活寄生汤,协助治疗。

5解决呼吸障碍:通过各项呼吸设备来防止宝宝出现呼吸障碍。

6预防循环衰竭处理:通过药物和食疗防止宝宝出现系统衰竭的现象。

小儿麻痹症是什麽?

小儿麻痹症乃是由小儿麻痹症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病毒有三种型,即1,2,3型。潜伏期是由五至三十五天,但通常是七至十四天,尤以有瘫痪症状的病例。病者可有轻微症状如发烧、头痛、喉痛、呕吐、肚泻、或便秘。小部份会出现肌肉疼痛,和四肢及面部的肌肉无力。呼吸和进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因而威胁生命。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该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病毒主要由饮食污染或飞沫传播,损害部位为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表现为在瘫痪前期发热3-4天后或体温下降后出现瘫痪,可为脊髓型、延髓型、脑炎型或混合型。经过1-2周进入恢复期,病肌复元,或形成持久性麻痹后遗病

一般来说,伤残比死亡更普遍。结果乃因不同病状(瘫痪或无瘫痪)和受影响的部份有所不同。有九成以上的病例,脑部及脊髓不受影响,故多可完全康复。

小儿麻痹症是怎样传播的?

小儿麻痹症主要是因病毒经粪便入口而传播。亦可通过受粪便污染了的食品及奶传播。并无证据证实疾病可由昆虫传播。

怎样预防小儿麻痹症?

旅游者应在出发前完成防疫接种。小儿麻痹疫苗可保障大部份人士免受感染(有效性达百份之九十以上)。疫苗分为口服及注射两种。婴儿期便应开始接受预防接种。最基本要接受三剂,更佳为四剂(於此病流行的地区,可能需要更多剂次)。若旅游者未曾完成接轰程序,便应谘询家庭医生。旅游期间,若怀疑食物(包括奶产品)已受污染,必须避免食用。

如何治疗小儿麻痹症?

治疗的主旨在於控制徵状,以期感染自然消退。徵状性的治疗有止痛药、物理治疗、支具及矫形鞋,甚或要动手术来促进肌肉功能的康复。当病严重时,可能需要依靠附助仪器进行呼吸,以确保性命。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残疾是怎么形成的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残疾是怎么形成的

小儿麻痹症患儿在病的早期,肌肉发生萎缩和肢体瘫痪,但瘫痪的肢体并无畸形,而是随着病程的延长,才慢慢出现各种畸形。主要的原因是:①部分支配肢体的肌肉瘫痪,造成不同肌肉之间的力量不平衡。比如支配足外翻的肌肉瘫痪,而支配足内翻的肌肉未瘫痪,造成足两边的力量不平衡,内侧有力,外侧无力,就会发生足内翻。②患肢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挛缩,造成畸形。比如膝关节后面的软组织挛缩,就会造成膝关节屈曲伸不直的畸形。③不正常的行走等负重活动,加重畸形。比如上述的肌肉不平衡或软组织挛缩的畸形,早期是可以纠正的,但是患者不了解这一点,而是在不正常姿势下继续行走或做其它活动,就会使畸形加重;相反,如应用夹板把肢体固定在健康人的姿势,就可防止畸形的发生。④肢体的废用不活动是造成畸形的又一重要原因。发病后患儿肢体瘫痪,不活动,而肢体的生长发育与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肢体瘫痪不活动的结果就造成了患肢的骨骼、肌肉及其它软组织的发育迟缓,甚至退化,而出现患肢短小、细瘦、关节松弛,甚至发生脱位。⑤长期不良姿势的维持是产生肢体畸形的又一重要因素。比如患儿瘫痪后长期盘腿坐位,就会造成髋、膝关节屈曲伸不直的畸形。长期胸、腰挺不直的弯曲坐姿就会造成脊椎弯曲畸形等。

另外患儿长期麻痹致使肢体残疾和畸形,其原因主要有:

1.肌力的失衡:正常的肢体,一部位的伸肌和屈肌、内收肌与外展肌、内翻肌与外翻肌等,均处于对抗而平衡的状态。当某一部位、某一组肌肉发生瘫痪,而对抗组肌力正常,则生理性平衡受到破坏。初期随着肌肉的单向运动收缩,久之则发生肌肉、筋膜和关节囊等软组织萎缩,进一步发展为骨与关节的畸形。

2。肌肉、筋膜的变性:由于肌肉长期瘫痪,肌肉发生变性,筋膜增厚、挛缩,导致肢体畸形。

3.不正常的负重:肌力失衡与筋膜挛缩,是引起肢体畸形的重要因素,而不正常的负重,则促使畸形恶化。

4.肢体的废用:肢体的生长发育与正常的生理活动有密切关系。肢体瘫痪废用,使其营养较差,肌肉进一步萎缩。骨质疏松脱钙,皮质萎缩变薄。由于肢体供血差,引起肢端发凉,严重者在冬季出现冻疮。

16、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原则是什么?

小儿麻痹后遗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发病的结果造成患儿的肢体终生残疾。影响患儿的生活、生长和发育成熟,不仅造成小儿身体畸形还为小儿生活自理、学习以及进入社会造成了严重障碍,使患儿的身心各方面都受到了打击。

所以对这种疾病的治疗要从患儿的全面障碍和需要来处理,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康复治疗,即患儿不仅身体而且精神和社会生活都应得到康复照顾和治疗,使他们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全面康复一般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

17、什么是医疗康复?

应用医疗手段对儿麻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工作,称为医疗康复。医疗康复是患者在全面康复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贯穿于患者康复的全过程。这种工作包括:手术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心理康复、矫形器、助行器等康复工程,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等等。

18、什么是教育康复

应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对儿麻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工作,称为教育康复。这项工作可以促进他们成长发育,最后能进入社会生活并参加工作。尤其对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来说,他们肢体虽然有残疾,但头脑是健全的,智力是正常的,因此应该有和正常儿童一样受教育的权利,任何在入学等方面的歧视行为都是错误的。相反由于患儿受过严重疾病的摧残,他们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更需要我们健全人的关心、支持与鼓励。

19.什么是职业康复

促进儿麻后遗症患者获得职业技能,并胜任职业的工作,称为职业康复。残疾人希望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要求经济独立,这是残疾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课题。目前残疾人就业仍有困难,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在全国人均水平以下,所以全社会应共同关心残疾人就业问题,提高认识,纠正个别人的歧视观点,使残疾人真正有用武之地,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实现回归社会的理想。

对残疾儿童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重视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不要歧视他们。除了提高其文化知识,还要根据残疾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比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双下肢瘫痪者,可以训练他们从事上肢活动的工作,像操纵电脑、雕刻、绘画、会计等等。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对患儿的心理教育,树立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任何悲观、消极、失望的情绪,以乐观的精神努力拼搏,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20、什么是社会康复

提高儿麻后遗症患者对社会的适应和生活能力,改造环境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工作,称为社会康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是人际关系的准则,发扬扶弱助残的优良传统,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鼓励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奋力拼搏,以健康的心态参与社会,是实现社会康复目标的重要方面。总之,残疾人的社会康复就是从社会环境及残疾人本身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各个方面,真正享有应有的社会权益.成为社会的主人。

21.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能未能结婚、生孩子

年轻人交异性朋友,进而结婚、组成家庭,生儿育女是人天性的需要,也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和健康人一样,也需要交朋友、结婚、组成家庭,这是毫无疑问的,医学专家早已指出小儿麻痹后遗症残疾人家庭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是一样的,而且这种疾病并不遗传给下一代。但是由于存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残疾,他们确实在交异型朋友、实现家庭生活的愿望上存在一定困难,很需要大家的关心、理解和帮助。许多工作单位和社区关心残疾人,为他们牵线搭桥介绍对象,有的组织残疾青年联谊会,为他们扩大接触面,还有的地方建立了残疾人婚姻介绍所,这些都为残疾朋友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能够组成家庭。但有一点应该提出,那就是残疾人本身有残疾,生活自理方面多少存在一些困难,有的甚至需要别人照顾,所以在生育上要实行计划生育,以免增加自身困难和压力,又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发育。尤其对女患者更应注意:有的女同志如患有脊柱侧弯、骨盆倾斜或者骨盆发育不好,这样在胎儿出生时可能会发生困难,因此怀孕时最好定期做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决定如何生孩子,以确保母子平安。

重型小儿瘫的治疗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问题:其一首先是手术适应证,其次是手术效果,其三是患者及社会因素。现就此三方面加以讨论。

31 关于手术适应证问题:重型小儿瘫由于受累肌肉广泛,可利用的肌肉十分有限,加上长期的被动性体态,患者多有关节畸形甚或骨盆倾斜、脊柱侧弯等继发性病理改变,这就给医生在确定手术适应证时带来困难。一些专业性不强的基层医生恐怕很难确定此类患者能否治疗,故很可能作出无法医治的结论。本组有1例爬行了15年方来我院就诊,就是因为听信了当地医生给他下的不可治结论而放弃进一步诊治的。实际上,手术适应证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在广泛性瘫痪的肢体中尚有一组甚或一根4级肌力的肌肉,医生就可以加以利用替代主要功能肌。本组1例下肢广泛瘫仅可利用的肌肉只有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在为其做了代股四头肌术后,患者不但部分恢复了伸膝功能,而且由于髂胫束挛缩造成的膝关节屈曲外旋畸形也得到了矫正,患者可扶拐行走。重型小儿瘫的手术适应证虽然不易确定,但只要术后能使患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如可扶拐行走或弃拐行走,就应积极进行治疗。

32 关于手术效果问题:重型小儿瘫的手术效果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方法的设计,实施密切相关。由于重型小儿瘫的肌力丧失严重,且多伴有明显的畸形,一次或两次手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故病人入院后就要通过仔细的肌力检查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但要注意局部情况,还要考虑到病人的性别,职业及生活环境上的特殊要求等。治疗小儿瘫理论上或原则上是首先矫正骨性畸形,后再行肌力平衡手术。但由于重型小儿瘫的特殊性,如按上述原则处理,患者则很可能难以接受多次的手术。故主张“软硬结合”,即行软组织手术的同时,一期完成同侧或对侧的骨性手术。这当中的矛盾是固定问题,即软组织手术的固定时间要比骨性手术短,这就要求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合理安排,相互兼顾。一般是在行一侧软组织手术的同时行对侧骨性手术,或行大腿、髋部骨性手术的同时行同侧小腿以下的软组织手术。本组病例的手术方案基本上是遵循此一观点制定的,结果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手术次数,同时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手术疗效。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儿,尤其是婴幼儿。

小儿麻痹症原因

小儿麻痹症(poliomyelitis 以下简称polio)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小儿麻痹症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尤其是婴幼儿。

小儿麻痹症的病因 主要分为4大方面:髓灰质炎病毒通过食物经口传播,例如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病毒经淋巴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在神经系统中复制导致了病理改变;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肌肉注射、扁桃体摘除术和遗传因素等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好发于某些家庭,其成员在相隔多年后相继发生本病。其原因不能用家庭内传播来解释,而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

2、年龄、性别与妊娠

男女儿童本病的发病率相等,但男孩瘫痪发生率高于女孩。成年人本病发病率以女性为高,但瘫痪发生率则相等。妊娠期本病发病率较高,病情亦较严重,可能与妊娠期免疫受抑制有关。

3、注射与创伤

曾经接受过注射或骨折、手术及其他原因所引起创伤的肢体容易发生瘫痪。

4、扁桃体切除

曾在近期或远期切除扁桃体的人,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危险性比具有扁桃体的人高8倍。

5、剧烈运动

在瘫痪前期,剧烈运动与疲劳均可增加瘫痪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

小儿麻痹症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为患者与病毒携带者,其中以隐性感染及无瘫痪型患者不易被发现,且人数多,在本病传播上起重要作用。发病前3~5日至发病后10日,患者咽部及粪便均可排出病毒。

2、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病毒由粪便非出,经口进入人体。粪便排毒大多在3~6周后消失,但长者可达3~4个月之久。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手、用品、用具等,均成为传播媒介。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新生儿囚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很少发病。出生后3~4个月抗体水平逐渐降低,发病渐多,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小儿麻痹症症状

小儿麻痹症起先是发烧、头疼、腹泻、呕吐和全身不舒服,家长往往认为是伤风感冒,或是消化不良。经过1-4天以后退烧,退烧几天以后,再次发烧,而且比第一次还高。突出的表现是知觉过敏样疼痛,不让别人触摸,同时伴有脸红、头痛、喉咙痛、呕吐、多汗,接着出现嗜睡等症状。经过3-7天以后出现麻痹,常见的部位是下肢。麻痹出现后1周,如果不继续发展,则可以逐渐恢复。

小儿麻痹症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1、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

2、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

3、小儿麻痹后遗症症状还表现在脚,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

4、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

5、没有接种小儿麻痹症疫苗或接种的不成功,如疫苗过期、热水服用或没有按规定服完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这也是小儿麻痹症的诊断依据。

小儿麻痹症的类型

小儿麻痹症有四种类型:

1、无症状型

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2、轻型

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3、无瘫痪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4、瘫痪型

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小儿麻痹症检查

小儿麻痹症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占优势。

2、脑脊液:在前驱期无改变,瘫痪前期开始出现异常。外观清亮或微混,细胞数一般为(50-300)10 /L。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蛋白增加不明显;晚期则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逐渐增加,且维持时间较长,常出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3、病毒分离:可以从鼻咽分泌物、粪便、血液、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但需要良好的实验室技术条件,耗时长,临床意义不大。

4、血清学检查:可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其抗体在体内保持2-3个月,表示近期患过本病。中和试验其抗体在体内持续时间长,阳性表示曾经患过本病。在病初和恢复期各取血一次,如抗体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辅助检查

侵犯心肌,心电图显示T波,ST段和P-R间期异常。

小儿麻痹症的治疗

小儿麻痹症如果有后遗症是不能完全治愈的,医疗康复是患者在全面康复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贯穿于患者康复的全过程。这种工作包括:手术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心理康复、矫形器、助行器等康复工程,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等 。

小儿麻痹症的治疗的主旨在於控制徵状,以期感染自然消退。徵状性的治疗有止痛药、物理治疗、支具及矫形鞋,甚或要动手术来促进肌肉功能的康复。当病严重时,可能需要依靠附助仪器进行呼吸,以确保性命。

用药治疗:

干细胞治疗前:患者于3周岁时常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出现高热,不能站立,大小便失禁,后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距今1个月病史,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神经营养因子,丙球蛋白)效果欠佳。

干细胞治疗后:3次干细胞治疗后,患者在家属的搀扶下可以走2-3min,肌张力明显降低许多,期间结合中医的治疗,针对患者大小便也起到了一定帮助,家属还是非常满意的。 

小儿麻痹症吃什么好

小儿麻痹症的饮食宜忌:

1、不要过多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患蛀齿而影响食欲。

2、不要偏食,因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3、不要过多食用姜,葱,味精,胡椒,酒等调味品。

4、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物。

5、不要吃油炸,辣,油腻,辛热,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难消化的食物,因小儿体质多热,再食油炸等辛热食品易引起热病。

6、多进食一些含有胆碱的食物。人脑中含有大量乙酰胆碱,记忆力减退的人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明显减少,老年人更是如此。补充乙酰胆碱是改善记忆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鱼、瘦肉、鸡蛋等都含有丰富的胆碱。

7、多吃蔬菜和水果。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要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水果含有维生素和纤维,能保持大便通畅,如果患者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烂,做成包子、饺子、菜泥之类的食物,让患者养成吃蔬菜的习惯。

8、食物要易吸收、高蛋白。为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选择的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关系,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小儿麻痹症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并报告疫情。对确诊病人,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对接触密切者进行医学观察20天。

2、切断传播途径: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应彻底消毒。由于隐性感染者及无瘫痪型病人为数众多,并可播散病毒。

3、保护易感儿:

(1)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幼儿,应及时肌注10%丙种球蛋白03-05毫升/千克,次日重复注射一次,免疫效果可维持3-6周。

(2)主动免疫:对易感者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关键性措施。

目前,大多采用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有两种:—种是3型单价糖丸,另—种是混合多价糖丸。两种疫苗均口服方便,免疫持久,且可诱发肠道局部免疫反应。因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故已改用3价混合疫苗。

4、隔离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5、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

小儿麻痹症不会遗传。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后天感染病毒所致,因此不是遗传性疾病。相反,如果父母患有小儿麻痹症,孩子还有可能会出现抗体,反而不容易患病。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吗?专家指出,小儿麻痹症会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因而如果亲密接触的家庭成员则有可能患病。一般来说,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因此加重有小儿麻痹症患者的朋友需要格外提高警惕。

虽然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但是一旦感染就会获持久免疫力。再者,医学上也有口服脊灰活疫苗可以帮助大家抵抗疾病。专家建议,家中有小儿麻痹症患者的朋友,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此外,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